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藏书史上的最经典人物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藏书历史。笔者从事图书馆工作,注重搜集、研读古代藏书史料和藏书家生平事略,对古人的爱书之情、聚书之趣、读书之乐、以及“藏书有福”之说稍有体会,认为中国优秀的藏书传统,可为今人办图书馆所借鉴。1藏书事业是中国社会历史上最倾向的文化传统据《中国读书大辞典》诠释:“藏书”一词,系“指典籍图书收藏活动”;历史上,特指皇家、私家、寺观、书院等典籍图书的收藏。《史记》载:“老子者……周守藏室之史也”,说老子是周代的藏书室之史。《汉书·艺文志》称,汉兴,改秦之政,大收编籍,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即又言汉代官方藏书开始兴盛。“藏书”一词作为一个术语也自此确定下来,沿用至今。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私学的兴起,图书由官藏传入民间,出现了私家藏书,形成王室藏书与私家藏书的分流。自此,我国私家藏书有了两千多年历史,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藏书家,在文化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所谓藏书家,词书释为“私家藏书的开创者或私家藏书的传人,皇家藏书的管理者”;在中国历史上多指私家藏书的主人。春秋时代,公认孔子是我国最早的私人藏书家,他设帐授徒,庋藏文献。墨子也算一位,他南游卫地,“载书甚多”。汉代的曹曾、蔡邕,三国魏王粲,南北朝时的沈约、王僧孺都是著名的藏书家。五代末雕版印刷术普及应用之后,中国的藏书家开始大量产生。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唐初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为读书与藏书提供了条件。仅据《藏书纪事诗》和《续补藏书纪事诗传》,五代迄近现代的藏书家就有1039位。现代学者柳和城等合著的《藏书世家》,翔实地记述了北宋的晁氏家族、明清以来的冒氏家族、明代宁波的范氏家族等14个家族藏书的艰辛历程与业绩。让人们看到了“书生之意气、文人之浪漫”,更看到了华夏子孙爱书的美德。余章瑞先生编著的《藏书故事》,讲述了从先秦至民国期间306位藏书家的感人故事。历代藏书家诗传与故事,演绎了我国一部藏书史、读书史,告诉世人爱书、读书、藏书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国学大师季羡林学贯中西,他说:“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顿悟:中国是世界上最喜欢藏书和读书的国家。”中国的藏书事业是历史文化产品积累、保藏、整序、传播和创造的重要系统,对中国文化史有着特殊的贡献。中国的藏书事业,是世界文化史上最早、最系统、最为发达的文化事业之一,在世界文明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很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更值得传承与弘扬。历代的藏书大家,都有自己的藏书思想和理论。明代大藏书家祁承业,藏书约6700部,8.5万余卷。他藏书崇尚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澹生堂藏书约》和《庚申整书小记》之中。他提出收集图书的标准:“眼界欲宽、精神欲注,而心思欲巧”,即不应该拘泥于应试所需的那些书。尤其注重当代文献收藏。他告诫儿孙:“觅书如觅古董,必须先具赏鉴乃可称收藏家。”关于鉴别图书他认为要“审轻重”、“辨真伪”、“核名实”、“权缓急”和“别名类”。祁承业对图书分类编目也有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并有自己的管理规则。后人称《澹生堂藏书约》“虽为其子孙而设,实可为天下法”。清代的叶德辉藏书多达二十余万卷,著书及校刻百数十种,撰有《藏书十约》,即包括:购置、鉴别、装璜、陈列、抄补、传录、校勘、题跋、收藏、印记。他特别强调目录学的重要:“不通目录,不知古书之存亡;不知古书之存亡,一切伪撰抄撮,张冠李戴之书,杂然滥收,淆乱耳目。此目录之学所以必时时勤考也。”清代的孙从添善医,家虽贫寒仍聚书过万卷,撰写《藏书纪要》一卷,共有八则,分别阐释购求、鉴别、抄录、校雠、装订、编目、收藏、曝书之原则和方法,论述精详,人称其为“真知笃好者”。这些藏书家富有创建性的观点,已经很接近现代图书管理和分类编目的理论和方法,或者说现代图书管理和分类编目的理论和方法,正是古代圣贤图书管理和分类编目的理论和方法的延续和发展。2藏书为读书,是读书之目的与境界。《隋书读书志》载藏书,“学生,读书之家日贫,有书为书清代的张金吾出身于藏书世家,在祖辈、父辈的熏陶和影响下,他自小爱书、读书,22岁补博士弟子员,但他无意于名利场,很快便弃之而去,笃志收求储藏图书,研习古籍文化,大小兼收,今古并蓄,合之先人旧藏,已有八万余卷,“撰书至二百余卷,刻书至千数百卷”,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藏书家。张金吾对藏书与读书有过精辟的论述:“欲致力于学者,必先读书,欲读书者,必先藏书。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还说:“读书必藏书,藏书为读书,乃历代藏书家之宗旨。”这表明,先贤藏书之目的与宗旨全在读书,读书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藏书家。《武林藏书录》记载,明代郎瑛“家藏经籍书史文章杂家言甚盛,日危坐讽读其中,揽要咀华,刺瑕指类,辨同异得失。著书凡数种,四方见其书,无不愿交托之。”陈化贤为郎瑛所著《续稿》一书所写的序言中说:郎瑛“笃志好古,遇奇书异帙,辄购求之,至倾资罔吝,故学富而家日贫。”可见,郎瑛购书、藏书为读书治学,以至达到“学富而家日贫”的境地。他为后人留下藏书、遗著,也留下了为读书治学贫而无怨的崇高精神。明人徐勃聚书53000余卷,终日伏案阅读。他说:“余谓人生之乐,莫过读书。得一僻句,识一奇字,遇一佳句,不觉踊跃。虽丝竹满前,绮罗盈目,不足喻其乐。”这真是“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隋代之许善心,九岁丧父,为母范氏所鞠养。年幼聪颖,喜欢读书,其家藏旧书万余卷,全部通读过。明末藏书家陈继儒酷爱读书,常指书对弟子说:“吾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明代的陈季模爱其子嗜学,就以其家旧藏书合购新藏书凡五万余卷,筑楼于居家之东,而藏书于楼上。郑元祐为之作《藏书楼记》云:“陈氏藏书之意,不为科名发也,不为利禄设也。盖以为反身穷理,非诚有志于圣贤之学者,不足与语陈氏藏书之意也”。可见,陈氏藏书不为科名利禄,而为治学,反身穷理。这是陈氏藏书之目的与境界。清代有位藏书家叫承应韵,藏书丰富,“广求佳本,必依次读终卷”。这也是一位为读书而藏书的藏书家。古人藏书,更爱读书。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雪夜闭门读禁书”当作人生最大乐事。宋朝诗人黄山谷说:“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其容可憎。”堪为惊世恒言。古人藏书愿“与人共之”。先贤有曰:“书贵流通。”即是说,书贵在交流阅读,才能体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清代的赵昱、赵信兄弟二人继承母系藏书家风,都好聚书,其所蓄书,连茵接屋。藏书处小山堂“插架之盛,遂与代兴”。犹乐于将藏书供人阅读,士人常“雨聚笠,宵续灯,读书其家;谷林解衣推食以鼓舞之”。此与将藏书秘不示人者迥异。清代的黄树谷藏书多精本,聚藏于广仁义塾,供四面八方人阅读。时人评说:“乃自古以来藏书家之变体,今日图书馆之滥觞也。”清代的孙衣言,其先世好聚图籍,所藏多为前朝善本,可惜经过乱世丧失殆尽。他初任翰林,即增购书,十多年购书八、九万卷。专门建一楼屋,作为藏书读书之所,取名为“玉海楼”。他撰写《玉海楼藏书记》,记述了他建楼藏书之用意:一为作子孙后代读书之所,二为乡里培育人才。为此,他订立规约,贴在墙壁上。规约言:“乡里后生,读书之才,读书之志,而能无谬我约,皆可以就我庐,读我书,天下宝之,我固不欲为一家之储也。”可见先贤藏书之宽大襟怀。他们藏书不只为己,还为人;不只为当世,还为后代。其实,许多人购藏书籍,只为自学自娱,传不传给子孙,是不计较的。杨循吉老年时,把辛苦收藏的书籍分赠亲朋故旧,他还作诗说:“朋友有读者,悉当相奉捐,胜付不肖子,持去将鬻钱。”事实上,晚年把书送给爱书好学的人,的确比传给不肖子孙强。书籍这种特殊的文化财产应当让更多的人享用。正如明代李如一所言:“天下好书,当天下人共之”。这是爱书人、藏书家们的一种高尚境界。3藏书为人本,是“三不”古人藏书、读书,缘于他们敬书、爱书,并认定“藏书有福”,他们把书奉为神明。明代文学家归有光,于书“一往情深”。妻王氏,其家故有世美堂,藏书其中,因故出售,归有光出资买了下来,并在世美堂读书治学。他在《<题石录>后》中说:“余生平无他嗜好,独好书,以为适吾性焉耳,不能为后日计也。”他还说:“夫典籍,天下之神物也,人日与之居,其性灵必有能自开发者。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书之所聚,当有如金宝之气,如卿云轮囷,覆护其上。”归有光虔诚地把书奉为神明,视为能降福于人的吉祥之物,称藏书处有祥云呵护。这让人感受到,与书久居,书能润泽、启发人的性灵,开启人的才智,深刻地提示了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价值与作用。有古先贤嗜书如命。明清学人黄宗羲“公愤科举之学,思所以变之。既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则抄之”,晚年益好聚书。他曾对学者说:“当以书明心,无玩物丧志也。”他曾感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书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他认为“藏书非好之与有力者不能”。告诉人们,喜欢并有能力的人才能藏书。有能力藏书当然好,然而,爱书者即使无能力藏书,也会想方设法借书、读书、抄书、刻书,收藏手抄之书。明代的杨士奇少孤家贫,但有志于学,而没有钱买书,就借书抄读,但又没钱买纸和笔,只好借书攻读。十四五岁就去当村里的塾师,挣点钱侍养母亲,还无力买书。这时,他很想买一部《史略》,需百钱。家中无钱,他母亲就让他拿家中的一只老母鸡去换书,被传为美谈。杨士奇后以史才被荐,召入翰林院做编纂。他在《文籍志·序》中记述了藏书之事并劝导后人说:“夫人于其所好,劳心劳力以求得之,必将谨防珍袭,不至于废坏。逮后之人,未尝知得之之难,盖有弃之如瓦砾者。吾惧后之人不能守也。志吾之所以得,而免其所以守。盖昔人爱一草一木,犹戒子孙以勿坏,矧书籍圣贤至训之所寓乎?敬之哉!”敬书、爱书、惜书之情跃然纸上。清代的周永年,“弱冠肄业于泺源书院”,书院主讲沈子大非常赞赏周永年,称其“百无所好独嗜书”。周永年家境贫寒,见到好书就脱衣典当,务求必得。得书之后,必通读至全部理会,可见其爱书之切。明代的高濂是位大藏书家,他在杭州苏堤跨虹桥畔建一藏书楼,取名为妙赏楼,“收藏古今书籍,以致盈屋,类聚门分。长日深更,沉潜玩索,如对圣贤”。他认为“藏书以资博洽,为丈夫子生平第一要事。”以上所叙,可以说爱书的人才是不折不扣的藏书家。他们爱书且读书,不仅喜欢书中的一切,还喜欢书的外观、手感、甚至书的气味。他们一辈子都高高兴兴充满激情地和书打交道。古人认定“藏书有福”。阮元(文达)撰写一篇《虞山张氏诒经堂记》,记述了清代大藏书家张金吾藏书事迹,评论说:“古人实赖此与后人接见也,后人亦赖此及见古人也。是诒经堂、诗史阁、求旧书庄诸之,皆罗列古今人,使后人共见之地也。此于古人谓之有功,于己谓之有福。世之有金者无所不为,独不肯用之于书,是谓无福。若在己无学术,则虽有之肯之,亦无能用之,若是者亦谓无福。”就是说,藏书又能写书刻书,是有福;有钱不买书,是无福;有书而无学问,不能用,也是无福。这是书家之独特感悟,耐人寻味。叶昌炽在他的《藏书纪事诗》中对此作了发挥。他吟云:“三世同耕不税田,后贤功可及先贤。谁为无福谁有福,此语可为智者传。”可谓经典之言,传世之语。清末学人、大藏书家叶德辉还从图书的稀少和丰足角度论述读书人的福气。他说:“士生宋元以后,读书之福,远过古人。生国朝乾嘉后者,尤为厚福。”自古书籍主要靠手写刀刻传录,成书不易,书籍甚少。唐五代北宋年间,雕版印刷发明不久,经史正书,刻本很少,非有大力者,不可言藏。宋元明以后,特别是清中叶以后,书的印行多了,只要有钱,一日即可获数大部。时光流转到今天,出版业发展了,几乎所有古今中外图书都在陆续出版。读书人买书、藏书的福气比古人大得多了。反复体会古人“藏书有福”之说,深感“福”就“福”在能自由阅读所藏之书,结识古人,与古贤“对话”交流,汲取他们的智慧,润泽自己的性灵;“福”在能广知天下,通晓古今,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完善自己的人格;“福”在传承优良文化传统,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4“传是楼”—前人藏书,泽及后人藏书首先泽及家人。清代的彭桐桥藏书三万,其藏书之所名“此静坐斋”,撰有《此静坐斋书录》。翁广平为之作序云,彭桐桥见善本书,必倾囊购之。当幕宾时,远游数千百里之外,必挟书以出,所得幕俸,必购书以归,到得家来囊中已无几银钱矣。如此三十余年,积书数万册,筑“此静坐斋”以藏之。他不独知识渊博,工于辞翰,且对兄弟友爱,对诸子教导有方,天伦之乐融融,人云乃“诗书之遗泽有以致之”。就是说是诗书造就了一个和谐的家庭。清代的徐乾学曾中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苏州府志》称其“藏书甲天下”。他领着儿子登上藏书楼说,我尝慨叹为人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欲传其金玉珠玩鼎彝之物,又未必能世宝;欲传其园池台榭歌舞舆马之具,又未必能世享娱乐。我拿什么传给你们呢?他指着书说:“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藏书楼为“传是楼”。徐乾学以藏书传子孙成为传世佳话。藏书泽及众人。清人黄澄星性喜藏书,聚书五万余卷,建五桂楼藏之,并向读者开放,凡有文人学士前来阅书,都给以方便,甚至提供膳宿。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梁启超著述宏富,他认为“书之不备,不足以言学”。为了读书,他曾与二三同志,拿出各自的图书,创办一个私人图书馆,取名为“万木草堂书藏”,供读书人阅读。后来,他亲自撰写一份《万木草堂书藏征捐图书启》,向各界征捐图书,藏书很快就增加到了上万卷,借书的人越来越多。梁启超逝世前口头遗嘱,愿将个人藏书永远寄存国立北京图书馆,以供众览。他去世后,馆方点收,全部藏书2831种,41474册。梁启超开启了藏书泽及后人的一种新方式,陈登元撰《古今典籍聚散考》评论说:“梁任公之举,真足以为一般藏书家取式者也”。为祖国搜罗、抢救、保存历史文献,这是古人藏书的至高境界。跨清代和民国两代的大出版家张元济出身于藏书世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道治理承包合同
- 购房定金协议书
- 承包房屋装修合同
-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家长会校长发言稿
-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2
- 10期中检测卷一(过关)-2021-2022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复习挑战满分(牛津译林版)
- 2024年北京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卷含答案解析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
- 工程围挡施工合同
-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 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与鉴别诊断
- 海鲜餐饮店计划书
- 灭火器检查记录表(舜杰)
- GB 6514-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
- 江苏省集中式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 雨污分流监理实施细则
- 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
- 如何帮助中小学生培养专注力
- 细胞项目商业计划书
-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单元教材解读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