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中毒人群的医疗救援课件_第1页
应急救援中毒人群的医疗救援课件_第2页
应急救援中毒人群的医疗救援课件_第3页
应急救援中毒人群的医疗救援课件_第4页
应急救援中毒人群的医疗救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发化学中毒事故

医疗卫生现场应急救援

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薛诚

xzcdcxc@

突发化学中毒事故

医疗卫生现场应急救援

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前言化学毒物侵入机体,与体液、组织发生相互作用,引起机体器质性损害者为化学中毒。急性化学中毒事故是指一种或多种化学物释放,短时间内损害人体健康或污染环境,造成机体引起中毒病变、损伤、残疾或死亡的意外事故。中毒事件主要危害-----人员伤亡。前言化学毒物侵入机体,与体液、组织发生相互作用,引起机体器质重庆高桥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中国石油16号井井喷事故,造成243人死亡,6000多人中毒受伤,6万多人颠沛奔逃,近10万人受灾。

重庆高桥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中国石油16号井井喷事44重庆氯气泄露爆炸事故

2004年4月16日天原化工总厂氯气罐泄露爆炸(2号氯冷凝器发生爆炸),死亡和失踪共9人,3人受伤,重庆江北区、嘉陵江对岸的渝中区累计有15万人被紧急疏散。

重庆氯气泄露爆炸事故2004年4月16日天原化工总厂氯气罐66槽罐车液氯泄漏事故

2005.3.29.在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事故,造成29人死亡。送医救治285人,疏散村民近1万人,一夜之间绿色的麦田变成金黄。

槽罐车液氯泄漏事故2005.3.29.在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2023/9/1682023/8/58安化小学附近造纸厂冒毒气79名学生中毒安化小学附近造纸厂冒毒气79名学生中毒广州:2006年5月10日晚,大观路某化学品仓库发生爆炸,导致附近地区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气体污染。109人就医,近万人疏散。2023/9/1610广州:2006年5月10日晚,大观路某化学品仓库发生爆炸,导突发中毒事件分级根据突发中毒事件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等因素,将突发中毒事件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突发中毒事件四级。食物中毒及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分级标准执行。突发中毒事件分级根据突发中毒事件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等因素,将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Ⅰ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1)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及以上且死亡10人及以上;或死亡30人及以上。(2)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24小时内出现2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100人及以上且死亡10人及以上;或累计死亡30人及以上。(3)我省发生重大以上级别突发中毒事件,并蔓延至周边省份,造成周边省份发生同类的重大以上级别突发中毒事件(Ⅰ级或Ⅱ级),有证据表明这些事件原因存在明确联系。(4)国务院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Ⅰ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中重大突发中毒事件(Ⅱ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中毒事件:(1)一起突发中毒事件暴露人数2000人及以上。(2)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及以上且死亡2-9人;或死亡10-29人。(3)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24小时内出现2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100人及以上且死亡2-9人;或累计死亡10-29人。(4)全省有2个及以上设区市发生同类较大突发中毒事件(Ⅲ级),并有证据表明这些事件原因存在明确联系。(5)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食物中毒人数达100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及以上或死亡5人及以上。重大突发中毒事件(Ⅱ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中毒事件:较大突发中毒事件(Ⅲ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中毒事件:(1)一起突发中毒事件暴露人数1000-1999人。(2)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及以上且死亡1人;或死亡3-9人。(3)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24小时内出现2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100人及以上且死亡1人;或累计死亡3-9人。(4)一个设区市有2个及以上县(市、区)发生同类一般突发中毒事件(Ⅳ级),并有证据表明这些事件原因存在明确联系。(5)设区市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较大突发中毒事件(Ⅲ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中毒事件:一般突发中毒事件(Ⅳ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中毒事件:(1)一起突发中毒事件暴露人数在50-999人。(2)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人及以上且无人员死亡;或死亡1-2人。(3)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24小时内出现2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10人及以上且无人员死亡;或死亡1-2人。(4)县(市、区)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食物中毒30~99人,无死亡病例报告;或食物中毒30人以下,但事故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急性职业病10~49人或死亡5人以下。一般突发中毒事件(Ⅳ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中毒事件:分级响应Ⅰ级响应:达到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省卫生厅按照卫生部和省人民政府要求,立即启动省级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机制,迅速组织协调开展卫生应急处理工作。Ⅱ级响应:达到重大突发中毒事件后,省卫生厅立即启动Ⅱ级应急响应,迅速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并将卫生应急工作情况及时报省人民政府和卫生部。Ⅲ级响应:达到较大突发中毒事件后,设区市卫生局立即启动Ⅲ级应急响应,迅速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并将卫生应急工作情况及时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和省卫生厅。省卫生厅及时组织专家对卫生应急处理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Ⅳ级响应:达到一般突发中毒事件后,县(市、区)卫生局立即启动Ⅳ级应急响应,迅速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并将卫生应急工作情况及时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和设区市卫生局。设区市卫生局应当及时组织专家对卫生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省卫生厅根据工作需要提供技术支持。分级响应Ⅰ级响应:达到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省卫生厅按照卫生应急救援应急救援:及时控制中毒事故、阻断危害源、抢救受害人群、组织民众撤离中毒环境,减少和消除事故危害。对医疗卫生工作者而言,“救援”工作是使受害者迅速脱离事故现场,并及时进行现场急救与转送医院,同时通过调查与临床特征分析,迅速查明毒源、及早明确诊断,以便进一步救治。应急救援应急救援:及时控制中毒事故、阻断危害源、抢救受害人群应急救援基本原则中毒事件的处理要严格按职责分工进行。

事件发生后,首先要根据事件发生的初步情况,对事件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影响危害进行快速评估,这些评估应该包括现场毒物种类(化学物本身和其新生成物)、各种物质的量以及其可能的毒性作用和可能带来的物理(爆炸、倒塌)伤害。

同时要掌握可以调动的各类救援力量,包括专家、队伍、物资和技术等。根据快速评价得出的初步信息,迅速落实具体控制方案。

应急救援基本原则中毒事件的处理要严格按职责分工进行。应急救援基本原则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迅速调集中毒处理相关部门,根据职能,落实具体任务。卫生系统在救援中的任务是现场对人员的紧急抢救,中毒患者的救治及事件卫生学评价。

每个参加救援的人员都要严格按照统一的部署,在规定的区域内开展工作。具备有效防护能力、现场处置知识和技能的医疗卫生应急人员承担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现场处置工作,并详细记录现场处置相关内容,按流程转运病人并做好交接工作。应急救援基本原则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迅速调集中毒处理相关部门化学中毒事故现场处置原则1、控制现场、疏散人员2、查清毒源3、紧急救治4、全面消毒减少死亡减少暴露人数化学中毒事故现场处置原则1、控制现场、疏散人员2、查清毒源3基本程序:医务人员对事故受害者的现场医疗救护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事故区内人员自救、互救尽快安全地离开危险区。第二阶段:现场医疗急救使受害人及时分类、应急救护并安全转送。第三阶段:转送到附近医院的进行医疗救治即转入到进一步进行抢救的后援医疗部门。这些医疗部门应根据自身特点、本区域的危害源毒性及分布状况、承担的任务制定本部门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基本程序:第一阶段:事故区内人员自救、互救第二阶段:现场医现场医疗卫生救援的基本步骤接报、集结报到设点初检与分类救治转送撤离总结分析现场医疗救治过程现场化学物质检测与监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的基本步骤接报、集结报到设点初检与分类救治转现场处置1、明确中毒原因有关单位应根据毒气泄漏前的生产情况、工艺流程等迅速判明中毒可能是什么毒物形成的,并迅速通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现场毒物监测,确定毒物名称,并在规定时间内通知有关单位。现场处置1、明确中毒原因现场处置2、控制毒源、脱离接触卫生部门积极配合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控制危害源,搜救中毒人员,封锁危险区域以及封存相关物品,防止人员继续接触有毒物质。要迅速离开现场,根据毒物的理化性质、风向等向毒物浓度低的方向撤离。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有自我保护意识,并配戴必要的防护工具,确保自身安全。现场处置2、控制毒源、脱离接触现场处置3、现场医疗救援区域设置存在毒物扩散趋势的毒物危害事件现场,一般分为热区(红线内)、温区(黄线与红线间)和冷区(绿线与黄线间)。医疗救援区域设立在当时现场上风向的冷区;位置尽可能靠近现场指挥部;路段要近路口,以利车辆出入;要有水、电来源,面积要大,有利于现场开展工作;设有明显的应急救护标志,标志设红十字旗。结合现场救援工作需要,在医疗救援区域内设立洗消区、检伤区、观察区、抢救区、转运区、指挥区、尸体停放区等功能分区。现场处置3、现场医疗救援区域设置现场分区根据危险程度,要围绕事故现场划分危险区域。

热区(HOTZONE,红区)是紧邻事故污染现场的地域,一般用红线将其与其外的区域分隔开来,在此区域救援人员必须装备防护装置以避免被污染或受到物理损害;

温区(WARMZONE,黄区)围绕热区以外的区域,在此区域的人员要穿戴适当的防护装置避免二次污染的危害,一般以黄色线将其与其外的区域分隔开来,此线也称为洗消线,所有出此区域的人必须在此线上进行洗消处理;

冷区(COLDZONE,绿区)洗消线外,患者的抢救治疗、支持指挥机构设在此区。现场分区根据危险程度,要围绕事故现场划分危险区域。现场分区事故处理中也要控制进入事故现场的人员,公众、新闻记者、观光者和当地居民可能试图进入现场,对他们本人和其他人带来危险。所以,首先要建立的分离线是冷线(绿线),控制进入人员。位于热区的伤亡人员一般要由消防人员抢救出,并通过特定的通道将其转移出热区和温区,交给位于温区的救护人员,救护人员要避免被污染;被污染的伤亡人员要在被洗消后转移出温区,最好能够建立洗消区,洗消区分成两种,一种处理伤亡人员,另一种处理穿戴防护服的救援人员。现场分区事故处理中也要控制进入事故现场的人员,公众、新闻记者应急救援中毒人群的医疗救援课件Exclusion(Hot)Zone危险排除作业区LevelALevelBLevelCContaminationReduction(Warm)Zone污染降解区Support(Cold)Zone支援区CommandPost指挥部StagingArea人员集结地StagingArea人员集结地CrowdControlLine公众人群控制线DecontaminationLine污染降解区控制线HotLine排除区控制线AccessControlPoints出入关卡Wind风向Drainage排水系统NIOSH/OSHA/USCG/EPARecommendedZones2023/9/1629Exclusion(Hot)ZoneLevelALev化学中毒事故现场的防护距离

(作为技术支持部门,需要有一定的技术资料做准备,随时为决策部门提供意见)

参考工具: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速查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编写化学中毒事故现场的防护距离

(作为技术支持部门,需要有一定防护距离分为隔离区和防护区隔离区:发生化学事故时,人们接触毒物(上风向)和生命受到(在下风向)危险化学品威胁的区域。有毒化学物质泄漏后立即就产生影响,并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防护距离分为隔离区和防护区泄露点首次隔离区域首次隔离距离风向泄露点首次隔离区域首次隔离距离风向防护区:事故下风向的人们变得没有能力且不能采取保护行动,并可能引起严重或不可逆的健康损害的区域。

防护区:事故下风向的人们变得没有能力且不能采取保护行动,并可应急救援中毒人群的医疗救援课件应急救援中毒人群的医疗救援课件(1)小泄漏与大泄漏小泄漏是指释放量小于或等于200L的泄漏;大于200L的泄漏为大泄漏。(2)因为夜间蒸气流扩散与大气混合的效果较差,所以需要分别分析白天和夜间的扩散。白天是指日出至日落的时段,夜晚是指日落至日出的时段。(1)小泄漏与大泄漏小泄漏是指释放量小于或等于200L现场处置4、样本采集和毒物快速检测现场调查人员在了解事件发生过程和发生地情况后尽早进行样本采集工作。采集样本时应当根据毒物性质和事件危害特征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和保存、转运容器,防止污染,采集的样本数量应当满足多次检测。在有条件时,现场调查人员应当尽早开展现场应急毒物检测,以便根据毒物检测结果指导开展现场处置工作。现场处置4、样本采集和毒物快速检测应急救援中毒人群的医疗救援课件现场处置5、现场洗消在温区与冷区交界处设立现场洗消点,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协助消防部门对重伤员进行洗消,同时注意染毒衣物和染毒贵重物品的处理。现场处置5、现场洗消现场处置6、现场检伤及医疗救援现场检伤区设立在现场洗消区附近的冷区内,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负责对暴露人员进行现场检伤。参照通用检伤原则以及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特点,将中毒病人及暴露人员分为优先处置、次优先处置、延后处置和暂不处置四类,分别用红、黄、绿、黑四种颜色表示。现场处置6、现场检伤及医疗救援现场救治现场分拣伤员,对危重者以挽救生命为第一要务。先救命,后治病。现场救援中,医务人员要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针对性处理。在未查明毒源前,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实施救治。边抢救边对事件的原因进行查找,以免延误救治时机。治疗的要点是维持心脑肺功能,保护重要脏器,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经现场初步抢救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将患者转移到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中毒原因明确时,立即按其特殊的急救措施处理,以免耽误病情。现场救治现场分拣伤员,对危重者以挽救生命为第一要务。先救命,伤员分拣:应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承担,一般分成以下几组(标签):1威胁生命的病人马上抢救或转运;2中度至重度中毒病人应尽快治疗或转运;3轻度中毒病人可等候治疗或转运;4预期有迟发病变,需要观察和及早给于治疗;5有癔病样反应者给于照料,并与他人分开;6无中毒或损伤者不需要治疗。伤员分拣:应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承担,一般分成以下几组(标签):伤员分拣一般将伤员分为:

①需紧急处理的危重患者,即出现可能影响生命的损害或指征,如窒息、严重出血,昏迷,呼吸超过30次/分,血压低于80/50mmHg等(红色,优先处置)

②可延期处理,病情不危急的重症病人,可随后处理或转运(黄色,次优先处置)

③无需处理,即轻微中毒、伤害的轻症病人或尚未确诊的暴露人员,可能不需要处理和转运,有时需要观察(绿色,可延后进行处置)

④死亡,即无呼吸,无脉搏,双侧瞳孔散大。(黑色,暂不处理)

伤员分拣一般将伤员分为:

①需紧急处理的危重患者,即出处置原则处置原则: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主,按检伤标志分级处理。①红色—立即就地抢救;②黄色—简单处置后转送中心治疗;③绿色—需入院的转送中心,进行医学观察;其他人员视情况指定时间、地点医学观察;④黑色—待红色标志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进行处理。处置原则处置原则: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主,按检伤标志分级处理。初步诊断分级

无中毒不存在与中毒有关的症状或体征轻度中毒

出现轻微、短暂和可自愈的症状或体征。

中度中毒

中毒严重程度介于轻、重度中毒之间者。

重度中毒

出现严重或威胁生命的异常体征,如休克、呼吸道梗阻、昏迷等。初步诊断分级无中毒急性中毒治疗原则迅速脱离现场分类救治清除毒物以阻止局部进一步损伤或吸收入体内(尽快彻底清除污染衣服和清洗眼、皮肤、毛发等),加速毒物排出对症和支持治疗特效(解毒)治疗急性中毒治疗原则迅速脱离现场迅速脱离现场化学事故/中毒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将污染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转移至毒害源上风向的安全区域,以免毒物的进一步侵入。医务人员在进行现场救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佩戴适当的个体防护装置。在现场要严格按照区域划分进行工作,不要到污染区域。

迅速脱离现场化学事故/中毒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将污染区域内的所分类救治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迅速将病员进行分类,作出相应的标志,以保证医护人员对危重伤员的救治;同时要加强对一般伤员的观察,定期给予必要的检查和处理,以免贻误救治时机。分类救治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迅速将病员进行分类,作出相应的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当皮肤被酸或碱性化学物灼伤或被易通过皮肤吸收的化学品污染后,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包括贴身内衣)、鞋袜、手套,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同时要注意清洗污染的毛发。忌用热水冲洗。对化学物溅入眼中者,及时充分的冲洗是减少组织损害的最主要措施,对没有洁净水源的地方,也可用自来水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0-15分钟;吸入中毒患者,应立即送到空气新鲜处,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口服中毒者应尽早进行催吐,除用手法刺激咽后壁外,也可口服吐根碱糖浆催吐。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当皮肤被酸或碱性化学物灼伤或被易通过皮肤吸收对症和支持治疗心肺脑复苏

患者从毒物现场救出后,如有心脏、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意识丧失者的处理

意识丧失的患者,要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及时除去口腔异物,有抽搐发作时,要及时使用安定或苯巴比妥类止痉剂。对症和支持治疗心肺脑复苏患者从毒物现场救出后,如有心脏、呼特效(解毒)治疗对某些有特效解毒药物的中毒,解毒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氰化物中毒后,应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同时静脉缓注3%的亚硝酸钠10-15ml;或用4-DMAP2ml肌肉注射,随后用50%硫代硫酸钠20ml缓慢静脉注射。苯胺中毒要及早应用1%亚甲兰,按1~2mg/kg体重,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要及时应用阿托品和肟类解毒剂。特效(解毒)治疗对某些有特效解毒药物的中毒,解毒治疗越早效果注意事项现场救援中,医务人员要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针对性处理。在病因一时不明的情况下,应根据临床表现,边抢救边对事件的原因进行查找,以免延误救治时机。治疗的要点是维持心脑肺功能,保护重要脏器,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经现场初步抢救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将患者转移到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注意事项现场救援中,医务人员要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针现场救治要点:1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彻底洗消;2首诊负责制,迅速、及时地尽一切努力救治伤病员;3尽快使用特效抗毒药物;4及时后送。现场救治要点:1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彻底洗消;现场处置7、病人转运工作人员对初检出来的伤病员,按轻、重、缓、急集中向指定的后方医院转送。中毒病人和暴露人员经现场医学处理且病情相对平稳后,转运至指定的医疗机构等。现场医学处理人员要记录相关病人和暴露人员的现场医学处理措施,与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并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相关信息。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医疗机构接收救援病人,做到统一调度,合理分流。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中毒病人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持续进行,并随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与接收病人的医疗机构要做好病人交接,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转运及交接情况。现场处置7、病人转运现场处置8、医疗卫生救援人员的防护进入现场参与医疗卫生救援的人员,要了解各类防护装备的性能和局限性,根据毒物种类及危害水平选择适宜的个体防护装备,在没有适当个体防护的情况下不得进入现场工作。现场处置8、医疗卫生救援人员的防护现场处置9、公众健康防护和宣传教育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突发中毒事件特点和卫生防护要求,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公众健康防护措施建议,开展中毒自救、互救及其卫生防病知识等公众健康影响的宣传教育工作。公众健康防护措施的建议主要包括:(1)发生有毒气体泄漏事件后,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地理位置特点,暴露区域群众应当转移到上风方向或侧上风方向的安全区域,必要时应当配备逃生防毒面具。(2)发生毒物污染水源、土壤和食物等中毒事件后,应当立即标记和封锁污染区域,及时控制污染源,切断并避免公众接触有毒物质。现场处置9、公众健康防护和宣传教育现场医疗应急救护的注意事项(1)做好自身防护,统一行动;(2)实行流水作业,程序化处理;(3)先重后轻,尽量减少死亡;(4)及时处理污染物;(5)交接手续;(6)做详细好记录;(7)合理调用车辆;(8)合理选送医院。现场医疗应急救护的注意事项个体防护技术个体防护技术概念个体防护装置(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PPE)是指为了保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现场工作人员免受化学、生物与放射性污染危害而设计的服装、眼罩、手套和呼吸器阻断现场环境中有害物质侵害的装置。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临床急救等有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人员日常工作中穿着的工作服和口罩无防护现场有害因素的功能。概念个体防护装置(PersonalProtectiveE使用原则个体防护装置只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降低接触有害物质的量。在救援中首先考虑的是避免事故发生、最大限制的控制有害物的泄漏的量、远离有害环境。个体防护用具的使用是在经过充分的风险评价,已经采取了其他控制方法后仍需要在有害环境下工作时的最后的一道防线。在做出使用个体防止装置时必须充分理解所选用的个体防护装置的性能和局限性。使用原则个体防护装置只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降低接触有害物质的量使用原则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任何救援人员都不应暴露在能够或者可能危害健康的环境中。没有正确防护的救援工作只能加大事件的危害和处理的复杂性,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参加救援的工作人员要采取卫生防护措施,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能违反防护规律,擅自或强令他人(或机构)在没有适当防护的情况下进入现场工作。有现场工作任务的工作人员要经过系统个体防护培训和定期演练。其他临时动员到现场工作的人员要在使用前进行应用培训,并在专业人员监督下工作。使用原则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任何救援人员都不应暴露在能够或者防护服的选用原则

评估现场环境(毒物的种类、可能的浓度、需要接触的时间及环境情况)遴选出可能用在现场条件的防护服或防护材料对候选的防护服在现场条件下测试选择出最适合的防护服作为此现场条件下应用或备用使用中观察洗消和重复性利用的特征改变情况防护服的选用原则评估现场环境(毒物的种类、可能的浓度、需要呼吸防护用品的种类空气过滤式供气式随弃式可更换式全面型动力送风式(PAPR)长管供气型(半面式或全面式)携气式(SCBA)半面型呼吸防护用品的种类空气过滤式供气式随弃式可更换式全面型动力送指定防护因数呼吸器类型面罩类型半面罩全面罩空气过滤式10100供气式

长管供气式,负压型半面罩全面罩头罩头盔松配合面罩

电动送风式50200—1,00025供气式正压需气型(a)

连续供气型501,000501,0001,000SCBA自负式,正压需气型N/A>1000(a)不能用于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10100200—1,00025指定防护因数呼吸器类型面罩类型半面罩全面罩空气过滤式1010呼吸防护用品选择程序

GB/T18664-2002识别有害物测量时间加权值OEL及最高暴露值暴露情况是否未知A不使用过滤式只用SCBA是是浓度是否大于1000倍TLV?否浓度是否大于10倍TLV?否浓度是否大于TLV?否使用供气式全面型或头盔或头罩面具,或使用带有过滤棉的PAPR。是大气是否缺氧(氧气浓度<18%)?否浓度是否大于100倍TLV?否浓度是否大于IDLH?否是不使用过滤式只用SCBA使用带有适当过滤棉的全面型面具是使用带有适当过滤棉的半面型面具是是不需要配戴口罩,浓度大于0.5TLV时建议戴口罩否呼吸防护用品选择程序

GB/T18664-2002识别有害指定防护因数APF定义:一种或一类功能适宜的呼吸防护用品,在适合使用者佩戴且正确使用的前提下,预期能将空气污染物浓度减低的倍数。APF=10的防尘半面罩可将粉尘浓度降低到1/10。若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是卫生标准的5倍,防尘半面罩就适合;若粉尘浓度超标10倍,就不适合。指定防护因数APF定义:一种或一类功能适宜的呼吸防护用品,在半面型指定防护因数APF:10指定防护因数APF:100

全面型半面型指定防护因数APF:10指定防护因数APF:100=实际暴露水平职业允许暴露值=1560mg/m3350mg/m3=4.5危害因数应选择指定防护因数大于危害因数的呼吸器=实际暴露水平职业允许暴露值=1560mg/m3350m适合具体呼吸危害的有效过滤或防护面罩适合使用者佩戴,密合良好使用者接受佩戴舒适,佩戴时间足够呼吸防护用品选择因素适合具体呼吸危害的有效过滤或防护面罩适合使用者佩戴,密合良好1)检测空气污染物种类及浓度水平2)用污染物浓度除以允许的暴露限值,得出危害因数(hazardratio)3)选择防护因数(protectionfactor)高于危害因数的呼吸器4)IDLH环境下只能使用SCBA和复合供气式呼吸器(SCBA逃生+长管供气)如何选择呼吸器1)检测空气污染物种类及浓度水平如何选择呼吸器A级PPE防护对象: 防护高蒸气压、可经皮肤吸收,或致癌和高毒性化学物;极有可能发生高浓度液体泼溅、接触、浸润和蒸气暴露;接触未知化学物(纯品或混合物);有害物浓度达到IDLH浓度,缺氧。SCBA:正压系统,确定防护时间;全封闭气密化学防护服:气密系统,防各类化学液体、气体渗透防护手套:抗化学防护手套防护靴:防化学防护靴安全帽应急响应中的个人防护PPEA级PPE防护对象:应急响应中的个人防护PPEB级PPE防护对象: 种类确知的气态毒性化学物质,皮肤吸收或呼吸道危害,达到IDLH浓度,缺氧;SCBA:正压系统,确定防护时间;头罩式化学防护服:非气密性,防化学液体渗透;防护手套:抗化学防护手套防护靴:防化学防护靴安全帽应急响应中的个人防护PPEB级PPE防护对象:应急响应中的个人防护PPEC级PPE防护对象: 非皮肤吸收有毒物,毒物种类和浓度已知,非IDLH浓度,不缺氧;空气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正压或负压系统,选择性空气过滤,适合特定的防护对象和危害等级;头罩式化学防护服:隔离颗粒物、少量液体喷溅;防护手套:防化学液体渗透防护靴:防化学液体渗透应急响应中的个人防护C级PPE防护对象:应急响应中的个人防护A级

B级C级污染降解区污染降解区控制线出入关卡风向排水系统排除区控制线危险排除作业区指挥部人员集结地人员集结地支援区公众人群控制线A级B级C级污染降解区污染降解区控制线出入关卡风向排水系统佩戴密合型面罩的人员——适合性检验检查密合型面罩是否适合具体使用者的简便方法,用于选择密合的面罩;也是很好的呼吸防护面罩佩戴方法培训;佩戴密合型面罩的人员——检查密合型面罩是否适合具体使用者的简面罩的负压式佩戴气密性检查方法Covercartridge用手盖住滤盒进气口Inhale吸气Checkforairleaks检查是否存在漏气面罩的负压式佩戴气密性检查方法Covercartridge面罩的正压式佩戴气密性检查方法Covervalve用手盖住呼气阀Exhale呼气Checkforairleaks检查是否漏气面罩的正压式佩戴气密性检查方法Covervalve关于使用者的培训为保护应急响应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建议使用单位参照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和其它导则,建立内部执行的个人防护体系,规范:防护用品的选择程序;使用者使用防护用品能力评价;使用者与防护面罩适合性检验;使用和维护培训;防护用品洗消、更新和废弃程序等。关于使用者的培训为保护应急响应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建议使用检查日常使用:每次使用前,清洗过程中对紧急情况下使用:每月检查,或每次使用前后;逃生用:进入工作场所之前。检查日常使用:每次使用前,清洗过程中着装流程轻穿轻脱穿戴首先戴呼吸防护器;顺序鼻夹,气密性帽子眼罩防护服鞋或鞋套手套脱眼罩,放入消毒液中手套,主要手不能摸到手套的外壁;防护服,内面朝外;帽子;鞋或鞋套所有过程中要保持手接触内面;最后呼吸防护器;着装流程轻穿轻脱穿戴脱化学物泄漏和中毒现场的防护

化学物泄漏和中毒现场处置中,防护服的功用是为现场工作人员接触到现场有害化学物和空气中存在的有害气体、尘埃、烟、雾等提供阻隔防护作用。防护服的选用要依据泄漏物的种类、存在的方式、环境条件及浓度等综合考虑。对具有腐蚀性气态(蒸汽、粉尘、烟雾等)存在的,防护服要具有耐腐蚀性、高的隔离效率,一定的防水性和衣裤连体,袖口、裤脚较好的密合性等;对于非蒸发性的固态或液态化学物,仅需要穿具有一定隔离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