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原始时代的纹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61a9f58ad7af4a2e56a2ccdfadd042a/e61a9f58ad7af4a2e56a2ccdfadd042a1.gif)
![第二章-原始时代的纹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61a9f58ad7af4a2e56a2ccdfadd042a/e61a9f58ad7af4a2e56a2ccdfadd042a2.gif)
![第二章-原始时代的纹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61a9f58ad7af4a2e56a2ccdfadd042a/e61a9f58ad7af4a2e56a2ccdfadd042a3.gif)
![第二章-原始时代的纹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61a9f58ad7af4a2e56a2ccdfadd042a/e61a9f58ad7af4a2e56a2ccdfadd042a4.gif)
![第二章-原始时代的纹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61a9f58ad7af4a2e56a2ccdfadd042a/e61a9f58ad7af4a2e56a2ccdfadd042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原始时代的纹样第一节概论原始时代约从170万年的元谋人开始,至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建立以前。原始时代的氏族公社阶段,又可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时期。母系氏族时期,可以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为代表,他们都创造了繁荣的工艺文化。半坡氏族约距今6000—7000年,他们已有定居、畜牧和衣耕生活。传说中的有巢氏、伏羲氏和神衣氏,反映了定居、畜牧和农耕生活的情况。原始时代在工艺美术领域,出现了两次工艺文化高潮。一是北方黄河中上游以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彩陶;二是南方江浙地区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玉器。它们代表了原始时代工艺美术和装饰纹样发展的最高水平。第二节
各文化类型的纹样一、磁山文化的纹样磁山文化是华北地区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此外还有裴李岗文化、大地湾文化等。它们都早于仰韶文化,因而具有重要意义。磁山文化因于1973年首次发现于河北武安磁山而定名,约为前5400—5100年。磁山陶器的制作,有泥条盘筑和捏塑两种。其纹饰有绳纹,编织纹,蓖纹、堆纹、刺纹、划纹等。这里介绍的陶盂纹饰,系以四条平行连弧纹堆饰在盂腹上部,其口缘还饰有一乳钉纹。(图2—1、图2—2)图2—1弧线纹陶盂
高16.5cm口径18cm二、仰韶文化的纹样仰韶文化具有突出艺术成就者,是彩陶工艺。彩陶,是指原始社会的一种用黑色和红色在陶坯上画出各种装饰花纹,然后烧制的陶器。根据造型和装饰的不同,可以为各种类型。由于它是彩绘后再烧制,故纹样不易脱落;也区别于战国、汉代先烧后彩的彩绘陶。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彩陶的制作遍及全国各地,而以黄河中上游的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最为兴盛,代表了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高度的工艺文化水平。按其发展先后及艺术特色,可分为以下各种类型。1、半坡鱼纹半坡型以首次发现于陕西叫安尔邻的半坡村而得名。它距今约6000一7000年,其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平原,向四周发展,西达甘肃陇东地区。半坡型反映了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工艺文化水平。其彩陶的制作很发达,多为圆底钵,上用黑色画出装饰花纹,以鱼纹为代表,其中的人面纹最有特色。鱼纹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单体鱼纹、复体鱼纹和综合鱼纹三类。单体鱼纹表现的是个体的鱼(图2-3)复体鱼纹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鱼组成(图2-4);综合鱼纹则多为鱼与人面结合构成,通称人面鱼纹(图2-5、图2-6),是经过高度提炼,走向人格化、图腾化的一种纹样。图2—5人面鱼纹彩陶盆高17cm口径44.5cm图2—6人面鱼纹彩陶盆摹本2、庙底沟鸟纹庙底沟型以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而得名。它是在半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距今约5000多年。它的历史时间虽不如半坡型长,但遗址多,分布范围也广。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中心,向四周扩展,东到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西达甘肃以至青海东部。这可能是一个较为发达的原始氏族,从其彩陶的装饰纹样看,在遥远的江淮地区和江汉地区,也曾发现过与之近似的纹样,如青莲冈文化和屈家岭文化。庙底沟纹样中鸟纹的应用与发展,反映了庙底沟时期氏族的活动范围和地域的扩展,以及相互之间艺术观念的影响和原始工艺文化的交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氏族部落,多为鸟图腾,庙底沟鸟纹的应用,正反映了庙底沟时期中原与东部工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人认为:“仰韶文化的彩陶以鱼、鸟纹为主要花纹,华山以西的泾渭流域的彩陶纹样以鱼纹为主,华山以东的黄河中游的彩陶纹样以鸟纹为主,在华山周围一带则出现鸟和鱼相结合的纹样。”而庙底沟流行的鸟纹和花瓣纹(图2-18~图2-21)却同样出现在东部的江苏邳县大墩子和刘林等地的彩陶纹样中。图2—18花卉纹彩陶曲腹盆高15.9cm口径39.3cm甘肃秦安出土3、秦王寨(大河村)鹳衔鱼纹秦王寨彩陶类型,亦即大河村类型,位河南郑州市北。其一二期与庙底沟类型相当;三四期很典型,故另称大河村类型;五六期则已进入龙山文化。秦王寨彩陶的艺术特点是在陶胎上施以白色陶衣,然后用红、黑等色进行彩绘,也有用白色纹样而以黑色勾出纹样轮廓的。其太阳纹很有特色(图2-22),正面表现的鸟纹亦很突出,由三足鸟演变为多足鸟。4.后冈龙虎蚌饰纹后冈类型以发现于河南安阳后冈而得名。后冈类型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晚期大抵和庙底沟类型相当,距今约5000多年。后冈彩陶纹样十分清秀,多在红褐色陶胎上绘简略的平行线纹,有平行竖线、平行斜线以及平行三角形线等,有疏有密,注意节奏效果。
三、马家窑文化的纹样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因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而得名。马家窑文化以陇西平原为中心,东到甘肃东部,西到青海东北部。它上承庙底沟型,下接齐家文化,以彩陶为最有特色。马家窑型彩陶既有和庙底沟型的承继关系,又有其不同的特点,显然是吸收了当地的土著文化。马家窑彩陶的装饰丰满,内彩很发达,在器物的内部和外部都有加彩,善于运用曲线,富于动感。
1.马家窑螺旋纹螺旋纹是马家窑型彩陶纹样中最为出色的,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同心圆由小到大不断向外发展;一是从中心弧线连结向外旋转,成为典型的螺旋纹;一是以点为中心,呈多方向向外旋动,布满装饰面。马家窑彩陶所表现的并行线,有的呈水平并行线,有的呈弧线并行线,线条流畅,间隔相等,尤如现今之用仪器所描绘,没有高度熟练的描绘技巧,是不可能做到的。可见,此时彩陶的发展已进入繁荣时期。2.半山联涡纹半山型由于发现于甘肃宁定半山地区而得名。它是由马家窑型发展起来的,距今约4000多年。半山型分布在甘肃、青海一带,东起甘肃中部,西至河西走廊。半山型彩陶制作工整精美,器形比例和装饰法则,已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显然,此时彩陶的制作已进入繁荣期的顶峰。半山型彩陶除用黑色外,还运用红色,使色彩产生对比。纹样已渐趋程式化,较马家窑型有更大发展。3.四联涡旋纹联涡纹是半山型纹样的代表,有二个、三个、五个、六个涡旋圈的,但以四个为最多,故称四联涡旋纹。它似是由马家窑的螺旋纹演变而来,但更加规范化、程式化,有一定格律。它有大涡旋和小涡旋,大的涡旋中间多填以网纹、棋格纹、谷纹等,已有后来陶瓷装饰面的“开光”作用。涡旋纹多为旋纹相联,到后来的马厂型,则发展为不相联结的四大圈纹。四联涡旋纹装饰在陶壶的肩腹部位,器物放在地上,人的视线正好可以接触到它。4.锯齿纹锯齿纹是半山型首创的纹样,它突破单一线条的单调感,而增进装饰变化感;并新增以红色,使之与黑色形成对比,产生活泼的艺术效果。锯齿纹通常以黑线作彩陶瓶或壶的口缘装饰;也有单用锯齿纹作彩陶器的装饰的,别具一格,如甘肃兰州焦家沟所出的单耳彩陶壶、甘肃永昌鸳鸯池所出的双肩耳彩陶罐等。5.葫芦纹葫芦纹是半山型的一种装饰格式,因其呈上小下大中间细的葫芦状,故以形命名。葫芦纹常构成上下颠倒连结的形的双关效果。葫芦纹的空间多填饰以细密精致的网格纹或谷纹。6.谷纹谷纹呈谷粒状。半山型彩陶的谷纹,有的作为填铺纹样空间的地纹;有的装饰在旋涡纹的中心;有的整齐并列成带状,作为主纹。谷纹的表现,反映了原始氏族已从事农耕生活。7.垂幛纹垂幛纹是一种半弧向下相互连接如垂幕的纹样,它是半山型具有特色的纹样之一。半山型纹样多装饰在器皿的肩腹部,在装饰面的下缘,用垂幛纹收边,取得与器体的协调。半山型彩陶也有全部用并列垂幛纹作装饰的,立视如万顷连波,俯视如花朵盛开,具有多种艺术效果。如甘肃广河地巴坪所出垂幛纹彩陶罐、甘肃永登所出垂幛纹彩陶壶等。8.菱形纹、网格纹和棋格纹菱形纹呈斜置的四边形,网格纹是多条纵横线呈网状,棋格纹则是方块黑白交错如棋格。在半山型彩陶中,这几种纹样多用于空间衬地,或在旋涡纹中心作为填饰,具有工整规律的艺术效果。彩陶上菱形纹、网格纹和棋格纹的描绘,表现出画者娴熟的技巧和高度的艺术水平。9.人形纹人形纹最早见于半山型,但不甚流行。到马厂型时期,入形纹非常发达,具有时代特色,可以看出其前后时期的发展演变,早期表现为完整的人形,有头、躯体、上举的上肢及蹲坐状的下肢;其后,省去头部,只留体干和两肢;最后,则只表现四肢,有的简化为折线纹。关于人形纹,有的在其空间点饰谷纹,因而有人称之为谷神纹;也有称之为蛙纹的,取其象形而已。马厂人形纹除了平面纹样外,还出土有立体的人头形器盖,别具特色。如甘肃广河半山曾出土两件彩陶器盖,一为男性像,张目远望,嘴下有须,高14.8厘米,藏瑞典远东古物博物馆;一为年轻形象,面部有纹饰,高12.5厘米,表现出天真幼稚的性格。10.四大圈纹四大圈纹是由半山型的四联涡旋纹演变而来,即涡旋纹不相连接,只形成四个独立的圆圈。圆圈中饰以网纹、十字、棋格、回纹、水字等多种纹样。通常是在红线两边镶以黑线,使红线更为显著。11.各类直线纹彩陶纹样发展到马厂期,出现了大量的各类直线,成为此时期的纹样特色。直线纹中,有十字纹、米字纹、井字纹、剐字纹、回纹、叫纹、同纹等多种,都是直线的连结和变化。有人认为直线的出现和应用,与金属工具的出现和使用有关。在线的装饰领域中,直线纹的应用开辟了另一个世界;曲线有柔和的美感,而直线则有刚劲的效果。12.联珠纹由许多小圆连续排列成一个大圆圈,在大圆圈内加饰其他纹样。此种纹样,以后不断应用与发展,成为唐代流行的纹样。四.河姆渡文化的纹样河姆渡在浙扛余姚宁绍平原南缘,自1973年发掘以来,由于其文化内涵丰富而闻名世界。河姆渡遗址是距今7000年前的一处重要的氏族遗址。如果说,半坡遗址代表了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河姆渡遗址则代表了长江流域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阶段。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打破了以前中国文化起源的中原地区一元论,使人们认识到南方地区也是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除此以外,还把世界稻作文化推到久远的年代,因而,河姆渡文化一时也成为稻作文化的代名词。在工艺文化领域,其漆器制作、象牙雕刻、干栏式建筑等,都为我们提供了最古老的材料。而装饰纹样的多样丰富,也是区别于北方黄河流域的。河姆渡由于地处南方地区,气候潮湿炎热,彩绘易于脱落,故画纹不甚发达,装饰多以雕刻和剔划为主。1.稻穗纹这是河姆渡纹样早期所见的一种装饰,它是原始氏族已进入农耕生活的反映。稻穗纹一般出现在陶盆上,多用阴线刻装饰在盆的外壁。稻穗成捆状,中间稻穗直立,两边的穗多向左右弯垂,表现谷粒的沉甸与饱满。有的稻禾不表现谷穗,而与鱼纹相组合,如鱼禾纹陶盆。2.叶纹有的表现为叶芽,多装饰在陶盘、陶盆的口沿或在器座的上侧。有的表现为五叶,形似万年青,出现在残陶片上,下有长方形似花盆的座,反映出生机勃勃的形象。3.鸟纹多见于牙骨器的雕刻上。有一件鸟形匕,用象牙制成,条形的牙匕上,刻小身大尾的鸟,柄端刻成鸟首,鸟身和翅膀刻出羽毛状,背面有小孔,可以穿绳悬挂。被称为“双凤朝阳”的牙雕蝶形器,表现一对相向的双鸟,钩喙,圆眼,抬首相望;中间饰以五圈同心圆、亡有火焰状纹饰,如太阳光芒。也有人认为不是太阳而是乌卵,或称为双凤朝卵,寓生育崇拜的含义。另一件双鸟纹骨匕,用兽肋骨刻成。柄部有两组鸟首纹样,每组以一圆居中,分别刻出两个反向的鸟首,勾喙大眼,头颈外伸,有翼有爪,形成连体,因又称连体双鸟纹。还有一骨匕,上面雕刻出一只蹲立的小乌,头大身小,伸颈张望,稚拙可爱。4.猪纹、羊纹、狗纹河姆渡纹样中的猪纹很有特色,其中一件是在长方形的陶钵外壁两侧各刻猪的形象,长嘴大眼,脊上鬃毛后倾,身上有涡毛,四肢直立作行走状(图2—84)。另一件则在陶盆的壁上与穗纹组合,但猪身只存后半部。此外还有捏塑的陶猪一件,体态肥壮,显出朴拙的艺术效果。陶羊多作昂首行走姿态,身体粗大。狗纹一般捏塑成陶器的盖纽,昂首竖耳,表现出伏卧小憩的形象。
5.鱼纹主要表现在木雕方面,有圆雕木鱼、木雕鱼形柄等。圆雕木鱼刻划一体态粗肥的鱼,有眼有鳃,身上雕出许多圆涡纹表示鳞片或水珠。木雕鱼形柄,在长的柄部刻出横线和斜线交替排列的几何纹,柄端刻—粗短的鱼形横连其上。另有一件陶鱼,睁眼张嘴,鱼身戳印圆圈纹象征鱼鳞,两鳍塑成翅膀状。在一件陶盆上,也有用鱼和藻组成纹样的。6.蚕纹出现在牙雕碗形器上,呈半圆形。上端刻一圈平行斜线组成三角形的带纹,下端则刻有一圈蚕纹,或仰首屈体,或舒身爬行。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蚕纹,反映出浙江地区悠久的养蚕历史。7.几何纹有短直线、斜线、圆圈、弦纹、贝卤纹、谷粒纹、波纹等多种,而以弦纹、贝齿纹、谷粒纹等最多。已发现刻划花纹的工具,在木质器柄的下端,有细长的尖锥,可用以刻划。齿纹可能用蚌壳边缘压印,圆圈则可能用骨管戳印,也有用指甲捺压出花纹的。河姆渡纹样,早期极为盛行,植物纹多于动物纹,以后,纹样渐次减少,而采用陶衣及镂空等装饰手法。河姆渡纹样体现了河姆渡人在工艺制作中对于工艺美学的初步思考。例如,装饰花纹多施于符合视觉效果的显著部分,对装饰花纹的作用和价值,也依据器具用品的质量和使用的效能有所选择,质量好的和使用时间长的,耐用的,便装饰得精细些。此外,装饰加工难度大的,其装饰纹样也就表现得少些。从纹样的结构和系列组合看,它不仅显示出其审美意义,而且也具有某些文化和宗教的含义。五、屈家岭文化的纹样屈家岭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的原始文化,分布在江汉平原,东起大别山,西抵三峡,南达洞庭,北接豫南,因首次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而得名,时间约为前3000一前2600年。其彩陶发达,尤以彩陶纺轮为最有特色。纺轮,是捻线的原始工具,它利用轮的转动,将零散的纤维变成纱线。屈家岭彩陶纺轮种类众多,在彩陶上利用旋转时的视觉效果,以直线或弧线构成十字形骨架,从而产生多种艺术变化。有平行直线纹,平行斜线纹;有顺向旋转,有反向旋转;有分割,有交替;有螺旋纹,有同心平行弧线等。太极形纹我国装饰上所广泛应用的太极形,最早出现在屈家岭文化的纺轮上。它一黑一白,大小扣合,似是生生不息,转动不已,原始人也许未必明确阴阳相合的宇宙观,但他们在审美上所体现的平衡、动感与生命力,像是领悟了生活的真谛。它的出现,反映出四五千年以前的原始氏族对生命的把握和对生活的追求。此种太极形纹,以湖北天门石家河所出最多也最具代表性。六、红山文化的纹样红山文化因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名。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等地域,是我国北方的一支原始文化,大体与中原的仰韶文化相当。红山文化有精美的彩陶和玉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彩陶有的施有红色陶衣,然后再加绘黑彩,主要有条纹、涡纹、之字纹等。玉器在赤峰、三星他拉、好鲁库、巴林、喀左、阜新、凌源等地都有发现,有玉佩、玉璧、玉环、玉鸟、玉龙、玉鱼等.弧形三角纹弧形三角纹是红山文化彩陶具有特色的一种纹样,它组成带状并多层平行排列,形成具有韵律的装饰效果。所见如赤峰红山所出的彩陶罐、壶、盆等,弧形三角纹彩陶罐足一件珍品。类似风格的作品在辽宁凌源亦有山上。
龙纹龙纹见于红山文化的玉器中,并多处发现。最有代表性的是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该玉龙长26厘米,体卷曲呈C字形。长吻前冲,有对称的鼻孔,所以有人认为龙头是由楮形演变而来,从而与原始农业生活有密切关联。动物纹动物纹多见于玉器,有鸟、鸮(xiao)、蝉、龟等,大部形态简练,制作精美。七、大汶口文化的纹样1959年,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泰安地区,发现了一种介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的文化,因地处泰安的大汶河两岸,被称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甚发达,有灰陶、红陶、白陶和彩陶,以镂孔的装饰手法最流行。此外,其石器、玉器的制作,也具有较高水平。
大汶口纹样最有特色的是装饰在陶尊上的具有标志性的几种表号性纹样,学界称之为陶器文字。此种表号性纹样,共出土6件,5件是刻在陶尊上的,其中4个是在山东莒(ju)县陵阳河遗址发现,1个是在山东诸城前寨遗址发现;还有一个出土于大汶口遗址75号墓,是用红色画在陶壶上的,莒县陵阳河遗址所出的表号性纹样,由三个形象组成,上面是太阳,中间是火,下面是山;诸城前寨遗址所出,已不全,只有山和火的形象部分;还有一个是简化了的,只有太阳和火,没有山。学者们认为,这是古代的“炅”字或“旦”字,是与农事有关的文字,是用以祭祀的,其意义是祭日出,求丰收。八、良渚文化的纹样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遗址而得名。分布在太湖地区南部及浙江北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时间约为前3300一前2200年。在良渚工艺文化中,黑陶工艺最为突出,因此早期有人认为是杭州湾地区的龙山文化,而与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并列,后因其黑陶与山东地区有别,因命名为良渚文化。近年来,经过不断地发掘和研究,始发现玉器数量之多和制作之精美,是同时代其他文化所少有的,遂引起世界的注意。玉器有璧、琮、璜、珠、管、坠饰等。用大量的玉壁和玉琮随葬,此种特殊现象,学界称为“玉敛葬”。神人纹在良渚玉器的琮、玉钺(yuè)、璜、王冠饰、玉符、玉牌饰、五叉形器等物件上,均表现有一般称为兽面纹的“神人纹”,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出土的玉琮神人纹装饰,可作为神人纹的代表。“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周礼》依据这一记载,璧、琮、圭、璋、璜、琥称为礼器。
第三节结语原始时代彩陶和玉器上的纹样是我国史前的第一次工艺文化高潮,它基本上完备了我国装饰纹样领域的各个方面,为以后纹样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原始时代的工艺品种还不是很多,然而其图案组织已比较完备,变化多样,技术精巧。在图案组织方面,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等都有出现,特别是作为边饰的二方连续,更是丰富多样;在装饰方法方面,有点饰、满饰、内外夹饰以及类似开光的技法,也有综合应用;在表现技术方面,有画、印、刻画及堆塑。第三节结语在画的技巧上,有的反映了十分娴熟的技术,如螺旋纹、网格纹等,那流畅和匀称的线条,几与使用仪器相媲美;在题材方面,有动物(这是大量的)、人物、神兽、天象以及各式几何纹;在造型方面,有功能睦的,如小底(便于头顶),有仿生的(仿动物、花型)。器皿有碗、盘、杯、壶、瓶、豆、釜、盏、鼎、尊、甑、勺、酉、器座等多种;在变化手法方面,有写实、抽象、添加及省略等。其中有几种艺术手法,特别值得我们加以阐析。一、抽象化原始时代纹样的抽象化,—般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由写实到简化再到符号化。它或概括,即夸张其物象特征;或分解,即解体为局部;或综合,以几种物象加以组合,如人兽纹。总之是由繁到简,由具象到抽象。二、双关法在纹样的组构上采取双关的手法,使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年度考核个人述职报告范文(19篇)
- 班主任教师工作简述7篇
- 智慧安全政务云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 某文旅景区概念性策略-策划案例
- 《治安管理处罚法》知识竞赛参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
- 2025年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特种材料供应合同
- 二手设备的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厨师职业培训学院合作办学合同4篇
- 《组织行为学》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 市场营销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 护理指南手术器械台摆放
- 肿瘤患者管理
-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国航空部附件维修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行业政策及需求规模预测报告
- 《应收培训》课件
-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