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能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的不同情怀。了解三首诗中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的具体寓意,欣赏诗中精妙的意象所创造的艺术效果。体会三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其抒情脉络,体会诗歌通过艺术形象抒情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诗歌通过艺术形象抒情的表现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讲习法,探究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课要点】学习《炉中煤》【教学步骤】一、 解题及作者简介1.作者介绍:郭沫若(1892—1978),杰出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郭沫若和鲁迅一样就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1921年8月,他的诗集《女神》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现代诗集。这部诗集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叛逆,对美好未来的热烈追求与炽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表现了对自然、自我的极端尊崇与对个性解放的由衷歌颂,表现了对工农的热爱与对新生活的向往,突出地表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其主要诗作想象力丰富,构思奇特,气势奔放,格调雄浑,有鲜明的积极浪漫主义特色;其诗体形式丰富多彩,集自由诗体各种形式之大成。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有《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炉中煤》等。郭沫若的话剧代表作主要有《王昭君》《屈原》《蔡文姬》等。解题: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副标题在这里起到了点名主题的作用,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艺术形象的内涵。阅读这首诗的关键,是要深入理解“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两个喻体:“炉中煤”是作者自喻,“年青的女郎”比作祖国。二、 学生阅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第一段,先间接了解一下诗篇的基本内容。三、 朗读诗篇:范读(或播放录音)、学生读。四、 赏析课文(一) 炉中煤的形象分析。讨论以下问题:诗中的“炉中煤”有什么特征?这些形象特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精神?答:(1)“炉中煤”具有火红、炽热、旺盛、熊熊燃烧的特征一一体现了诗人对祖国感情的热烈、深切;(2)“炉中煤”还具有为人奉献火与热,将自己燃烧成灰,陨身不恤的献身精神一一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为了祖国甘愿奉献一切的精神。诗人为什么不把祖国比喻为母亲,而将其比喻成“年青的女郎”?这样比有什么作用?答:“年青的女郎”首先表达的是诗人对祖国在“五四”之后所呈现的新气象的认识,就像一位青春焕发的姑娘,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赞美。另一方面,将祖国喻为“年青的女郎”而不是我们通常比作的“母亲”,从抒情的角度讲,更易于抒发炽烈、奔放的感情,作品中的“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虽然构不成生活中恋人的关系,但从精神实质上说,同样是在奉献一颗滚烫的心。(二) 重点诗句分析“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前一句是写祖国对于诗人的养育之恩,“不辜负”三字表达了作者的报效之意。后一句是作者希望祖国不断发展,日益强盛、进步,“思量”即含有思念和希望的意思。“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从字面上看,讲的是煤形成的过程,其深层含义是说,自己原本是国家的有用之才,但在过去黑暗现实的压迫下,爱国之情深埋心中,不得抒发,空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今朝,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发出新的青春,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来到了。“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这里诗人尽情地倾诉对于祖国的思念之情。诗人早年留学日本,“五四”之后,诗人作为“处在国外的人”,“苦于知识的桎梏而想自由解脱,跑回国去投向我爱人的怀里”,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而这几行诗,正是这种感情的艺术写照,表达了想为祖国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的宏愿。“燃”在这首诗中,“燃”字是最富于动感的一个词,给人的形象感受是炉火跳动,光热四溢,“炉中煤”的生命在“燃”中得以显现,得以升华。这个“燃”字,还可以让人想像到一颗滚烫燃烧的心,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眷念之深、思渴之切。在第4节中,这个“燃”字出现在“常常思念”之后,又使人感到诗人有一种对于暂时不能投身国内火热斗争而坐卧不宁的心情。(三)主要艺术特色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奇特的艺术形象(“炉中煤”眷恋“年青的女郎”),二是作者抒发的感情的炽热程度(“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五、 课堂小结,检测答疑人们常把祖国比作母亲,把自己比做儿女;《炉中煤》却把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心爱的人儿”,将自己比做“炉中煤”。你觉得这样比喻好不好?为什么?(答案参见“课文赏析”)六、 诵读课文第二课时【本课要点】学习《红烛》【教学步骤】一、由初中学过的《最后一次讲演》导入,闻一多简介: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学者。湖北浠水下巴河镇人。“五四”时期积极倡导新文化,以写新诗为主。当时他主张诗人应该超脱于政治之外,但有认为“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首先提出“三美”主张,即新诗应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1923年9月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这是他的代表作。1943年后,由于痛恨国民党政府的反动和腐败,思想发生根本转变,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1日,民主同盟负责人之一李公朴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在7月15日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讲演,愤怒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当晚即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49年8月,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闻一多的诗具有极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调。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篇内容。三、 课文赏析(一) 主要内容解析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理解了这一点,对全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比较容易把握了。第1节: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1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一个“吐”字,逼真地摹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我们感受到,诗人的那颗赤子之心,是如此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第2、3节,是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一误再误”“不误,不误!”一正一反两种回答,相形之下,更强烈地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包含着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彻悟: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己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第4节,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当时,民众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犹如身陷囹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5、6、7节,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第8、9节,两声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诗人劝慰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二)小结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宗旨的求索过程和结果。四、课堂回顾检测《红烛》这首诗以“红烛”为题,有什么含义?答:“红烛”的“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不息地创造光明,而自己烧蜡成灰,伤心落泪,红烛具有献身的精神,怀有火热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崇高的人格追求。第二课时【本课要点】学习《再别康桥》,总结全课。【教学步骤】一、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散文集《巴黎的鳞爪》《自剖集》等。康桥即是剑桥。1921年春,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两年的英国教育,特别是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及其他西洋文学的熏陶,给予他很深的影响。他违背了其父让他当银行家的期望,从921年起开始了新诗的创作。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到剑桥故地重游。后在归途中的南中国海上,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的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二、 欣赏配乐朗诵(多媒体播放图片),学生诵读。三、 课文赏析(一) 层次分析全诗共7节,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有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第二部分(第2—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像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景物化作生命鲜活的人,温润可爱;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成“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诗人对康桥的眷念之情,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表达得淋漓尽致。5、6节,诗人又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了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正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第三部分(第7节)以两个“悄悄的”与首节回环对应,表现了对康桥看似潇洒,实则眷恋的深厚情感。思考:诗人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么,诗人挥一挥衣袖,抖落下了什么?他到底有没有带走什么?(胡适曾说徐志摩“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共场所安委会职责标准
- 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动态缺血变化与PCI疗效的深度剖析
- 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弱势剖析与突围策略
- 从差异到融合:企业文化与大学文化的深度对接策略研究
-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洞察与防范体系构建
- 2019-2025年中国婴幼儿全脂奶粉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年产20万吨电解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激光喷码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
- 2025年中国葵花籽油电商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公司bim管理办法
- 上海市房地产登记申请书(初始登记)
- 干挂石材拆除施工方案
- 卒中中心应知应会
- 山西省代县金升铁矿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真题(含答案)
- 《天黑前的夏天》中水意象解析
- 院感知识PPT完整版
- DB37-T 2401-2022危险化学品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编写导则
- 2023年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练习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 劳资专管员任命文件(样本)
- 电子教案与课件: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第5章-制药过程“三废”防治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