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_第1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_第2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_第3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_第4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6—2017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一、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列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种类最多的是()A.葡萄糖 B.丙酮酸 C.脂肪 D.核苷酸2.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A.都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B.都含有结构式为(﹣NH﹣CO﹣)的肽键C.都要由细胞核内的DNA控制合成D.都能调节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3.不发生在人体细胞器中的生理活动是()A.抗体的加工 B.CO2的生成C.唾液淀粉酶的合成 D.丙酮酸的生成4.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经过一段时间处理后,测定根对某种无机盐离子的相对吸收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如表.编号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1空气171002氮气17103空气328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有氧条件下温度升高,幼根对该离子相对吸收量增加C.在第2组条件下,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所需能量来自无氧呼吸D.1、2组幼根吸收该无机盐离子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酶促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C.温度能改变酶的活性,也能改变酶的结构D.酶可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来加快反应速率6.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B.细胞质基质中也能合成少量的ATPC.ATP中的高能磷酸键结构稳定且储存的能量多D.细胞代谢加快时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加快7.如图为高等植物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物质转化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发生在生物膜上的过程有③、④B.人体细胞中也可发生的过程有②、④C.②过程形成的ATP可用于③过程D.在光照充足等适宜条件下,①消耗的CO2多于②产生的CO2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酶是有氧呼吸特有的B.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过程中有热能的释放C.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和二氧化碳D.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可以产生少量的ATP9.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个体水平分析,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B.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C.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器数目可发生改变D.从分子水平分析,分化的本质是DNA发生改变10.对果蝇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将细胞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甲组乙组丙组染色体数目(个)1684细胞数目(%)155530A.只有甲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B.乙组细胞暂时没有进行分裂C.丙组细胞的出现与减数分裂有关D.三组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一条X和一条Y11.如图是某雄性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判断它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理由是()①有同源染色体②有等位基因③有成对的性染色体④没有联会⑤有染色单体.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12.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出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B.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需要tRNA从细胞质转运脱氧核苷酸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氢键连接D.DNA分子互补配对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13.真核生物细胞内存在着种类繁多、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简称miRNA),它们能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由此可以推断这些miRNA抑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可能是()A.阻断rRNA装配成核糖体 B.妨碍DNA分子的解旋C.干扰tRNA识别密码子 D.影响DNA分子的转录14.下列遗传学概念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B.伴性遗传: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C.显性性状: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15.某种家鼠中,当用短尾鼠与正常鼠交配,得到的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对上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家鼠的这对性状中正常尾对短尾为显性B.该种家鼠中正常尾个体均为纯合子C.该种家鼠中的显性杂合子有致死现象D.家鼠尾长短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16.如图表示一个单基因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该病为伴性遗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B.Ⅱ﹣7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C.Ⅱ﹣3不会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D.Ⅲ﹣11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Ⅱ﹣517.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不一定由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B.亲代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传递给子代C.突变的基因不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D.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不一定能改变性状1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结构变异是个別碱基对增添或缺失造成的C.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会影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19.下列关于常见作物育种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杂交育种可培育出新物种,促进生物的进化B.利用单倍体育种可获得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利用多倍体育种可增加染色体的数目,获得茎秆粗壮的植株D.利用诱变育种可增大突变频率,利于获得新基因20.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两个物种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较大C.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21.进行人体肌肉注射,药液进入人体后作用于靶细胞所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靶细胞B.淋巴液→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D.22.神经元接受适宜刺激后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元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电位发生改变B.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一致C.兴奋的传递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D.内环境中Na+、K+的浓度变化可影响兴奋的产生23.如表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血液中,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的含量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分泌腺体激素名称不缺碘人群激素含量缺碘人群激素含量补碘前补碘后甲状腺①正常降低正常垂体②正常③正常A.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①表示甲状腺激素,③应该是升高D.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③应该是降低24.烧伤后的伤口容易化脓的主要原因是受绿脓杆菌的感染,头孢菌素是临床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抗生素.用药前一般会对病人做过敏实验和细菌耐药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淋巴细胞接受绿脓杆菌刺激后形成的浆细胞会使绿脓杆菌裂解死亡B.吞噬细胞接受绿脓杆菌刺激后会将相关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C.用药前做耐药实验的原因是抗生素滥用诱导细菌发生耐药突变D.对头孢菌素过敏的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后机体不再发生免疫反应25.为研究单侧光以及一定浓度的Ca2+、La3+对吊兰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处理后测定了吊兰根的弯曲度及生长素(IAA)的浓度,结果如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组别处理结果弯曲度α/°IAA浓度/(ng•g﹣1FW)光Ca2+La3+向光侧背光侧1﹣﹣﹣0299.5300.22+﹣﹣71.3178.6416。33++﹣82。4143.3444。44+﹣+0276。6276.5注:“+”代表施加处理,“﹣”代表不施加处理.A.单侧光的作用使吊兰根向光侧的IAA发生了降解B.浓度越高的IAA促进吊兰根细胞生长作用越强C.Ca2+对吊兰根背光弯曲生长的影响程度比单侧光强D.La3+处理抑制了单侧光诱导的IAA横向运输26.研究人员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甲、乙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已知乙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甲岛,且6到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存在共生关系B.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保持不变C.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D.黄鼠狼的捕食是导致6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唯一因素2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①是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是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是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是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B.③的数值可间接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C.④的数值可间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多少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28.下列选项中,理论上能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是()A.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B.减少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C.适当减少对生态系统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D.使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29.如图表示工业上利用苹果制备果酒、果醋的流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②所需的最适温度不相同B.过程②需要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C.若过程①人工接种酵母菌可以缩短苹果酒的酿制时间D.整个发酵过程都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30.如图为培育甘蔗脱毒苗的两条途径,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获得的幼苗脱毒效果更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带叶原基的芽与植物体其他组织中的病毒含量相同B.②过程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病毒在图中处理温度下部分或全部失活C.过程③、④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D.上图中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0分)31.自噬是细胞维持稳态的一种重要机制,通过自噬可清除细胞内错误折叠或聚集的蛋白质以及受损或老化的细胞器.如图表示细胞内自噬体的产生以及溶酶体参与自噬的过程.(1)当细胞中的线粒体受损后,会形成由层膜包裹的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最终被降解.(2)为研究自噬在肝癌发展不同时期的作用,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实验原理二乙基亚硝胺(DEN)作为致癌因子,可诱导细胞的发生改变,导致肝细胞癌变;氯喹(CQ)是一种自噬抑制剂.②实验方法、现象及分析用DEN诱发大鼠肝癌的同时,分别在肝癌起始期和发展期对大鼠进行CQ处理,并且设置相应的对照组.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大鼠肿瘤发生的情况.部分组别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起始期发展期DEN+CQ处理组DEN处理组DEN+CQ处理组DEN处理组肿瘤发生率(%)90306090最大肿瘤体积(mm3)17.1±5.63.5±2。58.3±6。0312。0±132.9肿瘤数量(个)2.5±0.60.6±0。41.6±0。63。6±0。7上述实验除设置表中已有的单独用DEN处理作为对照组外,还应另外设置对照组.其中一组是相应时间段组,另一组是用作为对照,表中未列出的这些对照组的肿瘤发生率均为0.由表中结果可知,在DEN诱发的肝癌的起始期自噬会肿瘤的发生,在肝癌的发展期自噬会肿瘤的发生.结合图中自噬的过程,推测在肝癌发展期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结合此实验,关于自噬对于机体的作用,你的认识是.32.油桐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木,研究人员在夏季对油桐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后,研究了赤霉素与油桐光合作用的关系.结果如图.(1)赤霉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它属于植物细胞之间传递的分子.(2)由上图可以看出,在不同浓度GA的处理下油桐净光合速率在时出现两次峰值,并在14:00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出现“午休"的原因可能是在夏季的中午,油桐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在减少水分散失的同时让进入叶片的减少,使光合速率降低.而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后对油桐的光合“午休”现象有一定的作用.(3)由上图分析,该实验还能得出的结论是.33.CRISPR/Cas9系统作为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该系统由Cas9和单导向RNA(sgRNA)构成.Cas9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它和sgRNA构成的复合体能与DNA分子上的特定序列结合,并在PAM序列(几乎存在于所有基因)上游切断DNA双链(如图所示).DNA被切断后,细胞会启动DNA损伤修复机制.在此基础上如果为细胞提供一个修复模板,细胞就会按照提供的模板在修复过程中引入片段插入或定点突变,从而实现基因的编辑.(1)真核细胞中没有编码Cas9的基因,可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将Cas9基因导入真核细胞.Cas9是在细胞中的合成的,而sgRNA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2)如图所示,CRISPR/Cas9系统发挥作用时,sgRNA分子的序列与基因组DNA中特定碱基序列因为所以能结合在一起,然后由Cas9催化水解,从而使DNA分子断裂.(3)一般来说,在使用CRISPR/Cas9系统对不同基因进行编辑时,应使用Cas9和(填“相同”或“不同")的sgRNA进行基因的相关编辑.(4)通过上述介绍,你认为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在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至少答出两点)34.鲤鱼是生活中常见的淡水鱼,既可以食用也有观赏价值.鲤鱼的品种多样,有青灰、红、蓝、白等多种体色,鱼鳞的鳞被常见的是全鳞型、散鳞型两种.为探明鲤鱼体色及鳞被的遗传特性,研究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1)由杂交一实验结果可知,鲤鱼的体色和鳞被性状中的为显性性状.F2中青灰色:红色=15:1,全鳞:散鳞=3:1,由此可知,鲤鱼的体色是由对基因控制的,鳞被性状是由对基因控制的.(2)研究人员在实验一的基础上,选取F2中的青灰色全鳞和红色全鳞鲤鱼各1尾进行了杂交实验二.由结果分析可知,(若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若鳞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D、d表示,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D、d和E、e表示)实验二的亲本青灰色全鳞和红色全鳞鲤鱼的基因型分别是和,杂交后代中,青灰色散鳞鲤鱼个体占.控制体色与鳞被的基因共位于对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填“符合”或“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3)研究表明,鲤鱼体色中的红色和白色都是由于基因突变形成的.为判断红与白体色之间是否存在显隐性关系,科研人员利用红鲤和白鲤进行体色间的杂交,再从F1家系中随机选取雌雄各2尾进行交配产生F2,结果如表.杂交组合F1F2红鲤白鲤红鲤(♀)×白鲤(♂)红鲤829297红鲤(♂)×白鲤(♀)红鲤825280实验结果表明红色性状对白色性状是性.综合本题关于鲤鱼的体色的杂交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鲤鱼体色间的显隐性关系具有,会随杂交亲本体色的不同而表现出显性或隐性关系.35.白桦是一种喜阳、耐寒的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山区.为研究白桦的生长状况,科研人员调查了东北某个以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为主的群落.(1)研究者采用法进行调查,并对乔木进行尺检,测定等特征,据此对乔木的树龄进行划分,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10~40年生)以及成熟、过熟林(4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组.(2)群落中的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龄分布统计结果如图.由图1分析可以看出,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导致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此预测白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由图2结果可知,水曲柳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型.综合上述分析,的幼苗耐荫能力强,由此推测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36.土壤酶是由土壤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如脲酶、蔗糖酶等.土壤酶易受到环境中外源物质(如除草剂、重金属、肥料等)的影响.科学家研究了氟磺胺草醚和甲咪唑烟酸两种除草剂对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1)研究者从近年(填“喷洒”或“未喷洒”)过除草剂的环境中选取表层土壤作为实验样品.(2)各实验组称取200g的土壤置于棕色广口瓶中,分别添加等量的不同质量浓度的除草剂溶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广口瓶用(填“脱脂棉”或“保鲜膜”)封口,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分别在培养不同天数后取样,测定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结果如表所示.除草剂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处理时间处理(mg/kg)3天9天25天40天3天9天25天40天氟磺胺草醚对照1.781.942.332。7711。211.510.010。10.051.531。902。382。7810。812.511.712.20.51.431。932。432.8910.412。511。610.951。651。842.382.729.39。310.910.4甲咪唑烟酸对照1.781.942。332.7711.311。510。410。60。051.582.082.402。5010。910.811。111。30。51。591.872.402.4410.110.910.310.551.651.972。392.4110.310.010。511.9(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结果显示,两组除草剂中的的各实验组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随时间变化,均呈现“抑制﹣激活﹣抑制”的趋势.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激活率最高的处理条件是.(4)欲从上述土壤中筛选出蔗糖分解菌或尿素分解菌,则应将土壤浸出液采用法接种到经灭菌法处理的相应的固体平板培养基上.

2016—2017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列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种类最多的是()A.葡萄糖 B.丙酮酸 C.脂肪 D.核苷酸【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糖类的组成元素.【分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P;糖类的组成元素有C、H、O;脂肪的组成元素有C、H、O.【解答】解:A、葡萄糖的组成元素有C、H、O,A错误;B、丙酮酸的组成元素有C、H、O,B错误;C、脂肪的组成元素有C、H、O,C错误;D、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P,D正确.故选:D.2.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A.都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B.都含有结构式为(﹣NH﹣CO﹣)的肽键C.都要由细胞核内的DNA控制合成D.都能调节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考点】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解答】解:A、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最多由20种氨基酸组成,A错误;B、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该过程会形成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B正确;C、人体细胞线粒体中的DNA也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D、人体内蛋白质类的激素起调节作用,而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如淀粉酶)、起催化作用,D错误.故选:B.3.不发生在人体细胞器中的生理活动是()A.抗体的加工 B.CO2的生成C.唾液淀粉酶的合成 D.丙酮酸的生成【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分析】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葡萄糖)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解答】解:A、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并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A错误;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2,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会产生CO2,B错误;C、人体内的消化腺细胞合成的唾液淀粉酶的场所是核糖体,并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C错误;D、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是在人体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D正确.故选:D.4.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经过一段时间处理后,测定根对某种无机盐离子的相对吸收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如表.编号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1空气171002氮气17103空气328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有氧条件下温度升高,幼根对该离子相对吸收量增加C.在第2组条件下,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所需能量来自无氧呼吸D.1、2组幼根吸收该无机盐离子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考点】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分析】由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温度相同,培养瓶中的气体是空气时,离子的相对吸收量较大,氮气的吸收量较小,说明离子吸收可能与氧气有关;同样培养瓶中的气体都是空气的情况下,温度较高,离子的相对吸收量较大,说明离子的吸收与温度有关.【解答】解:A、第1组和第2组对比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A正确;B、第1组和第3组对比说明,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温度较高时,吸收离子较快,B正确;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需要无氧呼吸供能,C正确;D、第1组和第2组对比说明,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但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方式相同,均消耗能量,说明均为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D.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酶促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C.温度能改变酶的活性,也能改变酶的结构D.酶可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来加快反应速率【考点】酶的特性.【分析】1、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例如,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也有相同的酶,是细胞生命活动必须的酶,如细胞呼吸的酶,ATP合成酶等,A正确;B、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不需要高温高压,酶促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B正确;C、高温和低温都能改变酶的活性,其中高温还能改变酶的空间结构,C正确;D、酶的催化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故选:D.6.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B.细胞质基质中也能合成少量的ATPC.ATP中的高能磷酸键结构稳定且储存的能量多D.细胞代谢加快时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加快【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ATP的有关知识.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解答】解:A、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B、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呼吸第一第一阶段的场所,不其中也能合成少量的ATP,B正确;C、ATP中的高能磷酸键结构不稳定,容易断裂和合成,C错误;D、细胞代谢加快时消耗的能量增加,故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加快,D正确.故选:C.7.如图为高等植物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物质转化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发生在生物膜上的过程有③、④B.人体细胞中也可发生的过程有②、④C.②过程形成的ATP可用于③过程D.在光照充足等适宜条件下,①消耗的CO2多于②产生的CO2【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分析图解:图中①表示暗反应,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③表示光反应,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解答】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三阶段发生线粒体内膜上,A正确;B、人体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进行细胞呼吸,因此可发生的过程有②、④,B正确;C、③过程能够产生ATP,②过程形成的A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D、在光照充足等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消耗的CO2多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D正确.故选:C.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酶是有氧呼吸特有的B.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过程中有热能的释放C.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和二氧化碳D.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可以产生少量的ATP【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必需条件氧和酶不需要氧,但必需有酶的催化场所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线粒体(第二和第三阶段)细胞质基质物质变化①C6H12O6+6O2+6H2O6CO2+12H2O②ADP+PiATP①C6H12O6(葡萄糖)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②C6H12O6(葡萄糖)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③ADP+Pi→酶ATP能量释放产生大量能量产生少量能量特点有机物彻底分解,能量完全释放有机物氧化没有彻底分解,能量没有完全释放联系①第一阶段完全相同②实质相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③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解答】解:A、催化葡萄糖转化成丙酮酸和[H]的酶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A错误;B、葡萄糖转化成丙酮酸和[H]的过程有少量能量的释放,其中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B正确;C、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产物,属于中间产物,不是终产物,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C错误;D、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中只有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的ATP,第二阶段不产生ATP,D错误.故选:B.9.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个体水平分析,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B.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C.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器数目可发生改变D.从分子水平分析,分化的本质是DNA发生改变【考点】细胞的分化.【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解答】解:A、从个体水平分析,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A正确;B、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B正确;C、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器数目可发生改变,C正确;D、从分子水平分析,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DNA并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D.10.对果蝇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将细胞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甲组乙组丙组染色体数目(个)1684细胞数目(%)155530A.只有甲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B.乙组细胞暂时没有进行分裂C.丙组细胞的出现与减数分裂有关D.三组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一条X和一条Y【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表格:甲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解答】解:A、甲组细胞一定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时乙组细胞也可能属于有丝分裂过程中,A错误;B、乙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暂时没有进行分裂,也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C、丙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这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有关,C正确;D、甲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细胞中含有两条X和两条Y;乙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一条X和一条Y(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含有2条X或含有2条Y(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组细胞中只含一条X或只含一条Y,D错误.故选:C.11.如图是某雄性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判断它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理由是()①有同源染色体②有等位基因③有成对的性染色体④没有联会⑤有染色单体.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雄性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1和3、2和4),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应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解答】解: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正确;②该细胞有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分别用A、a等字母表示),可见该细胞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②正确;③该细胞含有成对的性染色体(第2条和第4条),说明该细胞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③正确;④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该细胞中染色体没有联会,据此不能判断该细胞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错误;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因此据此不能判断该细胞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⑤错误.故选:C.12.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出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B.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需要tRNA从细胞质转运脱氧核苷酸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氢键连接D.DNA分子互补配对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答】解:A、由于DNA分子中含有非编码序列,因此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出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量小于,A错误;B、tRNA的功能是转运氨基酸,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不需要tRNA从细胞质转运脱氧核苷酸,B错误;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C错误;D、DNA分子互补配对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正确.故选:D.13.真核生物细胞内存在着种类繁多、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简称miRNA),它们能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由此可以推断这些miRNA抑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可能是()A.阻断rRNA装配成核糖体 B.妨碍DNA分子的解旋C.干扰tRNA识别密码子 D.影响DNA分子的转录【考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分析】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tRNA与mRNA配对,将运载的氨基酸按一定的顺序缩合成多肽.【解答】解:A、根据题意分析已知,miR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的,与rRNA装配成核糖体无关,A错误;B、根据题意分析已知,miR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并没有与双链DNA分子互补,所以不会妨碍双链DNA分子的解旋,B错误;C、根据题意分析已知,miR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则mRNA就无法与核糖体结合,也就无法与tRNA配对了,C正确;D、根据题意分析,miR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只是阻止了mRNA发挥作用,并不能影响DNA分子的转录,D错误.故选:C.14.下列遗传学概念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B.伴性遗传: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C.显性性状: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为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2、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3、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一对基因.一般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如A和a.【解答】解:A、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A正确;B、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称为伴性遗传,B正确;C、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不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C错误;D、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正确.故选:C.15.某种家鼠中,当用短尾鼠与正常鼠交配,得到的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对上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家鼠的这对性状中正常尾对短尾为显性B.该种家鼠中正常尾个体均为纯合子C.该种家鼠中的显性杂合子有致死现象D.家鼠尾长短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为1:1,符合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两只短尾鼠交配,所产子代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如果亲本有纯合子,则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中亲本短尾基因型全为Bb,他们之间杂交的后代基因型比例为BB:Bb:bb=1:2:1,又因为第二代杂交结果是短尾比正常是2:1,可以推出不能存活的基因型为BB,即显性纯合体死亡.【解答】解:A、两只短尾鼠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家鼠的这对性状中正常尾对短尾为隐性,A错误;B、该种家鼠中正常尾个体是隐性个体,所以均为纯合子,B正确;C、该种家鼠中的显性纯合子有致死现象,C错误;D、家鼠尾长短的性状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B.16.如图表示一个单基因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该病为伴性遗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B.Ⅱ﹣7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C.Ⅱ﹣3不会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D.Ⅲ﹣11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Ⅱ﹣5【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1、I5和I6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Ⅲ﹣11,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题干的信息“该病为伴性遗传”,所以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假如该病的致病基因是b,则Ⅰ﹣1的基因型是XbY,Ⅰ﹣2的基因型是XBXb,Ⅱ﹣3的基因型是XbY,Ⅱ﹣4的基因型是XBXb,Ⅱ﹣5的基因型是XBXb,Ⅱ﹣6的基因型是XBY,Ⅱ﹣7的基因型是XbY,Ⅲ﹣8的基因型是XBXb,Ⅲ﹣9的基因型是XbY,Ⅲ﹣10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Ⅲ﹣11的基因型XbY.【解答】解:A、根据分析,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Ⅰ﹣1的基因型是XbY,Ⅰ﹣2的基因型是XBXb,Ⅱ﹣7是男性,来自Ⅰ﹣1的是Y,其致病基因b来自于Ⅰ﹣2,B错误;C、Ⅱ﹣3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会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C正确;D、Ⅱ﹣5的基因型是XBXb,Ⅱ﹣6的基因型是XBY,Ⅲ﹣11的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Ⅱ﹣5,D正确.故选:B.17.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不一定由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B.亲代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传递给子代C.突变的基因不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D.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不一定能改变性状【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体细胞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生殖细胞突变一般可以遗传给子代.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解答】解:A、基因突变不一定由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A正确;B、亲代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传递给子代,B正确;C、突变的基因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C错误;D、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不一定能改变性状,如AA突变成Aa,生物的性状不变,D正确.故选:C.1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结构变异是个別碱基对增添或缺失造成的C.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会影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和易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排列顺序的改变;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重复导致基因数目变化,但不改变基因种类.【解答】解: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数目的增加,但不一定会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A错误;B、个别碱基对增添或缺失不会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而引起基因突变,B错误;C、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会影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C正确;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19.下列关于常见作物育种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杂交育种可培育出新物种,促进生物的进化B.利用单倍体育种可获得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利用多倍体育种可增加染色体的数目,获得茎秆粗壮的植株D.利用诱变育种可增大突变频率,利于获得新基因【考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解答】解: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只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会改变基因频率,不能产生新物种,能促进生物进化,A错误;B、在单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获得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正确;C、在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增加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获得茎秆粗壮的植株,C正确;D、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利用诱变育种可增大突变频率,利于获得新基因,D正确.故选:A.20.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两个物种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较大C.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解答】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B、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不大,B错误;C、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C正确;D、不同的物种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不能杂交,即使杂交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错误.故选:C.21.进行人体肌肉注射,药液进入人体后作用于靶细胞所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靶细胞B.淋巴液→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血浆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血浆,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解: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和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故选:C.22.神经元接受适宜刺激后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元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电位发生改变B.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一致C.兴奋的传递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D.内环境中Na+、K+的浓度变化可影响兴奋的产生【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且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解答】解:A、神经元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电位发生改变,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A正确;B、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B错误;C、兴奋的传递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C正确;D、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因此,内环境中Na+、K+的浓度变化可影响兴奋的产生,D正确.故选:B.23.如表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血液中,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的含量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分泌腺体激素名称不缺碘人群激素含量缺碘人群激素含量补碘前补碘后甲状腺①正常降低正常垂体②正常③正常A.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①表示甲状腺激素,③应该是升高D.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③应该是降低【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等因素的刺激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该调节为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该调节属于反馈调节.【解答】解:甲状腺可分泌甲状腺激素,故①是甲状腺激素;②由垂体分泌的、调控甲状腺激素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故②是促甲状腺激素;缺碘的人群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比较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活动减弱,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故③会升高.故选:C.24.烧伤后的伤口容易化脓的主要原因是受绿脓杆菌的感染,头孢菌素是临床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抗生素.用药前一般会对病人做过敏实验和细菌耐药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淋巴细胞接受绿脓杆菌刺激后形成的浆细胞会使绿脓杆菌裂解死亡B.吞噬细胞接受绿脓杆菌刺激后会将相关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C.用药前做耐药实验的原因是抗生素滥用诱导细菌发生耐药突变D.对头孢菌素过敏的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后机体不再发生免疫反应【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解答】解:A、效应T细胞会使绿脓杆菌裂解死亡,A错误;B、吞噬细胞接受绿脓杆菌刺激后会将相关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B正确;C、用药前做耐药实验的原因是抗生素选择了耐药突变的细菌,C错误;D、对头孢菌素过敏的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后机体会再发生免疫反应,D错误.故选:B.25.为研究单侧光以及一定浓度的Ca2+、La3+对吊兰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处理后测定了吊兰根的弯曲度及生长素(IAA)的浓度,结果如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组别处理结果弯曲度α/°IAA浓度/(ng•g﹣1FW)光Ca2+La3+向光侧背光侧1﹣﹣﹣0299.5300。22+﹣﹣71.3178.6416.33++﹣82。4143。3444.44+﹣+0276.6276。5注:“+”代表施加处理,“﹣”代表不施加处理.A.单侧光的作用使吊兰根向光侧的IAA发生了降解B.浓度越高的IAA促进吊兰根细胞生长作用越强C.Ca2+对吊兰根背光弯曲生长的影响程度比单侧光强D.La3+处理抑制了单侧光诱导的IAA横向运输【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单侧光影响吊兰根背光弯曲生长需Ca2+参与,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的可能原因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抑制根细胞的生长.【解答】解:A、单侧光主要通过吊兰根向光侧的IAA向背光侧运输而影响其生长,A错误;B、浓度越高的IAA抑制吊兰根细胞生长作用越强,B错误;C、一定浓度的Ca2+对吊兰根背光弯曲生长的影响程度比单侧光强,但不绝对,C错误;D、La3+处理抑制了单侧光诱导的IAA横向运输,D正确.故选:D.26.研究人员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甲、乙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已知乙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甲岛,且6到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存在共生关系B.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保持不变C.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D.黄鼠狼的捕食是导致6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唯一因素【考点】种间关系;种群的数量变动.【分析】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由图可知,两岛田鼠数量超过最高点后均开始下降,不能维持在最高点上下波动,7~8月,甲岛田鼠的种群数量是增加的,所以其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7~8月,乙岛田鼠的种群数量是降低的,所以其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解答】解:A、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不生活在一起,不存在共生关系,A错误;B、环境容纳量会受到天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有改变,B错误;C、两岛社鼠的数量在6月到7月期间都迅速下降,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两岛社鼠在6月到7月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可见两种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C正确;D、6~8月B岛上有黄鼠狼活动.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包括黄鼠狼的捕食,另外还包括竞争等,D错误.故选:C.2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①是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是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是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是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B.③的数值可间接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C.④的数值可间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多少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据图分析,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可用④表示,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CO2的总量.生产者的能量去路包括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解答】解:A、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变成无机物,才能被生产者利用,故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少,A错误;B、消费者同化作用的能量大于消费者呼吸释放量,故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多少不能用③表示,B错误;C、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④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即生产者总的光合作用情况,故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C正确;D、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有有机物的积累,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多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D错误.故选:C.28.下列选项中,理论上能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是()A.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B.减少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C.适当减少对生态系统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D.使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故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解答】解:A、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导致营养结构变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A正确;B、减少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会导致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C、适当减少对生态系统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会导致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降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C错误;D、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一样会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故选:A.29.如图表示工业上利用苹果制备果酒、果醋的流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②所需的最适温度不相同B.过程②需要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C.若过程①人工接种酵母菌可以缩短苹果酒的酿制时间D.整个发酵过程都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解答】解:A、过程①所需的最适温度(18~25℃)低于过程②所需的最适温度(30~35℃),A正确;B、参与果醋发酵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过程②需要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B正确;C、若过程①人工接种酵母菌可以缩短苹果酒的酿制时间,C正确;D、参与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生存环境是含糖量高、偏酸性,在这样的条件下绝多数微生物不能生存,因此并不是整个发酵过程都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D错误.故选:D.30.如图为培育甘蔗脱毒苗的两条途径,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获得的幼苗脱毒效果更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带叶原基的芽与植物体其他组织中的病毒含量相同B.②过程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病毒在图中处理温度下部分或全部失活C.过程③、④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D.上图中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考点】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原理;组织培养基的成分及作用.【分析】分析题图:取芽进行培养是因为芽具有较高的分裂和分化能力,经过热水处理脱毒效果好与阻碍病毒进入有一定的关系,图中③和④为再分化过程.【解答】解:A、带叶原基的芽与植物体其他组织中的病毒含量不同,A错误;B、②过程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病毒在图中处理温度下部分或全部失活,B正确;C、过程③、④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C正确;D、上图中脱毒苗的培育过程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A.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0分)31.自噬是细胞维持稳态的一种重要机制,通过自噬可清除细胞内错误折叠或聚集的蛋白质以及受损或老化的细胞器.如图表示细胞内自噬体的产生以及溶酶体参与自噬的过程.(1)当细胞中的线粒体受损后,会形成由双层膜包裹的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最终被降解.(2)为研究自噬在肝癌发展不同时期的作用,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实验原理二乙基亚硝胺(DEN)作为致癌因子,可诱导细胞的遗传物质(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改变,导致肝细胞癌变;氯喹(CQ)是一种自噬抑制剂.②实验方法、现象及分析用DEN诱发大鼠肝癌的同时,分别在肝癌起始期和发展期对大鼠进行CQ处理,并且设置相应的对照组.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大鼠肿瘤发生的情况.部分组别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起始期发展期DEN+CQ处理组DEN处理组DEN+CQ处理组DEN处理组肿瘤发生率(%)90306090最大肿瘤体积(mm3)17。1±5。63。5±2。58.3±6。0312.0±132.9肿瘤数量(个)2。5±0.60。6±0.41.6±0。63。6±0。7上述实验除设置表中已有的单独用DEN处理作为对照组外,还应另外设置对照组.其中一组是相应时间段单独使用CQ处理组,另一组是用正常大鼠作为对照,表中未列出的这些对照组的肿瘤发生率均为0.由表中结果可知,在DEN诱发的肝癌的起始期自噬会抑制肿瘤的发生,在肝癌的发展期自噬会促进肿瘤的发生.结合图中自噬的过程,推测在肝癌发展期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癌细胞可利用自噬过程的水解产物作为自身细胞代谢的原料,以满足其持续增殖和生长的需要.结合此实验,关于自噬对于机体的作用,你的认识是自噬对机体的作用具有两面性.【考点】恶性肿瘤的防治.【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的过程.首先图示受损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其次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其中的水解酶开始分解线粒体.【解答】解:(1)分析图解可知,当细胞中的线粒体受损后,会形成由双层膜包裹的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最终被降解.(2)①实验原理:致癌因子可以导致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使细胞癌变形成癌细胞.二乙基亚硝胺(DEN)作为致癌因子,可诱导细胞的遗传物质(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改变,导致肝细胞癌变;氯喹(CQ)是一种自噬抑制剂.②实验方法、现象及分析:上述实验除设置表中已有的单独用DEN处理作为对照组外,还应另外设置对照组.其中一组是相应时间段单独使用CQ处理组(作为条件对照),另一组是用正常大鼠作为对照(作为空白对照),表中未列出的这些对照组的肿瘤发生率均为0.由表中结果可知,在起始期的DEN+CQ处理组的肿瘤发生率高于DEN处理组,说明在DEN诱发的肝癌的起始期自噬会抑制肿瘤的发生;在肝癌的发展期,DEN+CQ处理组的肿瘤发生率反而低于DEN处理组,说明自噬会促进肿瘤的发生.结合图中自噬的过程,推测在肝癌发展期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癌细胞可利用自噬过程的水解产物作为自身细胞代谢的原料,以满足其持续增殖和生长的需要.结合此实验,关于自噬对于机体的作用,自噬对机体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故答案为:(1)双(2)①遗传物质(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②单独使用CQ处理正常大鼠抑制促进癌细胞可利用自噬过程的水解产物作为自身细胞代谢的原料,以满足其持续增殖和生长的需要(合理即可)自噬对机体的作用具有两面性32.油桐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木,研究人员在夏季对油桐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后,研究了赤霉素与油桐光合作用的关系.结果如图.(1)赤霉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它属于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2)由上图可以看出,在不同浓度GA的处理下油桐净光合速率在9:00和16:00时出现两次峰值,并在14:00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出现“午休”的原因可能是在夏季的中午,油桐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在减少水分散失的同时让进入叶片的CO2减少,使光合速率降低.而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后对油桐的光合“午休”现象有一定的弱化作用.(3)由上图分析,该实验还能得出的结论是喷施赤霉素能够有效地增强油桐的光合作用,且浓度为200mg/L的赤霉素作用更显著.【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时间和不同浓度GA,因变量是净光合作用速率,在不同浓度GA的处理下油桐净光合速率在9:00和16:00时出现两次峰值,并在14:00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另外赤霉素能增强光合作用速率.【解答】解:(1)赤霉素属于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它属于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2)由上图可以看出,在不同浓度GA的处理下油桐净光合速率在9:00和16:00时出现两次峰值,并在14:00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原因可能是在夏季的中午,油桐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进入叶片的CO2减少,使光合速率降低.而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后净光合作用速率相对较高,说明赤霉素对油桐的光合“午休"现象有一定的弱化作用.(3)由上图分析,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喷施赤霉素能够有效地增强油桐的光合作用,且浓度为200mg/L的赤霉素作用更显著.故答案为:(1)产生调节信息(2)9:00和16:00CO2弱化(3)喷施赤霉素能够有效地增强油桐的光合作用,且浓度为200mg/L的赤霉素作用更显著33.CRISPR/Cas9系统作为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该系统由Cas9和单导向RNA(sgRNA)构成.Cas9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它和sgRNA构成的复合体能与DNA分子上的特定序列结合,并在PAM序列(几乎存在于所有基因)上游切断DNA双链(如图所示).DNA被切断后,细胞会启动DNA损伤修复机制.在此基础上如果为细胞提供一个修复模板,细胞就会按照提供的模板在修复过程中引入片段插入或定点突变,从而实现基因的编辑.(1)真核细胞中没有编码Cas9的基因,可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Cas9基因导入真核细胞.Cas9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的,而sgRNA的合成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2)如图所示,CRISPR/Cas9系统发挥作用时,sgRNA分子的序列与基因组DNA中特定碱基序列因为碱基序列互补所以能结合在一起,然后由Cas9催化磷酸二酯键水解,从而使DNA分子断裂.(3)一般来说,在使用CRISPR/Cas9系统对不同基因进行编辑时,应使用Cas9和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sgRNA进行基因的相关编辑.(4)通过上述介绍,你认为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治疗、基因水平进行动植物的育种、研究基因的功能等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至少答出两点)【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1、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解答】解:(1)真核细胞中没有编码Cas9的基因,可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Cas9基因导入真核细胞.Cas9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而sgRNA的合成需要转录过程中的RNA聚合酶的催化.(2)如图所示,CRISPR/Cas9系统发挥作用时,sgRNA分子的序列与基因组DNA中特定碱基序列因为碱基序列互补所以能结合在一起.要使DNA分子断裂,需要由Cas9催化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水解.(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使用CRISPR/Cas9系统对不同基因进行编辑时,应使用Cas9和不同的sgRNA进行基因的相关编辑.(4)通过上述介绍,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治疗、基因水平进行动植物的育种、研究基因的功能等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故答案为:(1)基因表达载体核糖体RNA聚合(2)碱基序列互补磷酸二酯键(3)不同(4)基因治疗、基因水平进行动植物的育种、研究基因的功能等34.鲤鱼是生活中常见的淡水鱼,既可以食用也有观赏价值.鲤鱼的品种多样,有青灰、红、蓝、白等多种体色,鱼鳞的鳞被常见的是全鳞型、散鳞型两种.为探明鲤鱼体色及鳞被的遗传特性,研究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1)由杂交一实验结果可知,鲤鱼的体色和鳞被性状中的青灰色、全鳞为显性性状.F2中青灰色:红色=15:1,全鳞:散鳞=3:1,由此可知,鲤鱼的体色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鳞被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2)研究人员在实验一的基础上,选取F2中的青灰色全鳞和红色全鳞鲤鱼各1尾进行了杂交实验二.由结果分析可知,(若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若鳞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D、d表示,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D、d和E、e表示)实验二的亲本青灰色全鳞和红色全鳞鲤鱼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和aabbDd,杂交后代中,青灰色散鳞鲤鱼个体占.控制体色与鳞被的基因共位于三对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符合(填“符合”或“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3)研究表明,鲤鱼体色中的红色和白色都是由于基因突变形成的.为判断红与白体色之间是否存在显隐性关系,科研人员利用红鲤和白鲤进行体色间的杂交,再从F1家系中随机选取雌雄各2尾进行交配产生F2,结果如表.杂交组合F1F2红鲤白鲤红鲤(♀)×白鲤(♂)红鲤829297红鲤(♂)×白鲤(♀)红鲤825280实验结果表明红色性状对白色性状是显性.综合本题关于鲤鱼的体色的杂交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