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42+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课题42+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课题42+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课题42+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课题42+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42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课标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2.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3.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朝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北逐________,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秦汉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对匈奴既和亲又打击;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在西域设____________;在东北,设护乌桓校尉;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甘英出使大秦;海路可到印度南部;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隋朝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突厥、吐谷浑、党项归附隋朝;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谯国夫人起了重要作用;边疆推行郡县制,但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加强与________的接触隋唐时期与西域商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约在今马来半岛南部),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唐朝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________”;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东北设安东都护府,南方设安南都护府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使包括________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隋唐与外国之间的海路交流活跃。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每次都有留学生、学问僧随船而来,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未中断过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________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元朝统治者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元朝还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畅通。13世纪,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17年,留下了著名的____________明朝除礼部、鸿胪寺外,增设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修筑长城,布置________军镇。开放马市,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________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________”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在西南,逐渐进行“改土归流”1689年,中俄订立《________》,这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皇帝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知识点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1)王权国家: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________,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3)民族语言:英国和法国先后将英语和法语定为官方语言,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4)法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2.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1)近代国际关系规则的建立①奠定基础:格劳秀斯的______________,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②确立原则: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③外交制度: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④维也纳体系: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地方。(2)对近代国家关系规则的评价①积极: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用________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②局限: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3.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①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②成立国际联盟,签订《非战公约》。(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①1945年,《联合国宪章》签署。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________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知识点三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1.民族政策(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①法律依据: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②建立: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先后成立。此外,还成立了一批自治州、自治县(旗)。(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完善①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②中共十八大以来:“两个共同”和“五个认同”。③中共十九大以来:铸牢________________,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2.当代中国的外交(1)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①外交政策: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②外交活动:1954年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________方针;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2)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①改革开放初期的外交: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②21世纪初的外交: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以______________的多边外交活动。(3)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①外交布局: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②外交理念:推动________________,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③国与国交往: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共同发展。④全球治理:中国一贯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1.体系构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2.社会情境——元朝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帝师是元朝政府赐给西藏上层僧人的最高封号。“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是元成宗赐给第五任帝师的印信。思考:这些称呼和印信证明了元政府和西藏地区怎样的关系?试答:3.概念阐释——卫所制度卫所制度是明代重要的军政制度。明代全国普设卫所,卫所作为明朝基本的军事单位,管辖一定数量的军户,承担军役。卫所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军事性质的地理单位,涉及明帝国的版图、管理体制、土地、户籍制度、人口迁移等一系列问题。4.知识延伸——改土归流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是指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世袭土司统治,而改任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行,加强了中央王朝对边远地区的统治,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发展以及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5.体系构建——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6.学习情境——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诞生思考:近代西欧民族国家诞生的因素有哪些?试答:7.思想拓展——国际法的三个主要特征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国际法的制定者是参与国际关系的国家,各国通过协议而制定对国家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在强制实施方面,它没有国内法那样集中的、有组织的强制机关——法院、警察、军队。8.知识延伸——大国一致原则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表决原则。安理会表决实行每一理事国一票。对于程序事项决议的表决采取9个同意票即可通过。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又称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9.体系构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10.思维拓展——“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五个认同”(1)“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2)“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3)“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11.学术情境——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的因素有学者认为: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强弱的晴雨表。思考: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试答:12.概念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交融交往发展——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史料实证——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与民族关系史料一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史料二史料三顺治对达赖喇嘛的册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达赖喇嘛首次得到了清代中央王朝的册封,从此历世达赖喇嘛的认定都必须经过清代中央王朝。这不仅是西藏宗教界对中央王朝的认可,也是西藏僧俗民众对中央王朝的归附。尽管达赖喇嘛的称号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但一个蒙古汗王所赠之号与一国之君所封之号不可相提并论。——《中国历史资料选编》【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前秦统一短暂、而北魏统一较为长久的原因。试答:(2)史料二中两幅图片反映出唐朝采取了何种民族政策?其作用是什么?试答:(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西藏实行的册封制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试答:【通法悟道】历史解释——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形式(1)民族迁徙:如魏晋时期少数民族的内迁、三次大规模的北民南迁。(2)民族战争:如秦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宋朝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战争;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战争。(3)友好交往:如唐朝与回纥间互派使节、北宋时期榷场的设置、明朝后期与蒙古的互市。(4)政治改革: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等。(5)和亲联姻:如西汉后期的昭君出塞、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6)会盟和议:如唐朝与吐蕃的“长庆会盟”、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南宋与金的“绍兴和议”。(7)进行册封:如唐玄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明朝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清朝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8)羁縻政策:主要指设置机构如秦朝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新疆;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管理东北。开放探究——国际法的发展和作用史料国际法即国际公法,旧称万国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即以国家之间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合。……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它没有国内法那样集中的、有组织的强制机关——法院、警察、军队,它的强制只能主要依靠各个国家本身单独的和集体的行动。实际上,国际法具有强制力,它的效力有外力保证,对国家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摘编自王铁崖《国际法》【史料导读】史料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际法的定义,第二层次论述国际法的主体和执行机制。【探究】就国际法的效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试答:唯物史观——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主权平等原则各国不论政治、经济、社会等情况有何不同,一律享有平等权利,承担同等的责任互不侵犯原则各国在其相互关系中不得以武力侵犯他国,也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他国,不得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互不干涉原则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或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平等互利原则各国在法律上必须是平等的,在事实上必须是互利的和平共处原则根据国际法的要求,彼此尊重对方现存的社会经济制度,实行广泛的合作,发展友好关系,和睦相处民族自决原则被殖民主义奴役和压迫的民族,有权采取国际法确认的一切合法手段,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和平解决争端国家之间在发生纠纷或争端时,应当通过和平的方法予以解决善意履行义务善意履行由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产生的,其作为缔约国参加的国际条约所承担的各项义务家国情怀——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1)全球治理的价值。即在全球范围内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2)全球治理的规制。即维护国际社会正常秩序,实现人类普世价值的规则体系。(3)全球治理的主体。即制定和实施全球规则组织机构。(4)全球治理的客体。指已经影响或者将要影响全人类的、很难依靠单个国家得以解决的跨国性问题。(5)全球治理的效果。涉及对全球治理绩效的评估,集中体现为国际规制的有效性。命题溯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22·新高考北京卷,10]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解题流程][答案][演练1]命题点:魏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交融[2022·新高考海南卷,3]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演练2]命题点:汉代民族交往与交流[2021·八省联考辽宁卷,4]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多次派使节携带大量钱财布帛出使西域诸国。在大宛国一带,“以蒲陶(葡萄)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葡萄)、苜蓿极望”。这一记载反映了()A.葡萄、苜蓿种植已普及B.政治交往促进经济交流C.西汉社会风俗发生变化D.“丝绸之路”完全形成[演练3]命题点:近代国际法理念对中国的影响[2022·山东卷,5]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哉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今美利坚教师丁韪良翻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演练4]命题点:二战后的美苏关系[2022·新高考海南卷,13]右图是1953年苏联报刊上发表的一幅漫画,它揭示了()A.热核武器竞赛的现实B.意识形态的斗争C.热战一触即发的危险D.冷战对峙的加剧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命题点:唐代的民族政策[2023·沈阳市高三三模]唐王朝因羁縻州区域广大,内部情况复杂,并不全面推行内地行政制度,但是原则上又要不同程度地推及统一的政治、制度、法律。这强调了唐代羁縻州制()A.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性B.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C.兼具特殊性与共同性D.实施有效的集权统治2.命题点:宗教改革对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2023·金华十校高三模拟]为推动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用德语翻译了《圣经》,路德也因此成为“德语规则的起草人”。德国诗人海涅对此评价:“这种书面语言今天仍盛行于德国,并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四分五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这表明()A.宗教信仰的统一有利于语言的统一B.宗教改革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C.德语《圣经》加强了天主教会的权威D.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3.命题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2023·济宁市高三模拟]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时,欧洲新涌现的大国如瑞典和荷兰共和国,得到了诸如法国和奥地利等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这彰显了()A.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B.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C.欧洲国家至上的理论D.否定等级制度的思想4.命题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2023·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下表摘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部分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反映出()时间地方外交活动2014年北京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6年杭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2017年北京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7年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2018年青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2018年北京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得到落实B.新中国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历史性突破C.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D.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主动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必备知识·自主排查2.提示:元朝中央对西藏实行的行政管理。6.提示: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专制王权国家的产生;思想: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形成。11.提示: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并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据和对外活动的目的。还有国家实力、国际形势、社会制度、领导人的智慧等。知识点一匈奴西域都护府流求天可汗造纸术泉州《马可·波罗行纪》“九边”朝贡体制达赖喇嘛尼布楚条约知识点二1.(2)世俗权力2.(1)《战争与和平法》(2)和平方式3.(2)“大国一致”知识点三1.(2)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1)“求同存异”(2)联合国为中心(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1.[提示](1)前秦短暂的原因:前秦虽统一北方,但内部各族尚未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前秦苻坚刚统一北方,就急于发动战争;前秦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北魏统一较为长久的原因:北魏吸取前秦覆亡教训,为巩固统治而积极努力;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2)开明的民族政策。唐蕃和亲,使双方基本停止了纷争,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3)册封达赖喇嘛是中国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实施有效管辖的方式之一,它意味着西藏是中国政治版图的一部分,西藏地方政府绝对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提示]观点:国际法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论述: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尤其是随着世界整体性的不断加强,在国际交往过程中,为了解决、协调人类面临的世界性共同问题,国际上制定了不同类别的系列国际法。在政治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的《国际联盟盟约》《非战公约》对维护20世纪20年代世界的和平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二战后的《联合国宪章》对维护国际持久和平、安全,促进全球经济及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上,二战以来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关贸总协定》都极大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联合国海洋权益法》为维护人类继承财产和各国海洋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对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意义重大。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等国际公约,对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在发挥着指导性作用。因此,国际法出台后,只要国际共同履行,合作推进,必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及其成果的共享。命题溯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答案:C[演练1]解析:根据材料“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可知,中原汉族人民普遍借鉴了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体现了当时中原汉族人民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融,故选B项;中原百姓社会风尚的改变是民族交融的结果,而不是群言百家说教的产物,排除A项;中原地区本来就是政治、经济中心,不存在区域开发的问题,排除C项;“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地方特产,排除D项。答案:B[演练2]解析:汉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引入了西域的葡萄和苜蓿,说明政治交往促进了经济的交流,故选B项;“已普及”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对西域农作物的引进,不能说明西汉社会风俗的变化,更无法体现“丝绸之路”是否已经完全形成,排除C、D两项。答案:B[演练3]解析:张序言也认为《万国公法》对中国处理外交事务有重大意义,所以D项正确;从张的序言中“中华为首善之区”“诸国为春秋时大列国”“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的字句中,可以看出张仍具有很强的“天朝大国”观念,故排除A项;从其天朝大国的观念来看,也没有融入国际社会的取向,故排除B项;材料中张的观点只是强调《万国公法》即国际公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