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与激励计划体制改革的人性伦理思考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特别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曲折,表明反对市场改革的不和谐声音。近几年,一些人借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出现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医疗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失败等现象反对市场化改革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反对市场经济体制,怀念计划经济时代。这股“复古”、“怀旧”思潮的力量不可小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倡导者、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就经常受到反对市场化改革力量的攻击。他在2004年观察家年会上的年度演说中就指出:“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以为有三种社会力量可能倾向于认为问题的来源在于市场化改革,因而抑制市场力量、强化国家的干预。其中,第一种力量是靠权力已经发财的权贵,即所谓的‘既得利益者’;第二种力量就是希望保持和扩大对资源支配权力的官员;第三种力量是弱势群体。”“如果第一种力量和第二种力量结盟,就有可能把第三类力量误导到反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上去。如果人们被误导,这种观点再经过现代传媒的放大,有可能对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改革方向造成伤害”。(1)纵观市场化改革反对者的言论,他们常常以两个方面的所谓“事实”作为其否定市场经济体制的理由:一方面,大肆渲染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经济波动、通货膨胀、收入差距扩大、腐败漫延等),大做文章,把这一切都归咎于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前苏联、东欧等前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依靠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动员和配置资源所取得的成绩为依据,美化计划经济体制,怀念计划经济时代。就前一方面的问题,理论界已对其进行有力的批驳,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并不必然产生两极分化、腐败等问题,计划经济对这些问题也并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就后一方面的问题,确实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不可否认,前苏联、东欧以及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国民经济建设确实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日、法、韩等国二战后能很快走出困境,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实施了具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强化国家干预型的经济体制,以至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西方经济学界掀起一股研究计划经济热,并在此基础上演化出一门新的经济学子学科———(传统)发展经济学。然而这一“辉煌”是短暂而有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实施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国民经济运行都不同程度的遇到困难,甚至导致国家经济的崩溃、社会的动荡,突显出计划经济的极大不适应性。那么,为什么计划经济体制在一段特定的时期内能很好的发挥作用,而在另一时期却阻碍经济的发展?解释清楚这一命题的同时能揭示计划经济的弊端,也能给反对市场化改革的“复古”、“怀旧”者们以很好的回应,以便于我们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坚定不移的走市场化改革之路。本文试图围绕信息不完全和激励兼容两个基本问题,从人性伦理角度对上述命题给出一些新的解释。一、大东南角时期的信息问题理论上讲,计划经济优于市场经济,一个经济体只有在严密的计划的控制下,才能实现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市场经济下,由于市场调节的滞后性、盲目性,注定它是一种事后的、带有一定破坏性的调节,在其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以部分社会资源的浪费为代价,因而只能达到资源配置的次优状态。然而,计划调节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一命题必须建立在一个严格的假设前提基础上才能成立,也就是说国民经济计划制定部门必须能够拥有制定计划所需要的完整而准确的信息,制定出严密而准确的计划。信息是计划制定(决策)的基础,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充满着不确定性,任何组织穷尽各种手段也不可能掌握决策所需的完全信息,计划系统所涉及的范围越大,这种矛盾就越突出,政府计划制定部门也不例外。当国家计划制定部门依据其所掌握的不完整、甚至是不准确的信息做出决策,并强制微观主体执行时,所产生的结果必然是整个经济运行更大的波动和社会资源的更大浪费。信息问题可以很好地用于解释计划经济为什么在一定时期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而在另一时期却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举一个相似的例子来帮助说明这一问题:假想我是一个厨师,负责100个人的饮食供应。如果是在大饥荒年代,各个食客都处于极度饥饿状态,这时我根本不需要了解食客们各自的口味偏好信息,只要有什么做什么,烧出大众化的饭菜供其食用就可以令所有人都感到满意,此时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或者说信息不对称并非主要矛盾),我随便做出的决策都可能是正确的。如果情况相反,我的食客们正处于养尊处优、追求个性化口味需求的时期,这时为满足所有食客的个性化需求,我必须在筹划每顿饭前都要清楚的了解每一位食客的需求信息,然后对症下药、因人做菜。而掌握如此众多食客的口味偏好本身就难,再加上食客们的偏好在不断变化,使完整信息的取得更难,这时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了,我既使使出混身解数也难以满足食客们的要求。经济系统演进也是如此。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进而可以推广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初期),百废待兴,资源严重短缺,社会需求处于基本的、低水平的阶段(相当于前例中的大饥荒时期)。此时决策对信息的完全性要求并不高,计划制定部门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就可以做出符合经济运行要求的决策(计划),而此时却能充分发挥计划调节集中资源办大事、集中力量突破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的优势。所以,在这一时期采用计划经济体制是合适的,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基本的社会需求逐步得到满足,整个社会从原来的全面短缺演化到基本平衡甚至相对过剩时期(也就是前例中食客们开始追求个性化需求的时期),此时要将满足纷繁复杂的社会需求纳入到一个庞大的计划体系中,计划制定者就需要掌握巨量的经济信息。为了极时、准确、完整的获取这些信息,整个国家就要建立起庞大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决策的体系,构建起长长的信息传递渠道。此时,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使计划经济的弊端暴露无遗:首先是信息成本问题。为收集巨量信息所构建的庞大组织机构产生了巨大的组织成本。其次是信息失真问题。客观上,信息的量越大、传递渠道越长就越容易产生信息的失真;主观上,在长长的信息传递渠道上的每个环节的主体都会从自身的利益偏好出发,对流经本环节的信息进行人为的调整,使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大大的增大。为了减少信息失真,使收集到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又得加大投入,加强对各部门、各环节的监控,这反过来又会大量增加信息成本。从经济学上讲,当一种制度安排的运行成本上升到足以抵消这种制度的优势(收益)时,这种制度安排就变得不经济,必然要被新的制度安排所取代(诱致性的或强制性的)。二、精神激励—激励兼容问题计划经济存在严重的激励兼容问题,无论是计划的制定者还是计划的执行者都缺乏有效的激励。就拿创新动力来说吧,计划执行者(企业、个人)缺乏创新的动力,因为从事创新活动不但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创新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经济资源的投入也会因为没有纳入计划而得不到保障,而且成功的创新所带来的收益,创新者所得甚少而创新过程中的高风险却要由创新者来承担。这种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以及创新所需资源的难以获得必然阻碍微观主体的创新行为。计划制定者(包括经济管理者)实际上也并不希望计划执行者从事创新活动,因为计划执行者的创新行为要求计划制定者在经济计划的制定、经济管理的方法、管理制度的设计等多方面都跟着进行创新,而这些创新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却没有相应的剩余索取作为回报,所以计划制定者会倾向于保持按部就班的程序化作业,潜意识里就不希望下级组织的创新(虽然口头上在号召人们创新)。本节还是围绕着对本文的中心命题———为什么在特定时期计划经济能发挥很好的效率而另一时期却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从激励机制的角度做出一些解释。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刚刚推翻一个旧世界迎来一个新世界,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这种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激发起一股狂热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在这种热情的激励下,人们不计个人得失,为早日实现马列主义经典作家们所描绘的美好社会而努力工作着。这一精神激励弥补了计划经济下利益诱导(激励)的不足,使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能充分得到发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这种狂热的热情在减退。当一部分“聪明人”发现,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偷懒(西方经济学中叫追求闲暇)可以为自己带来效用却不会减少自己的收益时,这部分人就率先开始偷懒,然后是其他人的争相效仿,以至于整个社会偷懒成风。为了维持人们的工作热情,执政者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强化精神激励:第一,组建庞大的组织机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第二,开动教育、宣传等工具强化这种精神激励;第三,不断地发动政治运动对少数“聪明人”实施打击,也给其他国民以警示作用(负激励)。通过以上措施,一段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对维持人们的工作努力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第一,人力资本具有天然的私密性———“人力资本天然只属于个人,人力资本运用只可‘激励’而无法‘挤榨’”(周其仁,1996)。这就意味着,为充分挖掘和利用人力资源需要不断的强化激励,第二,精神激励也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一种制度安排(计划经济)只允许运用一种激励措施(精神激励)对人的工作努力进行激励时,这种激励措施会很快进入边际效用递减区域,这就产生了第三个也是更重要的问题(矛盾)———为维持这种激励措施的效果,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进一步扩充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宣传教育工具以强化精神激励,而这种成本投入所取得的激励作用却微乎其微,形成投入对产出的不经济。这可以作为解释计划经济时期在经过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后社会经济开始出现停滞甚至是倒退的一个原因。三、坚持和完善市场经济不平衡、实现在经济和社会之间信息共享、激励和信息不完全的基本原则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计划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较好的成果那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特殊的经济背景下取得的,决不意味着计划经济就是一个完美的体制,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出全面短缺、进入相对繁荣的时期,计划经济的弊端就会充分显现出来。当然,市场经济也有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弊端,但判断一种经济体制的优劣、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关键要看其存在的问题是否是根本性的、在该经济体制下无法克服的。作为一种经济体制而言,无论是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信息问题和激励机制问题。计划经济无法克服信息不完全、激励难兼容问题,而市场经济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明显优于计划经济。所以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这一大方向是正确的,至于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枝节问题,正是市场经济不够完善的表现,需要我们不断的深化改革、完善体制加以解决。在这里,我还想对弱势群体说句话,计划经济下强、弱势群体的唯一划分标准就是权力,权力拥有者处于强势,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占有明显的等级优势;市场经济下划分强、弱势的标准增加了个人拥有的财富(广义的财富概念,包括个人拥有的知识、能力等)使更多的人进入了强势群体的行列,而强权集团的权力优势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工作状态优化方法探讨
- 会议策划与组织管理
- CysLT1-receptor-antagonist-1-生命科学试剂-MCE
- CL-A3-7-生命科学试剂-MCE
- CB1-2-receptor-1-生命科学试剂-MCE
-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模拟电子技术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编程语言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云安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金融》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全科医生在口腔门诊的作用
- 在平凡中奉献在奉献中坚守
- 食堂出品方案
- 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
- 【大单元教学】Unit 8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安格尔作品欣赏课件
- 保健按摩师-国家职业标准(2023年版)
- 四川仁寿红色革命
- GJB9001C内部审核检查表
- 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课件
-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护理课件
- 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