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1969年起,国外刊物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对张衡地动仪措辞严厉的质疑批评文章。那些文章写道,经过数国学者们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地动仪想用立柱来验震是不可能的,理由是,我们根本不能使很灵敏的立柱站住。而对一根能被站住的不灵敏立柱,它在受到某一方向来的震动后,并不会经常倾倒在来震方向,而是会各方向乱倒。即由立柱的倒向,根本不能判断来震方向。因此,中国史书上对张衡地动仪的记载不是错了就是假的。一名自称为张衡粉丝的外国人,在他的书中指出,张衡地动仪没有一个科学原理能说明它,它是中国人杜撰出来的。为了能批驳国外那些对张衡地动仪声誉不利的负面言论,中国地震局在本世纪初成立了一个“张衡地动仪科学复原研究课题组”。但该组经过几年的研究后,竟附和了国外那些质疑张衡地动仪的负面言论,也认为立柱验震是不可能的,只有用英国地震学家约翰·米尔恩(JohnMilne)提出的悬摆来验震才可能成功。笔者具有50年研制天体测量精密仪器的经验。笔者认为,张衡制作的地动仪是当时的一种精密仪器,应该有精巧的设计。但以前研究此问题的各学者都把验震立柱只当成一根普通的建筑立柱对待,例如:日本的关野雄在他的论文中认为,用力学可以证明,立柱验震是不可能的,因为立柱当然越细越灵敏。这样,如果一根立柱的灵敏度想比人的感震灵敏度还高,则用力学算得的那高近2米的立柱,其直径得细至1.5毫米。显然,这么细而高的立柱是绝对站不住的。笔者认为,必须将立柱作为一件精密仪器来对待,才能认识到验震立柱所必要的结构和相关力学条件。验震立柱的结构和力学要求为(见右图):高而粗的立柱必须要有一个很小的着地面,这样的立柱才能在很微弱的地动作用下失稳而发生倾倒;立柱的小着地面必须是精密加工过的极硬(如蓝宝石)平面(或其他面形)。这小着地面的材质不能由不够硬的立柱本体材料(如青铜)来制造,否则其边缘会被立柱倾倒时的特大压强所压坏。立柱着地面下的那个支承面也必须是一个精密的硬平面,而且此支承面还应该被调整到相当水平的状态。因此,该支承平面就必须要有置平机构;立柱质心的重力矢量必须要正好落在那立柱小着地面的正中央,否则那偏重的立柱在受震后就会各方向乱倒(即会倒向那在方位上被随机乱放的立柱偏重方向)。为达到以上要求,立柱就应具有重心位置的调整装置,以在要站住立柱之前,先将立柱做好重心平衡调正的操作。要使立柱能够验震还应要有如下诸力学条件:验震立柱的灵敏度a如要优于人感震的最高灵敏度(地震界一般采用的此值为千分之五的重力加速度),可以用力学证明那立柱着地面的半径r与立柱重心高度h之间应满足关系式a=(r/h)g<0.005g。此式指出,立柱的r/h应小于0.005;能震倒立柱的(水平)地动的幅度必须大于着地面的(大致)直径;地震的(水平)振动周期必须大于约2秒钟,太短周期的往复地动对立柱的前后作用会正好互相抵消掉。从2013年起,笔者用了严密的力学分析,终于证明了立柱验震在力学原理上是正确的,又制作了实物模型,证实其原理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针对所谓跺跺脚就会使立柱倾倒、根本无法验震的说法,笔者专门拍了一个视频。视频中,实验者在一根灵敏立柱旁大跳,可是那立柱仍能屹立不倒,因为人跳动引起的地板振动主要是一种垂直方向的振动。但是地震波既产生垂直方向、又产生水平方向的振动。那人只要对立柱吹一口气(人吹气对立柱的干扰幅度应小于地动对立柱的干扰,但可以模拟水平方向的干扰),那立柱就倒了。至此,读者当可明白,之前研究过立柱验震的中外学者为什么都不能用立柱成功验震了。然而1800年前的张衡却能将立柱验震原理成功地用到他的地动仪中,我们不禁要惊叹张衡科技水平之高。(摘编自光明日报胡宁生《为张衡地动仪恢复名誉》)1.下列对“地动仪立柱”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构造以粗高立柱为主体部件,以平衡用配重、重力矢量、支承平面等为附件。B.目的验证立柱能够不受人为干扰而直立不倒、能够倒向地震的方向等。C.条件支承平面半径r与立柱重心高度h之间应满足关系式a=(r/h)g<0.005g。D.结果人跳动引起地板震动但立柱不倒,人吹气立柱则倒,证明立柱能验测地震波。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外很早就有人对张衡的地动仪进行质疑,甚至有人认为张衡的地动仪根本就不存在。B.中国地震局成立了“张衡地动仪科学复原研究课题组”,但没能复原张衡地动仪。C.胡宁生成功进行地动仪立柱实验,与他有50年研制天体测量精密仪器经验分不开。D.张衡的科学认识和科技水平要远远高于那些不相信用立柱成功验震的中外学者。3.胡宁生先生精心研究“地动仪立柱结构”具有怎样的意义?请简要概括。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1945年,由延安鲁艺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开启了中国民族歌剧的新篇章。作品把戏曲、民歌精髓有机融入歌唱、吟诵、道白之中,既有传统戏曲中的抒情写意,又有传统唱段的押韵方式,其音乐戏剧性思维也从我们传统板腔体戏曲中继承发展而来。这部作品被看作是中国知识分子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以一种高度的理论自觉,创作出的本土化歌剧的第一个典范作品。1953年,《小二黑结婚》引起广泛的关注。创作者放大了民族戏曲因素,不局限于一个剧种,不拘泥于固定唱腔,通过与戏曲元素的“捏合”进行民族歌剧再创造。不过其风格和创作方法仍不离戏曲的“板腔体”。随后的《刘胡兰》《江姐》均受到其影响。另一类作品则是借鉴民族歌剧的风格,在体裁上却尝试向西洋经典歌剧的“标准”形态靠拢,如《星星之火》。还有《草原之歌》,尝试以更接近西洋歌剧的音乐形态和美声唱法来表现藏族的故事。1987年,歌剧《原野》再次掀起了我国歌剧创作高潮。作品通过我国民族戏曲念白,采用多调性思维与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古诗词吟诵和戏曲念白以及说唱艺术的形式极具有中国特色。歌剧一经推出便获得人们的高度赞誉,更在美、法等国家上演并大获全胜。近年来,我国歌剧创作体现出新时代的新风气。在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下,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人民歌剧。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展现中国时代风貌。《大地颂歌》《骆驼祥子》《长征》等原创歌剧应运而生,其中《长征》中的经典唱段《三月桃花心中开》一经面世,就被人们争相传唱。材料二:歌剧是以音乐承载戏剧的舞台艺术,音乐和文学脚本是歌剧的灵魂与血肉。作曲家与脚本作者是歌剧题材的决策者。我国歌剧史上不乏心有灵犀、珠联璧合的搭档。歌剧《江姐》的作曲家汇集了四川民歌、四川清音、川剧高腔等传统音乐音调,汲取江浙一带传统曲艺、剧种中的音乐元素,使得全剧的音乐既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格,又和谐统一、现代感十足。歌剧的脚本作者,在重庆参加过革命活动,和战友们两下江南,三进川东,观察民情,体验重重,几易其稿,最后呈现出一幕幕经典的戏剧场景。在文学文本到歌剧脚本的转换过程中,脚本作者压缩文学文本,设置戏剧结构;作曲家则根据自身的创作技巧、创作风格,统筹各种要素。有时为了突出某种特定的情感,作曲家会将原本的情节内容扩充为抒情段落。以歌剧《雷雨》为例。莫凡身兼作曲家、脚本作者,对原著中的人物及人物关系、戏剧结构、戏剧场景进行删减压缩,集中凸显歌剧的抒情效果。在“繁漪喝药”的情节里,莫凡运用歌剧的宣叙调、咏叹调、重唱来抒发人物内心的情绪,表现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冲突。在“母子相遇”的情节中,他则通过终场式的重唱将歌剧的情绪推向高潮,以此来弥补由于鲁大海的角色缺失导致的戏剧张力的缺口。材料三:同一种题材,拍成影视剧与排成歌剧,后者的受众群体与前者存大天壤之别。原因何在?歌剧本身的艺术特质如咏叹调、宣叙调难免让不少观众难以理解、望而却步。使歌剧艺术处于曲高和寡的境地。诚然,当下的大多数中国歌剧创作在音乐方面也做出了调整,但与大众的审美接受水平尚有一定的距离。此外,低成本、碎片化的娱乐习惯,求快、求新的娱乐心态,使得短视频这种不用费思量的现看方式大受欢迎。歌剧等剧场艺术的审美及文化功能遭到了极大的消解或解构。艺术创作固然应该坚持引领大众的审美方向,但艺术创演团队也应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特点,使艺术作品喜闻乐见。比如歌剧的创演团队利用短视频的无限潜能,使歌剧艺术能够在短视频、直播等公共传播领域得到宣传和普及,使得更多民众认识和了解歌剧。短视频的互动还可以为艺术家与大众搭建沟通的平台,观众可以以弹幕评论等方式发表个人观点,艺术家可以从观众的反馈中加深对民众审美的认知,此种双向互动必将为艺术发展带来良性动力。电视文化节目《声入人心》《经典咏流传》,就是通过各种媒介,诸如电视、爱奇艺、芒果TV,各音乐网站等多层同步传播,极大地拓展了节目传播渠道,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观看自己喜爱的节目。《声入人心》开始定位为推广美声唱法的小众节目,从冷门不被看好到深受好评,甚至被赞誉为“美声殿堂级之作”,这离不开节目制作组的精心策划、突破创新。4.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毛女》是对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积极回应。B.《星星之火》是体裁、内容上尝试向西洋歌剧“标准”靠拢的作品。C.歌剧《原野》在国内引发创作高潮,在国外上演也获得很大成功。D.《大地颂歌》《骆驼祥子》等作品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5.下列为材料一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歌剧的理论自觉B.中国歌剧的革命样本C.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D.中外歌剧的互相借鉴6.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作曲家与脚本作者是歌剧题材的决策者,在创作中二者必然会心有灵犀。B.《江姐》的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融合了地方民歌、传统曲艺的音乐元素。C.脚本作家根据创作情况对作品情节进行压缩,或将情节改为抒情段落。D.莫凡改编的《雷雨》由于对原著删减压缩,导致了戏剧张力不够的问题。7.根据材料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剧艺术曲高和寡的状况与本身的艺术特质是相关联的。B.求新、求快的娱乐心态消解、解构了歌剧的审美及艺术功能。C.歌剧艺术既应引领大众的审美方向,也需考虑大众的审美水平。D.《声入人心》等节目的成功无疑给了歌剧艺术传播方式一些启示。8.结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说明我们该如何让歌剧在当代中国更好地焕发活力。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地洞卡夫卡我造好了一个地洞,似乎还蛮不错。离洞口千把步远的地方,有一处上面覆盖着一层可移动的苔藓,那才是通往洞内的真正入口处。在盖着苔藓的那个幽暗的地方,正是我的致命之所在。我经常梦见野兽用鼻子在地洞口贪婪地来回嗅个不停,也许有人会认为,我可以把洞口堵死,上面覆以一层薄薄的硬土,下面填上松软的浮土,这样我就用不着费多大气力,每次进出,只要挖一次洞口就行了。但那是不可能的事。为了防备万一,我必须具备随时一跃而出的可能性,为了谨慎行事,我必须做好随时能够冲出去的准备。我安安稳稳地住在我的地洞的最里层,与此同时,敌人可能从某个地方慢慢地、悄悄地往里钻穿洞壁,向我逼近。我在自己的地洞,自有谙熟所有途径和方向的长处,盗贼会很容易地成为我的牺牲品和美餐。但我正在变老,有许多同类比我更强,而且我的敌人多得不可胜数。而且威胁我的不仅有外面的敌人,地底下也有这样的敌人。我的地洞除了大道以外,还有几条很狭窄的、但相当安全的小道。它们使我与外界保持联系,向我提供自由呼吸的空气。这些路本来是鼹鼠筑成的,我因势利导,把它们引进了我的地洞里,我通过这些途径可以嗅得很远,使我得到保护。也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经由这些途径来到我跟前,成了我的食物。我的地洞的最大优点是宁静。我可以在我的通道上蹑着脚走好几个钟头,有时听到个把小动物的声音,不一会儿这小动物也就在我的牙齿间安静下来了;或者泥土掉落的沙沙声,它告诉我什么地方需要修缮了;除此以外便是寂静。洞内通道上每隔一百米的地方,辟一个圆形的小广场,在那里我舒舒服服地蜷曲着身子,一边休息,一边使自己暖和暖和。不知是由于过去的习惯,还是这座家屋确实存在着危险,唤起我的警觉,使我常常有规律地从酣睡中惊醒。缜密地考虑到极端危险的情况,我还在洞穴的近中心处修建了一个中央广场。我利用地洞来贮藏我的食物:凡是洞内抓获而目前还不需要的一切,和外面猎获的全部,我统统把它们堆放在这里。场地之大,半年的食物都放不满。于是我把东西一件一件铺了开来,在其间漫步,同时玩赏着它们,悦目于其量之多,醉心于其味之杂。地洞的复杂性确实也向我提供了采用多种防御办法的可能性。后来,我觉得将存粮稍加分散,利用某些小广场来分批贮藏,似乎更为周到些。于是我决定约每隔两个广场设一个预备储粮站,或者每隔三个设一正储粮站,每隔一个设一副储粮站,如此等等。再则,为了迷惑敌人,我划出几条道路不堆贮藏品。不久,我跑离洞口,在洞口寻找一个合适的藏身之所,来守望着我的家门,这一回,我在外面一连几天几夜。在守护期间,我没有看见任何人在靠近入口的地方搜寻过,这对己对敌都是一种幸运,因为要不然,我会为了我的地洞不顾一切地朝他的喉咙扑过去。诚然,也出现过一些兽类,我不敢接近它们,只要远远预感到它们在,我便立即警觉,拔腿就跑。有时甚至产生这样幼稚的想法:压根儿就不回地洞,而就在这里的洞口附近住下,专门观察洞口以打发日子。假如我有某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把观察哨的任务交给他,那我就可以放心地下地洞去了。但是从地洞的内部完全信赖一个外面的什么人,我以为这是不可能的。我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只能孑然一身。后来,我又重新回到了我的洞穴。我和地洞这样相依为命,不管我遇到多大恐惧,我都能泰然自若地留在这里,无须设法说服自己,打消一切顾虑,把入口打开。我只要清闲地等着就完全够了。因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把我们永远分开。(节选自《卡夫卡荒诞小说》,有删改)文本二:20世纪后半期,空间在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成为关注的焦点与核心的概念。文学叙事的空间维度日益受到叙事学界的关注,空间叙事研究得到迅速发展。自古希腊时期,西方对空间的研究已涉及“虚空”“处所”和“广延”这三个概念。文学叙事中的空间主要可以分为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大类。物质空间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物体,也包括作为物质存在的人本身。心理空间是一个内部的、主观的空间,是人的知觉、情感和意识对外部世界染色、过滤、变形、编辑后所建构的空间,也是人的内心对外部世界的投射。社会空间是人际空间,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构与结构化。(节选自方英《论小说中的空间叙事——以〈地洞〉为例》)9.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我造好了一个地洞,似乎还蛮不错”一句,表明地洞已经做好,是“我”完美的栖居场所、无需加工。B.小说提到“我”想象对敌人攻击的场面,虽然“我”的动作残忍,但足以体现“我”捍卫地洞的决心。C.小说没有清楚地交代故事的发展脉络,而是淡化了故事情节,这样的处理可能会带来情节发展的不确定性。D.小说运用了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将小动物拟化为具象的人,并以第一人称“我”的自叙自白,增强了可读性。10.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洞内世界”“洞外世界”和《变形记》中的“虫的世界”“人的世界”一样,都属于叙事空间。B.有形的“地洞”和“我”内心无形的“地洞”,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有形和无形的“套子”有异曲同工之处。C.整篇小说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相似,超越了人类生活的表象,传达出人类对“安宁”生活的追求。D.地洞象征每个人都可能在劫难逃的某个“困境”,地洞的象征义跟钱钟书《围城》里“围城”的象征义相同。11.请概括并分析文本一中“我”对己对人的心态。
12.被称为“现代主义之父”的卡夫卡善于在叙事上下功夫,请结合文本二,分析空间叙事在文本一中的体现。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霸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不足信也。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取材于苏洵《管仲论》)1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A桓B公C幸D而E听F仲G诛H此I三J人K而L其M余N者O仲P能Q悉R数S而T去U之V耶?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周朝称诸侯死亡。《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大夫曰卒,士人曰殇,庶人曰死”。B.“五霸”,春秋时期的五个诸侯盟主,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C.“管仲相桓公”与“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中的“相”字含义不同。D.“且各疏其短”与“王怒而疏屈平”(《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疏”字含义不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死于内乱之后,他的五个儿子为了王位而争斗不休。B.管仲死后,桓公重用竖刁等三人,为后者的作乱提供了机会。C.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是由于诸侯国的国君不贤明。D.作者认为推荐贤者对保证国家长期安定强盛有着重要的作用。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2)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17.文中第二段写到“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请简要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词,完成下面小题。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①杜甫近时冯绍正,能画鸶鸟样。明公出此图,无乃传其状。殊姿各独立,清绝心有向。疾禁千里马,气敌万人将。忆昔骊山②宫,冬移含元仗。天寒大羽猎,此物神俱王③。当时无凡材,百中皆用壮。粉墨形似间,识者一惘怅。干戈少暇日,真骨老崖嶂。为君除狡兔,会是翻鞲④上。【注】①本诗写于大历元年,与《登高》为同一时期作品。②骊宫:即华清宫,玄宗冬季避寒之处。下句“含元”亦为宫殿名。③王:意同“旺”。④鞲:袖套。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时冯绍正善画猛禽,杨监所示画扇恐怕是拓摩他的手笔,突出画扇来历之不凡。B.本诗描摹画中之鹰,不仅采用粗线条勾勒,还作细致刻画,艺术再现群鹰的神采。C.昔时玄宗冬日羽猎阵势浩大,所驱之鹰百无一失,作者睹画忆事,不禁生出惆怅。D.本诗深沉蕴藉,用语多变,语意顿挫,关注社会现实,体现出杜甫诗的风格特色。19.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荀子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喻论证,得出了“用心躁也”的结论。
(3)玉,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美感。古人常以“玉”命名,如贾宝玉、林黛玉,“玉”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儿化”是北京极具特色的语言文化现象。②儿化往往利用卷舌作用造成一种与原有语音形式相近的新形式,从而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新的意义。③例如,“尖”到“尖儿”,“亮”到“亮儿”,儿化后词性发生了改变,词的功用得以扩大。④儿化诞生起就与附加词义和感情色彩相联系:可表示“细小”,如门缝儿、家雀儿;可形容“喜爱”,如胡同儿、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工具行业智能制造与大数据应用考核试卷
- 未来教育中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报告
- 文化艺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与规划考核试卷
- 微生物肥料的生产与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外墙外保温系统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乳饮料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措施考核试卷
-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审批流程设计考核试卷
- 废纸资源综合利用与纸张工业创新考核试卷
- 科技园区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挑战
- 软件开发人才猎头协议
- 第59讲-热重曲线分析(课件)
- 陪诊服务项目计划书
- Unit7ArtLesson2BeijingOpera课件高中英语北师版
-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说苑》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低血糖健康宣教
- 《炼油化工基本知识》课件
-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分析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 《射频同轴电缆》课件2
- 以工代赈政策培训课件
- 垃圾分类校本教材
- 中职学生开学心理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