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点力平衡练习(基础题)(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共点力平衡练习(基础题)(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共点力平衡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说它处于平衡状态B、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说它处于平衡状态C、竖直上抛的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这时物体也处于平衡状态D、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无论静止还是运动,只要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它就处于平衡状态2.四个共点力F1、F2、F3、F4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不可以表述为( )A、F1、F2、F3、F4的合力为零B、F1、F2、F3的合力与F4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F1、F2的合力与F3、F4的合力相同D、F1、F2的合力与F3、F4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物体分别受到下列各组共点力作用,有可能出于平衡状态的是( )A、3N、3N、3N B、2N、3N、7N C、1N、2N、4N D、20N、15N、10N、50N4.如图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上,物体静止不动,则可知( )A、F增大时静摩擦力也增大 B、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C、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 D、静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AB5.如图,物体A静止在固定的斜面B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A、A受重力、弹力、摩擦力和下滑力的作用B、A对B的压力就是A的重力垂直于斜面B的分力C、A对B的作用力的方向竖直向下D、B对A的作用力方向是垂直于斜面的6.如图所示,物体受到四个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若保持其他力不变,使F4绕作用点顺时针方向转过90°,则该物体此时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A、 B、2F4 C、F4 D、7.如图所示,两个长方体木块A、B叠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水平向右的力F拉下面的物体B,使它们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此时B对A的摩擦力应为( )A、方向向左 B、方向向右 C、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 D、不存在摩擦力8.三个长方体木块如图所示叠放,且用两个大小分别为1N和2N、方向相反的水平拉力拉它们,但三木块仍静止,则接触面1、2、3上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A、1N、1N、1N、 B、1N、2N、3N C、1N、3N、1N D、1N、2N、1N二、填空题9.互成角度的三个共点力作用在某物体上,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其中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9N,F2=12N,则另一个分力F3的大小范围为_________N,F2和F3的合力大小为____N10.如图,电线OA的A端挂一电灯重力为4N,水平细绳AB拉住电线,拉力大小为3N,则电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_______,电线OA对电灯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_N。11.竖直墙上用细绳悬挂一个光滑的小球,小球质量为1千克,绳与竖直墙面的夹角为30°,则绳对球的拉力为______N,球对墙的压力为______N。12.光滑圆柱体油桶重为1000N,放在倾角都是30°的两块固定斜板间,则圆柱体对每一块斜板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_N。 13.如图,AB绳水平,BC为轻杆,C处绞于墙上,物体重力为100N,挂于杆的B端,则绳AB所受作用力为________N,杆BC所受作用力的大小为_________N。vvF14.如图所示,重100牛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已知F大小为20牛,则地面对物体的阻力为______N,对物体的支持力为_____N。15.如图,飞船返回舱质量为m拖动它的细绳拉力为F,绳与水面夹角为θ,当返回舱被匀速拖动时,则水对返回舱的浮力为________N,水平方向水的阻力为_________N。16.如图所示,物体重力为G=10N,加一大小为F=20N,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30°的力F,在力F的作用下物体被压在竖直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所受墙壁的弹力大小为____N,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N,方向_____。 17.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为2kg,物体B的质量为0.5kg,用细绳相连后跨过光滑滑轮悬挂,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连接A的细绳恰好竖直,则绳对A的拉力大小为_____N,地对A的支持力大小为_____N。三、计算题1.如图所示,质量M=2eq\r(3)kg的木块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与质量m=eq\r(3)kg的小球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α=30°角的力F=10eq\r(3)N拉着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M、m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取g=10m/s2。求:(1)运动过程中轻绳对小球的拉力T和轻绳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θ;(2)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m=60kg,吊椅的质量为M=20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研究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匀速上升的阶段,试求该过程中(要求一定要作出受力分析图)(1)绳拉运动员的拉力大小?(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大小和方向?3.如图所示,小球被轻质细绳系住斜吊着放在静止的光滑斜面上,设小球质量m=1kg,斜面倾角,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光滑斜面的质量M=3kg,置于粗糙水平面上(g=10m/s2)求:(1)悬线对小球拉力大小。 (2)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4.图中氢气球重为10N,空气对它的浮力为16N。由于受到水平向左的风力的作用,使系气球的绳子与地面成60°,试求:(1)绳子的拉力。(2)水平风力的大小。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推力F作用下沿竖直粗糙墙面匀速上滑。(重力加速度为g)求:(1)物块与竖直墙面间的摩擦力大小(2)物块与竖直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6.如右图所示,在倾角a=37°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在挡板和斜面之间放有一个m=2kg的光滑圆球,(1)试画出球体的受力图;(2)求出球体对档板和斜面的压力。(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7.如图所示,在水平雪地上,小红坐在雪橇上(总质量为40kg),小莉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拉力拉雪橇,拉力大小为F=100N,雪橇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0.2,(sin370。=0.6,.cos370=0.8)求:(1)雪橇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雪橇从静止开始前进15m所需要的时间8.如图所示,质量为mB=14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A=10kg的木箱A放在木板B上。一根轻绳一端拴在木箱上,另一端拴在地面的木桩上,绳绷紧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7°。已知木箱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木板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现用水平力F将木板B从木箱A下面匀速抽出。(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试求:(1)绳上张力FT的大小;(2)拉力F的大小。ks5u9.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sin37°=0.6,cos37°=0.8)求:(1)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2)若用劲度系数为的弹簧沿斜面向上拉的物体,使之向上匀速运动,则弹簧的伸长量是多少?(g取10m/s2)10.用细绳AC和BC吊一重物,质量为1kg,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30°和60°,如图,g取10m(1)物体重力的大小;(2)在图2中画出物体的重力和绳AC、BC所受到的拉力的示意图;(3)求绳AC、BC所受到的拉力的大小。11.如图1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靠在粗糙的竖直墙上,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要使物体沿着墙匀速运动,求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外力F的大小?12.如图,轻绳OA一端系在天花板上,与竖直线夹角37°,轻绳OB水平,一端系在墙上,O点处挂一重为40N的物体.(cos37°=0.8,sin37°=0.6)(1)求AO、BO的拉力各为多大?13.重力G=100N的物体置于水平面上,给物体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30°的拉力F,F=20N,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求(1)F在水平方向的分力(2)F在竖直方向的分力(3)地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4)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共点力平衡的应用[本章本节概述]本章讲述有关力的基本知识,包括了以后学习的动力学和静力学所必须的预备知识,基础性和预备性仍然是本章的特点。力学平衡状态是比较常见的力学状态,研究物体力学平衡状态的种类,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是本章的主要任务。物体的力学状态与物体的受力情况紧密联系。研究物体的平衡状态,归根结底就是研究物体的受力情况、研究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受力条件。力的平衡要有正确的思路: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其次是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对于不成直角的受力问题可以用正交分解方法求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3.学会使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培养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难点: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法,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方法:以题引法,讲练法,启发诱导,归纳法。取研究对象。2、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3、对研究对象所受力进行处理,选择适当的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4、建立适当的平衡方程。取研究对象。2、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3、对研究对象所受力进行处理,选择适当的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4、建立适当的平衡方程。5、对方程求解,必要时需要进行讨论。[教学过程]: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平衡条件的应用平衡条件的应用合成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力平衡三力平衡静态平衡静态平衡动态平衡多力平衡(三力或三力以上):正交分解法多力平衡(三力或三力以上):正交分解法用图解法解变力问题用图解法解变力问题一、复习导入:复习(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a:物体所受各个力的合力等于0,这就是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b: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外力的合力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教师归纳: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保持静止状态。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以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平衡条件又可表示为:Fx=0Fy=0二、新课教学:例题1如图,一物块静止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物块的重力为20N,请分析物块受力并求其大小.分析:物块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斜面给物块的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斜面给物块的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f.解:方法1——用合成法(1)合成支持力N和静摩擦力f,其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与物块重力大小相等;(2)合成重力G和支持力N,其合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与斜面给物块的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f的大小相等;(3)合成斜面给物块的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f和重力G,其合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下,大小与斜面给物块的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的大小相等.合成法的讲解要注意合力的方向的确定是唯一的,这有共点力平衡条件决定,关于这一点一定要与学生共同分析说明清楚.(三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方法2——用分解法理论上物块受的每一个力都可分解,但实际解题时要根据实际受力情况来确定分解哪个力(被确定分解的力所分解的力大小方向要明确简单易于计算),本题正交分解物块所受的重力,利用平衡条件,,列方程较为简便.(为了学生能真正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全面分析使用力的合成法和力的分解法,要有一定数量的训练.)总结: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2、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3、对研究对象所受力进行处理,选择适当的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4、建立适当的平衡方程。5、对方程求解,必要时需要进行讨论。拓展1:一物块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物块的重力为G,请分析物块受力并分析当倾角慢慢减小到零的过程其大小的变化情况.
解:依题意用分解法将物块受的重力G正交分解,利用,的平衡条件,得斜面给物块的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的大小为,斜面给物块的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物块受的重力G是不变的(关于这一点学生非常清楚),根据数学的知识的分析可以知道当倾角慢慢减小到零的过程,逐渐增大,最后等于物块的重力G;逐渐减小,最后等于零.(适当的时候,提醒学生分析的方法和结论;提醒学生极限法的应用,即倾角等于零时的极限情况下分析题目)拓展2:一物块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物块的重力为G,斜面与物块的动摩擦因数为,请分析物块受力的方向并分析当倾角慢慢由零增大到90°的过程,物块对斜面的压力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情况.分析物块受力:时,只受两个力重力G和斜面给的支持力N,此时没有摩擦力;时,物块只受一个力,物块的重力G.(此亦为极限法处理).借此,和学生一起分析,可知物块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既开始时物块静止在斜面上,这时物块受三个力.物块的重力G,斜面给物块的支持力N和斜面给物块的静摩擦力f.在斜面给物块的静摩擦力f等于时,物块开始滑动,此时物块依旧受三个力,物块的重力G,斜面给物块的支持力N和斜面给物块的滑动摩擦力f.物块处于加速运动状态.(这里学习应用了运动性质的分段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每个力的大小变化情况.(利用物体平衡条件和滑动摩擦力的性质来分析求解).重力大小不变;斜面给物块的支持力的大小逐渐减小;斜面给物块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先增大后减小.课堂练习(详解)乙OGFF1F2BAαO乙OGFF1F2BAαO[分析]取电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受到那些力的作用。如图乙所示。它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G=mg,悬绳的拉力F1F2.解法一:合成法取电灯为研究对象。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F1和mg的合力F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图示的平行四边形可求得:F2F2GOXGOXYF1F2解法二:正交分解法解:取电灯作为研究对象,受三个共点力作用.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将F2分解在X轴和Y轴方向进行分解,由平衡条件可知,FX合=0和FY合=0G′′αF2F1G′′αF2F1F1′OF2Fy合=F2cosa-G=0(2) 由(2)式解得:F2=mg/cosa代入(1)式得:F1=F2sina=mgtga解法三:分解法取电灯为研究对象,受三个共点力作用,如图所示,将重力G分解为F和F,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F1和F的合力必为零,F2和F的合力必为零。所以F1=F=mgtanaF2=F=mg/cosa课堂练习:如图所示,重为10N的小球在竖直挡板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300的光滑斜面上,挡板也是光滑的,求:挡板对小球弹力的大小斜面对小球弹力的大小θFθF如图所示的情况,物体质量为m,如果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要使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力F的大小是多大?θFGf[θFGf取物体作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右斜向上的已知力F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物体在这四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分别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列出物体的平衡方程,即可求出F。NFsinNFsinθ+N=GFcosθ=f=μNAA600°F1甲课堂练习:fN600°600°物体A在水平力F1=400N的作用下,沿倾角q=60°的斜面匀速下滑,如图甲。物体A受的重力G=400N,求斜面对物体fN600°600°[分析]取物体A作为研究对象。物体A受到四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量G,水平向右的力F1,垂直于斜面斜向上方的支持力N,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f,如图乙。其中G和F1是已知的。由滑动摩擦定律f=mN可知,求得f和N就可以求出m。物体A在这四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分别在平行和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上列出物体的平衡方程,即可求出N和f。[解]取平行于斜面的方向为x轴,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为y轴,分别在这两个方向上应用平衡条件求解。由平衡条件可知,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合力Fx合和Fy合应分别等于零,即Fx=f+F1cosθ-Gsinθ=0(1)Fy=N-F1sinθ-Gcosθ=0(2)由(2)式得N=Gcosθ+F1sinθ=564N由(1)得f=Gsinθ–F1cosθ=146N所求μ=f/N=0.27例3: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小球,夹在斜面与竖直挡板之间保持静止,斜面倾角为30o,不计一切摩擦,小球对斜面与竖直挡板的压力各是多少?现使挡板从图示竖直位置缓慢的顺时针转为水平,这个过程中小球对斜面与竖直挡板的压力大小是怎么变化的?“图解法”解有关变力问题:所谓图解法就是通过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邻边和对角线长短的关系或变化情况,做一些较为复杂的定性分析,从图上一下就可以看出结果,得出结论。(先画不变的力,再画方向不变或大小不变的力,最后画变化的力)课堂练习:如图所示,用水平细线将电灯拉到图示位置,若保持灯的位置不变,将细线由水平位置顺时针转到竖直为止的过程中,细线受到的拉力如何变化?三.巩固练习:练习1ABAB60°练习2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斜面对物体作用力的方向是()A沿斜面向上B垂直斜面向上C竖直向上D以上都不对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点: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时常用的方法————力的合成法、力的分解法、正交分解法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确定研究对象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运用平衡条件,选用适当方法,列出平衡方程求解。[教学建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或者是匀速直线运动,反过来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就是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满足的条件是合外力为零。既无论哪个方向上的合力都是零。有关研究对象的选取:若问题中只有一个物体,一个过程,研究对象没有选择余地,也就是研究这个物体和这个过程。若问题中是一个连接体,又有多个过程,首先研究谁,再研究谁;是研究一个物体为好还是研究多个物体为好,这在审题中需要认真思考。总的原则:首先被研究的应该是受力最简、已知量足够多的,这样通过研究后又可将研究结果作为一个已知条件,为下一次研究创造条件。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建立坐标轴的原则是让尽可能多的力在坐标轴上;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不宜分解待求力。因一个待求力分解变成两个待求力,给求解带来很多不便。平衡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静态平衡是指问题处于静止状态,动态平衡指物体匀速运动,也可指在某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备课资料]: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的平衡条件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这一条件也是解决平衡问题的基本依据。在这个基本结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推论,掌握这些推论,将会给解题带来很大的方便。推论1:若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几个力的合力构成一对平衡力。例1.如图所示,某个物体在F1、F2、F3和F4四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F4沿逆时针方向转过而保持其大小不变,其它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
)A.
B.C.D.解析: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而平衡,则其中一个力F4与余下的三个力F1、F2、F3的合力应等大,反向。当F4沿逆时针方向转过而保持其大小不变时,F1、F2、F3的合力大小仍为F4,方向与F4成角。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此时物体所受合力大小为F4,故正确答案为C项。推论2:当物体受到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这三个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必相交于一点,这就是三力汇交原理。例2.如图所示,AB为一不均匀直杆,长为,将它用两根细绳拴住两端后悬挂于同一点O,当AB在水平方向平衡时,两绳与AB的夹角分别为和,求杆的重心距B端的距离。解析:以AB杆为研究对象,它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G和两绳对它的拉力、。当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而平衡时,三个力的作用线必相交于同一点,因为和相交于O点,故杆受到的重力的作用线也必过O点。由于AB杆是水平的,过O点作AB杆的垂线相交于C,则C即为AB杆的重心。由三角函数关系可得:即AB杆的重心距B端的距离为l/4。推论3:当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时,某个力的大小与另两个力所成角的正弦之比为常数,这一结论称为拉密定理。例3.如图所示,一根均匀轻绳AB的两端系在天花板上,在绳上一点C施加一拉力F,逐渐增大F,为使AC、BC两段绳同时断裂,则拉力F与AC绳间的夹角应为多少?解析:AB是一根均匀轻绳,AC、BC两段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T相同。由于已知各角度,因此可利用拉密定理来解题。以C点为研究对象,它受到拉力F及AC、BC绳对它的拉力。设当两绳同时被拉断时,AC、BC绳中的拉力都为T,则由拉密定理得将代入上式解得教育学基础练习题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大教育论》D.《教育论》 2.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康德论教育》B.《普通教育学》C.《教育漫画》D.《爱弥儿》 3.《大教学论》被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康德D.培根4.柏拉图的名著是()A.《理想国》B.《政治学》C.《伦理学》D.《爱弥儿》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培养》C.《学记》D.《劝学》6.“洞穴中的囚徒”隐喻来自()A.《法律篇》B.《爱弥儿》C.《理想国》D.《教育漫话》7.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A.《教育漫话》B.《大教学论》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8.提出“建国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9.“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出自( )A.《论语》B.《学记》C.《孟子·尽心上》D.《劝学篇》10.将“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的著作是()A.《孟子》B.《学记》C.《说文解字》D.《论语》11.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论语》B.《学记》C.《孟子》D.《中庸》12.“出自造物主之子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名 言出自()A.夸美纽斯B.洛克C.裴斯泰洛齐D.卢梭13.“教育要先行”出自( )A.《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B.《学会生存》C.《大教学论》D.《民主主义与教育》14.提倡“教育独立说”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胡适C.胡克勤D.察元培15.主张“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观点的是()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关系起源说16.在我国,“教育”概念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之事大约是在()A.公元前B.18世纪C.19世纪中叶D.19世纪末20世纪初17.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勒图尔诺B.孟禄C.高尔顿D.达尔文18.主张“天命”的教育起源学说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B.教育的心理起源说C.教育的神话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19.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观点是()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B.教育的心理起源说C.教育的劳动起源说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0.下列哪一种教育学仍然没有跳出思辨和形而上学的传统()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制度教育学21.教育这一永恒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是()A.社会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民族性22.后来的教育要以以往的教育为基础,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关系,说明教育的 ()A.永恒性B.生产性C.继承性D.阶级性23.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24.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A.教育者和教育影响B.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C.教育者和受教育者D.教材和教法25.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是指()A.教育内容B.教育对象C.教育手段D.教育原则26.后来的教育是以以往的教育为基础,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这说明教育 发展具有()A.地域性B.民族性C.阶级性D.继承性27.教育的根本问题是()A.政治方向问题B.发展生产力问题C.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D.提高教育质量问题28.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 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是()A.文化教育B.实验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D.制度教育学(二)辨析题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2.文化教育学仍然没有脱离思辨的模式。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意味着教育学的产生。(三)简答题1.教育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2.夸美纽斯的贡献是什么?3.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4.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5.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6.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7.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关系。(四)论述题1.生理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都涉及人的问题,请阐述这些学科之间的区别。2.试论述教育学科学化的历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一5ABBAC6一10CCCCC11一15BDBDB16一20DACDB21一25ACACC26一28ACB(二)辨析题1.答: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尽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含有教育现象、教育事实等,但是,仅仅以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为研究对象是不够的。因为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是客观的,而教育学研究还应包括价值判断,包含有主观性的东西。在教育问题中一般有两种问题,一是事实问题,一是价值问题,前者回答是什么、怎么样,后者回答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前者涉及实然状态,后者涉及应然状态。因此,一类是事实陈述,一类是价值陈述,前一种陈述需要证明,后者则需要辩护。教育问题不等于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但教育问题必定以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为基础。2.答:这个判断是正确的。文化教育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在对赫尔巴特教育学批判的基础之上产生的。狄尔泰是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学应当是精神科学。其主要观点是:(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2)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3)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辨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科学的理解的方法;(4)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仍然没有跳出思辨和形而上学的传统,只不过是用了不同的概念。把教育现象看成是假执行和精神性的现象,没有看见教育高度的复杂性和客观物质性,粗暴地拒绝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拒绝传统的教育学。3.答: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意味着教育学的产生。夸美纽斯把反映教育这一复杂社会现象的某些属性和关系的概念和范畴,如教育目的和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内容、方法、原则,教学的组织形式,学年计划、开学、放假、年级、考试、教室、教科书、学校制度等,组织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使以往对教育现象的描述进一步转向理论的论证,使教育学的理论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完成了“哥白尼式”的革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则意味着科学教育学的形成。(三)简答题1.答:(l)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方面的标志就是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教育学从此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学科地位。也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概念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由于一些教育家的努力,教育学逐步走出经验的水平,突破“教育术”的阶段,开始用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来组成教育学体系。(3)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逐渐从其他学科那里借鉴研究方法,特别是哲学与心理学,人们开始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如观察、统计、实验等引人到教育领域,促使教育研究的科学化。(4)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斯宾塞的《教育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爱伦凯的《儿童的世纪》、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等。(5)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2.答:他是文艺复兴以来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不朽功绩就在于创立了完整的教育学体系,完成了“哥白尼式”的革命。第一,他提出了让一切儿童都接受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思想。夸美纽斯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但受教育的目的和程度不同。他说,“具有权力的人们、国王、亲王、官吏、牧师与教师,他们要有智慧,正如向导要有眼睛……或者刀要有刃是一样的。同样,地位较低的人也要受教育,他们才能聪明地谨慎地服从他们的长上,不是出于强迫……而是出于他们的自愿,出于他们的爱好秩序的心思。”第二,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建立了广泛的课程体系,编写了优秀的教科书,如《母育学校》、《世界图解》等。第三,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夸美纽斯所提出的直观性原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教学必须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原则等,包含着大量的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性,并且与我们今天在学校教育中所使用的教学原则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第四,确立了学校教育制度,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他认为学校的工作一定要有计划,要使教学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他说“教学的艺术所需要的也没有别的,也只是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而己。”他详细谈到了班级授课制问题,他规定了学日和学时制,学生每天必须到校学习,在每学时的智力活动之间安排半小时的休息,对学生的学习要经常考核,在学年结束前要举行隆重的学年考试,以便决定学生是否升级,他要求为每班学生安排一个教室和一位教师,教师必须面对全班进行集体教学而不做个别指导。第五,探索教育中的规律,将教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研究。第六,第一个试图建立分科教学法的教育家。《大教学论》还阐述了改革旧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问题,并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许多卓越的见解,他提出了科学教学法、艺术教学法和语文教学法问题,提出了直观教学,认为在艺术教学和语文教学上应强调模仿和反复练习。3.答: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基本观点:(1)反对思辨教育学。赫尔巴特的基调是规范的伦理学,主要讨论教育应怎样培养人以及如何培养。在论述方式上充斥了形而上学的演绎和论辩,而在对人与教学方法的说明上,闪烁着经验科学的光芒。文艺复兴之后,自然科学的魅力,人们开始崇尚经验事实、研究客观规律,原来高雅的形而上学遭到贬斥。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并没有真正超越经验常识,实验教育学者对它进行尖刻的批判,认为它不过是乌托邦的文献、大杂烩等。人们隐含的基本理念是:只有经验科学才是真正的、唯一的科学。(2)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确立了从教育经验上升到科学教育学的可靠途径即观察与实验。(3)提出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提出假设、设计和实施教育实验、解释和验证实验结果,最后把实验结果引人教育实践。(4)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如智力测验、学业成绩的标准测量等。4.答: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l)教育即生活。克服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隔离。使学校不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使儿童不仅仅为遥不可及的未来生活做准备。(2)教育即生长。生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生长并不是从外部强加的东西,而是自身的活动。生长是连续的过程,其目的不在过程之外,而在过程之内。所以,教育的过程,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本身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改造和转化的过程。儿童的生长与发展有一定的内在条件,如兴趣、本能、依赖性和可塑性。这是潜力、进一步的条件,要求人们尊重儿童所具备的条件和可能性。(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生活指社会条件,生长指内在条件,教育即经验问题,的改造则同时强调两者。经验不仅指内容,还是载体,强调人的主动性。(4)学校即社会。把学校建成一个雏形的社会,社会生活应深入学校。(5)做中学;反对灌输。如果知识不能融入到学生已有的经验中去,便是空谈心主义、园艺、烹调等在课程中占一席之地。(6)学生中心。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5.答: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从理论上讲,二者是统一的,没有学术性,没有理论的完备与透彻,教育学就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而脱离了实践,不能指导实践的教育理论也肯定沦为空洞的概念思辨和事实分析,不复为真正的学术。但在现实世界中,几乎在世界各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理论和实践的脱离现象,其导致的结果将是理论的空洞,实践的迷茫。克服这一现象的策略有:第一,充分认识任何教育实践都是蕴涵着教育理论的,不存在不受教育理论制约的教育实践;第二,坚信任何真正的教育学研究都应以教育问题的确定、分析、解释或者解决为目的,不应是抽象的、空洞的和无味的概念思辨和事实分析;第三,明了教育学研究之所以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是因为它是反思教育实践的知识基础,并为之提供新的教育知识。6.答:近代以前的人类教育思想具有多起源和多线索的特征,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文化传统。近代以来,随着国际范围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教育知识的交流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交流中,一些政治、经济和文化发达国家的教育知识开始占核心地位,将自身合法化、普遍化,使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教育知识处于依附状态或被压抑状态,使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学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学的“跑马场”。为克服这种学科依附状态,适应本国、本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先后提出建立“教育学本土化”的要求。对于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我们应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一方面要致力于教育学的本土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他国的先进成果,以为我所用,补充和充实我国的教育学。7.答:所谓科学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反映,具体到教育学就是指它只重视量对教育发展规律的呈现,这是客观的;所谓价值性,是指主体对客体的需要以及客体问题。对主体的功用性和意义性,具体到教育学就是指它对理想教育的追求,这是主观的。教育学作为科学知识,其本身具有科学属性,科学有抽象性,要反映规律。教育学研究的事实很复杂,很具体。但如果没有规律,就很难接受。教育是有规律的,这是教育学科学性的根据。但另一方面,教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也接受着人们理想、价值取向等意识形态的熏染,教育学也具有价值性,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是统一在一起的。(四)论述题1.答:教育学关注的是人的发展问题,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也关注人的发展问题,在教育科学化的过程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是它们的研究对象是有区别的。生理学研究的是人的生理结构和机能,即人的生物属性,排除了人的主观性;心理学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在客观地描述人的机体与环境刺激之间的关系。机能主义、联想主义、行为主义、结构主义、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等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人的认知,如人脑的机能。社会学从涂尔干开始,试图像研究自然事实那样来研究社会事实,着力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等客观研究。这三科极力排斥研究者的主观性,致力于事实问题的分析、描述和说明。在教育问题中一般有两种问题,一是事实问题,一是价值问题,前者回答是什么、怎么样,后者回答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前者涉及实然状态,后者涉及应然状态。但是,在事实上,在一个属于教育事实的问题中,其中也包含着价值前提,体现着价值追求。对事实的认识受教育者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所发现的事实是不同的。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尽管也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但它们都是纯客观地观察和分析。如果不从价值的角度来讨论人的发展问题,也就不是教育问题。看不到这个界限,就会混淆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甚至取消教育学,历史上的“心理一教育学”就反映了这种倾向。教育学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材料,但并不是材料的堆积,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把它们有机统一起来。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志,所以教育学活动是一类富有个性的活动,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家整个心灵生活的结晶。总之,教育问题尽管有它们的客观内容,但本质上是一类主观性的问题,是富有个性、社会历史性和价值性的问题。而自然科学基本上能做到“价值元涉”。2.答:教育学的科学化经历了很长的历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产生。这是人们探索教育学科学化的开端。但是,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从本质上来讲,还是一种经验的总结,他在讨论教育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以比附自然的方式来进行论证的。只有到了赫尔巴特,教育学才真正开始科学化的历程。赫尔巴特把教育学第一次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之上,使教育学向科学化迈出了重要一步。然而,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一种思辨的教育学。19世纪后半叶产生的实验教育学对赫尔巴特的所谓思辨教育学进行了批判,它将自然科学特别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引人到教育学,这在方法论上是一次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当然,实验教育学主张像研究自然现象那样去研究社会现象,抹杀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区别,只重视量的研究,不重视质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应用马克思方法论来研究教育问题。从而为教育研究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但是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在当代,随着元教育学的产生,加强了人们对教育学学科的反思。元教育学是一种对教育学进行元研究的学科,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涉及的问题大致有:教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教育学是经验性学科还是规范性学科?教育学是理论学科还是应用学科?教育学是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学科还是建立在文化背景上的学科?教育学是社会的教育学还是个人的教育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教育学由哪几部分构成?如何对教育学进行分类?建立教育学的方法是什么?等等。虽然元教育学并不能直接增加我们关于教育的知识,不能直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但元教育理论的框架可以通过检验教育学的各种命题体系,区分它们的目的和价值,确认教育学的种种内外部关系,从而看清现行教育理论的缺陷,促进构建更为合理的教育理论。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 )A.2500年B.2000年C.1500年D.1000年2.我国古代学校产生于(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3.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 )A.商周B.春秋战国C.秦汉D.隋唐4.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A.17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末D.20世纪末5.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A.系统性B.制度性C.元阶级性D.等级性6.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A.文字的产生B.阶级的产生C.生产力的发展D.正规教育制度的产生7.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是()A.人类社会的出现B.交往的出现C.学校的出现D.语言的出现 8.现代学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A.具有宗教性B.以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为主C.基础教育是义务的D.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9.“活到老学到老”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是( )A.义务教育思想B.终身教育思想C.素质教育思想D.民主教育思想10.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之一是()A.铁制农具的出现B.阶级的分化C.宗教的产生D.专门的脑力劳动者出现11.强调在教育内容中应大力安排古典文化作品的教育流派是( )A.实用主义B.永恒主义C.自然主义D.结构主义12.最早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的教育家是()A.赞可夫B.凯洛夫C.苏霍姆林斯基D.维果茨基13.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满足不同年龄受教育者的教 育需求。这阐明了现代教育的( )A.未来性B.科学性C.生产性D.终身性14.反映教育活动中人的个性化要求的现代教育特征是()A.教育的民主化B.教育的全民化C.教育的多元化D.教育的终身化1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16.1995年我国提出了( ) A.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B.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C.教育“科教兴国战略”D.教育“实施优先发展战略”17.在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人们逐渐认识到把全部教育活动建立在心理学基础 上的危险性。在这种情况下,米亚拉雷等人提出了( )概念。A.教育的科学研究B.教学艺术C.复数的教育科学D.单数的教育科学18.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 )A.自然性B.社会性C.历史性D.世俗性19.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日本D.普鲁士20.全民教育侧重于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主要倾力于( )A.非义务教育B.继续教育C.社会教育D.高等教育21.1990年3月,在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提出全民教育最主要的具体目标是( )A.扩大幼儿的看护和发展活动B.至2000年普及并完成初等教育C.提高学习成绩,使年龄组认可的百分比达到或超过规定的必要学习成绩的水平D.降低成人文盲率22.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 )A.实现教育平等B.实现全民教育C.提高教育效率D.提高教育效益23.古代形态下的教育的特点有(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融合B.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态C.教育发展较快D.学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24.以下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与生产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25.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是( )A.教育制度B.教育规模C.学校课程内容D.教育模式(二)辨析题1.原始社会的成人礼可以看作是现代教育制度的起源。2.教育系统的机构就是教育活动的结构。(三)简答题1.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2.简述几种教育起源论r3.近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4.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5.简述有关教育本质的争论。6.什么是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7.什么是教育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8.什么是教育的显件功能与隐形功能?(四)论述题1.从“教育”词源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对教育理解的差异。2.试评析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一5ABBCC6一10BCCBD11–15BDDCD16一20ACADB21一25BADBC(二)辨析题1.答:这种判断是正确的。教育是建立在集体生活上的一种社会活动。在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最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就是学校教育系统。而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育的机构,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育活动的发展历程产。一般认为,学校这种特殊的教育机构是在奴隶社会时期产生的,但是,若追溯其根源的话,可以在原始社会后期见到其萌芽。在原始部落中,常常依据不同的年龄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人群,同时,每种年龄群都有自己特殊的标志,儿童和青年只有经过4定的仪式之后,才可以从一个年龄群转入另一个年龄群。这种仪式常被称为“冠礼”或“青年礼”。因此,原始社会的成人礼可以看作是现代教育制度的起源。2.答: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教育系统的机构,按照系统科学的原理,就是指组成教育系统的各种具体的内部构成形式,即各子系统之间稳定的相互联系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功能和要素的结合。一般说来,教育系统的内部由多个具有特定功能特征的层次结构和子系统要素组成,这些组成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着系统的总体运行目标。教育活动的结构是由社会、教师、学生、家庭等因素构成的多边关系构成的多个三角形。在整个教育活动当中,完成教育过程的两个基本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所以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三)简答题1.答: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含有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又具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的层次,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但构成教育活动的某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2.答:教育的起源问题既是教育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历史上有以下不同的观点:第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有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飞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受到当时在人类起源问题上认识水平的局限,从而不能正确提出和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第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他们的解释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寻的。它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但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的差别。第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批评,其代表人物为著名的美国教育家孟禄。他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表面上看,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其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即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这是孟禄比勒图尔诺进步的地方。第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很多,主要集中在我国和苏联。3.答:(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教育的世俗化。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山来。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等向世俗方向发展。(3)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机械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4.答:(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少部分人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目的消费,明目的生产。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6)现代教育的终身性。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5.答:(1)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是杜会的上层建筑。理由:教育是观念形态文化,其性质、变化受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教育有受生产力制约的因素,但要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作用。(2)生产力说:认为教育是生产力,教育能生产劳动力,是劳动力的再生产;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速度、教学内容、手段、形式受生产力制约;教育有受生产关系决定的因素,但一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归根结底都由生产力决定。(3)政重属性说:教育既具有生产力属性,又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4)复合现象说:认为教育本质仁具有“多质性”,有上层建筑性质、生产力性质,有为阶级斗争服务、为发展经济服务、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等功能。(5)社会实践说: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是促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认为认识教育本质不应将其归属某一范畴,而应以自身的规定性立论。6.答:个体发展在内容上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指有机体的自然形态和组织器官及机能的发展、完善;后者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人格等。人既是个体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前者表现为人具有个性,它追求个体的独特性;后者表现为人具有社会性,它追求个体的共性。教育就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促成个体由生物体的自然人成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的人。因此,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的个体化功能和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的功能。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表现在除教育之外的社会子系统中的作用,这些社会子系统包括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体表现为:教育能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能通过传单文化,促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同时通过世界观、价值观、道德、思想意识的影响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7.答:教育的正向功能就是指只认识到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只有正面影响而无负面影响的种种观点和理论的统称。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以及国家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正向教育功能观作为一种对教育功能的看法,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教育只具有正向功能,这多少有些夸大教育功能。从实践上来说,正向教育功能现在某些教育事实面前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现实中的教育并非总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出现符合人们愿望的结果,有时往往事与愿违。如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没有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地发展,反而影响甚至导致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等事实无不说明正向教育功能现在现实中对某些教育现象缺乏说服力。教育的负向功能则是指只认识到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只有负面的影响而无正面的影响的种种观点和理论的统称。教育的负向功能观几乎只谈及与论述教育的负向功能,这一观点通常将教育的负功能归咎于教育制度的弊端乃至整个社会制度与社会文化的本质,从而倡导教育重构乃至社会重构。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社会活动,而学校教育更是人类教育制度化的产物。从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均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人类的教育活动(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推动和积极作用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统治者们,正是通过教育对社会和个人的促进作用,来达到维护自己统治的目的。持负向教育功能观的学者通过对西方国家现实的批判,从而彻底否定两方国家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作用,倡导教育乃至社会重构的倾向,其极端化色影特别明显。8.答:教育功能也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顶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功能的表现。显性和隐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转变成了显性教育功能。(四)论述题1.答:(l)中文“教育”的词源。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也,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但这两个字在当时不是一个有着确定含义的词,在后来的两千年时间里,没有成为思想家们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词汇。从大量的历史文献来看,在20世纪之前,思想家论述教育问题时,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20世纪初,从口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2)西文“教育”的词源。从西文本身去分析,它的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应用“洞穴中的囚徒”隐喻进一步将其阐释为“促使心灵的转向”,一种在人的精神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从中西方“教育”的词源可以看出,中国更强调从外部来促使儿童获得知识,更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知识的“吸收器”或“存储器”,记诵式的教学由此而来,这是教育中的“外际论”;而西方更强调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和主体意识,教师的作用贵在启发,而不是把结果直接告知给学生,这是教育中的“内发论”。2.答:教育的本质是从各种类型的教育中抽象出来的,是各种类型教育的共同本质属性,是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1)“教育本质上层建筑说”及其评价教育本质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其方针政策、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领导权以及教育中的意识形态,具有上层建筑的共同特点,都为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即社会生产关系)服务,也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教育同其他上层建筑要素的区别则在于它是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服务的,并认为教育与生产力的联系是以经济基础为中介来实现的。这种教育本质观是片而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教育的目的、方针、政策、制度之类的因素是在兴办教育、建构教育体系时的外在主观因素,是某种经济基础之土的阶级意志的反映,具有上层建筑性。但是,这些因素本身能否在客观上实现其效果,是由教育课程、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动机、教育方法等客观的教育内在过程决定。其次,持上层建筑说的观点只看到了教育中的那些主观性因素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性质,而没有看到这且因素本身便蕴涵着能适应和促进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即直接为生产力服务这一直接前提。再次,教育借助于经济基础为生产力服务,这只是它为生产力服务的一个途径,它还可以直接为生产力服务。最后,本质是通过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综合体现的,仅根据事物的外部联系无法全而概括出此事物的本质。(2)“教育本质生产力说”及其评价教育本质生产力说认为教育从整体看是生产力,其根据是: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一般手段,而劳动力是生产力的主要因素。②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往往来自科学实验,这种科技成就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生产力必须通过教育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成为现实的生产力。③教育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教师已成为总体工人的一部分。④现代生产力的概念增加了新的内涵,将科技包括在内。科技人才和教育投资等都成了生产力的新因素。这种观点从教育的作用、教育内容上去把握教育的本质,有更大的科学性。但是,它仍然是从教育外部联系中的一个方面即教育同生产力的联系方而去把握教育的本质,因而仍是片面的。(3)“教育本质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双重本质属性说”及其评价教育本质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双重本质属性说认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中的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因素都不能单纯地决定教育的本质,而是平行地、并列地发生作用。这种学说看到了教育的本质不是由教育中某单方面因素决定的,因而它是一个进步。但是它却认为教育中的各种因素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打造高效便捷的农村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
- 小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情境教学法研究
- 教育行业中的电动工具安全操作教育
- 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 大单元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5年影棚租赁协议2篇
- 第11课《“定一定”方便你我他》(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人教版
- 2025年房地产信托受益权转让与购房合同3篇
-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 第八章第二节俄罗斯第 1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 二手车交易协议:2024畅销车型版B版
- 绿色简洁商务汇总报告PPT模板课件
- 下肢皮牵引护理PPT课件(19页PPT)
- 台资企业A股上市相关资料
- 电 梯 工 程 预 算 书
- 参会嘉宾签到表
- 形式发票格式2 INVOICE
- 2.48低危胸痛患者后继治疗评估流程图
- 人力资源管理之绩效考核 一、什么是绩效 所谓绩效简单的讲就是对
- 山东省医院目录
- 云南地方本科高校部分基础研究
- 废品管理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