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四单元复习课件_第1页
必修2第四单元复习课件_第2页
必修2第四单元复习课件_第3页
必修2第四单元复习课件_第4页
必修2第四单元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过渡时期(1949-1956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一五计划(1953-1957年)经济建设方针:中共八大(1956年)“左”倾错误:两个运动(1958年)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经济好转:(1962—1966年)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1956年)国民经济的劫难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1)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表现:1、帝国主义掠夺。2、国民政府搜刮。3、战争破坏。(2)恢复和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交通堵塞、通货膨胀、生活困苦原因:2、“一五”计划(1953--1957)(1)任务之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结果:超额完成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意义: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历史:现实:外部:重工业基础差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苏联经验(2)任务之二: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土地私有制

小农经济基本途径和方式:意义:

生产合作社,全行业公私合营与未来的社会性质不符满足不了工业发展需要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二、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1956北京)(1)内容:(2)评价: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指导思想:1958年总路线

(2)内容(3)后果:三年经济困难3、国民经济的调整内容:

农村纠“左”、八字方针结果: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分析正确,探索成功,但未坚持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总体损失原因:

局部回升原因:

“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1971周恩来恢复调整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系统纠正文革“左”倾错误)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和严重的失误?成功:一五计划中共八大八字方针全面整顿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革

大搞阶级斗争,忽视经济建设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认清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清国情,实事求是第12课从计划经济2、决策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左”倾——实事求是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拨乱反正3、意义:伟大转折新的起点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思想:“凡是”—真理经济:停滞(十一届三中全会)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1978安徽、四川)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1、原因:2、初步改革:改革:集体生产—分户经营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管理方式:人民公社—乡、镇政府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平均主义—按劳分配—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意义:农业发展,农村变革;促进城市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体制:措施:意义:

2)城市积极性,竞争机制,增强活力,经济发展,效益提高高度集中——自主经营公有制——多种平均主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积极性—生产力—经济发展前提内容目的实质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前提、实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国内:改革遇到阻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邓小平南巡谈话(1992)3、目标确立2、提出1、背景4、理论完善5、意义十四大(1992)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十五大(1997)三、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生产力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以时间为线索)1992年十四大--确立目标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基本框架1997年十五大--进一步理论完善21世纪初--基本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历史意义2、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提高。(国际地位)3、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生活水平)1、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国民经济)

小结计划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折决策目标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基础: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原则:平等互利目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对外开放国际方面:1、政治上,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2、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世界发展的趋势表明,任何国家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绝不能割裂国际间的联系,而只能积极地利用这种关系为本国的发展服务。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国内方面:1.十年“文革”使中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急需恢复和发展。

2.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二、对外开放的步骤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什么叫经济特区?“特”在哪里?“特”的表现: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第二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1、靠近港澳,华侨多,有利于引进外资。2、靠近沿海,交通便利。3、广东、福建两省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4、资源丰富。国家给予海南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