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_第1页
第二章-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_第2页
第二章-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_第3页
第二章-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_第4页
第二章-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实用文档】doc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

第二章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第二章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实用文档】doc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

※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综合评价法;

※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比选与优化;

※工程网络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案例类型:

※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价值工程的应用;

※费用分析比较法;

※网络计划法的应用。

一、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一)主要考核知识点:

1.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是利用定性分析评价指标对若干可行方案进行评价从而选择较优方案。如,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对建筑物的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与环境的适宜性等方面的影响;再如,施工方案对施工操作难易程度和安全可靠性、为后续工程创造有利条件的可能性、利用现有或取得施工机械的可能性、为现场文明施工创造有利条件的可能性、施工方案对冬雨期施工的适应性等。

对定性评价结论基本相同或差别不大的若干设计、施工方案,需要进一步利用定量分析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从而选择最优方案.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有:单指标评价法、多指标评价法.

2。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单指标评价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对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的某项定量评价指标的计算、分析、比较,从而评价方案优劣。如在建设工程中较常采用的工期指标、劳动量消耗指标、材料物资消耗指标、费用(成本)指标等.

3.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多指标评价方法

通过对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方案若干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分析、比较,从而评价方案优劣的多指标评价法又可分为多指标对比法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

(1)多指标对比法

利用这种方法首先需要将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按其在评价中的重要性,分为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主要指标是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工程的技术经济特点的指标,是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主要依据.辅助指标在技术经济分析中处于次要地位,是主要指标的补充,当主要指标不足以说明方案的技术经济效果优劣时,辅助指标就成为进一步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依据。

(2)多指标综合评分法

这种方法首先对需要进行分析评价的设计、施工方案设定若干个评价指标,并按其重要程度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确定评分标准,并就各设计方案对各指标的满足程度打分,最后计算各方案的加权得分,以加权得分高者为最优方案。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S-—设计方案总得分

Si——某方案在评价指标i上的得分

wi——评价指标i的权重

n——评价指标数

(二)案例解析

【案例二】

背景:某汽车制造厂选择厂址,对三个申报城市A、B、C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交通运输、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考察,综合专家评审意见,提出厂址选择的评价指标有:辅助工业的配套能力、当地的劳动力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自然条件。

经专家评审确定以上各指标的权重,并对该三个城市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其具体数值见表2—3。

表2-3各选址方案评价指标得分表XY选址方案得分A市B市C市配套能力0.3857090劳动力资源0。2857095经济水平0.2809085交通运输条件0。2909080自然条件0。1908580Z问题:

1.表2-3中的X、Y、Z分别代表的栏目名称是什么?

2.试作出厂址选择决策。

答案:

问题1:

【答疑编号911101:针对该题提问】

答:

表2-3中的X为评价指标,Y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Z为各方案的综合得分(或加权得分)。

问题2:

【答疑编号911102:针对该题提问】

解:各方案的综合得分等于各方案的各指标得分与该指标的权重的乘积之和,见下表:

表2—4多方案综合评价计算表评价指标权重选址方案得分A市B市C市配套能力0。385×0.3=25.570×0.3=21.090×0.3=27。0劳动力资源0。285×0。2=17.070×0。2=14.095×0.2=19.0经济水平0。280×0。2=16.090×0.2=18。085×0。2=17.0交通运输条件0.290×0.2=18.090×0.2=18。080×0.2=16.0自然条件0。190×0。1=9。085×0.1=8.580×0.1=8。0综合得分85。579。587.0根据计算结果可知,C市的综合得分最高,因此,厂址应选择在C市。二、价值工程的应用

(一)主要考核知识点:

1.价值工程基本原理

“价值”,是功能和实现这个功能所耗费用(成本)的比值。其表达式为:V=F/C

式中:V是价值系数,F是功能系数,C是成本系数。

功能系数=各功能得分值/全部功能得分值之和

成本系数=各项目成本值/全部项目成本之和

价值系数=功能系数/成本系数

2。价值工程在设计、施工方案评价、比选与改进中的应用

在工程设计、施工等各建设阶段开展价值工程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方案功能分析à方案功能评价à方案创新à方案评价.

(1)价值工程在方案评价、改进中的应用

在对设计、施工方案进行评价和确定重点改进对象的基本过程是:

1)选择开展价值工程活动的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具有哪些功能,各项功能之间的关系,确定功能评价系数;

3)计算实现各项功能的现实成本,确定成本系数;

4)确定研究对象的目标成本,并将目标成本分摊到各项功能上;

5)将各项功能的目标成本与现实成本进行对比,确定成本改进期望值大的功能项目作为重点改进。

(2)价值工程在多方案评价、比选中的应用

对提出的若干可行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的基本过程是:

1)建立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每个方案对各项功能评价指标的满足程度打分;

2)用功能评价指标权重(即所有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系数,确定功能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0—1评分法和0-4评分法)乘以每个方案的功能评价得分并求和,作为每个方案的加权得分;

3)以每个方案的加权得分占所有方案加权得分合计的比值,作为每个方案的功能系数(或称为功能评价系数、功能评价指数);

4)以每个方案的成本,占所有方案成本合计的比值,作为每个方案的成本系数(或称为成本评价系数、成本评价指数);

5)用每个方案的功能系数与成本系数的比值,作为每个方案的价值系数;

6)以价值系数最大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二)案例解析

【案例三】

背景:

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有两幢科研楼和一幢综合楼,其设计方案对比项目如下:

A方案:结构方案为大柱网框架轻墙体系,采用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楼板,墙体材料采用多孔砖及移动式可拆装式分室隔墙,窗户采用中空玻璃塑钢窗,面积利用系数为93%,单方造价为1438元/m2;

B方案:结构方案同A方案,墙体采用内浇外砌,窗户采用单玻璃塑钢窗,面积利用系数为87%,单方造价为1108元/m2;

C方案:结构方案采用砖混结构体系,采用多孔预应力板,墙体材料采用标准粘土砖,窗户采用双玻璃塑钢窗,面积利用系数为79%,单方造价为1082元/m2。

方案各功能的权重及各方案的功能得分见表2—5。

表2—5各方案功能的权重及得分表方案功能功能权重方案功能得分ABC结构体系0.2510108模板类型0。0510109墙体材料0.25897面积系数0.35987窗户类型0.10978问题:

1。试应用价值工程方法选择最优设计方案。

2。为控制工程造价和进一步降低费用,拟针对所选的最优设计方案的土建工程部分,

以工程材料费为对象开展价值工程分析。将土建工程划分为四个功能项目,各功能项目得分值及其目前成本见表2—6.按限额设计要求,目标成本额应控制为12170万元.

表2—6功能项目得分及目前成本表功能项目功能评分目前成本(万元)A。桩基围护工程101520B.地下室工程111482C.主体结构工程354705D.装饰工程385105合计9412812试分析各功能项目的目标成本及其可能降低的额度,并确定功能改进顺序。

3。若某承包商以表2—6中的总成本加3.98%的利润报价(不含税)中标并与业主签订了固定总价合同,而在施工过程中该承包商的实际成本为12170万元,则该承包商在该工程上的实际利润率为多少?

4.若要使实际利润率达到10%,成本降低额应为多少?

答案:

问题1:

【答疑编号911103:针对该题提问】

解:分别计算各方案的功能指数、成本指数和价值指数,并根据价值指数选择最优方案。

1。各方案的功能指数,如表2—7所示。

表2—7功能指数计算表方案功能功能权重方案功能加权得分ABC结构体系0。2510×0。25=2.5010×0.25=2。508×0。25=2.00模板类型0.0510×0。05=0。5010×0.05=0.509×0.05=0.45墙体材料0。258×0。25=2.009×0.25=2.257×0。25=1。75面积系数0。359×0.35=3.158×0。35=2。807×0.35=2.45窗户类型0。109×0。10=0.907×0.10=0.708×0.10=0。80合计9.058。757.45功能指数9.05/25。25=0.3588。75/25.25=0。3477。45/25。25=0。295注:表2—7中各方案功能加权得分之和为:9.05+8.75+7.45=25。252。各方案的成本指数,如表2-8所示.

表2—8成本指数计算表方案ABC合计单方造价(元/m2)1438110810823628成本指数0.3960.3050。2980。999注:分别用每个方案的单方造价除以各方案单方造价合计(3628),求得每个方案的成本指数.3.各方案的价值指数,如表2—9所示。

表2-9价值指数计算表方案ABC功能指数0。3580.3470。295成本指数0.3960.3050。298价值指数0。9041.1380。990注:分别用每个方案的功能指数除以成本指数,求得每个方案的价值指数。

由表2—9的计算结果可知,B设计方案的价值指数最高,为最优方案。问题2:

【答疑编号911104:针对该题提问】

解:根据表2—6所列数据,分别计算桩基围护工程、地下室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和装饰工程的功能指数、成本指数和价值指数;再根据给定的总目标成本额,计算各工程内容的目标成本额,从而确定其成本降低额度。具体计算结果汇总见表2—10.

表2-10功能指数、成本指数、价值指数和目标成本降低额计算表功能项目功能

评分功能

指数目前成本

(万元)成本

指数价值

指数目标成本

(万元)成本降低额(万元)(1)(2)(3)=(2)/94(4)(5)=(4)/12812(6)=(3)/(5)(7)=12170×(2)(8)=(4)-(7)桩基围护工程100。106415200.11860。89711295225地下室工程110。117014820.11571。0112142458主体结构工程350.372347050.36721.01394531174装饰工程380。404351050.39851。01464920185合计941.0000128121。000012170642注:1)每个功能项目的功能指数为其功能评分除以功能评分合计(94)的商.

2)每个功能项目的成本指数为其目前成本除以目前成本合计(12812)的商。

3)每个功能项目的价值指数为其功能指数与成本指数相除的商.

4)每个功能项目的目标成本是将总目标成本按每个功能项目的功能指数分摊的数值。

5)每个功能项目的成本降低额为其目前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值.

由表2—10的计算结果可知,桩基围护工程、地下室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和装饰工程均

应通过适当方式降低成本。根据成本降低额的大小,功能改进顺序依此为:桩基围护工程、装饰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地下室工程。问题3:

【答疑编号911105:针对该题提问】

解:

该承包商在该工程上的实际利润率=实际利润额/实际成本额

=(12812×3。98%+12812-12170)/12170=9.47%

问题4:

【答疑编号911106:针对该题提问】

解:设成本降低额为x万元,则

(12812×3.98%+x)/(12812-x)=10%

解得x=701。17万元

因此,若要使实际利润率达到10%,成本降低额应为701。17万元。

【案例五】

背景:

承包商B在某高层住宅楼的现浇楼板施工中,拟采用钢木组合模板体系或小钢模体系施工。经有关专家讨论,决定从模板总摊销费用(F1)、楼板浇筑质量(F2)、模板人工费(F3)、模板周转时间(F4)、模板装拆便利性(F5)等五个技术经济指标对该两个方案进行评价,并采用0-1评分法对各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分,其部分结果见表2—13,两方案各技术经济指标的得分见表2-14.

表2-13指标重要程度评分表F1F2F3F4F5F1×0111F2×111F3×01F4×1F5×表2—14指标得分表钢木组合模板小钢模总摊销费用108楼板浇筑质量810模板人工费810模板周转时间107模板装拆便利性109经造价工程师估算,钢木组合模板在该工程的总摊销费用为40万元,每平方米楼板的模板人工费为8.5元;小钢模在该工程的总摊销费用为50万元,每平方米楼板的模板人工费为6.8元。该住宅楼的楼板工程量为2.5万m2。

问题:

1。试确定各技术经济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2。若以楼板工程的单方模板费用作为成本比较对象,试用价值指数法选择较经济的模

板体系(功能指数、成本指数、价值指数的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

3.若该承包商准备参加另一幢高层办公楼的投标,为提高竞争能力,公司决定模板总

摊销费用仍按本住宅楼考虑,其他有关条件均不变。该办公楼的现浇楼板工程量至少要达到多少平方米才应采用小钢模体系(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问题1:

【答疑编号911201:针对该题提问】

解:根据0—1评分法的计分办法,两指标(或功能)相比较时,较重要的指标得1分,另一较不重要的指标得0分。

各技术经济指标得分和权重的计算结果见表2-15.

表2-15指标权重计算表F1F2F3F4F5得分修正得分权重F1×0111344/15=0。267F21×111455/15=0。333F300×01122/15=0.133F4001×1233/15=0。200F50000×011/15=0。067合计10151。000问题2:

【答疑编号911202:针对该题提问】

解:需要根据背景资料所给出的数据计算两方案楼板工程量的单方模板费用,再计算其成本指数。

1。计算两方案的功能指数,结果见表2-16。

表2-16功能指数计算表技术经济指标权重钢木组合模板小钢模总摊销费用0。26710×0.267=2.678×0.267=2。14楼板浇筑质量0.3338×0。333=2。6610×0。333=3。33模板人工费0.1338×0.133=1。0610×0.133=1。33模板周转时间0.20010×0。200=2.007×0.200=1。40模板装拆便利性0。06710×0.067=0.679×0.067=0。60合计1.0009.068。80功能指数9。06/(9。06+8。80)=0。5078。80/(9。06+8。80)=0。4932。计算两方案的成本指数

钢木组合模板的单方模板费用为:40/2.5+8。5=24。5(元/m2)

小钢模的单方模板费用为:50/2.5+6。8=26。8(元/m2)

钢木组合模板的成本指数为:24.5/(24。5+26。8)=0.478

小钢模的成本指数为:26.8/(24。5+26。8)=0.5223。计算两方案的价值指数

钢木组合模板的价值指数为:0.507/0.478=1.061

小钢模的价值指数为:0。493/0.522=0。944

因为钢木组合模板的价值指数高于小钢模的价值指数,故应选用钢木组合模板体系。问题3:

【答疑编号911203:针对该题提问】

解:

单方模板费用函数为:C=C1/Q+C2

式中:C—单方模板费用(元/m2)

C1—模板总摊销费用(万元)

C2—每平方米楼板的模板人工费(元/m2)

Q-现浇楼板工程量(万m2)

则:钢木组合模板的单方模板费用为:CZ=40/Q+8.5

小钢模的单方模板费用为:CX=50/Q+6。8

令该两模板体系的单方模板费用之比(即成本指数之比)等于其功能指数之比,有:

(40/Q+8。5)/(50/Q+6。8)=0.507/0。493

即:

0.507×(50+6。8Q)—0.493×(40+8。5Q)=0

所以,Q=7。58(万m2)

因此,该办公楼的现浇楼板工程量至少达到7.58万m2才应采用小钢模体系。

【案例四】

背景:

某房地产公司对某公寓项目的开发征集到若干设计方案,经筛选后对其中较为出色的四个设计方案作进一步的技术经济评价。有关专家决定从五个方面(分别以F1~F5表示)对不同方案的功能进行评价,并对各功能的重要性达成以下共识:F2和F3同样重要,F4和F5同样重要,F1相对于F4很重要,F1相对于F2较重要;此后,各专家对该四个方案的功能满足程度分别打分,其结果见表2-11.

根据造价工程师估算,A、B、C、D四个方案的单方造价分别为1420元/m2、1230元/m2、1150元/m2、1360元/m2.

表2—11方案功能得分功能方案功能得分ABCDF191098F2101089F399109F48887F59796问题:

1。计算各功能的权重。

2.用价值指数法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答案:

问题1:

【答疑编号911204:针对该题提问】

解:根据背景资料所给出的相对重要程度条件,计算各功能权重。

为了更好的弄清F1~F5相互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可以根据题给条件对这五个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为:F1>F2=F3>F4=F5,再利用0-4法计算各项功能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见表2—12。

表2—12功能权重计算表F1F2F3F4F5得分权重F1×33441414/40=0。350F21×23399/40=0.225F312×3399/40=0.225F4011×244/40=0。100F50112×44/40=0.100合计401。000问题2:

【答疑编号911205:针对该题提问】

解:分别计算各方案的功能指数、成本指数、价值指数如下:

1.功能指数

将各方案的各功能得分分别与该功能的权重相乘,然后汇总即为该方案的功能加权得分,各方案的功能加权得分为:

WA=9×0。350+10×0。225+9×0.225+8×0。100+9×0。100=9。125

WB=10×0。350+10×0。225+9×0.225+8×0。100+7×0。100=9.275

WC=9×0.350+8×0。225+10×0.225+8×0。100+9×0.100=8.900

WD=8×0.350+9×0.225+9×0.225+7×0.100+6×0。100=8。150

各方案功能的总加权得分为W=WA+WB+WC+WD=9.125+9。275+8。900+8。150=35。45

因此,各方案的功能指数为:

FA=9.125/35。45=0.257

FB=9。275/35。45=0.262

FC=8.900/35。45=0.251

FD=8.150/35。45=0.230

2.各方案的成本指数

各方案的成本指数为:

CA=1420/(1420+1230+1150+1360)=1420/5160=0.275

CB=1230/5160=0。238

CC=1150/5160=0。223

CD=1360/5160=0。264

3。各方案的价值指数

各方案的价值指数为:

VA=FA/CA=0。257/0.275=0。935

VB=FB/CB=0。262/0。238=1.101

VC=FC/CC=0.251/0。223=1。126

VD=FD/CD=0.230/0。264=0。871

由于C方案的价值指数最大,所以C方案为最佳方案.

【案例十三】

背景:

某大型综合楼建设项目,现有A、B、C三个设计方案,经造价工程师估算的基础资料如表2-26所示。

表2-26各设计方案的基础资料ABC初始投资(万元)400030003500维护费用(万元/年)308050使用年限(年)705060经专家组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①初始投资;②年维护费用;③使用年限;④结构体系;⑤墙体材料;⑥面积系数;⑦窗户类型.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系数依次为5、3、2、4、3、6、1.各专家对指标打分的算术平均值如表2-27所示。

表2-27各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得分ABC初始投资8109年维护费用1089使用年限1089结构体系1068墙体材料677面积系数1056窗户类型878问题:

1.如果不考虑其他评审要素,使用最小年费用法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折现率按10%考虑)。

2。如果按上述7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A、B、C三个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用综合评分法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3.如果上述7个评价指标的后4个指标定义为功能项目,寿命期年费用作为成本,试用价值工程方法优选最佳设计方案。

(除问题1保留两位小数外,其余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

答案:

问题1:

【答疑编号911206:针对该题提问】

解:计算各方案的寿命期年费用

A方案:4000×(A/P,10%,70)+30=4000×0.1×1。170/(1.170-1)+30=430.51万元

B方案:3000×(A/P,10%,50)+80=3000×0。1×1。150/(1。150-1)+80=382.58万元

C方案:3500×(A/P,10%,60)+50=3500×0.1×1。160/(1。160-1)+50=401.15万元

结论:B方案的寿命期年费用最小,故选择B方案为最佳设计方案.问题2:

【答疑编号911207:针对该题提问】

解:

1.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各指标重要程度的系数之和为5+3+2+4+3+6+1=24

初始投资的权重:5/24=0。208

年维护费用的权重:3/24=0。125

使用年限的权重:2/24=0。083

结构体系的权重:4/24=0.167

墙体材料的权重:3/24=0.125

面积系数的权重:6/24=0。250

窗户类型的权重:1/24=0.042

2。计算各方案的综合得分

A方案:8×0.208+10×0.125+10×0.083+10×0.167+6×0。125+10×0。250+8×0.042=9.000

B方案:10×0.208+8×0。125+8×0。083+6×0。167+7×0。125+5×0.250+7×0.042=7.165

C方案:9×0.208+9×0.125+9×0。083+8×0.167+7×0.125+6×0.250+8×0.042=7。791

结论:A方案的综合得分最高,故选择A方案为最佳设计方案。问题3:

【答疑编号911208:针对该题提问】

解:

1。确定各方案的功能指数

(1)计算各功能项目的权重

功能项目重要程度系数为4、3、6、1,系数之和为4+3+6+1=14

结构体系的权重:4/14=0。286

墙体材料的权重:3/14=0。214

面积系数的权重:6/14=0。429

窗户类型的权重:1/14=0.071

(2)计算各方案的功能综合得分

A方案:10×0。286+6×0.214+10×0.429+8×0。071=9。002

B方案:6×0.286+7×0.214+5×0.429+7×0.071=5.856

C方案:8×0.286+7×0.214+6×0.429+8×0.071=6.928

(3)计算各方案的功能指数

功能合计得分:9。002+5.856+6。928=21.786

FA=9。002/21。786=0.413

FB=5。856/21.786=0.269

FC=6。928/21.786=0。318

2.确定各方案的成本指数

各方案的寿命期年费用之和为430.51+382.58+401.15=1214。24万元

CA=430.51/1214。24=0.355

CB=382.58/1214。24=0.315

CC=401。15/1214.24=0。330

3.确定各方案的价值指数

VA=FA/CA=0.413/0。355=1。163

VB=FB/CB=0.269/0.315=0。854

VC=FC/CC=0。318/0。330=0.964

结论:A方案的价值指数最大,故选择A方案为最佳设计方案。三、费用分析比较法

(一)主要考核知识点:

1.设计、施工方案的费用分析比较法

费用分析比较法,包括:最小费用法、最大收益法、净现值法、等额年值法.在应用此法时,一般情况下首先分别计算每一可行方案的全部费用,然后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优方案.有时通过部分费用的计算结果选择最优方案。

2.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在方案评价中的应用

(1)建设工程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

工程生命周期经济成本是指工程项目从项目构思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直至工程生命终结全过程所发生的一切可直接体现为资金耗费的投入的总和,包括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建设成本是指建筑产品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为止所投入的全部成本费用。使用成本则是指建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各种能耗成本,维护成本和管理成本等.工程生命周期资金成本的构成如图所示.

寿命周期成本构成体系图

(2)建设工程生命周期成本分析评价方法

在通常情况下,从追求建设工程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立场出发,首先确定生命周期成本的各要素,把各要素的成本降低到普通水平;其次将建设成本(设置费)和使用成本(维持费)两者进行权衡,以便确定研究的侧重点从而使总费用更为经济;第三,再从生命周期成本和系统效率的关系这个角度进行研究.

此外,由于生命周期成本是在长时期内发生的,对费用发生的时间顺序必须掌握。耗材和劳务费用的价格一般都会发生波动,在估算时要对此加以考虑。同时,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中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建设工程生命周期成本评价最常用的方法是费用效率(CE)法.

费用效率(CE)是指工程系统效率(SE)与工程生命周期成本(LCC)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E——费用效率;

SE——工程系统效率;

LCC——工程生命周期成本;

IC——设置费;

SC——维持费。

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将系统效率定量化,尤其是要将系统的非直接收益定量化。

(二)案例解析

【案例七】

背景:

某项目混凝土总需要量为5000m3,混凝土工程施工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A为现场制作,方案B为购买商品混凝土。已知商品混凝土平均单价为410元/m3,现场制作混凝土的单价计算公式为:

式中:C-—现场制作混凝土的单价(元/m3);

C1——现场搅拌站一次性投资(元),本案例C1为200000元;

C2—-搅拌站设备装置的租金和维修费(与工期有关的费用),本案例C2为15000元/月;

C3--在现场搅拌混凝土所需费用(与混凝土数量有关的费用),本案例C3为320元/m3;

Q——现场制作混凝土的数量;

T——工期(月)。

问题:

1。若混凝土浇筑工期不同时,A、B两个方案哪一个较经济?

2。当混凝土浇筑工期为12个月时,现场制作混凝土的数量最少为多少立方米才比购

买商品混凝土经济?

3。假设该工程的一根9。9m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可采用三种设计方案,其断面尺寸均满足强度要求。该三种方案分别采用A、B、C三种不同的现场制作混凝土,有关数据见表2—19。经测算,现场制作混凝土所需费用如下:A种混凝土为220元/m3,B种混凝土为230元/m3,C种混凝土为225元/m3。另外,梁侧模21。4元/m2,梁底模24.8元/m2;钢筋制作、绑扎为3390元/t。

试选择一种最经济的方案.

表2-19各方案基础数据表方案断面尺寸(mm)钢筋含量(kg/m3砼)砼种类一300×90095A二500×60080B三300×800105C答案:

问题1:

【答疑编号911301:针对该题提问】

解:现场制作混凝土的单价与工期有关,当A、B两个方案的单价相等时,工期T满足以下关系:

求解得:T=16.67(月)

由此可得到以下结论:

当工期T=16。67个月时,A、B两方案单价相同;

当工期T<16。67个月时,A方案(现场制作混凝土)比B方案(购买商品混凝土)经济;

当工期T>16。67个月时,B方案比A方案经济。问题2:

【答疑编号911302:针对该题提问】

解:当工期为12个月时,现场制作混凝土的最少数量计算如下:

设该最少数量为x,根据公式有:

x=4222。22(m3)

即当T=12个月时,现场制作混凝土的数量必须大于4222。22m3时才比购买商品混凝土经济。问题3:

【答疑编号911303:针对该题提问】

解:三种方案的费用计算见表2-20。

表2—20三种方案的费用计算表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混凝土工程量(m3)2。6732。9702。376单价(元/m3)220230225费用小计(元)588.06683.10534.60

钢筋工程量(kg)253。94237。60249.48单价(元/kg)3.39费用小计(元)860.86805。46845.74

梁侧模板工程量(m2)17.8211。8815.84单价(元/m2)21.4费用小计(元)381。35254。23338。98

梁底模板工程量(m2)2。974。952。97单价(元/m2)24。8费用小计(元)73。66122。7673。66费用合计(元)1903.931865.551792。98由表2-20的计算结果可知,第三种方案的费用最低,为最经济的方案.【案例八】

背景:某机械化施工公司承包了某工程的土方施工任务,坑深为—4.0m,土方工程量为9800m3,平均运土距离为8km,合同工期为10d.该公司现有WY50、WY75、WY100液压挖掘机各4台、2台、1台及5t、8t、15t自卸汽车10台、20台、10台,其主要参数见表2—21和表2—22。

表2—21挖掘机主要参数型号WY50WY75WY100斗容量(m3)0。500.751.00台班产量(m3)401549692台班单价(元/台班)88010601420表2—22自卸汽车主要参数载重能力5t8t15t运距8km时台班产量(m3)284568台班单价(元/台班)318458726问题:

1。若挖掘机和自卸汽车按表中型号只能各取一种,且数量没有限制,如何组合最经济?相应的每立方米土方的挖运直接费为多少?

2.若该工程只允许白天一班施工,且每天安排的挖掘机和自卸汽车的型号、数量不变,需安排几台何种型号的挖掘机和几台何种型号的自卸汽车?

3.按上述安排的挖掘机和自卸汽车的型号和数量,每立方米土方的挖运直接费为多少?

答案:

问题1:

【答疑编号911304:针对该题提问】

解:三种型号挖掘机每立方米土方的挖土直接费分别为:

880/401=2。19(元/m3)

1060/549=1。93(元/m3)

1420/692=2。05(元/m3)

取单价为1.93元/m3的WY75挖掘机。

三种型号自卸汽车每立方米土方的运土直接费分别为:

318/28=11。36(元/m3)

458/45=10。18(元/m3)

726/68=10.68(元/m3)

取单价为10。18元/m3的8t自卸汽车。

相应的每立方米土方的挖运直接费为:1。93+10。18=12.11(元/m3)问题2:

【答疑编号911305:针对该题提问】

解:每天需WY75挖掘机的数量为:9800/(549×10)=1。79(台)。

取每天安排WY75挖掘机2台。按问题1的组合,为使挖掘机不出现因等待自卸汽车而降效,每天需要的挖掘机和自卸汽车的台数比例为:549/45=12。2,

则每天应安排8t自卸汽车2×12。2=24。4(台)。

由于该公司目前仅有20台8t自卸汽车,故超出部分(24。4—20)台只能另选其他型号自卸汽车。

由于已选定每天安排2台WY75挖掘机,则挖完该工程土方的天数为:

9800/(549×2)=8。93(d)≈9(d)

因此,20台8t自卸汽车每天不能运完的土方量为:

9800/9-45×20=189m3

为每天运完以上土方量,可选择以下四种15t和5t自卸汽车的组合:

1。3台15t自卸汽车

运土量为:68×3=204m3〉189m3,

相应的费用为:726×3=2178元;

2.2台15t自卸汽车和2台5t自卸汽车

运土量为:(68+28)×2=192m3〉189m3,

相应的费用为:(726+318)×2=2088元;

3。1台15t自卸汽车和5台5t自卸汽车

运土量为:68+28×5=208m3〉189m3,

相应的费用为:726+318×5=2316元;

4。7台5t自卸汽车

运土量为:28×7=196m3>189m3,

相应的费用为:318×7=2226元。

在上述四种组合中,第二种组合费用最低,故应另外再安排2台15t自卸汽车和2台5t自卸汽车。

综上所述,为完成该工程的土方施工任务,每天需安排WY75挖掘机2台,8t汽车20台,15t自卸汽车和5t自卸汽车各2台。问题3:

【答疑编号911306:针对该题提问】

解:按上述安排的挖掘机和自卸汽车的数量,每立方米土方相应的挖运直接费为:(1060×2+458×20+726×2+318×2)×9/9800=12。28(元/m3)。

【案例六】

背景:某特大城市为改善目前已严重拥堵的长为20km的城市主干道的交通状况,拟投资建设一交通项目,有地铁、轻轨和高架道路三个方案.该三个方案的使用寿命均按50年计算,分别需每15年、10年、20年大修一次。单位时间价值为10元/小时,基准折现率为8%,其他有关数据见表2-17。

不考虑建设工期的差异,即建设投资均按期初一次性投资考虑,不考虑动拆迁工作和建设期间对交通的影响,三个方案均不计残值,每年按360天计算。

寿命周期成本和系统效率计算结果取整数,系统费用效率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表2-17各方案基础数据表方案地铁轻轨高架道路建设投资(万元)1000000500000300000年维修和运行费(万元/年)1000080003000每次大修费(万元/次)400003000020000日均客流量(万人·次/天)503025人均节约时间(小时/人·次)0.70。60.4运行收入(元/人·时)330土地升值(万元/年)500004000030000表2-18复利系数表n10152030404550(P/A,8%,n)6.7108.5599。81811.25811.92512。10812.233(P/F,8%,n)0。4630。3150.2150。0990.0460。0310。021问题:

1。三个方案的年度寿命周期成本各为多少?

2.若采用寿命周期成本的费用效率(CE)法,应选择哪个方案?

3。若轻轨每年造成的噪声影响损失为7000万元,将此作为环境成本,则在地铁和轻

轨二个方案中,哪个方案较好?

答案:

问题1:

【答疑编号911401:针对该题提问】

解:

1。计算地铁的年度寿命周期成本LCCD

(1)年度建设成本(设置费)

ICD=1000000×(A/P,8%,50)=1000000/12。233=81746万元

(2)年度使用成本(维持费)

SCSUB〉D=10000+40000×[(P/F,8%,15)+(P/F,8%,30)+(P/F,8%,45)](A/P,8%,50)

=10000+40000×(0。315+0。099+0。031)/12.233=11455万元

(3)年度寿命周期成本

LCCD=ICD+SCD=81746+11455=93201万元2。计算轻轨的年度寿命周期成本LCCQ

(1)年度建设成本(设置费)

ICQ=500000(A/P,8%,50)=500000/12。233=40873万元

(2)年度使用成本(维持费)

SCQ=8000+30000×[(P/F,8%,10)+(P/F,8%,20)+(P/F,8%,30)

+(P/F,8%,40)](A/P,8%,50)

=8000+30000×(0。463+0.215+0.099+0.046)/12。233=10018万元

(3)年度寿命周期成本

LCCQ=ICQ+SCQ=40873+10018=50891万元

3.计算高架道路的年度寿命周期成本LCCG

(1)年度建设成本(设置费)

ICG=300000(A/P,8%,50)=300000/12.233=24524万元

(2)使用成本(维持费)

SCG=3000+20000×[(P/F,8%,20)+(P/F,8%,40)](A/P,8%,50)

=3000+20000×(0。215+0.046)/12。233=3427万元

(3)年度寿命周期成本

LCCG=ICG+SCG=24524+3427=27951万元

问题2:

【答疑编号911402:针对该题提问】

解:

1。计算地铁的年度费用效率CED

(1)年度系统效率SED

SED=50×(0.7×10+3)×360+50000=230000万元

(2)CED=SED/LCCD=230000/93201=2。47

2。计算轻轨的年度费用效率CEQ

(1)年度系统效率SEQ

SESUB〉Q=30×(0.6×10+3)×360+40000=137200万元

(2)CEQ=SEQ/LCCQ=137200/50891=2.70

3.计算高架道路的年度费用效率CEG

(1)年度系统效率SEG

SEG=25×0.4×10×360+30000=66000万元

(2)CEG=SEG/LCCG=66000/27951=2。36

由于轻轨的费用效率最高,因此,应选择建设轻轨.

问题3:

【答疑编号911403:针对该题提问】

解:将7000万元的环境成本加到轻轨的寿命周期成本上,则轻轨的年度费用效率

CEQ=SEQ/LCCQ=137200/(50891+7000)=2.37

由问题2可知,CED>CEQ,因此,若考虑将噪声影响损失作为环境成本,则地铁方案优于轻轨方案。

【案例十四】

背景:

某基础工程公司因现有挖掘机中有10台已超过经济寿命,决定更新设备,购买10台新型挖掘机。根据统计资料每台挖掘机每年可工作200个台班,挖土方的直接工程费单价为2。00元/m3,按建标[2003]206号文件规定的综合单价计价程序计价,其中企业管理费费率为15%,规费费率为5%,利润率为10%,综合税率为3。41%。

购买新型挖掘机的基础数据估算如下:

(一)进口设备

(1)设备购置费100万元/台,寿命期12年,期末残值率10%;

(2)每4年大修一次,每次大修费6万元/台,经常修理费为0.5万元/台·年;

(3)年运行费为4万元/台;

(4)台班时间利用率为90%,纯工作1小时的挖土量为105m3。

(二)国产设备

(1)设备购置费40万元/台,寿命期8年,期末残值率5%;

(2)每3年大修一次,每次大修费5万元/台,经常修理费为1万元/台·年;

(3)年运行费为6万元/台;

(4)台班时间利用率为80%,纯工作1小时的挖土量为100m3.

问题:

1.计算每台国产设备的年费用。若已知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条件下每台进口设备的年费用为19.72万元,应购买何种设备?(行业基准收益率ic=10%)

2.机械挖土方的全费用单价为每立方米多少元?

3。从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角度,用费用效率法优选方案.

(问题1~问题3的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问题1:

【答疑编号911404:针对该题提问】

解:

(1)每台国产设备的购置费现值

40+5×[(P/F,10%,3)+(P/F,10%,6)]+(1+6)×(P/A,10%,8)-40×5%×(P/F,10%,8)

=40+5×(1/1.13+1/1。16)+7×(1。18-1)/(0.1×1。18)-40×5%/1.18

=82.99万元(2)每台国产设备的寿命周期年费用

82.99×(A/P,10%,8)=82.99×0。1×1。18/(1。18-1)=15.56万元/年

因为15。56万元/年<19。72万元/年,所以,应购买国产设备。

问题2:

【答疑编号911405:针对该题提问】

解:

(1)直接工程费2。00元/m3

(2)间接费2.00×(15%+5%)=0.40元/m3

(3)利润(2。00+0.40)×10%=0。24元/m3

(4)税金(2。00+0.40+0.24)×3.41%=0.09元/m3

全费用单价为:2。00+0.40+0。24+0。09=2.73元/m3

问题3:

【答疑编号911406:针对该题提问】

解:

(1)进口设备的费用效率

①效率105×(8×0.9)×200×2。73/10000=41.28万元/年

②费用效率41.28/19。72=2.09

(2)国产设备的费用效率

①效率100×(8×0.8)×200×2.73/10000=34。94万元/年

②费用效率34.94/15.56=2.25

结论:由于国产设备的费用效率高于进口设备,故应选择购买国产设备。

【案例十五】

背景:

某建设单位通过招标与某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该合同中部分条款如下:

1。合同总价为5880万元,其中基础工程1600万元,上部结构工程2880万元,装饰装修工程1400万元;

2。合同工期为15个月,其中基础工程工期为4个月,上部结构工程工期为9个月,装饰装修工程工期为5个月;上部结构工程与装饰装修工程工期搭接3个月;

3.工期提前奖为30万元/月,误期损害赔偿金为50万元/月,均在最后1个月结算时一次性结清;

4。每月工程款于次月初提交工程款支付申请表,经工程师审核后于第3个月末支付。

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后,经企业管理层和项目管理层分析和计算,基础工程和上部结构工程均可压缩工期1个月,但需分别在相应分部工程开始前增加技术措施费25万元和40万元。

假定月利率按1%考虑,各分部工程每月完成的工作量相同且能及时收到工程款。

问题:

1。若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施工单位应选择什么施工方案组织施工?说明理由。

2.从施工单位的角度绘制只加快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现金流量图。

3。若按合同工期组织施工,该施工单位工程款的现值为多少?(以开工日为折现点)

4。若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该施工单位应选择什么施工方案组织施工?说明理由。

表2-28现值系数表n2345891013(P/A,1%,n)1。9702。9413.9024。8537.6258。5669.47112。134(P/F,1%,n)0。9800。9710。9610。9510。9230.9140。9050.879答案:

问题1:

【答疑编号911407:针对该题提问】

答:若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施工单位应选择只加快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案。

因为基础工程加快1个月,增加的措施费为25万元,小于工期提前奖30万元/月,而上部结构工程加快1个月增加的措施费为40万元,大于工期提前奖30万元/月.

问题2:

【答疑编号911408:针对该题提问】

解:

A1=1600/3=533.33万元/月

A2=2880/9=320万元/月

A3=1400/5=280万元/月

图2-10只加快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现金流量图

注:正确的现金流量图参见教材P74图2-10,讲义中的现金流量图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所绘制的形象图形。问题3:

【答疑编号911409:针对该题提问】

解:

A1=1600/4=400万元/月

A2=2880/9=320万元/月

A3=1400/5=280万元/月

按合同组织施工的现金流量图

注:讲义中的现金流量图是形象性的图形

PV=A1×(P/A,1%,4)×(P/F,1%,2)+A2×(P/A,1%,9)×(P/F,1%,6)+A3×(P/A,1%,5)×

(P/F,1%,12)

=400×3.902×0。980+320×8。566×1。01-6+280×4。853×1。01—12

=5317.75万元

问题4:

【答疑编号911410:针对该题提问】

解:除按合同工期组织施工之外,该施工单位还有以下三种加快进度的施工方案可供选择:(1)只加快基础工程施工进度,(2)只加快上部结构工程施工进度,(3)基础工程和上部结构工程均加快施工进度。

(1)只加快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现金流现值(即按图2—10计算)

PV1=A1×(P/A,1%,3)×(P/F,1%,2)+A2×(P/A,1%,9)×(P/F,1%,5)+A3×(P/A,1%,5)×

(P/F,1%,11)+30×(P/F,1%,16)—25

=533。33×2.941×0。980+320×8。566×0。951+280×4.853×1.01-11+30×1。01-16-25

=5362。50万元

(2)只加快上部结构工程施工方案的现金流现值

A1=1600/4=400万元/月

A2=2880/8=360万元/月

A3=1400/5=280万元/月

只加快上部结构工程施工方案的现金流量图

注:讲义中的现金流量图是形象性的图形

PV2=A1×(P/A,1%,4)×(P/F,1%,2)+A2×(P/A,1%,8)×(P/F,1%,6)+A3×(P/A,1%,5)×

(P/F,1%,11)+30×(P/F,1%,16)—40×(P/F,1%,4)

=400×3.902×0。980+360×7.625×1。01—6+280×4.853×1.01—11+30×1.01—16-40×0。961=5320。60万元

(3)基础工程和上部结构工程均加快施工方案的现金流现值

A1=1600/3=533。33(万元/月)

A2=2880/8=360(万元/月)

A3=1400/5=280(万元/月)

PV3=A1×(P/A,1%,3)×(P/F,1%,2)+A2×(P/A,1%,8)×(P/F,1%,5)+A3×(P/A,1%,5)×

(P/F,1%,10)+30×2×(P/F,1%,15)-25—40×(P/F,1%,3)

=533。33×2.941×0.980+360×7。625×0。951+280×4.853×0.905+30×2×1.01—15

-25—40×0.971

=5365.24万元

结论:因基础工程和上部结构工程均加快施工方案的现金流现值最大,故施工单位应选择基础工程和上部结构工程均加快的施工方案。

四、网络计划法的应用

(一)主要考核知识点:

1.工程网络计划的基本原理

(1)工程网络计划与网络图的概念

网络图是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的,表示各项工作之间相互关系的有向有序的网状图形,根据图中箭线和节点所代表的含义不同,可将其分为双代号网络图和单代号网络图。

(2)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方法

绘制双代号网络图一般要遵循如下规则:

1)正确表达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2)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循环回路。

3)在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带有双向箭头或无箭头的连线。

4)在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没有箭尾节点和没有箭头节点的箭线。

5)在一张网络图中,一般只允许出现一个起点节点和一个终点节点。

6)在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同样代号的多项工作。

7)在网络图中,应尽量避免箭线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可采用暗桥法、断线法等方法表示。

(3)网络图节点编号

节点编号原则上来说,只要不重复、不漏编,每根箭线的箭头节点编号大于箭尾节点的编号即可。但一般的编号方法是,网络图的第一个节点编号为1,其它节点编号按自然数从小到大依次连续编排,最后一个节点的编号就是网络图节点的个数。

(4)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

双代号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分为如下三类:

1)工作的时间参数:持续时间()、最早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迟完成时间()、总时差()、自由时差()。

2)节点的时间参数:最早时间()、最迟时间()

3)网络计划的工期:计算工期()、计划工期()、要求工期().

双代号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计算方法有:公式计算法、表上计算法、图上计算法、计算机计算法等。采用图上计算法时,通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标注方法。(5)关键线路的确定

1)关键工作与关键线路

在网络计划中总时差最小的工作称为关键工作,当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总时差等于零的工作(即,没有机动时间的工作)就是关键工作。

从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开始,经过一系列箭线、节点到达终点节点的通路称为线路.将每条线路所包括的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相加,即得每条线路的总持续时间,其中总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称为关键线路.位于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均为关键工作。

2)确定关键线路的方法

确定关键线路的方法有多种,如:比较线路长度法、计算总时差法、标号法等。

在每一个网络计划中,至少存在一条关键线路。

(6)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1)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概念

将网络计划绘制到时间坐标图表上所形成的网络计划,称为时标网络计划。

时间坐标的种类有:按自然数排列的时标称为绝对坐标;按年、月、日排列的时标称为日历坐标。

在时间坐标图表上,将每个节点和代表工作的箭线均按最早时间绘制的时标网络计划称为早时标网络计划;将每个节点和代表工作的箭线均按最迟时间绘制的时标网络计划称为迟时标网络计划.通常所说的时标网络计划是指早时标网络计划。

2)时标网络计划中工作时间参数与关键线路的分析

①工作的持续时间.在时标网络计划中,每根实箭线的水平长度即为它所代表的工作的持续时间。

②工作的自由时差。每根实箭线后面的波形线长度即为该工作的自由时差。

③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最早完成时间。每项工作开始节点所在的时刻即为该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每根实箭线到达点即为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④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与最迟完成时间.在不影响工期的前提下,将每根实箭线最大可能地向后推移(可将波形线的水平长度压缩,直至为0)之后,箭线的开始时刻即为该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箭线结束点所到达的时刻即为该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

⑤工作的总时差。每项工作箭线从最早开始时刻到最迟开始时刻之间的距离就是该工作的总时差。

⑥关键线路。在时标网络计划中,不存在波形线的线路即为关键线路.

2。工程网络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1)工程网络计划调整与优化的概念

工程网络计划调整的内容包括:工程内容、工程量、工期和起止时间、工作持续时间、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人力和物资资源供应等。

根据优化目标不同,工程网络计划优化的种类包括:工期优化、费用优化和资源优化。

(2)工程网络计划工期调整方法

1)在不改变工作之间逻辑关系的条件下,压缩关键线路上某项(或某几项)工作的持续时间.在选择缩短持续时间的关键工作时,要考虑下列因素:对质量和安全影响不大的工作应优先考虑;有充足备用资源的工作应优先考虑;费用增加最少的工作应优先考虑。

2)当采用上述方法将可能压缩工作的持续时间均压缩至最短后仍不能满足工期要求时,组织各项工作的平行作业或搭接作业,改变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绘制新的网络计划.

(二)案例解析

【案例十】

背景:某工程双代号施工网络计划如图2—2所示,该进度计划已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合同工期为23个月.

图2—2问题:

1。该施工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为多少个月?关键工作有哪些?

2。计算工作B、C、G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3。如果工作C和工作G需共用一台施工机械且只能按先后顺序施工(工作C和工作G

不能同时施工),该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应如何调整较合理?

答案:

问题1:

【答疑编号911501:针对该题提问】

解:按工作计算法,对该网络计划工作最早时间参数进行计算:

1。工作最早开始时间ESi-j。

ES1—2=ES1-3=0

ES2—4=ES2—5=ES1-2+D1—2=0+4=4

ES3-7=ES1—3+D1-3=0+2=2

ES4—6=ES2—4+D2-4=4+2=6

ES6-8=max{(ES2-5+D2—5),(ES4-6+D4—6)}=max{(4+7),(6+6)}=12

ES7—8=max{(ES2-5+D2—5),(ES3—7+D3—7)}=max{(4+7),(2+6)}=11

2.工作最早完成时间EFi—j。

EF1-2=ES1-2+D1-2=0+4=4

EF1-3=ES1—3+D1—3=0+2=2

。.。。。.

EF6—8=ES6-8+D6-8=12+8=20

EF7-8=ES7—8+D7-8=11+11=22

上述计算也可直接在图上进行,其计算结果如图2—3所示.该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

Tc=max{EF6-8,EF7-8}=max{20,22}=22(月).

图2—3关键路线为所有线路中最长的线路,其长度等于22(月)。从图2-3中可见,关键线路为1—2—5—7-8,关键工作为A、E、H.不必将所有工作总时差计算出来后,再来确定关键工作。问题2:

【答疑编号911502:针对该题提问】

解:按工作计算法,对该网络计划工作最迟时间参数进行计算:

1。工作最迟完成时间LFi-j。

LF6—8=LF7—8=Tc=22

LF4—6=LF6—8-D6-8=22-8=14

。。....

LF2-5=min{(LF6-8—D6-8),(LF7-8-D7-8)}

=min{(22—8),(22-11)}=min{14,11}=11

..。。..

2。工作最迟开始时间LSi—j。

LS6-8=LF6—8-D6—8=22-8=14

LS7—8=LF7-8-D7—8=22—11=11

。..。。。

LS2—5=LF2—5-D2-5=11—7=4

。.。。..

上述计算也可直接在图上进行,其结果如图2—3所示。利用前面的计算结果,根据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定义,可以进行如下计算:

工作B:TF1—3=LS1-3-ES1-3=3—0=3FF1—3=ES3-7-EF1—3=2-2=0

工作C:TF2—4=LS2-4—ES2—4=6—4=2FF2—4=ES4—6-EF2—4=6—6=0

工作G:TF3—7=LS3-7—ES3—7=5-2=3FF3-7=ES7—8—EF3-7=11-8=3

总时差和自由时差计算也可直接在图上进行,标注在相应位置,如图2—3所示,其他工作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本题没有要求。问题3:

【答疑编号911503:针对该题提问】

解:工作C和工作G共用一台施工机械且需按先后顺序施工时,有两种可行的方案:

1.方案一:按先C后G顺序施工,调整后网络计划如图2—4所示。

图2—4按工作计算法,只需计算各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如图2-4所示,即可求得计算工期:

T1=max{EF6-8,EF7-8}=max{20,23}=23(月),关键路线为1—2-3-4—7-8。2.方案二:按先G后C顺序施工,调整后网络计划如图2—5所示。按工作计算法,只需计算各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见图2—5,即可求得计算工期T2=max{EF8-10,EF9-10}=max{24,22}=24(月),关键线路为1—3-4-5—6-8-10。

图2—5通过上述两方案的比较,方案一的工期比方案二的工期短,且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因此,应按先C后G的顺序组织施工较为合理。【案例十一】

背景:

根据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某工程施工组织网络计划如图2—6所示。该工程有两个施工组织方案,相应的各工作所需的持续时间和费用如表2—24所示。在施工合同中约定:合同工期为271天,工期延误一天罚0。5万元,提前一天奖0.5万元。

图2-6表2—24基础资料表工作施工组织方案Ⅰ施工组织方案Ⅱ持续时间(天)费用(万元)持续时间(天)费用(万元)A30132816B46204222C28102810D40193919.5E50234823.5F38133813G59255528H43184318I50244825J3912.53912.5K35153316L50204921

问题:

1。分别计算两种施工组织方案的工期和综合费用并确定其关键线路。

2.如果对该工程采用混合方案组织施工,应如何组织施工较经济?相应的工期和综合

费用各为多少?(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不考虑工作持续时间变化对网络计划关键线路的影响)

答案:

【答疑编号911601:针对该题提问】

问题1:

解:根据对图2-6施工网络计划的分析可知,该网络计划共有四条线路,即:

线路1:1-2—3—6—9-10

线路2:1—2-3-4-7—9—10

线路3:1—2-4—7-9-10

线路4:1—2-5—8-9-10

1.按方案Ⅰ组织施工,将表2-24中各工作的持续时间标在网络图上,如图2—7所示。

图2—7图2-7中四条线路的长度分别为:

t1=30+46+38+50+50=214(天)

t2=30+46+50+59+39+50=274(天)

t3=30+28+59+39+50=206(天)

t4=30+40+43+35+50=198(天)

所以,关键线路为1-2—3—4—7-9-10,计算工期T1=274天.

将表2-24中各工作的费用相加,得到方案Ⅰ的总费用为212.5万元,则其综合费用C1=212.5+(274—271)×0.5=214(万元)

2。按方案Ⅱ组织施工,将表2—24中各工作的持续时间标在网络图上,如图2-8所示。

图2-8图2-8中四条线路的长度分别为:

t1=28+42+38+48+49=205(天)

t2=28+42+48+55+39+49=261(天)

t3=28+28+55+39+49=199(天)

t4=28+39+43+33+49=192(天)

所以,关键线路仍为1—2-3-4—7-9-10,计算工期T2=261天。

将表2-24中各工作的费用相加,得到方案Ⅱ的总费用为224.5万元,则其综合费用C2=224.5+(261-271)×0。5=219.5(万元)问题2:

【答疑编号911602:针对该题提问】

解:

1.关键工作采用方案Ⅱ,非关键工作采用方案Ⅰ

即关键工作A、B、E、G、J、L执行方案Ⅱ的工作时间,保证工期为261天;非关键工作执行方案Ⅰ的工作时间,而其中费用较低的非关键工作有:tD=40天,cD=19万元;tI=50天,cI=24万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