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袭古而弥新袭古而弥新读唐宋词一得
唐宋时期,具有突出而普遍的特点。换句话说,他善于继承前人的诗歌、赞美和精彩的思想和意境,形成自己独特的新内涵。可以说,它是“在变革中寻求过去的创新”。因袭古而更加新颖,似乎矛盾,其实辩证。先举一例: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晏叔原‘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盖出于老杜‘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评论小晏这两句“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杜诗写于安史乱后,乾坤疮痍,十室九散,亲人相聚,实属望外,竟至秉烛相照,怀疑相逢是在梦中。诗写乱离后重逢的心理十分深刻而真切,语言又十分质朴,很能反映诗“庄”的相对特征。而小晏之词,以“银”代替了“烛”,色调一变而为富丽,句子拉长为十四字,情思即更细腻,用“剩”、“犹”之类的虚词关络前后,语气也更婉转。这就形成了与杜诗意趣相异的清丽柔婉的新风格,体现了词“别是一家”的特色。清·刘体仁《词绎》也特标出老杜小晏这两句,认作“此诗与词之分疆也”,实乃会心之言。前人已指出,词不可似诗,但诗可入词。因为熔铸前代诗语入词,则婉曲者增典重古雅之色,通俗者得格老味长之趣。“到口即消”又“味之无极”。如辛弃疾《霜天晓角·旅兴》(吴头楚尾)“宦游呈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尔。”末两句似乎随口吟出,平平道来,实际上化用了晋无名氏帖中语:“天气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近,且住为佳尔。”再如少游《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这活生生的口语,似乎刚从唇边吻下摘来,其实还是袭用了李贺的诗句,从“天若有情天亦老”化出。“袭古”之法并非创始于词,但从词开始才成为一种重要而突出的艺术手法,才被普遍应用。浑融天成的“袭古”成了作词的一项要素和特长。(后代的“戏”,“曲”更发展了这一点)。“乐府诗向例可以引用诗句,所谓‘以诗入乐’,如用得浑然天成,恰当好处,评家且认为是一种优点”对于词作中的袭古现象,前人已多有论述,略引数例以为谈资: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歌词类》云:清真词“多用唐人诗语,隐括入律,浑然天成。”沈义父《乐府指迷》认为清真词“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清·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二云“晏殊《珠玉词》极流丽,能以翻用成语见长……翻覆用之,各尽其致”。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炀帝诗也;‘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少游词也,语虽蹈袭,入词尤是当家”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云:“贺方回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宋·张炎《词源》卷下:“贺方回,吴梦窗皆善于炼字面,多于温庭筠、李长吉诗中来。”……宋词中还专有“隐括”一体。如东坡《哨遍》(为米折腰)自序:“乃取《归去来辞》,稍加隐括,使就声律。”《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自序:“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另外,宋词中还有径取唐人绝句,杂以和声而成的现象。此举贺铸《晚云高》一首为例:“秋尽江南叶未凋:晚云高。青山隐隐水迢迢,接亭皋。二十四桥明月夜,弭兰桡。玉人何处教吹箫,可怜宵。”即取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而添声。以上我们例举了词作中的袭古现象及前人评论,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手法的突出发展呢?我们认为,除了时尚所好,文化遗产的累积和继承关系外,主要还有如下三方面原因:(一)词本身的特征决定了这一点。词初起时是合乐的,是为了听而不是为了看的,是为了让人增加感官享受而非促进理性思考的。因此,要求字面轻软而不生硬、词句熟悉而不陌生。这样,酒酣耳热之际,轻软而熟悉的词句便使人在醉意朦胧中联想到许多优美熟悉的意境,身心口耳皆得一时之乐趣。试想若唱的都是听不懂、不熟悉的语句,要查《尔雅》,翻类书,那还谈得上什么欣赏和享受呢?这在词初起时(其时词与乐紧密配合),以及精于音乐的作家那里特别明显,如周邦彦,所作词句“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不用“生硬字面”。(二)唐宋词虽不能肯定来自绝句,但与唐人绝句有着密切的联系却是无法否认的。如《纥那曲》、《长相思》,来自五言绝句;《柳枝》、《竹枝》、《清平调引》、《小秦王》、《阳关曲》、《八拍蛮》、《浪淘沙》,来自七言绝句;《阿那曲》、《鸡叫子》,来自仄韵七绝。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三十九还指出:“唐初歌词,多是五言诗或七言诗,初无长短句。自中叶以后至五代,渐变为长短句”。清·方成培《香研居词麈》卷一也说:“唐人所歌,多五七言绝句,必杂以散声,然后可以比之管弦。如《阳关》诗,必至三叠而后成音,此自然之理,后来遂谱其散声,以字句实之,而长短句兴焉”。今验之以大石调《阳关三叠》,可见其言不诬:“渭城朝雨,一霎衰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功名富贵有定分,莫遣容仪瘦损。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相对于这种就一首诗拉长化开的方法,更普遍采用的是按意境需要,多方袭用诗句,融入新词,“用前人字句……语陈而意新,语同而意异,则前人之字句即吾之字句也。”值得一提的是,初期多袭用唐人或六朝诗句,后来,词脱离音乐而按谱填字,才逐渐大量袭用经史中“硬语”,那已是为了看,而不是为了听了。(三)民歌为词的源头之一,而民歌中描写男女情爱的作品份量不少。文人词初起时即发展了这一点,因此,题材多囿于情爱相思之类。题材狭而作者多,就必然出现相因相袭的情况。因此,就有了拈用前人字面,袭取前人构思,揉合已有形象、化用已有意境等种种方法。词就朝着狭而深的方向发展了。以上三点主要是根据词初起时的情况而论,但正因为一开始就突出了“袭古”的方法,故一直影响到以后。然而,唐宋词中艺术性较高的作品正在于袭古而有所发展,袭古而添新意趣,虽未必胜过原作,而酸咸自具异味。宋代诗坛上,江西诗派也讲袭古,甚至把“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当作秘宝。但江西诗派只行“袭古”之法而无“弥新”之实、一味讲出处、标来历,显示自己的学问,所以不避生僻奇险。这至多只能给人一种充实学问的理智满足感。而唐宋词的“袭古”大多是袭用人们熟悉的诗句而进行再创造,目的是调动读者已有的形象和意境积累,启动情思,获得美感。可见,这种“袭古”正具备了“审美的快感与理智的快感”(康德语)两方面的功能。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些较优秀的词作,找出“袭古”的途径,品味“弥新”的效果,以利借鉴。(一)字面的袭用与新组合:打开词集,粗粗流览,人们便会觉得,大部份字面都是前人用惯了的:梧桐、夜雨,芳草、斜阳,断鸿声里,烟波江上……但细细体味,就是这些陈旧袭古之语,一旦融入新词,就立刻返老还童,引起人们无穷的联想,产生新奇的魅力,给人美的享受。这是因为作者的“袭”经过了精选,乃是融会了一个民族长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因素,又经过了许多人的传唱吟诵,因此它就有了那种一触而即发,使人们想起生活,牵活情思,眼前浮现出许多美好境界的魅力。例如词人手下无数次出现的“柳”这个字面(即这个物象),其中沉淀的民族的生活经验、情感因素是多么丰富啊!从《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古诗十九首》的“青青河衅草,郁郁园中柳”,从“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到“长安陌上无穷树,只有垂杨管别离”,“柳”已成了我国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成了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特具风采的事物。它的感染力是沁入人心的,又是广泛而普遍的。唱到它,人们就会联想到许多不同情境中的柳。还有“烟”和“雨”,“这是中国和日本艺术的共有的传统手法”。“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因为这些字面(物象)具有如此丰富的“张力”一一美的联想力、广泛的共鸣性、蓬勃的再生力,加上作者不同用心,不同情绪下的不同组合,就会创造出面目全新的境界,使人在熟悉中发现陌生、陈旧中找到新意。如温庭筠《菩萨蛮》上片:“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前两句描写屋内华丽的陈设及暖香缭绕,闺中人渐入梦境的情景。第三句“江上柳如烟”,却接得突兀,比得奇特:柳丝如烟,而且生在江上,这别开生面又富有情致的画图谁曾见过?又似曾相识。这就是因为“江”、“柳”、“烟”这几个字面(物象)具有丰富的“张力”,以至三者排列在一起,读者自己就会将它们融合成一幅幅美妙的图景。因此,作者敢于出神入化,省去许多过渡和说明,把事物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种更诗化、更浓密的组合。你看:迷梦中,月光下的柳丝竟和烟雾一样轻缥虚浮,在那残月下的江面上飘动流荡,把闺妇梦幻中见到的朦胧图景写得像梦一样缥渺、一样生动,弥漫着新奇的感染力。无怪乎俞平伯《读词偶得》说:“飞卿之词,每节取可以调和之印象而杂置一处,听其自然融和。”闻一多先生也说:“温飞卿只把一个一个的字排在那里,并不依着文笔的规程替它们联系起来,好象新印象派的画家,把颜色一点一点的摆在布上,他的工作完了,画家让颜色和颜色自己去融洽,互相辉映,诗人也让字和字自己去互相融洽,互相辉映。”作者敢于这样创新,条件就是看准了这些字面有“张力”:而“张力”来源于精心选择的袭古字面带来的联想力(汉大赋也有类似的堆垛排列法,但字面冷僻晦涩,故缺少美感。)这些字虽反复运用,感染力不但不减,“张力”反而越来越大,正像七个音符虽少,但能组成千万首新乐曲,这一点,词与乐有着内在的精神上的相通。故《诗辨坻》云:“语境则咸阳古道,汴水长流。语事则赤壁周郎,江州司马。语景则岸草平沙、晓风残月。语情则红雨飞愁,黄花比瘦,可谓雅畅。”(二)构思上的递进和描写上的加倍:岑参有一首《春梦》诗,写思念深切而无由相见,一片深情,蔓衍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晚唐杜牧也有《旅宿》诗写道:“远梦归侵晓”—一路途真远,相思真苦啊!连梦中归家都要一直跑到侵晓。李煜的《清平乐》就成了“路遥归梦难成”,连梦中也难以归家了。宋徽宗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则更进一步写道:“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新来和梦也不作。”这中间“袭古而弥新”的过程是十分明显的。宋词中还有一种加倍法:比如说,词多写愁绪。但愁是一种心境,要刻划它,唯有喻之以物或借之以境。词作中以物喻愁者不乏佳句:冯延巳《蝶恋花》“撩乱春愁如柳絮”,以柳絮喻愁;李煜《清平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春草喻愁;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周邦彦《琐窗寒》“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都是以雨喻愁。然而到了贺铸,在似乎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他采用了加倍法,将种种喻愁之物串联在一起:“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袭而能新,造成一种愁绪无边无际,附着于一切物体上的感觉,嬴得“贺梅子”的称号。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船载离恨,比喻新鲜;苏轼《虞美人》写道:“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洲”、以“只载”突出愁绪外无物可寄;而陈与义又有《虞美人》道:“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以“满载”加倍写愁绪之充塞;而李清照《武陵春》又比“满载”加倍一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三)形象与意境上的承袭与点化:《词苑丛谈》卷一引《词绎》说:“词有与古诗同义者。‘潇潇雨歇’,易水之歌也。‘同是天涯’,麦之诗也。‘又是羊车过也’,《团扇》之辞也。‘夜夜岳阳楼中’,日出当心之志也。‘已失了春风一半’,鲵居之讽也。‘琼楼玉宇’,《天问》之遗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西风吹渭水,落叶下长安’美成以之入词,白仁甫以之入曲,此借古人境界为我之境界者也,然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结句为:“一片冰心在玉壶”,意境清寒。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有句云:“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张孝祥《念奴娇》写道“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其意境的承袭与发展也是容易领会的。唐人赵嘏,人称“赵倚楼”,其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也确实写出了一清雅自高、孤独不偶的形象,有一种清寒的意绪似乎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课件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3.3 阳光的组成(14课件)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子陵中学教育集团子陵校区七年级(下)竞赛数学试卷
- 上班迟到与旷工处理制度
- 逻辑代数基本公式及定律
-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 佛山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模拟考试(一)数学试题理试卷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10.3.4-综合应用-最短路径问题-弗洛伊德算法
- 2024年河北客运资格专业能力考试题库
- 2024年红河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答案
- 道岔专业技术术语中英文对照讲解
- ISIS路由协议
- 提升杆式轨道球阀制造工艺及技术特点
-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全册集体备课
- 锯齿形螺纹的压型和基本尺寸
- 葛洲坝、三峡毕业实习
- 浙江大学top期刊850种
- 热风炉设计说明书.doc
- 强制性运动疗法讲解
- 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
- 产品总监绩效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