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中的几点思考
新种植的品种能否在生产中推广和应用,必须通过筛选、区域试验、生试验等试验环节和品种审定。只有科学、严格地处理品种,才能真正筛选生产所需的新品种。为了全面提高品种试验质量,防止人为因素影响试验准确性,现将近年来在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总结分析如下,供承试人员参考。1试验表明,当幼苗稀少时,其他水稻品种的试验也被重新种植1.1品种植株高度一是致使该品种插植小区面积不够。二是不同品种植株高度不同,小区间通风透光程度差异大,且熟期有时不一致,给管理及收获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在收获时也容易出现差错。1.2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因供试种子数量不够或种子发芽率低,其次是因鼠害及不良天气影响造成秧苗不够,结果造成有什么品种秧苗,就补种什么品种。1.3种子补播期确保供种单位要提供足够数量的种子,且发芽率达80%以上的种子,承试者在参试品种播种后,要经常检查,加强田间管理,确保苗全苗壮,同时要留意观察,及早发现缺苗情况,缺苗补播相同品种。2试验表明,田间土壤肥力不均,田间不平整,水分和肥料泄漏2.1问题有的试验点不认真考虑试验田块选择问题,常常出现试验田土壤肥力不均匀或试验田块不平整,漏水、漏肥等现象。2.2原因分析有的试验点在选择试验田块时不够规范,对试验田块土壤肥力是否均匀一致、试验田块是否平整及是否漏水漏肥等问题不够重视。2.3试验田的选择在田间试验中土壤肥力差异性是引起试验误差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讲,进水口至出水口土壤肥力渐次增加,因此,首先应提高承试者对选择试验田重要性的认识,注意试验田土壤差异的控制,尽可能选择试验田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土壤环境等均匀一致的田块。其次是采用合适科学的田间试验设计,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如在移栽前平整田块、加固田埂、灌水时加强看护等,保证参试品种不缺水、不缺肥,保证试验田块栽培条件的一致性。3试验工作的限制很窄3.1问题有些试验点在田间设计时,留工作沟过窄。工作沟过窄不便于承试者进行田间观察记载,也给小区耕作栽培管理带来一定困难。3.2工作沟太宽浪费土地,有的试点认为其官能不强,生活沟太宽。在思有些试验点选择的试验田面积不够,无法预留较宽的工作沟,有的试点存在惜地思想,认为工作沟太宽浪费土地;有的试点对留试验工作沟的具体要求不清楚,按自己的意愿留工作沟,导致不标准操作。3.3设置工作沟,使各小区间、小区与保护行间间距以下简称保护行间认真学习筛选试验基础知识,掌握留工作沟的具体要求,选择面积充足的试验田,严格按照试验要求设置工作沟,使各个小区间、小区与保护行间间距保持一致,应小于33cm,田块中央工作沟宽40cm左右。4错误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筛选试验项目4.1第三、特征期的把握要准确水稻筛选试验的观察记载项目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如基本苗、最高苗、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株型、熟色、整齐度、倒伏及发病时期等,如果过了调查的最佳时机,获得数据不准确,也就不能真实反映品种的本来面目。4.2调查时机不清有的试点承担试验任务过多,调查时间安排不合理,或受其他业务工作的影响,往往使一些试验观察记载项目错过了最佳调查时机,有的试点对观察记载项目的时间要求不太清楚,按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4.3完善观察记载的方法,提高承试者的专业素质实行专人负责,加强试验基础知识培训,全面提高承试者素质,对一些时间性要求较强的观察记载项目,在印制观察记载本时做重点提示,使承试者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调查记载。5异常设备的处理5.1异常株的产生原因异常株是指在与小区内本品种植株不同的植株,主要有杂草、异品种植株、本品种分离植株、杂交亲本、前作残留种子发芽、稻茬再生及拔秧、分秧、插秧差错等。异常株的存在形成不纯群体,影响本品种的准确表达,增加了植株的多样性,产生植株间生长竞争,增加了试验误差。此外,异常株通常难以在早期发现,造成补救工作的困难。5.2原因分析品种纯度不够,试验田块浸沤田时间不够,试验人员责任心不强以及承试者对异常株的辨认不重视、不细致。5.3除草及覆盖物一是保证种子的纯度;二是彻底淹浸、清理秧田和本田,必要时使用芽前除草剂处理;三是称种、换袋、播种、拔秧、分秧、插秧等关键环节要格外小心,避免出错;四是播种后塌谷,暴雨前上水或盖膜、秧田保护防止禽、畜、鸟、鼠等动物危害携带;五是在秧苗期辨认拔除杂株。6剩余植物的处理6.1插植太深、田面避免死亡造成缺株的原因很多,如插植断苗、插植不稳浮苗、插植太深死苗、田面不平导致枯死、病虫为害致死等。缺株后果:一是造成小区间总穴不一致而影响产量,二是影响与缺株相邻植株的生长条件而产生试验误差。6.2原因分析承试者忽略缺株是造成小区产量低的原因之一,在插植后不留剩余秧苗。6.3插苗、补苗和产量矫正首先,在试验过程中首先应注意避免缺株,如确保田面平整、拔秧切忌断苗、使用熟练插秧人员、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最好在试验品种移栽到大田时期,所有参试品种均在对应小区保护行内多插植些秧苗,以备补苗需要。其次,插秧后应及时进行查苗补缺,补苗越早越好。一般在插秧后5d内正确补插的秧苗与正常植株差异不明显;插秧后5~20d发生的缺株也应补插,以保护其周围植株的正常生长条件,但偏迟补插的穴位应做好标记,在将来收获时剔除,并按实际收获穴数做产量矫正。如在一个小区里缺株达20%以上,则不必测产,在统计分析时视为“缺失值”处理。对于因种源和品种原因产生的异常株则不应去除,在试验中应注意观察记载。7病虫害防治和区域分析不足7.1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对主要病害的抗性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对虫害(包括纹枯病)的抗性普遍较弱。因此,在水稻品种试验中,对病虫害管理的原则是以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由于病虫发生的复杂性及防治药剂、防治技术的局限性,不同程度的病虫为害通常难以避免。为害情形大致有三种:一是整个试验为害程度相对均匀;二是为害程度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三是为害程度存在明显品种间差异。7.2原因分析品种抗性不一,加上承试者不重视病区管理,对发病小区防治不及时,造成小区产量低,试验误差大。7.3相对均匀且严重,平均产量水平偏低、分布不稳定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要对症下药;在不可抗拒的情况下,病区处理要适当,当整个试验为害相对均匀且程度严重,平均产量水平比正常产量水平偏低20%以上时,试验应作报废处理;当为害程度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收获时应去除为害严重的区域,按实际收获穴数折算小区产量了当去除的为害穴数超过20%时,该小区应作缺区处理;为害程度存在品种间差异则应视为正常的不同品种间的抗性差异表现。8过量的肥料和水8.1问题有些试验点施肥过多,使禾苗长势过旺,贪青、叶片长大披雾封闭,病虫为害严重,特别是纹枯病为害严重,容易造成不正常倒伏,影响产量。8.2原因分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道清淤登封方案范本
- 项目管理市场趋势分析试题及答案
- 综合复习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解析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形式与内容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的多样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新领域探索试题及答案
- 宝安电梯井防水施工方案
- 酒泉水泥排风道施工方案
- 2024年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考试深度剖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成功经验与新手指南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5年入团考试练习试题(100题)附答案
- 南美白对虾养殖课件
- 房建工程样板策划及实施方案
- 二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推理-完整版PPT
- 《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课件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 车床、钻床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 (完整版)保温工艺课件
- BLM(含样例)(培训调研)课件(PPT 121页)
- T∕CVIA 73-2019 视觉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 第2部分:量表评价方法
- 小学美术课件-第12课太空旅行-冀美版(16张PPT)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