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补益剂【概念】凡用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主治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为补益剂。【立法依据】“虚者补之”(《三部九候论》),“损者益之”(《素问·至真要大论》)。【适应范围】虚证气虚——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微,动则气促,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血虚——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唇爪色淡气血两虚——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气短懒言。阴虚——形体消瘦,头晕耳鸣,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腰酸遗精,咳嗽咯血,口燥咽干。阳虚——
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痛,下肢痿软无力,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阴阳两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畏寒肢冷,自汗盗汗,午后潮热。【分类】〈1〉补气---气虚证。〈2〉补血---血虚证。〈3〉气血双补---气血两虚证。〈4〉补阴---阴虚证。〈5〉补阳---阳虚证。〈6〉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7〉气血阴阳并补——气血阴阳具虚证【注意事项】1.辨别虚实的真假。《景岳全书》:“至虚之病,反见盛势;大实之病,反有羸状。”2.注意补益方法的使用。直接与间接补益法。3.对虚不受补者,宜先调理脾胃,或适当配合健脾和胃,理气消导之品,以资运化,使补而不滞。4.正虚而又兼邪实者,应视邪实与正虚的主次缓急,酌情处理,务使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碍邪。5.入汤剂宜文火久煎,并应煎煮3次,空腹或饭前服药为佳。四君子汤《局方》【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气短乏力,语声低微,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病证解析】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饮食减少大便溏薄中焦脾胃气虚—舌淡苔白,脉虚弱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脾失建运,胃纳不振,湿浊内生纳运无权脾胃气虚【配伍意义】
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君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臣茯苓---甘淡,健脾渗湿佐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佐使调和诸药与理中丸的比较本方组成与理中丸相近,但是分别属于温里剂和补益剂。均有人参、白术、甘草。但是理中丸以干姜配人参,补虚散寒,治疗脾胃虚寒证;但是本方以人参配白术为主重在补气健脾,治疗脾胃气虚证。【附方】1.异功散:四君子汤加陈皮。功效:益气健脾,行气化滞。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2.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生姜、大枣。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3.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生姜。功效:益气化痰,行气温中。主治: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4.保元汤:人参、黄芪、甘草、肉桂。功效:益气温阳。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也。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
,而色泽身强矣。再加陈皮以理气散逆,半夏以燥湿除痰,名曰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夹湿证。气短乏力,胸脘痞闷,饮食不化,肠鸣泄泻,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病症解析】
脾虚不运,湿浊内生—饮食不化,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
脾失健运,气血不足脾虚生痰,上贮于肺,阻滞气机脾胃气虚,湿浊内生——胸脘痞闷【配伍意义】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君山药、莲子肉---健脾益气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健脾渗湿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湿桔梗---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佐载药上行以益肺气甘草、大枣---健脾和中,
调和诸药
使臣1、《局方·卷之三治一切气》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动,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2、《医方考》:“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者,此方主之。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羸弱矣,故治杂证者,宜以脾胃为主。
然脾胃喜甘而恶苦,喜香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是方也,人参、扁豆、甘草,味之甘草者也;白术、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开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则能通天气于地道矣。”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1)脾胃气虚证;(2)气虚下陷证;(3)气虚发热证。【病证解析】
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脾气不足—体倦肢软,气短乏力,自汗
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崩漏
—身热气虚津液失布—渴喜热饮脾胃气虚,纳运不及清阳下陷,阴火乘其土位气虚下陷,清阳不升脾虚气虚,清阳下陷【配伍意义】
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君人参、炙甘草---补气健脾臣白术---补气健脾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使佐《脾胃论》·卷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脾胃论》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
《古今名医方论》柯琴:“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
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是方也,用以补脾,使地道卑而上行;亦可以补心肺,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也;亦可以补肝木,郁则达之也。惟不宜于肾,阴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功用】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凤,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病证解析】
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表虚不固,津液外泄—汗出恶风
卫虚失固——易感风邪卫表气虚腠理失固肺卫气虚【配伍意义】黄芪---甘温补气,固表止汗君白术---益气健脾臣防风---走表而祛风邪佐《古今名医方论》:“柯琴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何则?发散太过,玄府不闭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试风药以驱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留连,终无解期矣。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目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
惟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除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倚如屏,珍如玉也。”
生脉散《医学启源》【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主治】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2.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燥,脉虚细。【病证解析】
汗多、懒言、体倦乏力、气短声低咽干口渴,干咳少痰
口干舌燥气阴两伤——脉虚气阴两伤久咳伤肺外感热病气伤阴伤
【配伍意义】
人参—大补元气,止渴生津君麦门冬-清热生津,润肺止咳臣五味子-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敛肺止咳佐双补气阴《内外伤辨惑论·卷之中暑伤胃气论》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也,夏食寒者是也。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苦寒,泻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曰生脉散。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亦此意也。7、《成方便读》:“夫肺主一身之气,为百脉所朝宗,肺气旺则脏腑之气皆旺,精自生而形自盛,脉自不绝矣。一受暑热之气,金受火刑,肺气被灼,则以诸证叠出矣。
然暑为夏月之正邪,人之元气充实者,原可不病,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方中但以人参保肺气,麦冬保肺阴,五味以敛其耗散,不治暑而单治其正,以暑为无形之邪,若暑中无湿,则不致留恋之患,毕竟又无大热,则清之又无可清,故保肺一法,即所以却暑耳。此又治邪少虚多,热伤元气之一法也,在夏月肺虚者,可以服之。”
人参蛤蚧散《御药院方》【功用】补肺益肾,止咳平喘【主治】肺肾气虚,咳嗽喘息。【病证解析】
喘咳,呼多吸少声音低怯痰稠色黄,胸中烦热---痰热阻肺咳吐脓血---热伤血络身体羸瘦,脉虚---正气久虚,肢体失养遍身浮肿---肺肾气虚,水湿不化而泛滥内蕴,气逆不降肺肾虚衰,痰热肺虚不降,肾虚不纳内蕴咳喘证肺肾气虚,痰热【配伍意义】
蛤蚧--补肺益肾,定喘止嗽人参--大补元气而益脾肺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绝生痰之源甘草--健脾补中杏仁、桑白皮--肃降肺气,止咳定喘知母、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甘草)--调和诸药使君臣佐补肺益肾,止咳定喘《卫生宝鉴》卷十二:三、二年间,肺气上喘,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医方考》:“是方也,人参益气,蛤蚧补真,杏仁利气,二母清金,桑皮泻喘,若甘草、茯苓,乃调脾而益金之母也。又曰:蛤蚧为血气之属,能排血气之毒,故此方用之调脓理血,亦假其性而伏奇于正也。”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功用】补血和血。【主治】营血虚滞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月经不调,或经闭不行,脐腹疼痛,舌淡,面色、唇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病证解析】
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口唇、爪甲色淡血虚无以养心——心悸失眠月经量少,或前或后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血虚无以荣养营血亏虚经行不畅营血亏虚血行不畅【配伍意义】熟地---滋阴补血君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臣白芍---滋阴养血,缓急止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治妇人诸疾,调益营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绞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缩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医方考》:“气、血,人身之二仪也。天地之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人与天地相似,故阴血难成而易亏。是方也,当归、芍药、地黄味厚者也,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生血;川芎味薄而气清,为阴中之阳,故能行血中之气……。若上下失血太多,气息几微之际,则四物禁勿与之。所以然者,四物皆阴,阴者天地闭塞之令,非所以生万物者也,故曰禁勿与之。”
【附方】1、胶艾汤
方源:又名芎归胶艾汤《金匮要略》
组成:川芎甘草各二两[各6g]阿胶艾叶当归各三两[各9g]芍药四两[12g]干地黄六两[15g]
功用: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苔漏下血,腹中疼痛。现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不全流产、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等出血,属于冲任虚损者。2、桃红四物汤方源:《医宗金鉴》
组成:四物汤加桃仁[9g]红花[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血活血。
主治: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粘,腹痛等。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功用】补气生血【主治】血虚发热证。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病证解析】
血虚阳浮,阴不维阳——肌热面红,烦渴引饮,渴喜热饮血虚气弱,鼓动无力——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托毒生肌无力——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血虚阳盛,不荣则痛血虚阳浮,阴不维阳【配伍意义】黄芪—大补脾肺之气;补气固表君当归----养血和营臣
《内外伤辨惑论·卷之中·暑伤胃气论》:“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脉虚血虚;又云: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之饥困劳役。”
《医方考》:“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或以肌困劳役,虚其阴血,则阴独治,故令肌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此证纯象伤寒白虎汤之证,但脉大而虚,非大而长,为可辨尔。《内经》所谓脉虚血虚是也。当归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养血;而黄芪则味甘补气者也,今黄芪多于当归数倍,而曰补血汤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内经》曰:‘阳生阴长’,是之谓尔!”
归脾汤《济生方》【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2)脾不统血证。【病证解析】
心血虚,失于荣养——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黄脾气虚,脾失健运——体倦食少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下血,量多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气血不足之象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脾气亏虚,统摄无权【配伍意义】黄芪龙眼肉人参、白术——补脾益气当归、酸枣仁——补心血,安心神茯神、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姜、枣----调和脾胃,以资生化炙甘草——调和诸药。君臣佐使补脾益气,养血补心《济生方》卷四“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济生方》的作者严用和,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咸淳三年(1267年),又撰《济生续方》八卷,亦行于世。二书原本均佚,今有辑佚本存世。
《医方集解》:“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证悉除矣。”八珍汤《正体类要》【功用】益气补血【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病证解析】
不能上荣——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气血虚不能濡养四肢——四肢倦怠宗气不盛——气短懒言血不养心——心悸怔忡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饮食减少气血两虚荣养不足【配伍意义】
人参、熟地---益气补血君白术、当归—益气补血茯苓—健脾渗湿白芍—养血和营川芎---活血行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佐使臣佐益气补血《正体类要》薛氏原谓:“治伤损等症,失血过多,或因克伐血气,耗损恶寒,发热烦躁等症”。《医方考》:“血气俱虚者,此方主之。人之身,气血而已。气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养者也。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也,所以补气;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质润之品也,所以补血。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百骸资之以养。形体既充,则百邪不入,故人乐有药饵焉。”
【附方】1、十全大补汤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川芎[6g]茯苓白术焙白芍药川当归洗,去芦[9g]地黄洗,酒蒸,焙[12g]黄芪去芦[12g]肉桂去粗皮甘草炙[3g]
功用:温补气血。
主治:气血不足,饮食减少,久病体虚,脚膝无力,面色萎黄,精神倦怠,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2、人参养荣汤
方源:原名养荣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黄芪[12g]当归熟地黄[9g]桂心甘草炙[各3g]白芍药三两[18g]橘皮白术人参各一两[各6g]五味子茯苓各七钱半[各4g]远志去心,炒,半两[6g]
功用: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积劳虚损,气血不足,四肢沉滞,骨肉疼,行动喘咳,小便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形体瘦削等泰山磐石散《古今医统大全》【功用】益气健脾,养血安胎【主治】堕胎、滑胎。胎动不安,或屡有堕胎宿疾,面色萎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病证解析】
胎动不安或堕胎、滑胎面色淡白—气血不足,不能荣养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脾气虚弱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气血不足有孕象胎元不固证气血虚弱气血不足,胎元失养胎元不固气血虚弱【配伍意义】人参——大补元气以固胎元熟地——补血滋阴以养胎元黄芪——益气升阳,资气血生化之源当归、白芍、川芎---养血和血,养胎元续断---补益肝肾保胎元白术——补脾安胎炙甘草---益气健脾黄芩---清热安胎砂仁---理气醒脾,安胎止呕糯米---补脾养胃君臣佐佐使益气健脾,养血安胎《景岳全书》“治妇人气血两虚,或肥而不实,或瘦而血热,或脾肝素虚,倦怠少食,屡有堕胎之患。此方平和,兼养脾胃气血。觉有热者,倍黄芩,少用砂仁。觉胃弱者,多用砂仁,少加黄芩。更宜戒欲事、恼怒,远酒、醋、辛热之物,可永保无堕。”【附方】保产无忧散方源:《女科·产后编》
组成:川芎钱半,[5g]当归钱半,酒洗[5g]炒黑芥穗八分[2.5g]艾叶炒,七分[2g]麸炒枳壳六分[2g]炙黄芪八分[2.5g]菟丝子钱四分,酒炒[5g]羌活五分[1.5g]厚朴七分,姜炒[2g]川贝母一钱,去心[3g]白芍钱二分,酒炒[4g]甘草五分[1.5g]姜三片
用法:水煎温服。保胎,每月三五服;催生,临产热服。
功用:益气养血,理气安胎,顺产。
主治:妊娠胎动,腰疼腹痛,势欲小产,或临产时,交骨不开,横生逆下,或子死腹中。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功用】滋阴补肾【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细数。【病证解析】
骨髓不充——腰膝酸软无力,牙齿动摇脑髓不充——头晕目眩精不上承于耳——耳鸣耳聋相火扰动精室——遗精骨蒸潮热、消渴、盗汗肾虚不能主骨——小儿囟开不合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内热肾阴不足,虚热内扰
【配伍意义】
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萸肉---补养肝肾,涩精山药---补益脾阴,固肾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防熟地滋腻牡丹皮---清泄虚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补三泻佐臣君滋阴补肾《小儿药证真诀·卷下诸方》:“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晴多,面色白等方。”《成方便读》:“此方大补肝脾肾三脏,真阴不足,精血亏损等证。故用补必兼泻邪,邪去则补乃得力。故以熟地之大补肾脏之精血为君,必以泽泻分导肾与膀胱之邪浊为佐;山萸之补肝固精,即以丹皮能清泄厥阴、少阳血分相火者继之;山药养脾阴,茯苓渗脾湿,相和相济,不燥不寒,乃王道之方也。”
【附方】1、都气丸方源:《医贯》
组成: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二钱[6g]
功用:滋肾纳气。
主治:肾虚气喘,或呃逆之证。2、麦味地黄丸
方源:原名八仙长寿丸《寿世保元》
组成: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三钱[9g]五味子二钱[6g]
功用:滋补肺肾。
主治:肺肾阴虚,或喘或咳者。
3、知柏地黄丸
方源:又名知柏八味丸《医宗金鉴》
组成:六味地黄丸加知母盐炒黄柏盐炒各二钱[各6g]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痠痛,遗精等证。
4、杞菊地黄丸
方源:《医级》
组成: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各三钱[各9g]
功用:滋肾养肝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证。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5、滋水清肝饮
方源:《西塘感症》
组成:六味地黄丸加出乎、白芍、栀子、枣仁、当归身
功用:滋阴养血,疏肝清热。
主治:阴虚肝郁。胁肋胀痛,胃脘疼痛,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弱或细数。左归丸《景岳全书》【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治】真阴不足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病证解析】
头晕眼花,腰酸腿软耳聋失眠肾气不足,封藏失职——遗精滑泄气阴不足,津液外泄——盗汗、自汗阴亏失荣——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真阴不足,髓海不充封藏失职精髓亏损
【配伍意义】
熟地(重用)---滋肾填精,大补真阴
君鹿角胶---补精益阳,补阳龟版胶---滋补肾阴,补阴山茱萸——养肝滋肾,涩精敛汗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菟丝子川牛膝臣佐益肝肾,强腰膝,健筋骨《景岳全书》:“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荣卫,渐至衰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血不归原,或虚损伤阴,或遗泄不禁,或气虚昏晕,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或腰痠腿软。凡精髓内亏,津液枯涸等证,俱速宜壮水之主,以培左肾之元阴,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医学举要》:“左归宗钱仲阳六味丸,减去丹皮者,以丹皮过于动汗,阴虚必多自汗、盗汗也;减去茯苓、泽泻者,意在峻补,不宜于淡渗也。方用熟地之补肾为君;山药之补脾,山茱之补肝为臣;配以枸杞补精,川膝补血,菟丝补肾中之气,鹿胶、龟胶补督任之元。虽曰左归,其实三阴并补,水火交济之方也。”
【附方】左归饮
方源:《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二三钱,或加至一二两[9g]炙甘草一钱[3g]茯苓一钱半[4.5g]山药枸杞子各二钱[各6g]山茱萸一二钱[6g]畏酸者少用之
用法:以水二盅,煎至七分,食远服。
功用:补益肾阴。
主治:真阴不足证。腰痠遗泄,盗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尖红,脉细数。大补阴丸(原名大补丸)《丹溪心法》【功用】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心烦易怒,咳嗽咯血,足膝疼热或痿软,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病证解析】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足膝疼热或痿软虚火刑金,损伤脉络——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虚火上扰消渴易饥---肾虚火旺舌红少苔,迟脉数而有力---阴虚火旺肝肾阴虚火旺肝肾阴虚虚火内扰【配伍意义】熟地、龟版(重用)—滋阴潜阳君壮水制火
黄柏、知母—清热泻火,滋水凉金,臣平其阳亢猪脊髓、蜂蜜—滋补精髓,制约苦燥佐使滋阴降火《丹溪心法·补损五十一》降阴火,补肾水《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朱震亨:“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常养其阴,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斯无病矣。今时之人,过欲者多,精血既亏,相火必旺,真阴愈竭,孤阳妄行,而痨瘵、潮热、盗汗、骨蒸、咳嗽、咯血、吐血等证悉作。所以世人火旺致此病者十居八九,火衰成此疾者百无二三。是方能骤补真阴,承制相火,较之六味功效尤捷。盖因此时以六味补水,水不能遽生;以生脉保金,金不免犹躁;惟急以黄柏之苦以坚肾,则能制龙家之火,继以知母之清以凉肺,则能全破伤之金。若不顾其本,既使病去,犹恐复来,故又以熟地、龟板大补其阴,是谓培其本,清其源矣。虽有是证,若食少便溏,则为胃虚,不可轻用。”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功用】滋阴疏肝【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病证解析】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肝气郁滞,横逆犯胃咽干舌燥,舌红少津---阴虚耗液,津不上承疝气瘕聚---肝气不畅,肝脉郁滞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肝阴虚之象
肝气郁滞证肝肾阴虚肝肾阴虚肝气不疏【配伍意义】生地黄(重用)—益肾养肝,滋水涵木君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当归—养血调血补肝北沙参、麦冬—养阴生津,润燥止渴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佐
臣滋阴疏肝《续各医类案·卷十八心胃痛》魏之琇在高鼓峰、吕东庄治胃痛的医案中说:“按此病外间多用四磨、五香、六郁、逍遥、新病亦效,久服则杀人矣;又用肉桂亦效,以木得桂而枯也,屡发屡服则肝血燥竭,少壮者多成劳,衰弱者多发厥而死不可不知。”
“高吕二案持论略同,而俱用滋水生肝饮,而予早年亦用用此,却不甚应,乃自创一方,名一贯煎,用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子六味出入加减,投之如应桴鼓,口若燥者加酒连尤捷,可纯治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
《中风诠》:“胁肋胀痛,脘腹搘撑,多是肝气不疏,刚木恣肆为病。治标之法,每用香燥破气,轻病得之,往往有效。然燥必伤阴,液愈虚而气愈滞,势必渐发渐剧,而香药、气药不足恃矣。若脉虚舌燥,津液已伤者,则行气之药,尤为鸩毒。柳洲此方,虽是从固本丸、集灵膏二方脱化而来,独加一味川楝,以调肝气之横逆,顺其条达之性,是为涵养肝阴第一良药。凡血液不充,络脉窒滞,肝胆不驯,而变生诸病者,皆可用之。苟无停痰积饮,此方最有奇功……。口苦而燥,是上焦之郁火,故以川连泄火。连本苦燥,而入于大剂养阴队中,反为润燥之用,非神而明之,何能辨此?方下舌无津液四字,最宜注意,如其舌苔浊垢,即非所宜。”
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功用】
滋养肺肾,化痰止咳。【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热,潮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病证解析】
虚火上炎,清肃失调----咳喘,咽喉燥痛虚火灼伤肺络----咳嗽痰血阴虚内热----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肺肾阴亏虚火上炎
【配伍意义】
生地、熟地-滋肾壮水君百合、麦冬-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玄参-滋阴液,清虚火,利咽喉当归-治咳逆上气白芍-养血和营
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桔梗-宣肺利咽,化痰散结,载药上行生甘草-清热泻火,调和诸药佐使臣佐《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足少阳药也。金不生水,火炎水干,故以二地助肾滋水退热为君。百合保肺安神,麦冬清热润燥,元参助二地以生水,贝母散肺郁而除痰,归、芍养血兼以平肝,甘、桔清金,成功上部,皆以甘寒培元清本,不欲以苦寒伤生发之气也。”补肺阿胶汤【主治】小儿肺虚有热证。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咯痰不多,或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功用】养阴补肺,清热止血【病证解析】
津液被灼,气逆不降----咳嗽气喘,小儿肺阴不咽喉干燥,咯痰不多足,阴虚有热久咳不己,肺络受损----痰中带血【配伍意义】阿胶(重用)---滋阴补肺,养血止血君马兜铃---清泄肺热,化痰宁嗽臣牛蒡子---宣肺清热,化痰利咽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端糯米、甘草---补脾益肺,调和诸药佐使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小儿肺虚气粗喘促。”《医方考》:“肺虚有火,嗽无津液,咳而哽气者,此方主之。燥者润之,今肺虚自燥,故润以阿胶、杏仁。金郁则泄之,今肺中郁火,故泄以兜铃、粘子。土者,金之母,虚者补其母,故入甘草、糯米以补脾益胃。”二至丸【功效】补肾养肝【主治】肝肾阴虚。口苦咽干,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遗精,早年发白等。【病症分析】精血亏虚,不能荣养——头晕眼花,发白,腰膝酸软肝血不足,血不养心——失眠多梦阴虚内热,扰动精室——遗精肝肾阴虚【配伍意义】女贞子——甘苦凉,滋补肝肾之阴旱莲草——甘酸而寒,补养肝肾之阴有的方剂中加桑葚干,滋阴养血。肾气丸《金匮要略》【功用】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病证解析】
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小便不利,少腹拘急—气化不利,水停于内
小便反多—肾阳不足,膀胱失约或消渴、水肿痰饮、脚气、转胞舌淡苔白,脉沉迟—肾阳虚之象
肾不主水,气化不利肾阳不足,温虚失职肾阳不足证失职,气化失司肾阳不足,温煦【配伍意义】
干地黄(重用)---滋阴补肾君附子、桂枝---温阳化气山茱萸、山药---补肝脾,益精血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泄浊泽泻、丹皮---降相火而制虚阳浮动佐使补肾助阳臣【附方】加味肾气丸方源:《济生方》组成:白茯苓去皮泽泻山茱萸取肉山药炒车前子酒蒸牡丹皮去木,各一两[各6g]附子炮,二两[9g]官桂不见火[3g]川牛膝去芦,酒浸[6g]熟地黄6g[各半两]
功用: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主治::肾(阳)虚水肿,腰重脚肿,小便不利《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小儿药证真诀笺正》:“仲师八味,全为肾气不充,不能鼓舞真阳,而小水不利者设法。故以桂、附温煦肾阳,地黄滋养阴液,萸肉收摄耗散,而即以丹皮泄导湿热,茯苓、泽泻渗利膀胱,其用山药者,实脾以堤水也。立方大旨,无一味不从利水着想。方名肾气,所重者在一气字。故桂、附极轻,不过借其和熙,吹嘘肾中真阳,使溺道得以畅遂。”
十补丸【功用】补肾阳,益精血。【主治】肾阳虚损,精血不足证。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病症分析】
肾阳失于温煦——腰脊疼痛,足膝软弱,足冷足肿肾精不能上承——耳鸣耳聋肾水上泛——面色黧黑气化失司——小便不利经血不足肾阳亏虚【配伍意义】附子——补火助阳鹿茸——益精养血,补肾壮阳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肉桂——补肾助阳白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泄浊丹皮---降相火,使补而不热君补肾填精助阳臣佐右归丸《景岳全书》【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病证解析】
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饮食减少,大便不实—火不生土遗精—封藏失职,精关不固。阳痿、不育—阳虚不能鼓动,精冷不育
小便自遗---肾阳不足,膀胱失约命门火衰证肾阳不足肾阳不足,温煦失职命门火衰肾阳不足【配伍意义】附子、肉桂鹿角胶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山药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强腰膝当归---养血和血培补元阳,温里祛寒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臣佐君温补肾阳,填精益髓23、《难经·36难》“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左肾属水主阴,右肾属火主阳,故“左归”是“滋阴补肾,使阴精得归其原”。“右归”是“温阳补肾,使元阳得归其原”。故此称为“右归丸”。《医略六书·杂病证治》:“肾脏阳衰,火反发越于上,遂成上热下寒之证,故宜引火归原法。熟地补肾脏,萸肉涩精气,山药补脾,当归养血,杜仲强腰膝,菟丝补肾脏,鹿角胶温补精血以壮阳,枸杞子甘滋精髓以填肾也。附子、肉桂补火回阳,专以引火归原,而虚阳无不敛藏于肾命,安有阳衰火发之患哉?此补肾回阳之剂,为阳虚火发之专方。”
地黄饮子【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主治】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病证解析】
舌强不能言—精不上承,痰浊上泛,堵塞窍道足废不能用—肾不能主骨生髓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蒸化失职,虚阳上浮脉沉细弱—肾阴阳两虚之象喑痱痰浊上犯,阻塞窍道下元虚衰,虚阳上浮【配伍意义】熟地黄、山茱萸—补肾填精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附子、肉桂—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源石斛、麦冬—滋阴益胃五味子—涩精固肾,摄纳浮阳石菖蒲、远志、茯苓—开窍化痰,交通心肾薄荷—疏郁而轻清上行生姜、大枣—和中调药君臣佐使佐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成方便读》:“夫中风一证,有真中,有类中。真中者,真为风邪所中也。类中者,不离阴虚、阳虚两条。如肾中真阳虚者,多痰多湿;真阴虚者,多火多热。阳虚者,多暴脱之证;阴虚者,多火盛之证。其神昏不语,击仆偏枯等证,与真中风似是而实非,学者不得不详审而施治也。此方所云少阴气厥不至,气者,阳也,其为肾脏阳虚无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互联网农业与农村电商考核试卷
- 化妆品基础知识考核试卷
- 如何学做护理病例讨论
- 低温仓储数据分析与优化平台考核试卷
- 中药批发商的供应链协同与产业融合创新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 执照转让合同
- 如何写转让合同
- 《以毛细管电泳为基础的蛋白组分离技术初步研究》
- 《DHA藻油抗氧化稳定性及其氧化动力学的研究》
-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 说课稿
- 走进物理-走向统一的自然力(上)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广西师范大学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练习100题及答案
- 演练签到表完整版本
- 巡检考试试题
- 优惠合同协议的格式模板
- 关于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高素质教师5篇
-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探究文献综述4000字】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幼儿园学情分析小班
- 2024年江苏盐城高中物理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