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农产品成本变动的实证研究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成本迅速上升,严重损害了农业和农业政策给农民的好处。这一问题开始引起理论界、政策研究部门乃至决策层的重视。但是,迄今为止,关于我国农产品成本变化的系统性综合研究仍然比较少见,且主要局限于粮食乃至稻谷等少数农产品成本变化的分析。本文将基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编制的历年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结合近期对安徽、江苏、辽宁等地农产品成本问题的专项调查,就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成本变化的特点、原因及其趋势进行剖析,以期得出若干结论和政策启示。一、近年来,中国农业成本变化的总体特点(一)我国农业保险的成本构成为消除个别年份由于灾害和突发事件等对农产品成本的偶然影响,笔者用三年平均的农产品成本1进行比较。将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三年平均水平与1991年、1992年和1993年三年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三种粮食平均、两种油料平均、大豆、棉花、农户散养生猪每50公斤主产品总成本分别增加了126.97%、79.82%、108.07%、76.44%和120.64%;每亩总成本分别增加了154.96%、131.71%、163.30%、137.50%和105.48%(详见表1)。可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多数农产品成本的增加比较显著,其中尤以三种粮食平均、大豆和生猪等成本的增加为最。不同农产品每50公斤主产品总成本和每亩总成本的增加幅度有较大差异,与不同农产品单产水平提高的快慢,往往有很大关系。2(二)不同周期的农产品成本波动从图1可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多数农产品成本的上升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上升,到1998年前后开始下降,到2001年前后又重新进入新一轮农产品成本的上升阶段。尽管在农产品成本的周期性变化中,不同农产品成本开始上升和下降的起点可能有所不同,不同农产品成本变化的波动轨迹多有明显差异;3但各种农产品每50公斤主产品总成本在新周期上升阶段的起点,往往明显高于上一周期上升阶段的起点,并且只是略低于上一周期成本上升阶段的最高点。由此也可见,农产品成本上升的长期趋势是明显的。(三)当前农产品成本总体趋势在上一周期农产品成本的上升阶段,绝大多数农产品成本几乎都单调增加,按每50公斤主产品总成本来衡量情况尤其如此。但是,从图1和表2可以看出,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新一轮农产品成本上升阶段,按每50公斤主产品总成本来衡量,除稻谷总成本呈现单调增加外,多数农产品成本的上升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如2005年每50公斤棉花总成本,不仅高于2004年,也高于2006年。2006年,农户散养生猪每50公斤主产品总成本低于2004年和2005年,但却明显高于2003年。按每亩总成本衡量,也存在类似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来,多数农产品总成本出现了加速上升的现象。如按每50公斤主产品总成本来衡量,2001~2006年三种粮食平均、2002~2006年两种油料平均的总成本分别上升了15.3%和11.2%;其中2004~2006年两年间,三种粮食平均、两种油料平均的总成本就分别上升了13.0%和10.6%。到本文完稿时,2007年全国农产品成本资料尚未公布,但来自局部地区部分主要农产品的成本资料显示,最近一两年农产品成本加速上升的趋势更加显著。如2007年与上年相比,宁夏回族自治区粳稻亩产下降了13.05%,但每亩总成本却增加了6.43%,相当于每50公斤粳稻主产品总成本上升了22.6%;江苏省直报县每50公斤粳稻主产品的现金成本较上年上升了11.6%。同年,杭州市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显示,每50公斤生猪主产品的总成本较上年同期上涨了21.33%。12008年6月,笔者对安徽巢湖市的调查表明,2006~2008年,油菜籽和中籼稻每50公斤主产品总成本分别增加了34.8%和56.1%;与上年相比,2007年棉花亩成本虽然有所下降,但由于其单产的下降更快,棉花每50公斤主产品总成本仍增加了6.6%。最近几年农产品成本加速上升的趋势,在每亩(头)总成本上也有突出表现。根据2008年6月对安徽巢湖市的调查发现,2006~2008年,每亩油菜籽、中籼稻和每头生猪的总成本分别上升了23.3%、53.9%和75.6%。对江苏省的调研显示,2003~2007年,全省粳稻、中籼稻、小麦的亩均现金成本分别增加了61.2%、44.1%和29.5%。根据江苏省物价局农产品价格处对大、中、小规模不等的31个调查户的调查,与上年同期相比,2008年5月,每头生猪主产品产量增加了2.0%,总成本却增加了37.6%。根据2008年8月对辽宁省朝阳市的调查,该市每头生猪的养殖成本2004年为421元,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增加到505元、925元、1085元和1360元,分别较上年增加20.0%、83.2%、17.3%和25.3%。(四)开展成本与大鼠成本分析在农产品成本构成中,税金属于物质与服务费用中的间接费用。以三种粮食平均和两种油料平均为例,2001年的每亩税金成本分别为15.95元和14.66元,分别占每亩总成本的4.5%和4.3%;2002年的每亩税金成本分别为25.63元和24.38元,分别占每亩总成本的6.9%和7.3%。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我国进入新一轮农产品成本的上升阶段,但由于迅速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导致农产品成本中的税金成本迅速减少,直至2006年降为0,对农产品成本的上升产生了良好的抑制效应。今后,通过减少税金抑制农产品成本上升的空间已经消失。因此,撇开由于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导致税金减少的因素,可以更好地进行不同时期农产品成本变化的比较。从表3可以看出,如果税金保持在2001年的水平不变,则从可比口径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成本的上升幅度更大。以三种粮食平均和两种油料平均为例,撇开税金减少的因素,2001~2006年二者每亩总成本分别增长31.44%和24.15%,分别比同期同种农产品总成本的实际增速快4.55个百分点和4.31个百分点。尽管如此,如果不考虑统计数据尚待公布的2007年以来农产品成本的变化情况,在本轮农产品成本上升阶段,农产品总成本的增加幅度,仍明显低于上一轮农产品成本的上升阶段。(五)现行农产品成本比较进入21世纪以来,多数农产品在总成本上升的同时,平均出售价格的提高更快。因此,价格提高对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的正向影响,大于成本上升对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的负向作用。多数农产品的每亩净利润、每50公斤主产品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水平,在总体上仍呈增加态势。以三种粮食平均为例,2001~2006年,每亩总成本和每50公斤主产品总成本分别增加了26.9%和15.3%,每50公斤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增加了39.8%。由于每50公斤主产品的平均出售价格增长更快,同期三种粮食平均的每亩净利润和每50公斤主产品净利润分别增加了293.0%和256.8%,其成本利润率则由11.25%提高到34.83%。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农产品成本的上升阶段,(1)从2004年开始,主要农产品每亩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水平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与当年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和单产水平的提高有密切关系。与2003年相比,2004年每50公斤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除大豆、棉花略有下降外,其他农产品均有明显上升。以三种粮食平均为例,2003~2004年,每50公斤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由56.54元增加到70.73元,增加了25.1%;每亩主产品产量由344.20公斤提高到404.80公斤,增加了17.6%。尽管每亩总成本由377.03元增加到395.45元,每亩净利润仍由34.21元迅速提高到196.50元,成本利润率仍由9.07%提高到49.69%。(2)多数主要农产品每亩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的上升过程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如无论从每亩(头)净利润还是从成本利润率来看,2004年三种粮食平均、两种油料平均、大豆和养猪的水平均高于2006年,而棉花则是2006年高于2004年。二、平均成本构成分析农产品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其实质是探讨哪些因素推动了农产品成本的上升。相对于农产品每50公斤主产品总成本,农产品每亩总成本构成的数据更为详细。而同种农产品每亩总成本和每50公斤主产品总成本构成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因此,本文主要采用农产品每亩总成本的数据,来分析导致农产品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一)种粮食平均和两种油脂平均的总体成本上升1.在稻谷、油菜籽、棉花、大中城市蔬菜等亩用工较多的农产品生产中,人工成本成为导致其每亩总成本上升的首要因素。2001~2006年,在两种油料平均和稻谷、油菜籽、棉花、大中城市蔬菜每亩总成本的增量中,人工成本增量所占的比重分别高出导致其总成本上升的第二大因素的增量比重1.04个百分点(化肥费4)、2.3个百分点(机械作业费)、14.8个百分点(化肥费)、31.07个百分点(化肥费)和28.0个百分点(土地成本)。尤其是在油菜籽总成本的增量中,人工成本增量的比重高达64.6%,远高于人工成本占2006年总成本的比重(49.3%)。2.1991~2006年15年间,人工成本对农产品总成本的影响,与2001~2006年5年间的趋势大致相同;甚至在三种粮食平均和两种油料平均中,人工成本对总成本上升的推动作用,比2001~2006年5年间更大。如1991~2006年,三种粮食平均、两种油料平均的每亩人工成本分别增加了95.02元和106.51元,分别占其同期总成本增量的32.7%和43.5%。而在2001~2006年5年间,三种粮食平均、两种油料平均的每亩人工成本仅分别增加23.25元和27.02元,分别占其同期总成本增量的24.7%和40.0%。3.相对于2001~2006年5年间和1991~2006年15年间,在1996~2006年10年间,人工成本对农产品总成本上升的推动作用明显减弱。在此期间,两种油料平均、棉花、大中城市蔬菜平均和农户散养生猪每亩(头)人工成本分别增加了8.29元、37.15元、302.22元、49.95元,甚至三种粮食平均、小麦、玉米和规模养猪的每亩(头)人工成本还分别减少了0.39元、0.67元、5.26元和15.04元。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996~2003年间农村用工价格的提高较为平缓。以粮食为例,1996年前和2003年后家庭用工劳动力工价的提高幅度,均明显快于1996~2003年间。农村用工价格的变化,在其他农产品上也呈类似趋势。4.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人工成本提高的主要因素是用工价格,特别是家庭用工劳动日工价的提高。以三种粮食平均和两种油料平均为例,2001~2006年,每亩人工成本分别增加了23.25元和27.20元,但每亩用工数量却分别减少了3.32个和3.80个,家庭用工劳动日工价分别提高了62.5%和62.5%,雇工工价分别提高了67.2%和43.7%。2006年,三种粮食平均及两种油料平均每亩分别雇工0.39个和0.14个,分别仅占每亩用工数的3.2%和1.3%。2004年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城乡市场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家庭用工和雇工的劳动力日工价均呈涨幅显著加大的趋势,推动了农产品人工成本的迅速提高。据笔者对辽宁省朝阳县的调查,2003年每天雇工工价40元,2008年增加到80元,4年间增长了1倍。在调查的安徽省巢湖市,2006~2008年,每亩油菜籽和中籼稻的人工成本分别增加了8.03元和229.83元,占其总成本增量的比重分别达14.9%和80.5%;中籼稻生产每亩用工数由10.26日增加到10.70日,劳动日工价由14.1元增加到35.0元。(二)土地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呈稳定增长态势土地成本也叫地租,系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中的成本。目前,我国养猪业的土地成本较少,对总成本上升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2006年为例,农户散养生猪和规模养猪平均每头的土地成本分别仅为0.01元和1.69元。但在种植业产品中,情况则有明显不同。尽管土地成本占种植业产品总成本的比重仍然不高,如2006年在三种粮食、两种油料、棉花和大中城市蔬菜中,土地成本分别仅占15.3%、13.0%、12.0%和9.1%;但土地成本却是推动种植业产品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甚至种植业产品土地成本的提高速度通常还快于总成本的提高速度,土地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呈现明显的提高趋势。以2001~2006年为例,三种粮食平均、两种油料平均、棉花、大中城市蔬菜平均的每亩土地成本分别增加了25.68元、10.22元、40.97元和131.06元,分别占其总成本增量的27.2%、15.1%、17.6%和19.1%;甚至在三种粮食平均中,土地成本对总成本增加的作用还高于人工成本。土地成本成为推动种植业产品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原因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土地要素的稀缺程度提高,导致土地经营成本和机会成本迅速上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种植业产品的每亩土地成本基本上呈现稳定增加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1.在1996~2006年10年间,土地成本的增加对三种粮食平均、两种油料平均和棉花每亩总成本增量的作用,远远超过其他成本要素的影响。如1996~2006年和2001~2006年间,土地成本的增量分别占玉米总成本增量的81.6%和40.9%,分别占油菜籽总成本增量的104.0%和18.2%。2.多数种植业产品每亩土地成本的增加速度通常快于总成本的增加速度,因此土地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在总体上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如前所述,人工成本是推动农产品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就多数时期、多数农产品而言,人工成本的提高速度与总成本的提高速度不相上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大致保持不变,或随产品种类的不同而略有增减。5但土地成本的情况与此有明显不同。以三种粮食平均、两种油料平均、棉花和大中城市蔬菜为例,2001~2006年,土地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分别由12.1%提高到15.3%、由12.5%提高到13.0%、由10.0%提高到12.0%、由3.7%提高到9.1%。(三)各品种食品的成本按照《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在现有种植业产品成本的构成中,包括种子费、化肥费、农家肥费、农药费、农膜费、租赁作业费、燃料动力费、技术服务费、工具材料费、修理维护费和其他直接费用等11项直接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税金、保险费、管理费、财务费、销售费等间接费用。租赁作业费包括机械作业费、排灌费和畜力费等。鉴于机械作业费对种植业产品成本上升的影响比较显著,我们撇开租赁作业费,将机械作业费、排灌费、畜力费同化肥费等直接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等间接费用以及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等直接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粮食、油料、棉花和大中城市蔬菜平均中,化肥费都是导致成本增加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机械作业费对粮食、油料乃至棉花产品成本上升的推动作用也是明显的。在粮食生产中,化肥费、机械作业费对总成本增加的影响,已经与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增加的作用不相上下。如2001~2006年,化肥费对三种粮食平均每亩总成本的影响,超过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成为支撑三种粮食平均每亩总成本上升的最主要因素;机械作业费也位居推动粮食成本上升的三大主要因素之列,它对三种粮食平均每亩总成本增加的影响,仅略低于土地成本,仍略高于人工成本。在此期间,在三种粮食平均、两种油料平均、大豆和棉花每亩总成本的增量中,化肥费的增量分别占34.0%、39.0%、35.2%和22.5%,机械作业费的增量分别占25.4%、13.3%、40.4%和7.7%。当然,在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种植业产品中,化肥费、机械作业费对总成本增加的影响往往呈现较大差别。6值得注意的是:1.化肥费和机械作业费的迅速增加,与国内外能源、原材料价格的迅速上涨有密切关系。(1)化肥是较为典型的能源转换类产品,也是重要的资源类产品。7近年来,特别是2001年以来,我国亩均化肥用量的增加趋势不甚明显,8因此,亩均化肥费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化肥价格的提高所致。而化肥价格的提高,与化肥生产所需原材料、特别是能源价格的迅速上涨有密切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即我国上一周期农产品成本的上升阶段,农产品每亩化肥费出现了一个阶段性的快速上涨。除此之外,从1998年开始到2003年,我国农产品每亩化肥费的变化是比较平稳的,甚至一度还有所下降。只是从2004年开始,农产品每亩化肥费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而这一时期正是国际石油价格快速上涨的时期。平均每桶国际原油的价格2003年约为27美元,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上升到40美元、55美元和60美元左右,2008年7月份最高每桶接近147美元,比2003年的平均水平增加了4.4倍。(2)机械作业费的增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供求因素的合力作用,导致农业机械化程度迅速提高,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范围扩大。近年来,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导致非农就业机会迅速增加、农业就业的机会成本也在迅速提高,由此导致部分地区农业劳动力的短缺问题迅速加剧,以及农业发展对机械作业的需求迅速膨胀;近年实行的农机补贴政策,也为迅速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创造了条件。二是原材料、特别是能源价格的迅速上涨,导致单位面积的机械作业成本迅速提高。如在许多地方,燃油价格的迅速上涨,已经成为推动农机作业成本提高的主要因素。我国粮食、油料、棉花每亩机械作业费的变化,在2003年之前,特别是1998~2003年之间是比较平缓的,只是从2004年开始明显加快。9而我国正是从2004年开始实行农机补贴,并不断扩大农机补贴规模的。如前所述,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也是从2004年开始明显加快的。2008年6月笔者在江苏调查时,该省农机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该省农用柴油价格2002年为2450元/吨,2008年6月提高到5960元/吨;仅农田作业用油和农田排灌用油两项,就导致每亩农机作业成本增加了46.2元。况且,燃油涨价还导致农机具运输、雇工、维修等成本的上涨。10由于燃油涨价,该省农机作业费中,燃油费的比重已由2000年约占20%提高到目前的45%上下。辽宁省北票市,2003年1月,该市每吨柴油价格为3390元,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较上年上涨了9.4%、14.8%、17.6%和11.2%;2008年8月已达7000元,较上年增加了25.6%。2.能源价格主导型成本增幅较大且增速较快,越来越成为推动种植业产品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如前所述,在农产品成本构成中,化肥费和机械作业费都属于能源价格主导型的成本因素。除此之外,在农产品成本中,能源价格主导型因素还有农药费、农膜费、排灌费、燃料动力费等。将这些能源价格主导型因素加总可见,在多数种植业产品中,能源价格主导型成本因素的增长,明显快于总成本和其他主要成本因素的增长;能源价格主导型成本,越来越成为推动农产品成本上升的最主要因素。以三种粮食平均和两种油料平均为例,在2001~2006年三种粮食平均中,能源价格主导型成本因素共导致成本增加65.58元,占同期总成本增量的69.6%,能源价格主导型因素对应的成本增加率达63.5%,远高于三种粮食平均总成本的增加率(26.9%)。这些能源价格主导型成本的总增量,明显大于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增量(分别为25.68元和23.25元)。在三种粮食平均的总成本构成中,除2006年仅占总成本0.6%的工具材料费增长更快外,能源价格主导型因素对应的成本增长最快,远快于仅次于之的种子费的增长(增长率为46.1%)。最近几年来,许多农产品成本的上升有所加速,特别是化肥费、农药费、机械作业费等对农产品成本上升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国内外能源价格迅速上涨,导致化肥、农药和机械作业等价格加快提高。11除化肥费和机械作业费的增长外,在不同农产品中,能源价格主导型成本的构成往往表现出较大差异,但其中农药费的增加特别需要引起重视。如在粮食特别是稻谷产品的生产中,农药费对农产品成本上升的推动作用,尽管不如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化肥费和机械作业费,但也是比较显著的。以2001~2006年为例,在三种粮食平均、两种油料平均和稻谷每亩总成本的增量中,农药费分别增加8.31元、5.44元和18.02元,所占比重分别达8.3%、5.4%和15.3%。1996~2006年,三种粮食平均、两种油料平均和稻谷每亩总成本的增量分别达56.2元、67.28元和59.95元,其中农药费的增量分别为7.86元、5.02元和19.04元,分别占14.0%、7.5%和31.8%。同期,每亩大豆、花生、油菜籽的总成本分别增加了18.6元、117.75元和16.66元。除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和化肥费、机械作业费、种子费外,与能源、原材料相关的重要因素,在大豆中有农药费和工具材料费,分别占总成本增量的21.5%和8.1%;在花生中有农药费和农膜费,分别占总成本增量的6.3%和5.4%;在油菜籽中有农药费和工具材料费,分别占总成本增量的15.6%和11.3%。在棉花生产中,尽管由于近年来大面积推广抗虫棉,导致农药成本增加对总成本增量的影响不甚显著,但其中排灌费和农膜费对总成本增长的影响也值得注意,而排灌费和农膜费也是较为典型的能源价格主导型成本因素。因此,能源价格主导型成本因素对棉花亩成本增加的影响,仅略低于人工成本增加的作用。以2001~2006年为例,在棉花亩成本的增量中,能源价格主导型成本因素导致的成本增量占40.6%,虽低于人工成本增量的比重(53.5%),仍远高于土地成本增量的比重(17.6%)等。(四)多数农产品种子用量在总体上出现下降迄今为止,在各种种植业产品成本中,种子费的比重在总体上都比较低。以三种粮食平均、两种油料平均和棉花产品为例,在其每亩总成本中,种子费分别占5.9%、11.5%和4.1%。但种子费对种植业产品成本上升的推动因素也不可轻视。以2001~2006年为例,在三种粮食平均、两种油料平均、棉花和大中城市蔬菜的每亩总成本增量中,种子费的增量分别达到8.29元、15.24元、14.61元和14.94元,所占比重分别为8.8%、22.6%、6.3%和2.2%。根据笔者2008年6月对江苏泰兴县的调查,2006~2008年,每亩小麦和水稻的种子成本分别增加了12.3%和55.4%。近年来,由于良种的推广和播种等环节的技术进步,多数农产品每亩种子用量在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以全国三种粮食平均为例,2001年每亩种子用量为7.40公斤,2006年下降到6.46公斤,减少了12.7%。因此,多数农产品种子费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种子单价的提高所致。如据笔者对安徽巢湖市调研期间,该市庐江县农业部门提供的2008年5月的调查资料,与上年同期相比,种子价格增长了15.4%。(五)精饲料费和人工成本增加量由于在其他畜产品中缺乏系统连续的成本资料,在畜牧业中,我们只能对农户散养生猪和规模养猪的成本情况进行分析。按照《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在现有养猪业的产品成本构成中,物质与服务费用包括仔畜进价、精饲料费、青粗饲料费、饲料加工费、水费、燃料动力费、医疗防疫费、死亡损失费、技术服务费、工具材料费、修理维护费、其他直接费用等直接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税金、保险费、管理费、财务费、销售费等间接费用。将这些成本项目与人工成本并列进行比较可见,长期以来,精饲料费占养猪业总成本的比重在农户散养生猪中超过40%、在规模养猪中超过48%,精饲料费的增长是导致养猪业成本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如在1991~2006年的15年间和2001~2006年的5年间,农户散养生猪每头总成本分别增加427.73元和154.81元,其中精饲料费分别增加227.66元和123.77元,分别占总成本增量的53.2%和80.0%。无论是增长率,还是其增量占总成本增量的比重,精饲料费的增速均远远快于居于第二位的人工成本的增速。以2001~2006年为例,精饲料费和人工成本分别增加48.8%和29.5%。与此同时,仔畜进价、医疗防疫费、死亡损失费对养猪业成本增加的影响,也值得重视。近年来,仔畜进价占养猪成本的比重,在农户散养生猪和规模养猪中分别占1/5和1/4上下。无论是在农户散养生猪还是在规模养猪中,仔畜进价推动养猪成本提高的作用仅次于精饲料费和人工成本。值得注意的是:1.仔畜进价、医疗防疫费、死亡损失费推动养猪成本上升的作用,在规模养猪中更为突出。以2001~2006年为例,在农户散养生猪中,每头仔畜进价、医疗防疫费和死亡损失费分别提高3.65元、2.07元和0.26元,占每头生猪总成本增量的比重分别为2.4%、1.3%和0.2%;而在规模养猪中,每头仔畜进价、医疗防疫费和死亡损失费分别增加20.58元、3.36元和5.00元,占每头生猪总成本增量的比重分别为13.9%、2.3%和3.4%。2.最近两年来,仔畜进价、医疗防疫费、死亡损失费对推动养猪业成本上升的作用明显增强。如笔者2008年6月对江苏调查期间,该省物价局农产品价格处提供的2008年5月对该省不同规模31个养猪户的调查资料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每头生猪总成本提高了37.6%,其中仔畜进价和精饲料费分别增加了49.7%和34.5%;每头生猪总成本增加了304.02元,其中仔畜进价和精饲料费的增量分别占53.9%和45.1%。三、值得注意的问题(一)农业劳动力老弱化、现代化水平下降近年来,农产品成本的迅速提高,引发了农业发展方式的变化。农产品成本的提高,还导致生产成本低、补贴高、种植管理简单方便的品种日益受到青睐。但是,农产品成本的提高,不仅严重侵蚀着农业补贴、减免农业税等惠农政策带给农民的好处,也在对增加农产品供给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是:1.侵蚀农民增加农产品供给的积极性,导致农业经营粗放化。由于农产品成本提高,许多地方种植业复种指数下降、精耕细作减少、“冬闲田”、“抛荒田”增加,甚至再度出现“毁田养鱼”等问题。许多农户不愿增加,甚至削减农资、人工和农业技术投入,使农业进一步走向“靠天收”。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把解决自家口粮问题,作为种粮目标。2.加剧农业劳动力老弱化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问题。许多地方戏称现在的农村劳动力是“三八六一九九二五部队”,就是这个原因。3.导致局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出现退化。如据2008年8月对辽宁省北票市的调查,近年来,由于农机作业成本迅速增加,许多农户被迫缩减农机作业量。该市农机作业量已由上年的589.30万标准亩,减少到2007年的408.78万标准亩。该市已把推广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但完成保护性耕作作业任务不仅需要相应的配套技术及机具,还需要每亩支出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成本100元以上,许多农民不愿意投入。目前,该市部分耕地的草荒、板结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机械作业成本高,部分农民不愿利用农机进行轮翻或深翻。笔者在江苏的调查中也发现,许多农户为了减少农机作业支出,甚至由机械作业回归手工作业。由此不仅增加了农业劳动强度,影响耕、种、收环节的质量和农产品品质;还容易导致农机经营户的亏损和农机具资源的浪费。此外,畜产品生产成本的提高,还通过影响养殖效益,加剧畜牧业的污染问题。因为防治污染又会进一步增加畜产品生产的总成本。(二)农产品盈利能力不强,价格提高慢如前所述,近年来我国正处于新周期农产品成本的上升阶段。将本周期农产品成本上升阶段与上一周期农产品成本的上升阶段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多数农产品的每亩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水平均未见明显提高,甚至还有所下降。在三种粮食平均和大豆上,这一问题最为突出。如2006年三种粮食平均的每亩净利润与成本利润率分别为154.96元和34.83%,分别略低于1996年的155.67元和40.05%。2005年、2006年规模养猪的成本利润率分别为9.5%和12.4%,不仅低于2004年的20.0%,也低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即上一周期农产品成本上升阶段的平均水平。12与10年前相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物价指数均有了明显提高,13但未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规模养猪每头净利润和每50公斤主产品净利润仅分别提高34.5%和28.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生产的效益和比较利益,决定着农户或农业企业增加农产品供给的积极性。如果农产品生产的盈利能力不强,增加农产品供给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与上一周期农产品成本的上升阶段相比,近年来多数农产品的每亩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水平均未见明显提高,甚至还有所下降。因此,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盈利能力,已经成为增加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的盈利能力未能根本提高,除了农产品成本上升的因素外,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提高缓慢。如前所述,进入21世纪以来,多数农产品的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呈现增加态势,主要原因也是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快于成本的增加。尽管如此,从中长期的角度看,我国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却并非很快,甚至农产品价格提高缓慢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如1995~2006年,我国三种粮食平均每50公斤主产品总成本增加了20.5%,但其平均出售价格却不升反降,下降了4.2%;同期,我国每50公斤油菜籽主产品总成本增加了4.8%,但其平均出售价格却下降了13.7%。甚至在2007年农产品价格迅速上涨的背景下,仍有不少农产品的价格只是与1996年持平或略高。从2007年开始到2008年上半年,国内粮价经历了一个阶段性的快速上涨,但江苏省粮食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到2008年6月18日,该省每50公斤红小麦、白小麦、粳稻、晚籼稻的收购价分别为74元、78元、99元和92元,与历史上粮食价格较高的1996年的定购价相比,仅分别高出2元、2元、18元和19元。由于农产品价格在总体上提高缓慢,有些年份部分农产品生产的每亩净利润、每50公斤主产品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甚至为负,如2000年三种粮食平均和玉米、1998~2003年的小麦、1996~2002年和2005年的油菜籽、1999年的棉花等。2000年每50公斤油菜籽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为88.12元,亏损26.68元,相当于其平均出售价格的30.3%,成本利润率为负23.2%。2006年,我国每亩油菜籽生产的净利润仅2.76元,油菜籽生产的成本利润率仅为0.89%。2007年以来我国油菜籽价格的迅猛上涨,正是对油菜籽生产成本利润率长期偏低状况的报复性反应。最近两年来,我国粮食、油料、生猪产品的价格出现了迅速上涨,但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全面加快推进,非农产业收入上涨的压力迅速释放,导致农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迅速提高,农业盈利能力和比较利益水平低的问题仍在迅速凸显。据对辽宁省朝阳市的调查,2003~2008年,每公斤玉米价格由1.00元提高到1.62元,提高了62.0%;玉米单产基本没变,但每亩生产成本却由261.60元增加到510.40元,增加了95.0%;因此,亩纯收入仅由158.40元提高到170.00元,仅增加了11.60元、增加了7.3%。目前,多数农民务农的年收入,不及其在城市打工的季收入。可见,提高农产品价格或农业的盈利能力,仍然十分迫切。(三)补贴收入的现状从2004年开始,国家开始较大规模地实行农业补贴政策。尽管如此,就多数农产品而言,农业补贴的增加仍难以根本弥补由农产品成本增加所导致的利润损失。如2003~2006年,三种粮食平均、两种油料平均和棉花亩均补贴规模分别增加了16.58元、5.33元和4.01元,但仅占同期对应农产品每亩总成本增量的23.4%、8.5%和3.9%;仅有大豆每亩补贴规模的增加量,超过了每亩总成本的增加量,分别为15.59元和12.88元,每亩补贴增加量相当于每亩总成本增加量的121.0%。最近几年,国家对农业补贴的规模逐年扩大,单位面积的补贴强度不断增加,但农业补贴的增加仍旧赶不上农产品成本的增加。据2008年6月对安徽省巢湖市的调查,2006~2008年,中籼稻每亩补贴收入由47.5元增加到75.0元,增加27.5元;每亩总成本由529.87元增加到815.36元,增加285.49元,每亩补贴的增量仅占总成本增加量的9.6%。2008年6月笔者在江苏调查时,该省工农产品成本调查队提供的资料显示,2004~2007年4年间,全省每亩小麦和粳稻的补贴收入合计分别为31.30元和120.78元,每亩小麦和粳稻的物质费用合计分别增加149.62元和352.93元,4年间每亩补贴收入的合计数分别仅占每亩物质费用增加量的20.9%和34.2%;2007年与上年相比,每亩小麦和粳稻的补贴收入分别增加8.27元和3.65元,分别仅占每亩物质费用增加量的89.2%和12.4%。根据江苏省物价局农产品价格处2008年6月10日的调查,在5个大规模养猪户、6个中规模养猪户和20个小规模养猪户中,每头补贴收入分别仅为5.4元、3.99元和2.3元,分别仅及每头总成本较上年增量的2.0%、1.6%和0.9%。(四)农产品成本仍将有所下降从前文分析可见,农产品成本的变化有其周期性波动规律。若干年后,农产品成本出现连续2~3年,甚至3~5年的下跌,不是没有可能的。在粮食、油料等种植业产品的生产中,能源价格主导型成本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情况更是如此。尽管当前国际能源价格仍处于高位,但经历连续数年的快速增长后,国际能源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正在显著增强,今后某一时期国际能源价格很可能出现部分下跌。自2008年7月11日国际市场石油期货价格突破147元/桶,到2008年9月中旬,纽约市场10月份的期货价已经跌落到每桶97美元上下,跌幅超过34%。尽管此次国际能源价格的下跌能否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但只要今后国际能源价格的下跌能够持续一段时间,必将传导到我国种植业及其生产资料的生产中,导致化肥费、农药费、机械作业费等能源价格主导型成本的下滑。况且,近年来,政府正着力鼓励发展节约型农业、节约型工业,推进工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由此不仅会促进化肥、农药、农机等农用工业品生产中的成本节约,还将有利于降低种植业生产中的畜力费、种子费、化肥费、农膜费和畜牧业生产中的精饲料费等,从而抑制农产品成本的上升势头,甚至导致部分年份若干农产品成本的下降。从畜牧业来看,近年来国际粮价迅速上涨,但从2005年以来,国际粮价已经持续上涨了三年时间,今后这种上涨趋势还能在多长时期内持续,具有较大程度的不确定性。一旦国际粮价出现下跌,必将很容易传导为精饲料费等粮价依赖型成本的下降,进而生猪养殖成本的下降。加之,在经历较长时期的猪价上涨后,到2008年8月,猪肉价格已经连续18个月下跌,由此很容易导致仔畜进价等成本的减少。但就中长期来看,我国农产品成本仍将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1.根据历史经验,尽管若干年后农产品成本可能会出现连续几年的下跌,但成本下跌阶段的低谷仍然很可能高于此前开始成本上升阶段的起点。农产品成本的短期下跌,难改其长期走高的趋势。2.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产品生产的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将会呈现加快上涨的趋势,由此会形成对农产品成本上升的持续推力。最近几年来,不仅农业的地租水平在逐年提高,由于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工商业用地紧张和地价上涨的问题也在迅速凸显。加之,近年来,工商业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正在加快释放;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增加,也会促进农业用工价格的提高。开始实行的《劳动合同法》,又进一步推动了工商业人工成本的提高。今后这些因素仍会继续存在,其影响也在不断加大。由此很可能推动农业用地、用工成本和机会成本迅速上升,从而带动农产品生产中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的提高。3.至少从中长期趋势来看,我国种植业产品的能源价格主导型成本仍将呈现上升趋势。尽管在国际市场上,影响能源价格的不确定因素正在明显增多,在若干年内国际能源价格有可能出现下跌;但国际能源价格变化的中长期趋势仍将是逐步走高,从而会推动农产品生产中化肥费、农药费、机械作业费等能源价格主导型成本的上涨。尽管2008年8月份以来国际油价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回落,今后几年内国际油价仍有可能出现一个连续数月甚至连续数年的回落;但目前国内油价仍然远远低于国际油价,因此无论国际油价是否会有所下跌,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提高国内油价的动力依然较足。这种情况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产品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机械作业等与能源相关的要素价格,在总体上仍会呈现增加趋势。今后,发展节约型农业,有利于提高化肥、农药、农膜和农机的使用效率,从而抑制化肥费、农药费、农膜费和机械作业费的增长;但发展节约型农业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在短期内持续收到立竿见影之效。可以预料,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我国多数农产品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机械作业的亩均使用量不太可能出现明显减少的趋势,甚至会较以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随着农机补贴力度的加大和农业劳动力向城市或非农产业转移的推进,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的问题将会不断加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劳动机会成本的增加,也会推动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因此,我国农业机械化将会继续呈现向纵深发展的态势,部分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可望加速。由此将会导致农机作业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成本中的机械作业费相应增加。尽管机械作业的增加可望实现对人工的部分替代,但从近年的经验来看,这种替代的结果主要是在人工投入的机会成本迅速上升的背景下,减少了人工投入;农产品生产的总成本未必会因此有所减少,甚至会因此有所增加。4.今后,无论是在种植业,还是在养殖业中,农产品生产的用水成本和环境成本都可能呈现不断走高的趋势。作出这种判断的主要原因是:第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产品生产与城镇和非农产业发展争夺水资源的矛盾会愈演愈烈,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可能会不断加重。由此将会推动中长期农业用水价格的提高。近年来,尽管国家对农业用水一直采取低价政策,但农业水价水平在总体上仍呈提高趋势。14今后,随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有效灌溉面积、机电排灌面积都会不断扩大,因此农业用水价格将会不断提高。第二,随着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产品生产对环境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农业的节能减排压力也会不断加大。因此,农业的环境治理成本也会不断提高。5.我国畜产品成本提高的推力同样不可轻视。以养猪业为例,首先,精饲料费是近年来导致养猪业成本提高的主要因素,精饲料价格既受养猪业周期波动的影响,也受玉米等粮食价格和能源价格的作用。尽管到2008年,国内粮食已连续5年增产,由此会导致支撑国内粮价上升的力量相对弱化,甚至有可能导致国内粮价出现一定时期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影响国内外市场粮价的不确定因素正在显著增强,粮食价格已经进入较以前波动幅度明显放大、波动频率明显增加的阶段。当前国内粮价与国际粮价之间较大的落差,也会形成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拉动国内粮价上涨的力量。由于国内粮价和国内外能源价格的上涨,今后精饲料费很有可能继续成为推动养猪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其次,随着社会用工、用地机会成本的提高、畜牧业健康养殖方式的推广,以及畜牧业由分散饲养向集中饲养、小规模饲养向规模化饲养、副业化饲养向规模化饲养的转变,养猪业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提高将会成为必然趋势。再次,近年来,一方面,畜禽疫病频繁发生且有长期加重的趋势,控制畜禽疫病的难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不断升级,畜牧业养殖方式也在加快变化。这将导致养猪业的医疗防疫费、死亡损失费和保险费呈现总量加大的趋势,从而推动畜产品生产成本的提高。(五)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注重农业节本上升近年来,虽然农产品成本在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不同农产品成本上升的速度、总量和结构往往表现出较大差异。从图3可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产品中,每50公斤稻谷和玉米主产品的总成本均呈单调增加的趋势;每50公斤小麦主产品的总成本则呈较大波动,甚至2004年、2005年、2006年的成本水平均较2003年有所下降。相对于小麦和玉米,稻谷的成本上升最快。15由于南方14省的稻谷产量仍接近全国总产的85%,而南方14省大多属于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较快的地区,因此稻谷生产更容易因为比较利益的下降而出现滑坡。可见,为解决粮食成本迅速上升的问题,出台补贴政策和其他措施,应以稻谷为重点。大豆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油料,尽管在现行统计中,大豆仍属于粮食作物,但更为科学的分类应是将大豆作为油料作物。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每50公斤大豆、花生、油菜籽三种油料作物主产品的总成本呈现了较大程度的波动。但是,相对而言,在三种油料产品中,花生产品成本的上升最快,但油菜籽的每亩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都是最低,且远低于大豆和花生。16因此,为解决农产品成本的迅速上升问题,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在三种油料产品中应以油菜籽为重点,但对花生成本的迅速上升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不同粮食、油料产品成本增长的结构往往表现出明显差异,通过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平抑农产品成本上升的影响应该因类制宜,突出重点。如除应增加种子补贴,鼓励农民使用高产、优质、高效、抗逆的良种,为提高单产和降低单位面积的要素投入量创造条件外;鉴于相对于小麦和稻谷生产,玉米生产土地成本上升的问题更为突出,应该对提高玉米单产给予更多的重视。17在稻谷生产中,人工成本和农药费的总量及比重都比较高,推动总成本上升的作用也更强。加之多数稻谷主产区位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从事稻谷生产的人工机会成本也最高。如果不注意稻谷生产方式的转变,相对于小麦和玉米生产,在稻谷生产中,人工成本、农药费进而总成本更有可能进一步上升;更有可能因此挫伤生产者增加供给的积极性,从而损害粮食生产能力。18因此,在稻谷生产中,更应注意鼓励节约劳动和节约用药的技术进步,甚至更多地鼓励用农机代替人力。相对于稻谷和玉米,在小麦生产中,化肥费的总量和比重都比较大,化肥费对总成本增加的作用也更强,19因此在小麦生产中,更应注意鼓励节约用肥。为抑制粮食生产成本的提高,平抑化肥价格的上涨,应将重点放在防治小麦生产用肥价格的过快提高上。基于类似原因,在大豆、花生、油菜籽三种油料生产中,相对于其他两种油料产品的生产,应将促进大豆节本增效的重点放在提高单产上,以降低单位面积的土地成本和总成本;将促进花生节本增效的重点放在鼓励节约用肥上;将促进油菜籽节本增效的重点放在鼓励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甚至更多地鼓励用农机代替人力。抑制化肥价格上涨对油料作物成本上升的推动作用,应将重点放在防治花生用肥价格的上涨上。(六)成本增加较快,成本生产率较低近年来,在农产品成本迅速上升的同时,部分地区农产品成本高的问题更为突出,侵蚀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更为严重。如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在这些地区增加农产品供给、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将更为艰难。其主要表现是:1.部分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成本较高或增速较快,利润较低。一般而言,相对于非主产区,特定农产品主产区由于具备从事该种农产品生产的资源优势,这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通常较低、亩利润和成本利润率通常更高。但近年来,有些农产品主产区由于农产品成本增加较快,这种状况已有所改变。以2006年为例,河北省小麦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但其每50公斤小麦主产品的生产成本却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6%,每亩小麦的净利润与成本利润率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1%和58.0%。在玉米、大豆、生猪等产品的生产中,也存在类似现象。20与此同时,近年来,在部分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成本增加更快,成本利润率下降的问题也更为突出。2004~2006年,全国平均每50公斤晚籼稻主产品总成本增加了11.6%,而稻谷生产大省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省每50公斤晚籼稻主产品总成本却分别增加了18.8%、14.4%、16.4%和14.0%;每50公斤晚籼稻主产品总成本的增长速度,分别高出全国平均增速7.2个百分点、2.8个百分点、4.8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同期,全国晚籼稻成本利润率下降16.4个百分点,而稻谷生产大省安徽、江西、湖北、湖南4省晚籼稻的成本利润率却分别下降了31.4个百分点、21.5个百分点、16.7个百分点和23.5个百分点。小麦等产品的生产中,也存在类似现象。212.在部分工业化、城镇化较为发达,从而农产品生产机会成本较高的地区,农产品成本高、增加快的问题往往更为突出,甚至其利润(率)也更低。仍以晚籼稻生产为例,2006年,全国亩均成本489.03元,但在工业化、城镇化较为发达,因而稻谷生产机会成本较高的广东省和福建省,晚籼稻生产的亩均成本却分别高达509.68元和539.95元,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2%和10.4%;尤其是福建省晚籼稻生产的成本利润率为34.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2004~2006年,浙江、福建、广东三省每亩晚籼稻的总成本分别增加了15.8%、24.5%和12.1%,增速分别快于全国平均增速4.1个百分点、12.8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同期,浙江省和福建省每50公斤晚籼稻主产品总成本分别增加13.8%和15.9%,增速分别快于全国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四、粮食价格有升有降有减第一,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一轮农产品成本上升阶段,最近几年农产品成本的上升还有所加速。从历史经验和中长期趋势来看,今后我国农产品成本仍将面临长期上升的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第一单元第二课 学会基本绘制工具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2025至2030年中国无人干燥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第二单元《阅读材料 算法复杂度》教学设计设计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0)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数字化智造的概念与发展趋势
- 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场地选择与规划设计
- 老旧小区基础配套设施改造环境影响评估
- 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5至2030年中国开磷清洗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医院培训课件:《黄帝内针临床运用》
- 语文新课标“整本书阅读”深度解读及案例
- 地质队安全培训
- 2024至2030年中国毛绒玩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建筑复工复产安全培训
- GB 21258-2024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醛固酮增多症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概述
- 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01(解析版)
- 2025届新高考生物精准复习+提高农作物产量
- 第6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下学期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