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区域与区域发展_第1页
2021、2022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区域与区域发展_第2页
2021、2022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区域与区域发展_第3页
2021、2022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区域与区域发展_第4页
2021、2022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区域与区域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区域与区域发展

2022年

一、综合题

1.(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

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

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

水电占30%以上。下图示意瑞士的地形。

O城市

一•一国界

-1000-等高线/m

A4810山峰及高程/m

A*-河流、湖泊

比例尺o65km

II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

(3)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

(4)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答案】(1)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地势起伏大,可发展电力工业;河湖众多,风景优美,经济发

达,可发展旅游产业。

(2)山地多,矿产资源、能源贫乏,客观上趋向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和燃料少的工业部门。

(3)位于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且经济发达;作为中立国,政局稳定。

(4)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监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解析】本题以瑞士的相关介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资源、气候、工业、地形等相关内容,考

查学生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1)由材料可知,瑞士每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由图可知,瑞士地势起伏大,河

流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发展电力工业,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资源丰富,有

世界公园的美誉。

(2)瑞士矿产资源贫乏,地形高峻,大宗货物运输成本高,难度大,低原料消耗的的工业占地小,

运输方便,同时又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损耗。

(3)瑞士位于欧洲中南部,经济发达,资金和法律相对完备,中立国家不会轻易遭遇战争,并且

政治局势比较稳定。客户更愿意在瑞士享受金融服务。

(4)一个区域想要发展,就需要因地制宜,不能强行违背自然环境造就的区位条件,故可以因地制

宜发展特色产业。同时,法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也是众多投资人看重的点。

2.(2022•广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015km2,湖面海拔4718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

湖面30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648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

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

相对较多。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

地形特征。

N

o

I

m

N

b

m

o

o

m

(1)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

(2)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

(3)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

【答案】(1)此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下风向,西风影响加强;西风经过湖区时,湖泊为西

风提供热量和水汽;湖泊东侧区域地形较高,易产生地形雨。

(2)那曲凹岸处向东侵蚀,雄曲凹岸处向西侵蚀;侵蚀持续进行,分水岭将被切开;发生河流袭夺,

两河流连通。

(3)两湖分水岭海拔低于4740m;纳木错湖面海拔曾达到4748m,高于分水岭和仁错湖面海拔,说

明两湖曾经贯通;随着全球变暖,注入两湖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面上涨;如果湖面上涨超

过分水岭海拔,两湖将再次贯通。

【解析】本题以纳木错湖的相关介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河流、全球变暖等相关内容,

考查学生区域认识、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而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的下风向,湖面

没有结冰时,西风带来纳木错湖面的水汽,吹向纳木错东岸,再加上纳木错东侧区域的地形较高,

从而容易形成地形雨,在10-11月期间,降水充足。

(2)河流从南部山区流出,在遇到地形阻挡后分流,但两条河流凹岸处均受到侵蚀,随着时间推移,

两条河流凹岸处距离不断侵蚀而接近,直到两河切穿分水岭,河流连通。

(3)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注入两湖内的冰雪融水和降水逐渐增加,从而导致湖面上涨,当湖面的

上涨超过两湖之间分水岭的海拔时,两湖将连通。

2021年

一、单选题

(2021•海南•高考真题)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马蹄形山弯中的小山村,村前是开阔而肥沃

的土地,村后是群山峻岭。平山有“北方的鱼米之乡”之称。据县志记载,平山“北岳控其东,太行

踞其西…,右襟冶水,左带源沱,万山峨峨,百川浩浩。”图为西柏坡区位图。据此完成下面1-2

题。

1.西柏坡所在区域()

A.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B.位于黄土高原

C.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D.河流汛期在五六月

2.平山形成“北方的鱼米之乡”的主要地理要素是()

A.地形、河流B.技术、降水C.土壤、植被D.水文、习俗

【答案】1.C2.A

【解析】1,根据图中位置可知,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太行山以东,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A错

误。太行山以东为华北平原,B错误。华北平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C正确。华北的汛期应

出现在7、8月份,D错误。故选C。

2.材料中提到:平山“北岳控其东,太行踞其西…,右襟冶水,左带渡沱,万山峨峨,百川浩浩。”

结合图中位置可知,平山位于太行山东侧河流冲积扇平原,地势平缓,土壤肥沃,靠近河流水源

充足,适宜农耕,成为“鱼米之乡”,A正确。平山成为“鱼米之乡”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与技

术、习俗关系较小,B、D错误。植被对“鱼米之乡”的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A。

(2021•海南•高考真题)“灶的南面置大水缸,俗名七石缸,半埋地中,用以储井水,西北又是一

只,则是腌莱缸……”(摘自《鲁迅的故家•灶头》)。浙江绍兴人喜食腌莱,素有“腌储咸菜御冬”

的古风,也是会“过日子''的象征。据此完成下面3-5题。

3.绍兴地区腌制咸菜的时节最适宜在()

A.春分日

B.霜降(10月23日前后至11月6日前后)

C.冬至日

D.处暑(8月23日前后至9月6日前后)

4.绍兴常年盛行腌制和食用咸菜习俗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冬季漫长B.夏季湿热C.秋季多台风D.地下水盐度高

5.做大做强绍兴腌菜产业的主要措施是()

A.传承传统工艺B.委托外地加工C.薄利多销D.打造品牌

【答案】3.B4.B5.D

【解析】3.绍兴常年盛行腌制和食用咸菜习俗,因此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最适宜''的要求。素有“腌

储咸菜御冬'’的占风,说明腌储咸菜主要是为了御冬,因此腌制咸菜的最佳季节应是秋末冬初。

故选B。

4.绍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A错误;夏季湿热,蔬菜易腐烂变

质,腌制咸菜可以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B正确;台风属于天气现象,登陆时间和强度具有不确

定性,持续时间较短,因此秋季多台风不是主要自然原因,C错误;绍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

水丰沛,河网密布,地下水盐度较低,D错误。故选B。

5.传统工艺多为手工制作,因此传承传统工艺不利于做大腌菜产业,A错误;委托外地加工会

使绍兴腌菜失去本土特色,不利于绍兴腌菜产业的发展,B错误;薄利多销不利于绍兴腌菜产业

“做强”,C错误;打造品牌,可以提升绍兴腌菜产业知名度,拓宽市场,创造更高的利润,因此

利于绍兴腌菜产业做大做强,D正确。故选D。

(2021•山东•高考真题)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

崖壁上(下图)。崖壁最高达50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由于洞

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据此完成下面6-7题。

口•级阶地

EM:级阶地

国•:级阶地

高度表巡四级阶地

口五级阶地

幽占洪积扇

6.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

A.降低开凿难度B.减弱风沙侵蚀C.减轻风化破坏D.方便生活取水

7.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

A.构造运动B.太阳辐射C.大气降水D.人类活动

【答案】6.B7.C

【解析】6.从图中看,大泉河东西两岸都是河流阶地,两岸开凿难度、生活取水差别不大,A、

D错:该地气候干旱,风化作用东西两岸差别不大,C错;该地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冬季受西北

风影响大,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能够减弱风沙侵蚀,B正确。故选B。

7.构造运动、太阳辐射对于上下层洞窟的影响基本相同;人类活动对于下层洞窟的影响较大,

ABD错误。空气中的湿度越大,壁画就越容易酥碱,越容易遭受破坏,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

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上层洞窟距离崖顶更近,受大气降水影响更多,空气中的湿度更大,

所以遭受的破坏更严重,C正确。所以选C。

(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表为2019年全国及四大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三次产

业结构统计表。完成下面8-9题。

地区全国甲乙丙T

人口增长幅度(%)3.4-1.74.52.64.2

第一产业7.213.24.68.211.0

三次产业结

第二产业39.134.438.941.837.9

构(%)

第三产业53.752.456.550.051.1

8.甲是()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

9.四大地区中()

A.主导丁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

B.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

C.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丙、甲、丁、乙

D.乙、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以重型工业为主

【答案】8.D9.B

【解析】8.甲地区人口增长幅度最低且为负值,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是四个地区中最大的,说

明该地区农业在全国中地位比较重要,且2012-2919年间人口数减少的,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

实施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不是负值,因此其人口减少应该是人口迁出导致,东北地区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传统产业衰落,大量劳动力迁出导致人口减少,因此甲地是东北

地区,D符合题意,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不符合题意。故选D。

9.结合表中数据判断,乙是东部地区,丙为中部地区,丁是西部地区。主导东部地区发展的因

素是高科技,主导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应为资源,A错误。东部地区是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

城市化水平最高,B正确。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东部地区一乙、中部地区一丙、东北地

区一甲、西部地区一丁,C错误。东部地区一乙、中部地区一丙,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轻重工业

较均衡,东北地区一甲以重型工业为主,D错误。故选B。

(2021•湖北•高考真题)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实现2030

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下图示意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

分布。据此完成下面10-12题。

10.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A.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B.东高西低

C.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D.北高南低

11.影响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能源消费结构②国内生产总值③能源利用技术④地区人口总量

A.①@B.①③C.②③D.③④

12.为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下列区域差异化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①东部地区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②西部地区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

③北方地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

④南方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

A.①@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0.D11.B12.A

【解析】10.读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可知,北部有高强度,南部有

低强度,而东部以中低强度为主,西部只有新疆为高强度,因此总体碳排放强度南北差异大于东

西差异,A错误;D正确;总体看东低西高,B错误;故选D。

11.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高强度主要分布在北方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

主,①正确;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源利用技术水平低,因此碳排放强度高,③正确:

与国内生产总值、地区人口总量关系不大,②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利用技术水平高,因此应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

碳排放量,①正确;西部地区由于煤炭等资源开采和加工,环境污染大,应加强环境监管,合理

推进产业布局,减少碳排放量,②正确;③北方地区以煤炭为主,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增加太

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比重;北方重工业发达,应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③正确;

南方地区阴雨天气多,但降水量大,应大力开发水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④

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1•江苏•高考真题)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图4为2021年由遥

感影像解译转绘的“安徽省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3-15题。

13.图示区域地势总体上()

A.从中间向四周降低

B.从四周向中间降低

C.从西北向东南降低

D.从东南向西北降低

14.住宅分散分布有利于()

A.交通出行B.防洪避险C.生活取水D.田间管理

15.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模式是()

A.高度集约的设施农业B.精耕细作的水田农业

C.规模经营的商品农业D.休闲观光的城郊农业

【答案】13.C14.D15.B

【解析】13.据材料,该地位于安徽省,据图可知,该地东南部主要为水山及山垄,地势较低,

西北部分布有旱地及其他用地以及经济林,地势较高,故该地地势总体上从西北向东南降低。C

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据图,该地住宅分散分布,田地和住宅交错相间,便于田间管理,D正确。住宅分散需要修

建更多的交通线路来沟通各区域,不便交通出行:,A错误,防洪避险应将住宅分布在远离山区的

地方,与住宅分散关系不大,B错误,住宅分散与生活取水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15.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模式是精耕细作的水田农业(图中水田旱地均有分布,判断有水旱轮作方

式,住宅数量较多,生产规模较小)B项正确:图中住宅分散,水田和水塘面积狭长显然不具备

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特点,AC错误;图中公路数量少,交通条件显然不是城郊地区,D项错误,

本题选B。

二、综合题

16.(2021•河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

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下图)。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

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

(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

(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

【答案】(1)冰期气候寒冷,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食物来源缺

乏。

(2)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快,北山对

冷空气的阻挡较强,热量条件较好: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

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

【解析】(1)首先,冰期地球气候寒冷,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人类制作保暖衣服和房屋的能

力弱,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其次,由于冰期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导致人类的食物来

源极其缺乏。

(2)本题主要注意该遗址的地理位置,并且要结合上题“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

要威胁”分析作答,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表明该处热量条件相对较好,食物来

源也相对较好。该遗址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

对较快,加之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其次,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

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

17.(2021•辽宁•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水稻是我国三大主粮之首,全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东北地区贡献较多。南方水

稻主产区通过改良品种,提升口感和品质,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据调查,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生

产成本和价格均高于江苏省,但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也面临着日

益加大的水土资源压力,表现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主要依赖地下水,地下水的开采比例远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以及长期的土地高强度利用,部分耕地质量下降。图为2001〜2017年东北地区

不同海拔区间耕地面积和水稻增加面积占比统计图。

(1)分析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张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黑龙江省和江苏省水稻价格存在差异的原因。

(3)针对黑龙江省水土资源压力,提出该省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对策。

【答案】(1)随着海拔增加,水稻增加面积的占比呈减小趋势,在海拔0-60米占比最高,海拔

300-500米占比最低.影响因素:地形、水源。

(2)黑龙江复种指数低,单位面积土地的水稻总产量小;灌溉用水、提高土壤肥力等农业生产成本

高;黑龙江水稻品质更好。

(3)培育耐旱的水稻品种;增施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解析】(1)由图可知,随着海拔增加,水稻增加面枳的占比由约37%下降到约5%,呈减小趋势,

在海拔0-60米占比最高,海拔300-50()米占比最低。随着海拔增加,水稻增加面积的占比发生变

化,可推测其影响因素为地形;水稻耗水较多,需要灌溉,海拔较低处便于灌溉,故水源也是其

影响因素。

(2)黑龙江纬度更高,热量条件较差,只能一年一熟,复种指数低,单位面积土地的水稻总产量小;

由材料可知,黑龙江水土资源压力较大,可推测其灌溉用水、提高土壤肥力等农业投入的成本较

高;黑龙江水稻市场竞争力强,说明黑龙江水稻品质更好。

(3)针对黑龙江省水资源压力,可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耐旱的水稻品利I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

对水资源的消耗;针对土地资源压力,可增施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等。

18.(2021•湖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芦林湖是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内一处著名景点和重要水源地,它是利用原有河谷地形筑坝形

成的人工湖,湖水清澈,湖畔浓荫馥郁(下左图)。某研学小组实地调查发现,在该湖东北不远

处的谷地里建有一座小型溢流坝,坝体由就地取材的沙、砾石浇筑而成。下右图示意芦林湖及周

边地形。

▲,可,山・网4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