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实验心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实验心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实验心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实验心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心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一)选用教材

《实验心理学》,白学军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2版。(二)参考书目1.《基础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2版。2.《实验心理学》,朱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4版。3.《心理实验室》,周颖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版。(三)在线资源慕课,实验心理学:学会研究身边的现象(华南师范大学)./course/SWJTU-1206504809(四)学术期刊1.心理学报2.心理科学3.心理与行为研究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实验法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了解心理学各个领域的经典实验,内化心理学实验研究伦理道德、具备独立设计与开展心理实验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形成严谨思维习惯,提升独立思考能力。课程目标1:系统掌握实验法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把握心理实验研究方法的基本思路与内在逻辑,了解心理学各个领域的经典实验。【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3.1】课程目标2:具备独立设计与开展心理实验的能力,具备撰写心理学标砖实验报告的能力,能够将实验法运用于教育教学等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4.1】课程目标3:内化心理学实验研究伦理道德,形成心理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1.2】课程目标4:树立科学精神,形成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与批判思维精神,初步掌握反思性阅读专业文献能力,提升自我学习与终身发展能力。【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7.1与7.2】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五、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六、教学安排第1章

绪论【教学目标】了解实验心理学内涵、产生条件及发展脉络;把握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与研究伦理;建构课程内容体系。【重点、难点】1.重点:实验法内涵、实验法方法学地位、实验研究伦理、实验研究程序;2.难点:实验法方法学地位、实验研究程序。【课程内容】1.实验心理学界定;2.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3.实验研究伦理道德;4.实验研究程序。【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课件+雨课堂方式,讲授实验法内涵、实验法发展的历史脉络、实验研究伦理道德,实验研究程序的五个步骤;2.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实验法的特点与优势、实验研究程序的过程与步骤、心理学实验报告的格式规范;3.通过讨论法,探索科学方法的特征,理解科学方法与非科学方法的区别、体会实验法的方法学地位,尝试运用实验伦理道德原则对研究进行评价。【复习思考】1.实验法的含义、特点及优势,为何说实验法位于方法金字塔的顶端;2.心理学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3.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4.心理学实验报告的构成与各部分格式要求。第2章

实验变量【教学目标】理解自变量、因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含义及其控制方法;掌握评判实验研究的效度与信度的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自变量、因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含义及其控制方法,实验研究效度;2.难点:额外变量的含义及其控制方法,影响实验研究效度的因素。【课程内容】1.心理实验中的变量;2.自变量;3.因变量;4.额外变量;5.实验研究的信度与效度。【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课件+雨课堂方式,讲授心理实验中变量的种类、含义及控制方法,及实验效度;2.通过案例分析,揭示自变量与额外变量的基本特征、展示额外变量可能的来源及不同种类实验信度的分析思路;3.通过讨论法,探索变量操作性定义的界定、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4.通过当堂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回归假象的表现及作为额外变量的风险。【复习思考】1.简述实验中的三类变量及其控制;2.如何评估实验研究的信度与效度;第3章

被试间设计与被试内设计【教学目标】理解心理实验设计内涵;掌握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等与被试分配有关的实验设计。【重点、难点】1.重点:实验设计及其种类,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与混合设计;2.难点:实验设计种类,被试间设计与被试内设计评价及实验控制思路。【课程内容】1.实验设计概述;2.被试间设计;3.被试内设计;4.混合设计。【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课件+雨课堂方式,讲授心理实验设计种类、控制分组误差方法、平衡技术等;2.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心理实验中将被试分配至不同实验处理的两类思路,展示混合设计的模式;3.通过讨论法,探索被试内设计与被试间设计的特点、评价及适用情况,尝试给出被试内与被试间实验设计方案。【复习思考】1.分析被试间设计与被试内设计的特点及适用情况;2.使用被试内设计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3.使用被试间设计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4.举例说明什么是混合设计。第4章

单变量设计与多变量设计【教学目标】掌握单变量设计含义与基本设计模式;理解控制组的含义及应用;掌握多变量设计的含义及设计模式。【重点、难点】1.重点:单变量设计、多变量设计;2.难点:控制组、多因素设计、随机区组设计。【课程内容】1.单变量设计;2.多因素设计;3.多因变量设计。【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课件+雨课堂方式,讲授单变量设计与多变量设计的含义、种类,控制组的含义,区组设计的基本思路;2.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单变量设计的模式、控制组的应用、多因素设计的优势及模式、多因变量设计的基本思路;3.通过讨论法,探索设置控制组的必要性及数据分析思路,2×2设计的模式及结果分析。【复习思考】1.分析各类单变量设计模式特点;2.结合实例,辨明多因素设计模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3.简述多因变量设计适用情况;4.区组设计的含义,它与多因素设计有何异同。第5章

小样本设计【教学目标】掌握小样本含义与适用情况;理解并能运用小样本设计的各类模式。【重点、难点】1.重点:小样本设计适用情况、小样本设计模式;2.难点:A-B-A设计、A-B设计。【课程内容】1.小样本设计概述;2.A-B-A设计;3.A-B设计。【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课件+雨课堂方式,讲授小样本设计的含义、历史渊源、适用情况,以及小样本设计模式;2.通过案例分析,揭示A-B-A设计与A-B设计的基本模式及变式;3.通过讨论法,探索小样本设计与大样本设计的关系,尝试给出小样本设计实验方案。【复习思考】1.小样本设计与大样本设计有何区别;2.简述小样本设计的适用情况;3.小样本设计模式有哪些?第6章

相关设计与准实验【教学目标】理解心理学准实验与非实验的含义与适用情况;掌握相关设计的基本模式;掌握准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重点、难点】1.重点:准实验含义、适用情况与设计模式,相关设计含义、适用情况与设计模式;2.难点:准实验含义及设计模式,准实验与真实验的关系。【课程内容】1.相关设计;2.准实验设计。【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课件+雨课堂方式,讲授准实验、非实验的含义、特点、适用情况及在研究方法体系中重要性与必要性;2.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相关设计的常用模式及准实验设计的经典实验;3.通过讨论法,加深对相关设计及准实验的理解、尝试给出相关设计与准实验设计方案。【复习思考】1.什么是非实验与准实验,与真实验研究相比它们具有哪些特点;2.说一说心理学中为什么需要准实验与非实验这些效力相对较低的研究方法;3.结合课外阅读任务,介绍1-2个准实验或相关设计的研究。第7章

心理物理法【教学目标】掌握传统心理物理学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理解心理量表的含义并掌握制作方法;理解信号检测理论的基本原理及测量阈限的方法;理解心物函数。【重点、难点】1.重点:心理量表制作、信号检测理论、心物函数;2.难点:信号检测理论、心物函数的推导思路。【课程内容】1.感觉阈限及测量;2.心理量表的制作;3.心理物理函数;4.信号检测论。【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课件+雨课堂方式,讲授传统阈限测量的三种方法的基本思路、信号检测理论的原理与方法、三种心理量表的特点及制作方法、以及两类心物函数;2.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费希纳定律的推导过程,及顺序量表的制作方法;3.通过演示实验,展示最小变化法、调整法、信号检测法等测量阈限方法,以及感觉等距法、感觉比例法等制作心理量表方法的操作过程。【复习思考】1.简述并比较传统心理物理学与现代心理物理学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2.说明各类心理量表的特点及制作方法;3.什么是心物函数,简述著名的心物函数,并说明为什么建立心物函数是心理物理学的最高目标。第8章

反应时【教学目标】掌握反应时间的含义及影响因素;把握反应时间研究方法的进展。【重点、难点】1.重点:反应时含义、分类、影响因素,心理学中的反应时研究方法;2.难点:反应时研究范式。【课程内容】1.反应时的研究历史;2.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3.反应时法的发展与应用。【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课件+雨课堂方式,讲授反应时的概念、反应时的研究历史、影响因素,及心理学中反应时研究常用范式;2.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各类反应时实验范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经典应用;3.通过演示实验,展示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与辨别反应时的界定及其特点。【复习思考】1.什么是反应时间,它是如何成为心理学实验研究的重要指标的;2.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有哪些;2.制图说明ABC反应时理论;3.举例说明各类反应时范式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第9章

经典心理实验研究【教学目标】了解具体领域心理学实验常用的变量与设计模式;掌握心理各个领域经典实验。【重点、难点】1.重点:具体领域心理实验范式及实例;2.难点:具体领域心理实验范式。【课程内容】1.认知实验;2.情绪实验;3.环境心理学实验研究;4.其他领域心理实验研究。【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课件+雨课堂方式,讲授心理学各个领域实验研究的基本思路、常用变量及常见范式;2.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实验法在认知、情绪、环境心理学及其他心理研究领域的经典研究;3.通过演示实验,展示部分报告法、个人空间圈等实验方法的操作过程。【复习思考】1.简述实验法在心理学各领域研究中的应用;2.简要介绍部分报告法、错误记忆、内隐记忆、情绪三因素理论、个人空间圈等经典心理实验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七、课程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八、课程评价(一)评定方式1.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和结果性考核(期末考核)。其中,平时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表现(课堂提问作答情况、讨论及汇报情况、课堂积极性、考勤等)、作业与测试(课后作业与当堂测试情况)、读书笔记等;期末考核采取闭卷考试方式。2.总成绩评定总成绩=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成绩×50%+结果性考核(期末考核)成绩×50%3.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方式及比例:(1)课堂表现(40%):课堂提问作答情况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态度、完整性、思维深刻性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小组讨论及汇报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准备、参与、发言等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积极性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真听讲情况、积极回应情况、主动思考情况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考勤通过学生旷课、事假病假、迟到早退次数来进行评价。(2)平时作业与测试((30%):通过学生在平时作业与随堂测试中的态度、完成度、完整性、思维深度等对学生进行评价。(3)读书笔记(30%):根据学生读书笔记的数量(字数篇幅)与质量(专业性、广度、深度)综合评价。4.结果性考核(期末考核)成绩评定(1)考核范围:题目原则上覆盖教学大纲90%以上内容,各章节所占分值与其学时占总学时比例及对应课程目标分量相当。(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考核要求:要求掌握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实验法的基本原理与技术,针对实际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完整可行的实验研究方案,具备心理学实验研究道德及科学思维方式。(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依据1.课堂表现评价标准课程目标评价标准优秀(0.90-1.00)良好(0.80-0.89)中等(0.70-0.79)及格(0.60-0.69)不及格(0-0.59)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3.1】1.课堂互动中表现出对实验心理学基本原理、设计模式、常用技术的熟练识记与深刻理解;2.积极参与课程都能知识类目标的课堂讨论及小组汇报,并扮演重要角色,表现出色;3.听课认真,积极回应,笔记认真;4.课程全程缺勤不超过1次。1.课堂互动中表现出对实验心理学基本原理、设计模式、常用技术的熟练识记与一定理解;2.能较好参与课程知识类目标课堂讨论与小组汇报,表现良好;3.听课较认真,有回应,笔记基本认真;4.课程全程缺勤不超过3次。1.课堂互动中表现出对多数实验心理学基本原理、设计模式、常用技术有一定识记与理解,极小部分内容还未达到识记或理解;2.能参与课程知识类目标课堂讨论与小组汇报,并有一定贡献率;3.全程听课有回应,有较为完整的笔记;4.课程全程缺勤不超过5次。1.课堂互动中能表现出对多数实验心理学基本原理、设计模式、常用技术一定识记与理解,小部分内容还未达到识记或理解;2.能参与多数知识类目标课堂讨论与小组汇报;3.基本能听课,有部分课堂笔记;4.课程全程缺勤不超过总课时的1/3。1.课堂互动中能表现促对多数实验心理学基本原理、设计模式、常用技术还未达到识记与理解;2.未参与或很少参与知识类目标课堂讨论与小组汇报;3.听课态度不佳甚至出现影响课堂的行为,无课堂笔记;4.课程全程缺勤超过总课时的1/3。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4.1】1.课堂互动中表现出优秀的实验设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2.积极参与能力类目标的课堂讨论与小组汇报,并扮演重要角色,表现出色。1.课堂互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力,基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教育教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2.能够较好参与能力类目标的课堂讨论与小组汇报,表现良好。1.课堂互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部分解决教育教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部分问题解决需要教师协助;2.能参与能力类目标课堂讨论与小组汇报,并有一定贡献率。1.课堂互动中表现出实验设计能力达标,在协助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2.能参与多数能力类目标课堂讨论与小组汇报。1.课堂互动中表现出实验设计能力弱,在协助下仍难以顺利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未参与或很少参与能力类目标课堂讨论与小组汇报。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1

师德规范

1.2】1.课堂互动中表现出对心理学实验研究伦理道德十分深刻理解,在设计实施实验时能够充分考虑各类伦理原则;2.课堂互动中表现强烈的同理心、责任心,具备采用实验法探索学生心理、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具备从心育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1.课堂互动中表现出对心理学实验研究伦理道德深刻理解,在设计实施实验时能够基本完备地考虑各类伦理原则;2.课堂互动中表现出较强的同理心、责任心,基本具备采用实验法探索学生心理、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基本具备从心育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1.课堂互动中表现出对心理学实验研究伦理道德具有较为深刻理解,在设计实施实验时能够考虑多数伦理原则;2.课堂互动中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同理心、责任心,具有一定采用实验法探索学生心理、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初步具备从心育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1.课堂互动中表现处对心理学实验研究伦理道德的一定理解,在设计实施实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研究伦理原则,无严重违背研究伦理的想法或行为;2.课堂互动中能表现出一定的同理心、责任心,在某些领域具备采用实验法探索学生心理、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1.课堂互动中表现出对心理学实验研究伦理道德理解不够深刻完整,在设计实施实验时常常忽略各类伦理原则;甚至具有严重违背研究伦理的想法或行为;2.课堂互动中未表现或很少表现出同理心、责任心,未具备采用实验法探索学生心理、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课程目标4【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7.1与7.2】1.课堂互动中能表现出优秀的科学素养,科学方法特征理解深刻,能够从科学方法角度分析解决问题;2.在课堂提问、讨论、小组汇报中,从提出问题、阅读文献、收集分析资料及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均表现出良好的批判思维与一定的创造性。1.课堂互动中能表现出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方法特征理解较为深刻,基本能够从科学方法角度分析解决问题;2.在课堂提问、讨论、小组汇报中,在提出问题、阅读文献、收集分析资料及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表现出一定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1.课堂互动中能表现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初步能够从科学方法角度分析解决问题;2.小组汇中,在提出问题、阅读文献、收集分析资料及解决问题中多数环节表现出一定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1.课堂互动中能表现出初步具备科学素养,然而还不能够独立从科学方法角度分析解决问题;2.小组汇中从提出问题、阅读文献、收集分析资料及解决问题中个别环节表现出一定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1.课堂互动中未能或极少表现出科学素养,还不能够独立从科学方法角度分析解决问题;2.小组汇中从提出问题、阅读文献、收集分析资料及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未表现出或极少现出批判思维与创造性。2.平时作业与测试评价标准课程目标评价标准优秀(0.90-1.00)良好(0.80-0.89)中等(0.70-0.79)及格(0.60-0.69)不及格(0-0.59)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3.1】1.平时作业知识部分观点正确、答案要点完整、论述充分、有自己的观点并言之成理;2.当堂测试知识部分正确率超过90%。1.平时作业知识部分观点正确、答案要点完整、论述较为充分、有自己的观点;2.当堂测试知识部分正确率80%-89%。1.平时作业知识部分观点基本正确、答案要点基本完整、论述较为充分,略有自己观点;2.当堂测试知识部分正确率70%-79%。1.平时作业知识部分观点基本正确、答案要点基本完整、论述不尽充分,缺乏自己观点;2.当堂测试知识部分正确率60%-69%。1.平时作业知识部分观点有重大错误、或完成题量小于50%、或有抄袭、答非所问等其它重大过失;2.当堂测试知识部分正确率低于60%或未提交。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4.1】1.平时作业操作与设计部分中设计思路清晰、方案操作性强、数据结果分析深入,能够有效解决拟研究的问题,体现出良好科学研究能力;2.当堂测试操作与设计正确率超过90%。1.平时作业操作与设计部分中设计思路清晰、方案操作性较强、数据结果分析有效,能够解决拟研究的问题,体现出较好科学研究能力;2.当堂测试操作与设计正确率80%-89%。1.平时作业操作与设计部分设计思路较为清晰、方案具有一定操作性、基本能够解决拟研究的问题,体现出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2.当堂测试操作与设计正确率70%-79%。1.平时作业操作与设计部分设计思路较为清晰、方案操作性一般、能够部分解决拟研究的问题;2.当堂测试操作与设计正确率60%-69%。1.平时作业操作与设计部分实验设计方案思路不尽清晰、方案缺乏操作性、未能够解决拟研究的问题,或完成题量小于50%、或有抄袭、答非所问等其它重大过失;2.当堂测试操作与设计正确率低于60%或未提交。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1.2】1.平时作业与当堂测试体现出对心理学研究伦理具有深入全面理解,贯彻到位;2.具备强烈的同理心、责任心,完全具备从心育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良好能力。1.平时作业与当堂测试体现出对心理学研究伦理具有较为深入全面的理解,贯彻较为到位;2.具备职业同理心、责任心,具备从心育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1.平时作业与当堂测试体现出对心理学研究伦理具有较为全面理解,贯彻较为到位;2.具备一定同理心、责任心,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从心育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1.平时作业与当堂测试体现出对心理学研究伦理具有一定理解并能基本贯彻;2.具备一定的同理心、责任心,在部分领域具有一定从心育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2.平时作业与当堂测试体现出对心理学研究伦理理解或实施不到位;2.缺乏同理心、责任心,还未具备从心育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3.读书笔记评价标准课程目标评价标准优秀(0.90-1.00)良好(0.80-0.89)中等(0.70-0.79)及格(0.60-0.69)不及格(0-0.59)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3.1】1.读书笔记中阅读文献(专著、教材或期刊论文)选择恰当;2.信息十分丰富或分析极具深度或资料极具新意;3.框架合理、逻辑清晰,具有文完整体系;字迹清晰,版面美观。1.读书笔记中阅读文献(专著、教材或期刊论文)选择恰当;2.信息丰富或分析具有深度或资料具有新意;3.框架合理、逻辑清晰,具有一定体系;字迹清晰,版面美观。1.读书笔记中阅读文献(专著、教材或期刊论文)选择恰当;2.信息较为丰富或分析具有一定深度或资料具有一定新意;3.框架较为合理、逻辑较为清晰;字迹清晰。1.读书笔记中阅读文献(专著、教材或期刊论文)选择较为恰当;2.信息量、分析深度达到要求;3.框架基本合理、逻辑基本清晰。1.读书笔记中阅读文献(专著、教材或期刊论文)选择不符合课程目标;2.信息量不足,分析缺乏深度,或未提交读书笔记。课程目标4【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7.1与7.2】1.读书笔记中体现出良好的收集与分析资料能力,对所阅读文献信息加工深入,体现出良好科学研究素养;2.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具有批判性与创新性,完全具备自主学习能力。1.读书笔记中体现出良好的收集与分析资料能力,对所阅读文献信息加工较为深入,体现出较好科学研究素养;2.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具有一定的批判性与创新性,具备自主学习能力。1.读书笔记中体现出一定的收集与分析资料能力,对所阅读文献信息加工较为深入,体现出一定科学研究素养;2.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言之成理,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1.读书笔记中体现出基本具备收集与分析资料能力,对所阅读文献信息能进行加工,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素养;2.还未能做到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观点存在纰漏。1.读书笔记中体现出还未具备收集与分析资料能力,对所阅读文献信息加工深入不足,科学研究素养弱;2.或未提交读书笔记。4.终结性评价标准(合格标准为目标达成度)课程目标评价标准优秀(0.90-1.00)良好(0.80-0.89)中等(0.70-0.79)及格(0.60-0.69)不及格(0-0.59)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3.1】1.期末闭卷考试中表现出对实验心理学基本原理、设计模式、常用技术、经典实验等知识类内容做到熟练识记与深刻理解。

1.期末闭卷考试中表现出对实验心理学基本原理、设计模式、常用技术、经典实验等知识类内容做到熟练识记与一定理解。

1.期末闭卷考试中表现出对实验心理学基本原理、设计模式、常用技术、经典实验等知识类内容有一定识记与理解,极小部分内容还未达到识记或理解。1.期末闭卷考试中表现出对实验心理学基本原理、设计模式、常用技术、经典实验等知识类内容有一定识记与理解,小部分内容还未达到识记或理解。1.期末闭卷考试中表现出对多数实验心理学基本原理、设计模式、常用技术、经典实验等知识类内容还未达到识记与理解。

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4.1】1.期末闭卷考试中表现出表现出优秀的实验设计能力;2.能够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1.期末闭卷考试中表现出表现出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力;2.能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