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工艺流程_第1页
地暖工艺流程_第2页
地暖工艺流程_第3页
地暖工艺流程_第4页
地暖工艺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暖工艺流程【实用文档】doc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

施工准备1。材料要求(1)管材

与其他供暖系统共用同一集中热源水系统,且其他供暖系统采用钢制散热器等易腐蚀构件时,管材宜有阻氧层,以有效防止渗入氧而加速对系统的氧化腐蚀。

1)在国家标准未制定前,各厂家企业标准应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2)管材的外径、最小壁厚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的相关要求。(2)管件的质量要求。

1)管件与螺纹连接部分配件的本体材料,应为锻造黄铜。使用PP-R管作为加热管时,与PP—R管直接接触的连接件表面应镀镍。

2)管件的外观应完整、无缺损、无变形、无开裂。3)管件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4)管件的螺纹应符合国家标准《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GB/T7307—1987)的规定。螺纹应完整,如有断丝和缺丝,不得大于螺纹全丝扣数的10%。(3)绝热板材的质量要求.1)绝热板材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其物理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密度不应小于20kg/m。

②导热系数不应大于O。05W/(m。K)。

③压缩应力不应小于lOOkPa.

④吸水率不应大于4%.

⑤氧指数不应小于32。注:当采用其他绝热材料时,除密度外的其他物理性能应满足上述要求。

2)为增强绝热板材的整体强度,并便于安装和固定加热管,对绝热板材表面可分别作如下处理。

①敷有真空镀铝聚脂薄膜面层.

②敷有玻璃布基铝箔面层。③铺设低碳钢丝网。地暖工艺流程【实用文档】doc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1共同学习交流3dmax知识可以加群:4797552442共同学习室内设计知识可以加群:5320883182.作业条件(1)设计图纸及其他技术文件齐全.(2)有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3)安装各专业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及相关标准图集并详细绘制出各类管线位置、标高的交叉草图,图纸会审时着重对以下几点进行确定、落实以下内容.1)各种管道穿内墙、外墙及楼板孔洞的标高、几何尺寸.

2)主要材料的选型、新型材料的施工工艺.

3)精装修工程的吊顶标高、楼地面、墙面做法及其厚度是否与本系统安装设计有冲突.4)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施工前,应了解建筑物的结构,着重熟悉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及其与土建工种间的配合要求.二、操作工艺施工准备→材料准备→安装分水器→连接主管→铺设保温层、边界膨胀带→铺设反射铝箔层→铺设盘管→连接分水器→根据施工图进行埋地管材铺设→设置过门伸缩缝→中间验收(一次水压试验)→细石混凝土填充层施工→完工验收(二次水压试验)→运行调试⑴地暖施工前,楼地面找平层应检验完毕。

⑵分集水器用4个膨胀螺栓水平固定在墙面上,安装要牢固。

⑶用乳胶将10mm边角保温板沿墙粘贴,要求粘贴平整,搭接严密。⑷在找平层上铺设保温层(如2cm厚聚苯保温板、保温卷材或进口保温膜等),板缝处用胶粘贴牢固,在地暖保温层上铺设铝箔纸或粘一层带坐标分格线的复合镀铝聚脂膜,保温层要铺设平整。

⑸在铝箔纸上铺设一层Ф2mm钢丝网,间距100×100mm,规格2m×1m,铺设要严整严密,钢网间用扎带捆扎,不平或翘曲的部位用钢钉固定在楼板上。设置防水层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等固定钢丝网时不允许打钉,管材或钢网翘曲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管材露出砼表面。

⑹按地暖设计要求间距将加热管(PEX—A管),用塑料管卡将管子固定在苯板上,固定点的间距,弯头处间距不大于300mm,直线段间距不大于600mm,大于90°的弯曲管段的两端和中点均应固定。管子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8倍。安装过程中要防止管道被污染,每回路加热管铺设完毕,要及时封堵管口。

⑺检查地暖铺设的加热管有无损伤、管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水压试验,从注水排气阀注入清水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2倍,但不小于0。6Mpa,稳压1小时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且不渗不漏为合格。⑻地暖辐射供暖地板当边长超过8m或面积超过40m2时,要设置伸缩缝,缝的尺寸为5~8mm,高度同细石混凝土垫层.塑料管穿越伸缩缝时,应设置长度不小于400mm的柔性套管.在分水器及加热管道密集处,管外用不短于1000mm的波纹管保护,以降低混凝土热膨胀.在缝中填充弹性膨胀膏(或进口弹性密封胶)。

⑼加热管验收合格后,回填细石混凝土,加热管保持不小于0。4Mpa的压力;垫层应用人工抹压密实,不得用机械振捣,不许踩压已铺设好的管道,细石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应在表面进行二次拍实、压抹,以防止顺管轴线出现塑性沉缩裂缝。表面压抹后应保湿养护14天以上,垫层达到养护期后,管道系统方允许泄压。

(10)地暖分水器进水处装设过滤器,防止异物进入地板管道环路,水源要选用清洁水。

(11)抹水泥砂浆找平,做地面。(12)立管与分集水器连接后,应进行系统试压.试验压力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2Mpa,且不小于0.6Mpa,10分钟内压力降不大于0.02Mpa,降至工作压力后,不渗不漏为合格。(13)供热支管后的分配器竣工验收后,应对整个供水环路水温及水力平衡进行调试。采暖向地板供水时,应选用预热方式,供热水温不得骤然升高,初始供水温度应为20℃~25℃,保持3天,然后以最高设计温度保持4天,并以≤50℃水温正常运行。三、安全生产和成品保护措施1、对交联聚乙烯管(PEX—A)、管件、分(集)水器、水表等半成品进行严格的进货检验,不合格品禁止流人施工现场,以免误用。2、交联聚乙烯管(PEX-A)在运输、搬动过程中,不能有划伤、压伤、折断等损伤,轻装、轻卸,不能拖拉运送,在敷设前应认真检查,发现不合格者绝对不能使用,并对不合格产品作标记.另行堆放.3、不得接触明火。4、在加热管开始敷设至隐蔽之前,杜绝交叉施工,防止践踏,落物砸伤、利器划伤,在施工现场要标注提示牌,严禁闲杂人员误入。5、若主体完丁直接交付给业主或交给装修施工单位进行下道工序时,给用户或装修队伍发出地面装修施工须知,进一步完善成品保护.四、检验和验收1、

检验

1)中间验收

地辐射供暖系统,应根据工程施工特点进行中间验收。中间验收过程,从加热管道敷设和热媒分、集水器装置安装完毕进行试压起,至混凝土填充层养护期满再次进行试压止,由施工单位会同监理单位进行。

2)水压试验浇捣混凝土填充层之前和混凝土填充层养护期满之后,应分别进行系统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水压试验之前,应对试压管道和构件采取安全有效的固定和养护措施.

②试验压力应为不小于系统静压加0.3MPa,但不得低于O.6MPa.

③冬季进行水压试验时,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3)水压试验步骤①经分水器缓慢注水,同时将管道内空气排出。②充满水后,进行水密性检查.

③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升压时间不得少于15min。

④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后,停止加压,稳压1h,观察有无漏水现象。

⑤稳压1h后,补压至规定试验压力值,15min内的压力降不超过O.05MPa无渗漏为合格。2、竣工验收

1)竣工验收时,应具备下列文件

①施工图、竣工图和设计变更文件。

②主要材料、零部件和构件的检验合格证和出厂合格证。

③中间验收记录。④试压和冲洗记录。

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2)竣工验收标准

①竣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程的有关规定。

②填充层表面不应有明显裂缝。③管道和构件无渗漏.④阀门开启灵活、关闭严密.五、质量标准1、一般规定

(1)适用于以不超过60℃的热水作热媒,将加热管埋设在地板中的室内采暖系统安装工程的质量检验与验收。

(2)每一集配装置的分支路不宜多于8个;住宅每户至少应设置一套集配装置。同一热媒集配装置系统各分支路的加热管长度宜尽量接近,并不宜超过120m。

(3)加热管间距不宜大于300mm。应根据设计要求分别按旋转型、往复型或直列型布管施工.2、主控项目

(1)地面下敷设的盘管埋地部分不应有接头。

检验方法:隐蔽前现场查看.

(2)盘管隐蔽前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检验方法:稳压lh内压力降不大于O.05MPa且不渗、不漏。(3)加热盘管弯曲部分不得出现硬折弯现象,曲率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塑料管: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8倍。2)复合管:不应小于管道外径5倍。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4)加热管穿越伸缩缝处,应设长度不小于lOOmm的柔性套管。

检验方法:隐蔽前现场查看.(5)填充前墙、柱的交接处,应填充厚度≥lOmm的软质绝热保温材料.检验方法:隐蔽前现场查看.2、

一般项目(1)水表、过滤器、排气阀及截止阀或球阀的型号、规格、公称压力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对照图纸检验产品合格证。(2)分、集水器装置的安装及分户热计量系统入户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应便于检修、维护和观察.

检验方法:对照图纸及产品说明书,尺量检查,现场观察。(3)加热管始末端出地面至连接配件的管段,应设置在硬质套管内.加热管与分、集水器装置的连接,应采用专用卡套式连接件或插接式连接件.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加热盘管管径、间距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间距偏差不大于±lOmm。

检验方法:拉线和尺量检查。

(5)同一通路的加热管应保持水平,管顶平整度控制在±5mm内。

检验方法:尺量和观察检查。(6)填充层强度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作试块抗压试验.(7)混凝土填充层浇捣和养护过程中,系统应保持不小于0。4MPa的余压。检验方法:现场抽查,并检查工序施工记录。(8)加热管与分、集水器装置牢固连接后,或在填充层养护期后,应对加热管每一通路逐一进行冲洗,

检验方法:观察和检查管路冲洗记录。

(9)加热管始末端的适当距离内或其他管道密度较大处,当管间距≤lOOmm时,应采取保温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和检查管路。

(10)混凝土填充层的养护周期,应不小于48h.检验方法:现场抽查,并检查工序交接记录六、成品保护1、回填混凝土时,不允许踩压已铺设好的塑料管。必须在管线空隙间填平混凝土,然后再铺设竹胶板,以保护管线,防止压坏管线和施工中破坏管线。2、施工全过程不允许踩压已铺设好的塑料管,防止硬物或重物破坏管线。3、打压后应防脏物进入地板供暖系统中。中铁建工集团苏州海尚壹品施工工艺、实验制度2021年4月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针对技术开发项目进行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和试验,是项目施工的指导文件和过程质量控制的依据,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保障。施工工艺流程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保证技术开发项目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为规范施工工艺流程设计与试验,特作如下规定。1、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原则1.1、施工工艺流程设计依据和标准必须符合设计和相关有效法律、规范及苏州海尚壹品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1.2、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必须为采购、施工生产和服务提供适当信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具有可操作性、经济性,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及技术开发项目立项的实施要求。1.3、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应遵循“试验先行,样板引路”的原则。2、施工工艺流程设计步骤2.1、对一般施工项目的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借鉴以往的成功的经验,分析比较异同点,设计出一套可行的适用的施工工艺,由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批。审批通过后召集所有有关技术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实行交底到工班制度,使每一个人都领会其中细节,并严格按照交底内容和施工工艺指导施工。2.2、对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在进行反复研究、反复比较的基础上,从以往的成功经验中找出共同点,并邀请专家组召开方案讨论会,集思广益,并形成正式的施工工艺流程。然后召集所有技术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认真的学习交底。2.3、交底完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工艺试验。工艺试验在施工工艺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在工艺试验的过程中不断收集资料,分析、总结工艺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工艺试验完成后,写出工艺试验总结报告,根据工艺试验总结报告成果反过来修改原施工工艺,从而使施工工艺更完善、更符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修改后的施工工艺应重新履行审批手续。3、施工工艺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1、审批通过后的施工工艺流程,必须经编制人、复核人、审批人分别在工艺上签字后,方可生效。3.2、按规定批准的施工工艺,项目部、作业层必须严格执行,实施中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确需更改须经原审批者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对违反工艺规定、造成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将视情节及影响程度追究责任。3.3、施工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监控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制止违纪指挥、纠正违章作业。3.4、由项目部向全体员工和施工人员宣传严格执行工艺纪律的重要性,增强工艺纪律意识,促进施工工艺和作业指导书的贯彻执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与验收标准要求,防止不合格品的发生。3.5、做好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过程中的各项纪录及技术资料并于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结束后纳入工程部归档。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框图熟悉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学习施工技术指南及相关有效规范借鉴以往成功经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的编写邀请专家组及教授召开方案、工艺讨论会不合理合理、可行对所有技术管理人员、工人技术交底进行工艺性试验分析总结,写总结报告收集资料根据总结报告成果修改原施工工艺报上级机关、存档不可行合理、可行成品保护制度1、成品保护的目的对已竣工工程项目,应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以免成品因缺乏保护或保护不善而造成损伤或污染,影响工程整体质量。2、成品保护的基本要求:在向建设单位提出其工程竣工验收申请或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单位工程的验收,其提请验收工程的所有组成部分应符合与达到合同文件规定的或施工图样等技术文件所要求的质量标准。2、成品保护措施2.1工程竣工后,成立由总工程师任组长,技术干部及有关人员组成成品保护小组,负责竣工交付前对成品工程的防护管理工作。2.2项目队设专职成品保护员做好现场成品的保护任务。2.3各工点部位成品保护,在作业层进行分工保护,责任到人。2.4对施工人员进行成品保护教育,树立起产品保护的强烈意识,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2.5针对被保护对象的特点,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如:防护、包裹、覆盖、封闭等等。2.6半成品落实一个适当、安全、方便的堆放场所,按照产品外包装的说明要求堆放。为了加强工程的产品保护及现场防盗,派专人负责此工作。2.7根据工程实际进度控制半成品的进场时间,制定产品到场后的保管收发制度。2.8对较大型成品的水平搬运和垂直运输工作,应编制搬运方案。2.9竣工交付前,保护人员要对所建工程进行全面、仔细的组织检查,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后要随时组织检查,对出现的工程缺陷要登记清楚,分析缘由及时向业主上报缺陷数量、缺陷范围、缺陷责任及原因等,并立即组织修复;修复须符合规范要求并取得监理和业主的认可。2.10项目部每月组织一次半成品、成品保护检查,检查项目队成品保护的落实情况。3.成品保护责任划分3.1项目部主管生产的项目副经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月检查和落实。3.2项目总工、副总工、工程部长经常深入工地各工点督促落实防护责任,并进行记录。3.3项目队对各工点成品防护责任进行划分,责任到人。3.4项目队作业层对本管区成品防护具体实施。工程开工报告申请制度1、凡新开工项目或停工后复工的项目,在正式开(复)工前,必须上报《苏州海尚壹品工程开工申请报告单》,办理开(复)工报告审批手续后,方能开工。2、申请开工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施工图的核对优化工作,经检查合格后,才能申请开工。3、工程开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管理机构已设立、制度健全、人员设备到位、实施性施组已审批、施工图复核优化完成、工地布置、施工用水、电、临设便道准能满足开工要求、线路复测已完成,施工桩橛完备、征地拆迁手绪完成、工地实试室已建立并能满足施工要求、材料试验已经完成、主要物资已进场并能满足连续施工三个月的要求。4、单位工程开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设计文件、施工图纸能满足施工需要、施工放样已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地质复核工作已完、单位工程施工图核对优化工作已完成、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满足开工需要、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已经审批。工程开工报告的附件(测量、试验、施组等重要资料)齐全。5、开工申请报告的审批5.1、开工报告审批按一级、二级、三级审报。5.2、一级审批的工程范围为重点工程,首先由项目队编制、复核、上报项目工程部,再由工程部专业工程师复核,经项目总工批准后,上报监理单位审核,咨询单位确认,承包总公司审批。5.3、二级审批的工程范围为一般控制工程,首先由项目队编制、复核、上报项目部工程部,再由工程部专业工程师复核,经项目总工批准后,报监理单位审核,咨询分部确认,项目部审批。5.4、三级开工报告审报,首先由项目队编制、复核、上报项目部工程部,再由工程部专业工程师复核,经项目总工批准后,由监理单位审批。6、开工申请报告申报一式三份,格式见工程开工申请报告单。基础技术资料管理制度1、技术资料的管理范围主要包括:整个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图纸会审纪要、工程会议纪要、工作联系单、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作业指导书、施工原始记录、施工总结、各单位、分部、分项、检验批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记录、设计规范、规则、验收标准、标准图集、手册、科技信息、学术活动资料及上级文件等。2、基础技术资料管理人员必须由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专职人员担任资料员。该资料员无特殊原因,施工期间不得更换。项目部和各项目队均设资料员,负责各种资料的收集、接收、分类、目录编制、保管归档、借阅及发放等。并及时编制有效文件清单,做到完整性、系统性和可查性,以备编制施工总结和竣工文件使用。3、技术资料管理人员要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便为施工、竣工验收、结算或索赔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施工技术人员负责填写所负责施工项目的检验批验收记录、检查证和质统表,项目部和工区主管工程师负责监督、检查和汇总,按照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进行填写,反映其对应关系,满足可追溯性要求。4、各种资料、文件的交接、报送和下发实行签字制度。需经主管领导或总工程师批准后办理复印或借阅,并注明收发时间、文件名称、资料内容等。资料员对资料的借阅也要建立台帐,以便及时索回存档。5、施工过程中,各工序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对隐蔽工程等日后不易复查的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应留有照片或录像,照片注明其拍摄时间、地点及特征说明,注明内容要求微机打印,粘贴在照片的背面。照片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6、主管工程师必须按贯标要求进行现场施工过程控制,并做好记录。每道关键工序开始前都应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或技术交底,并记录落实情况。7、自开工起项目队各施工技术人员每天填写施工日志,不得事后补填。施工日志填写时,以单位工程分类分册,务必要详细、清晰。填写内容一般包括:开竣工日期;施工方法、施工组织和机械化程度;每日完成的主要工程数量;每日使用的主要材料规格、数量及其工地试验结果;气候情况;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如变更设计、施工与设计图不符情况,工程质量事故和处理结果以及检查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每册填写完后及时移交资料管理员分类归档。8、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工程师将各自所负责的施工项目的有关技术资料移交资料管理员分类归档。9、测量资料经测量主管领导复核和监理理工程师的签证后,方可以书面形式交与施工队。施工测量记录和计算结果均应换手复核,工整、清楚,坚决杜绝随意涂改。并按单位工程项目分册。签证齐全的测量资料应及时移交资料管理员按工程项目归档,要求资料完整、准确。10、试验室设兼职资料员一名,负责资料的收集、分类、目录编制、存档或上报下发。试验人员要严格按规章操作,施工检查完毕,及时出具试验报告,并做到准确、公正、严禁对原始记录进行修改,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正确填写,满足可追溯性要求。11、施工图纸由项目部统一领取,分发,如有变化或变更,应立即通知有关单位,下发新图或变更设计图;收到变更新图后,应立即更换,在旧图上注明“作废”,并注明作废日期和依据,单独存放;如系部分变更图,应补装在原图后面,与原图合并存放,并用彩笔在原图中注明清楚,以便施工中正确选用和编制竣工资料时采用。12、内业资料检查与评比施工内业资料随工程进展及时填写、签证,杜绝无故拖延或事后补办,项目部应经常督促检查,保证内业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除不定期检查督促外,项目部每季度组织一次检查评比,将检查结果通报。施工测量复核制度1、基本要求1.1、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施工测量工作管理办法》。1.2、提高对建设项目的认识,端正测量工作态度,要做到严肃、认真、科学、务实、规范、细致。1.3、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严禁弄虚作假,处处以数据说话,严格按照测量程序,真实、准确、有效地进行测量工作。1.4、严格测量记录制度,对测量记录,应当场测量、当场记录,及时计算,严禁事后补记补算。测量记录要做到,规范、准确、整洁、严禁涂改、修饰。1.5、对工程项目进行科目测量,必须实行测量复核制度,关键科目测量,必须进行换手测量及更换测量仪器设备,测量结果与监理工程师的平行测量结果进行对照。对测量计算资料须进行两人以上对算,测量结果必须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签字后生效。1.6、所有的控制测量和施工放样测量必须进行换手测量。对工程项目的关键测量科目必须实行彻底换手测量,一般测量科目应实行同级换手测量。彻底换手测量,须更换全部测量人员、仪器及计算资料;同级换手测量,须更换测量和计算人员。1.7、对现场所有测量桩橛,必须进行妥善保护,并定期进行复核,确保测量控制桩位置的准确性。1.8、测量仪器设备,必须经国家批准的专业检定机构检定,并符合《新建工程测量规范》、《建筑测量暂行规定》及有关计量规定的要求,检定合格后,方能在现场实施测量工作。1.9、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2、组织形式与分工2.1、在项目部工程部组织和业务指导下,测量工作由工程部具体管理。项目部设一名专职测量工程师,受工程部领导,负责本标段的测量管理工作。各项目队设测量班和专职测量工程师负责相应管段内的测量管理工作。项目队测量班及测量工程师在项目部测量工程师的领导下开展工作。2.2、项目队测量班负责管段内接桩和复测,贯通测量、中线、水准、横断面施工复测、建筑物控制测量和施工放样等。3、桩橛交接及复测3.1、接桩前充分熟悉设计文件、资料。工程部组织各项目队测量人员,会同设计、监理单位到工地办理交接桩手续,各方按图表对桩逐一点交,形成交接桩纪要,请各单位会签。3.2、接桩后立即组织复测,复测要求:⑴平面控制桩复测要延伸到相邻标段不少于2个,高程控制桩不少于1个,桩橛必须保管好。⑵测量成果必须在《新建工程测量规范》、《建筑测量暂行规定》及相关标准允许范围内。⑶复测时平面控制和高程必须与相邻标段闭合。其测量成果必须与监理测量成果相符合,并必须上报审批。⑷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按《建筑测量暂行规定》有关规定执行。一个单项工程或一段路基工程完成后,及时恢复中桩,直线每200M及曲线五大桩,并埋设固桩。⑸所有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必须进行换手测量。关键测量科目,必须换人员、换仪器测量计算,相互核对。⑹复测结果无误后,定中心线并做贯通测量,交付使用。4、施工复测4.1、对全线控制桩,在开工后应每两个季度全面复测一遍。4.2、所有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必须进行换手测量。关键测量科目,必须换人员、换仪器测量计算,相互核对。4.3、未经复测核准的桩橛不得交付使用。4.4、测量仪器必须满足《新建工程测量规范》、《建筑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5、测量复核程序5.1项目部专职测量工程师组织各项目队测量工程师接收设计院交桩,并对全标段接桩进行复测。测量成果经项目部专职测量工程师签字,项目总工批准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签认。5.2项目队测量工程师组织项目队测量班对管段内接桩进行复测,横断面施工复测、建筑物控制测量和施工放样等。测量成果经项目部专职测量工程师签字,项目总工批准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签认。施工技术交底制度1、基本要求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交底记录作为施工管理的原始技术资料。2、技术交底分工⑴项目部除组织各项目队一起参加设计院对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外,还应将全标段总体布置、施工安排、方案等向项目队进行交底。项目部专业工程师负责对项目队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项目队技术人员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各分项工程开工前,技术人员应透彻领会施工文件设计意图,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逐级上报予以澄清。⑵项目经理部对项目队的技术交底工作,由项目总工程师主持实施。⑶项目队对施工作业层的技术交底工作,由项目队总工程师主持实施。3、交底内容:3.1项目部对项目队交底的内容:全标段总体布置、施工安排、方案;设计图、设计文件规定的技术标准、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施工进度和总工期、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措施要求等。3.2项目队对施工作业层交底的内容:⑴项目队应将其本管段内的施工计划、主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要点、质量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向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并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外界条件的变化或存在的问题,不断、及时地进行交底工作并保证落实。⑵图纸要求、工程概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措施、质量标准、操作方法、安全细则、环保要求、施工顺序、结构形式、几何尺寸、标高、水准点、配合比、工艺流程,工程进度、使用材料的数量、标准、需用量计划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重点注意事项等等。4、技术交底方式以书面形式进行技术交底并办理交接签字手续。5、技术交底时间要求单位工程图纸到达后,具备开工条件前进行。6、技术交底程序设计院交底后,首先由项目部对项目队进行交底,再由项目队对作业层进行交底。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1、施工图现场核对由项目部总工或技术负责人主持,施工技术、计划、物资等有关业务部门参与,工程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工作。2、施工图主要核对内容:⑴设计图中结构尺寸、里程、标高、施工图表、工程数量、采用标准图、通用图和设计说明。⑵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是否符合实际。⑶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满足规范要求。⑷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主要技术措施是否合理等。⑸施工图现场核对,首先按施工图进行放样,标出建筑物轮廓线及出入口标高等。3、施工图核对时间项目队收到施工图之后,工程开工之前。4、责任与分工项目部专业工程师会同项目队总工、技术人员、专业工程师,测量试验人员,分专业分别进行施工图现场核对。并做好核对记录。5、核对程序:⑴首先项目队进行现场放样,经复核无误后,通知监理单位。⑵本单位与监理单位对现场进行首轮核对。⑶由监理单位汇总并提出需由咨询、监理、设计、施工四方重点核对完善的工点、部位,特别是需进一步完善的洞口位置及防护等事宜(施工、监理、咨询单位有不同意见一并上报)。⑷由本单位提出申请,由项目部牵头,咨询、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参加,进行现场核对、现场办公。现场核对时,首先由监理单位现场监理工程师提出对首轮施工图核对完善的建议,本单位项目总工程师予以确认及提出补充意见,设计单位介绍工点设计意图和设置原则,并对施工、监理单位提出的核对完善方案提出意见,经充分论证后形成现场纪要,涉及变更事宜按规定程序处理。6、具体要求6.1经现场核对无须完善的工点才能申请开工。已确定需完善的工点均纳入变更设计管理,由设计单位按会议纪要要求编制变更设计图纸、文件,经批准后本单位实施。6.2如现场需要补充资料,由本单位于3日内提交给设计单位。6.3若需与地方政府、企业补充完善相关协议时,本单位提出申请,由项目部组织办理。6.4各专业设计现场核对表由监理单位填写,本单位预以配合,参加核对的五方各执一份,并作为技术管理文件和监理批准工点开工的依据之一。7、未经施工图现场核对的图纸不得用于施工。脱硫工艺流程1、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过程简介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是以石灰石溶解后制成的碱性溶液作为吸收剂对烟气中含有的酸性气体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进行吸收处理的一种工艺。湿法脱硫工艺的主要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混合和加入新鲜的吸收液;(2)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并反应生成亚硫酸钙;(3)氧化亚硫酸钙生成石膏;(4)从吸收液中分离石膏。2、吸收塔系统在湿法脱硫工艺中的重要地位吸收塔系统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的核心部分,在湿法脱硫工艺的四个部分中,(1)~(3)三个部分是在吸收塔系统中实现的,即在吸收塔系统中完成了对烟气中二氧化硫进行吸收、氧化和结晶的整个反应过程。2。1吸收塔系统的构成吸收塔系统主要由如下几个子系统构成:吸收塔本体系统、石灰石浆液供应系统、氧化空气供应系统、石膏浆液排出系统。此外,石膏一级脱水系统及排空系统等也与吸收塔系统的运行密切相关。2.2吸收塔系统的工作原理

2。2.1吸收塔本体吸收系统:在吸收塔的喷淋区,石灰石、副产物和水等混合物形成的吸收液经循环浆液泵打至喷淋层,在喷嘴处雾化成细小的液滴,自上而下地落下,而含有二氧化硫的烟气则逆流而上,气液接触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CaCO3+2SO2+H2O

<=>

Ca(HSO3)2+CO2除SO2外,烟气中三氧化硫、氯化氢和氟化氢等酸性组分也以很高的效率从烟气中去除。浆液中的水将烟气冷却至绝热饱和温度,消耗的水量由工艺水补偿.为优化吸收塔的水利用,这部分补充水被用来清洗吸收塔顶部的除雾器。2.2。2氧化空气供应系统在吸收塔的浆池区,通过鼓入空气,使亚硫酸氢钙在吸收塔氧化生成石膏,反应如下:Ca(HSO3)2+O2+CaCO3+3H2O2CaSO4.2H2O+CO2浆池中过饱和的石膏以结晶的形式析出,含有石膏的浆液通过循环泵继续送入喷淋层与烟气反应,使加入的吸收剂被充分利用,同时使吸收塔浆池中浆液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形成优良的石膏晶体,石膏晶体增长良好是保证产品石膏质量的前提。2.2。3石膏排出及一级脱水系统从吸收塔中抽出的浆液将被送至石膏旋流器。一定量的石膏浆液则被连续地从浆池中抽出,并送入石膏旋流器进行一级脱水处理,通过旋流器溢流分离出浆液中较细的固体颗粒(细石膏颗粒,未溶解的石灰石和飞灰等),含有这些细小固体颗粒的浆液大部分返回吸收塔继续进行吸收、氧化和结晶反应,少部分则作为脱硫废水排放,以防止那些不需要的杂质,如氯化物和一些不溶性组分如氧化铁、氧化铝和硅酸盐等在吸收塔中的积累浓度过高;浓缩的石膏浆液(浓度为50%)主要含有粗石膏颗粒,从石膏旋流器的底流口排出,送入真空皮带机二级脱水单元进一步处理,产生含水率小于10%(重量比)的成品石膏作为副产品最终排出.2.2.4石灰石浆液供应子系统:新鲜的吸收剂是由磨细的石灰石(CaCO3)加适量的水溶解配制成石灰石浆液,再根据pH值和SO2负荷加入吸收塔。3、吸收塔系统的启停程序

启动:晶种准备吸收塔搅拌器

循环泵依次启动

除雾器冲洗石膏排出泵石灰石供浆氧化风机自动调节系统投入

关闭:自动调节系统退出

氧化风机关闭

石灰石供浆停止

除雾器冲洗停止石膏排出泵停止循环泵依次停止4、吸收塔系统主要运行参数的控制要实现吸收塔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对吸收塔系统的主要运行参数进行有效地监测和控制。吸收塔系统的运行控制主要是调节水、物料和化学反应等的平衡,在实际运行中方是通过吸收塔液位控制、石灰石供浆流量控制、石膏排出量控制等调节系统来实现的。4.1吸收塔液位控制FGD系统的水平衡的调节是FGD系统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吸收塔处于水平衡调节的核心,在流入和流出吸收塔的水量之间需要保持一个平衡,即吸收塔的液位需要维持稳定,这主要是通过调节除雾器冲洗水来实现的。另一方面,除雾器冲洗水同时还承担着冲洗除雾器的任务,因此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冲洗水量,这就要求尽量减少流入吸收塔的水量或增加流出吸收塔的水量。流出吸收塔的水量在设计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基本是不能改变的;流入吸收塔的水量,在运行中可控制的成分相对多一些,如控制各类泵的轴封水水量、最大限度地利用石膏过滤水进行石灰石浆液制备、防止系统外水如雨水、清洁用水的流入等。4.2石灰石供浆流量控制石灰石浆液流量的调节是FGD系统最重要的一个物料平衡调节,它是根据化学反应的摩尔比例关系进行计算的,考虑的主要变量有:(1)二氧化硫负荷(2)pH值(3)石灰石浆液浓度(4)钙硫比等通过对上述变量的计算,得出需要投加的石灰石浆液量,采取在线实时控制的方式,保证系统的化学反应平衡。在上述参数中,关键的控制参数是pH值,pH值调节的好坏直接决定着FGD装置的运行是否正常,吸收塔中浆液的pH值运行范围在5。0~5.8之间。在石灰石品质一定的情况,随pH值的增加,脱硫效率将有所增加;反之,随pH值的降低,脱硫效率将有所降低。同时,为防止设备暴露于严重腐蚀条件下,禁止系统在过低pH值下运行.钙硫比(摩尔比)也是影响脱硫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钙硫比是一个大于1的数值。在石灰石品质一定的情况下,钙硫比越高,脱硫效率也越高;反之,钙硫比越低,脱硫效率也越低。在实际运行中,考虑到运行成本,通常选择一个比较经济可行的钙硫比。

4.3石膏排出量控制石膏排出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石膏的品质.石膏晶体只有在长到合适的大小后,才能排出并进一步分离和脱水,从而达到小于10%的含水率(质量百分比)。在实际生产运行中,石膏的排出通常选择间歇性排出方式,即当吸收塔浆液密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启动脱水设备并排出石膏;当吸收塔中浆液密度下降到一定值时,停止排出石膏和脱水,等待密度逐渐增大,如此反复操作,实现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流程图针对于大中型锅炉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是采用德国BabcockBorsigPower公司授权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技术,完成了多项4×500MW机组烟气脱硫工程业绩。该技术具有以下

特点:脱硫效率高节省吸附剂/能耗低性能可靠,使用方便生成稳定的商用石膏在整个工程期间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供货,安装,工程管理,现场调试和投产服务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流程图1、吸收剂槽

2、吸收带

3、除雾器

4、氧化鼓风机

5、吸附剂仓

6、新配制的洗涤悬吊槽

7、石膏浆旋流器站

8、真空皮带过滤器

9、真空泵

10、废水旋流器站

11、循环水槽脱硝简介1脱硝工艺流程压缩机卸车液氨贮存液氨气化减压至脱硝装置配风脱硝反应系统鼓风机2。主要设备(按两台脱硝机组公用一套氨站系统设计)。(1)卸料压缩机(共2台)卸料压缩机采用无油空压机。氨站系统设置卸料压缩机,一备一用。选择的卸料压缩机能满足各种条件下的要求.卸料压缩机抽取储氨罐中的氨气,经压缩后将槽车的液氨推挤入液氨储罐中。卖方在选择压缩机排气量时,充分考虑储氨罐内液氨的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