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晋归义羌侯金印西晋1.通过时间轴和地图,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2.了解期间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实;3.认识各民族冲突间交融的特点,感悟民族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尽管分裂是这个时期的整体特征,但是社会并没有停滞不前,还表现出发展的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新编中国史魏晋南北朝史》于分裂中统一——政权更迭频繁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晋室南迁,

在南方建立

政权。在北方,先后出现了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的

合称“十六国”。4世纪下半叶,氐族的

政权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入侵东晋,被击败于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439年,鲜卑拓跋部建立的

统一北方,经

改革后走向繁荣;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

,稍后又分别被北齐、

取代,合称北朝。在南方,420年东晋灭亡后相继出现了宋、

、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581年,灭北齐后北周被外戚

夺取政权,建立

,并于589年灭陈,至此结束分裂,再次实现统一。◎快速阅读课本中关于政权更替性质的文字,独立填写完成段落空白。东汉(洛阳)(

)220年(

)221年(

)222年(

)十六国(

)(317-420年)前秦(

)(

)(

)(

)(

)(

)(

)(

)(

)()北朝(439—581年)南朝(建康)(420—589年)◎根据填空,完成上述政权更替示意图。东汉(洛阳)魏220年蜀221年吴222年西晋(洛阳)十六国东晋(建康)(317-420年)前秦宋齐梁陈北魏(洛阳)东魏西魏(长安)北齐北周(长安)隋朝(长安)北朝(439—581年)南朝(建康)(420—589年)◎哪些政权统一过北方?北朝重要性民族交融的新活力东汉崩溃的主要原因是皇权不振、中央集权瓦解,西晋短暂统一后的分裂主要是由民族问题造成的。这两个问题也是造成并延续这400年分裂时期的最主要因素。只有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以后,国家才能重新回到统一。

——叶炜《政治分裂与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阅读上述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的主要因素。政权更迭及疆域变化:东晋——宋——齐——梁——陈宋齐梁陈东晋自吴至陈三百年中,江南户口几乎没有增长,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控制的软弱。而十六国时期,北方编户就有了引人瞩目的增长迹象。北魏末年的河北括户曾使当地丁口增加了一倍之多,东魏括户凡逃户60余万。——袁行霈:《中华文明史》从东晋到陈朝,疆域步步紧缩,到陈朝疆域退居长江以南,在南北对峙中明显处于劣势,覆亡大局已定。于分裂中孕育统一因素,于统一中隐含分裂因素【知识拓展】“士族门阀”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从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造成世家大族累世高官,世代享有政治特权,促进门阀政治的形成。皇权政治的变态于动荡中发展——江南经济的开发对南方认识的变化:“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史记货殖列传》“率多寿考”——《隋书地理志》①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⑤民族交融,共同开发;江南地区开发意义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宋北方经济南方经济落后差距缩小繁荣唐安史之乱后反超奠定基础开始南移完成南移使南北方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亦影响了古代中国文化中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为后来隋唐经济的繁荣奠定一定基础。于冲突中交融——民族交融课堂思考: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既不包含旧族体的消亡,也不包含新族体的产生,而是不同民族在互相的交往交流中,产生的互相交融的一种状态,一种共同性不断增长的过程。—整理自《为何用“民族交融”替代“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汉族学习吸收双向互动“胡人汉服,汉人胡食(1)三国:吴、蜀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2)西晋:八王之乱、五胡内迁、人口南迁;(3)东晋:衣冠南渡、人口南迁、南方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4)十六国: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典章制度;(5)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西晋·江统《徙戎论》

刘聪(匈奴汉赵政权的皇帝)“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民族对立民族差异缩小民族交融加强◎据教材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实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政治迁都洛阳接受汉族文化,更好管理全国文化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结汉亲改革性质: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封建化改革。均田制

孝文帝其实是把过去拓跋部初到塞上分土定居后所奉行的这种制度,加以推广于整个中原地区。府兵制

鲜卑族在塞外的民兵制度的中原化。——摘编自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政权封建化经济农耕化文化习俗汉化)十六国北朝的政治体制变迁,简单地说,就是所谓“五胡”通过“汉化”接受了汉晋制度之后,这个专制集权官僚制逐渐恢复活力的问题。通过三长、均田之法,编户齐民体制得以重建。作为中华法系里程碑的唐律,主要源于北朝。唐代另一制度成就──科举,也不能说跟北朝无关。从北魏后期到北齐,考试选官已日益普及,御史台、东西省、尚书省的官职,往往都用考试选拔。隋唐的“六学”,即国子学、四门学、太学、律学、书学、算学体制,也是源于北朝。从魏孝文帝到隋的频繁考课,显示了帝国行政已全面振作。——阎步克:《族群互动与“南北朝”现象》

通过三长、均田之法,编户齐民体制得以重建。作为中华法系里程碑的唐律,主要源于北朝。唐代另一制度成就──科举,也不能说跟北朝无关。从北魏后期到北齐,考试选官已日益普及,御史台、东西省、尚书省的官职,往往都用考试选拔。隋唐的“六学”,即国子学、四门学、太学、律学、书学、算学体制,也是源于北朝。从魏孝文帝到隋的频繁考课,显示了帝国行政已全面振作。

——阎步克:《族群互动与“南北朝”现象》民族交融使得专制集权官僚制逐渐恢复活力。1.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A.汉族人已全部被赶出中原B.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C.内迁民族全部被汉族同化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2、(2016·海南单科·8)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3、(2022·海南高考·3)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BD课堂检测:B4.(2023·湖南高考)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