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ppt课件第四章-注意_第1页
认知心理学ppt课件第四章-注意_第2页
认知心理学ppt课件第四章-注意_第3页
认知心理学ppt课件第四章-注意_第4页
认知心理学ppt课件第四章-注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9/19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四章注意12023/8/6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四章*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本章框架引言听觉集中注意:注意的认知理论视觉集中注意跨感觉通道效应视觉搜索分散注意自动化加工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本章框架引言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引言注意一般指加工的选择性。WilliamJames(1890)对注意作了主动与被动的区分:注意可以是主动且基于自上而下加工的;或者是被动且基于自下而上加工的。区分集中注意(focusedattention)和分散注意(注意分配(dividedattention))。二者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别(见下图)。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引言注意一般指加工的选择*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注意研究的不同方面及相关联系4*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注意研究的不同方面及相关联*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集中注意(或者选择性注意)是指同时向被试呈现两个或更多刺激,而只要求对其中一个做出反应的情况。对集中注意的研究可以了解人类怎样有效地选择某些输入刺激,而不是另外一些刺激。同时它也可以研究选择过程的性质以及未被注意刺激的加工情况。分散注意是指同时呈现至少两个刺激,且要求注意所有输入刺激,并做出反应的情况。对分散注意的研究可提供关于个体加工局限性方面的有用信息,并有助于理解注意机制以及注意容量。以往关于注意的研究的局限:大多数研究只关注外源性的二维刺激,忽视个体的目标与动机状态。5*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集中注意(或者选择性注意)*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二节注意的认知理论注意的选择发生在认识活动的什么阶段。都承认人加工信息的容量有限,所以一定是有选择性地加工其中一些信息而放弃另一些信息。人们的兴趣就自然集中在“选择”上面。6*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二节注意的认知理论注Broadbent(1958)的双耳分听实验如果向一只耳朵呈现数字496,而另一只耳朵呈现852,那么回忆结果将是496852而不是489562结果提示,绝大多数被试回忆数字时选择先一个耳朵后另一个耳朵的方式,而不是一个数字接一个数字的方式。*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7Broadbent(1958)的双耳分听实验如果向一只耳朵呈Gary等人(1960)的分听任务实验任务将“Who6there”呈现于一侧耳朵,而将“4goes1”呈现于另一侧。结果是:被试先报告“whogoesthere”,然后再报告“461”被试报告刺激的顺序受到了意义的影响,选择受到呈现刺激意义影响的事实与过滤器理论是不一致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8Gary等人(1960)的分听任务实验任务将“Who6t*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一、注意的过滤器模型

(Filtermodel)1、代表人物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D.E.布劳德本特(D.E.Broadbent)发表了《知觉和通讯》一书,对于注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被行为主义心理学禁锢了多年的注意问题重又回到了心理学中2、过滤器模型图示9*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一、注意的过滤器模型

(F*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0*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0*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过滤器模型的主要观点认为注意类似于滤波器,它的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筛选,从而防止容量有限的通讯通道超载。这个选择性装置使人能从几个有物理差别的同时性信息中知觉一个信息。这个滤波器是基于感觉特征选择信息的,同时也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的。由于选择发生在知觉水平上,所以他的观点又叫做早期选择模型1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过滤器模型的主要观点认*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4、早期选择观点注意的选择出现很早人们加工到达感觉记忆中的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被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包围着。可人的加工能力有限,所以尽管感觉了这些信息,但不能对它们都作进一步的加工,只有一小部分能受到注意而被进一步加工,大部分很快丧失掉了。由于选择发生在对信息进行深入加工之前,故而叫做早期选择模型1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4、早期选择观点注意的选择*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5、实验证据——双耳听音实验(或追随程序)在实验时,给被试两只耳朵都输入声音信息。被试戴上一副耳机,每一耳机输入一条声音消息。实验者要求被试只注意听其中一只耳朵得到的消息(这只耳朵被叫作追随耳),并且要把从这只耳朵中听到的消息用嘴复述出来。(1)布劳德本特(D.E.Broadbent)的实验给被试两耳同时呈现一定的刺激,如:14*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5、实验证据——双耳听音实*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5、实验证据——双耳听音实验(或追随程序)

右耳左耳

469237呈现速度为每秒钟两个数字,然后要求被试再现。15*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5、实验证据——双耳听音实*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5、实验证据——双耳听音实验(或追随程序结果:被试有两种再现方式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受的信息,如493,627;按双耳同时接受信息的顺序成对地再现,如4,6;9,2;3,7。以第一种方式再现的,正确率为65%,以第二种方式再现的,正确率为20%。如果不规定被试的再现方式,则多数采用第一种方式16*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5、实验证据——双耳听音实*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彻里(E.C.Cherry)的实验结果发现,被试能很好地再现追随耳的项目,但对非追随耳的项目则不能报告出任何东西;甚至当追随耳的刺激从法文改为德文,英文,或拉丁文,被试也觉察不到这种变化,语文材料倒过来放也不知道。不过对非追随耳刺激的物理特征还是能够觉察的(男女声,声音大小变化等)。17*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彻里(E.C.Che*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8*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8*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鸡尾酒会效应在鸡尾酒会上,当你专注于与某人谈话时,你对周围的人们交谈是不能识别的,但你对偶然传来的你的名字是能觉察和识别的。Moray(1959)发现,将一个刺激重复呈现给非追随耳多达35次,被试不能识别和再现;但是将被试的名字呈现给他的非追随耳,他能够识别请注意,过滤器的选择作用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的制约。新异的刺激,较强的刺激,具有生物意义的刺激等易于通过过滤器,Broadbent则强调人的期待作用。19*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鸡尾酒会效应在鸡尾酒*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不一致的实验结果Gray和Wedderburn发现(1960),如果在双耳实验中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材料,则有不同的结果左耳:OB2TIVE或者DEAR5JANE右耳:6JEC93AUNT4被试听到:Objective或Dearauntjane即不是以耳朵为单位,而是按意义再现。这表示过滤器允许不止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20*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不一致的实验结果Gray*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Solso(1979)等认为,这种应用有意义材料的实验极易引起注意迅速转移,不同于一般的实验。Treisman进行了更严格的实验,呈现材料如下右耳(追随耳):Theseisahouseunderstandtheword左耳(非追随耳):Knowledgeofonahill2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Solso(1979)等认*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被试的再现多为“Theseisahouseonahill”,而且声称这是从一只耳朵听来的。这说明,当有意义的材料从追随耳转到非追随耳时,被试不顾实验者的规定而去追随意义,即转向别一只耳朵。这只有在过滤器允许两只耳朵的信息均能通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即人可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刺激2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被试的再现多为“The*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4*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4*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二、衰减模型(Attenuationmodel)1.内容由Treisman(1960,1964)提出她认为过滤器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来工作,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某些信息仍然可以得到高级加工25*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二、衰减模型(Atten*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二、衰减模型(Attenuationmodel)已经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如字词在高级分析水平有不同的兴奋阈限没有衰减的信号可以顺利地激活有关的字词(如追随耳的信号在通过过滤器时没有受到衰减)非追随耳的信号由于受到衰减而强度变弱,常常不能激活相应的字词,但是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则有较低的阈限,可受到激活而被识别2.衰减模型图示:26*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二、衰减模型(Atten*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追随耳非追随耳频率强度等物理特征分析选择性过滤器意义分析OOOOOOOOOOOOOOOO自己名字反应Treisman的衰减模型27*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追随耳非追随耳频率强度等物*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8*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8*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二、衰减模型(Attenuationmodel)影响记忆中各个项目的因素个体因素:有个性的倾向,项目的意义,熟悉的程度,客观因素:有上下文,指示语等(情境因素)29*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二、衰减模型(Atten*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两个模型的不同之处衰减模型将过滤器模型的“全或无”工作方式改为衰减从而由单通道模型改成双通道或多通道模型30*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两个模型的不同之处衰减模型*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两个模型的共同点第一,这两个模型的根本点是相同的,即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或通道容量有限,必须通过过滤器调节第二,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在这两个模型中是相同的,都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之间第三,这种过滤器的作用基本相同,即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的知觉分析水平,使之得到识别,注意选择都是知觉水平的因此多倾向于将这两个模型合并,称之为Broadbent-Treisman过滤器-衰减模型,并将它看作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3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两个模型的共同点第一,这两*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三、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1.内容:

由Deutsch和Deutsch于1963年提出他们认为,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3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三、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三、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他们设想中枢的分析结构可以识别一切输入,但输出是按重要性来安排的,对重要的刺激才会作出反应,对不重要的刺激则不作出反应该理论认为注意是对反应的选择,因而称之为反应选择模型2.反应选择模型图示:3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三、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他们*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4*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4*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三、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3.实验证据:Hardwick(1969)在实验中,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刺激,其中包括给右耳或左耳随机呈现特定的靶子词,要求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右耳或左耳听到靶子词时,都要分别作出反应。结果是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都超过50%,达到59-68%,双耳的结果十分接近。Shiffrin(1974)关于辅音的识别的实验,也得到类似结果35*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三、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两类注意模型比较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一个认为在觉察和识别之间一个认为在识别和反应之间36*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两类注意模型比较主要差别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7*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7*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8*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8*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实验研究采用双听技术和追随程序即在同时呈现给两耳的刺激中,分别随机地安排一个特定的词(靶子词),要求被试无论是追随耳还是非追随耳听到靶子词时,都分别作出反应,如敲击左侧或右侧的电健,分别记录双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39*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实验研究采用双听技术和追随*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实验研究结果预测:(1)依过滤器模型,追随耳能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非追随耳则听不见并不能作出反应(2)依衰减模型,追随耳和非追随耳均可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但追随耳一方的反应次数应多于非追随耳(3)依反应选择模型,追随耳和非追随耳均可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由于双耳都有同样的反应形式,双耳的反应次数将相近40*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实验研究结果预测:40*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实验研究实际结果:追随耳的反应率为87%,非追随耳的反应率为8%有人认为,这种设计使两耳处于不等的地位(追随耳和非追随耳):在追随耳一方,对靶子词既要复述(追随)又要作出敲健反应,但在非追随耳一方,对靶子词只要作出一次敲健反应,无疑影响双耳信号的重要性,即显得追随耳的信号更为重要4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实验研究实际结果:4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评价:多数倾向知觉选择模型,但无有力的证据支持;应用多种方法,做到集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的平衡主张知觉选择模型的人所研究的是集中性注意,如利用附加追随程序的双听技术,将注意引向一个通道,再来分析和比较两个通道的作业情况;而支持反应选择模型的人多应用不附加追随程序的双耳作业,使注意分配到双耳,所研究的是分配性注意,方法的不同会反映在实验结果上,并影响理论分析要利用其他感觉通道,特别是同时利用不同的感觉道进行实验,这有利于揭示注意的实质和机制4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评价:多数倾向知觉选择模型补充:知觉负载理论

(perceptualloadtheory)Lavie(如1995,2000)认为注意选择有时发生在加工早期(如Broadbent,1958所宣称的那样),而有时又发生在加工晚期(如Deutsch和Deutsch,1963所宣称的那样)。根据她提出的知觉负载理论,以下因素决定了注意选择出现在加工的哪一阶段:1.每个人的注意容量(attentionalcapacity)都是有限的。2.分配到主要任务上的注意容量大小取决于这个任务的知觉负载。3.所有可利用的注意容量总是会被分配到认知加工之中。43补充:知觉负载理论

(perceptualloadthe补充:知觉负载理论

(perceptualloadtheory)根据这些假设,早期注意选择过程发生于知觉负载高的情况之中,而晚期注意选择过程发生于知觉负载低的情况之中。几乎所有验证这个理论的研究都只涉及到视觉注意。44补充:知觉负载理论

(perceptualloadthe实验证据很多研究支持知觉负载理论。在Lavie(1995)的研究中,被试需要在排成一排的6个位置中检测是否有目标字母(x或z)。在高知觉负载条件下,其它5个位置上显示非目标字母;而在低知觉负载条件下,其它位置上没有字母显示。45实验证据很多研究支持知觉负载理论。45实验证据最后,实验者还要呈现一个大的干扰字母刺激。在有些试验序列中,干扰字母是矛盾的(即当目标为z时呈现x或者相反),而在其它试验序列中,干扰字母是中性的。根据这一理论,在低知觉负载条件下干扰刺激的特性会比在高知觉负载条件更影响被试对目标刺激的识别。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完全与预测相符。46实验证据最后,实验者还要呈现一个大的干扰字母刺激。46图5.3识别目标刺激的平均时间是干扰刺激种类(中性或者矛盾),及知觉负载(低或高)的函数。47图5.3识别目标刺激的平均时间是干扰刺激种类(中性或者矛盾评论优势:1.核心观点“对任务不相关刺激的加工程度是灵活的”很重要,这种加工程度取决于对相关刺激的加工负载这一观点似乎也是合理的。2.它减少了早期研究对确定加工中瓶颈位置过分重视的现象。48评论优势:48评论局限:1.虽然研究者认为它与视觉注意和听觉注意均相关,但我们并不能清楚地证明它适用于听觉注意。2.知觉负载这个概念有些含糊不清,而且目前研究者还没有发展出准确测量知觉负载的方法。49评论局限:49*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三节

视觉集中注意(focusedvisualattention)视觉注意可以从认知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研究者相对全面地研究了三类注意障碍:忽视(neglect)、对消(extinction)和Balint综合征(Balint’ssyndrome;参见Driver,1998的综述)。忽视症常常出现于因卒中导致的右侧顶叶损伤患者中。对消现象常见于忽视症患者身上。由于损伤了在解剖上相邻的大脑区域,因此对消和忽视这两种症状通常会同时发生(Karnath、Himmelbach和Küker,2003)。Balint综合征与左右顶叶后部(posteriorparietallobe)或左右顶枕连合部(parieto-occipitaljunction)的损伤有关,并表现出各种注意障碍。这些障碍包括注视固执(fixedgazing)、对物体的整体注视错位(grossmisreachingforobjects)和同时性失认(simultanagnosia,指一个时间点只能注意一个刺激的现象)。50*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三节

视觉集中注意(fo*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Corbetta和Shulman的理论该理论确定了与两个注意系统相关的大脑区域。他们区分了一个涉及感觉信息选择和反应的目标驱动或自上而下系统,以及一个对新异或显著的未被注意视觉刺激进行检测的刺激驱动或自下而上系统。Corbetta和Shulman(2002)认为前一个系统由右半球的腹侧额-顶网路组成,而后一个系统则由背侧额-顶网路组成。两个系统之间通常会有交互作用。证据1.Corbetta和Shulman(2002)对目标驱动系统的有关脑成像研究进行的元分析2.2.Corbetta和Shulman(2002)对刺激驱动系统的有关脑成像研究进行的元分析3.两个注意系统通常会交互作用3.1主要注意系统5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Corbetta和Shul*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Corbetta和Shulman(2002)对目标驱动系统的有关脑成像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如图5.4,对于未出现刺激的预期常常会激活顶内沟后部(posteriorintraparietalsulcus,pIPs)、顶上小叶(superiorparietallobule,SPL)、中央后沟(postcentralsulcus,PoCes)、中央前沟(precentralsulcus,PrCes)以及额上沟(superiorfrontalsulcus,SFs)。

5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Corbetta和Sh*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图5.4目标驱动注意系统涉及的脑区。根据对预测某刺激时被试反应的多个脑成像研究结果绘制而成。5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图5.4目标驱动注意系统涉*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从图5.4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研究显示的大脑激活区域都略有不同。这可能反映了被试在不同研究中所预期内容上的差异。Corbetta和Shulman(2002)总结说,当被试预期除位置外的物体特征时所激活的背侧额叶-顶叶网络与注意位置时的网络是重合的。但是对不同种类高级信息加工的重合程度还不清楚,这需要对更多视觉特征的研究来检验。54*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从图5.4中我们可以看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Corbetta和Shulman(2002)同样对刺激驱动系统的有关脑成像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如图5.5)。这类研究中,被试会检测到低频刺激。这个注意网络的大脑区域包括颞顶联合、顶内沟、额叶眼动区(frontaleyefield,FEF)以及额中回(middlefrontalgyrus,Mfg)。虽然各项研究所采用的任务会有所不同,但是不同研究所发现的大脑激活区域(特别是颞顶联合这样的区域)存在实质性的重叠。需要注意的是,在元分析所纳入的所有文章中激活都主要发生在右半球。图5.5刺激驱动注意系统涉及的脑区。根据对测验低频刺激的被试反应的多个脑成像研究结果绘制而成。

55*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Corbetta和Sh*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Corbetta和Shulman(2002)认为,忽视症患者一般是刺激驱动的注意系统受到了损伤。第一,很多忽视症患者都存在有右侧颞顶联合损伤(Vallar和Perani,1987),这个区域是刺激驱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与左半球损伤相比,右半球损伤更容易产生忽视症状,而刺激驱动系统就是位于右半球。第三,忽视症患者可以主动注意左视野刺激,而且在康复过程中可以通过线索帮助来转移注意(参见Corbetta和Shulman,2002)。56*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Corbetta和Shul*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两个注意系统的交互作用研究者通常假设,刺激随时间迅速变化(特别是突然出现)会吸引注意,或者刺激的特征和邻近物体明显不同时也会吸引注意。事实上,只有当干扰刺激与目标刺激具有某些相似性时,对干扰刺激的无意或刺激驱动的注意捕获才会发生。正如Pashler、Johnston和Ruthroff(2001,p.637)所总结的,“虽然从局部来看我们不希望干扰刺激能够吸引注意,但是这种现象应该被看成是被试有意注意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副产品。”换句话说,在理解干扰刺激会吸引注意的问题上,我们需要考虑两个注意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57*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两个注意系统的交互作*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优势1.Corbetta和Shulman(2002)的理论观点是对原有理论的发展和扩充。不同大脑区域分别参与目标驱动和刺激驱动任务的证据进一步加强了目标驱动和刺激驱动注意系统彼此独立的假设。2.忽视症患者的刺激驱动系统存在损伤的观点也被大部分证据所支持。3.很多证据表明两个注意系统通常会共同工作并且相互作用。局限1.

Corbetta和Shulman(2002)所假设的两个注意系统可能太过简单化了。2.我们对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的方式还知之甚少。评论58*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优势评论58*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2选择了什么?3.2.1基于位置的注意1.视觉集中注意类似于一个聚光灯。视野内一个相对狭小区域内的所有物体都能被清楚地观察到,但那些注视点之外的物体却很难被看清楚。2.Eriksen和St.James(1986)提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关于视觉集中注意的模型——变焦透镜模型(zoom-lensmode),注意被指引到视野的给定区域中,但集中注意的范围可随任务的要求而变大或变小。证据:1.类似聚光灯观点:Posner(1980)的研究——两个系统:内源性系统vs.外源性系统2.注意基于位置的观点:O’Craven、Downing和Kanwisher(2000)的研究3.变焦透镜模型

:(1)LaBerge(1983)的研究,(2)Eriksen和St.James(1986)的研。59*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2选择了什么?3.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支持类似聚光灯观点的研究——Posner(1980)的研究他认为可能存在隐蔽注意(covertattention),即在没有眼动的情况下注视点转移到了另一个位置。在他的研究中,当被试检测到光亮出现时,他们需要尽快作出反应。在光亮呈现之前一瞬间,他向被试呈现一个中心线索(箭头指向左或右侧)或外周线索(短暂闪现一个盒子的轮廓)。这些线索大部分是有效的(即指出目标光亮呈现的位置),但也有些是无效的(即提供关于目标光亮呈现位置的错误信息)。60*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支持类似聚光灯观点的研*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Posner(1980)的关键发现是,有效线索导致被试对光亮出现的反应要比中性线索(如在中央呈现一个十字)的快,而无效线索引起的反应则比中性线索的慢。Posner在中央和外周线索条件下获得了一致的结果,并且在反应中被试没有眼动。当线索只在少数试验序列中有效时,如果这些线索出现在中央位置,则被试会忽视这些线索,但在外周呈现条件下,这些线索会影响成绩。这些发现促使Posner(1980)区分出两个系统:内源性系统(endogenoussystem):它受到被试意愿的控制,并且在中央线索呈现时参与活动,类似于Corbetta和Shulman(2002)的目标驱动系统。外源性系统(exogenoussystem):它负责自动转移注意,且在外周线索呈现时参与活动,类似于Corbetta和Shulman(2002)的刺激驱动系统。6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Posner(1980)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支持注意基于位置的观点的研究——O’Craven、Downing和Kanwisher(2000)的研究实验者向被试呈现两个不同颜色的椭圆,其中一个位于注视点左侧,一个位于右侧。被试的任务是指出一个给定颜色椭圆的朝向。每一椭圆都镶嵌在一个与任务无关的面孔或者房屋图片上。O’Craven、Downing和Kanwisher运用了fMRI技术,与注意基于位置的假设相符,fMRI数据表明对镶嵌在被注意椭圆上刺激的加工要多于对镶嵌在未被注意椭圆上刺激的加工。6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支持注意基于位置的观点*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支持变焦透镜模型的研究(1)LaBerge(1983)的研究他向被试呈现5字母单词。一个要求快速反应的探测刺激偶尔替代所呈现单词或紧接在单词后呈现。这个探测刺激可在单词中5个字母的任一位置出现。其中一种条件要求对5个字母的中间那个字母归类。因此,被试的注意集中在中间那个字母上。另一种条件要求对整个单词归类。可以预期的是,第二种条件下被试的注意范围将更广阔一些。被试对探测刺激的判断速度见图5.6。LaBerge(1983)假设,当探测刺激出现在注意中心范围时比不在此范围的反应速度要更快一些。根据这一假设,注视点可以有一个非常狭小(字母任务)或相当广阔(单词任务)的范围。6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支持变焦透镜模型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图5.6探测刺激的平均反应时是探测刺激位置的函数。探测刺激在字母串之后呈现。

64*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图5.6探测刺激的平均反应*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Eriksen和St.James(1986)的研究被试对一个已预先提示位置的目标刺激作出反应。被试成绩会受到视觉干扰刺激的负面影响。然而,当对目标刺激的位置更早一些提示时,干扰的影响区域会变小。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随着时间延长,视觉注意会更加精确地聚焦到目标刺激周围一个较小的区域内。65*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Eriksen和St*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根据变焦透镜模型,分裂注意(splitattention;即注意指向两个不相邻的区域)是不可能的。但是,线索在20%的试验序列中是无效的。部分实验设计见图5.7a。最关键的一个条件是在线索无效时,其中一个数字会出现于两个线索之间。如果注意指向了空间中的一个区域,那么被试对这个数字的识别应该更好。相反,如果注意是可以分裂的,那么被试对这个数字的识别应该会变坏。实际上,被试在这种条件下的成绩比刺激在线索提示的位置时要差很多。这一结果表明分裂注意是可能的(见图5.7b)。66*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66*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图5.7(a)阴影表示线索提示的位置,“近”和“远”两处属于线索为提示的位置。(b)当线索有效(左/右)和线索无效(近/远)时目标探测的准确度。

67*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图5.7(a)阴影表示线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评论优点:视觉注意可以被指向到一个给定的空间位置,符合聚光灯模型和变焦透镜模型的假设。变焦透镜模型预测在集中注意范围内视野的大小可以有很大的变化。局限:1.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注意可以被分配到两个不相邻的空间区域。2.有证据表明视觉注意还可以指向物体而不仅仅是一个空间区域。3.变焦透镜模型暗示对非注意区域刺激的加工很少。但是,未被注意到的物体同样可以被十分深入地加工。4.根据这两个模型,被试会简单地忽略聚光灯或变焦透镜之外的区域。然而,Slotnick、Hopfinger、Klein和Sutter(2002)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发现在聚光灯或者变焦透镜周围存在一个注意抑制区域。68*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评论优点:视觉注意可以被指*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2.2基于物体的注意(object-basedattention)视觉注意常常指向物体而不是一个特定的区域。我们这里以O’Craven、Downing和Kanwisher(1999)的一项研究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他们向被试呈现两个半透明且重叠的物体(一幅面孔和一座房子),其中一个物体会轻微移动。实验者要求被试要么注意那个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要么注意那个静止物体的位置。假设注意是基于位置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两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同的,因此被试将会同时注意两个物体。相反,如果注意是基于物体的,那么被试对注意物体会比未注意物体有更全面的加工。69*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2.2基于物体的注意(*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2.2基于物体的注意(object-basedattention)O’Craven等(1999)通过采用fMRI技术测量面孔加工区(梭状面孔区)或房屋加工区(旁海马位置区)的激活水平来检验上述两个相互竞争的假设。结果表明,梭状面孔区在被试注意面孔刺激时比没有注意这种刺激时会有更强的激活,而旁海马位置区在注意房屋刺激时比没有注意这种刺激时会有更强的激活。因此,注意是基于物体的,而不是基于位置的。对忽视症患者的研究结果同样支持基于物体的注意这种观点。70*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2.2基于物体的注意(*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评论优势:视觉注意可以是基于物体的。最有说服力的几个证据来自从忽视症患者身上发现的一些现象。视知觉的目标就是识别环境中的物体,因此我们一点也不应惊讶视觉注意常常是基于物体的。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组合过程(如相似律和接近律)在视知觉加工中出现相对较早以帮助把视觉环境区分为图形(中心物体)和背景(参见第2章)。局限:注意同样也可以是基于位置的。因此,基于物体的理论无法对视觉注意给出全面解释。7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评论优势:视觉注意可以是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2.3基于位置和物体的注意目前所讨论过一些证据都强烈暗示视觉注意既可以是基于位置的也可以是基于物体的。而且,有研究同时发现了基于位置和基于物体的注意,更说明视觉注意可以以两种方式的任何一种工作。我们这里考虑Egly、Driver和Rafal(1994)所完成的一项研究。他们使用了如图5.8的画面。被试的任务是尽可能迅速地检测一个目标刺激。在刺激出现之前会出现一个线索。这个线索或者是有效的(与目标出现在同一个位置)或者是无效的(与目标出现在不同位置)。一个关键的设计是,在线索无效的条件下,线索可能出现在目标刺激的对侧位置,也可能出现在另一个物体上。结果表明,被试的反应时在线索无效时比有效时要慢。在线索无效的试验序列中,当线索在另一个物体上时被试的反应时会比当线索在同一个物体上时更慢,提示注意至少是部分基于物体的。7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2.3基于位置和物体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图5.8Egly(1994)等采用的材料示例。第二列的粗线条表示线索;第四和第五列中有填充的方框表示目标刺激。上面一行表示无效线索于目标位于同一物体的情况;下面一行表示无效线索于目标不在同一物体上的情况。7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图5.8Egly(199*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Egly等(1994)也使用同样的画面来检测右或左顶叶损伤的患者。他们获得了两点主要的发现。当线索呈现在脑损伤同侧,而目标呈现在对侧时,右顶叶损伤患者比左顶叶损伤患者对目标刺激的检测反应更慢。另一个主要发现是,只有左顶叶损伤患者在线索和目标不在同一个物体上时会发生困难。这提示视觉注意中基于物体的成分是位于左半球的。返回抑制现象(inhibitionofreturn),“即对近期具有较高加工优先性的区域中的信息的知觉优先性会降低的现象”(Samuel和Kat,2003,p.897)。74*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Egly等(1994)也使*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早期研究表明,返回抑制的加工过程会随着线索和目标时间间隔的变化而变化。Leek、Reppa和Tipper(2003)提出了一个双成分模型,认为基于物体的和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现象都存在。对于返回抑制现象的加工机制,Posner(如Posner和Cohen,1984)认为这种现象是知觉和/或注意加工的抑制引起的。Taylor和Klein(1998)认为返回抑制是运动加工抑制引起的。Prime和Ward(2004)的研究提示返回抑制主要和知觉加工的减弱有关。75*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早期研究表明,返回抑制的加*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评论视觉注意可以是基于位置的或者基于物体的。有证据表明不同大脑区域分别参与这两种形式的注意。但是,我们对基于位置的注意和基于物体的注意之间的确切关系还不十分清楚,即二者是相互排斥还是同时作用并相互影响。Mozer和Sitton(1998)认为基于物体的注意或者发生比基于位置的注意早,或者与基于位置的注意同时发生。但是,有关证据并不十分充分。返回抑制现象加强了视觉注意可以同时基于位置和基于物体这种观点。76*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评论视觉注意可以是基于位置*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3对未被注意视觉刺激的加工对忽视症患者的研究发现,未被注意刺激获得了比以前认为的要多的加工。这支持了Lavie(1995,2000)的知觉负载理论。McGlinchey-Berroth等(1993)向忽视症患者左或右视野短暂呈现一个图形,紧接着要求患者判断后续呈现的两个图形中哪一个与第一个图形匹配。当第一个图形呈现于右视野时,忽视症患者成绩要好一些,但当第一个图形呈现于左侧视野时,患者的反应处于随机水平(如图5.9)。后一个发现提示左视野刺激没有得到加工。然而,他们的另一项研究得出了很不相同的结论。77*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3对未被注意视觉刺激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图5.9在左视野和右视野先呈现一幅图对忽视症患者的匹配成绩和词汇判断成绩的影响。78*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图5.9在左视野和右视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在这个研究中,忽视症患者需要判断呈现的字符串是否为单词。当字符串前有一个语义相关的目标呈现时,对于回答“是”的所有试验序列来说,判断时间要比之前呈现一个无关目标的更快一些。这一效应的大小并不受目标是否呈现于左还是右视野的影响(见图5.9),表明忽视症患者对左视野的刺激也进行了某种程度的语义加工。总之,对忽视和对消症患者以及对正常个体的脑成像研究都显示了被试对未被注意物体也有一定的加工(当然在程度上要比对被注意物体的加工少)。79*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在这个研究中,忽视症患者需*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4视觉注意障碍认知神经心理学家研究了多种视觉注意障碍。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忽视和对消,因此我们从这两种障碍入手。3.4.1忽视和对消忽视(也叫单侧忽视,unilateralneglect)是指当一侧大脑损伤后对损伤对侧空间内的物体缺乏察觉的障碍。忽视和对消都涉及对脑损伤对侧视野内的物体的忽视,及对同侧物体的正常加工。80*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4视觉注意障碍认知神经*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证据有大量证据表明忽视症患者确实对出现于忽视一侧视野的物体也进行了加工。例如,Marshall和Halligan(1988)向忽视症患者呈现两幅印有同一个房子的图片。两张图片唯一的不同是呈现到左视野的房子的一扇窗户中有火焰冒出。患者不能报告两幅图片任何差别,但是指出她更愿意住在右边的房子里。Vuilleumier和Rafal(1999)发现对消刺激仍然可以被一定程度地加工。Smania,Bartlomeo,Duncan等的研究都表明,忽视症患者的外源性定向存在严重损伤,但内源性定向却相对完好。8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证据有大量证据表明忽视症患*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评论优势对忽视和对消症患者的研究协助验证了视觉注意的许多关键理论问题。局限1.研究者对忽视和对消症患者之间在注意加工上的确切差异还存在理论争议。2.对忽视症患者注意障碍的理论解释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8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评论优势8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4.2三种注意能力Posner和Peterson(1990)提出了一个可以理解各种视觉注意障碍的理论构架。他们认为有三种独立的能力可以用来控制注意:注意从特定视觉刺激脱离(disengagement)。注意从一个目标刺激转移到另一个目标刺激(shifting)。8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4.2三种注意能力Po*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4.2三种注意能力注意接近或锁定一个新目标(engaging)。这三种能力均是后部注意系统(posteriorattentionsystem;类似于Corbetta和Shulman的刺激驱动系统)的功能。此外,大脑中还存在一个前部注意系统(anteriorattentionsystem;类似于Corbetta和Shulman的目标导向系统)。这一系统主要负责协调视觉注意的不同特征。Posner和Peterson(1990,p.10)认为,注意系统是分层次加工信息的。在这个系统中当前部注意系统不需要加工其他信息时,它可对后部注意系统产生控制作用。84*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4.2三种注意能力注意*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Posner(1995)发展了这些观点。基于额叶的前部注意系统控制刺激选择和心理资源分配。后部注意系统受前部注意系统的影响,控制注意的低水平特征加工(如注意脱离等)。注意脱离(disengagementofattention)我们已经知道,忽视症患者大脑顶叶受到了损伤。Petersen、Corbetta、Miezin和Shulmana(1994)进一步报告了顶叶在注意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证据。85*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Posner(1995)发*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Losier和Klein(2001)发现忽视症患者的注意脱离困难要比其他脑损伤患者更为严重。患有同时性失认障碍的Balint综合征患者也会表现出注意脱离困难。然而,被忽视刺激还是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加工。Coslett和Saffran(1991)在一个同时性失认障碍患者身上观察到了两个快速呈现单词之间强烈的语义相关效应(semanticrelatednesseffect)。86*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Losier和Klein(*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注意转移(shiftingofattention)Posner等(1985)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supranuclearpalsy)患者中观察到了注意转移障碍。对Balint综合征患者的研究发现,注意障碍与注意转移存在明显关联。Humphreys和Riddoch(1993)报告了Balint综合征患者每次只能注意一个物体的证据。87*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注意转移(shifting*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Karnath等(2000)所获得的证据表明,注意捕获某一特定刺激不能完全阻止对其他刺激的加工。实验者向一个Balint综合征和同时性失认症患者KB呈现一个由多个小字母组成的大字母(如图5.10)。大字母和小字母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KB可以识别那些小字母,但不能识别大字母。这提示她不能把注意从局部水平转移到整体水平。但是,KB加工了整体字母的某些信息:她对小字母的命名在当大、小字母相同时要快于不同时的情况(分别为790ms和806ms)。88*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Karnath等(2000*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图5.10Karnath(2000)用来证明总体特征知觉具有重要性的刺激材料示例。89*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图5.10Karnath*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Rafal和Posner(1987)研究了丘脑枕核(pulvinarnucleusofthethalamus)损伤患者的注意锁定问题。这些患者对有前置提示线索的视觉目标做出反应。结果表明这些患者不能锁定对刺激的注意。LaBerge和Buchsbaum(1990)还发现了丘脑枕核参与控制集中注意的其它证据。注意锁定(engagingattention)90*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Rafal和Posner(*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评论研究者在脑损伤患者身上发现了几种特异性的注意障碍。因此,我们有理由假设注意系统包含了多个成分。在一般的水平上,我们可以区分注意脱离、注意转移以及注意锁定三个成分。但是我们必须谨慎,不要将复杂的现实过于简单化。其中一个成分损伤导致注意功能障碍的程度特别依赖于视觉画面的性质以及患者所完成任务的性质。目前,我们对注意脱离、转移和锁定所涉及的具体加工过程仍然缺乏全面了解。9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评论研究者在脑损伤患者身上*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四节跨感觉道效应(crossmodaleffect)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通常需要协调来自两个或更多感觉道的信息(即跨感觉道注意)。例如,当横穿马路时,我们有时需要使用听觉信息来引导视觉注意。(1)外源性空间注意研究表明,检测视觉刺激的位置可以受到无预测性的触觉或听觉刺激的促进(反之亦然),因而也表明了跨感觉道效应的存在。(2)内源性空间注意9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四节跨感觉道效应(cr*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四节跨感觉道效应(crossmodaleffect)被试由于预期某一感觉道会出现一个目标刺激,因此会主动将注意指向相应感觉道的某一给定空间位置。(3)口技者错觉(ventriloquistillusion)每个去过电影院或者听过口技表演的人都经历过这种错觉,即各种声音好像是从它们的视觉源上发出的。Driver(1996)的实验发现,当嘴唇运动被放置在不同位置时,被试能更准确地复述出目标听觉刺激。这可能是因为听觉注意指向了声音的明显位置(即视屏),因此产生了两则听觉讯息的错觉性空间分离。9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四节跨感觉道效应(cr*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4)理论探索跨感觉道注意效应可能至少部分依赖于多感觉道细胞(multimodalcells)。有一种双感觉道细胞(bimodalcells)对两种感觉道的刺激进行反应以及一种三感觉道细胞(trimodalcell)对视觉、听觉和触觉三个感觉道的刺激进行反应(Stein和Meredith,1993)。关于内源性空间注意跨感觉道效应有两个解释:即视觉感觉道的支配性假说和超感觉道注意系统假说。Eimer等(2003)比较了在明亮环境和黑暗时的视觉-触觉跨感觉道效应。实验结果发现明亮和黑暗环境下跨感觉道效应都是非常相似的,因此支持了超感觉道的观点。94*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4)理论探索94*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优势:1.对外源性空间注意、内源性空间注意以及口技者错觉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不同感觉感觉道之间存在很多联系,即每个感觉感觉道内部的注意过程与其他感觉道的是相互影响而非相互独立的。而且多感觉道细胞的发现为理解跨感觉道效应的机制提供了一些支持。2.对空间注意中跨感觉道效应机制的探索有了一些理论进展。例如,神经生理学证据表明大脑中存在双感觉道或者三感觉道细胞。这些细胞可能帮助不同感觉感觉道之间的信息进行整合。同样,还有证据提示在内源性空间注意中跨感觉道效应可能依赖于一个超感觉道的注意控制系统。评论95*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优势:评论95*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局限:1.我们对刺激和物体识别的跨感觉道效应还知之甚少。即我们对不同感觉道的信息如何整合到一起来促进物体识别的问题还不甚了解。2.对于跨感觉道效应,我们还缺乏对加工过程的理论解释。例如,我们现在还不能预测任何一个跨感觉道效应的强度究竟会有多大。评论96*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局限:评论96*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五节视觉搜索(visualsearch)

视觉搜索研究的相关理论:(1)特征整合论(featureintegrationtheory)(2)指向搜索理论(guidedsearchtheory)(3)决策整合假说(decisionintegrationhypothesis)97*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五节视觉搜索(visu*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1)特征整合论(featureintegrationtheory)

特征整合论是由Treisman(如1988和1992)提出的。她对物体特征(如颜色、大小和特定朝向的线条)和物体自身进行了区分。其理论假设如下:存在一个快速且起始的平行加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环境中物体的各个视觉特征被同时进行加工。这一过程并不受注意影响。随后是一个序列加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特征被整合起来形成各种物体。98*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特征整合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序列加工过程要比起始的平行加工过程缓慢,在刺激量较大时尤为如此。可以通过集中注意于物体所在位置把各特征整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集中注意就像“胶水”一样根据可用的特征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物体。贮存知识(如香蕉一般是黄色的)可以影响特征整合。99*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序列加工过程要比起始的平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在集中注意或相关知识缺乏的情况下,来自不同物体的特征会被随机组合起来而引起“错觉关联”现象(illusoryconjunction)。Duncan和Humphreys(1989,1992)指出,Treisman的理论没有考虑到目标和非目标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各非目标刺激之间的相似性(当非目标刺激高度相似时,行为表现会更快)。100*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在集中注意或相关知识缺乏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指向搜索理论(guidedsearchtheory)

Wolfe(1998)在他提出的指向搜索理论中发展了特征整合理论。他将Treisman和Gelade(1980)“早期平行加工,后期序列加工”的假设修改为不同时期加工效率存在差异。评论:10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指向搜索理论(gui*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指向搜索理论(guidedsearchtheory)评论:

特征整合理论对视觉搜索理论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很多理论家都同意视觉搜索存在两个相继进行的加工过程。第二,那些同意第一点的人通常也会同意第一个加工过程快速而有效,而第二个加工过程更慢而且效率不高这种假设。此外,正如Quinlan(2003,p.643)所指出的,特征整合理论的影响实际上还不仅仅如此:特征整合理论影响了人们对从早期感觉编码到注意控制的高水平特征之间诸多认知过程的看法。毫不夸张地说,特征整合理论实际上是20世纪后25年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视觉信息加工理论之一。10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指向搜索理论(gui*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特征整合理论的早期版本存在四个主要缺陷。第一,视觉搜索完全是平行或系列处理的假设似乎太牵强,并且也为有关证据所否定(Wolfe,1998)。第二,对包含联合或组合特征的目标进行搜索要比特征整合理论预测的更快一些。这其中所涉及的一些因素(如非目标组合及非目标与目标不共享特征)被整合到指向搜索理论之中。第三,特征整合理论最初假定,关于视觉搜索的刺激数量效应(setsizeeffect)或画面大小效应(displaysizeeffect)主要受目标特征(单一特征或联合特征)的影响。但事实上,其他因素(如非目标的相似性)也很重要。第四,来自忽视和对消症患者的证据不支持特征整合理论。

10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特征整合理论的早期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决策整合假说(decisionintegrationhypothesis)Palmer和他的合作者(如Eckstein等2000;Palmer、Verghese和Pavel,2000)提出了决策整合假说。他们假设特征搜索和联合搜索涉及的加工过程基本上是相似的。更具体来说,Palmer等假设两种搜索都涉及平行加工。这个假设与最早的特征整合理论有根本性的不同。整体评论104*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决策整合假说(dec*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决策整合假说(decisionintegrationhypothesis)整体评论

特征搜索和联合搜索涉及的加工过程非常相似,而并没有特征整合理论假设的那样大的不同。目标刺激和干扰刺激之间的区分度是影响视觉搜索成绩的最重要因素。特征搜索和联合搜索都是平行加工的。关于视觉搜索的研究主要存在三个局限性。第一,我们几乎可以用无限多种方式去定义需要搜索的目标刺激。因此,我们很难用一个单一的理论来解释所有形式的视觉搜索。第二,绝大多数研究都采用反应时来评估行为表现。但是,我们可以有很多方式来解释反应时数据,因此这种评估方法并不太合适。第三,绝大多数研究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105*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3)决策整合假说(dec*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六节分散注意(dividedattention)

(认知资源分配理论)一个人同时做两件事时会发生什么呢?同时完成两件任务时成绩表现下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的局限性。一些理论家(如Norman和Shallice,1986)认为,这种成绩下降现象反映了一个单一的多目标中央处理器或执行系统加工容量有限。这个中央处理器有时也称为“注意”。另一些理论家则更关注一个人能同时完成两个相当复杂的任务而不受干扰的情况。这些理论家支持大脑中存在几个特异性的加工资源这种观点,认为人在完成使用不同加工资源的两种任务时不会受到干扰。106*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六节分散注意(divi*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6.1影响双重作业绩效的因素(1)任务相似性:当刺激在同一感觉道(视觉或听觉)呈现时,两个监测任务彼此之间的干扰会比在不同感觉道呈现刺激时更大一些。

(2)练习练习会提高双重任务绩效,原因:第一,被试可以发展出新的策略来完成两个任务,以使任务之间的干扰最小。

第六节分散注意

(dividedattention)107*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6.1影响双重作业绩效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二,练习可能减少任务对注意或其他中枢执行资源的需求第三,尽管一个任务开始时会需要多种特定的加工资源,但练习可以减少所需加工资源数。(3)任务难度:被试能否同时完成两个任务取决于难度。第六节分散注意

(dividedattention)108*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第六节分散注意

(div*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6.2认知资源的有限性

任务所需要的资源之和不超过注意的总资源时,注意认知资源理论把注意看作为对刺激信息进行识别和加工的认知资源,其容量或能量是有限的认知资源有限性是指人对刺激信息进行分类、识别等加工的认知活动时受到心理能量的限制只有当认知任务所需要的资源之和不超过注意的总资源时,注意协调和分配才能同时进行注意协调与分配实验:109*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6.2认知资源的有限性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注意的认知资源能量分配凯恩曼认为,认知资源有限性是相对的,不是一个固定的数量值,它与唤醒连结在一起,在某段时间内,唤醒水平将决定注意的认知资源数量决定注意的关键是注意认知资源的适宜分配认知资源的分配机制是灵活的,它能根据人的实际需要来调节与控制,优先加工自己认为更为重要的任务因此注意分配受制于个体的唤醒水平、当时的意愿、对完成任务所需认知能力的评估以及个体的某些心理倾向110*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注意的认知资源能量分配凯恩*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什么是唤醒?唤醒是指一般的驱力状态,唤醒倾向于使我们知觉感觉事件的能量保持活跃。唤醒与操作水平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Law,1980):唤醒与操作水平呈倒U字关系。这个定律只适应于困难最大的作业。布罗德斯特(Broadhurst,1957)使用容易、中等难度和困难的视觉辨别作业证明,当辨别作业困难时,倒U关系是明显的,但容易、中等难度时则不明显。11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什么是唤醒?唤醒是指一般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1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1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伊斯特布鲁克(Easterbrook,1959):唤醒与操作之间的关系可能和线索的利用有关。当唤醒水平提高时,就有限制应用指导线索范围的倾向。当唤醒水平降低时,选择性也降低,无关和有关的线索都受到注意。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被试集中于有关线索,而忽视无关线索。如果唤醒水平继续提高,选择性变得非常狭窄,因而一些有关线索也被忽视。11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伊斯特布鲁克(Easter*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注意与唤醒的早期工作开始于二战对警觉的研究,特别是与雷达装置的使用有关,后者要求观察者长时间地观看荧屏以搜寻敌机。几项实验结果都表明,当警告信号先于反应信大约0.2—0.5秒时,反应操作最佳。更长或更短的潜伏期(线索之间的间隔)导致缺少警觉性或准备不足。114*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注意与唤醒的早期工作开始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15*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15凯恩曼注意认知资源分配模型

(中枢容量有限理论centralcapacitytheory)某中枢执行系统(有时被称为注意或努力)的资源非常有限。两个任务能否同时完成的程度取决于这两个任务对资源的要求。如果同时执行两个任务的需求之和不超过中枢能量的资源总量,两个任务就不会互相干扰。但如果资源不够,那么任务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干扰。Kahneman(1973)认为注意力的容量是有限的,但其容量大小有时也会变化。更确切地说,任务越难容量越大,在高努力或高动机的情况下容量也会上升。增加努力会引起生理唤起,而生理唤起可以通过很多种途径进行测量(如瞳孔放大)。116凯恩曼注意认知资源分配模型

(中枢容量有限理论centra*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凯恩曼注意认知资源分配模型

(中枢容量有限理论centralcapacitytheory)模型的两个中心成分分配策略:第一,反映不随意注意规则的持久倾向(如,给任何新奇的刺激、给突然运动中的任何对象、给其中提到自己名字的任何交谈提供能量)第二,瞬时意向第三,对要求的评估,有一个规则,当两种活动要求多于现有的可用能量时,完成一种活动第四,唤醒效应能量需要的评价117*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凯恩曼注意认知资源分配模型*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18*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118评论通过假设某个中枢容量资源溢出来“解释”双重作业干扰现象,而通过假设这两个任务没有超出容量资源来解释无干扰现象。然而,由于缺乏对中枢加工容量的独立评估,这种“解释”实际上只是对研究结果的重新描述。Bourke等(1996)的研究结果对这个问题给出了部分解释。他们根据中枢容量有限理论做了具体预测,且证实了大部分预测。此外,近来的脑成像研究(如Duncan等2000)也揭示了可能与中枢容量有关的大脑区域。有关中枢能量的证据还存在另外两个问题。第一,双重任务范式的研究结果是难以解释的。干扰效应可能反映了任务对中枢容量的要求。但是它们也可能跟别的因素有关,如对更困难任务分配更多资源的过程以及反应选择过程所产生的干扰等。第二,证明中枢能量存在未必就等于了解了中枢容量的特性。如前所述,Bourke等(1996)承认了他们的研究结果能与关于中枢容量特性的许多截然不同的观点都相容。119评论通过假设某个中枢容量资源溢出来“解释”双重作业干扰现象,*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6.3多重资源理论

(multiple-resourcetheory)Wickens(1984)认为我们拥有多重资源。他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类加工资源的三维结构模型(见下图)120*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