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国复兴:中国汉字的传承与未来汉字是人类记录最古老的文明符号之一,承载着数以千年的历史光阴,是上古时期各大符号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明。从人类文明早期的石刻字符到甲骨文发现的创新演变再到现代汉字,其产生、应用、发展,它不仅仅是“记录”、“叙事”时代的文本,亦是上下五千年“进步文明”传递的接力棒,更是华夏长河中的缩影博物馆。回首往昔,我们之所以能创造出汉字文明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靠的就是这种传棒接力的精神。中国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是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甲骨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汉字作为记录语言文字的符号系统,从其发生、发展、传承到今天,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从人类社会发展中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有效的符号性的记录和演变,汉字所包含的形式和内容也是人类文明之初认识世界的一种共同形式。远古时期,人类应物象形,埃及圣书字、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甲骨文均从图画中演变而来,“象形”于是成为地球上最原始的造字方法。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悠久灿烂文明,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但仍未完全定型。古老的中国汉字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汉字是从图画文字演变发展而来的,若画成其物,笔画就多。从汉字发展史来看,简省笔画一直是汉字演变的明显倾向。中国文字博物馆特约研究员王心明说:“汉字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人民对生活艺术的追求,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相比的。”我国著名的兰亭序、玄秘塔碑、祭侄稿等流世作品无不代表对汉字的探索与敬畏。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还有历史上神秘的玛雅文、婆罗米文等最后随时间消失了……其文明被深深的埋藏了起来。汉字在历史上对文明的传播分享有着重要作用。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在古代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群岛,以及位于婆罗洲的兰芳共和国,汉字都曾是该国正式文书的唯一系统。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说:“汉字,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创造,也是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没有发生中断的重要因素。坚定文化自信,首要的就是了解、认同、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常用汉字达3000个,如果把每个常用汉字的含义都讲一讲,中华文化就会让大家惊叹不已了。”“文字是承载文化的载体,是记录文化、传播文化、交流传承文化的承载工具。我们5000年文明没有中断过,是因为我们记录文化的载体汉字没有中断过,文字没有中断过!”“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在众。”中华民族立足历史、疆域,展望5000年的文明积累,延续优秀传统文化血脉。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9-02-03
节选自人民论坛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是人类记录最古老的文明符号之一,它是“记录”“叙事”时代的文本,也是上下五千年“进步文明”传递的接力棒,是华夏文明的缩影博物馆。B.“象形”是地球上最原始的造字方法。远古时期,人类应物象形,世界上几种古老的文字都从图画中演变而来,中国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是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C.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悠久灿烂文明,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的演变,已完全定型,成为世界文字中独一无二的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文字。D.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记录、传播、交流传承文化的工具,中华文明几千年没有中断过,是因为记录文化的汉字没有中断过。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和商代的甲骨文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文字,它们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政治、军事、文化、天文、历法、医药等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B.本文运用了举例、引用、对比等方法,充分论证了汉字强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以及书法艺术的美。C.汉字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相比的,兰亭序、玄秘塔碑、祭侄稿等流世作品都展现了汉字书法的魅力。D.“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在众。”意在说明传承汉字之美、延续优秀传统文化血脉是每个华夏儿女共同的责任和义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汉字发展史来看,简省笔画一直是汉字演变的明显倾向。但现代汉字中仍有些笔画较多的繁笔字,将来这些文字一定会“省繁就简”变得更简洁美观。B.汉字是上古时期各大符号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明。它历经沧桑,青春永驻久盛不衰,还在不断发展,并将越来越大地发挥其影响作用。C.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的重大成果,对文明的传承和交流具有深远意义。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首要的就是了解、认同、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D.古老的中华文明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探索自然、敬畏自然、崇尚自然的精神,依托于汉字得以记载、传承和发展。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由于民族精神的差异性,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存在着鲜明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里仅以悲剧性戏曲为例)首先,中国古典悲剧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多数作品中的悲剧人物被束缚在现存总体秩序的罗网中而无法游离,从而损失个体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反抗精神。而西方悲剧中的多数主人公总是和现存的总体秩序处于不可调和的对立状态,他们总是以挣脱现存秩序的束缚、否定现存秩序的合理性为自己行动的最终目的。其次,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创作中则表现为“哀而不伤”。中国古典悲剧中的许多作品都具有“悲欢离合”的情节特征和苦乐相错的表现手法,往往有一个“欢乐的尾巴”,以“团圆”结局。如《窦娥冤》《赵氏孤儿》《娇红记》等等,都程度不同地渗透着喜剧的因素。而西方悲剧,特别是古希腊悲剧,则强调“庄严的风格”在悲剧作品中的统一性,倾向于情节的发展要一悲到底,并往往以主人公毁灭而告终,从而在死亡中给悲剧盖上真实性的最后印记。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死亡”这一著名的内心独白,就道出了西方悲剧冲突的严峻、残酷和不可调和的特征。第三,与西方以帝王贵族为主人公来揭开悲剧的历史不同,中国古典悲剧在早期就表现出贫民化的倾向。“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构成中国早期悲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贫民化倾向在后来的《窦娥冤》《琵琶记》和《桃花扇》等优秀的戏剧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悲剧论的开山者,所界定的悲剧都是“英雄悲剧”,悲剧主人公必须是名声显赫、超越常人的“著名人物”。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多是神化的英雄,而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角色,也都出于名门望族。在西方的一些戏剧理论家看来,悲剧和喜剧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模仿帝王贵人的行动,而后者是模仿卑微小民的行动。(摘编自赵凯《悲剧与人类意识》,有删改)材料二:在西方文化中,人没有完全把自我同自然割裂开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主要的关系,人处于神的主宰之下,人性和神性的对立是戏剧中主要的对立形式。在这种对立中,人性有了对于人类的全面的覆盖性。也就是说,西方人观念中的“人性”不仅仅是人类中哪一部分人的性质,而是所有人都不能没有的性质。人的各种悲剧的最深的根须不是仅仅扎于人的自身,更扎于超人间的神的意志的存在。在人之外有一个更巨大的力量制约着人、人的命运和人的发展,人没有左右自己全部命运的自由性。人的自由性是在人的悲剧性抗争中获得的。这是感受和理解西方所有悲剧性作品的一种基本的观念。哈姆莱特的悲剧不仅有哈姆莱特的过错,不仅有他母亲和国王的过错,更有哈姆莱特根本无法超越的诸种无法直接感知的原因;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不仅由于她和渥伦斯基的道德情操上的缺陷,更由于存在于人本身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她的悲剧不仅是她的悲剧,也是所有女性的悲剧,甚至还是整个人类的悲剧。而在中国文化中,人和自然是绝对分离开来的,人与神的关系不是戏剧的主要关系。在儒家文化中,人是一个完全自足的系统,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可以靠人的努力完全得到解决,人的所有悲剧都是由人的过错造成,而非社会因素。人应当为自己所有的缺陷而担负罪责。所以,中国的悲剧不具有真正的超人间的因素。西方悲剧体现贵族性,多以皇家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角。中国古代戏剧则是平民的戏剧,主角一般是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贵族是强者,强者是有力量的人。强者重进取,重竞争,反抗道德束缚,因为他们不需要道德的保护,道德的保护限制着他们的力量的发挥。平民是弱者,弱者是没有力量的人,他需要道德的保护。因此,西方的悲剧是强者与强者的冲突,是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或社会意志的冲突,是力量与力量的冲突。中国古代戏剧的冲突是道德与非道德的冲突,是弱者与强者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只有弱者才有可能是悲剧主人公,强者都是悲剧的制造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的悲剧就没有悲剧性。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没有主动损害别人的人,应该获得自己正常的、平静的幸福生活。而悲剧主人公是道德的,是没有损害别人的人,但他却因别人的不道德的行为而失去了这样的生活。不论他的冤情有没有获得最终的昭雪,他的悲剧都已构成。尽管悲剧主人公反抗的不是神的意志、宇宙的意志、社会的意志,但他们同样反抗着自己的悲剧命运。他们是通过反抗不道德的人的不道德行为而表现出自己的悲剧精神的。这种悲剧同样唤起观众的悲哀的情绪,同样加强着观众对一种悲剧精神的渴望,同样能起到一种净化心灵的作用。当然,它的悲剧精神的发展是受到平民意识的局限的,是不可能提高到真正的人性的高度的,其悲剧精神的内涵相对薄弱。(摘编自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之所以有着明显的区别,是因为中西方之间在民族精神方面存在差异。B.西方悲剧注重情节的发展一悲到底,往往通过主人公的死亡结局来展现戏剧冲突严峻、残酷、不可调和的特征。C.在中国的悲剧中,人的悲剧是由人的自身原因造成的,而西方悲剧中人的悲剧全都是由神的意志造成。D.中国悲剧中的冲突是弱者与强者的冲突,只有弱者才可能成为悲剧主人公,西方悲剧中的冲突双方则都是强者。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时都谈到了儒家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但二者论述的目的并不相同。B.中国悲剧中的人物常常缺失个体自主意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无法摆脱现存总体秩序的束缚。C.中国古典悲剧的“团圆式结局”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戏剧冲突,这是我们在研究中无法回避的事实。D.在中国文化中,人没有左右自己全部命运的自由性,也无法靠自己的努力解决自身问题和社会问题。6.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中国悲剧创作“哀而不伤”的特点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戏剧《仲夏夜之梦》中赫米娅为了反抗父亲给她安排的婚姻,与拉山德逃进森林,二人经历了一系列坎坷后终成眷属。B.《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家族安宁,不得不双双殉情,最终变作蝴蝶相伴而飞。C.《雷雨》中周萍一次次拼命挣扎,却一次比一次掉进更深的泥潭,悔恨交集中他选择开枪自杀来结束生命。D.《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为了报复李甲的背叛,将珍宝尽数抛入江中,自己也愤然投江而死。7.在某些西方戏剧理论家看来,中国古典悲剧并不符合“悲剧”的定义,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原因。
8.请结合课文及材料二内容,简要分析《窦娥冤》是如何体现中国古代悲剧的悲剧性的。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茶
干汪曾祺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他家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钉出如意云头。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闼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城北只有那么几家。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黑漆漆出来的。字高一丈,顶天立地,笔画很粗。一边是“酱”,一边是“醋”。这样大的两个字!全城再也找不出来了。白墙黑字,非常干净。店堂也异常宽大。西边是柜台。东边靠墙摆了一溜豆绿色的大酒缸。酒缸高四尺,莹润光洁。这些酒缸都是密封着的。有时打开一缸,由一个徒弟用白铁唧筒把酒汲在酒坛里,酒香四溢,飘得很远。往后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青砖铺地,整整齐齐排列着百十口大酱缸。酱缸都有个帽子一样的白铁盖子。下雨天盖上。好太阳时揭下盖子晒酱。有的酱缸当中掏出一个深洞,如一小井。原汁的酱油从井壁渗出,这就是所谓“抽油”。西边有一溜走廊,走廊尽头是一个小磨坊。一头驴子在里面磨芝麻或豆腐。靠北是三间瓦屋,是做酱菜、切萝卜干的作坊。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从外往里,到处一看,就知道这家酱园的底子是很厚实的。——单是那百十缸酱就值不少钱!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作“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要说他有特别处,也有。有两点。一是他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极少喝茶。他坐在账桌上算账的时候,面前总放一个豆绿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么好酒。他算几笔,喝一口,什么也不“就”。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从来没有醉的时候。二是他说话有个口头语:“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子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他说话本来就慢,加了许多“的时候”,就更慢了。如果把他说的“的时候”都删去,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分之一的字。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门口的两个大字,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1985年12月12日文本二:近来有人写文章,说我的小说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怀恋,我看后哑然。当代小说寻觅旧文化的根源,我以为这不是坏事。但我当初这样做,不是有意识的。我写旧题材,只是因为我对旧社会的生活比较熟悉,对我旧时邻里有较真切的了解和较深的感情。我也愿意写写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但我以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1985年12月12日夜后记(有删改)9.下列对文本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小说在介绍酱园时写茶干只此一句,后文又具体写了茶干的制作工艺,巧用伏笔,详略得当,可见作者匠心。B.小说写连老大酒量奇大和惯用的口头语,与他做茶干的事无关,但能体现出老舍先生的观点:“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C.酱园的底子很厚实,但最终消失了,连老大的儿子不愿将其恢复,作者表面上对他的不作为有着抱怨和无奈,深层上则是借以展现社会变迁。D.后记部分体现出了汪曾祺关于小说创作的理念,他认为小说的创作需要沉淀情感,去除浮躁;与技法相比,创作者的真诚态度更加重要。10.下列对小说相关特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的连老大是一个乡土市井中普通的小人物,体现了作者关注小人物的独特审美,以及对“微小”事物的兴味。B.小说使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方法塑造连老大的形象,如写他算账、喝酒时,就使用了动作描写。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口吻来叙述故事,这样的叙事视角显得自由而灵活,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D.小说体现了汪曾祺惯有的胜似闲庭信步的叙事特色,写人记事总是那么面色平和,步履沉稳,娓娓道来,波澜不惊。11.小说开头部分详细介绍酱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2.请结合文本一,对文本二中的画线句加以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蜀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愈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为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旌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廷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文本二: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卒,嫂郑鞠之
鞠:养育B.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
麾:命令C.或师焉,或不焉
或:有的人D.不耻相师
耻:以……为耻14.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B.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C.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D.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15.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还包括唐代的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B.卒,表示“死亡”的意思。《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C.博士,文中指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D.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1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幼年丧父,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B.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韩愈很反感唐宪宗供奉佛骨,于是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皇帝处死,在众人的求情下,被贬为潮州刺史。C.韩愈不顾生死,宣抚叛乱。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皇帝也感到后悔,下诏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D.韩愈重视师道,洞察世风。韩愈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深刻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17.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8.下列对《登岳阳楼》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B.颔联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渺,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D.尾联“戎马”,采用借喻手法,指战争。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19.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可卿托梦王熙凤说:“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但王熙凤并未在意,整个荣府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极尽奢华,沉迷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假象中,最后落得个“盛筵必散”的下场。
(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变法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驳斥“生事”之说。
(3)《六国论》中写齐赵二国不赂秦最终却灭亡,苏洵用“__________”一句对齐国表达不满,用“__________”一句对赵国表示可惜,态度截然不同。
七、简答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植物听觉方面的科学研究始于达尔文。他试图通过对着含羞草演奏大管来促进它的叶子闭合,结果没有成功。达尔文在实验记录中说,这是一个“愚蠢的实验”,他认为植物“听不见”音乐。歌唱家雷塔拉克坚信,优美的古典音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嘈杂的摇滚乐则会抑制植物的生长。①,她选取了几株不同种类的植物,分别将它们置于滚动播放着古典音乐和摇滚乐的环境中。几周后,她发现,“听”摇滚乐的植物生长状态明显变差;而“听”古典音乐的植物生机勃勃。于是她得出结论:“听”古典音乐的植物比“听”摇滚乐的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理学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 自考汉语文学知识考查试题及答案
- 效果展示的多媒体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小自考市场营销创新案例研究试题及答案
- 食品原材料安全控制考题及答案
- 2024年CPBA复习方法试题及答案
- 专业知识积累商业分析师试题及答案
- 重要考点总结 2024年统计师试题与答案
- 10 电路出了什么故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人教鄂教版
- 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汽车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古典园林之美》课件
- 2024年09月上海2024交通银行交银金融科技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八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招商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李宁战略选择》课件
- DB33T 2222-2019 船载宽带卫星通信终端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 公路护坡施工合同
- 2025年广东省财政厅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供热管网施工技术培训
- 【MOOC】法说西游记-湖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