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探讨(常用版)_第1页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探讨(常用版)_第2页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探讨(常用版)_第3页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探讨(常用版)_第4页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探讨(常用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探讨(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探讨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探讨(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andTechnology

第2O卷第1期(总77期)2006年2月Vo1.20,No.1(SumNo.77)

文章编号:1671—850X(2006)0l一0123—05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探讨

孔安妹,郭伟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在阐述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涵义上,分析了影响体系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企业为

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应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方法.以XTB公司为例,运用上述相关理

论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为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的有效性,应建立SPC过程控制系统,引入6d管理模式等措施.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SPC控制系统;6a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2文献标识码:A’

O前言

近几年来,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已按照ISO9000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了认证.通过认证,

许多企业与原有的管理基础相比,在增强质量意识,开拓管理思路以及管理程序化,规范化方面取得了一

定成效.然而,由于企业认证的动机不同,加上认证市场的商业化行为,特别是一些新闻媒体对认证的夸大

和误解,导致一些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在客观上存在着差距,出现了良莠不齐的情况[1].实际上,一个企

业通过认证,仅代表本企业质量体系达到了合格水平,并不表明企业的质量管理达到优秀或完美;仅代表

本企业具有持续提供合格产品的能力,并不能代表达到顾客完全满意的水平.所以企业通过认证后,如何

不断提高企业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才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2].

目前,国内对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的理论研

究,而对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实证研究较少[3_引.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影响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因

素,提出了企业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措施和方法,并给出了实例.

1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涵义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是指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结果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因此,有效性是一

种度量,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一个过程或过程网络乃至一个系统的输出结果;其次,是输入资源增值与

否以及增值大小的衡量标志.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包含两个特征;一是体系本身的有效性,即体系组成要素如组织结构,程序,过

程和资源是合理的,完善的,且易于操作和评价;组织的日常质量管理活动符合标准,体系程序及相关文件

的要求,而且紧密结合组织实际,包括产业规模,产品结构,特点,类型,人员素质和以往的管理经验.二是

运行的有效性,即体系运行平稳可靠,并且能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自我改进机制,不断提高其适宜

性.体系自身的有效性是运行有效性的基础,为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个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的综合管理素质和质量意

收稿日期:2005—12—07

作者简介:郭伟(1958一),男,山东省潍坊市人,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教授.E-mail.Guowei30fi0@126.tom

124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第2O卷

识是否提高;(2)质量体系是否具有自我完善,自我纠正的能力;(3)产品的实物质量是否提高,质量问

题和返修频次是否减少;(4)质量成本是否下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是否提高;(5)是否赢得了忠实

的客户,取得了顾客的信任.

由此可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减少资源消

耗,拓展利润空间,稳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效率和效益.

2影响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2.1管理者的认证意识

企业管理者应真正转变观念,真正理解标准及认证的意义,真正从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目的来申请认证,并自始至终认为对贯标和认证给予高度重视是确保质量体系有

效性的关键.如果管理者迫于上级主管部门或顾客的压力或从单纯追求广告效应出发来申请认证,为”取

证”而认证,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2.2员工的意识与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释放个人潜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

益.没有员工积极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空洞的体系,只是形式上的外壳,没有实质内容.员工的质量

意识和参与意识,决定了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的实现,也影

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3质量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和适宜性

IS09000系列标准是适用于任何企业的通用性标准.质量体系文件的墒制应以IS09000标准为依

据,并考虑企业自身产品和企业管理的特点,以保证质量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和符合性,这是保证质量体系

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体系文件的编制仅是照搬照抄或是请咨询机构代劳搞出来的,那么质量体系文

件的适宜性和符合性也就无从谈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进而下降.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应遵循谁负责谁编

制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在理解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情,编制出符合企业实情,可操作的

质量体系文件.

2.4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实施

质量体系文件是否能够真正实施是影响质量体系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质量体系文件的贯彻实施应体

现在严格执行文件和对文件实行动态管理两个方面.企业应努力使一切与质量有关的活动处于受控状态,

严格依文件办事,确保质量体系正常有效运行,使质量体系的执行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使质量体系文件

成为指导企业质量工作的法规.另外执行中还要重视对质量体系文件实行动态管理,使之不断完善,充实

和深化.企业在质量体系文件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应随着实际所处内外环境的变化,随着对标准理解的

深入和标准自身的变化不断进行修订或换版.

2.5体系创新-

组织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最高管理者应对

持续改进做出承诺,全体员工要积极参与持续改进的活动.持续改进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它应成为每个组

织永恒的追求,永恒的目标,永恒的活动.组织在多大程度上建立了完善的改进机制,将决定其质量管理体

系有效性的实现程度.

3企业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措施

按IS09000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不过是为企业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要使

体系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更加规范,完善和系统,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使之持续

有效地运行.

3.1管理层重视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通过实地调查及统计分析,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有8O是企业管理者的责

任,只有2O是由操作者的原因造成.对于出于操作者的质量问题,其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究其深层次

的原因,责任仍然在管理者.可见,要保持质量体系有效性的关键在领导.企业领导层在确立企业统一的宗

第1期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探讨l25

旨及方向,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等方面有突出作用,它是实施质量管理

并取得成功的关键,这一点实际上也是成功企业的共同经验.

3.2加强培训.

在质量体系的运行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只有员工的素质提高,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才有保障,

而提高员工的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便是培训教育.培训工作应分层次,分对象,针对不同的需求进

行.培训的形式要多样化,不要只拘泥于单纯的讲课,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座谈,研讨及分析案

例以及运用生动活泼的QC活动开展研究等都是很好的培训方式.总之,通过持续培训,员工的质量意识

和质量观念可进一步提高,企业就能够建立起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质量文化,为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供

必要的支撑环境.

3.3运用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技术.追求卓越.超越ISO9001标准要求\

企业应采取积极的持续发展措施,选择适用的方法和工具,深化管理,提高业绩.被认为较为成功的方

法有:

(1)在IS09000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促进业绩改进的ISO9004标准,按标准要求充实和深化

质量管理体系.

(2)引入SPC技术,加强统计技术的应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排除异常因素,消除

异常波动,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3)推行6管理,向”零缺陷”逼近.

(4)推广在线检测,实现零缺陷控制.

(5)建立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安全卫生一体管理体系.通过对管理方针,管理体系,相同要素和

作业的整合和一体化管理,促进企业体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体系的整体优化,促进企业经营和经营战略的

实现,提高企业管理活动的整体效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有QFD(质量功能分配),FMEA(失效模式效果分析),CAD/CAE(计算机辅动设计/工程),

VE(价格工程)及防错,可靠性技术等.关键是切合实际,应用恰当,肯定会取得显着效果.

4案例分析

4.1企业情况简介

XTB公司为国内专业生产铝质软管的药用包装材料生产企业,位于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司成立

于1999年5月,由陕西省医药总公司,陕西汉江药业股份及比利时Souples公司共同投资兴建,

总投资1.25亿人民币.目前公司已引进两条世界最先进的德国Hinterkopf公司制造的全自动生产线,年

生产能力1亿支.

4.2管理体系建立及运行情况

公司在筹建初期就严格按照药品生产GMP的要求对厂房,设施进行设计,建立了1O万级洁净区域

并通过省级检验机构洁净厂房检测,从而充分满足I类药包材的生产条件,同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生

产,质量管理体系.在药品包装用材料的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公司率先于2001年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现场

审核,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公司于2001年1O月25日取得药品包装材料容器注册证.

在通过注册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公司于2001年6月开始推行

IS09001:2000国际质量标准贯标工作,并于2002年3月通过了中国方圆标志认证委员会的现场审核,取

得了Isog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通过贯标,公司各项管理更加规范,产品质量在行业中处于领先

地位,顾客的满意度得到不断提高.

为了给全体员工创造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保证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员工身心健康状况不受伤害,达

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公司于2002年5月开始开展GB/T28001:2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使

公司的管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并于2003年9月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取得GB/T28001:

2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目前,公司已实现了质量管理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一体化.两个管理体系的内审,外审及管理

评审等工作已基本同步进行,这样既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又增加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高了管理

126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第2O卷

活动的效率.

公司按照行业法令法规《药品包装材料,容器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结合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

部审核,从人员,厂房,设备,文件,生产,质量控制,产品销售和产品收回的处理等的情况进行自检,以便及

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并实施整改,从而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4.3管理体系的改进措施

4.3.1建立SPC统计过程控制系统为了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地控制,使产品的质量水平趋于稳定,产

品质量稳步提高,公司又于2004年1月开始引入SPC(StatisticalProcessContro1)统计过程控制系统.该

系统以概率统计学为基础,用科学方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作为过程控制的依据.SPC主要通过各种控制

图,达到质量分析,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目的.

图1XTB统计过程控制系统应用模型

XTBSPC控制系统是根据目前公司内部的生产及质量管理模式及需求定制开发的软件系统.整个实

施过程共经历了供应商调研和确定,需求分析,合同谈判及签订,硬件选型,采购,安装和调试,软件初试化

和培训,试运行,试运行问题解决等多个阶段,然后于2005年2月中旬由SPC项目验收小组完成了SPC

控制系统的验收.XTB公司统计过程控制系统应用模型见图1.

XTB公司的SPC系统主要有9个模块的功能;统一权,系统维护,监控,产品档案,工单管理,过程检

验,成品检验,异常管理以及统计分析可完成数据的采集设置,采集,监控,判断,异常处理和报警功能.目

前已在两条生产线实施了SPC控制,数据的采集通过自动采集和手工录入两种方法来完成.数据采集后

进人其数据中心,由SPC系统直接从数据中心进行调用.系统还可以实时提供均值一标准偏差控制图及

正态分布曲线,并计算出过程能力指数.

目前SPC控制系统已在XTB公司成功运用.该系统把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因素进行了有

效的控制,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了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实现了以质量为核心的协同运

作与整体优化,使整个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协作控制,提高了西安德宝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增强了企业

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4.3.2引入6口管理方法ISO9OOl标准的建立和运行,使得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不断规范化和制度化.为

了持续提升企业的业绩,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引入6管理方法.

6管理方法是一项以顾客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以追求几乎完美无暇为目标的管理方法[6].它对组

织的规模,资源和人员能力等均有较高的要求,而XTB公司现有管理体系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全体员工在

应用SPC控制系统的过程中对统计技术已熟悉和掌握,因此,在XTB开展6口管理是具备管理基础的.目

前,公司生产系统人员已接受了6口管理理念及技术的培训,应用6口的DMAIC改善模式(Define--Meas—

ure—Analyze—Improve—Contro1)完成了3个质量改进项目,项目收益8O万元人民币.

第1期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探讨127

参考文献:

E13衰俊.加强获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J].中国建设信息.2005,(9):32—34.

[23宋爱斌,梁晓斌.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初探[J].经济师.2001,12(12)t25l一252.

[33袁俊.加强获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J].企业管理,2005,(9);32—34.

[43丰世林,黄忠全,张根保,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模糊综合评价[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4,(2):89—92.

[5]孙健敏.发达国家的质量管理评价[J].企业管理,2002,(2)24-26.+

[6]潘德,纽曼,卡瓦纳.6d管理法:追求卓越的阶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Opinionsonimprovingtheeffectivenessofqualitymanagementsystem

K0NGAn-wlei.GU0We

(SchoolofManagement,XAUEST,Xi’an710048.China)

Abstract:Basedontheconceptofqualitymanagementsystemeffectiveness,thefactorsaffectingtheef—

fectivenessofimplementingQMSareanalyzedandsomesolutionstoimprovetheefficiencyofQMSare

proposed.ThesettingupprocessofXTBQMSanditsrunningeffectivenessaretakenasanexampleto

givesomesuggestionsforenterprisestokeeptheirQMSconstanteffectiveness.SPCcontrolsystemand

6amanagementarehelpfulmeasurementstoimprovethemanagementlevelofXTBandalsopracticalto

otherenterprises.

Keywords:qualitymanagementsystem;effectiveness;SPCcontrolsystem;6amanagement

编辑:董军浪;校对;武晖

(上接第122页)

Studyoneffectofhumancapitalinput?outputinChina

XINGGong—qi’,CAOHua.,WL,Yi—min

(1.SchooIofEconomicsandFinance,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6I,Chinal

2.SchoolofManagement,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48,China)

Abstract:BasedonthehumancapitalresearchbothinsideandoutsideofChina,Chinesehumancapital

input—outputpartial—closedmodelin2000iscompiledbyusinginput--outputtechnique.Thedirectinput

andoutputcoefficientmatrixandthemodelofcalculatingtheinteractiveeffectbetweenhumancapital

industryandotherindustriesareestablished.Moreover,accordingtothemodel,forwardandbackward

relationbetweenhumancapitalindustryandothersiScalculated.aswellasforwardandbackwardeffect

ofincreasinginvestmentinhumancapitalindustrytoGDP,andthedemanddriveandimpulseofthehu—

mancapitalinvestmenttootherindustriesandthewholeeconomicsareworkedout.

Keywords:humancapital;humancapitalinput—outputpartial—closedmodel;forwardandbackward

effect

编辑;武晖,董军浪;校对:强薇

核准通过,归档资料。未经允许,请勿外传!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创新研究姓名:学号:性别:专业:土木工程批次:电子邮箱:联系方式:学习中心:指导教师: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创新研究摘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是建筑工程作业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其中对于安全的管理运行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建筑施工安全检查的依据由建设部发布的强制性行业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工程施工中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防护设施、机械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劳保用品进行检查,对管理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因此,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要逐步在行业内形成一个专业的课题,并要由专业技术人士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创新,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地安全管理体系制度和措施。本文就是说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以及以后的研究创新的概况。关键词:施工安全;体系建立;安全运行;创新研究

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施工现场安全体系建立 22.1体系建立的条件 22.2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 32.3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和构架 4第三章施工现场管体系的运行 63.1配备必要的资源和人员 63.2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工作重点 63.2.1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和构架 7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 73.2.3采用“过程方法”的手段 8满足“持续改进”的要求 8第四章施工现场安全体系的创新与研究 104.1现代化建筑施工 104.2安全生产责任制 104.3目标管理 11第五章总结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第一章引言近年在建筑工程施工工地因施工人员复杂,工程工期紧,作业环境差,施工过程危险源多,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偏低。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高空坠落、坠物伤人、触电、土方坍塌、机械倾覆等,酿成人员伤亡,给施工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和财产损失。纵观其原因,一方面是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是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弱化,尤其是施工现场管理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责任不落实,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为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技术常识,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等。施工现场任何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人、财、物的损失,更会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企业的声誉。而企业的声誉、市场、效益以及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则不言自明。因此,如何进一步持续有效地对施工过程中一切影响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使施工现场的各类资源保持最优状态和最佳组合并且安全、科学的向建筑产品进行物化转移,已成为业内人士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水平,使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以期获得更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等综合效益,我个人在总结经验、学习和整合有关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建立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并通过实践加以逐步改进和完善。第二章施工现场安全体系建立2.1体系建立的条件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想尽办法克服不安全因素”和“创造适宜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并规范人的行为”的科学。自改革开放以来,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有了很大发展,近十年来,随着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不断创新,安全技术、安全文明管理更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以场容场貌为基础、安全生产为突破口的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概念的提出,相继形成了一系列加强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措施规定和检查标准。经过多年的管理实践和艰辛努力,我公司的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工作得以不断充实和规范,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开始步入良性发展阶段。自1996年以来,公司的施工工地基本上都达到区文明工地、集团文明工地和市标准化工地的要求。这些都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是体系形成的前提条件。1996年我公司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的认证,1998年我公司效仿质量体系的运行管理模式,建立了效益保证体系。从此,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效益管理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实践证明,贯标活动对规范企业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标准中关于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有效手段使所有影响产品质量或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并使之有效运行的文件化体系;通过内部审核和不断针对各种不合格采取并落实纠正措施,确保企业和各项管理职能有效地达到管理目标的思想和做法,对如何规范安全文明管理,极具借鉴和示范作用,也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建筑施工企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公司承接的施工项目逐步趋向量多面广的态势,不仅涉足了商务楼、住宅房、体育场馆及其设施、工业厂房及其设备安装,而且市政、公路和机场等方面的工程项目也在逐年递增,在施工程遍布市区各地,还分散在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企业每年要完成十几个亿的施工任务,要求在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每个环节上都要严格把关,不能有任何程度的疏忽和放松,而现有的各个项目经理部班子与众多的劳务分包、专业分包队伍的安全文明管理水平都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做多”与“做好”的矛盾,影响和制约了企业安全文明管理的整体水平。面临这样一个新的局面,安全文明管理模式与思路的创新和探索就现实的摆在企业的面前。因此,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实施项目贯标,企业内审,机构认证,社会监督,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上水平、上台阶,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2.2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是“安全文明,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长效管理”。安全文明,以人为本,是建立和实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所有安全文明制度的制订和贯彻,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创造适宜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并最终确保现场施工的所有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目标。预防为主,长效管理,是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全过程中造成潜在的不符合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要求的事故隐患的原因,要进行重点防范,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防止事故隐患和事故发生,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中倡导一种动态的、长期的、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2.3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和构架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是以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为目的,由确定的组织结构形式,明确的活动内容,配备必须的人员、资金、设施和设备,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去展开安全文明管理工作这样一个系统的整体,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应符合企业和项目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现状和特点。公司在建立和保持本体系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响应市场需求,符合建筑企业管理特点;满足企业发展目标和体系持续改进要求;体系内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一经确定,要做到相对固定,不能随意变动。项目经理部在建立和保持本体系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工程项目规模的大小。根据工程规模来确定组织结构形式;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根据工程复杂程度来确定体系文件的繁简。对工程复杂、技术含量高、危险性大的工程项目,应要求有详尽的以独立形式体现的安全保证计划,必要性还要制订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等;对工程简单、技术含量低、危险性小的工程项目,其安全保证计划可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完整体现即可;工程项目工期的长短。当工程工期的长短与工程规模大小和复杂程度相对应时,可根据工期长短考虑管理机构的繁简,体系文件的繁简;当工程工期长短与工程规模大小和复杂程度不对应时,则应根据工程复杂、危险性程度,考虑资源投入的适宜度,并合理确定内审周期。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是在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中运作的,为了使体系成为有形的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要求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文件化的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即《安全文明运行手册》,相关的支持性文件和记录。《安全文明运行手册》提出了标准模式的要素要求及其运行管理程序;支持性文件提供了实务性操作细则和技术要求;记录给出了基本的管理资料格式,包含了原始记录、报表和台帐,是体系运行的见证资料,也是体系评价和审核的依据材料。为保证“文件”执行的有效性,已考虑了“文件”与国家法规和上级规定的一致性,“文件”补充和不断完善的可能性,以及“文件”的权威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控制问题。文件化要求工作有标准、检查有依据、运行有记录,达到责任明确、岗位落实、管理到位的状态。项目经理部应持有的文件包括:(1)安全文明保证手册及其附件资料(支持性文件清单、记录清单和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计划编制指南等)。(2)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计划。(3)体系要求在控的文件。(4)原始记录、报表和台帐等。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指导、帮助工程项目部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必须有总包单位负责建立,分包单位应结合分包工程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安全保证计划,并纳入接受总包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管理。如施工现场未执行总包的,则各承包单位按承包工程的规模、特点,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第三章施工现场管体系的运行3.1配备必要的资源和人员发布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体系文件,有针对性地多层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现场每个员工都能明确本部门(岗位)在实施中应做些什么工作,使用什么文件,如何依据文件要求开展这些工作,以及如何建立相应的安全记录等。首先应保证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力资源,适宜而充分的设施、设备,以及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和风险的财务预算。加强信息管理、日常安全监控和组织协调。通过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安全管理信息,对安全和环保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连续的监视、测量和验证,以及对涉及体系的问题与矛盾讲行协调,促进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和不断完善,是形成体系良性循环运行机制的必要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由项目经理部和企业按规定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运行进行内部审核,验证和确认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宜性,重点是体系文件的完整性、符合性与一致性,以及体系功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通过内审暴露问题,组织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达到不断改进的目的。在内审的基础上,项目经理部应收集来自外部与内部各方面的信息,对运行阶段的进行安全评估,即对体系整体状态作出全面的评判,对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根据安全评估的结论,决定对体系是否需调整、修改,适当时可作出是否提出上级机构内审或认证申请。3.2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工作重点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工作重点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采用“过程方法”的手段,满足“持续改进”的要求。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预防的对象,就是潜在的事故隐患。所谓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伤害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制度上的缺馅。潜在的事故隐患,可能来自于影响施工安全和文明的过程或操作、审核结果、安全记录和业主意见、社会投诉和反映等,也可能来自于其他施工现场已发生的事故教训和启示。预防潜在的事故隐患,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与措施,从制度上控制事故隐患乃至事故的发生;其次,从制度出发,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个方面实施全过程的控制,防止不合格的材料、设备用于工程,防止素质低下、未经教育的分包队伍和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冒险作业。总之,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就要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上针对潜在的事故隐患,从源头抓起,防止隐患的产生和发展,以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防患于未然。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是一个富于逻辑的概念。生产和施工是主导的,不生产、不施工就谈不上其他,但生产和施工必须首先抓安全促文明,把安全和文明放在生产和施工之上,因为劳动者是最可贵的。因此,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是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主体,与此同时,人也是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客体之一。作为实施的主体或控制者的人,需要有适宜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以确保其人身安全和健康,并有助于工作绩效的提高。作为实施的客体或被控制的人,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其具备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以及遵章守纪、自我保护和提高防范事故及其隐患的能力,从而形成规范的行为以满足安全文明管理的要求。所以,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要同时加强“对人的管理”和“对人的服务”两个方面的工作,使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共同作用于一个辩证的统一体。采用“过程方法”的手段体系在运行中利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应视为“过程”,而将相关的活动和资源的转化作为过程进行管理,系统地识别和管理好组织的各种过程和过程之间的接口,从而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则是“过程方法”。体系是由要素构成的,有些要素包括过程要求,而有些要素则包括非过程要求,如安全文明方针、目标等就是非过程要求。但是,满足要素要求的活动则都是过程,因此,体系的实施活动是由过程构成的。所以,体系的建立、运行和完善应基于过程,从过程入门,认识过程,包括确定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确定控制这些过程的方法,使用必要的资源和信息支持这些过程,测量、监视和分析这些过程,实施必要的措施持续改进这些过程。通过采用过程方法的手段,对过程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持续的控制和改进,从而使体系更趋适宜性和有效性。满足“持续改进”的要求在体系的运行中,持续改进就是指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管理的活动、过程、结果和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持续提高。因此,持续改进是企业安全文明管理所追求的永恒目标。要满足持续改进的要求,就要进行包括了解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和分析结果,把更改纳入文件等活动。实施持续改进,并不仅仅是对存在的和潜在的不合格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和事故隐患的发生与再发生,从而保持体系的有效运行,更主要的是对符合要求的活动和过程通过有效的方法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从而实现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持续提高。第四章施工现场安全体系的创新与研究4.1现代化建筑施工在现代化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建筑企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使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提高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水平,以期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其中施工现场的内业资料管理是重要内容之一。内业资料是直接指导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施工现场全面管理的具体体现。单位工程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程序是根据工程特点进行安全分析、评价、设计、制定对策,组织实施。实施中要收集信息反馈,进行必要的技术调整或巩固安技效果。安全技术资料是建筑施工内业管理的重要工作,它不仅是施工安全技术的指令性文件,实施的依据和记录,而且是提供安全动态分析的信息流。为了科学地评价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情况,提高安全生产工作和文明施工的管理水平,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实现检查评价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国家建设部制定了强制性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它包括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三宝、四口”防护、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塔吊、起重吊装、施工机具十项检查评分表。其中“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是对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价,主要有: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班前安全活动、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工伤事故处理和安全标志十项内容。4.2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现场应建立各级管理人员及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同时项目部也应建立各工种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责任制的内容要详细、要全面、要有针对性,要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及个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有项目经理部责任制、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技术负责人责任制、施工员管理职责、材料员管理职责、质量员管理职责、安全员管理职责、资料员管理职责、试验员管理职责等,还应根据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制定各工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各部门应根据各自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做好每项工作。项目部要与分公司签订经济承包合同,同时还应与各班组签订经济承包合同,在合同中应明确在承包期内要实现的安全生产指标、文明施工目标、工伤事故频率、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教育培训及施工不扰民措施、防粉尘防噪音措施等问题,内容要全面、具体、目标要明确。4.3目标管理在工程项目开工时,项目部根据公司确定的本年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总目标及伤亡控制指标的要求及本工程的特点,确定该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伤亡控制指标、安全达标、文明施工目标),并对安全责任目标进行分解,将伤亡控制指标、安全达标、文明施工目标具体分解到各个班组,纳入各班组的经济承包合同中,制定责任目标考核规定,按时对各班组进行考核。现场施工年轻伤控制指标为≤24‰,安全达标100%,文明施工优良率为80%,分解到项目部,月轻伤控制指标≤1‰,班组级每月≤1‰,再具体分解到各个班组,如土方班每月≤0.2‰,木工班每月≤0.3‰,钢筋班每月≤0.3‰等,重大伤亡事故为0,重大经济损失为0;项目部安全达标目标为优良,具体分解到各个班组,如土方班基坑开挖、木工班模板制作拆卸、钢筋班钢筋制作绑扎等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安全达标率均为优良;项目部文明施工目标达到优良,具体分解到每个班组要求做到工完场清、宿舍卫生、防火达到优良等。然后按照责任目标考核规定,逐月对进场施工的每一个班组进行考核,力争达到所定目标。第五章总结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中和治理的方针,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今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计遇,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生产的保障,如何倡导安全生产文化,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着重在“管理”两字。为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质量水平的提高,保证建筑工程从头到尾工作安全的质量,我国各地都加强了工地安全的管理,各单位部门必须对此给予高度重视,用科学的数据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质量保驾护航,努力开拓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管理力度,使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致谢这次毕业设计,我所做的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创新研究,它涉及面广、内容多、工作量大,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本人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努力做好这次设计外,还多亏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这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老师给了我较多的帮助,无论是在资料查找阶段和初步涉及阶段,还是从初稿到终稿,老师都对我进行了耐心的指导,认真解答设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这里我对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周围同学对我的帮助。参考文献[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2]徐大海,陈祖海等.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管理资料.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3]石川,武树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4]吴涛.施工项目经理手册.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年十月.[5]张厚先,王志清.建筑施工技术.(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7-42,84-150.[6]刘宗仁.建筑施工技术.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五月.[7]方先和.建筑施工.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8]包世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三月.[9]沈养中.结构力学.(2).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五月[10]王凤宝.施工员(土建).北京: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21年:12-80.[11]王祖和,等.现代工程项目管理.(2).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一月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制糖企业要求(申请备案稿)FoodsafetymanagementsystemRequirementsforsugarprocessingestablishments年月日发布 年月日实施中 国 认 证 认 可 协 会 发 布目次前 言 3引 言 41范围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53术语和定义 54人力资源 64.1食品安全小组 64.2人员能力、意识与培训 64.3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 65前提方案 75.1基础设施及维护 75.2其他前提方案 86关键过程控制 86.1原料验收、储存及使用 86.2清洗 86.3硫熏(硫漂) 96.4包装 97检验 98产品追溯与撤回 9附录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资料性附录) 10前 言本技术要求是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在制糖企业应用的专业技术要求,是根据制糖行业的特点对GB/T22000相应要求的具体化。本技术要求替代了CNCA/CTS0009-202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制糖企业要求》,CNCA/CTS0026-2021同时废止。本次修订与CNCA/CTS0009-2021相比较,主要变化如下:——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GB/T10496《糖料甜菜》、GB/T10498《糖料甘蔗》、GB13104《食糖卫生标准》、GB15108《原糖》的内容;——术语和定义,删除术语“压榨”。对3.1“糖”的术语给以了补充,增加赤砂糖、红糖、方糖、冰片糖等;——将修改为“个人卫生”;——对车间与设施进行了重新编写,对加工车间、包装车间特定区域提出明确要求。——将6.1修改为“原料验收、储存及使用”,明确了主要原料验收和使用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加工助剂的要求,规定了“严禁使用法规标准不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和加工助剂”的内容。——将6.3修改为“硫熏(硫漂)”,更符合行业习惯,并使用了“硫熏强度”的术语;本技术要求的附录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提出。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归口。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北京新世纪认证、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广东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五洲恒通认证、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深圳华测鹏程国际认证、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广西东亚精糖。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吕艳、李鹏伟、陈述、张永、刘含章、谭平、唐正香、贾建会、吕慧敏、王喜春、廖燕、曲丽、李辰暄、姚年升、潘瑜等。本技术要求系第二次发布。引 言为提高制糖行业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我国食品企业市场竞争力本技术要求从我国制糖企业食品安全存在的关键问题入手采取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并重的原则结合制糖企业的生产特点针对企业人力资源前提方案关键过程控制检验产品追溯和撤回等提出了建立我国制糖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专业技术要求。鉴于制糖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方面的差异,为确保食品安全,除在高风险食品控制中所必须关注的一些通用要求外本技术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针对本类产品特点的“关键过程控制”要求。主要包括原辅料控制与产品直接接触内包装材料的控制、硫漂等加工过程的控制强调组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和生物危害控制突出合理制定工艺与技术加强生产过程监测及环境卫生的控制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确保最终消费者食用安全。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制糖企业要求1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制糖企业建立和实施以HACCP原理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专项技术要求,包括人力资源、前提方案、关键过程控制、检验、产品追溯与撤回。本技术要求配合GB/T22000以适用于制糖企业建立、实施与自我评价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也适用于对此类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外部评价和认证。本技术要求用于认证目的时,应与GB/T22000一起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文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要求,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要求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上述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使用其最新版本。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9289制糖工业术语GB/T10496糖料甜菜GB/T10498糖料甘蔗GB13104食糖卫生标准GB15108原糖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中未注释的术语和定义与GB/T22000中相关术语相同,其它专业术语使用GB/T9289。3.1糖以蔗糖为主要成分的糖厂产品的统称。包括白砂糖、赤砂糖、绵白糖、红糖、方糖、冰糖、冰片糖等。3.2原料用于制糖的甘蔗、甜菜或原糖。4人力资源4.1食品安全小组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应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建立与实施制糖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经验,包括食品卫生质量控制、产品研发、工艺制定、原辅料采购、生产控制、检验、设备维护、仓储运输、产品销售等知识、技能或经验。4.2人员能力、意识与培训食品安全小组人员应熟悉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具有守法意识,理解HACCP原理、前提方案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企业应具备满足需要的熟悉制糖生产基本知识及加工工艺人员。从事产品研发、质量控制、检验等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采购人员应具备识别原材料质量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企业应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持续满足要求。保证不同岗位的人员掌握制糖生产安全卫生知识和技能。从事产品研发、工艺制定、卫生质量控制、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应持续满足岗位能力要求。需持证上岗的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并按时复审。4.3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人员健康.1企业应执行食品安全法要求,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2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3必要时应做临时健康检查,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4企业应建立日常员工健康报告制度,生产经营人员上岗时应报告身体健康、疾病或受伤状况,卫生管理人员应对其加以关注和检查。.5企业应建立并保持从业人员健康档案。个人卫生.1与食品直接接触人员,不应留长指甲,应勤理发、勤洗澡、勤更衣;.2不同区域或岗位的人员宜穿戴不同颜色或标志的工作服装,人员进入车间应更衣,穿工作服和鞋、戴工作帽,工作服应遮住外衣,头发不外露,不应将与生产无关物品带入车间;与产品直接接触的人员应洗手、消毒,筛糖和包装间的工作人员宜佩戴口罩、发套。.3工作时不得戴首饰、手表,不得化妆;上岗后,若处理被污染的产品或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应重新洗手消毒;不得穿工作服进入卫生间,离开车间时应换下工作服;.4更衣室及与更衣室相连的卫生间内不得吸烟及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5工作帽、服、鞋应集中管理、消毒,统一发放,企业宜建立洗衣房。.6进入加工车间的其他人员均应遵守上述规定。5前提方案5.1基础设施及维护选址制糖厂应建在地势较高,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厂区周围应清洁卫生,无物理、化学、生物等污染源。厂区和道路.1厂区应设绿化带。绿化时不宜种植有飞絮的树木、花草,以免污染糖产品。.2厂区道路应铺设便于清洗、适于车辆通行的坚硬路面(如混凝土或沥清路面)。路面应平坦,无积水。.3厂区应按工艺要求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应隔离。锅炉房应设在下风向位置。.4厂区内不得生产、存放有碍食品卫生的其他产品,不得有危害食品卫生的不良气味、有毒有害气体等。.5厂区有合理的给排水系统。废弃物应当远离车间集中存放并及时清理出厂。废弃物的排放与处理应符合相关规定。.6厂区卫生间应有冲水、洗手、防蝇、防虫设施,墙壁、地面易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洁。车间与设施.1厂房与设施应结构合理、坚固、完善;经常维修,保养。车间面积与加工能力相适应,工艺流程布局合理。车间供水、供气、供电满足生产所需。.2车间地面应由防滑、坚固、耐腐蚀的材料建筑,平坦、不积水,易于清洗消毒,保持清洁;车间与外界相连的排水、通风口应有防蝇、防虫、防鼠装置。应排水畅通,通风良好。.3产品裸露区域门窗应严密,采用不变形、耐腐蚀的材料制作。门窗应有防蝇虫和防鼠设施。.4厂房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以保持空气新鲜;加灰、饱充、硫熏车间应有排风除尘设施。.5车间内操作台、工器具、传送带(车)用无毒、不生锈、易清洗消毒、坚固耐用的材料制作。.6砂糖、冰糖加工车间和筛糖、包装车间内墙壁和天花板采用无毒、浅色、防水、防霉、不易脱落、便于清洗的材料修建,墙角、地角、柱角、顶角具有弧度。.7敞开式车间照明设施的照度不低于110Lx,包装车间照明设施的照度不低于220Lx。位于工作台、食品和原料上方的照明设备应加防护罩。.8筛糖和包装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