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2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文言文2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文言文2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文言文2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文言文2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1/95文言文常见实词常见虚词句式和使用方法2/95常见实词

文言实词包含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纲领》(人民教育出版社4月第1版)开列了120个常见文言实词。3/95高考题型选择题(江苏高考)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B、皆逡巡引却引却:后退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高大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4/95常见实词

一、掌握文言实词基本知识

二、依据语境正确推断实词词义5/95一、掌握文言实词基本知识1、要注意古今词义改变。

2、不要把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误解为当代汉语中一个双音词。

3、碰到多义词时,要慎重推断其在详细语句中正确义项。

4、古文通假现象普遍,假如遇上生词用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它是不是通假字。6/95文言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知识网络:一词多义7/951、要注意古今词义改变。*有古词义至今有所扩大。*有古词义至今有所缩小。*有古词义至今已经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有古词义至今感情色彩已经有改变。

在推断文言词义时,对那些字形相同而意义使用方法已经不一样词,尤其是有细微差异而且轻易被忽略词,千万不能望文生义,以今释古;不然要么牵强附会,要么歪曲文意。如:曹操……将顺江东下。(“江”,古专指长江——今泛指一切河流。)

(“肉”,古泛指动物肌肉——今专指猪肉。)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古指祭奠用牲畜——今转移指为了正义目标而舍弃自己生命或利益。)如:先帝不以臣卑劣。

(“卑劣”,古指地位低下,见识浅薄,属于中性词——今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8/952、不要把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误解为当代汉语中一个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

有时因为两个词意义相关或语法结构上关系而连在一起使用,伴随语言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了一个双音词,词义也由原来两个变成了一个。

例: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9/953、碰到多义词时,要慎重推断其在详细语句中正确义项。*六王毕,四海一。*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一人,一桌,一檀板而已。*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数目,自然数开始。)(统一)(相同、一样)(专一)(满、全)10/95

4、古文通假现象普遍,假如遇上生词用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它是不是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联络上有以下几个情况:

(1)完全相同。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声母相同。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3)韵母相同。如: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4)声韵均不相同。如:秦伯说,与郑人盟。“蚤”通“早”

“亡”通“无”“从”通“纵”“说”通“悦”11/95练习

魏征状貌不逾①中人②,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③,每犯颜苦谏;或④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⑤威。尝谒告⑥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⑦不行⑧,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⑨耳。”上尝得佳鹞,自臂⑩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二年》

12/95①逾:超出。②中人:这里指普通人,与当代汉语中指“中间人”不一样。③人主意:“人主”是指皇帝,“意”是意愿、想法。④或:有时。终。⑤霁:停息。⑥谒告:请假。⑦竟:最终。⑧不行:在这里指没有成行。⑨辍:停顿。⑩臂:用手臂架着。

13/95什么叫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语素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5、要依据语境,看清偏义复词。14/95便可白公姥《孔雀东南飞》公:公公(无意义)姥:婆婆于是能够告诉婆婆15/95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圃:种菜地方(无意义)

园:种树地方现在有一个人进入树园,偷桃子李子16/95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近(无意义)沿着溪流走,忘记了走了多远路。17/9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存:存在(无意义)亡:灭亡这实在是危难当头时候。18/9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出师表》家:家庭(无意义)国:国家以国家利益为先,后才考虑个人利益。19/9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出(无意义)入:进入以防其它起义者进入而发生意外。20/95而山下皆石罅,不知其浅深。

《石钟山记》浅(无意义)山下都是石缝,不知有多深。21/95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同:相同(无意义)异:不一样奖赏好,处罚坏,不应该不相同。22/95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偏义复词一项是

()A、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B、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C、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D、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C23/95二、依据语境正确推断实词词义

语境,即上下文。上下文对词义含有制约和提醒作用。普通地说,不论一个词有多少义项,在详细语境中只能有一个确定含义。所以,必要知识贮备与较强语境意识结合起来,就是我们“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含义”关键。

所以,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知识积累,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上下文)意思。要力戒孤立、片面。24/95想想看: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2、冀得一归觐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依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相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推断出与“见”相关,能够解释为“拜见”。字形25/95汉字中形声字占80%,形声字形旁有表意功效。如“江”“河”等。

会意字是指字整体意义由部分意义合成。如“信”“歪”等。一、字形分析法归纳方法26/95

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与相关

2、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

相关

3、从“讠(言)、辶(走)、彳(行)”者与

相关禾--

皿--

宀--

贝--

纟--

求--

隹(zhuī

)--

歹--

月--

目---

兵器动物人行为五谷金钱死亡器具丝麻肉房舍毛皮眼鸟雀27/951、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2、迨诸父异爨,东西多置小门。3、“彀士十万人”(小箱子)(灶台,烧火煮饭)试试看:(弓箭手)28/95“见”通“现”:出现“要”通“邀”:邀请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倍”通“背”:违反2.风吹草低见牛羊3.张良出,要项伯想想看:

字音29/95通假是文言文特殊语法现象之一,用了通假词语从通假角度去了解才符合语境。通假字有同音和近音两种。二、通假推断法归纳方法30/95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通“雇”,雇佣试试看:通“翌”,第二天31/95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想想看:绐(dài):坑骗语境32/95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基本标准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了解,依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经有之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详细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三、语境分析法归纳方法33/951、(何远)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据上文何远美好品行可推断“多”为“称赞”2、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古今谭概》试试看:生男生女34/95(愈加,越来越)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想想看:

结构2.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安逸享受)3.通五经,贯六艺(贯通)35/95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词语意义。这些对应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四、结构观察法归纳方法36/95

试试看:1、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2、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3、忠无须用兮,贤无须以

4、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来难,臣认为不难。腰里佩着慎,慎重(被)任用帝王37/951、何须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2、方今妻子贫困负薪而食。成语想想看:要求“求全责备”柴火“卧薪尝胆”38/95成语中保留了大量文言词义,联络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帮助

。五、成语对应法归纳方法39/95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

2、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试试看:踩、踏“一蹴而就”饶恕“严惩不贷”

40/95想想看:

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对以下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胜:能承受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B迁移41/95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实词,其意义和使用方法在书本中普通都能找到落脚点。所以,我们要善于依据课内学过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处理试题中实词词义问题。六、联想推断法归纳方法42/95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隆中对》

试试看: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2、上欲封昙首等,……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认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确、确实偏爱、偏私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3/95

1、驴不胜怒,蹄之用蹄踢2、将军身披坚执锐想想看:从句子成份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宾语,动宾怎样搭配?“坚”解“坚硬盔甲”,“锐”解“锐利兵器”才能搭配。语法44/95句子结构是固定,组合是有规律,词在句中所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七、语法分析法归纳方法45/95

1、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其疏”是动宾短语,很显然“袖”应做动词。可推断为“藏在袖筒里”。

2、遂大困,寻死(于)富阳。

古汉语中单音节词居多,可推断“寻死”为状动结构,“寻”为时间副词做状语,解释为“很快”。试试看:46/95一、字形分析法二、通假推断法三、语境分析法四、结构观察法五、成语对应法六、联想推断法七、语法分析法方法记忆47/95

阳货(鲁国季氏权臣)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吾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阳货见孔子》(有改动)牛刀小试48/95

译文: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予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往阳货家拜谢,在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阳货接着说:“把自己本事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能够叫做仁吗?”孔子说:“不能够。”阳货说:“喜欢参加政事而又一再错过机会,这能够说是明智吗?”孔子说:“不能够。”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49/95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回:“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迫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50/95课堂总结1、做题时应综合利用这几个方法,利用任何一个方法解题时,都应该用语境分析法来检验。2、只有把知识积累和方法巧妙利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好效果。51/95试一试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3、抚军亦厚赉成名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6、践华为城,因河为池7、能够独飨白粲8、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9、有牧人御众之才10、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烤)(鞭打)(赏赐)(财物)(绳索)(踏)(吃)(粮食)(失明)(统治)(箱子)52/95

文言虚词包含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

文言虚词很多,但“常见”者毕竟有限。《考纲》中要求“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使用方法”,“常见文言虚词”指是考纲要求18个:而、何、乎、乃、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高考包括文言虚词试题不会超出这18个虚词范围。常见虚词53/95常见虚词1、了解古今改变2、关注代词3、辨明意义使用方法4、注意特殊情况54/951、了解古今改变文言虚词古今改变情况大致有以下四种:(1)有消失了。

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夫”作为发语词,现在已经不用了。(2)少数沿用下来。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现在还用。(3)有用法发生了改变。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也”是语气助词,起舒缓语气作用,而当代汉语“也”是表示重复副词。(4)有已被别词所代替。如:无能为也矣。

助词“矣”已被当代汉语中语气助词“了”(“呢”、“啊”)所代替。55/952、关注代词

对于代词以外文言虚词词性,尤其是一些不经典或极难区分词词性,假如不能分辨,不要纠缠,因为高考不考文言词词性这类专门语言学知识。

当然,对于一些经典比较轻易辩识而且与了解文句关系比较亲密虚词词性,如能区分,对答题还是有帮助,因为正确分辨词性,有利于把握虚词意义和使用方法。

代词在虚词中比较特殊,因为它毕竟有比较实在意思,轻易被选来命题。56/952、关注代词例高考试题:以下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说明,不正确一项是答案[]C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称代前文(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称代前文(李)“广”。C、饮食与士共之称代前文“赏赐”。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称代前文李广。

称代前文“饮食”57/953、辨明意义使用方法

高考试题中往往是“意义和使用方法”并提,考文言虚词意义、使用方法较多。

意义是指词义,主要是指某个虚词相当于当代汉语什么词。

使用方法包含内容较多,词性、在句中表示各种关系、词语在句中担当成份、词类活用、“之”字取消主谓短语独立性、“之”字起凑足音节作用、一些虚词作为发语词等等,均属使用方法范围。在使用方法中,只考普通使用方法,不考特殊使用方法。58/95例高考试题: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使用方法不相同一组是A{今如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C既出塞,出东道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答案[]A介词,“凭”

介词,“把”副词,“恰逢”、“正赶上”副词,“恰逢”、“正赶上”副词,“已经”、“以后”副词,“已经”、“以后”连词,“不论”连词,“不论”59/954、注意特殊情况文言虚词中特殊情况主要指以下几类:

(1)兼词。兼词是兼有两个词意义和作用单音词。如: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2)虚词连用。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双音单音。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焉”、“耳”、“矣”三个语气词连用,起到了加强语气作用,语气重点落在最终一个“矣”上。“因为”是两个词,“因”解为“于是”,“为”解为“写”。“诸”是“之”和“于”合音。60/95与当代汉语不一样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61/95句式和使用方法与当代汉语不一样句式与当代汉语不一样使用方法62/951、判断句(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如:①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

如: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②梁,吾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4)“者”、“也”全不用。

如:①刘备,天下枭雄。②秦,虎狼之国。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经典文言判断形式。(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如:①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②莲,花之君子者也。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63/951、判断句

2、用副词“乃”、“则”、“即”

“皆”、“素”、“耳”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

如: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余购三百盆,皆病者……此亡秦之续耳。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且相如素贱人。64/951、判断句3、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用“是”作判断动词较为少见)

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论魏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65/951、判断句

以上各种类型判断句,译成当代汉语时,如是必定判断句,要用“是”;如是否定判断句,要用“不是”。4、用“非”、“未”、“弗”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定判断。如:吾本非文人画士……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66/952、被动句1、用介词“于”、“受”、“受……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而君幸于赵王。

如:有罪受贰。(因有罪不被信任。)67/952、被动句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引出动作主动者)。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如:68/952、被动句3、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主动者)或

“……为所……”表示被动。

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属今为之虏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9/952、被动句

以上几个类型被动句,翻译时要将相关词语译成“被”。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文言文中较少见)。

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5、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被动句,没有任何标志,要依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70/953、省略句

1、省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经常省略)如: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廉颇廉颇承前省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公蒙后省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樊哙曰:“今日之事怎样?”良曰:“甚急。”余余余余余自述省孟子:王

今日之事对话省对话省71/953、省略句

2、省谓语动词(不论是古代还是当代,省略谓语现象还是比较少)。如:(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军中无认为乐,请以剑舞。为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鼓(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如: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追之(3)共喻省略,即依据上下文便会明白省略是什么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候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任如:72/953、省略句3、省略动词或介词宾语。(宾语常见是代词“之”)(1)省略动词后宾语如: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之有志者,不随以止也。之(2)省略介词后宾语如:竖子不足与谋。之欲呼张良与俱去。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妥意。之73/953、省略句

4、省兼语。(“使”、“命”、“令”这类动词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当代汉语兼语普通不能省略,文言里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之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人人我等74/953、省略句

5、省介词。(较常见是“于”、“以”,这些介词与后面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当这个介宾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经常被省掉。如: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于于于于以……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以75/953、省略句

6、复杂省略。(有些句子省略了较多成份要联络上下文仔细加以区分)

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词语,尤其是在当代汉语中不能省略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成名将其饲之以于促织之之以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庄宗庄宗庄宗庄宗庄宗庄宗于之之如:76/954、倒装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成份排列次序跟当代汉语不一样,习惯上称之为“倒装”。77/954、倒装句宾语前置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78/95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普通惯用逗号将主谓隔开。如:甚矣,汝之不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甚矣哉,为欺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79/95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包含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1)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能够前置。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能够前置。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谓语前,以加强语气。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王见之,曰:“牛何之?”项王曰:“沛公安在?”“豫州今欲何至?”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之有?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求!无乃尔是过与?80/95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包含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2)介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情况。①疑问代词作宾语,普通放在介词之前。②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以”宾语前置。如:王问:“何以知之?”如:余是以记之。微斯人,吾谁与归?《诗》三百,一言以蔽之。子何恃而往?不然,籍何以至此?81/95定语后置

动词短语作名词定语经常放在名词后面。普通在定语后加“者”字,有还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来表示。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格式。这种格式中“者”相当于结构助词“”。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煞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格式。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82/95

动词短语作名词定语经常放在名词后面。普通在定语后加“者”字,有还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来表示。如: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格式。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格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定语后置83/95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当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翻译时候要把它作状语,所以,我们称它“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得双石于潭上,叩而聆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而大声发于水上。

(2)介词结构“以……”、“乎……”等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如: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84/95

文言倒装句译成当代汉语时,要依当代汉语句子成份排列规律,将其“顺装”过来。85/955、固定句式1、表疑问。“……怎样”、“奈何”、“若何”、“奈若何”等格式。2、表反问。

“不亦……乎”、“何以……为”

等格式。3、表感叹。“何其……”、“一何”等格式。4、表测度等。“得无……乎”、“与其……孰若……”等格式。文言文中有一些结构固定格式使用方法。这些类固定句式,翻译时要合乎当代汉语习惯。86/95(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方法]”)如:(2)“有以……”

(译为“有用来……方法”)如:(3)“有所……”

(译为“有……[人、物、事]”)军中无认为乐,请以剑舞。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如: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4)“无所……”

(译为“没有……[人、物、事]”)如:……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5、固定句式87/95(5)“……怎样”、“奈何”、“若何”

(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如:孔明用如此之人,怎样不误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如太行、王屋何?如:(7)

“奈……何”

(译为“把……怎么办”)如:三老不来还,奈之何?(8)

“是故”、“是以”

(译为“所以”、“所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如:余是以记之。5、固定句式虞兮,虞兮,奈若何!88/9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