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发展规律及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借鉴_第1页
城市化发展规律及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借鉴_第2页
城市化发展规律及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借鉴_第3页
城市化发展规律及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借鉴_第4页
城市化发展规律及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借鉴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及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借鉴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城市发展阶段理论主要有服部硅二郎的“区域与城市发展的相关分析”,诺瑟姆(R.M.Northam)“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博格(L.v.d.Berg)的“城市人口的动态过程分析”。而诺瑟姆的S型曲线理论应用最为广泛。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根据各个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于1975年提出了城市化发展过程呈S型曲线,如图所示:曲线表明,城市化发展呈阶段性: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缓慢,当人口超过10%,城市化发展速度开始加快;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城市化发展呈加速状态,进入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大约超过70%时,城市化又进入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初级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也占较大比重,农业生产率比较低下,能提供的商品粮有限,而粮食的供应是区域内实现城市化的重要前提与基础。粮食不仅保证城市人口的正常生活,同时是城市的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社会的资金积累也是有限的,并且科学技术水平低下。因此工业化处在初级阶段,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不足,所以城市发展缓慢。进入城市化中期阶段,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离开土地,工业化进入起飞阶段,初期发展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生产,大量劳动力进入城镇、城市,特别是进入大城市,进入工厂就业,进入城市的各类服务业,促使城市化进入高速成长期。城市化后期阶段,工业己由劳动密集型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原来进入工业的一部分劳动力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已经大致完成,没有更多的劳动力可以进入城市,城市化进入缓慢发展和注重提高城市质量的时期。119)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总结世界城市化呈不断加速之势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化呈不断加速之势。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为5000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5.1%。整个19世纪,世界总人口增长了70%,而城市人口增长了340%,城市化水平提高到13.3%。20世纪前50年,世界总人口增长了52%,城市人口增长了230%,城市化水平提高到29%。20世纪50~9O年代,世界总人口增长了109%,城市人口增长了208%,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2.6%。总的来看,19世纪以来,城市化越来越快。[‘91[45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相继步入城市化后期,城市化速度放缓、基本停滞。发展中国家50年代才进入城市化起步期,有的刚进入城市化中期的快速发展阶段。世界上数量更多、人口更多并处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相继进入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尽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放缓,整个世界还仍然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增长期。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6.%8。其中东京都市圈就占了25%。集中性同时表现在城市国土空间分布上的高度集中。日本的十大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其中七个分布在从东京到大阪的东海道都市带内。日本城市化还存在农村人口过度进入城市,造成农村人口稀疏、产业衰退、社会设施奇缺、文化水平落后、农业用地面积减少。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经验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借鉴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走过高速发展阶段并相对停滞后,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正迎来城市化的高速成长期。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集中化”为特征,就是前述的从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前后,表现为工业和人口的持续的、大规模的集中,城市数目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不断增多。第二阶段则以“分散化”为特征1931。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中出现了所谓市郊化以及后来的超市郊化现象,即大批居民从城市的中心地迁往城市的郊区地带。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市的中心地带环境污染问题严峻,另一方面,发达的现代交通工具,也为人们从城市移居到郊区提供了可能。这一阶段的区域发展模式表现为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增长停滞,城市周边区域不断扩增,卫星城市的居民区发展迅速。于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或“城市群”、“城市带”发展较快。城市化发展是一个由农村、小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一级一级组成的金字塔。原始的状态是底部大,即农村人口多,小中城市人口增加,大与特大城市人口少的典型金字塔。第一次城市化是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扩大为标志的。在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一、两个世纪,相继完成了第一次城市化。第一次城市化实现后城市人口比重达到6。一8%0,甚至还多,有的国家几乎是城市国家,这时金字塔上部扩大,形成非均衡发展,头重脚轻;第二次城市化是对第一次城市化膨胀状态消肿,向城市郊区、小城镇迁移,小城市增多,使城市化发展金字塔形成比较均衡、稳定的形态,达到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根据我国农村人口比重,要想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第一次城市化的水平,困难诸多。因此,本人赞同中国社科院胡伟略老师的意见,认为:城市人口比重超过50%,就可以是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城市化。据资料预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