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18张PPT)_第1页
统编版(2023)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18张PPT)_第2页
统编版(2023)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18张PPT)_第3页
统编版(2023)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18张PPT)_第4页
统编版(2023)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18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2023)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共18张PPT)(共18张PPT)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擅长人物、花鸟草虫的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用了24年时间创作了一幅《盛世滋生图》,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反映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又名《姑苏繁华图》,进献乾隆皇帝,以赞乾隆盛世。这是继宋代《清明上河图》后的又一宏伟长卷,全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约是《清明上河图》两倍多长,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探:画中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

情景1商贾云屯、市廛鳞列

材料一:“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材料二: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安徽),江北则推山右(山西)。

——《五杂俎》

材料三:

《盛世滋生图》,据粗略统计,图中人物接肩摩踵、熙来攘往者多达12000余人;河中船帆如云,官船、货船、客船、杂货船、画舫、木簰竹筏等,约近400只;街道上商店林立,市招高扬,可以辨认的各类市招约有200余家,充分展示了明清时期苏州商业繁荣的情况。

情景1商贾云屯、市廛鳞列

设问1: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捕捉图片的细节,为教材中的表述寻找证据,并尝试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表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发展;地域性商帮形成;工商业市镇兴起。

情景2丝绵布帛、覆衣天下

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产,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本店自制苏杭绸缎纱罗等□绵绸梭布发客(三间门面)”。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历史纵横》的三则史料,概括苏州手工业发展的变化。

变化:新的经营方式出现(手工工场);自由雇佣劳动力市场出现。

情景3渔樵上下、耕织纷纭

材料一: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入中国。值闽中饥旱,……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

——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地图《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变化。

变化:农业多种经营兴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高产作物的传入;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

二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

——再探:画外之意“思想文化的发展”

归纳明清思想领域出现的变化,完成表格。

人物时代观点

王守仁明朝中期致良知;知行合一;人人皆可为圣人

李贽明朝后期提倡个性自由;童心说;蔑视权威和教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明末清初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工商皆本”;君臣共治

顾炎武明末清初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提出“众治”;倡导经世致用

王夫之明末清初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思考:进步思想家们从哪些角度对传统思想提出了挑战,并分析明清时期思想领域发生变化的原因。

角度: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

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经济上,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思想上,理学的僵化;思想束缚,大兴文字狱。

思想活跃

误区警示

明清这一思想现象并非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甚至被贴上“异端邪说”的标签,这说明了什么

明末清初的思想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不代表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李贽将自己的书命名为《焚书》《藏书》可见一斑,这也说明明末清初的思想进步不能推动全社会的思想解放,也就无法推动社会转型。

材料:“苏州好,戏曲协宫商。”

——沈朝初《忆江南》

“家歌户唱寻常事,三岁孩童识戏文。

——章法《竹枝词·艳苏州》

文艺昌盛

《盛世滋生图》局部

仅仅一幅图,徐扬择取典型场景,画笔所及,兼及苏州戏曲文化从高雅堂会、三弦琵琶、春台社戏到街头杂耍的各个层次,以图卷的形式,较为全面而又形象地展示了清中期苏州戏曲文化的繁盛景况。

引申关联

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明清的小说也同样取得了重要成就。从明朝后期开始,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曹雪芹的《红楼梦》生动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助推古代文学走向通俗化、世俗化、平民化。这也是唯物史观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观点的例证。

时期人物作品成就特征

明朝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弘祖

《本草纲目》

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农政全书》

农业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天工开物》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霞客游记》

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①总结性

根据教材内容,完成表格,并结合教材《历史纵横》与《学思之窗》,分析明清科技领域成就呈现的特点。

科技

发展

时期人物作品成就特征

明朝利玛窦(传教士)

永乐朝

清朝康熙朝

乾隆朝

与徐光启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几何原本》,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西学东渐)

《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

③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传入

根据教材内容,完成表格,并结合教材《历史纵横》与《学思之窗》,分析明清科技领域成就呈现的特点。

科技

发展

②实用性

三中西对比——

三探:盛世之下危机暗伏

材料:“徽州商人大量侨居外地,笃力经商,贾而好儒,多希望子弟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

——摘编自《论明清徽州家谱编修与徽商的互动》

横向对比此时的东西方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不同,概括东西方分流的原因。

合作探究

不同:中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思想束缚,八股取士。

西方:君主立宪,统而不治;机器轰鸣,烟囱耸立;科学巨人,引领时代。

原因:农耕文明落后于先进的工业文明。

核心总结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重大的社会变化,特别是在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很多方面是与世界变化同步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外来高产作物的传入推动人口的频繁流动、城市的发展、区域性贸易的活跃,而此时中国的封建制度与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发展的诉求必然与现有制度相抵触。新的变化对原有的秩序形成挑战,如思想领域出现了新变化,例如,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的思想,尽管不是主流思想,但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西方殖民者的东来必然引起与当地国家和民众的矛盾,被动的闭关锁国政策无法阻挡殖民者来华的脚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