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花花公子疯狂追赶一颗彗星,没想到乘坐的宇宙飞船发生意外,他被弹射出舱,在土星环里漫无目的地飘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养殖鱼类,几近生存极限……科幻作家谢云宁的《穿越土星环》摘得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媒体报道,本届银河奖首次以线上直播方式颁奖,获奖作品引发社会关注。科幻小说以科幻为特色。科幻不是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幻觉,不是想入非非的痴心妄想、莫名其妙的胡思乱想,而是一种基于科学技术、经验基础之上的“指向未来的特殊想象”。比如《穿越土星环》的灵感就来源于作家2015年偶然听说的一则新闻——“土星探测器卡西尼号最后一次飞掠过土卫二的北极,北极喷泉里有丰富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有孕育生命的可能。”科幻不能直接解决现实问题,但可以呼应人们对未知的某种猜想和渴望。除文学审美之外,好的科幻小说还具有预估未来、描摹未知、给人灵感、引领探索等特殊社会功能。很多科幻小说描绘的“人类远景”变成了现实。比如时下流行的“虚拟现实”技术,作家斯坦利·温博姆早在1935年的科幻小说《皮格马利翁的眼镜》中就已提到;时下的平板电脑,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剧《星际旅行:原初》中就能找到雏形;机器人、手机、火箭等,科幻小说中的很多遐想后来都变成了现实。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19世纪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曾幻想过电视、直升机、潜水艇等,后世的潜水艇发明者之一西蒙·莱克、无线电发明者之一马科尼等科学家,都承认自己受到过凡尔纳作品的启示。可见,基于科学技术、经验基础之上的幻想,某种程度上正是开拓人们想象力、创造力的一种“思想领跑”。科幻小说是可能性的文学,它把未来的各种可能以文学的笔法一一排列在人们眼前,给人前所未见的阅读体验。小说中哪种可能性会变为现实,作家很难预知。但这并不妨碍科幻作家以强大的好奇心、无穷的想象力,“解放出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回答关于“人类未来将去往何处”等未知问题。想象力无穷无尽,科学技术不断追赶想象力的过程,何尝不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欧美国家科幻与科学良性发展互动的经验启示我们,有必要借助科学幻想的翅膀,激发国人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在中国,一些人把科幻简单等同于“魔幻”,忽视了它背后的科学知识基础、逻辑自洽特点、文学艺术格调。很多成年人认为科幻都是针对青少年的,成年人看科幻是幼稚的、不成熟的。《三体》作者刘慈欣也曾坦承,自己以前在单位不敢说自己看科幻、写科幻。这样的社会偏见本身就不够成熟。科幻小说并不比纯文学价值低,为什么不能堂堂正正地参评主流文学奖项?我们脚下这片古老而充满浪漫主义的土地,足以承载更多前无古人的奇思妙想。期待更多有理想、有追求、有实力的杰出创作者,带领中国科幻小说走向更加异彩纷呈的未来。(摘编自李思辉《让科幻小说帮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幻银河奖首次以线上直播方式进行颁奖,独特的颁奖方式以及获奖作品都引发社会关注。B.《穿越土星环》的灵感来源于偶然听说的新闻,这说明科幻不是幻觉,而是有科学技术、经验作为基础的。C.科幻不能直接解决现实问题,但好的科幻小说有预估未来、描摹未知、给人灵感、引领探索等功能。D.科幻作家很难预知小说的哪种可能性会变成现实,却把各种可能摆在读者眼前,带来前所未见的阅读体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由谢云宁的《穿越土星环》摘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一事引出论题,并为下文观点的提出做好铺垫。B.第三段列举许多科学发明受到科幻作品启发的例子,论证了好的科幻小说具有预估未来等特殊社会功能。C.文章在论述科幻小说的意义和作用时采用了道理论证和大量的举例论证,说理性强,层次分明。D.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围绕核心观点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证,三个角度之间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伟大科技的发明者都承认受到过科幻作品的启示,所以我国应该大力提倡科技工作者多读科幻作品。B.我国应该鼓励科幻作家以强大的好奇心、无穷的想象力进行科幻创作,为人类未来科技发展指明方向。C.刘慈欣也坦承自己以前在单位不敢说自己看科幻、写科幻,这是因为科幻小说不能参评主流文学奖项。D.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神话故事,也曾激励一代代的航天人奋力拼搏,将我们的幻想变为现实。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觉醒年代》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点剧目,从标题和简介上看,这似乎是一部没有什么发挥空间的标准命题作文,剧中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和主要角色都已经被从各个角度演绎过多次。在这种情况下,《觉醒年代》另辟蹊径,以认真的态度、丰富的电视表现手法和精良的制作突围成功,殊为可贵,特别是写意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时有出现,很能以小见大,让人心头一动。比如,鲁迅先生的出场:闹市街口,押解罪犯的军官,围观斩首的人群,刽子手手起刀落,年轻的生命终结。老百姓争先恐后地给监斩的士兵递上铜板,好获取新鲜的人血馒头救治家人,嘴里还念叨着“蘸血要趁热”,俨然是把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作了微缩呈现,令人不禁莞尔。再比如陈独秀在北京的住所,也是《新青年》编辑部所在地,箭杆胡同9号外面的道路,一直都是泥泞不堪,每每令经过此地的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延年乔年等不得不小心谨慎,再加上时常出没的盯梢,可见陈独秀和《新青年》所处的环境之恶劣。而陈独秀在家门口送别醉酒的胡适时,为其投砖铺路,并嘱其“道路泥泞、小心脚下”,言近旨远、语意双关。其他如人物服装上的铜质纽扣、远处一闪而过的电灯开关、鲁迅家中的两棵枣树……众多细节展现剧组对细节的重视与把控。《觉醒年代》还很重视“大真实”与“小写意”相结合。所谓“大真实”,是指该剧所涉及的事件真实、场景真实、历史真实,无论作为人物的陈独秀、李大钊,作为事件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还是作为场景的北大“小红楼”,都是真实存在过的,而民国时期北京街道上的骆驼、人物演讲时的蚂蚁,以及鲁迅出场时人群中的那只笼中鸟,这些在关键节点出现的动物镜头,则是创作团队有意创作的“小写意”。(摘编自曹巧兰《火出圈的〈觉醒年代〉,为什么这么好看》)材料二:文艺是时代的先声,文化兴国运兴,当代文艺的经典化是文化兴盛的表征,“红色经典”再生产是实现文艺经典化的途径之一。“红色经典”再生产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有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有利于鼓舞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斗志,有利于在文艺精品追求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昔日辉煌的“红色经典”是一座文艺再生产的富矿,其中蕴蓄了一系列的革命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大别山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这些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展示需要熔铸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当代现实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这正是“红色经典”再生产的现实基础和发挥作用的场域,是革命文化熔铸于当代现实的重要依据,这种精神和理想信念的追求甚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基调,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性力量展示。凸显历史维度、尊重历史真实是“红色经典”再生产遵循的基本原则。原本生成于特定历史语境的“红色经典”再生产,既要尊重历史逻辑真实,再现特定历史环境的残酷性、严肃性,在生存底线一再退守中奋起抗争和义无反顾,从而成就革命大义的合理性;也要立足现实条件,在时代精神中展示真实的人性,生动诠释革命党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恰恰是在眷顾和留恋“小我”中来成就“大我”的徘徊、不舍,而又毅然决然的坚定执着,由此触及到时代的精神巅峰,在真实人性和人情的普遍生成和传达中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新时代需要新文化的引领,需要以文艺塑造新人,需要发挥文艺引导社会风向的作用。“红色经典”再生产要实现经典化,就要立足当代艺术高原追求艺术的卓越性,尤其要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英雄人物。“红色经典”再生产要避免英雄形象的扁平化、人物性格的定型化,既要尊重历史真实,更要倾听时代的声音,要写出一个“真实的人”以及英雄的成长史。也就是说,塑造英雄人物要刻画人物的“七情六欲”和家庭生活,这也成为再生产能否实现经典化的关键。基于历史真实,追求艺术真实,“红色经典”再生产一定要明白英雄人物首先是“人”,但更要明白英雄人物之为英雄的超越性和特殊性,因此对其“烟火气”的刻画要有“度”,再生产要基于现实主义原则,以英雄主义为轴心展开,要回到社会生活的常识、常情、常德,以增强新时代人民的归属感、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摘编自《新时代“红色经典”的创作及使命》)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觉醒年代》中写意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其成为不可多得的优秀影视剧的重要因素。B.闹市街口,围观斩首,争抢“人血馒头”等画面的呈现,俨然是把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搬上了银屏,让广大观众深切感受到思想觉醒历程之艰难。C.《觉醒年代》是在真实历史人物基础上的艺术创造,该剧涉及了事件真实、场景真实、历史真实,由此可知,历史真实是《觉醒年代》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D.创作团队有意创作的“小写意”,一方面展现剧组对细节的重视与把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红色经典”题材电视剧新的创作视角。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色经典”在塑造英雄形象时,只要回到社会生活的常识、常情、常德,注重“烟火气”,就能增强新时代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B.《觉醒年代》“火出圈”引发观众共鸣,是因为该剧创作既凸显历史维度、尊重历史真实,又立足于现实条件。C.“红色经典”再生产,必须站在历史的维度,将历史的真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D.“红色经典”再生产要实现经典化,关键是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英雄人物,既要写出一个“真实的人”,又要写出英雄人物的超越性和特殊性。6.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建党百年献礼影片《革命者》既注重呈现李大钊革命先驱的形象,也力求刻画他作为人夫、人父的柔软温情。B.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致敬经典时,将西方芭蕾舞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的表现手法相结合,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产品。C.复排的京剧《白毛女》在前辈们所创作的经典基础上,立足新时代,丰富了人物形象,满足了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D.电影《辛亥革命》援引《与妻书》的内容,表现了林觉民在生与死、小家与国家之间的艰难抉择。7.《觉醒年代》另辟蹊径,开启了“红色经典”国剧的新境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8.请结合材料谈谈新时代应该如何讲好红色故事?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文本一: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就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它所从属的人之间有了距离。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后面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大名不叫,都叫他冯三。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起来,摆了两桌酒席。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你们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儿子,请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地做人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地叫个不停。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冯三就坚决不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是不答应。“冯三”两个字飘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下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哪怕一个人叫他冯得财。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他会突然张口,喊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像早已疏远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彻底没关系了。“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次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取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受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可他还不甘心,又希望你长大得财。你想想,我们能叫你得财吗?你看刘榆木,谁叫过他的小名?他的名字不惹人,一个榆木疙瘩,谁都不眼馋。还有王木叉,为啥人家不叫王铁叉?木叉柔和,不伤人。”虚土庄没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也都是一个姓加上兄弟几个的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不见了。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一个也不认识。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儿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相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地为一个小名活了一辈子。(节选自《虚土》)文本二:劳动的人把名字放在家里出去了。那是一个人远离另一个人的孤远劳动。一村庄人远离另一村庄人。同行的老牛不会喊出你的名字。它顶多对你哞一声,像对其他牲口那样;手中的锨只感到你逐渐消失的力气;你引水浇灌的麦田不会记住你的名字,那些在六月的骄阳下缓缓抬起头来的麦穗不会望见你,它遍地的拔节声中没有一声因你而响为你而呼……隐身劳动的人,成为荒野的一部分。一个人在暗处处理着自己的事情。一村庄人在暗处处理着各自的事情。这是一大片原野上的事情。就像草,看起来每一株都孤立生长着,有各自的根、茎和叶子,有各自的长势和风姿。可是风一刮一大片都倒了,天一旱一大片都黄了,春天一到一野都绿了。黄昏的时候,名字对着荒野呼喊人,声音比最细微的风声还轻,直达人的内心。每个人听见的都是自己的名字。每个名字只有一个去处。被名字呼喊的人,从黄土中缓缓抬起身,听到名字的呼唤会扔下活往家走。荒芜一天的人,此刻走在回家途中,不远处泥屋简单的家使这群劳动的人有名有姓。没有名字的人还将无休无止地埋身劳动;没有名字的人将像草一样,一个季节一个季节地荒凉下去。(摘自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9.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冯三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因为名字有美好的寓意,他希望在别人叫他名字的时候,能够得到祝福和财富。B.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排行数而成的小名,大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大家能接受这样的名字完全出于习惯、顺口。C.虚土庄的人平时对正经名字不上心,但还是非常看重生与死这样的大事,这从名字只记在户口簿和墓碑上可以看得出来。D.文本一尾段“另外一个村子”可理解为另一个世界一死亡之后,死后名字被擦亮,这也反衬出对糊里糊涂地活在现实世界的无奈。10.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语言极具特色,如“名字上就会落一层土”“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灵感来源于乡村生活,朴实无华却起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让人眼前一亮。B.小说取材于乡土,风格质朴。但与“非虚构”类作品不同,它不拘泥于真实,如“虚土”就有很强的象征性,于是故事取材的真实与否都不再重要。C.作者善用修辞,如“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运用比喻,又如“‘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运用比拟,让人印象深刻。D.小说叙事视角较为灵活,比如“冯三会悄悄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是从冯三的视角叙事,而此段的其他语句则切换成外视角。11.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在乡土社会中,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请结合《乡土中国》的相关理论及两则文本的内容,谈谈乡土中的人为什么不需要一个“正经名字”?又为什么期待别人呼唤他的名字?
12.两则文本都探讨了乡村中名字的话题,同一作家不同文体的作品艺术表现有怎样的差别?请比较并简要说明。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也。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于干隧也。”(节选自《吕氏春秋·离俗览》)材料二: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大夫文种乃献谋曰:“王其无庸战。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①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勾践草鄙之人,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勾践请盟。今天王既封植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兵甲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②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乃许之成。(节选自《国语·吴语》)【注】①伯:通“霸”,诸侯的盟主。②虺(huǐ):泛指小蛇。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B.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C.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D.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币”本指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因车马玉帛同为聘享之礼,所以泛指车马玉帛等,又由丝织品引申为货币,在文中“币”指玉帛等聘享之礼。B.“下执事”指下属办事的官员,不直接称对方以表示尊敬对方,文中的“天王”“玉趾”与其用法相同,均属敬辞。C.“属”是“会”的意思,在文中指集结军队,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的“属”意思不同。D.“以从逸王志”中的“从”与《屈原列传》中“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的“从”意思相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王夫差进攻越国,越王勾践起兵对抗,越国大夫文种认为吴国的士卒从未战败过,对越国而言此次应战没有取胜的把握。不如放弃战斗,派人去婉言求和。B.本文突出表现了大夫文种的长于智谋,他摸准了夫差的性格,知道他有称霸之心,就有意让诸稽郢卑辞求和,“以广侈吴王之心”C.文中将诸稽郢善于辞令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言谈间先放低姿态,称颂吴王,进而自称越国是吴国贡臣,无需驱使,再委婉指出吴王出尔反尔、不顾信义,使其内心愧疚,最终停战。D.申胥对越王的想法心知肚明,对越国大夫文种的谋略也很清楚,于是以“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一句提醒吴王夫差越国是未来吴国唯一的祸患,应及早灭掉越国。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勾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
(2)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
17.根据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吴国灭亡的原因。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一萼红姜夔丙午人日①,予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堂下曲沼,沼西负古垣,有卢橘幽篁,一径深曲。穿径而南,官梅数十株,如椒、如菽,或红破白露,枝影扶疏。著屐苍苔细石间,野兴横生,亟命驾登定王台,乱②湘流、入麓山。湘云低昂,湘波容与③。兴尽悲来,醉吟成调。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冰胶,墙阴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粘鸡④,金盘簇燕⑤,空叹时序侵寻。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注】①人日:正月初七。②乱:横渡。③容与:从容舒缓。④旧时人日风俗,贴画鸡于户,用以辟邪。⑤古代立春风俗,用瓜菜制成燕子造型聚于金盘中。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六句写景,意象真切,景物具体;“翠藤”以下几句记游,写出游者心情的开朗。B.上片“胶”“老”二字分别写出了冰凌将融而未融、残雪凝结而难消的特点,用语新颖。C.下片开头三句既承上片的记游,又引出后文的飘零、怀旧等情感,使得上下片紧密相连。D.下片结尾两句写词人兴尽而归时,想到他日若再游此地,恐已是暮春时节,心中不禁凄然。19.这首词前的小序,文字精工,内容多与词相互衬印,详略互补,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并序》中,表现商人外出经商后琵琶女孤独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认为鸿雁和鲤鱼可以替人传递音书,《春江花月夜》中使用了这两个意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国论》中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和秦国侵扰之间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五四”前后的北大,“卯字号”的诸位名教授,可谓北大的台柱子。所谓“卯字号”就是几个属兔的大师级人物。两只“大兔子”是陈独秀和朱希祖,生于光绪乙卯年(1879年)。四只“小兔子”,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声名鹊起的胡适,新文化运动中与钱玄同唱双簧的刘半农,后来曾任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的刘文典,以及二十几岁就做北大教授、以行为怪异著称的林公铎。其实陈独秀和朱希祖是两只“中兔”,还有一只“老兔”蔡元培。“卯字号”的这几只兔子都是北大名教授。胡适曾不无自得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这三只“兔子”指的是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当时北京大学的灵魂是北大改革和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蔡元培及在行政上和教学上分别充当其左右手的陈独秀、胡适。22.请用成语替换文中加点的词语,不得改变文意。
台柱子:_______________唱双簧:________
左右手:_______
23.把文中画横线的长句改为短句,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句是(
)A.北大改革和新文化运动的领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车险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真皮旅行包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火电设备市场发展分析及行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 煤矿沿空留巷中柔模砼墙支护方案与挂模支架设计
- SAQ训练法对10至12岁青少年业余网球运动员移动速度影响的研究
-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与进度控制措施
- 科技公司商务合约部职责细化
- 数学教研组教师培训发展计划
- 2025年秋季学期数学课程评价与反馈计划
- 县域产业布局与升级-深度研究
- 第十六周《“粽”享多彩端午深耕文化传承》主题班会
- 日间患者流程护理质量改善项目汇报
- 创意美术网络安全课件
- 上海电信2025年度智慧城市合作协议2篇
- 2024燃煤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标准
- 产前检查妇产科教学课件
- 气球婚礼派对合同范例
- 2024无人机测评规范
- 术中停电应急预案
- 【高分复习笔记】许莉娅《个案工作》(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