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隐性知识与技术知识传播模型研究_第1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隐性知识与技术知识传播模型研究_第2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隐性知识与技术知识传播模型研究_第3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隐性知识与技术知识传播模型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隐性知识与技术知识传播模型研究

1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隐性知识学习过程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途径主要有:国家职能部门的普及主要是基础农业技术部门,知识从上到下传播。农业科学院的主导力量是农业技术推广,主要通过培训和其他方式进行。农民之间的交流;科研人员、援助人员和农民之间交流的类型。这一方法在传播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目前交流的最佳方式之一。而技术传播方式分为线性、交互式和相互作用传播方式3种,其中在相互作用传播方式中,双方信息相互交流,技术传播快。因此笔者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考虑相互作用传播方式下农民之间的某些具有隐性知识特征的生产技术的传播规律。该系统动力学模型只考虑在一定区域内的某一类具有隐性知识特性的技术知识的传播情况,这类隐性知识主要是通过模仿、学习、相互探讨、专家咨询等方式获得。为讨论方便,笔者将这一过程简称为“隐性知识”学习过程,将某一区域内的人分为2类:L1类,没有获得这一具有隐性知识特征的技术且从事与之相关生产的人,称为隐性知识学习者;L2类,拥有这一具有隐性知识特征的技术且从事与该技术相关生产的人,称为隐性知识传播者。根据相互作用传播方式,隐性知识学习者将从隐性知识传播者中学到技术知识。用L1(t)表示时刻t未获得该项隐性知识且从事相关生产的农民的数量,R1(t)表示时刻t未获得该项隐性知识农民数的变化率,L2(t)表示时刻t已获得该项隐性知识且从事相关生产的农民数量,R2(t)表示时刻t已获得该项隐性知识农民数的变化率。下面笔者建立带有2颗树的隐性知识传播变化情况的系统动力学入树模型。1.1隐性知识农民的增加(图1)在R1(t)这颗树中,其枝由时刻t前未获得该项隐性知识农民的数量L1(t),时刻t后通过隐性知识学习获得带有隐性知识特征的技术的农民数量A1(t)以及区域内原来没有加入以后加入的没有获得隐性知识的农民数构成B1(t),a表示一个具有隐性知识的农民通过与不具有隐性知识的农民相互作用而使某一个农民获得隐性知识的比率(用通过相互作用获得隐性知识的农民数除以拥有隐性知识的农民数和没有隐性知识的农民数的乘积),因此a×L1(t)×L2(t)就表示通过隐性知识的相互作用传播方式获得隐性知识的农民数量。还存在部分中途加入的没有隐性知识的农民,其中中途加入的农民人数用区域人数d减去当前从事该项生产的农民数与前一时刻从事该项生产且拥有隐性知识但由于某些原因随后退出的农民数的差与进入率相乘。假设没有隐性知识农民的进入率为b/年(当然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没有隐性知识的农民中途退出,因此笔者所指的进入率为净进入率),其数字的大小可反映该行业生产对农民的吸引力(方程中除以12表示将年转化为月,笔者在仿真分析中主要考虑每月从事该项生产的农民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可建立没有获得隐性知识且从事该项生产的农民变化数的流位流率方程。1.1.1获得隐含知识并参与生产的农民的流率方程R1(t)=[L1(t)-A1(t)+B1(t)]。1.1.2通过相互作用传播模式获得隐藏知识的农民变动数的方程A1(t)=а×L1(t)×L2(t)。1.1.3传播率的确定B1(t)=b×[d-L1(t)-L2(t)-B2(t)],中途农民的进入率b为[L1(t)+L2(t)]的表函数,传播率а为[L1(t)+L2(t)]的表函数。因此笔者建立了没有获得隐性知识且从事该项生产的农民变化数的微分方程为:dL1(t)/dt={L1(t)-а×L1(t)×L2(t)-b×[d-L1(t)-L2(t)]}/12。1.2中国农民拥有隐性知识的农民退出率在R2(t)这颗树中,其枝由时刻t前拥有该项隐性知识农民的数量L2(t),时刻t后通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和学习方式获得带有隐性知识特征的技术的农民变化数A1(t),及另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一部分农民虽然拥有了这种隐性知识,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风险和其他因素(如从事生产的人数剧增,利润减少等因素)而退出的拥有隐性知识的农民变化数B1(t)构成。另外,考虑某项产业对周围环境和基础设施存在一定的要求,所以对从业人员数存在一定的约束,笔者用获得隐性知识人员的退出率来表示,假设退出人数占获得隐性知识人员的比例为c/年(方程中除以12表示将年转化为月,笔者考虑每月的变化情况),另外考虑当地行业的发展空间的限制,增加当地行业容纳率,超过当地行业容纳限制时,当地行业容纳率数值为零,直至为负数。通过分析可建立获得隐性知识且从事该项生产的农民变化数的流位流率方程:1.2.1获得隐性知识并参与生产的农民变化的流率方程R2(t)={[(L2(t)+A1(t)-B2(t)]×K}/12。1.2.2通过相互作用传播模式获得隐藏知识的农民变动数的方程A1(t)=а×L1(t)×L2(t)。1.2.3农民变化数的计算B2(t)=c×L2(t)。退出率c为L2(t)的表函数,当地行业容纳率k为[L1(t)+L2(t)]的表函数,传播率а为[L1(t)+L2(t)]的表函数。因此笔者建立了拥有隐性知识且从事该项生产的农民变化数的微分方程为:dL2(t)/dt=[L2(t)+а×L1(t)×L2(t)-c×L2(t)]/12。假设从事某项农业生产的农民数为100人,其中拥有隐性知识的有10人,也即L1(t)=90人,L2(t)=10人,区域农民数d=1000人,单个具有隐性知识的农民通过与不具有隐性知识的农民采取一定的传播方式和相互作用而使单个农民获得隐性知识的传播成功率a1=0.01/年(a2=0.02/年)。表1中几个表函数的建立,考虑了人员变化情况对数值的影响。下面运用Vensim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的时间考虑在36个月内从事某项农业生产的隐性知识传播的情况,基于不同的初始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得出结论。2传播成功率与从业人员数主要考虑3种情况:а=0.01/年,L1(t)=10,L2(t)=90;а=0.02/年,L1(t)=10,L2(t)=90;а=0.02/年,L1(t)=5,L2(t)=90。2.1不同的传播率导致通过相互传播方式获得隐性知识的农民数的变化情况各不相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传播成功率越大,其获得隐性知识的农民数的峰值越早出现(如传播成功率为0.02/年时,在11个月就达到,而传播成功率为0.01/年时,要到19个月才达到),且在峰值点处的人员数量,传播成功率越低,其峰值越小(如传播成功率为0.01/年时,人员数在17个月达到最大,为293人,而传播成功率为0.02/年时,人员数在11个月达到最大,为312人),见图3。2.2不同的传播成功率导致从事农业生产但未拥有隐性知识的农民数的变化情况各不相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传播成功率越大,其从事农业生产但未拥有隐性知识的农民数的峰值越早出现(如传播成功率为0.02/年时,在7个月就达到,而传播成功率为0.01/年时,要到13个月才达到),且在峰值点处的人员数量,传播成功率越低,其数值越大(如传播成功率为0.01/年时,人员数在7个月达到最大,为124人,而传播成功率为0.02/年时,人员数在13个月达到最大,为181人),见图4。2.3不同的传播成功率也导致从事农业生产且拥有隐性知识的农民数的变化情况各不相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传播成功率越大,其从事农业生产且拥有隐性知识的农民数较早地达到当地对行业的容纳人数(在该仿真中假定从业人员合理数为300人;而当从业人员达到400人时,起抑制作用),如传播成功率为0.02/年时,在15个月就达到308人,而传播成功率为0.01/年时要到27个月才达到303人。传播成功率数值越大,其达到从业人员人数基本稳定的时间也越早(如传播成功率为0.01/年时,从业人员数在40个月达到最大,为360人;而传播成功率为0.02/年时,从业人员数在22个月达到最大,为361人,且其后从业人员数基本稳定在366人),见图5。另外考虑了在拥有隐性知识的农民数减半,但传播率加倍的情况下,也即传播成功率为а=0.02/年,L1(t)=5,L2(t)=90时(与传播成功率为а=0.01/年,L1(t)=10,L2(t)=90的初始条件相同)隐性知识传播的情况,从仿真结果看主要有以下不同:2.3.1a=0.02/年,L1(t)=5,L2(t)=90时,通过相互作用传播模式成为隐性知识拥有者的农民数变化情况在13个月达到最高,人数为392人,远远高于当传播成功率为а=0.01/年,L1(t)=10,L2(t)=90时的人数,人员数在17个月达到最大为293人;传播成功率为а=0.02/年,L1(t)=5,L2(t)=90时,通过相互作用传播模式成为隐性知识拥有者的农民数变化速度远远快于传播成功率为а=0.01/年,L1(t)=10,L2(t)=90时的农民数变化速度,见图6。2.3.2从事农业生产且拥有相关隐性知识的农民数变化L2(t)情况,在传播成功率为а=0.02/年,L1(t)=5,L2(t)=90时,于29个月就达到该行业的稳定从业人员数366人,与а=0.02/年,L1(t)=10,L2(t)=90时的情况大致相同,但快于а=0.01/年,L1(t)=10,L2(t)=90时的情况,在后一种情况下,要在36个月后才达到稳定从业人员数366人,见图7。2.3.3从事农业生产但未拥有隐性知识的农民数L1(t)变化情况,在传播成功率为а=0.02/年,L1(t)=5,L2(t)=90时,9个月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