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清明 教学设计_第1页
9古诗三首 清明 教学设计_第2页
9古诗三首 清明 教学设计_第3页
9古诗三首 清明 教学设计_第4页
9古诗三首 清明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9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清明》教案设计

一、教学要求

1.理解关键字“魂、酒”的形与义,学习七言诗的节奏。

2.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3.知诗意,体味诗中的节日场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借助插图和解释理解诗句的大意,描述诗中节日场景。

三、教学难点:

结合插图,解释发挥想象,悟诗中描绘的意境--诗人雨独行的心境。

四、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诗人、清明节等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清明》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节气歌》,导入课题。

师:孩子们还记得《二十四节气歌》,请个人背给大家听?咦,你们都记得呀,你来背。(生背)背得真好呀!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读(2《二十四节气歌》)。

谁还知道,在24节气中有一个很特别的节气,不仅仅是节气,还是一个节日呢?你来说。

生:清明。

师:看屏幕(2节日的由来。),齐读了解清明的由来。

师:清明时节,天是那么蓝,那么澄净,燕子在空中快乐地飞舞。大地是那么明朗,桃红柳绿,这就是清明。

师:清明节,你们和家人会做些什么呢?

生1:春游,欣赏春天的美景。

生2::扫墓,祭拜祖先。

师:扫墓祭祖时我们具体会做些什么呢?

生1:扯坟上杂草。

生2:给祖坟垒土。

生3:烧纸钱。

.师:看屏幕(4清明风俗图)我们做这些是想表达什么

生: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清明有关的古诗,(出示课题《清明》)。齐读课题。

二、知诗人。

师:这首诗的是谁?一起说!

生:(杜牧)。

师:朝代?

生:(唐)

请看大屏幕(5杜牧生平),齐读。

师板书:唐杜牧

这首《清明》,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三、初读浅知。

1.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是学习诗歌的最佳方法。

师板书:读。

师:请同学们借助文中的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

师,看屏幕(6古诗),谁来试一试。其他孩子可要用心倾听,读后要你评价出彩的地方。(请生读。)

师:谁来评一评?

生评:声音响亮,发音准。

师:我们一起向她一样读准字音,小声齐读一遍。(生齐读)

2.师:要我说呀,把字音读准,只能算一般好,得一星。要想更好,还得要有节奏。因为古诗很讲究押韵和节奏。

师:我们在读七言诗的时候,一般采用什么节奏?

生:2,2,3。

师:看屏幕(7出示划节奏),试着读一读。请个同学读一读。(请生读)

师:果然更好了。请同桌互读,读后给你的同桌打星评分。

师:小组赛读。(师评价画星)。

师:读出诗的节奏,能得三颗星了。想得更多,还得咋办?

生:读得要有感情。

师:是呀,每首诗的意境不同,情感也不同。要通过声音,把诗的画面表达出来,才是最棒的。(板书:情感画面)。

师:想不想读得最棒?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字里行间,感受它的文字,画面,读出它的韵味。

四、深读细品。

1、学习第一、二行诗。

出示诗句:

师:人间芳菲四月天,正是踏青好时节。诗人笔下的四月天,又是何种光景?

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看屏幕(8第一行诗)我们一起看第一行诗。

生读。

师:诗人是抓住了清明时节的那个景物来写的?

生:雨。(用笔圈出雨)

师:雨有万千种,绵绵不绝的秋雨,飘飘洒洒的春雨看图(8),体味诗人笔下的雨,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生:天地茫茫,细雨如丝...诗人一路独行,是那么孤独,寂寞。

师:这怎么洒都洒不完的细雨,在诗人的笔下化作一个叠词,那就是清明时节—

生接:雨纷纷

2.指导朗读。

师:“纷纷”既描写了春雨的形纷纷扬扬,又衬托了诗人的情纷繁复杂。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里“情景交融”。板书:情景交融,诗人用这纷纷的细雨,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悲伤难过伤心……

师:齐读,读出诗人的孤行的寂寞。(生读)

师:再读,读出诗人的雨中的难过。(生读)

师:诗人独行的寂寞,雨中的难过,从诗中的哪些字词最能感受到?

生:欲断魂(生在书上圈出“欲断魂”)

师:出示“魂”,一起读。你能给魂找找朋友吗?

生:灵魂、鬼魂、魂魄。师:一起读一读这些词,把这些词放到诗中。

师:“魂”是会意字,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人的灵魂,魂魄像什么一样在空中飘荡呢?

生:云

师:那么“断魂”就是指人没有了灵魂。诗中的行人又是什么样子的?

生:“云”。

师:是啊,路上行人心里愁苦,简直就是失魂落魄。孩子们感受到了吗?看屏幕(9)试着用朗读的方法展示出来。

师:请个人读一读。(生读)

师:听出了你的愁苦.谁还想读一读。(生读)

师:我从你的字里行间中,感觉到淡淡的哀伤。那全班同学敢挑战一下,这样来读一读吗?(全班读)

师:我们知道古代诗人都喜欢描写雨。你知道有那些诗句吗?你知道是谁呢?看屏幕(12,不同诗人关于雨的诗句)

生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生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师: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的孤独长叹,孟浩然《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里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里对春雨来得正当时的由衷赞美。

师:细雨似泪,抛洒了历代文人的多少愁绪。将你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齐读这两行诗。

2.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师:除了这一个雨字,你发现还将这万千愁苦寄托在哪儿?从哪几行诗中能找到答案?

生:酒。在三、四行诗中找到。

师:看屏幕(13)齐读。

师:用笔在文中圈出“酒”字。

师:看屏幕(14出示“酒”),“酒”也是文中的物。齐读。最初出现在甲骨文,演变到篆文就将甲骨文中的水形写到了左边,后来,隶书、楷书,将小篆中的“水”写成了三点水。右边部分写成了“酉”,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酒”。

师:你可以说出多少个带酒的词语,试一试。(生说)。

细雨纷纷,乱了多少人的心绪:祭拜归来,心神俱疲,此情此景,他最想做什么?

生:渴望歇一歇脚。(躲一躲雨,饮些小酒,冻僵的身子暖和暖和,排解心中的忧愁。)

师:心有千千结,当用杜康解。所以,他环顾四周,寻找酒家。却只看到谁?

生:牧童。

师:诗人怎么做的?说出相关诗句。

生:借问酒家何处有

师:牧童怎么做的?说出相关诗句。

师:看屏幕(15)齐读诗句。

师:借问什么意思?

生:请问,有礼貌地问。

师:酒家在哪儿?

生:杏花村。

师:牧童在告诉诗人时,用了个什么动作?

生:遥指。

师:请个人和老师合作演示诗中的情景。

师:请个人说一说,“遥指”什么意思?

生:指向远方。

师:看屏幕(16),再读诗句。

师:请同学们再指一指。

有酒家的地方,(生的手不放下)我们顺着你指的方向远远望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村子里,杏花绽放,鲜艳的酒旗迎风招展。

师:酒旗,迎风招展,正等着你去呢,你的心情如何?

生1:急切地想去喝酒暖身。

生2:想去酒馆休憩,缓解疲惫。

师:试着读出你的心情。(生读。)

师:是啊,酒仿佛是诗人愁苦的情绪的解药,他急切地往那杏花村赶去。齐读(三四句诗)。

师:这一天,真是让人五味杂陈,这一天,就是——清明

(师指课题,生读),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读出诗人清明这一天的情感变化。(全班齐读诗歌)。

五、拓展延伸。

师:《清明》这首诗流传至今,家喻户晓,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些人还将这首诗进行了自创,吟诵起来十分有意思,你们想读一读吗?

师:想读还得动脑筋,看你能不能往下接着创作。(创作要求:在保留诗意不变的基础上,可以改六言诗、五言诗、四言诗小组内讨论5分钟,汇报成果)

(18)(1)清明节雨纷纷,

路上人欲断魂。

问酒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