试论绍兴朝于胡安国宋高宗与《春秋》学_第1页
试论绍兴朝于胡安国宋高宗与《春秋》学_第2页
试论绍兴朝于胡安国宋高宗与《春秋》学_第3页
试论绍兴朝于胡安国宋高宗与《春秋》学_第4页
试论绍兴朝于胡安国宋高宗与《春秋》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绍兴朝于胡安国宋高宗与《春秋》学

关于“高宗与春秋的研究”,在研究胡安国的春秋传记时包含了这一问题,但对高宗与春秋的研究并不是全面和系统的。高纪春先生也曾指出宋高宗重视《春秋》学是对王安石批判的一种手段,并简单列举了其经筵重《春秋》的情况(高纪春《宋高宗初年的王安石批判与洛学之兴》,载《中州学刊》1996年第1期),扩大了讨论的范围,但由于文章主旨不在此,亦不深入。鉴于此,本文拟分宋高宗重视《春秋》学的表现、宋高宗重视《春秋》学的原因与宋高宗重视《春秋》学的影响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更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一宋明清时期宋明帝关于《春秋》学的重视宋高宗对《春秋》学的重视,首先表现为褒奖进献《春秋》学著作(分以下几种情况:高宗从大臣所请取之、作者自献、高宗令纂进、献前人的著作。)。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下简称《要录》)与《宋会要辑稿》等文献所载,宋高宗一朝进献《春秋》学著作的情况,可以下表示之:从上表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宋高宗一朝进献的《春秋》学著作之多为宋代其他皇帝所不能比。二是宋高宗对进献者大多给予了褒奖,或赐束帛银两,或给纸札写进,或迁官,或将著作付之学官,环中、柴翼益没有得到褒奖则是因为他们的著作一个不知尊王之意,另一个“无甚意旨”。当然,其他皇帝也有重视《春秋》学的,比如宋仁宗就从韩琦所请,命祖无择到孙复家抄录《春秋尊王发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六“仁宗嘉祐二年十一月己亥”条,中华书局1992年版),但结合时局分析,宋高宗对《春秋》学的重视就能凸显出来。建炎二年六月,宋高宗命人下湖州取崔子方的《春秋》学著作藏于秘书监时,政权尚处于风雨飘摇中,绍兴二年十月将杜谔《春秋会义》付之学官时,金人渡江南侵刚刚结束,还处于惊魂未定中,在这种情况下,取士人的《春秋》学著作或藏于秘书监,或颁之于学官,自然与宋仁宗承平之日的抄录不同。宋高宗对胡安国《春秋传》的再三褒奖与爱不释手,更证明了宋高宗对《春秋》学的重视。与其他《春秋》学著作从大臣所请而进、作者或献者自献相比,胡安国的《春秋传》是宋高宗主动命胡安国纂修进呈的(《要录》卷八八“绍兴五年四月甲辰朔”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而且在进呈后,宋高宗“置之座右”(《要录》卷一〇九“绍兴七年十月丁酉”条),“朝夕省览,以考治道”(《要录》卷一一九“绍兴八年五月辛丑”条),可谓推崇之致。其次,坚持治《春秋》也是宋高宗重《春秋》学的重要表现。绍兴二年七月,政局稍微有所稳定,宋高宗便命胡安国为经筵侍读,进讲《春秋》(《要录》卷五六“绍兴二年七月甲戌”条)。绍兴五年三月又命朱震、范冲专讲《春秋左氏传》(《要录》卷八七“绍兴五年三月丁丑”条),《春秋》成了宋高宗的经筵必读书。据《要录》所载,张九成(绍兴八年八月丙寅)、吕本中(绍兴八年八月丙寅)、高闶(绍兴十三年三月乙未)、汪应辰(绍兴三十二年三月庚戌)等都先后为宋高宗进讲《春秋》。除经筵开讲日命善《春秋》者讲《春秋》外,在经筵停讲日,宋高宗仍坚持《春秋》的学习。绍兴二年十一月三日便下诏:“今后住讲日,令讲读官依讲筵日分,除假、故、旦、望,隔日轮官接续供进《春秋口义》一授,开讲日依旧。”(徐松《宋会要辑稿》崇儒七之二,中华书局1957年版)虽然在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又诏“六月、十一月权免供进,开讲日权住供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五九),但其他时间则仍要供进。宋高宗不仅自己坚持学习《春秋》学,还要求儿子学习,并时常考问之。如绍兴十九年三月庚寅,“宰执进呈普安、恩平二王得旨令温习旧书”,宋高宗说:“《春秋》乃旧所习读,朕尝问以经中数事,欲其通解。”(《要录》卷一五九“绍兴十九年三月庚寅”条)最后,宋高宗重视《春秋》学还表现为关注士人治《春秋》的情况。科举考试作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指挥着士人的学习。为了更好地引导士人治《春秋》,宋高宗一朝非常重视《春秋》的科举考试问题。《三传解经处出种类》是由《春秋》而产生宋高宗一朝就《春秋》考试的出题范围主要有三次讨论。绍兴五年九月令礼部讨论并同意从《春秋》三传解经处出题(丁度《贡举条式》,四库本)。绍兴十三年四月三十日,国子司业高闶又建议:“今欲只于《春秋》正经出题,庶使学者专意经术。”得到了宋高宗的认可(《宋会要辑稿》选举四之二七),但执行一年后,吏部员外郞严抑又奏:“正经其辞至简,为题者历历可数,使士子私习满百篇,则有司出题殆无逃者。罢去三传,虽曰尊经,其于考校,实有未便。”于是宋高宗又下诏于三传解经处出题(《宋会要辑稿》选举四之二七)。宋高宗不厌其烦地规定《春秋》的出题范围,其目的就是为了选拔出真正通《春秋》之士为其所用。应该指出的是,自元祐以来,北宋也在讨论科举考试中《春秋》是只从正经,还是从正经及三传解经处出题的问题,这主要是由《春秋》的废立无常引起的,与高宗朝的讨论有本质区别。如宋钦宗建康元年七月九日复《春秋》时,令从正经出题主要是因为“今秋试在近”(《宋会要辑稿》选举四之一六),“朝廷深虑四方之士未能精熟”(丁度《贡举条式》,四库本)。以“劝之”为目的,以《春秋》解各种史料没有明确记载宋高宗何时实行优取治《春秋》之士,但从绍兴三十一年五月王普所说“仍于经义之中优取二《礼》、《春秋》”(《要录》卷一九〇“绍兴三十一年五月甲申”条),说明此政策在此之前已施行,极有可能是在绍兴十六年五月以后有此政策。因为绍兴十六年五月癸巳这天,宋高宗曾对大臣说:“《春秋》之学,士人习者极少,宜有以劝之。”(《要录》卷一五五)科举考试中优取自然是最好的“劝之”方式。除重《春秋》的科举外,宋高宗为了促进士人研习《春秋》,还曾想过颁布《春秋》的统一解本,他对大臣们说:“近多有人进《春秋》解,可令通经者详之。盖《春秋》难解,人各有说,当取所长颁示学者。”(《要录》卷一五二“绍兴十四年九月己未”条)此想法虽因秦桧反对没有实施,但充分体现了他对士人研习《春秋》的关注。二宋帝刘正彦政权的合法性上面讨论了宋高宗重视《春秋》学的表现,那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对《春秋》如此关注呢?主要是政治形势使然。宋高宗于建炎元年五月一日继位后,外有金人的侵伐及其扶植的伪政权,内有士兵、农民的不断反叛,仅建炎元年(1127年)至绍兴七年(1137年)十年间,“以虔州(今江西赣州)为中心的江南西路、福建路、广南东路(今江西、福建、广东)三路交界地区发生了20多起农民、士兵反抗政府的反叛活动”(李坚、宋三平《试论南宋高宗初年赣闽粤交界地区的动乱》,载《南昌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建炎三年亦有军将苖傅、刘正彦发动兵变逼其退位。其政权可谓是空中楼阁,随时都有可能倒塌,被他人取代。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收拾人心,获得民众的支持。要得到民众的信任与支持,首先要做的就是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这样,在当时历史环境下,他需要把《春秋》学推到历史的前台。(一)宋纪以后的安石责任为了使自己的政权得到认同,宋高宗要建立这样一个前提,即他所继承的父兄的政权是值得拥戴的,但事实却是其父兄的腐朽统治导致了国破家亡。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需要转移父兄的罪责。他首先将罪责推到了祸国殃民的蔡京集团身上,但因蔡京集团是“挟王安石以图身利”(脱脱等《宋史·杨时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再加上在北宋尚未灭亡的钦宗靖康元年,已有了杨时“今日之祸,实安石有以启之”的王安石误国的舆论(《宋史·杨时传》),所以北宋灭亡的罪责最终又从蔡京集团那里转移到了王安石的身上。宋高宗一朝对王安石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在王安石的批判者看来,不以《春秋》取士,不以之立于学官也是他使北宋灭亡的重要罪状,尤以胡安国父子为代表。胡安国在其《春秋传序》中说:“近世推隆王氏新说,按为国是,独于《春秋》,贡举不以取士,庠序不以设官,经筵不以进读,断国论者无所折衷,天下不知所适,人欲日长,天理日消,其效使夷狄乱华,莫之遏也。”(胡安国《春秋胡氏传》卷首,四部丛刊本)其子胡寅则在奉旨撰写的《追废王安石配飨诏》中说“安石废绝春秋,实与乱贼造始。”(胡寅《斐然集》卷一四,四库本)王安石不重《春秋》而亡国,那么要对他进行清算,使国祚延续,必然就要改变他不重《春秋》的政策而推尊《春秋》,宋高宗首取哲宗绍圣间三上疏乞置《春秋》博士不报乃隐居的崔子方的著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正如高纪春先生所言,宋高宗重视《春秋》学是批判王安石的一种重要手段。(二)宋学重视《春秋》学与其他儒家经典相比,《春秋》因为讲求尊王、攘夷、复仇等大义,比较容易与政治结合起来,为统治者发挥利用,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就曾说:“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如上所述,宋高宗掌握政权之初,其正统性受到了来自金人建立的伪政权与国内反叛者的挑战,而这时《春秋》学倡导的尊王大义,对他在思想上是最大的支持。同《春秋》中所记的周王一样,宋高宗所承宋祚国势衰微,偏居一隅,周王因《春秋》的“尊王”大义被尊,宋高宗当然也应该被尊。再者,其统治之初,金人不断侵伐,《春秋》中的攘夷、复仇思想也是号召民众进行抵抗的有力武器。当然,在政局稳定以后,宋高宗对金人实行的主要是和议政策。因此有的学者便以此认为宋高宗重视《春秋》学尤其是胡安国的《春秋传》是因为胡氏强调兵柄不可下移,从思想上、学术上配合了宋高宗、秦桧收夺兵权,从而实行和议的政策。(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载《文史哲》,1995年第1期)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胡安国的《春秋传》虽强调兵柄不可假于人,但主要是“明《春秋》复仇攘夷之义”而作(牟润孙《两宋春秋学之主流》,载《注史斋丛稿》,中华书局1987年版)。胡安国也曾言:“是故以诸夏而亲戎狄,致金缯之奉,首顾居下,其策不可施也。”(胡安国《春秋胡氏传》卷一“隐公二年公会戎于潜”条,四部丛刊本)很明显反对奉币求和的和议政策。因此,如果宋高宗将此作为和议政策的舆论导向,岂不是顾此失彼,自相矛盾吗?宋高宗实行和议政策的原因很复杂,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故此不表。其实,宋高宗重视《春秋》学,主要是因其“尊王”之义。他说“《春秋》之法,无非尊王”(《要录》卷一七三“绍兴二十有六年秋九月乙卯”条),对“甚非《春秋》尊王之意”的环中予以严肃批评,都是他重《春秋》尊王之意的有力证据。宋高宗重尊王可谓抓住了《春秋》大义的关键,因为复仇攘夷、兵柄不能下移等,从根本上讲也是尊王。正是因为《春秋》有尊王大义,宋高宗才会“喜《春秋》之学,率二十四日读一过”(《要录》卷一一五“绍兴七年冬十月丁酉”条),强调“为君不知《春秋》,昧为君之道;为臣不知《春秋》,昧为臣之道”(《要录》卷一四八“绍兴十有三年二月丙寅”条),也才会在政局稳定以后,一如既往地重视《春秋》学。三高宗重视《春秋》的影响宋高宗对《春秋》学的重视,在《春秋》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社会大众对《春秋》学的偏好,是促进宋国研究的动力1.宋高宗把在先朝不受重视的崔子方的《春秋》学著作藏于秘书监,杜谔的《春秋会义》颁之于学官,无疑促进了二人《春秋》学著作的流传。二人的著作都是自成一家之作,其流传自然促进了当时《春秋》学的发展。2.宋高宗经筵重进讲《春秋》,停讲时仍要求讲官轮进《春秋口义》,大量的讲义性著作由此产生。比如《玉海》卷四〇就载有曾为宋高宗进讲过《春秋》的朱震与范冲的讲义:朱震《春秋讲义》三卷,范冲《左氏讲义》四卷,惜二书已亡佚;而宋高宗的另一个《春秋》侍讲张九成的讲义还保留在其文集《横浦集》中。3.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宋高宗对《春秋》学的偏好,促使一部分大臣或士人研习《春秋》。因为《春秋》难治,宋高宗推尊《春秋》在科举上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并没有吸引太多的士子以治《春秋》来取得功名,但应该还是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对于那些已出仕或者不以科举出仕的人来说,宋高宗对《春秋》的重视,为他们研习《春秋》提供了一定的动力。所以宋高宗一朝产生了多位《春秋》名家,胡安国自不必说,叶梦得、胡铨、高闶等人亦是《春秋》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叶梦得著有多部《春秋》学专著,四库馆臣把他与孙复、刘敞并列,认为他开启了一个“驳三传之典故”的《春秋》学流派(永瑢等《春秋三传辨疑提要》,载《四库全书总目》卷二七,中华书局1965年版),所著《春秋谳》、《春秋考》、《春秋传》仍流传于世。胡铨建炎年间以《春秋》登高第,明人郑真言金人“大惊其有得于《春秋》君臣之大义者耶”,因为他的名声大,才使其师萧楚的《春秋辨疑》能行于当世,传于后世(郑真《记萧氏春秋辨疑后》,载《荥阳外史集》卷三七,四库本)。清人的《钦定春秋传说汇纂》引用其说几十处,也是对其很好的肯定,所著《春秋集善》仍传于世,亦是其价值的有力证据。高闶的《春秋集注》则被全祖望评价为“其发明圣人褒贬义例,远过于胡文定公,至今说《春秋》者以为大宗”(全祖望《长春书院记》,载《鲒埼亭集外编》卷一六,四部丛刊本)。(二)程朱法理学的观点1.宋高宗对胡安国《春秋传》的表彰,是其能影响《春秋》学达五百年之久的原因之一。胡安国《春秋传》是元、明两代科举考试的定本,与《左传》、《公羊》、《谷梁》合称“四传”,取得了近乎经典的地位。胡安国的《春秋传》能取得这样高的地位,除了自身确有可取之处外,还取决于两点。一是程朱理学的“出身”。元、明两代推尊程朱理学,其代表人物程颐只有《春秋传》两卷,朱熹没有《春秋》学专著,胡安国以私淑程子自称,其《春秋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