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回溯到商、周交替之际,一个文明较高的商朝,被文明较低的周朝所取代,这件事情本身必会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反省。他们还免不了会问自己: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且主导北方中国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这可说是第一次将道德的意义超越人类力量的命运。

“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肯定了自己的统治,也帮助周人说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他们合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易经》中所谈的命运,不完全是盲目的,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掌握,人类自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运发展的方向。这个观念与天命具有道德意义是相互配合的。

等到西周覆灭,周人的封建系统在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不再有过去那样的自信,也不再有过去那样主宰的力量,天命的意义必须要有新的解释。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个人的天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在孔子承受同时代人的迫害时,他曾经说:“天给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有了这样的任务,迫害我的人又能拿我怎么样呢?"在这种情况下,天命已经不是政治的使命,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

汉代编辑成书的《礼记》,其中的《中庸》篇曾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过去,我们对《中庸》这段话并不是十分理解。最近在湖北荆门市郭店出土的战国文书,其中有两句话似乎正是阐释“天命"与“性”的关系。郭店文书《性自命出》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这里的“天”,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宰神,似乎是宇宙间各种力量的总和;在这个宇宙力量的总和之中,每一个人有天生的禀赋,也就是“性"。“命”和“性"是相配合的名词。

如果孔子所理解的命和性,正如郭店文书所说,那么人类全体具有一种特别的使命,而每一个个人也有特定的性,也就是禀赋。只有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也许才能够理孔子为什么会找出“仁”这个字作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孔子赋予它一个新的意义,“仁"这个字相当于整个的人性。这一个命题,应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假设。

如孔子所说,仁作为个人的禀赋,可以表现每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性,那么怎样展现人性才使人有资格成为“仁人君子”?仁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仁是人性的本质,也是一个人性格成长的种子。由《论语》来看,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中心,但是孔子很少触及群体的仁,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孔子盼望的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也使得这个人成为“仁人君子"。理论上,有许多个别的仁人君子时,社会应当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甚至是符合最高人心的社会。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因为每人都有应当去做的事情,但他去做这些事情时,并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目的,一个人做所当做的事情,其价值就在做之中,而不在于达到什么外在的结果。

孔子自己的一生就是这种主张的例证,他出生在一个社会政治动乱的时代,竭尽己力去改造世界,像苏格拉底那样周游列国,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虽然一切努力都没有结果,他从不气馁,明知不可能成功,却仍然坚持不懈。

《论语·宪问》篇里记载孔子论到自己时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他尽了己力之所及,而把事情的成败交付给命。“命"字通常译作“命数”“命运"或“天意”。就孔子来说,这个字的含义是“天命"或“天意”;换句话说,这是朝着一定目标前去的一股力量。到了后期儒家,“命"的含义是宇宙间一切存在的条件和一切在运动的力量。我们从事各种活动,其外表成功,都有赖于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但是外部条件是否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因此,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这种人生态度就是“知命”。按照孔子的看法,“知命"是做君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他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

这就是说,要认识世界存在的必然性,这就是“知命",就是个人对外在的成败利钝在所不计。如果这样行事为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就永不失败。这是说,如果我们做所当做的,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义务在道德上便已完成,而不在于从外表看,它是否得到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命惟德”的理念使得周人解决了自己统治的合理性问题,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道德看得比命运更重要。

B.《易经》对命运的理解不完全是盲目的,人类所做的种种抉择如果有道德因素的参与,那么会对命运的发展有所影响。

C.尽管孔子认为“仁"是个人的禀赋,可以表现每人所具有的人性,但成为“仁人君子”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D.孔子将“道"能否施行与“天命”“天意"相联系,表明天命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个人努力的作用不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天命作出了重新解释,在《论语》中它不是政治天命而是个人天命,这也许是理解为何“仁”是孔子思想核心的基础。

B.郭店文书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儒家思想有重要意义,因为《性自命出》中“天"的含义与后期儒家“命”的含义相同。

C.不顾个人承受的不公正对待,想要竭尽已力改造世界而不计个人成败利钝,这是孔子等先贤“不知命"的表现。

D.冯友兰认为,“知命”的人当仁不让地遵行了自己的义务本身就意味着在表象上的成功,这样行事就永远不会失败。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是非穷通皆有定。”

C.“尽其在我,听其在天。"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儒家对命、性、仁三者关系的理解。

5.德国思想家叔本华在《论命运》中说:“那种深藏不露,甚至可以控制外在影响的力量,归根到底植根于我们神秘的内在,因为所有存在之谜确实最终就在我们自身。"请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足球

史铁生

那支法国足球队来这儿比赛的时候,正是八月里最热的一天。离七点半还有两个多小时,山子和小刚就动身了,一人一辆手摇车,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体育场离他们住的地方太远,不这么早动身不行。

单从上半身看,两个小伙子长得都很健壮,胳膊都很粗。山子的车上挂了两支拐杖。小刚连拄拐也拄不了。两辆车一前一后,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一两辆自行车。有些骑车的人惊讶地望望他们,望望他们那萎缩得变了形的腿。

直到走了差不多一半路,小刚看了看表,两辆车的车速才慢了下来。

小刚用两个手指撑开上衣兜,看看那张票。

山子的目光立刻跟过去,说:“统共就一张票,你别再忘了带。”

小刚没回答,脸上的笑容慢慢变得僵硬,心想:什么叫“统共"?反正一张票不能你我都进去。不过又想:出来的时候说好了。山子不至于说话不算话。

“带着没有?”山子又问,很着急的样子。

小刚还是不回答,把票掏出来,托在手里看,心里有点后悔:这事真不该到处去瞎显摆,二华送来了票,自己就应该悄悄地走……小刚觉得这是个机会,得说句话了:“你真不如趁早上你姨家去呢,别把转播也耽误了。"

山子不言语了,山子的心情立刻有些沮丧。他本来就有点动摇,万一是自己记错了呢?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关系,问题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问题是法国队!他这几天总想起十二届世界杯赛的场面;想起普拉蒂尼罚直接任意球时的样子;想起佐夫鱼跃扑球时的样子;还有鲁梅尼格,那小子真是浑身都长得漂亮,人要是长得漂亮也真是福气;马拉多纳不漂亮,可那小子跑起来真好看,摔倒了又蹿起来,永远也摔不坏似的,真长得结实,人要是长得结实也行,也漂亮……

见山子不言语,小刚又紧叮一句:“是你自己非要跑一趟不可的。咱们可有话在先,我要是进得去,你可就得乖乖滚回来。”他尽量使语气显得像是开玩笑。

“噢噢,那当然。"山子的灵魂这才从巴塞罗那的绿草坪上飞回来。“我是说,要是你的车进不去,这么难弄到的票别糟蹋了。”

山子又使劲回忆起来。他明明记得体育场门前有很高的台阶,至少有十几层。二华那小子整天迷迷糊糊的,没记清楚过什么事,不过,也许是自己记错了?他还是八年前腿没坏的时候去过。那时候他才二十岁,跟小刚现在一般大。他还记得自己跑上那些台阶时的情景:台阶不仅高,而且陡,他一步三级往上跑,那台阶大概并不止十几层,什么地方还种着一些冬青树……每次回忆都是到这儿就断了。也许那不是在体育场?也许是电影院?剧场?美术馆?每次回忆都是以清晰开始,以模糊告终。

小刚叹了口气:“要是再有一张票就好了。"

小刚又叹了一口气说:“我好像还从来没到这边儿来过呢。”

山子心里忽悠一下子,忽然觉得自己心眼真够呛——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

“什么时候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啊?那还差不多!"山子忽然转过脸来说,带些笑容,在这之前他一直木然地望着很远的地方。

“净想好事儿!”小刚说。虽然这么说,却也觉得心里舒服了一点。

“那咱们拼了命也得买上票。"

“拼了命你也未必买得上。”

“提前一个星期我就上售票处窗口底下坐着去!支个帐篷。"

小刚脸上也现出笑容:“亲眼看一回世界杯赛,这辈子也值了。”

“我老是梦见体育场。"小刚说。“梦?”“嗯。我老是梦见到了体育场,也看见了里面有人在踢球,可就是找不到门,进不去……"

山子心里“轰”的一下子,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很高很陡,数不清有多少层,像一座山。自己往上跑,跑,一步三级,跑得好累呀,突然眼前豁然开朗,看见了一片绿色的草坪。不,不对,是一片辽阔的草原,他自己正在那儿踢足球。踢得可真不错,盘带,过人,连着过了几个后卫,又过了守门员,直接把球带进了大门。他笑着在草原上奔跑。他看见自己腿上结实的肌肉,心想这下子行了,不用再去摇那辆手摆车了。远处是冬青树,不对,是大森林,他向森林跑去,挥着拳头,林涛声像是欢呼……

车流、人流越来越稠密了,都朝那个方向涌去。望得见体育场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小刚和山子宽阔的生活之流中截取看球这一个点。细微地开掘出了这一对残疾青年复杂的内心波澜。

B.小刚和山子一人一辆手摇车,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自行车,可见其对待生活有不服输劲头。

C.小刚和山子虽有一张门票,但对自己能不能进场看球赛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当时抱有一种赌一把的心理。

D.小说的结尾两人是否如愿看到了球赛不得而知。开放性的结局留下悬念,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7.关于文中两人梦到体育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刚的梦境里透露出他的渴望,而找不到门则折射出他现实中遭遇了困境。

B.梦境中山子在草原上快乐地踢球,这一梦境是由他内心极度的渴望催生而成的。

C.山子梦境中的台阶来自他对体育场的记忆,这记忆因时间久远而变得模糊。

D.山子梦境中的自己腿上的肌肉结实,这和现实中的情形截然不同,令人心痛。

8.前往体育场的路途中,山子的思绪不断在发生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当年这篇文章审稿的编辑认为:“此稿有史铁生的味儿,有些残疾人的凄凉感,但基调还是明朗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知识(本题共7小题,14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何至自沈溺缧绁之辱哉②秦王还柱而走③则仆偿前辱之责④晋鄙嚄唶宿将⑤侯生果北乡自刭

⑥留军壁邺⑦既祖,取道⑧燕王拜送于庭⑨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⑩辞决而行

A.①②⑥⑦⑧B.①③④⑥⑩C.②③⑤⑧⑨D.④⑤⑧⑨⑩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略考其行事侯生摄敝衣冠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

B.公子颜色愈和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而以公子为长者故述往事、思来者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太子迟之②仁而下士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④愿枉车骑过之⑤箕踞以骂曰⑥群臣怪之

⑦且勇者不必死节⑧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⑨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⑩不敢以其富贵骄上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函封之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乃朝服,设九宾今行而无信

A.①⑥/②⑧⑨/③⑦⑩⑤/④/⑤/

B.①⑥/②⑧/③⑩/④/⑤⑨/⑦/

C.①⑥⑩/②⑧/③④/⑤⑨/⑦/⑤

D.①⑥⑩/②/③⑤/④⑦/⑤⑧⑨/

13.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类型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至激于义理者不然给贡职如郡县嬴乃夷门报关者也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而诸侯敢救赵者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以试人,血濡缕

D.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关系)②而公子亲数存之(邀请)③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察)④此五霸之伐也(征伐,进攻)

⑤矫魏王令代晋鄙(纠正)⑥虽万被戮(侮辱)⑦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掷击)⑧比诸侯之列(排列)

⑨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⑩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升迁)公子勉之矣(勉强做)持千金之资币物(礼物、财物)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死)

A.①③⑤⑦⑩B.①④⑦⑧⑨C.②⑤⑧⑨①D.③⑥⑦⑧⑨

15.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与“市人皆以嬴为小人"中“以”的含义及用法不同。“念父母,顾妻子"与“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中“顾"的含义相同。

B.“然此可为智者道”与“如姬为公子泣"中“为”含义及用法相同。“公子过谢侯生"与“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中“谢"的含义相同。

C.“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与“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中“焉”的含义及用法相同。“草创未就"与“已就极刑而无愠色”中“就"的含义相同。

D.“今日往而不反者”与“仁而下士"中“而”的含义及用法不同。“成一家之言"与“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中“言"的含义不同。

1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乘车尚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者叫“骖乘”。战场上乘车,主帅居中掌旗鼓,御者在左,另有一人在右保护主帅。

B.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皇族宗室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门客作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早出现于秦朝。

C.宫商角徵羽指的是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源于春秋时期,亦称为五音,唐代以来叫合四乙尺工,现有成语“五音不全"指人唱歌时发音不准确。

D.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地位较高。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地位渐低。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谓裴寂曰:“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甕一。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A]号[B]令[C]不[D]信[E]则[F]民[G]不[H]知[I]所[J]从[K]天[L]下[M]何[N]由[O]而[P]治[Q]乎[R]朕[S]过[T]深[U]矣

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在古代一般与皇权相联系,文中三处“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的命令。

B.让,文中指责备,与《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的“让”相同。

C.征役,常用来表示赋税、徭役、行役,文中的“征役"特指朝廷征发百姓服兵役。

D.“宰”有“主管、主持"意,文中“守宰”指州县等地方长官。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励精图治,不仅将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常常思考为政之道,而且希望臣下也都能恪尽职守。

B.魏征认为,要无敌大下,就要“御之得其道",不在于士兵人数多少,不必征用“中男”入伍。

C.唐太宗并未立即执行免除租赋和徭役的命令,魏征认为,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但也是君王失信的表现。

D.为政不能失信于民,既然许诺了百姓就当兑现,既然任用官员就应信任,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说法表示赞同。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

(2)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

2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请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猎罢夜饮示独孤生①

陆游

客途孤愤只君知,不作儿曹怨别离。

报国虽思包马革,爱身未忍价羊皮。

呼鹰小猎新霜后,弹剑②长歌夜雨时。

感慨却愁伤壮志,倒瓶浊酒洗余悲。

【注】①独孤生:名策,河中人,工文章,善骑射。陆游和他蜀中相识而志同道合,推之为一世奇士。②弹剑:战国时齐人冯谖客于孟尝君门下,因为没有得到重视,弹剑而歌。

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歌题目看,这是作者在一次打猎结束之后的酒席上写给独孤生的诗。

B.颔联用马援和百里奚的典故,表明了诗人坚定的报国之志和抗金主张。

C.颈联点题,其中“呼鹰小猎"“弹剑长歌”形象地展示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D.尾联写诗人难以抑制壮志未酬的悲愁,并试图以酒销之的无奈,语意沉痛。

23.有论者认为陆游诗歌“善为悲壮",对其中的“悲壮”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诗歌首联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先列举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在厄境中的事例,后总结他们著书立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礼运》)

(3)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此第二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4)天之道,__________;人之道,__________。(《八章》)

(5)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__________,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瞑》)

(6)__________,__________。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看似平常的句子却隐藏着多少①的故事与情感。他乡遇故知,偏偏又是在“落花时节"。人们由暮春时分的落花之景联想到青春流逝,正是由自然景物触发的生命感受。青春以比年华,花红借喻红颜,皆是诗文常用之典。《红楼梦》别名《金陵十二钗》,曹雪芹披阅于悼红轩,“悼红”二字亦点其题。书中描写大观园女子们占花名行令,以花的特性、寓意暗示了人的性格、命运。春光美好却短暂,鲜花娇艳难保鲜,恰如妙龄女子②,年华易逝。林黛玉正因为花落与人亡的情感联系,葬花成为一个“悼红"的重要仪式,作为花与人的结合体,对暮春的感伤最为敏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吟》诉尽伤春惜红之情。黛玉葬花,以物体人,安葬的是花魂,悲悼的却是即将夭亡的自己。前生为护花使者的贾宝玉,如今是爱红的公子,在贾府中却常常因多情呵护而给身边的女子们带来不幸,往往因“爱红"而致“悼红”,就如挚爱黛玉却不能守其一生,怜爱晴雯却无法保其平安,喜欢金钏却无力护其善终。同为葬花,林黛玉安葬落花,让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也表明自己的生命观;贾宝玉则更多是感于失去的遗憾,为“护花”的③而懊丧、痛惜。

2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印泥,素有“文房第五宝"之称,①,所以印泥古称“丹泥”“印朱"等。

印泥堪称印章的外衣,篆刻的核心,书画的内涵。“盖用印章者之择印泥,犹善书者之择其笔墨”。印文稍有不同,②。在一幅丹青酣畅的绘画作品上钤上一二方印章,可谓锦上添花,赏心悦目。因此,历代文人墨客对印泥要求极高。

印泥品种多,红色又分朱砂、朱膘等。朱砂赤红,朱膘偏橙红,相当于口红的不同色号,并不影响品质。北方文人墨客青睐炙热的朱砂红,而南方人③。好的印泥,红而不燥,沉静雅致,细腻厚重,冬无凝冻,夏不渗油,钤出的印文色泽鲜明,能让篆刻清晰传神到纸上,呈现微凸的立体感,历经数百年“面不改色"。

千锤百炼的一方印泥,不仅有着它娇美的“姹紫嫣红”,更是中国绘画书法的“点睛之笔",百年时光沉淀出那一抹低调的惊艳,赋予了作品别样的韵味。

27.在行文中,使用引号,有时会有独特的效果意味。文中有四处画横线部分使用了引号,请任选一处,分析其表达效果。

2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作文(60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中,财经类的专业都是最热门的。从广大考生的专业选择来看、追求财富是社会的普遍心理。诚然,追求财富是人们正当的追求,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然而孔子也说:“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然而对于财富,也有很多人持以淡泊的态度,我们古代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陶渊明,宁可清贫,也不愿意逢迎高官。现当代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202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泽山院士,将所得1050万的奖金一次性捐赠给南京理工大学。

对于“如何看待、追求财富”的问题,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

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回溯到商、周交替之际,一个文明较高的商朝,被文明较低的周朝所取代,这件事情本身必会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反省。他们还免不了会问自己: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且主导北方中国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这可说是第一次将道德的意义超越人类力量的命运。

“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肯定了自己的统治,也帮助周人说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他们合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易经》中所谈的命运,不完全是盲目的,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掌握,人类自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运发展的方向。这个观念与天命具有道德意义是相互配合的。

等到西周覆灭,周人的封建系统在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不再有过去那样的自信,也不再有过去那样主宰的力量,天命的意义必须要有新的解释。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个人的天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在孔子承受同时代人的迫害时,他曾经说:“天给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有了这样的任务,迫害我的人又能拿我怎么样呢?"在这种情况下,天命已经不是政治的使命,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

汉代编辑成书的《礼记》,其中的《中庸》篇曾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过去,我们对《中庸》这段话并不是十分理解。最近在湖北荆门市郭店出土的战国文书,其中有两句话似乎正是阐释“天命"与“性”的关系。郭店文书《性自命出》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这里的“天”,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宰神,似乎是宇宙间各种力量的总和;在这个宇宙力量的总和之中,每一个人有天生的禀赋,也就是“性"。“命”和“性"是相配合的名词。

如果孔子所理解的命和性,正如郭店文书所说,那么人类全体具有一种特别的使命,而每一个个人也有特定的性,也就是禀赋。只有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也许才能够理孔子为什么会找出“仁”这个字作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孔子赋予它一个新的意义,“仁"这个字相当于整个的人性。这一个命题,应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假设。

如孔子所说,仁作为个人的禀赋,可以表现每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性,那么怎样展现人性才使人有资格成为“仁人君子”?仁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仁是人性的本质,也是一个人性格成长的种子。由《论语》来看,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中心,但是孔子很少触及群体的仁,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孔子盼望的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也使得这个人成为“仁人君子"。理论上,有许多个别的仁人君子时,社会应当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甚至是符合最高人心的社会。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因为每人都有应当去做的事情,但他去做这些事情时,并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目的,一个人做所当做的事情,其价值就在做之中,而不在于达到什么外在的结果。

孔子自己的一生就是这种主张的例证,他出生在一个社会政治动乱的时代,竭尽己力去改造世界,像苏格拉底那样周游列国,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虽然一切努力都没有结果,他从不气馁,明知不可能成功,却仍然坚持不懈。

《论语·宪问》篇里记载孔子论到自己时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他尽了己力之所及,而把事情的成败交付给命。“命"字通常译作“命数”“命运"或“天意”。就孔子来说,这个字的含义是“天命"或“天意”;换句话说,这是朝着一定目标前去的一股力量。到了后期儒家,“命"的含义是宇宙间一切存在的条件和一切在运动的力量。我们从事各种活动,其外表成功,都有赖于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但是外部条件是否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因此,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这种人生态度就是“知命”。按照孔子的看法,“知命"是做君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他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

这就是说,要认识世界存在的必然性,这就是“知命",就是个人对外在的成败利钝在所不计。如果这样行事为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就永不失败。这是说,如果我们做所当做的,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义务在道德上便已完成,而不在于从外表看,它是否得到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命惟德”的理念使得周人解决了自己统治的合理性问题,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道德看得比命运更重要。

B.《易经》对命运的理解不完全是盲目的,人类所做的种种抉择如果有道德因素的参与,那么会对命运的发展有所影响。

C.尽管孔子认为“仁"是个人的禀赋,可以表现每人所具有的人性,但成为“仁人君子”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D.孔子将“道"能否施行与“天命”“天意"相联系,表明天命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个人努力的作用不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天命作出了重新解释,在《论语》中它不是政治天命而是个人天命,这也许是理解为何“仁”是孔子思想核心的基础。

B.郭店文书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儒家思想有重要意义,因为《性自命出》中“天"的含义与后期儒家“命”的含义相同。

C.不顾个人承受的不公正对待,想要竭尽已力改造世界而不计个人成败利钝,这是孔子等先贤“不知命"的表现。

D.冯友兰认为,“知命”的人当仁不让地遵行了自己的义务本身就意味着在表象上的成功,这样行事就永远不会失败。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是非穷通皆有定。”

C.“尽其在我,听其在天。"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儒家对命、性、仁三者关系的理解。

5.德国思想家叔本华在《论命运》中说:“那种深藏不露,甚至可以控制外在影响的力量,归根到底植根于我们神秘的内在,因为所有存在之谜确实最终就在我们自身。"请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D2.A3.C

4.①命是天命,是上天给人的使命;性是个人天生禀赋,从天命而来;仁是人性的本质。

②人只有秉承了天命,找到并发挥人性中的仁,才可能成为仁人君子。

5.①“深藏不露,甚至可以控制外在影响的力量”可以理解为是材料中的“天命";

②“我们神秘的内在”“我们自身"则是指个人的禀赋个性以及努力;

③全句是说命运是外在的,不能为人力所左右,但是个人可以在顺应必然性的同时掌控个性,做出选择,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从而形成道德上的完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D.“天命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个人努力的作用不大”错,原文的表述是“他出生在一个社会政治动乱的时代,竭尽己力去改造世界"“他尽了己力之所及,而把事情的成败交付给命”,可见孔子承认天命的力量,也肯定个人努力的作用,从他竭尽己力去做事就可以看出。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B.“《性自命出》中‘天’的含义与后期儒家‘命’的含义相同"错,根据材料一“郭店文书《性自命出》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这里的‘天’,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宰神,似乎是宇宙间各种力量的总和”、材料二“到了后期儒家,‘命’的含义是宇宙间一切存在的条件和一切在运动的力量"可知,两者含义不完全一致。

C.“这是孔子等先贤‘不知命’的表现”错,根据原文“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这种人生态度就是‘知命’"可知,“不顾个人承受的不公正对待,想要竭尽己力改造世界而不计个人成败利钝”这是“知命"的表现。

D.“在表象上的成功”错,根据原文“如果我们做所当做的,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义务在道德上便已完成,而不在于从外表看,它是否得到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可知,这里的成功是道德层面的成功,不是世俗所说的外表上的成功。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但他去做这些事情时,并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目的,一个人做所当做的事情,其价值就在做之中,而不在于达到什么外在的结果”“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可知,材料二强调要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

A.强调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

B.只强调了人之命运是固定的。

C.凡事个人尽到最大努力,然后听凭命运安排。

D.是说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能力。

根据“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个人的天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在这种情况下,天命已经不是政治的使命,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可知,“分”是天命,是上天给人的使命。

根据“天命之谓性"“性自命出”在这个宇宙力量的总和之中,每一个人有天生的禀赋,也就是‘性’"可知,性是个人天生禀赋,从天命而来。

根据“‘仁’这个字相当于整个的人性”“仁作为个人的禀赋,可以表现每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性"可知,仁是人性的本质。

根据“性自命出,命自天降”“‘命’和‘命’是相配合的名词"“如果孔子所理解的命和性,正如郭店文书所说,那么人类全体具有一种特别的使命,而每一个个人也有特定的性,也就是禀赋。只有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也许才能够理会孔子为什么找出‘仁’这个字作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孔子盼望的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也使得这个人成为‘仁人君子’"可知,人只有秉承了天命,找到并发挥人性中的仁,才可能成为仁人君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这里的‘天’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宰神,似乎是宇宙间各种力量的总和”、材料二“‘命’的含义是宇宙间一切存在的条件和一切在运动的力量。我们从事各种活动,其外表成功,都有赖于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但是外部条件是否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可知,那种深藏不露,甚至可以控制外在影响的力量”可以理解为是材料中的“天命"。

根据材料一“天命之谓性”“性自命出"“在这个宇宙力量的总和之中,每一个人有天生的禀赋,也就是‘性’”、材料二“虽然一切努力都没有结果,他从不气馁,明知不可能成功,却仍然坚持不懈"“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可知,“我们神秘的内在"“我们自身”是指个人的禀赋个性以及努力。

根据材料二“要认识世界存在的必然性,这就是‘知命’,就是个人对外在的成败利钝在所不计。如果这样行事为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就永不失败。这是说,如果我们做所当做的,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义务在道德上便已完成,而不在于从外表看,它是否得到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可知,全句强调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个人可以在顺应必然性的同时掌控个性,做出选择,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从而形成道德上的完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足球

史铁生

那支法国足球队来这儿比赛的时候,正是八月里最热的一天。离七点半还有两个多小时,山子和小刚就动身了,一人一辆手摇车,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体育场离他们住的地方太远,不这么早动身不行。

单从上半身看,两个小伙子长得都很健壮,胳膊都很粗。山子的车上挂了两支拐杖。小刚连拄拐也拄不了。两辆车一前一后,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一两辆自行车。有些骑车的人惊讶地望望他们,望望他们那萎缩得变了形的腿。

直到走了差不多一半路,小刚看了看表,两辆车的车速才慢了下来。

小刚用两个手指撑开上衣兜,看看那张票。

山子的目光立刻跟过去,说:“统共就一张票,你别再忘了带。”

小刚没回答,脸上的笑容慢慢变得僵硬,心想:什么叫“统共"?反正一张票不能你我都进去。不过又想:出来的时候说好了。山子不至于说话不算话。

“带着没有?”山子又问,很着急的样子。

小刚还是不回答,把票掏出来,托在手里看,心里有点后悔:这事真不该到处去瞎显摆,二华送来了票,自己就应该悄悄地走……小刚觉得这是个机会,得说句话了:“你真不如趁早上你姨家去呢,别把转播也耽误了。"

山子不言语了,山子的心情立刻有些沮丧。他本来就有点动摇,万一是自己记错了呢?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关系,问题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问题是法国队!他这几天总想起十二届世界杯赛的场面;想起普拉蒂尼罚直接任意球时的样子;想起佐夫鱼跃扑球时的样子;还有鲁梅尼格,那小子真是浑身都长得漂亮,人要是长得漂亮也真是福气;马拉多纳不漂亮,可那小子跑起来真好看,摔倒了又蹿起来,永远也摔不坏似的,真长得结实,人要是长得结实也行,也漂亮……

见山子不言语,小刚又紧叮一句:“是你自己非要跑一趟不可的。咱们可有话在先,我要是进得去,你可就得乖乖滚回来。”他尽量使语气显得像是开玩笑。

“噢噢,那当然。"山子的灵魂这才从巴塞罗那的绿草坪上飞回来。“我是说,要是你的车进不去,这么难弄到的票别糟蹋了。”

山子又使劲回忆起来。他明明记得体育场门前有很高的台阶,至少有十几层。二华那小子整天迷迷糊糊的,没记清楚过什么事,不过,也许是自己记错了?他还是八年前腿没坏的时候去过。那时候他才二十岁,跟小刚现在一般大。他还记得自己跑上那些台阶时的情景:台阶不仅高,而且陡,他一步三级往上跑,那台阶大概并不止十几层,什么地方还种着一些冬青树……每次回忆都是到这儿就断了。也许那不是在体育场?也许是电影院?剧场?美术馆?每次回忆都是以清晰开始,以模糊告终。

小刚叹了口气:“要是再有一张票就好了。"

小刚又叹了一口气说:“我好像还从来没到这边儿来过呢。”

山子心里忽悠一下子,忽然觉得自己心眼真够呛——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

“什么时候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啊?那还差不多!"山子忽然转过脸来说,带些笑容,在这之前他一直木然地望着很远的地方。

“净想好事儿!”小刚说。虽然这么说,却也觉得心里舒服了一点。

“那咱们拼了命也得买上票。"

“拼了命你也未必买得上。”

“提前一个星期我就上售票处窗口底下坐着去!支个帐篷。"

小刚脸上也现出笑容:“亲眼看一回世界杯赛,这辈子也值了。”

“我老是梦见体育场。"小刚说。“梦?”“嗯。我老是梦见到了体育场,也看见了里面有人在踢球,可就是找不到门,进不去……"

山子心里“轰”的一下子,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很高很陡,数不清有多少层,像一座山。自己往上跑,跑,一步三级,跑得好累呀,突然眼前豁然开朗,看见了一片绿色的草坪。不,不对,是一片辽阔的草原,他自己正在那儿踢足球。踢得可真不错,盘带,过人,连着过了几个后卫,又过了守门员,直接把球带进了大门。他笑着在草原上奔跑。他看见自己腿上结实的肌肉,心想这下子行了,不用再去摇那辆手摆车了。远处是冬青树,不对,是大森林,他向森林跑去,挥着拳头,林涛声像是欢呼……

车流、人流越来越稠密了,都朝那个方向涌去。望得见体育场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小刚和山子宽阔的生活之流中截取看球这一个点。细微地开掘出了这一对残疾青年复杂的内心波澜。

B.小刚和山子一人一辆手摇车,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自行车,可见其对待生活有不服输的劲头。

C.小刚和山子虽有一张门票,但对自己能不能进场看球赛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当时抱有一种赌一把的心理。

D.小说的结尾两人是否如愿看到了球赛不得而知。开放性的结局留下悬念,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7.关于文中两人梦到体育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刚的梦境里透露出他的渴望,而找不到门则折射出他现实中遭遇了困境。

B.梦境中山子在草原上快乐地踢球,这一梦境是由他内心极度的渴望催生而成的。

C.山子梦境中的台阶来自他对体育场的记忆,这记忆因时间久远而变得模糊。

D.山子梦境中的自己腿上的肌肉结实,这和现实中的情形截然不同,令人心痛。

8.前往体育场的路途中,山子的思绪不断在发生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当年这篇文章审稿的编辑认为:“此稿有史铁生的味儿,有些残疾人的凄凉感,但基调还是明朗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6.B7.C

8.①对不知道小刚是否带票的担心;

②对小刚坐车可以进体育场而自己将看不到比赛的沮丧;

③对体育场是否有台阶的恍惚;

④对小刚从小残疾,没有来过体育场的心疼;

⑤对想要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的期待;

⑥对自己能够在绿茵场上踢足球的幻想。

9.①史铁生年轻时因病瘫痪,从此与轮椅相伴。但这种生活磨难没有打垮他,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

②小说中,小刚和山子双腿萎缩变形,生活受限,更无法享受踢足球的快乐,有些残疾人的凄凉感;

③但两人虽双腿残疾,却依然保有对足球的热爱,充满着对生活的希望。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可见其对待生活有不服输的劲头”说法错误。根据原文“体育场离他们住的地方太远,不这么早动身不行",可见此处是两人为准点到达体育场而快速前进。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C.“山子梦境中的台阶来自他对体育场的记忆”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山子心里‘轰’的一下子,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可见山子对体育场的记忆来自他的梦境。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心理的能力。

从“统共就一张票,你别再忘了带”可知,开始山子对不知道小刚是否带票时的担心。

从“山子不言语了,山子的心情立刻有些沮丧。他本来就有点动摇:万一是自己记错了呢?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美系,问题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可知,山子对小刚坐车可以进体育场而自己将看不到比赛的沮丧。

从“山子又使劲回忆起来。他明明记得体育场门前有很高的台阶……也许是电影院?剧场?美术馆?每次回忆都是以清晰开始,以模糊告终”可知,山子对体育场是否有台阶的恍惚。

从“山子心里忽悠一下子,忽然觉得自己心眼真够呛——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可知,山子对小刚从小残疾,没有来过体育场的心疼。

从“什么时候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啊?那还差不多!”可知,山子对想要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的期待。

从“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很高很陡……他自己正在那儿踢足球。踢得可真不错,盘带,过人,连着过了几个后卫,又过了中门员,直接把球带进了大门。他笑着在草原上奔跑"可知,山子对自己能够在绿茵场上踢足球的幻想。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关于“此稿有史铁生的味儿”,史铁生在年轻时期双腿瘫痪但这种生活磨难没有打垮他,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创作的小说主要取材于残疾人生活,但其题旨、意境又总是超出了这个题材本身。虽然身陷现实困境,却拥有强大的灵魂,没有被不幸击中而一蹶不振。史铁生用文字,将自己的命运与创作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积极而又激荡的思想,他自身体验的是生命的苦难,描写出来的却是欢快与光明,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照亮了一方新的天地,成为青年人的精神偶像。

关于“有些残疾人的凄凉感",从小说中“山子和小刚就动身了,一人一辆手摇车,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美系,问题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我老是梦见体育场"“嗯。我老是梦见到了体育场,也看见了里面有人在踢球,可就是找不到门,进不去……”,两位腿部残疾人足球爱好者,因为身体残疾去体育馆看一场球赛都异常艰难,尽情踢球只能在梦里实现了,所以,小刚和山子双腿萎缩变形,生活受限,更无法享受踢足球的快乐,有些残疾人的凄凉感。

关于“但基调还是明朗的",从“两辆车一前一后。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一两辆自行车。有些骑车的人惊讶地望望他们”“山子的灵魂这才从巴塞罗那的绿草坪上飞回来"“他还记得自己跑上那些台阶时的情景;台阶不仅高,而且陡,他一步三级往上跑,那台阶大概并不止十几层”“那咱们拼了命也得买上票"“他看见自己腿上结实的肌肉,心想这下子行了,不用再去摇那辆手摇车了。远处是冬青树,不对,是大森林,他向森林跑去,挥着拳头,林涛声像是欢呼……”,尽管残疾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困境,但他们并未走向沉沦,对所热爱的事物依旧极度渴望。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知识(本题共7小题,14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何至自沈溺缧绁之辱哉②秦王还柱而走③则仆偿前辱之责④晋鄙嚄唶宿将⑤侯生果北乡自刭

⑥留军壁邺⑦既祖,取道⑧燕王拜送于庭⑨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⑩辞决而行

A①②⑥⑦⑧B.①③④⑥⑩C.②③⑤⑧⑨D.④⑤⑧⑨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的现象的能力。

①无通假字。句意:哪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生活而忍受屈辱呢?

②“还",通“环”,绕。句意:秦王绕着柱子跑。

③“责",通“债”,债务。句意: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

④无通假字。句意:晋鄙是魏国勇猛强悍、富有经验的老将。

⑤“乡",通“向”,面向。句意:侯生果然面向北方自杀了。

⑥无通假字。句意:在“邺"这个地方筑起军营。

⑦无通假字。句意: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⑧“庭”,通“廷",朝廷。句意: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⑨“摩”,通“磨",磨灭。句意: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

⑩“决”,通“诀",诀别。句意:告辞之后离开。

①③④⑥⑦无通假字,排除ABD

故选C。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略考其行事侯生摄敝衣冠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

B.公子颜色愈和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而以公子为长者故述往事、思来者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

A.无古今异义词。句意:粗略地考订其事实。/侯生撩起破旧的衣服。/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

B.颜色:古义,脸色;今义,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发愤: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穷困:古义,处境困难;今义,贫穷。

句意:公子的面色更加和悦。/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

C.长者:古义,品德高尚的人;今义,年长的人。句意:认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所以追述往事,希望将来的人了解他们的抱负。/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房里却不推辞。

D.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非常: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今义,表程度的副词,相当于“很”。句意:樊於期袒露一只臂膀,用力握着自己的手腕向前进了一步说。/只有不为世俗所拘的卓异之士才能见称于后世。/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

故选B。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太子迟之②仁而下士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④愿枉车骑过之⑤箕踞以骂曰⑥群臣怪之

⑦且勇者不必死节⑧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⑨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⑩不敢以其富贵骄上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函封之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乃朝服,设九宾今行而无信

A.①⑥/②⑧⑨/③⑦⑩⑤/④/⑤/

B.①⑥/②⑧/③⑩/④/⑤⑨/⑦/

C.①⑥⑩/②⑧/③④/⑤⑨/⑦/⑤

D.①⑥⑩/②/③⑤/④⑦/⑤⑧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①迟,意动用法,认为迟。句意:太子您(既然)嫌我走得迟。

②下,名词作动词,谦逊地对待。句意:心肠仁爱,而且能够谦逊地对待士人。

③多,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句意:诸侯由于公子的贤能,又有很多食客。

④枉,使动用法,使……受屈。句意:希望劳驾一下车马载我去拜访他。

⑤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句意:像簸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

⑥怪,意动用法,觉得奇怪。句意:群臣都觉得奇怪。

⑦死,为动用法,为……死。句意:况且一个勇敢的人不一定要为名节去死。

⑧袖,名词作动词,在袖子里藏。句意:朱亥在袖子里藏了一个四十斤的大铁椎,用铁椎杀死了晋鄙。

⑨网,名词作状语,用网。句意:搜集世上散失的文献。

⑩骄,形容词作动词,傲慢地对待。句意:不敢凭自己富贵而傲慢地对待士人。

屏,使动用法,使人退避。句意:侯生屏退左右(或者使避开)悄悄地说。

函,名词作状语,用木匣子。句意:用匣子封装起来。

救,动词作名词,救兵。句意:现在邯郸早晚就要投降秦国了,魏国的救兵却还没有来。

朝服,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句意:于是穿上朝服,设置九宾大礼。

信,动词作名词,信物。句意:现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

①⑥意动用法/②⑧名词作动词/③⑩形容词作动词/④使动用法/⑤⑨名词作状语/⑦为动用法/动词作名词。

故选B。

13.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类型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至激于义理者不然给贡职如郡县嬴乃夷门报关者也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而诸侯敢救赵者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以试人,血濡缕

D.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至于那些激愤于正义公理的人当然不是这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如郡县给贡职”。句意: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侯嬴只是一个守关巡夜的人。

B.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秦王(以)千斤金,万家邑购之"。句意: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

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敢救赵国的诸侯。

C.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被动句,无标志词。句意:西伯姬昌被拘禁而写了《周易》。

省略句,以(之)试人,血濡缕。句意:用它来向人做实验,血沾湿衣褛。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及宾客辩士万端说王”。句意:同时让自己的门客和辩士用各种理由劝说魏王。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也"。句意:公子能关心和解救别人的困难这一点又表现在哪里呢。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近于无能之辞自托”句意: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

故选A。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关系)②而公子亲数存之(邀请)③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察)④此五霸之伐也(征伐,进攻)

⑤矫魏王令代晋鄙(纠正)⑥虽万被戮(侮辱)⑦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掷击)⑧比诸侯之列(排列)

⑨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⑩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升迁)公子勉之矣(勉强做)持千金之资币物(礼物、财物)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死)

A.①③⑤⑦⑩B.①④⑦⑧⑨C.②⑤⑧⑨①D.③⑥⑦⑧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②存,慰问。句意:公子多次亲自慰问我。

④伐,功业。句意:这是如同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

⑤矫,假托。句意:假传魏王命令代替晋鄙担任将领。

⑩迁,贬谪。句意: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

勉,努力。句意:公子努力吧!

①③⑥⑦⑧⑨正确。

故选D。

15.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与“市人皆以嬴为小人”中“以"的含义及用法不同。“念父母,顾妻子”与“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中“顾”的含义相同。

B.“然此可为智者道"与“如姬为公子泣”中“为"的含义及用法相同。“公子过谢侯生”与“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中“谢”的含义相同。

C.“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与“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中“焉"的含义及用法相同。“草创未就”与“已就极刑而无愠色"中“就”的含义相同。

D.“今日往而不反者"与“仁而下士”中“而"的含义及用法不同。“成一家之言”与“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中“言”的含义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以"的说法正确。“以”:介词,因为;/动词,认为。句意:绝不会因为看守城门穷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物。/街市上的人都认为我是个小人。

“顾"的说法错误,含义不同。“顾”:怀念;/回头看。句意:没有不顾念父母妻儿的。/这样荆轲坐车离去,直到最后都没有回头看。

B.全部错误。“为"的用法相同,含义不同。“为”:介词,和、跟;/介词,替。句意:这是可以和有智慧的人说讲讨论。/如姬为了公子哭泣。

“谢"的含义也不同。“谢”:辞别;谢罪。句意:公子去向侯先生辞行。/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走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

C.全部错误。“焉"的含义及用法不同。“焉”:语气助词,表反问;/兼词,于之。句意:怯懦的人如果仰慕大义,什么地方不可以勉励自己去死节呢?/只有不为世俗所拘的卓异之士才能见称于后世。

“就"的含义也不同。“就”:完成;/受到。句意:刚开始做,尚未完成。/因此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没有怨怒之色。

D.全部正确。“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而且。句意: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待人仁爱,又能谦逊地对待士人。

“言”:言论;/建议。句意:成为一家的言论。/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

故选D。

1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乘车尚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者叫“骖乘"。战场上乘车,主帅居中掌旗鼓,御者在左,另有一人在右保护主帅。

B.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皇族宗室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门客作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早出现于秦朝。

C.宫商角徵羽指的是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源于春秋时期,亦称为五音,唐代以来叫合四乙尺工,现有成语“五音不全”指人唱歌时发音不准确。

D.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地位较高。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地位渐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最早出现于秦朝"错误,应是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故选B。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谓裴寂曰:“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甕一。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A]号[B]令[C]不[D]信[E]则[F]民[G]不[H]知[I]所[J]从[K]天[L]下[M]何[N]由[O]而[P]治[Q]乎[R]朕[S]过[T]深[U]矣

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在古代一般与皇权相联系,文中三处“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的命令。

B.让,文中指责备,与《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的“让”相同。

C.征役,常用来表示赋税、徭役、行役,文中的“征役"特指朝廷征发百姓服兵役。

D.“宰”有“主管、主持"意,文中“守宰”指州县等地方长官。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励精图治,不仅将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常常思考为政之道,而且希望臣下也都能恪尽职守。

B.魏征认为,要无敌大下,就要“御之得其道",不在于士兵人数的多少,不必征用“中男”入伍。

C.唐太宗并未立即执行免除租赋和徭役的命令,魏征认为,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但也是君王失信的表现。

D.为政不能失信于民,既然许诺了百姓就当兑现,既然任用官员就应信任,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说法表示赞同。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