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ppt课件第28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_第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ppt课件第28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_第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ppt课件第28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_第3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ppt课件第28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_第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ppt课件第28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8讲PART28种群和群落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第28讲PART28种群和群落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1考试说明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考试说明1.种群的特征(Ⅰ)。2考点互动探究知识梳理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

,同种生物的

2.种群的数量特征考点一种群的特征自然区域内全部个体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

中的个体数量

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

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单位体积考点互动探究知识梳理1.种群的概念考点一种群的特征自然区3考点互动探究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

的比率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

的比率

年龄组成种群中

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①类型:增长型、

、衰退型

②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

个体数目的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总数个体总数各年龄期稳定型雌雄考点互动探究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4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样方法①适用对象:

、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

②过程: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

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③取样的方法:

,取样的关键是

。(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生物:

。考点互动探究植物平均值等距取样法随机取样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考点互动探究植物平均值等距取样法随机取5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6

4.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

(2)类型:均匀分布: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

:如田野中杂草的分布;

:如瓢虫的空间分布。

考点互动探究位置状态或布局随机分布集群分布4.种群的空间特征考点互动探究位置状态或布局随机分布集群分7理性思维1.[归纳与概括]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吗?校园内全部五年龄的杨树呢?为什么?考点互动探究[答案]两者都不是种群。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不属于同一物种;校园内全部五年龄的杨树未包含该区域杨树的所有个体。理性思维考点互动探究[答案]两者都不是种群。一个池塘中的全部82.[归纳与概括]

请运用种群数量特征的知识,分析农业生产中喷施某种害虫的性外激素诱杀雄虫可降低该害虫种群密度的原因。考点互动探究[答案]喷施性外激素诱杀雄虫破坏了该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了出生率,进而降低了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2.[归纳与概括]请运用种群数量特征的知识,分析农业生产中9科学探究某实验小组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废弃仓库中老鼠的种群密度,实验结果远远高于估计值。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考点互动探究[答案]可能的原因:①使用的标志物易脱落;②老鼠被标记后,易被天敌发现并被捕食;③两次捕捉期间老鼠有大量迁入等。科学探究考点互动探究[答案]可能的原因:①使用的标志物易脱落101.种群的数量特征的关系考点互动探究

核心讲解图9-28-1

1.种群的数量特征的关系考点互动探究核心讲解图9-2811(1)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3)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数量特征——年龄组成,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如气候、天敌、食物等环境因素发生改变。2.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注意事项(1)样方法不仅适用于植物,还适用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等,而且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及跳蝻的种群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考点互动探究

(1)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12(2)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双子叶草本植物的样方面积为1m2,乔木的样方面积约为100m2,灌木的样方面积约为16m2。(3)计数原则:若有正好压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线不计下线,计左线不计右线”的原则,如图9-28-2所示。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要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考点互动探究

图9-28-2(2)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双子叶草本植物的样13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互动探究14角度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与判断1.[2017·嘉兴模拟]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决定生物对人类益或害的依据B.增长型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数量一定将增长C.动物的出生率与性成熟的早晚无关D.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不能降低出生率考点互动探究命题角度[解析]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决定生物对人类益或害的依据,A正确;增长型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数量将增多,但不绝对,B错误;动物的出生率与性成熟的早晚有关,C错误;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能降低出生率,D错误。[答案]A角度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与判断考点互动探究命题角度[解析]152.下列选项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2013年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考点互动探究[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A选项描述的是性别比例,B选项描述的是年龄组成,D选项描述的是死亡率,C选项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答案]C2.下列选项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考点互动探16归纳提升种群年龄组成类型的表示方法考点互动探究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模型图曲线图柱形图归纳提升种群年龄组成类型的表示方法考点互动探究类型增长型稳17角度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分析3.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m2的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的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最后求平均值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的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考点互动探究

[解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为样方法。该草地上某种植物全部个体数全部统计难度较大;只选取一个样方的数目进行调查不具有代表性;一般随机设置1m2的样方为宜,并且尽量选择多个样方求平均值。[答案]C角度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分析考点互动探究[解析]植物种184.[2017·河南安阳一模]

某弃耕大豆田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组成,某生态学家通过调查得知,田鼠种群密度为80只/hm2。调查时,他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弃耕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为植物,次级消费者为鼬B.弃耕农田里发生初生演替,和弃耕前相比,该弃耕地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C.该生态学家第二次捕获的田鼠中,有标记的田鼠有20只D.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估算的种群密度大于80只/hm2考点互动探究

4.[2017·河南安阳一模]某弃耕大豆田地的主要食物链由19考点互动探究

[解析]该弃耕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为植物,次级消费者包括鼬和其他的次级消费者,A错误;弃耕农田里发生的是次生演替,B错误;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80÷40=30÷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则第二次捕获的田鼠中有标记的田鼠有15只,C错误;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D正确。[答案]D考点互动探究[解析]该弃耕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为植20方法技巧“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考点互动探究

图9-28-3

方法技巧“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考点互动探究21考点互动探究知识梳理1.研究方法:构建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或修正。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数学模型假设数学形式考点互动探究知识梳理1.研究方法:构建。

考点二22考点互动探究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1)图中a曲线为

曲线。

①形成条件:

、气候适宜、

等。

“J”型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没有敌害图9-28-4种群的起始数量数量倍数考点互动探究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J”型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没23考点互动探究一定的倍数“S”型自然界资源和空间有限K/2环境容纳量考点互动探究一定的倍数“S”型自然界资源和空间有限K/2环境24(3)K值:又称

,指在环境条件

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变化形式:波动和下降。(2)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

、天敌、传染病等;人为因素——

考点互动探究环境容纳量不受破坏种群最大数量食物人类活动(3)K值:又称,指在环境条件

的情25理性思维1.[归纳与概括]

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是否是“S”型曲线的一部分?考点互动探究[答案]不是,“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而“S”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逐渐减小的。因此,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理性思维考点互动探究[答案]不是,“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262.[模型与建模]

试分析种群增长模型中λ变化与种群密度的关系: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的

,不是增长率;种群增长率为

,λ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

(1)λ>1时,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为

型。

(2)λ=1时,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为

型。

(3)λ<1时,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为

型。

考点互动探究[答案]增长倍数λ-1

(1)增大增长(2)保持稳定稳定(3)减小衰退2.[模型与建模]试分析种群增长模型中λ变化与种群密度的关271.两种增长曲线的比较考点互动探究

核心讲解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理想状态: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②气候适宜;③没有敌害;④无迁入、迁出现实状态:①食物、空间有限;②不断变化的自然条件;③有种内斗争和种间竞争变化曲线增长速率变化1.两种增长曲线的比较考点互动探究核心讲解项目“J”型28考点互动探究

K值有无无K值有K值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因而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考点互动探究K值有无无K值有K值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292.K值与K/2的应用(1)用“坐标曲线图”表示“K值”的方法图中A、B、C、D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考点互动探究图9-28-52.K值与K/2的应用考点互动探究图9-28-530(2)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考点互动探究(2)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考点互动探究31角度1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1.[2017·辽宁锦州质检]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图乙中种群的K值为a,环境条件改变可导致K值改变B.图甲中b~c年,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图乙中第3年以后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D.图甲中c点和图乙中c点对应的年龄组成分别是稳定型和增长型考点互动探究命题角度图9-28-6角度1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考点互动探究命题角度图9-28-632考点互动探究[答案]C[解析]据图乙可知,种群的K值在a~b之间波动的某个大于b小于a的数值,A错误;据图甲可知,λ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λ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故在b~c年,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B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图乙中第3年以后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C正确;据图分析,图甲中c点时λ>1,种群数量增加,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图乙中c点处于K/2时,种群数量增加,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错误。考点互动探究[答案]C[解析]据图乙可知,种群的K值在a332.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计算出其λ值,如图9-28-7为该种群13年来λ值(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前4年间和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第4年到第5年间和第9年到第10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减少C.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D.从第5年开始,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直到第9年,保持相对稳定考点互动探究图9-28-7

2.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计算出其λ值34考点互动探究[答案]D[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由图可以看出,前4年间该种群的λ值都是1.5,因此该种群呈“J”型增长,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的λ值都是1,因此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A错误。第4年到第5年间λ值减小,但仍然大于1,则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第9年到第10年间λ值减小且小于1,则该种群数量不断减少,B错误。从第11年到第12年间λ值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第12年后λ值大于1,则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C错误。第1~5年间λ值大于1,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到第5年时λ值等于1,达到K值,在第5~9年间λ值等于1,种群数量维持稳定,D正确。考点互动探究[答案]D[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λ表示该种353.[2017·南昌一模]

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为1.015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考点互动探究3.[2017·南昌一模]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36考点互动探究[答案]D[解析]调查某地区的田鼠的种群数量,采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由于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所以λ为1.015,B正确;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属于理想条件,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C正确;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有害动物的防治越早越好,D错误。考点互动探究[答案]D[解析]调查某地区的田鼠的种群数量374.[2017·合肥一模]

巢湖水产中银鱼是重要的资源,为获得最大持续年捕捞量,据图9-28-8推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处于b点时才能进行捕捞B.当种群数量处于c点时才能进行捕捞C.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D.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a点考点互动探究图9-28-8

[答案]C[解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维持在最大(即b点),故应在种群数量稍大于b点时进行捕捞,捕捞后银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C正确,A、B、D错误。4.[2017·合肥一模]巢湖水产中银鱼是重要的资源,为获38易错提醒对K值(环境容纳量)的解读(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改善时,K值会上升。(2)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如图9-28-9所示:(3)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考点互动探究图9-28-9

易错提醒对K值(环境容纳量)的解读考点互动探究图9-28-39考点互动探究实验梳理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实际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3)计算酵母菌种群数量可用的方法:抽样检测法。考点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考点互动探究实验梳理1.实验原理考点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40考点互动探究

2.实验流程考点互动探究2.实验流程41考点互动探究3.注意事项(1)操作①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②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③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④结果最好用记录表记录,如下表所示:时间(天)123456……数量(个)

……考点互动探究3.注意事项时间(天)123456……数量(个)42(2)计数①计数原则: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原则进行计数。②实验误差原因分析A.统计结果偏小:取液时未摇匀,吸取的培养液中酵母菌偏少;在计数时,未计边缘的酵母菌等。B.统计结果偏大:取液时未摇匀,吸取了表层的培养液;在计数时统计了四周边缘的酵母菌等。考点互动探究(2)计数考点互动探究43发散思维若在该封闭培养体系中长时间培养,则酵母菌的K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原因是

。考点互动探究[答案]降低随酵母菌数量的增多,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消耗增多,酵母菌种内斗争加剧,且代谢产物使生活环境恶化,从而使K值降低发散思维考点互动探究[答案]降低随酵母菌数量的增多,培养液441.[2015·江苏卷]

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B.计数室的容积为1mm×1mm×0.1mm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角度[答案]B[解析]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2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都是1mm×1mm,深0.1mm,故A项错误,B项正确。血细胞计数板使用时,先在计数室上加盖盖玻片,后沿盖玻片边缘滴加样液使其慢慢渗入计数室,C项错误。计数时统计相邻两条边线及其顶角上的细胞数量,D项错误。1.[2015·江苏卷]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452.[2017·江苏常州模拟]

酵母菌是重要的模式生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对酿酒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如图9-28-10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

(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的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

和用血细胞

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考点互动探究图9-28-102.[2017·江苏常州模拟]酵母菌是重要的模式生物,某生46考点互动探究[答案](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乙醇含量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3)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4)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解析](1)图中BC段,乙醇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多,酵母菌数量仍在继续增加,因此可推断这一区间酵母菌既进行无氧呼吸,也同时进行有氧呼吸。(2)酵母菌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原因有葡萄糖大量消耗、乙醇含量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3)t1~t2时段,酵母菌数量增多、酵母菌进行产乙醇的无氧呼吸,产能少,需消耗更多葡萄糖。(4)取样正确的操作是摇匀培养液,再吸取样液,若未曾摇匀,吸管在上部取样,则数据偏小,在下部取样,则数据偏大;统计时,应统计这一区间的活菌个体数,若把死亡个体算进来,数据就会偏高。考点互动探究[答案](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47方法技巧用血细胞计数板计算酵母菌的方法(1)血细胞计数板构造血细胞计数板有两种方格网,对于16×25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计10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而对于25×16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和正中间的(共5个)中方格共计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如图9-28-11所示。考点互动探究图9-28-11方法技巧用血细胞计数板计算酵母菌的方法考点互动探究图9-248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49考点互动探究1.[2017·全国卷Ⅰ]

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9-28-12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历年真题明考向图9-28-12

考点互动探究1.[2017·全国卷Ⅰ]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50考点互动探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种群的数量增长。该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要充分利用该家畜资源,种群数量超过K/2,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后去捕获,捕获后数量维持在K/2左右,种群可快速增长起来,故D项正确。考点互动探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种群的数量增长51考点互动探究2.[2017·全国卷Ⅲ]

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答案]B[解析]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计数前不需要进行标记,A项不合理。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因该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故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B项合理。当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时,样方的数量应适当增加,面积也应适当增加,C、D项不合理。考点互动探究2.[2017·全国卷Ⅲ]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52考点互动探究3.[2017·江苏卷]

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图9-28-13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B.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图9-28-13考点互动探究3.[2017·江苏卷]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53考点互动探究[答案]B[解析]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少,种内竞争弱,A项错误。由于营养和空间有限,酵母菌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B项正确。应该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项错误。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场所一直在细胞内,D项错误。考点互动探究[答案]B[解析]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少,种54考点互动探究4.[2017·全国卷Ⅱ]

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考点互动探究4.[2017·全国卷Ⅱ]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55考点互动探究[答案]

(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解析](1)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即空间足够大、食物足够多、无天敌、无致死性疾病等条件下,其数量可呈“J”型增长。(2)山鼠种群数量下降,可能是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也可能是部分个体迁出所致。(3)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4)种群的年龄结构又叫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考点互动探究[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56考点互动探究5.[2015·全国卷Ⅰ]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考点互动探究5.[2015·全国卷Ⅰ]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57考点互动探究(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答案](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1∶1∶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考点互动探究(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58考点互动探究[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幼年(92+187+121=400)∶成年(70+69+62+63+72+64=400)∶老年(55+42+39+264=400)=1∶1∶1,故可以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考点互动探究[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59考点互动探究知识小体系考点互动探究知识小体系60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教师备用习题[答案]D[解析]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蛇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是一种对种群密度的估算,与现实有一定的偏差;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根据地段形状来确定取样方法,如方形地块可采用五点取样法,长地块可采用等距取样法。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教师备用习612.研究人员调查1928~1978年某欧洲灰鹭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灰鹭种群数量应采用样方法B.灰鹭种群1964年后呈“J”型增长C.非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D.连续暖冬持续提升灰鹭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教师备用习题2.研究人员调查1928~1978年某欧洲灰鹭种群数量变化,62教师备用习题[解析]灰鹭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A项错误。灰鹭种群1964年后呈“S”型增长,B项错误。据图分析,非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C项正确。连续暖冬之前一段时间灰鹭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连续暖冬年份灰鹭的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D项错误。[答案]C教师备用习题[解析]灰鹭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宜采用633.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J”型和“S”型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B.种群的“J”型增长仅取决于种群的内在因素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教师备用习题[答案]C[解析]

“J”型和“S”型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优点是比较形象直观,缺点是不够准确;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呈现“J”型增长,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种群增长快慢;3.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教师备用643.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J”型和“S”型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B.种群的“J”型增长仅取决于种群的内在因素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教师备用习题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使得种群数量增加;K值是环境容纳量,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则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3.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教师备用654.研究小组为了研究不同密度、不同性别比例对雌性小白鼠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教师备用习题组别性别比例(雌∶雄)54日龄雌鼠性成熟率(%)雌鼠妊娠率(%)幼鼠存活率(%)低密度组(8只/笼)1∶11007592.93∶110063.691.41∶310010079.3高密度组(40只/笼)1∶19070873∶18046.771.41∶31007086.14.研究小组为了研究不同密度、不同性别比例对雌性小白鼠的影响66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影响小白鼠性成熟的因素只有性别比例B.实验中各雌性小白鼠的繁殖强度无明显差异C.高密度偏雌性组的低妊娠率可能与性成熟延缓有关D.偏雌性的性别比例有利于该小白鼠种群数量的增长教师备用习题[答案]C[解析]影响小白鼠性成熟的因素有多种,性别比例只是其中一种;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中各雌性小白鼠的繁殖强度有明显差异;据表格数据可知,高密度偏雌性组妊娠率较低,可能与性成熟延缓有关;偏雄性的性别比例雌性妊娠率高,故偏雄性的性别比例有利于该小白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教师备用习题[答案]C[675.如图是某地新迁入的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点之后,开始出现环境阻力B.c点时,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d点之后,种群数量不可能再增加D.改变种群性别比例,可能延长到达K值的时间教师备用习题[解析]

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则种群增长过程中环境阻力一直存在,所以b点之前就已经出现环境阻力,A错误;c点时,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d点之后,种群数量达到K值,并在一定的范围内上下波动,并且环境改变,K值可能增加,C错误;改变种群性别比例,可能会降低出生率,从而延长到达K值的时间,D正确。[答案]D5.如图是某地新迁入的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686.[2017·淮北一模]

某生态系统先后迁入了甲、乙两种群,如图表示两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之前甲种群呈“J”型增长B.t1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t2时甲种群的出生率为0C.t3时乙种群迁入,与甲种群形成竞争关系,导致甲种群数量减少D.乙种群的迁入影响了甲种群的K值教师备用习题[答案]D[解析]

t1之前有环境阻力,甲种群不呈“J”型增长;t2时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0;由图可知,乙种群与甲种群为捕食关系;捕食者的迁入会使甲种群的K值降低。6.[2017·淮北一模]某生态系统先后迁入了甲、乙两种群69dsfdbsy384y982ythb3oibt4oy39y409705923y09y53b2lkboi2y58wy0ehtoibwoify98wy049ywh4b3oiut89u983yf9ivh98y98sv98hv98ys9f698y9v698yv98x98tb98fyd98gyd98h98ds98nt98d8genklgb4klebtlkb5ktkeirh893y89ey698vhkrnelkhgi8eyokbnkdhf98hodfhxvy78fd678t9fdu90gys98y9shihixyv78dfhvifndovhf9f8yv9onvkobkwkjfegiudsfdbsy384y982ythb3oibt4oy39y409705923y09y53b2lkboi2y58wy0ehtoibwoify98wy049yw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