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案_第1页
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案_第2页
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案_第3页
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案_第4页
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有四篇课文《17古诗三首》《18富饶的西沙群岛》《19海滨小城》《20美丽的小兴安岭》和习作《这儿真美》还有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望天门本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美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本单元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饱含着对祖国的赞美与深情,配合表现壮美景色的插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富饶的西沙群岛》在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个生字,读准6个多音字,会写51个字,会写62个词语。2.能结合注释,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3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3.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文中的景物或场景。4.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5.能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6.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7.能自己改正错别字,并乐于和同伴分享观察到的美景。【单元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认识个生字,读准6个多音字,会写51个字,会写62个词语。2.能结合注释,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3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3.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4.能自己改正错别字,并乐于和同伴分享观察到的美景。教学难点:1.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文中的景物或场景。2.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3.能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课时安排】17古诗三首……3课时18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19海滨小城……1课时20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习作:这儿真美……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7古诗三首【教材分析】本课由3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望天门山》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山的山形和长江的水色融为一体,壮丽的景象得到充分展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大意是: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大意是: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其中“回”是“回旋,回转”的意思,突出了山势险峻和水流湍急;“此”是指天门山。诗歌后两句的大意是: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天门山好像在张开双臂欢迎从日边而来的孤帆,富有情趣。《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前两句诗写景,大意是: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这两句诗写出了不同天气下西湖的景色。“潋滟”“空蒙”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晴方好”“雨亦奇”写出了诗人对西湖不同美景的赞叹。后两句与前两句照应,用绝色美人比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在作者的眼里,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不管是晴是雨,都神韵独特。“欲”是“如果”的意思。“总相宜”既写出了西施不管怎么打扮都是美的,也写出了西湖景色的美不胜收。《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描写,把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诗歌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山水翠”“青螺”是遥望所得,生动地勾画出了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前两句诗的大意是: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后两句诗的大意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课文插图简洁而富有意境,可作为学生理解诗句的参照。【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教学难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素材选择】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叶堡乡),公元701年2月28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天门山,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也因天门洞而蜚声世界,被誉为“湘西第一神山”。天门山,素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美誉,千百年来,“天门洞开、天门翻水、天门转向、野拂藏宝、鬼谷显影、天门瑞兽”六个难解之谜的相继涌现,更为这里增添了灵异的奇趣。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南岸,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问题设计】1.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2.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3.诗人在这首诗中写了西湖怎样的美景?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4.欣赏晴雨时的美景,诗人有怎样不同的感受?【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1.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我们来背诵古诗,好不好?2.同学们朗诵得真熟练,感情也很丰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4.教师评议。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5.学生阅读资料,教师谈话导课:是啊,李白是中国唐代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25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望天门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望天门山》(齐读)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2.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点评。出示生字:duànchǔzhìɡūfān断楚至孤帆(1)注意读准翘舌音“楚、至”,前鼻音“断、帆”。(2)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换一换:“继”换掉“纟”,加上“斤”,就是“断”;“定”换掉“宀”,加上“林”,就是“楚”;“狐”把“犭”换成“子”,就是“孤”。减一减、:到—至,变成“至”。加一加:“巾+凡=帆”。5.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画画。7.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三、小组合作,再读学习。1.为了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课文。可以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了诗意后,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2.出示:(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3)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4)开:劈开,断开。(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6)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7)出:突出,出现。(8)日边:天边。(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3.个人自学开始。4.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四、合作探究,品读诗句。(一)学习前两句诗。1.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有关图片)2.指名读一读前两句。3.引导想象: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天门山高、俊秀、险,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4.指导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碧水东流——至此回”,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5.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导朗读(二)学习后两句诗。1.谈话过渡: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两岸青山------相对出)2.出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相关图片)3.学生观察,畅谈感受。(指示学生看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头的诗人。)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5.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自豪)6.指导朗读: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让我们齐读后两句。(三)再读悟情。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板书:青山碧水白帆红日)2.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图画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作者在诗中还用了六个动词,使得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看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板书:断开流回出来)4.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5.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五、感情朗读,指导背诵。1.同学们,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背下来?试试看。2.学生配乐感情朗诵。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出示生字:断楚至孤帆1.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楚”——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林”的两捺都变成了点。下面是横勾,不是秃宝盖。“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个“瓜”,不是“爪”。“帆”——左右结构,第五笔是横折弯钩。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七、总结拓展,积累运用。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大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你们想一想,我们曾学过李白的哪一首诗也是抒发了这种感情?(《望庐山瀑布》)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看谁背得多!【板书设计】望天门山青山碧水白帆红日断开流回出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亦、宜”等3个生字,会写“饮、初”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美景,揭示诗题。1.同学们去过西湖吗?(如果有去过的,请学生做简单介绍。)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2.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说说欣赏西湖十景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人间仙境……)3.谈话揭题: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齐读课题。4.简介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苏轼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二、鼓励交流,理解诗题。1.小组交流:通过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呢?2.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1)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2)知道了地点:西湖的小舟上。(3)知道了诗人在做什么:饮酒聊天,欣赏美景。3.谈话激趣:诗人苏轼曾经在杭州做过地方官员,他非常喜欢西湖,经常到西湖来观赏美景,有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刚开始的时候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看到这奇妙的景象,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三、学习字词,明确节奏。出示:“饮”“初”“亦”“抹”“宜”。1.大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朗诵诗句,借助拼音学会诗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2.生自由朗读。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1)课件出示诗句。①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②指导生字:yǐnchūyìmǒyí饮初亦抹宜指名读,教师领读,提示读音:“亦、宜”整体认读音节,“饮”前鼻音。“抹”是多音字,在文中读mǒ,组词“涂抹”;还有一个读音是mā,组词“抹布”。③识记生字熟字加偏旁:饮=欠+饣初=刀+衤宜=且+宀减一减:迹-辶=亦4.再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根据学习古诗的经验在课本上标出这首诗的节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四、品读诗句,理解大意。1.小组交流积累的学习古诗的方法。2.引导理解:(1)诗人在这首诗中写了西湖怎样的美景?(2)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3)欣赏晴雨时的美景,诗人有怎样不同的感受?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理解古诗。五、细读诗句,交流探究。(一)赏读“水光潋滟晴方好”。1.“潋滟”是什么意思?(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2.“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3.是什么让西湖水面出现“潋滟”的景象?(是阳光和微风让西湖水面出现“潋滟”的景象。)这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天气是怎样的?(晴天。)4.面对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请你用一个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赞叹。(好、美、妙、奇……)诗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好。)5.“方”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正当,恰好。)“晴方好”又是什么意思?(方好:正好,正显得美。)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7.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二)赏读“山色空蒙雨亦奇。”1.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阳光明媚鲜艳中水光山色的西湖美景中时,忽然天气发生了变化,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雨)2.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说,雨中的景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山色空蒙。)2.“空蒙”是什么意思?(空蒙:雾气迷蒙,景物若隐若现。)3.“空蒙”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4.面对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请你用一个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赞叹。(奇……)诗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亦奇。)5.“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也。)“亦奇”又是什么意思?(亦奇:也显得非常奇妙。)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7.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三)个性赏读——晴雨西湖。1.晴天时西湖很美,雨天时西湖也美。我们怎样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晴雨时西湖不同的美呢?(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2.生自由练读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1)为了表现不同情况下的美把“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读重音。(2)因为是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的天气造成了西湖两种不同的美,所以把“晴”和“雨”读重一点。(3)把“方好”和“亦奇”读得重,读出作者的感受。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四)赏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谈话过渡:晴天的西湖,阳光照耀下,水波粼粼,波光艳丽;雨天的西湖,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面对这么奇妙的景色,你要用什么词语来比喻它呢?(美丽的画卷、人间仙境等。)2.诗人苏轼是用什么来比喻西湖的?(西子)3.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西子:西子指西施,它是春秋时期越过的美女。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4.诗人苏轼是怎样赞美西施的?(淡妆浓抹总相宜。)5.“淡妆”是什么意思?(素淡的妆容。)“浓抹”是什么意思?(浓重华丽的打扮。)“相宜”什么意思?(合适)“总相宜”(都非常合适。)6.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7.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西湖的的赞叹之情。六、指导写字,规范书写出示:饮初1.读准字音,指导写字。师范写指导:“饮”左窄右宽,第二笔是横勾,第三笔是竖提,撇要注意避让,捺可舒展。“初”左窄右宽,左边是“衤”,不是“礻”。2.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描红书中生字,仿影、临写。3.教师巡视并进行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4.投影展评,进行写字修正。七、总结延伸,背诵积累1.苏轼在一天之中同时领略了西湖晴雨时的不同的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高兴……)2.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3.学生自由朗读,练习背诵。4.我国历代诗人都喜欢以大自然为题材进行写作,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句和美文,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阅读,并和同学一起分享。【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庭、未”等4个生字,会写“镜、未”等6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磨”,继续进行自主识字练习。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1.背诵比赛:同学们已经读过很多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2.学生自愿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师生评议。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背诵了很多古诗。同学们背诵的古诗中有写人的,有写事的,有写物的,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喜欢写景的古诗。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板书:望洞庭)4.简单介绍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二、朗读古诗,生字指导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对准节奏。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交流节奏。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3.课件出示本诗的生字。jìnɡwèimóyáoyínpántínɡ镜未磨遥银盘庭(1)指名读。(2)重点强调:前鼻音“银盘”,后鼻音“镜庭”。(3)指名小组齐读生字。(4)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形近字辨析:境一镜末一未摇一遥很一银挺一庭组词扩展:磨面磨坊盘子玉盘(4)全班齐读。4.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哪些词,来说一说。(1)望:从远处看。(2)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3)湖光:湖面的波光。(4)两:指湖光和秋月。(5)和:和谐,优美。(6)潭面:指湖面。(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8)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10)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5.再读古诗,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再读古诗,深入探究。(一)探究交流:湖光秋月两相和。(1)读出时间:秋天的夜晚。(2)读出了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3)读出了“两相和”中的“两”是指:湖光和秋月。“和”是指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的美。2.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3.学生自由朗读,读出宁静与和谐的氛围。(二)探究交流:潭面无风镜未磨。1.学生齐读,思考: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1)读出湖面的样子:风平浪静。(2)读出了月光下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3)读出了精确的比喻:把“潭面”比作“铜镜”。2.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3.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二)探究交流: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1.学生自由朗读。2.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1)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2)山水翠: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3)运用比喻的写法,把洞庭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3.自由朗读,想象诗人描绘的景象。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四、学习新字,指导写字1.认读生字:镜未磨遥银盘2.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磨”半包围结构,“广”写大,写长,里面“林、石”注意穿插避让,写得扁一些。“盘”上下结构,上长下短。注意“舟”不要写太长,横基本压住横中线。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书写。五、积累内化,迁移运用。1.教师小结:我们一起学习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七绝《望洞庭》。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指名有感情读背,齐读,学生自由朗读。3.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并阅读。【板书设计】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教学反思】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材简析】本文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海疆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课文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位置,鲤点明了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总领全文。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从美丽的海水、海底多样的生物、海岛上众多的海鸟3方面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风景和物产;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了西沙群岛必将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变得更加美丽富饶,与开头相呼应。其中,第五自然段是围绕“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关键句写的。课文的语言生动,富有儿童情趣。比如,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很“威武”,这样的语言把事物的特点描写得既形象又生动。又如,“像插着好些扇子”、“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把海鱼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课文配有一幅西沙群岛的照片,视野开阔,海水碧蓝,海浪温柔地冲刷着海滩,静谧而美丽,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学目标】1.认识“富、饶”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字,会写“群岛、位于”等27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3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3.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4.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富、饶”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字,会写“群岛、位于”等27个词语。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教学难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句子。【素材选择】1.自然气候西沙群岛地处热带中部,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湿润,但无酷暑。以永兴岛为例,极端高温34.9℃,极端低温15.3℃,年平均气温26.5℃。年降雨量1505毫米。西沙群岛是最易受台风侵袭的地区。西沙群岛是我国著名渔场之一。海域宽阔,岛礁星罗棋布,海产十分丰富,珍贵品种较多,每年吸引大批各地渔民来岛捕捞作业。2.动物资源西沙群岛上栖息着鸟类40多种,常见的有鲣鸟、乌燕鸥、黑枕燕鸥、大凤头燕鸥和暗缘乡眼等。海鸟成千上万终日盘旋飞翔,千鸣万啭,自成奇观,素称"鸟的天堂"。红脚鲣鸟在世界上第二大的繁殖种群就分布在西沙群岛的第二大岛东岛上,这也是它们在太平洋西部最大的繁殖种群。西沙群岛是我国主要热带渔场,那里有珊瑚鱼类和大洋性鱼类400余种,是捕捞金枪鱼、飞鱼、鲨鱼、石斑鱼的重要渔场。海产品主要有海龟、海参、珍珠、贝类、鲍鱼、渔藻等几十种。比较名贵的有海龟之王的棱皮龟,海参之王的梅花参,世界最著名的珍珠——南珠、宝贝、麒麟等十几种。【问题设计】1.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描写的?2.短文围绕中心句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西沙群岛?3.短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富、饶”等12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2.介绍西沙群岛: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板书:18富饶的西沙群岛)3.指名指名读第一段话。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2.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3.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4.教师检查,小组汇报。出示:富饶优美瑰丽岩石海参大龙虾划过来挺威武鸟粪祖辈建设有深有浅交错鼓起数不清厚厚的宝贵注意读好平舌音“错”,翘舌音“参、设、数、饶”,前鼻音“岩、粪、浅”,后鼻音“挺”。“海参”的“参”是多音字,课文里读shēn,它还有两个读音是cān和cēn。(2)识记生字你有什么办法识记这些生字?形声字结构规律:优瑰虾挺饶形近字辨析:叁一参没一设措一错金一宝福一富组词扩展:数学宝贵鸟粪祖辈威武划过来(3)以字带词,理解字义。(4)以词带句,加强朗读。五光十色:①问:“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这么美,我们怎么读?②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各种各样:①问:想想什么意思?②问:怎么读?③学生读词后,出示各种各样的珊瑚的画面和字幕“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再读。(4)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2.交流探究: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描写的?(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3.短文围绕中心句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4.短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海水、海底、海岛。)5.小组交流给短文划分段落。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西沙群岛的重要地理位置,点明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十分可爱。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分别写了海水五光十色,十分美丽,形成不同色彩的原因;海底有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各样数不清的鱼;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岛上是海鸟的天下。树上栖息着海鸟,树下堆积着鸟粪,遍地都是鸟蛋。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6.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四、学习新字,书写指导出示生字:富优浅错岩虾挺鼓数厚宝贵1.指名认读。2.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好?学生观察生字,交流展示:“优错虾挺浅”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鼓数”左右结构,左右等宽。“岩、宝”上窄下宽。师重点指导“挺”:“挺”左右结构,注意书写顺序,右边的“廷”,先写“壬”,再写“廴”。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1.出示“五光十色”一词,问:“五光十色”课文里指什么?2.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3.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要及时引导,谈话导入课堂学习。“那好,我们就到西沙群岛的海底看看吧!”直接引入到第二自然段。二、品读感悟,深化认识。(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2.指名回答。3.什么是“五光十色”?为什么说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板书:海水五光十色)4.指名回答,教师小结:“五光十色”是指色彩繁多、明亮的意思。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蓝绿青黄,色彩繁多,深浅不一,十分艳丽,因此用“五光十色”来形容是十分恰当的。5.本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着哪一句话的意思写的?是怎样连接的?本段共有三句话,是围绕着“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句话的意思写的。第1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色彩;第2句具体讲海水的种种色彩;第3句讲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和海底的地形高低不平有关。这三句话先讲结果,后讲原因,中间用“因为”连接起来,是因果关系的句式。6.把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训练学生用因果句式说话。(1)因为西沙群岛的海底地形高低不平,所以

。(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是因为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阅读一段话的方法,自读第三自然段。2.教师用提问法检查自读情况。(1)本段有几句?(本段有三句话。)(2)介绍了海底的哪几种动物?(三句话分别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3)指名分句朗读,想一想这三句话是怎样介绍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的?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这三句话是并列关系,“像绽开的花朵”“像分枝的鹿角”形象地介绍了珊瑚的外形特点。“蠕动”“划过来”“划过去”准确地写出了海参和大龙虾的动态,再用“懒洋洋”和“威武”分别加以拟人化的描写,更使句子显得生动而逼真。4.注意加点字,自由朗读。(板书: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让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用“‖”给本段分为三层。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本段的三层意思是怎样划分的?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3.教师评议,进行总结:第4自然段共有四句话。可按“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顺序,分为三层,第1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总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第2句采用排比的句式连用四个“有的”,具体介绍了海里的鱼的种类繁多。第3、4两句概括总结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多,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形象地写出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4.出示:“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1)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读这句话的感受。(2)指名发言,教师小结:这里的“一半”并不是二分之一的意思,而是告诉我们西沙群岛里的鱼十分的多,多得像海水一样到处都可以见到鱼。作者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形容鱼多,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显得恰当,而又形象。5.让学生借助填空练习,朗读课文,练习背诵。6.练习说话。(1)“有的……有的……有的……”(2)自由练习,用上面的词语练习说话。(3)师生评议。(四)学习第五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2.课堂讨论:这段话共有几句?介绍的是什么?3.指名发言,提示。这一段共有

句话,是以

多、

多、

多这三个方面写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的”的。4.教师小结:这一段共有3句话,是以鸟多、鸟蛋多、鸟粪多这三个方面写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的”的。5.指导朗读,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在朗读中把鸟的“多”读出来。(板书:鸟的天下)6.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7.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五)学习第六自然段。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1.指名读课文。2.出示重点句1:“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3.指名读句子。4.课堂讨论:为什么说“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5.教师小结:西沙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旧唐书》记载从唐朝起,中国政府开始正式管理海南岛以南海域。古代这里被称为“千里长沙”,是南海航线的必经之路。早在隋代,中国已经派使节经南海到过今天的马来西亚,唐代高僧义净亦由此到达印度。古代那些满载着陶瓷、丝绸、香料的商船在此驶过,这里又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6.出示重点句2:“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3.指名读句子。4.课堂讨论:说说自己读句子后的体会?(学生交流)5.教师小结:这是第六自然段的第二句话,这句话与第一句的作用类同,不仅进一步点明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而且与第一自然段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6.指导朗读。三、总结全文。1.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全文的内容。2.出示课件:回顾课文内容。我们从海面上,看到了()的();潜入海底,发现了(),(),(),();走上海岛,感受到这里是()。【板书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水五光十色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海岛鸟的天下【教学反思】19海滨小城【教材简析】本文主要描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语言清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城的热爱之情。全文共7个自然段,主要写了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5个场景。第一、二自然段中的海与天、船舰、海鸥、云朵及早晨镀上了金黄色的事物,勾画出海上美丽的场景;第三自然段中各色的贝壳、喧闹的船队,写出了海边的场景;第四自然段从树的种类多、桉树叶香味浓、风凰树花开得热闹3个方面写了庭院里的树;第五自然段从榕树的数量、样子及休息的人们3个方面写出了公园之美;第六自然段从走在路上的感觉、路面的干净两方面写出了街道之美。第七自然段点出了海滨小城的主要特点“美丽”和“整洁”。第四至六自然段都是围绕关键句写的。课文的用词丰富,句式多样,很有特色。文中有很多颜色词,如“棕色”“银白色”“灰色”“银光闪闪”,构词方式多样,写出了事物的色彩美。有些词语令人有新鲜感,如“寂寞地躺在那里”“开得那么热闹”,容易引发学生的想象。另外,一些句式很有特点,比如,“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写出了云朵的美丽,句子干净不啰嗦;“早晨……”这一句与“帆船上的渔民……”这一句表达方式相似,但句中“都”和“也”的使用,让句子有了变化,写出了朝阳下美丽的海景;第四至六自然段中,“桉树的香味”“风凰花的热闹”“细沙小路的舒服”等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但都写出了作者对海滨美景特有的喜爱之情。课文配有一幅插画,民居错落在绿树之中,红日衬托着海天岛屿,海中点缀着来往的各色船只,蓝天下飞翔着海鸥,很好地表现了课文描绘的美景,既能为没到过海边的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又能帮助学生图文结合感受南国小城的迷人风光。【教学目标】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9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3.能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4.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9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教学难点:1.理解本课是从海滨和小城两个方面来介绍海滨小城的景色的,学习这种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素材选择】桉树源自澳洲。作为一种常青美化植物,桉树在1856年首次在加利福尼亚种植。桉树的品种较多,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特点。树叶有圆形的、椭圆形的、锥形的、分叉形的或沿着杆茎分布的。树叶衬映着众多的花朵,散发着浓烈的香味。椰子树树干高大,有圆环围绕。树叶大片,成束的长在树顶上。花呈奶白色,成串生长,雄花较多,长在花串末端,雌花较少,长在花串基部。果实是大而圆的硬壳果。椰子树的用途很多:小叶的中脉可用来做扫帚;果皮可造绳索或用作燃料;果壳可用来制成工艺品或器皿;果肉、果仁可供食用或用来提炼成椰油;果液可作饮品;嫩芽可造椰子酒和椰糖。橄榄树又名青果、白榄。长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揉碎后有香气。春夏开花,白色。核果呈椭圆、卵圆、纺锤形等,绿色,成熟后呈淡黄色。我国广东、福建多有栽培。果实除食用以外,中医用作清肺利咽药,主治咽喉肿痛。凤凰树也称火树,豆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冠宽广,二回羽状复叶,羽片1024对;每个羽片有小叶2040对,小叶长椭圆形。夏季开花,总状花序,花大,红色,有光泽。荚果木质,长可达50厘米。原产非洲,我国南方多有栽培。木质细致,质轻,有弹性,耐腐,可制成家具等。还是优美的庭院树、行道树。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有气根。叶子椭圆形或者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果实倒卵形,黄色或赤褐色,生长在热带地方。木材可制器具,叶、气根、树皮均可入药。【问题设计】1.课文介绍了海滨哪两处地方?你看见了哪些景物?从哪儿体会出美?2.课文介绍了小城哪几个地方?这些地方各有什么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9个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段落。3.练读课文,质疑问难。【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或灰色的海鸥;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出海归来的船队。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呵!想去看看吗?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赏。临海的小城里那些桉树叶子散发出的清香,凤凰树开出的美丽花朵;小城公园里那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榕树,树下那些笑语欢颜的儿童、青年、老人;小城街道那踩上去就咯吱咯吱作响的细沙路面。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赏。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清新、洒脱。同学们,想去瞧瞧吗?好!老师就带你们一同去――海滨小城(板书,海滨小城),注意读准前鼻音“滨”。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小组交流,汇报发言,教师小结:第1自然段:美丽的海。生字:滨鸥灰。新词:灰色海鸥海滨。注意读准前鼻音“滨”。第2自然段:早晨的海面。生字:胳、臂、渔。新词:胳臂渔民注意多音字“臂”在这里读“bei”,组词为“胳臂”,还有一个读音是“bì”,组词是“臂膀”。第3自然段:沙滩上的贝壳与捕鱼归来的船队。生字:睬遍躺载靠。新词:遍地理睬躺着满载靠岸。注意读准平舌音“睬、载”,前鼻音“遍”,后鼻音“躺”。多音字“载”:“满载”的“载”读“zài”,另外还有一个读音是“zǎi”,组词为“记载”。第4自然段:小城庭院里的树。生字:凰亚栽夏。新词:凤凰、亚热带、栽树、初夏等。第5自然段:小城公园的榕树。生字:榕、凳、逢。新词:榕树、石凳、每逢。注意读准后鼻音“凳、逢”。第6自然段:小城街道清洁。生字:踩、除。读准翘舌音“除”。新词:除了、踩在。第7自然段:总结小城美丽整洁。生字:洁。新词:整洁。三、检查预习,学习字词。1.课件出示生字、生字词。海滨海鸥灰色胳臂渔民遍地理睬躺着靠岸凤凰亚热带栽树初夏榕树石凳每逢除了踩在整洁满载2.齐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四、理清脉络,指导分段。把课文分成“海滨”和“小城”两部分。(1至3段,4至7段)五、识记生字,写字指导。1.出示会写字田字格课件:滨灰渔遍躺载靠栽亚夏除踩洁2.指名朗读。3.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形声字结构特点:比如“滨”,形旁是“氵”,表示与水有关,“宾”是声旁,表示读音。另外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识记“渔遍躺靠洁”。形近字辨析:业一亚浩一洁栽—载踩—睬4.观察字形,交流写法。“滨渔除洁”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躺”左右等宽;“靠”上下结构,“遍”半包围结构,先写“扁”,再写“辶”。5.指导写字规律:重点指导“遍除洁”“遍”注意“扁”户下面的部分,里面是一横两竖,“辶”是三笔写成,点、横折折撇、捺。“除”,右边是“余”,竖勾不要露出第一个横。“洁”,注意右边的写法,上面是个“士”,下面的短横压住横中线,下面的口,第一竖压住竖中线。5.自由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六、熟读课文,积累佳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深入体会课文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2.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3.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海滨小城》,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海滨小城)2.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海滨小城的风光,海滨小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3.这么美丽,这么整洁的地方,你们愿意带着老师再去细细游赏吗?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轻松的心情,先走到街道的尽头,看看海滨的美丽景色。二、学习第一段。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2.学生读句子,抓景物特点谈自己的体会。出示海上、海边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赏。(1)如:“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镀”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用“镀”?①学生自由发言。②教师评议、小结:“镀”是使一种金属附着在另一种金属表面的化学方法。这里指海面上的景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金灿灿的,像镀上一层金子,形象地表现了色彩之美。③指导朗读:金灿灿的阳光把美丽的海滨变得更加迷人,谁能把这种奇异之美读出来?(自己练读,指名朗读)(2)出示: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①“寂寞”是什么意思?海边的贝壳颜色多,花纹美,为什么还寂寞地躺在那里?②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3.出示学生所填的投影片,小结景物特点。(1)师:在海滨,我们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自己说说。(2)教师评议并小结。()的大海()的贝壳()的天()的鱼()的机帆船()的虾和蟹()的军舰()的海螺()的海鸥和云朵(3)海滨的景物那么美,颜色那么多,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板书:色彩绚丽)4.在美丽的海滨,我们除了能看到绚丽的包彩,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汽笛声、喧闹)师抒情小结:海滨绚丽多彩,而且还展现出一幅水产大丰收的生动画面。从这儿我们看到家乡不仅景美,而且人民勤劳。如果你把自己当作这篇文章的作者,你一定会为家乡的美丽和富饶感到骄傲。你们能体会出作者对家乡有一种什么感情吗?带着这种感情一齐朗读“远处响起了……”【教学反思】20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目标1.认识“融、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会写“东北、脑袋”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能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能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视频。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融、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教学过程板块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看一看,读一读。(1)出示山脉图片,提问:这是什么?(2)板书“岭”。谁能说说“岭”是什么意思?(3)板书“小兴安岭”。在我们中国有这么一个岭,位于黑龙江省(出示地图,指出相应位置)。谁知道课题怎么读?相机指导读音。“兴”还有一个音读什么?(4)拓展。有小兴安岭,大家一定猜到可能还有——大兴安岭。(指出大兴安岭在地图中的相应位置)2.看一看,想一想。(1)播放小兴安岭的视频。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2)板书“美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美丽的小兴安岭”。3.读一读,猜一猜。(1)指导读课题。(2)猜一猜:作者会怎样去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呢?(3)提示:大家猜得对不对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导入的设计多次出现图片、视频及地图,让学生看看、读读、想想、猜猜,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学习活动中。由于学生观看了小兴安岭的视频,对小兴安岭的美丽有了初步的感受,于是在读课文之前让学生猜作者会怎样去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除了激趣外,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表达。板块二初读课文,读好长句1.明确要求,初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2.字词反馈,纠正错误。(1)认读生词,注意读准加点的生字。小兴安岭侧着脑袋欣赏树梢宿舍(2)出示四组词语。积雪融化汇成小溪涨满春水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落叶飞舞酸甜可口又香又脆积满白雪又松又软没过膝盖①分别点四名同学读一读,看谁读得准。②全班读,读词想画面。大家有什么发现?③根据教师的提示读词语:描写春天的——(积雪融化、汇成小溪、涨满春水),描写夏天的——(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描写秋天的——(落叶飞舞、酸甜可口、又香又脆),描写冬天的——(积满白雪、又松又软、没过膝盖)。3.词语回家,读好长句子。(1)提示:现在部分词语要回家,回到句子中了,大家有信心读好吗?(2)出示长句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要求:正确停顿,不读破句子。指导第一句:按词连读,读好停顿。什么东西?怎么样了?(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学生尝试读后面两句,读读评评。4.试着用上面呈现的第四组词语说一至两句话。【设计意图】本课四字词语较多,检查学生生词认读情况时,出示四组四字词语,用途有三:一是让学生正确认读;二是厘清顺序,读出词语的画面感,感受四组词语分别描写了四季不同的景色,也为理清课文顺序做好了铺垫;三是帮助学生积累好词语,初步感受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板块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再读课文,找一找:哪个句子概括了小兴安岭的美丽?(1)预设: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2)读中心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小结:这句话用“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对全文作了总结。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谁能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同时参照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课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小结:这种根据课题概括文章的方法叫文题扩展法。4.品读句子。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1)读一读,这一句写什么?(2)作者写小兴安岭树多,用到了许多非常重要的词语,你发现了吗?(3)句子中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哪些树?(出示小兴安岭的资料)(4)在省略号后面加上几种其他的树,再读句子。(5)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全文是按什么思路来写的?(板书:总—分—总)【设计意图】本文结构清晰,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是着眼于整体,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符合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同时教学中注意方法的渗透,教给学生根据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板块四聚焦春天,感悟生机1.自由朗读,交流“春”的印象。导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年四季都美丽的小兴安岭吧!先去春天的小兴安岭看看吧!(1)读第2自然段,思考:春天的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在文中相关的地方画上横线。(2)学生交流。预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充满生命力。2.关注景物,品味关键词句。(1)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天特有的生机?(适时板书:树木、积雪、小溪、小鹿)(2)仔细品读,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好?为什么?(3)学生交流,适时点拨。预设一:学生交流树木的生机勃勃。出示: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①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出生机?②如果把“抽出”换成“长出”好不好?为什么不好?③指导朗读。预设二:学生围绕积雪融化交流。①关注动词,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作者通过哪些动词为我们形象地描绘了冰雪融化、春水淙淙的过程?②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生机。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想象。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学生想象:我仿佛看见了积雪在慢慢消融,仿佛听见了小溪淙淙流淌的声音,深吸一口气,仿佛闻到了春水清新的气息。③课件播放积雪融化汇成小溪的视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预设三:交流小兴安岭的春天给动物带来的喜悦。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①小鹿可爱吗?你从哪儿感受到的?②读出小鹿的可爱。③想象:可爱的小鹿还会干什么?提示: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有的在草丛里打滚,还有的在追逐嬉戏。3.配乐读第2自然段,再次从文字中感受春天的美丽。4.小结学法。我们通过读第2自然段,对小兴安岭的春天有了一个总的印象,接着抓住春天特有的景物,通过品味关键词句的方法体会到了春天特有的美,并进行了配乐朗读。我们要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后面的学习中。【设计意图】本板块的教学意在通过想象画面、替换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体会语句的生动,感受小兴安岭春天的勃勃生机。

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脑、袋”等13个字,会写“东北、脑袋”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体会“封”“浸”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教学过程板块一迁移学法,学习单助学1.导入新课,明确学习方法。(1)提问: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第2自然段的?(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总结。谈季节总印象——找季节特有景物——品味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2.出示学习单,迁移方法自学第3~5自然段。学习单季节总体印象特有景物关键词句(在书中画一画)春天春意盎然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夏天秋天冬天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预设一:学生交流“夏天”部分。(1)相机出示句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①从“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②“封”“挡”“遮”能不能调换位置?(2)相机出示句子。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①读到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②出示森林浓雾的图片。你觉得句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预设二:学生交流“秋天”部分。(1)相机出示句子。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①相机欣赏山葡萄、榛子、蘑菇和木耳的图片,读: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②出示小兴安岭其他物产图片,仿写句子:这时候,森林还向人们献出了(香甜可口)的(山梨),(营养丰富)的(山核桃),(新鲜)的(金针菜和蕨菜)……(2)拓展更多小兴安岭的资料。学生说:小兴安岭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啊!预设三:学生交流“冬天”部分。(1)相机播放小兴安岭雪景视频,体会冬天的美。(2)比较句子。思考:“飞舞”换成“飘落”行吗?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冬天,雪花在空中飘落。(3)引导交流:你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哪种动物?体会小兴安岭大雪覆盖下蕴含的生机。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1)导语:孩子们,让我们用朗读当画笔,用情感当染料,来读一读这美丽的小兴安岭吧!(2)师生合作读,四个小组分别读春、夏、秋、冬四部分,教师读首尾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设计意图】在第1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回顾“谈季节总印象——找季节特有景物——品味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的学法,获得阅读体验,借助学习单自主学习,在学习中习得能力。同时关注文本表达特点,如写秋天部分,作者写果实时运用了恰当的修饰词,让我们有垂涎欲滴之感。于是,为学生呈现小兴安岭秋季其他物产图片,让学生尝试模仿表达,充分发挥言语结构的示范功能,实现读写迁移。板块二分层表达,推荐旅游季1.如果到小兴安岭去旅游,你会推荐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1)点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①开场直接表明观点,并用一句话说说推荐的季节给你带来的感受。如果到小兴安岭去旅游,我会选夏季去,因为那时的小兴安岭会盛开各种各样的野花,很美丽。②借助学习单把季节中的景物的美说清楚。可以突出景色美丽的特点,也可以突出物产丰富的特点,还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分点进行表述。③运用文中的词语或自己积累的词语描述景物的样子。(2)小组内交流。(3)再点学生全班交流。2.总结:同学们的推荐非常好,把喜欢的季节中的小兴安岭介绍得那么吸引人,怪不得作者说小兴安岭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老师真想每个季节都去看看。【设计意图】本板块的设计是根据教材后面的习题要求,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季节里小兴安岭的美丽,意在引导学生大胆交流阅读感受,实现语言内化运用。板块三拓展交流,最是家乡美1.过渡激趣:小兴安岭的四季这么美,我们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2.出示课后四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四幅图分别是哪个季节的。3.家乡最美的季节里有哪些景物特别吸引人?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4.引导交流:你能学介绍小兴安岭的方法,用上积累的词语,介绍家乡美丽的季节吗?学生练习,再全班交流。5.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刚才介绍的内容写下来。【设计意图】出示课后四幅图,旨在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段话,介绍家乡最美的季节,是为了帮助学生调动积累,实现读写结合,也是为单元习作“这儿真美”准备素材。板块四指导书写,练习写字词1.归类指导书写。(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按结构归类。(2)左右结构的字重点指导带有穿插笔画的“线”“软”。①范写“线”:左右结构,右边部分的两横稍斜,撇要穿插到左边绞丝旁的下面,托稳整个字。②范写“软”:右边“欠”的长撇要穿插到“车”的提下面,使整个字结构紧凑。(3)上下结构的字重点指导横画较多的“袋”“实”。①范写“袋”:“代”的斜钩要向外伸展,给“衣”的点让出空间,“衣”的横短而斜,撇、捺要舒展。②范写“实”:下面“头”的横要稍长,把上面托住,最后一笔是点。2.学生书写生字,每个字写2个。3.抄写词语。东北脑袋严严实实挡住视线花坛显得苍翠飞舞名贵药材雪花巨大宝库提示格式,抄写时一个词语空一格,注意词语之间的间隔。看一个词写一个词,要注意两个字的大小相当,高低一致。【设计意图】进入三年级后,不必逐个指导生字的书写,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写字经验书写。但对于难写的字、容易出错的字教师要重点指导。本课“线”不容易写好看,“袋”不容易写紧凑,“软”的穿插不安排好,左右容易分家,因此需要重点指导。板书设计20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eq\a\vs4\al(习作:这儿真美)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2.能自己改正错别字,并乐于和同伴分享观察到的美景。教学重难点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教学准备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教师课前设计观察记录单,布置观察任务,开展“这儿真美”的找美景活动。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2.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教学过程板块一欣赏图片,激发热情1.出示身边优美风景的图片,请学生谈一谈感受。2.导入:我们的身边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有景色怡人的公园,有清新淡雅的田野,有缓缓流淌的清澈小河,还有洋溢着丰收喜悦的果园……课前我们开展了“这儿真美”的找美景活动,这节课,我们就向大家介绍自己身边的美景。(板书课题:这儿真美)【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把学生带入习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板块二打开思路,确定内容1.同桌交流,完成观察记录单。(1)同桌交流最美的地方。教师导入:之前,我们跟着这个单元的课文去欣赏了很多美丽的地方。其实,美丽的地方我们身边也有。请大家把课前观察到的最美的地方向同桌介绍一下。(2)填写观察记录单。①明确要求:把观察到的美景写在记录单上,可以写一种景物,也可以写多种景物。②学生完成观察记录单。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3.指导完善观察记录单。(1)展台展示一个同学的观察记录单。观察的地方景物景物是什么样子校园校门拱形金色东坡雕像穿着长袍,拿着一本书,望着前方大花坛像一朵花里面的花草亭亭玉立(2)这位同学观察了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他是从哪些方面观察景物的?(3)哪些地方可以观察得更细致?预设:观察校门时,只观察了形状,没有观察到上面的字。看到校门还可以产生联想,这种形状有没有什么象征意义?校门给人总的感受是什么?观察雕像时,观察了衣着、动作,但缺少对面部表情的观察,苏东坡拿着书,站在校门处,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可以把观察时的想法写出来。(4)大花坛里有哪些植物没观察到?4.小结:观察时要运用第五单元学到的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按顺序说清楚这个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这处美景带给自己什么感受。【设计意图】借助观察记录单,引导学生从“观察的地方”“有哪些景物”“景物的样子”三方面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完善和丰富观察所得。展台集中展示评价一份观察记录单,能给学生直观的指导,让其他同学也能在交流中得到启发。板块三读写结合,指导写法过渡:怎样把观察到的美景写下来呢?本单元课文的几位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视角,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景物的鲜明特色,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1.抓住景物特点。(1)出示课文《海滨小城》例句。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2)说一说:这几句话是抓住了榕树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3)梳理“习作小贴士”:描写景物的大小;描写景物的颜色;描写景物的形状;描写景物的姿态。(4)小结:只有抓住特点,描写的景物才能活灵活现。2.围绕一个意思写。(1)出示课文范例。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2)指名读,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3)第六单元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自然段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4)梳理“习作小贴士”:围绕一句话来写。(5)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围绕中心句来进行描写的方法。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秋天的树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一到池塘边,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①围绕开头这句话,这段话可能会写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