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行为的刑法规制探讨5400字(论文)】_第1页
【电信诈骗行为的刑法规制探讨5400字(论文)】_第2页
【电信诈骗行为的刑法规制探讨5400字(论文)】_第3页
【电信诈骗行为的刑法规制探讨5400字(论文)】_第4页
【电信诈骗行为的刑法规制探讨54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7页,共7页电信诈骗行为的刑法规制探讨TOC\o"1-3"\h\u21142摘要 17936第一章电信诈骗的概念 226760第二章有关电信诈骗行为的立法现状 216077(一)当前电信诈骗行为适用诈骗罪的立法 29682(二)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理解 3276321.中立行为可以入罪 3158732.该罪成立须遵循共犯从属性原则 422721第三章电信诈骗行为的刑法规制探讨 46938(一)电信诈骗中的共同犯罪认定问题 430611.主从犯认定需要进行个案分析 46702.明确“取款人”的刑事责任 512328(二)跨国犯罪问题 5275031.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协作 5175582.解决刑事管辖权的冲突 621527第四章结语 6摘要电信诈骗是一种犯罪行为,是通过现代通信手段,是有着较强的隐藏性和便于避免警察攻击的特点,它已成为一种集中的国际性的犯罪形式,对于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威胁,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损失。本次研究首先对电信诈骗的特点进行改善,系统地总结出电信诈骗滋生的原因。进而基于我国立法现状,对电信诈骗行为的刑法规制进行分析。最后,为了打击电信诈骗这一犯罪行为,提出应在司法上明确共同犯罪中的主从犯认定规制和帮助取款人的刑事责任。在认定主犯和从犯时,应结合行为人在团伙中的地位,参与时间,分赃情况等因素判断。在取款人的认定上,若取款人与诈骗团伙在受害人损失财产前有共谋,则成立诈骗罪共犯,而仅在受害人财产损失后才帮助诈骗行为人取款的则应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论处。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协作,并透过协议管辖解决各国之间电信诈骗犯罪的刑事管辖权冲突。本次研究将为我国电信诈骗类案件的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强化针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关键词:电信诈骗;帮助取款人;共同犯罪;刑事管辖第一章绪论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诈骗技术与互联网、电话等媒体相结合,形成了电信诈骗的犯罪形式。电信诈骗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面对面”诈骗形式,成为当今社会犯罪分子作案的主要手段。根据公安部的数据,2016年我国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超过60万起。那一年,全国近4.5亿人收到了虚假信息,也就是说,全国1/3的人口通过各种渠道收到了虚假信息。与此同时,电信诈骗已发展成为一种集团犯罪、跨国犯罪,并已成为全球性的大规模犯罪问题,严重危及世界各国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这就提出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处理电信诈骗共同犯罪的问题。由于电信诈骗的类型多种多样,它们每天都在变化,犯罪集团的角色也多种多样。因此,在认定共同犯罪时,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此外,由于电信诈骗集团往往居住在国外或在国外设立用于诈骗的网络服务器,导致了跨国调查取证、逮捕犯罪嫌疑人、追回赃物、协调各国刑事司法管辖区等法律问题。本文以具体案例为基础,对打击电信犯罪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刑法规定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减少电信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第二章有关电信诈骗行为的立法现状(一)当前电信诈骗行为适用诈骗罪的立法目前,我国有关的电信诈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中以诈骗罪予以谴责和处罚,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进入新世纪后,电信诈骗进入了爆发期,我国的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2011年《关于办理刑事诈骗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对诈骗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大”和“数额极大”的数额作了具体规定。该法还规定,利用欺诈信息、拨打欺诈性电话等技术手段欺骗未指明人员的,技术手段达到一定数量的,以欺诈未遂论处。这反映了电信欺诈立法的重大突破,该立法促进对欺诈性短信、欺诈性电话和欺诈性电子邮件的发布者进行更好的定罪,并为试图实施电信欺诈的人提供了标准。2016年,《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意见》列举了8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这是对电信诈骗共犯认定的改进,有利于更好地惩治电信诈骗犯罪的整个链条中的各个环节。(二)电信诈骗的概念电信诈骗是一种以服务提供者身份进行的电子信息服务欺诈行为。与诈骗的传统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最突出的特点是传播弄虚作假的信息,在电子传媒上播放,让人们上当受骗,从未进行诈取人们的钱财。随着大家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电信通讯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异常的普遍的事情,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前进,这也加强了人们互相之间交换信息的类型方式和手段的现代化。电视、电报、电话和网络通信,大家用手机和电脑进行网络通信,这显然作为现代生活里非常关键的一项方式。这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尽管通信技术增加了大家互相的信息交流,但这也成为电信诈骗赛来了新的刑事工具,从此电信诈骗的犯罪开始了。(三)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理解电信诈骗犯罪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掌握了网络和通信技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犯罪的科技水平很高。例如,手机上大量传输信息的设备和互联网上更换号码的软件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罪犯的“工作”效率,使司法机构更难进行调查。例如,在电信诈骗中,犯罪分子经常使用廉价的VOIP或互联网电话。将网络电话连接到宽带上,并设置所需的地址号码后,就可以随意拨打目标电话号码。由于无法通过网络电话查明电话的来源,而且司法机关也很难追查,因此受到诈骗犯的青睐。虽然我国对VOIP电话业务有严格的限制,只能由试点地区的特定运营商进行管理,但市场上仍存在一些未经相关部门许可的非法电信运营商。他们可以使用软件更改来电显示,他们的技术或服务被犯罪分子使用,成为犯罪的工具。这一罪名的确定引起了学术界的讨论。有些人认为这是对中立行为的犯罪化。它是否合适,必须加以审查。有人认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等同于资助恐怖活动、帮助组织卖淫等犯罪,其中含有“帮助”等类似词语,均属于“不遵循从犯从属原则的援助行为合法化”。应该批评。对此,笔者有以下概念:1.中立行为可以入罪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帮助纠正行为”的讨论较多,尚未形成多数立场。有学者认为,这是将协助行为确定为主犯,不再适用刑法对共犯的刑罚。这是因为在这类犯罪中,帮助行为的危害性大于执行行为的危害性。也有学者认为,将帮凶的帮助定罪并不会导致帮凶成为罪犯。帮扶犯罪的处罚,不再适用刑法的规定。在认定规则上,仍需遵循共犯从犯原则。目前,我国的行为犯罪化立法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不需要遵循共犯从犯原则,如《刑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的协助恐怖活动罪。对这一罪行的定罪只要求罪犯与恐怖主义活动的组织者或肇事者一起行动。为了提供援助,不需要帮助的人必须犯罪。这种救助行为是因为救助对象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特定人群。为了更好地预防这类犯罪,刑法也必须帮助谴责和惩罚这类犯罪。即使被帮助者没有犯罪,帮助者也可能是主犯。这就是辅助行为不必服从从属原则的要求。二是遵循从犯从犯原则的要求。例如,《刑法》第107条规定的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不仅要求“境内外机构、组织和个人”适用资助行为,参考《刑法》个人实施求资助第102条以及103、104、105条,“直接责任人”才能被定罪和惩罚。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是一种典型的共犯,但这种共犯行为的产生必须遵循共犯原则,不能脱离与之相关联的具体犯罪。2.该罪成立须遵循共犯从属性原则共犯从属性说是“共犯独立性说”的对称。西方刑法理论中关于正犯(实行犯)与共犯(教唆犯和帮助犯)关系的一种学说。是一种客观主义的共犯理论。认为在共同犯罪人中,只有正犯才具有直接实施破坏刑事法律规范的犯罪行为,其他共同犯罪人都不具有直接破坏法律的行为,所以正犯是共同犯罪中的核心,其他共犯只有从属于正犯的性质。共犯的成立及可行性,以存在一定的实行行为为必要前提。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帮助纠正行为”的讨论较多,尚未形成多数立场。有学者认为,这是将协助行为确定为主犯,不再适用刑法对共犯的刑罚。这是因为在这类犯罪中,帮助行为的危害性大于执行行为的危害性。也有学者认为,将帮凶的帮助定罪并不会导致帮凶成为罪犯。帮扶犯罪的处罚,不再适用刑法的规定。在认定规则上,仍需遵循共犯从犯原则。第三章电信诈骗行为的刑法规制探讨(一)电信诈骗中的共同犯罪认定问题电信诈骗犯罪的群体特征日益明显:犯罪团伙成员数量多,内部结构严密,分工明确。这伙人的日常工作包括购买设备;对团伙成员进行技术培训;向未指定的团体披露欺诈性信息;虚假身份和虚构事实;鼓励受害者转移资金;转账、记录等。这导致难以确定一个复杂欺诈集团的不同成员的法律地位,这需要在司法部门加以澄清。1.主从犯认定需要进行个案分析电信诈骗领域的一些群体组织良好,其成员的工作复杂多样,因此在认定犯罪分子和共犯时,必须将其认定为主要的犯罪分子。但是,罪犯参与电信诈骗的组织、时间和范围以及参与盗取货物的具体情况都必须确定。例如,在一个成人诈骗团伙中,可能会有专门的技术培训人员负责教授诈骗技巧或向团伙新成员应用网络通信技术。电信诈骗领域的许多犯罪团伙已经被消灭,容易再生和激化。原因是这样的培训人员可以帮助犯罪组织迅速建立新的团伙。因此,这类成员对于帮派的扩张极其重要,对社会的危害也更大,因此应将其作为主犯对待。同样,提供了欺诈计划的人,成功的关键是欺诈,因为它使欺诈过程更复杂,一步一步欺诈的成功的关键,并且必须作为主要犯罪者的惩罚。2.明确“取款人”的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通讯诈骗被判的话,加害者事先勾结的情况下,不用说是诈骗犯罪的共犯,肯定会被认为是诈骗犯罪的共犯。也就是说,无论是取钱汇款,还是编造事实隐瞒真相,受害者都被误解,所有权被转移到处于错误状态的犯罪人员管理的账户。通过这种勾结,各犯罪参与者具有相互鼓励、支持和合作的精神,提高了结果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所有共犯都应对犯罪后果负责。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由于转让或撤回与诈骗者事先没有共谋,客观上在诈骗罪完成后参与诈骗,虽然是事后的帮助行为,只能以隐匿、隐匿犯罪收益罪予以处罚。(二)跨国犯罪问题1.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协作电信诈骗犯罪已经成为跨国犯罪的严重形态。从我国打击国际电信诈骗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调查和收集跨国犯罪证据一般需要得到有关国家的同意,包括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第二,各国的法律制度不同,公民的隐私保护水平也不同,获取案件信息和收集证据很困难。此外,我国目前只能实施“案件委托处理”,调查结果受到不同国家警察处理案件能力的影响。因此,国际法律下,各国为了犯罪情报的交换的证据和设定通道,确立网络合作的平台,对通信欺诈超越国界的共同作战,并收集证据的领域超越国境的应进行合作。提高侦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根据联合国1988年通过的《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中关于协助研究的规定,调查跨国界电信欺诈案件,现行的委托办案方式被各国联合办案方式所取代。2.解决刑事管辖权的冲突在处理跨国犯罪的刑事管辖时,一般遵循属地管辖、人身管辖和保护原则的顺序。各国普遍承认领土管辖是管辖的基本原则。我国刑法规定,只要是在我国范围内的犯罪或犯罪结果之一,在我国范围内即视为犯罪。但是,由于电信诈骗罪可以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实施,从犯罪活动的准备到执行,以犯罪活动的发生地作为管辖地的依据,很容易引起管辖冲突,刑事结果的发生地应作为司法管辖的依据。虽然电信诈骗团伙有不同的犯罪形式,但一般的流程是:指挥官-诈骗作案者-网络通信平台-受害者-转移和提款-团伙分配赃物。诈骗信息可以在到达受害者之前在不同国家的网络服务器上流通好几次,但最终它只会被受害者通过一个国家的终端设备接收。受害者根据诈骗的误导信息,将货物转移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不管行为人是否收到赃款,受害人的损失已经发生。电信诈骗的事实不是通过整个诈骗过程的完成来确定的,而是通过受害人财产的损失来确定的。因此,诈骗的结束必须是受害人丧失所有权的时候,受害人返还所有权的地方必须是电信诈骗的结果。诈骗信息发送的地方,网络信号流经的地方,赃款流入的地方,都是犯罪。第四章结语生活在这个信息社会,面对各种虚假信息,除了提高个人的警惕性外。司法部门需要准确了解现行法律和条例,解决电信诈骗的常见刑事问题,特别是主管和下级之间的区别以及协助取款的刑事责任。管辖权冲突的案件,解决这些问题,打击跨国犯罪,消灭犯罪集团。让电信诈骗隐形。

参考文献[1]何锬坡.“零发案”彰显反电信诈骗宣传新成效[N].珠海特区报,2021-01-18(005).[2]吴迪.遏制“窃听风云”,保护信息安全的力度亟待加强[N].工人日报,2021-01-06(005).[3]张智强.防治电信诈骗背景下银行账户管理探讨[N].滁州日报,2020-12-31(015).[4]李玉婷,李灵芝,许星月,曹丽媛,黎晓鹏.高校本科生“电信诈骗”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法制博览,2020(36):179-180.[5]武士君.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控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36):55-56.[6]王雅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刑事控制体系构建分析[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20,29(06):42-50.[7]方康澜.基层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困境与出路——以H省C县调研情况为样本[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0,33(06):103-112.[8]罗文华,程家兴,尹乾坤,程斌.电信网络诈骗罪名体系中的证据问题——以7种罪名135个案例为样本[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20(06):76-82.[9]陈毅,张志扬,刘梦伟.高校师生网络电信类诈骗案件防范研究[J].法制博览,2020(33):10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