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殊防卫的适用条件特殊防卫是一般防卫的一种特殊情形,一般防卫的适用条件,一是不法侵害现实存在,二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三是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防卫,四是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特殊防卫也满足上述一般防卫的适用条件。特殊防卫除具备一般防卫的适用条件外还包括“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这一特殊条件。那么本节首先对特殊防卫的这个适用条件做一个总体阐释,然后,我们将再从中选出一些重点概念的内涵进行探讨。(一)适用条件的总体阐释特殊防卫的适用条件是“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10这与正当防卫相比,适用范围就小了彳艮多。对于这一适用条件,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其一,特殊防卫所针对的是暴力犯罪行为,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其行为特征的暴力性;其二,特殊防卫实际上体现了法益的重要性,以下将分层次进行阐释:首先,针对特殊防卫所适用的是具有“暴力”的行为特征,从时间上看,特殊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正在进行的“暴力犯罪”,所谓“正在进行”就意味着已经开始但又尚未结束,在通常情况下,正当防卫的基础条件是必须有不法侵害的存在,不法侵害包含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而特殊防卫完全把一般违法行为排斥在防卫条件之外,只适用犯罪行为,而且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性犯罪行为。因此,不是只要存在不法侵害行为就可以适用特殊防卫的,还必须满足“暴力犯罪”这一条件。而在这里所限定的“暴力”,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有传统的“暴力”如殴打、捆绑、等等,还包括以暴力手段相威胁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其次,从行为特征的严重程度上看,特殊防卫针对的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要在“严重危及”的情况下才适用特殊防卫,那么这里的“严重危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结果严重性,说明当时的情况很危险,很有可能会造成不可挽救的严重结果;二是时间急迫性,说明当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犹豫,已经迫在眉睫了。如果造成的后果没有那么严重或者情况并没有那么紧急,那我们只需要采取一般正当防卫的措施就可以了,不符合这一限定条件的情况下,则不能使用特殊防卫;最后,从特殊防卫所指向的行为范畴上看,特殊防卫针对的是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那么对“人身安全”做一个范围的确定,从广义上讲,人身安全包括许多方面,如生命、健康、人格、住宅等,但是除生命、健康安全外,其他的并不直接与人身相关,因此在这个界定中,我们只将“人身安全”只界定为生命和健康安全。[11]反之,如果只是损害到了不法侵害者的财产等的,都不属于特殊防卫的范畴。特殊防卫实际上也体现了法益的重要性,特殊防卫是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因此,应从立法机关、公民等不同主体出发,巩固司法公正、维护法益。立法方面,应当加紧对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的具体规定;而在公民主体方面,应当增强公民行使特殊防卫的法律意识。唯有如此,方能发挥特殊防卫的司法作用。(二)适用条件的具体分析虽然上文两部分已经将特殊防卫的适用条件做了总的理解,但是法条中的一些概念,如如何对“行凶”一词的理解,还有“杀人、抢劫、抢劫、绑架”是四种具体的罪名还是犯罪行为,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如何理解,这些概念的界定还有些模糊,因此,本文这一部分将对法条中的这几个重点概念的内涵进行探讨。“行凶”“行凶”,按照词典上的解释是指做出凶暴的、伤害人的事,如果将其在法律中解释为故意实施的危及他人生命、健康的暴力犯罪行为也不大合适,放在刑法典第20条第三款来看,如果直接将其按照上述词义进行解释,它就包括了多种犯罪手段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打架斗殴、非法拘禁等等,就与后面的“杀人、抢劫、强奸、绑架”有交叉的地方,属于一种相互包容的关系,而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第20条第三款将“行凶”与“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同时列出来应该是属于一个平等、平行关系。因此,严格说来“行凶”一词并不属于一个法律术语,法律上并没有对行凶一词做过明确的规定,且纵观现行刑法,也并没有规定一个罪名叫“行凶罪”。所以笔者认为对于“行凶”一词的理解首先应该先排除“杀人、抢劫、强奸、绑架”这几种情形,但是也不能简单的将它解释为故意伤害,因为故意伤害可以是采用暴力的方式也可以是非暴力的方式,而打架斗殴、非法拘禁等方式又难以确定其暴力程度是否已经严重危及他人的人身安全,可以说,“行凶”一词界定模糊,只能确定其客观上最起码必须是持械进行的伤害等足以严重危及公民生命、健康的犯罪行为,主观上难以界定。[12]基于此,笔者提出两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其一,建议最高法出台一个司法解释,将“行凶”一词所包括的范围做一个明确的规定;其二,删去法律应用中的“行凶”一词,改以一个更明确的法律术语,便于大家理解。“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对于“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的理解,有人将其直接理解为四种具体的行为,有人将其理解为四种具体的罪名,本文认为,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这四种犯罪既可以指具体的罪名也可以指四种行为手段。具体阐释如下:“杀人”不仅包括直接的故意杀人,还包括威胁被害人当面采用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手段杀害被害人、以暴力手段非法拘禁致人死亡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等。要将特殊防卫权与事前防卫或事后防卫作区分。“抢劫”不仅要理解为是对一般财物的抢劫,还包括如刑法第121条规定的劫持航空器罪、第127条第2款规定的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等,除此之外,还包括第269条规定的转化型抢劫(携带枪支抢夺转化为抢劫的除外)。“强奸”不仅包括第234条的强奸罪,还包括对收买被拐卖的妇女进行强奸的行为。如果一女子被某男子强奸,在强奸行为结束后,为了泄愤报复踢了男子一脚致使男子重伤,不属于特殊防卫的情形。因为它不是发生在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的过程中,而是当事人在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结束了才采取行为的,所以实际上不符合第二十条第三款。“绑架”除了刑法第239条规定的绑架罪之外,还包括采用绑架手段实施的拐卖妇女儿童罪等用绑架手段实施的犯罪。[13]“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性犯罪”关于这一概念的界定,首先,“其他”是指除上述“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外的暴力犯罪行为或罪名,并且这些暴力犯罪行为或罪名的危险性与“杀人、抢劫、强奸、绑架”[14]的危险性相当,也是达到了严重危及他人的人身安全的程度。以“聊城于欢案”为例,在该案中,于欢的母亲四次报案只换来民警一句“要账可以,但是不能动手打人”,以至于引发了当事人于欢后续的一系列行为。在这一案例中,民警固然存在执法问题,但从一审判决书所反映的内容来看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于欢虽然当时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但是对方没有使用工具且警方已经出警,其面临的危险性达不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所以于欢的行为不属于第20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直接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了有期徒刑。此案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极地设施智能监控-深度研究
- PHP在社交网络广告投放-深度研究
- 3D重建与虚拟现实-深度研究
- 人工智能与智能家居融合技术-深度研究
- 抗生素残留风险评估模型-深度研究
- 关节镜下肩关节重建-深度研究
- 2025年广西中远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云安全威胁与防护-深度研究
- 数字经济对福建经济的影响-深度研究
- 船舶大规模流场数值计算可视化技术研究
- 2024版个人私有房屋购买合同
- 2024爆炸物运输安全保障协议版B版
- 2025年度军人军事秘密保护保密协议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合同3篇
- 《食品与食品》课件
- 读书分享会《白夜行》
- 光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DB4101-T 121-2024 类家庭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 化学纤维的鉴别与测试方法考核试卷
- 2024-2025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作品著作权独家授权协议(部分授权)
- 取水泵站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