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基础过关练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这一规定()A.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C.旨在强化国营经济地位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民主党派被纳入了统一战线和政协之中,21名政府部长中有10名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中央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中,宋庆龄、李济深和张澜等都是民主人士。这说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起来B.新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各党派联合执政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党制度日益完善知识点二人民政权的巩固3.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当前的总方针,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为此,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方针。由此可知,此方针有利于()A.党和政府工作重心转移B.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C.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D.“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知识点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4.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了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理念,即不论他国的社会制度如何,只要热爱和平,就可以成为中国交往、争取的对象。这表明新中国()A.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条件B.积极引进西方资金技术C.建立抗美的反帝国主义同盟D.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5.1955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会后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这反映出新中国()A.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承认B.首次在国际会议中展示了大国形象C.只与第三世界国家交往D.打开了与亚非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知识点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6.下图创作于1953年。其反映了当时我国()A.工业建设以轻工业为中心B.大跃进导致经济比例失调C.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高涨D.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7.据统计,1954年宪法初步起草过程中,参加讨论的各界人民有103万余人,共提出118万多条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根据人民群众所提意见,对宪法草案作了若干改动。这反映了()A.制宪过程中的民主精神B.人民对于新宪法的拥护C.起草宪法工作的艰巨性D.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答题区]题号1234567答案拓展培优练1.[2023·广东佛山高一期末]“共和国”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追求,其名称经历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体现了()A.中共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厘清B.中共革命策略的调整C.中国革命性质的阶段性变化D.中国近代化程度加深2.[2023·四川成都高一期末]194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闭幕词中强调,“现在要过土改这一关,我希望我们大家都和过战争关一样也过得很好。”在此,毛泽东强调土地改革()A.保障了民主革命的胜利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C.关乎着人民政权的稳固D.助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3.[2023·广东深圳高一期末]1950年10月开始,党和国家号召把抗美援朝运动与全国大规模的增产运动结合起来,以增产运动支援志愿军前线的作战。1951年,国内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9%,国家财政第一次出现10.9亿元的结余。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提前完成。这表明抗美援朝运动()A.极大激发了人民爱国热情B.客观上促进国民经济恢复C.有效缓解了国家财政困难D.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4.[2023·湖北襄阳高一期末]1950年的《人民日报》社论有这样一段话:“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由于华尔街垄断财团热衷于战时暴利而狂猛扩大侵略,致使生活必需品价格猛涨,广大人民生活大大恶化;在社会主义的苏联……全体人民生活幸福已被提高到了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依据此认识,我国将()A.稳定物价,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B.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C.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原则D.提出“八字方针”,调整经济比例5.[2023·陕西西安高一期末]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解决中印关系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之后受到亚非各国人民的普遍赞同,同时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好评,被称为“亚洲的宪章”。“五项原则”有如此反响缘于()A.新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成熟B.中印之间的问题具有代表性C.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及价值取向D.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发展变化6.[2023·海南海口高一期中]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道:“在瑞士召开的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此次会议的意义()A.消除了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威胁B.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C.推动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7.[2023·浙江绍兴高一期末]下图为1952~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比重变化统计数据,据此可知,我国()A.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基本实现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C.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果显著8.[2023·云南昆明高一期末]有学者提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最初三年里,共产党人使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过去2000年从未发生过的那种更为根本的变革。到1952年底,共产党人完成了被认为实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他们开始准备向革命的新阶段前进。该学者意在强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变革()A.奠定了建立公有制的基础B.助推大规模工业建设开始C.实现了土地制度根本变化D.完成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9.[2023·河南郑州高一校联考]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习仲勋在《关于西北地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指出:“农民听到说是毛主席号召,他们组织起来,都积极响应,‘毛主席的话没错’。”由此可见,农业合作化运动()A.反映了群众对党的信任 B.初步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C.推动了新中国经济恢复 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0.[2023·浙江杭州高一校联考]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据统计,全国登记选民总数为3.2381亿,占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投票率为85.88%,此次选举共选出近570万名基层人大代表。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C.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 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答题区]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2023·云南昆明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参阅1936年苏联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中国1913年、1946年宪法等之后提出、经专家和全民讨论后修订的。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六条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第十条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第十一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的特点及其制定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的历史作用。12.[2023·山东泰安高一期末]目录是一本著作的精华所在,目录研读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一章目录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二节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第三节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第四节……第五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第六节文教科技卫生等事业的建设和进步第七节新中国外交基础的奠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写第四节目录标题并对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基础过关练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制定的,因此在《共同纲领》中制定的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为了促进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民经济恢复,A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这一经济方针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恢复,而非强化国营经济的地位,也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D项。故选A项。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民主党派被纳入了统一战线和政协之中……宋庆龄、李济深、张澜等都是民主人士”说明新中国政权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具有鲜明的民主性,B项正确;材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参与政权,不能说明新中国是各党派联合执政,且各党派联合执政表述错误,排除C项;我国不是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近代中国革命主要的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因此材料中的“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有利于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B项正确;建国前的七届二中全会,已经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的“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排除C项;1950年,“一五”计划还没有提出,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不论他国的社会制度如何,只要热爱和平,就可以成为中国交往、争取的对象”可知,这一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符,为当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A项正确;这一时期西方对中国进行封锁,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中的理念相反,排除;材料中的理念并非专门指向苏联,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可知,万隆会议后,很多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建交,打开了与亚非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D项正确;这次建交高潮不能体现世界各国对我国的承认,排除A项;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已经展示了中国大国形象,排除B项;中国也与苏联建交,并非只与第三国家交往,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于1953年开始进行“一五”计划,所以根据“提高生产,保证质量,是热爱祖国的表现”等信息可知,宣传画的内容表现了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高涨,C项正确;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的工业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排除A项;到1958年才开始出现了“大跃进”运动,排除B项;仅根据宣传画内容无法体现成就突出,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54年宪法初步起草过程中,参加讨论的各界人民有103万余人,共提出118万多条意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了人民群众的意见,这体现了制宪过程中的民主精神,A项正确;根据“宪法初步起草过程中”可知,新宪法尚未制定出来,不能反映人民对于新宪法的拥护,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新宪法起草过程中,争取人民意见,没有体现起草宪法工作的艰巨性,排除C项;材料内容体现了在宪法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了各界群众的意见,“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拓展培优练1.答案:B解析:“共和国”名称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革命策略的不同,B项正确;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整个时期,中国的革命性质一直都是民主革命,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近代化的不断加深,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C解析:“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意味着土地改革关乎着人民政权的稳固问题,C项正确;A、B两项描述的是土地改革的效果,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这一时期的土地改革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而非实行土地公有,因此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B解析:根据“1950年10月开始,党和国家号召把抗美援朝运动与全国大规模的增产运动结合起来,以增产运动支援志愿军前线的作战。”可得出抗美援朝有利于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生产热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B项正确;A、D项不全面,排除;材料中没涉及财政问题,排除C项。故选B项。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在社论中高度评价社会主义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优越性,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为建成社会主义,即将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稳定物价,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是1950年正在进行的任务,排除A项;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原则与材料强调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不符,排除C项;提出“八字方针”,调整经济比例是在1960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时,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交政策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中国和印度以及国际社会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认可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各国共同的利益以及价值取向,C项正确;A、B、D选项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排除。故选C项。6.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此次会议是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B项正确;该会议并没有消除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威胁,排除A项;朝鲜问题并没有得到和平解决,排除C项;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B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可知,1952~1956年,公有制经济比重迅速增长,占据绝对优势,私有制经济比重迅速下降。结合所学可知,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B项正确;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刚起步,“基本实现”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是在1957年,排除C项;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果显著”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A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某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也即“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这就为建立公有制,即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大规模工业建设指的是“一五”计划,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实现了土地制度的根本变化,排除C项;题干没有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完成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农民听到说是毛主席号召,他们组织起来,都积极响应”“毛主席的话没错”表明当时群众对党的领导的信任,A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材料显示时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一五”计划尚未完成,排除B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为了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合作化初期”说明三大改造尚未完成,我国仍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选举充分体现了民意,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D项正确;社会主义性质强调“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1956年我国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政协会议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11.答案:(1)特点: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体现国际视野与历史视野的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背景:新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开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2)作用:保障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开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后民主法制的完善提供了经验。解析:(1)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根据材料“它是参阅1936年苏联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中国1913年、1946年宪法等之后提出、经专家和全民讨论后修订的”可得出体现国际视野与历史视野的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背景:结合所学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背景可得出新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开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