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苏轼词二首鉴赏宝典情景关系情与景的关系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的情相一致,即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是正衬关系;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是反衬关系,可以更增一倍的哀或乐。以乐景写哀情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时间都很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一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正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通过作诗背景及正文我们感受到这是一首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之诗,感情基调应该是哀婉伤感的。作者是怎样表达出伤感的情绪呢?诗的前两句是写景,这些景有江山花鸟,并且分别敷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但是抒发的是哀婉思乡之情,这就可以认为是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没勾起游玩的兴致,反而更勾起漂泊的感伤。以哀景写乐情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雨雪霏霏,冰天坼地的寒冷,却是征夫回乡之时。《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课堂互动探究艺术特色鉴赏写作素材积累第十课基础自主学案知能优化演练美文佳作欣赏基础自主学案握着。担心。承受得住。圆满。月亮离开。一边……一边……。形容微寒。刚才。任凭。三、名句默写①__________________,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②起舞弄清影,_______________?③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④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我欲乘风归去何似在人间月有阴晴圆缺也无风雨也无晴四、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苏轼(1036~1101),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___________”之一,与父亲______、弟弟_______合称“三苏”。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_________、________,而能自创新意。子瞻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辙颜真卿杨凝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________、______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_______,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___________》。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________________》、《竹石图》等。其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诗所能表现的主题,都在词里表现,形成了________词派。黄庭坚米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乐府枯木怪石图豪放文同2.资料链接豪放派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___________、王安石、苏轼、______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_______。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土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______、________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欧阳修苏辙苏轼苏轼辛弃疾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水调歌头》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上片写望月之景。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作者想超脱于尘俗世界,有“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于现实,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更温暖亲切。下片写怀人抒情。悲欢离合是人生憾事之一,此时苏轼兄弟已有七年不见了!感伤之余,他也认识到,“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常理。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的祝愿中互致慰藉,离别这一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2.“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看看还有没有其它含义?【提示】
“高处不胜寒”还表达出了作者禁不起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怕回去难有自己的安身之地。在人间也不错,还可以自由些,做个地方官,造福一方,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这样就化解了他的苦闷、惆怅之情,于是他翩翩起舞。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提示】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4.《水调歌头》是怎样围绕“月”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名师点拨】上片开头,由月展开思索,通过连续发问,表现对超脱出世的向往。下片亦由月生情,用月的阴晴圆缺,比喻人间的悲欢离合。全篇以月成景,由月生情,又以月明理,寄寓着词人的人生理想,也使得本篇显得境界高远,意味深长,情味厚重。5.有人评价《定风波》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名师点拨】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细剖·深析][楼主]从这两首词来看,你认为苏轼的人生态度是出世的还是入世的?[沙发]《水调歌头》是苏轼在1076年贬谪密州时所作,时年四十一岁。政治上的失意,以及久与亲人分离,使他在中秋佳节感到心情忧郁。但他又不是完全消极的,于是在词中出现了“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矛盾。词的第一节用浪漫主义笔法表达出自己对人间的不满,“我欲乘风归去”,一个“归”字颇有以神仙自喻的味道,似乎他本居月中,只不过是暂时谪居人间罢了。词中一“欲”一“恐”深深地揭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但他又亲手涂抹掉这种虚无的空中楼阁的彩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描写了清幽月光下舞者翩翩,月影亦翩翩的景象,词人不禁感叹:这人间月下美景,丝毫不亚于月宫中的仙境,因此,与其飞升至凄清孤冷的月宫,不如留在平凡的人间。这说明他对于现实人生还是热爱的,这又隐含了词人的入世倾向。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更是化惆怅为豁达,体现出他的旷达性格。[板凳]《定风波》一词,看似写的是一件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却表明了苏轼对生活的态度和旷达豪放的胸怀,以及对人生的诸多感悟。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风,而道家讲的是无为,所以他又像庄子一样,要逃离这个社会。[三楼]《水调歌头》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当入世则入世,当出世则出世的人生态度。《定风波》则是一种醒醉全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应该说,苏轼的人生态度是入世多于出世。我们要学习他那种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的豁达精神,尽管我们只是一介凡人,尽管对一些事情或压力无法释怀,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力从容面对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富有人生哲学意味上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在人间也可以得到快乐,何必要到天上去?在外面做地方官也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何必一定要回朝廷中去呢?只要正确对待,在哪里都有所作为。下片的“此事古难全”含有这样的意思: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散,这正是与月有圆时,必有缺时一样,都是自然界的规律。这种哲学意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词中完美的意境来表现的。艺术特色鉴赏《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笔调风趣、幽默词的上片“竹杖芒鞋轻胜马”,有点俏皮的味道,徒步穿行在风雨中不比骑马舒服吗?词的下片“微冷”之时,迎来了温暖的阳光,怎让人不心花怒放呢?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2.诗情机智、诙谐词人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来对待坎坷和遭遇,这首词在谈笑声中表达出词人的情趣,在机智诙谐中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写作素材积累技法借鉴以小见大一语双关《定风波》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随堂练笔请从《定风波》中选择一句富有人生哲理意味的句子,如“一蓑烟雨任平生”“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写出你从中得到的顿悟和启示,100字左右。素材积累1.课内素材开发
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地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衲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衲自愧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损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涵养”“胸怀”等相关的话题材料作文中。2.鲜活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资意向合同范本
- 园林绿化泥付工施工承包合同
- 出租车租赁服务通知协议
- 企业信用管理政策制定流程
- 科研创新基地租赁住房管理
- 政府部门会议费审批流程
- 挖掘土方协议范本
- 旅游度假设施监理协议
- 民用爆炸物品事故赔偿
- 客户服务热线编号指南
- 个人开车与单位免责协议书
- 《护理文书书写》课件
- 《最后一片叶子》课件
- 2024年小轿车买卖合同标准版本(三篇)
- 动火作业施工方案5篇
-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 八年级生物中考备考计划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湿巾和卫生纸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3讲 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课件)
- 公务员2019年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省级)
- 2024年会计专业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试卷与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