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近现代史课件_第1页
安徽近现代史课件_第2页
安徽近现代史课件_第3页
安徽近现代史课件_第4页
安徽近现代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近现代史安徽—我的故乡安徽近现代史安徽—我的故乡1安徽近现代史课件2安徽简介

地理位置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华东地区西北部,东经114°43''''-119°38'''',北纬29°25''''—34°39'''',是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东邻江苏、浙江,北接山东,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西有湖北、河南,南有江西,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行政区划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1912年安徽分芜湖、安庆、淮泗3道,领60县,省府驻安庆;1928年废道;1932年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62县;1949年4月21日后,设皖北行署;同年5月设皖南行署;1952年皖南皖北两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辖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黄山、安庆、淮南、淮北、蚌埠9个地级市,阜阳、宿县、滁县、六安、宣城、巢湖、池州7个地区,63个县和9个县级市,33个市辖区。省会设在合肥市。

现设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巢湖、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17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56个县。

安徽简介

地理位置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华东地3

人口民族

人口

总6500多万人。

据2001年人口普查统计,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948.4万人,占99.37%。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7.6万人,占0.63%。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362.8万人,增长了6.49%;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5.17万人,增长了15.94%,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05个百分点。

面积

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

地形地貌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

(1)淮北平原。(2)江淮丘陵。(3)皖西大别山区。(4)沿江平原。(5)皖南山区。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人口民族

人口

总6500多万人。

据4

气侯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全省耕地面积411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2)水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约718亿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

(3)动植物资源。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木本植物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4)矿产资源。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种类较全,储量丰富。全省已发现有用矿种1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67种。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

气侯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5安徽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这就是安徽名称的由来。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安徽历史悠久,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1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座。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都。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发生在宿州大泽乡。三国时期,江淮之间为魏吴必争之地。东晋时期,在淮南八公山一带发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唐宋时期,李白、杜牧、刘禹锡、欧阳修等各领风骚的文坛泰斗都在江淮大地上留下著名的诗篇和墨迹。元末郭子兴、朱元璋起兵濠州(今凤阳、定远一带),最终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明朝。辛亥革命前夕,发生过徐锡麟刺杀恩铭(安徽巡抚)、熊成基领导马炮营起义等较有影响的事。1941年1月,在泾县(新四军军部)一带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安徽农民创造并逐步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安徽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61645年,满清的八旗兵攻占南京,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1667年,又将江南省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安徽省会设在安庆,驻有安徽巡抚以及安徽按察使,至于管理安徽民政的江南左布政使则长期寄驻江宁府(南京),直到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也一并迁来安庆。省界与今天比较变化不大。晚清时期,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安徽南部是其主要粮食和军事基地,在曾国藩的湘军和陈玉成的太平军惨烈的反复拉锯战过程中,安徽南部的绝大部分人口死亡,经济文化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今天当地人口主要是战后从河南、湖北迁来,文化习俗改变很大,并从此退出富裕地区的行列。同时期,捻军也发源于土匪横行的贫困的安徽北部。李鸿章在合肥附近招募淮军赴江浙作战。太平天国之后淮军成了清朝的一支重要力量。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安徽首任都督兼民政长是同盟会员柏文蔚。1913年7月二次革命,安徽宣布独立,反对袁世凯。失败后柏文蔚流亡日本,袁世凯命倪嗣冲为安徽都督兼民政长。倪嗣冲都皖8年。1920年直皖战争皖系失败,9月倪被解职。张文生任安徽督军,许世英任省长。1922年10月,马联甲任安徽督理军务。以后历任安徽地方最高长官的还有王普(倪嗣冲女婿)、王揖唐、吕调元、姜登选、陈调元。1926年,陈调元归顺北伐国民革命军。1927年国共分裂之后,安徽西部的大别山区曾经是红军武装割据的地区之一。其中1912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与淮河航线交汇处的蚌埠成为一个新兴城市。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安徽成了日本人、汪精卫政权、国军和共产党的新四军势力交错的地方。1940年,在安徽南部的泾县,发生皖南事变。1645年,满清的八旗兵攻占南京,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16671946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把安徽省会从安庆迁往合肥。1948年到1949年,安徽北部地区是国共内战期间淮海战役的主战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徽一度以长江为界分为皖北和皖南2个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又重新合并。省界有小幅的调整:徽州的婺源县划归江西,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江苏徐州的萧县和砀山县划给了安徽。在安徽历史上,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层出不穷,群星灿烂,较为著名的有老子、庄子、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华佗、包拯、梅尧臣、方以智、戴震、方苞、程大位、程长庚、邓石如、黄宾虹、陈独秀、胡适、陶行之、冯玉祥、王稼祥、邓稼先等。在我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还有桐城学派、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商,以及劳动人民创造的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歙砚)、徽州四雕(砖、石、竹、木)、芜湖铁画,阜阳剪纸等丰富和发展了祖国的科学、文化、艺术宝库。1946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把安徽省会从安庆迁往合肥。198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众多的古迹,安徽是中国文物大省之一。已发现的地上地下文物古迹有17000多处。黟县的西递、宏村因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亳州、寿县和黟县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亳州是三国曹操和华佗的故乡,素有"酒乡药都"之称。寿县为战国末期楚国都城,是中国历史上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现保存有全国惟一完好的古城墙;歙县人文荟萃,有大量的石坊、祠堂、明清民居等"古代建筑三绝"。全省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县龙潭洞猿人遗址、潜山县薛家岗古文化遗址、南陵县和铜陵县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寿县安丰塘、黄山市徽州区潜口村明代民居建筑群、歙县许国石坊和棠樾石牌坊群、亳州市花戏楼、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宣城市宣州区广教寺双塔、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肥东县瑶岗村渡江战役前委旧址等15处。另有200处省级和1000多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众多的古迹,安徽是中国文物大省之一。已发现的9永不磨灭的记忆永不磨灭的记忆10危机四伏的安徽鸦片战争前期,由于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加上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安徽和全国各地一样出现了全面深刻的社会危机。首先,人口增长过快,土地兼并严重。安徽省建省时人口约有500万,1840年达到3700万。人口的巨猛增长造成人均占田面积急剧减少。鸦片战争前夕,安徽人均占田面积不足一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5亩。与此同时,官僚,商人,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富者阡陌纵横,贫者无立锥之地”。颍州府阜阳县有个姓倪的大地主,占有半个县的土地,且在邻县还有土地数百亩。疯狂的土地兼并,加剧了贫富不均,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其次,封建剥削加重。土地兼并造成大批自耕农破产沦为佃,雇农。鸦片战争前,安徽各地地主剥削农民的地租率约在50%,有的在60%。在沉重的剥削下下,农民“每岁收入难敷一年之口食”。遇上天灾人祸,青黄不接,高利贷者更是乘人之危,重利盘剥。据统计,嘉庆年间,安徽的高利贷利率在周围各省中是最高的。农民一旦借上高利贷,利上加利很难还清。常常弄得倾家荡产,背井离乡。另外,还有各种赋税和徭役,使农民苦不堪言。危机四伏的安徽鸦片战争前期,由于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加上西11再次,吏治腐败,贪污成风。“3年清知府,10万雪花银”。第四,鸦片的输入给安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鸦片不仅危害身体健康,还造成大量的白银外流。使地方财政开支面临严重的银荒。据当时人估计,在19世纪40年代,安徽商贾中的60%,军人中的80%,官员胥役中的80%-90%都成了大烟鬼,鸦片毒瘤深广,令人怵目惊心。当涂人黄钺在《鸦片烟古风》诗中描述了鸦片的危害:“不问儿啼饥,不问妇无袄。淫朋聚二三,対卧若翁媪。中设一盏灯,焰焰连昏晓。顽童代燃之,口吸论多少。携带偶遗忘,性命不可保。涕泪立横流,形容顿枯槁。厌厌陈死人,僵立但未倒。”再次,吏治腐败,贪污成风。“3年清知府,10万雪花银”。12安徽人民的抗英斗争正当中国面临重重危机的时刻,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在战争期间,安徽军民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抗击和防御英国侵略者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乐章。鸦片战争爆发后,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奉命率领1200名官兵驰援江浙抗英前线,才加了著名的定海保卫战。战斗中,王锡朋壮烈牺牲,和葛云飞,郑国鸿一起被称为“定海三总兵”。王锡朋和寿春的勇士们,用爱国的热血在安徽近代反侵略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寿春的勇士们血洒定海和姚莹宝岛御侮的同时,安徽各界爱国人士积极进行抗英备战工作。安徽军民同仇敌忾,齐心协力,为抵御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安徽人民的抗英斗争正当中国面临重重危机的时刻,1840年英国13数风流人物数风流人物14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幼年力学,受业于曾国藩之门,为曾国藩器重。咸丰三年(1853)回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随后入曾国藩幕府,编练淮军,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形成淮军军阀。同治九年(1870)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洋务派首领。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天津电报局、津渝铁路等企业;利用海关税收购军火和军舰,创立北洋水师学堂,建立北洋海军。李鸿章自强求富办洋务,在客观上对于我国资本主义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于西方科学文明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他还先后代表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刘铭传(1836-1895),安徽合肥人。清末淮军将领。光绪十年(1884),刘铭传任福建巡抚,督办台湾军务,抗击法军8个月,取得胜利。1885年台湾改行省,他为第一任台湾巡抚。任职期间,重视设防、练兵,努力加强防务,以御外侮。同时,他在台湾兴办洋务活动,建筑铁路,兴办航运,开采煤矿,发展商业,清理赋税,改革土地制度,以繁荣经济,增强台湾的经济实力。他还兴办学堂,培养人才,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刘铭传是近代台湾发展资本主义的先驱。

胡雪岩(1823-1885):清绩溪人,名光墉,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幼年力学,受15程长庚(1811-1880)

名闻檄,字玉山,安庆潜山程家井人。自幼随父习艺弹腔,复入科班,师从名优,后入四大徽班之三庆班,任班主及当家先生达三十余年,举为精忠庙首,统管京都菊部,享衔六品。史家誉为剧神、京剧鼻祖;伶界尊为大老板、优人大成至圣先生周学熙(1865~1947)东至人。光绪举人。袁世凯亲戚和幕僚。袁任直隶总督时,竭力为袁练兵筹饷,先后为其开办直隶银元局、官银号及启新洋灰公司,建滦州煤矿、开平煤矿(由英国归还)等。民国元年和4年,两度出任财政总长。民国2年4月代表袁世凯政府,以中国盐税为担保与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继又创立烟酒公卖局和清理官产局,将贪污所得,先后在北京、天津、青岛、唐山、安阳等地开办自来水公司、华新纺织公司等企业,成为中国最大实业家之一,时有“北周南张”(指江苏南通张謇)之说。

程长庚(1811-1880)

名闻檄,字玉山,安庆潜山程16段祺瑞(1865~1936)

原名启瑞,字芝泉,合肥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后赴德国学习军事。回国后随袁世凯“新建陆军”和编练北洋军。先后调任第四镇统制,为河间秋操北军总统、保定军官学堂总办、第六镇统制、江北提督等。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任第二军军统,往湖北镇压革命。旋授湖广总督。南北和议时奉袁意旨领衔北洋将领46人通电,迫清帝退位。袁任总统后,充陆军总长。民国2年(1913),代理国务总理,镇压“二次革命”。民国5年出任参谋总长,代徐世昌任国务卿。民国9年直皖战争爆发,被曹锟、吴佩孚解职。民国13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执政。民国15年纵任军警屠杀爱国请愿学生上,造成三一八惨案。旋被冯玉祥赶下台。

陈独秀

(1880-1942)安庆市怀宁县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政治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健将、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1902年在安庆组织“青年励志学社”,首次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1915年,主编《青年》杂志(次年9月更名为《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17年受聘担任北大文科学长,1918年与李大钊一起创办了《每周评论》,直接投身爱国运动斗争之中。毛泽东曾评价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1920年夏,陈独秀率先在上海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党的第一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党的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独秀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政策,致使革命惨遭失败。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上,陈独秀被撤职,1932年10月被南京国民政府逮捕,1937年获释,1942年病故,有《独秀文存》传世。

段祺瑞(1865~1936)

原名启瑞,字芝泉,合肥人。清光17王稼祥(1906--1974)原名嘉祥,又名稼蔷,泾县人。1930年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和《红旗》、《实话》总编辑,苏区中央局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兼外交人民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4年参加长征。遵义会议会后任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1937年赴苏联,任中共驻第三国代表。次年回国,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主席和军政学院院长。建国后,曾首任驻苏联大使,后历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长,全国政协常委,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七、十届中央委员,著述集为《王稼祥选集》。

王稼祥(1906--1974)原名嘉祥,又名稼蔷,泾县人。118胡锦涛

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现任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吴邦国

安徽肥东人,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电真空器件专业毕业,大学

文化,工程师。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李克强

安徽定远人

李克强,1955年7月生,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3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

胡锦涛

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9此外,还有丁汝昌,聂士成,胡适,陶行知,詹天佑,冯玉祥,张治中,卫立煌,戴安澜,蒋光慈,许继慎,王明,李克农,赵朴初,张恨水,严凤英,王稼祥,朱光潜,邓稼先,杨振宁等一批时代的风云人物。此外,还有丁汝昌,聂士成,胡适,陶行知,詹天佑,冯玉祥,张治20那些年,那些事那些年,那些事211856年枞阳会议和三河镇大捷雉河集捻党会盟李鸿章创办淮军1876年9月,中英《烟台条约》中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1902年桐城中学堂开始1905年安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岳王会成立1907年徐锡麟起义1908年安庆马炮营起义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中的安徽三英烈1911年安徽光复和柏文蔚督院1912年10月孙中三巡视安庆,芜湖1912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与淮河航线交汇处的蚌埠成为一个新兴城市。1913年7月二次革命,安徽宣布独立,反对袁世凯。1856年枞阳会议和三河镇大捷221920年直皖战争皖系失败1926年,陈调元归顺北伐国民革命军。1927年国共分裂之后,安徽西部的大别山区曾经是红军武装割据的地区之一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安徽成了日本人、汪精卫政权、国军和共产党的新四军势力交错的地方。1940年,在安徽南部的泾县,发生皖南事变。1946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把安徽省会从安庆迁往合肥。1948年到1949年,安徽北部地区是国共内战期间淮海战役的主战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徽一度以长江为界分为皖北和皖南2个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又重新合并。省界有小幅的调整:徽州的婺源县划归江西,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江苏徐州的萧县和砀山县划给了安徽。1920年直皖战争皖系失败23在安徽这片热土上,古往今来曾发生过许多举世闻名的重要事件。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刘邦、项羽垓下决战,张辽逍遥津大战,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三河大捷等载入史册,广为人知。在现代,安徽又是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时期,大别山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活动于长江南北,发生在泾县的"皖南事变"震惊中外;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安徽是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主战场。在当代,安徽人民以敢闯敢试的精神和一马当先的姿态,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汹涌大潮之中,

1978年冬,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大包干"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安徽的近代名人多出两块,一块是文化一块是军事,文化方面至桐城派始延续到近代名头大的有王国维,陈独秀,军事方面至太平天国运动名头最大的就是李鸿章及其一手带出来的淮军将领刘铭传,丁汝昌等。总之是事实造英雄,当然也是厚集薄发的结果,安徽人特有文化底蕴所至在安徽这片热土上,古往今来曾发生过许多举世闻名的重要事件。陈24安徽近现代史上的十件大事安徽近现代史上的十件大事25安徽解放

安徽解放的步伐是从1948年初开始的。在逐鹿中原之际,我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陈(庚)、谢(富治)3支部队协同作战,相继解放了安徽境内的亳县、涡阳、蒙城、阜阳等皖西北大片地区。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展开,固镇、宿县、砀山、灵璧等皖东北地区相继回到人民的手中。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继续南进,势如破竹,蚌埠、合肥和平解放。至1月底,皖北除长江北岸敌人几个孤立的据点外,其余地区全部解放。1949年3月,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由安庆迁至屯溪。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打响,我军渡江后,乘胜勇追穷寇。4月28日,屯溪和平解放,国民党在安徽的统治宣告结束。4月30日,皖南的最后一个县城绩溪解放。

人民解放军驻皖部队从1949年6月起开始全力剿除国民党残匪。1949年9月,金寨、岳西相继解放,到11月底,基本消灭匪患,完成了解放安徽全境的任务。安徽解放

安徽解放的步伐是从1948年初开始的。在逐鹿中原26城市接管与社会改造

1949年上半年,随着淮海战役与渡江作战的推进。安徽各城市相继回到人民的手中。部队进城后,立即成立了军管会,市委、市政府同时宣告成立。

面对国民党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各城市都将恢复生产、保障人民生活作为首要工作,同时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巩固新生政权。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由于不法商人投机,安徽城市物价上涨近20倍。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果断取消银元交易黑市,调入大量生活必需品低价敞开出售,使物价回落并保持稳定。国民党政府几十年没有解决的恶性通货膨胀问题,党和人民政府仅用几个月时间便彻底解决。

党和政府在城市的接管与改造中,大张旗鼓地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各市发布通告取缔赌场,禁止一切赌博活动;至1952年底,全省妓院全部查封,1012名妓女全部返回原籍从事正当职业;全省共逮捕毒贩1505人,缴获烟土34460两,烟具6589件。

大规模的社会改造,使新生的城市焕然一新,安徽人民昂首进入了朝气蓬勃的新时代。城市接管与社会改造

1949年上半年,随着淮海战役与渡江作27中共安徽省委的成立

淮海战役胜利后,解放军迅速南进,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为适应紧迫的作战要求,淮海战役总前委于1949年2月9日向中央报告,请求建立安徽省委,很快得到中央同意。后因战争形势迅速变化,华东局于4月3日决定,暂不成立中共安徽省委,而是以长江为界分别成立中共皖北区党委和皖南区党委。1949年4月初,中共皖北区委员会在合肥成立。曾希圣任书记,黄岩、李世农任副书记;5月上旬,中共皖南区委员会在屯溪成立(后迁至芜湖)。谢富治任书记,牛树才、胡明、马天水任副书记。1951年12月,皖南区党委由芜湖迁至合肥与皖北区党委合署办公。

1952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再次批准成立中共安徽省委,由曾希圣任书记,牛树才任副书记。1952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曾希圣任主席,牛树才、黄岩、许杰、沈子修任副主席。合肥成为安徽省会。中共安徽省委的成立

淮海战役胜利后,解放军迅速南进,解放了28土地改革

1949年前,安徽农村的土地大部分集中在少数军阀、官僚、豪绅地主手中,全省地主、富农占总户数不到6.5%,却占耕地的40%。

从1950年7月开始到1952年7月为止,安徽根据《土地改革法》,在全省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土改按照“小心谨慎,创造经验”、“典型突破,逐步推广”、“点面结合,全面展开”原则有序进行,一般经历了宣传组织、了解情况、划分阶级、开展斗争、没收征收、分配土地及其它财产、动员生产等步骤。

经过土改,安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省共没收、征收土地3157万多亩,分配给403多万农户、1697多万名无地少地的农民。此外,没收分配了地主多余粮食约3.5亿斤、房屋220余万间、农具106余万件,耕畜20多万头。安徽农村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广大农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

土地改革

1949年前,安徽农村的土地大部分集中在少数军阀29抗美援朝在安徽

1950年10月,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朝鲜战争期间,全国各地掀起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群众运动,安徽人民积极投入到这场运动当中。

志愿军赴朝作战的消息传到江淮大地,皖南、皖北各界群情振奋,年轻人纷纷要求参军参战。1951年上半年,皖北军区组建9个新兵团,8.8万余名新兵编入部队,抽调1.4万余名干部战士赴朝参战。全省共有350多万青年学生报名参加军校学习。

英勇的江淮儿女,在战争中赴汤蹈火,视死如归。许家朋,安徽省绩溪县人,1953年7月6日,在石岘洞反击战中,为掩护部队进攻,毅然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眼,壮烈牺牲。李家发,安徽省南陵县人,1953年7月13日,在金城战役中,他拖着受伤的双腿,先后炸掉了铁丝网和3个地堡。受重伤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部队扫除了前进障碍。

皖南、皖北人民把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愤慨和对朝鲜人民的支援转化为积极投身到增产、捐献、节约运动的热情之中。各地工商界以集体纳税、多交税款形式响应号召。合肥市40个工商企业、3000多人开展了集体纳税活动。皖南各地组织工商业者开展了“缴款竞赛”和“缴款周活动”。截至1951年12月底,皖南、皖北各地捐款1306万元,购买战斗机、大炮、坦克,支援前线。

抗美援朝在安徽

1950年10月,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30“一五”计划建设

1953年,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家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我省也认真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一五”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安徽遭遇了1954年特大洪灾和1956年较大涝灾两次重大自然灾害。但是,英勇不屈的安徽人民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在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艰苦奋斗,“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1957年,全省工农业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72.42%,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49.3%,平均年递增8.33%;工业总产值增长1.27倍,平均年递增17.8%,完成计划的134.1%。

“一五”期间,全省掀起了大规模水利建设的热潮。邮电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新建、扩建了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淮南煤矿、安徽印染厂、安徽造纸厂等一批骨干企业。1956年到1958年间,省委抢抓机遇,果断决策,积极争取了108家上海工业企业迁到安徽,为后来安徽成为轻工大省打下了基础。

在经济建设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安徽的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在“一五”期间得到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开始享受到新中国发展的成就。“一五”计划建设

1953年,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家制定31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至1956年,仅仅4年,安徽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较短时间内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土改以后,安徽开始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底,全省高级社达1.28万个,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80.7%;再加上占农户总数15.2%的初级社,全省绝大数农户都入了社,原定15年完成的农业合作化任务,仅用了4年就提前完成。

1952年,省供销合作总社开始统一组织领导全省手工业改造。到1957年,全省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安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基本方法是发展初级和中级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1954年以后,公私合营成为对资改造的基本形式。在对私营工业进行改造的同时,安徽对私营商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春,全省基本完成了对私营零售商改造的重任。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至1956年,仅仅4年,安徽就完成32毛主席1958年视察安徽

1958年9月16日上午,毛主席乘坐轮船,驶进江城安庆,视察了安庆一中、舒城县舒茶人民公社。

在安徽视察期间,毛主席为安徽大学题写校名,并对省会设址合肥予以肯定。

9月17日下午,毛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9月18日下午,毛主席来到省委机关钢铁厂(后来的合钢三厂)视察。当晚,参观了安徽省新式农具展览。当他看了单人脚踏滑车运土器、人力绞车等表演后,连声赞叹:“群众真是会想办法啊!”

几十年过去了,毛主席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自强不息的江淮儿女没有辜负他的殷切嘱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谱写了全新的历史篇章。毛主席1958年视察安徽

1958年9月16日上午,毛主席33治理淮河

淮河中游干流主要流经安徽,流长465公里,流域面积6.7万平方公里。1950年六七月间,淮河流域爆发洪水,皖北灾情最重,淹没土地3161万亩,受灾人口达998万人。1951年,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从此,安徽人民打响了一场治理淮河的人民战争。

安徽处于淮河中游,淮河治理主要集中于修筑堤防,开辟行蓄洪区,兴建水库,整治支流几个方面。1952年1月,佛子岭水库正式开工。这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连拱坝水库,也是亚洲第一座连拱坝水库,1954年建国5周年前夕正式竣工。随后,梅山、响洪甸和磨子潭水库于1956年、1958年、1959年相继建成,水库大坝在当时国内同类型大坝中都是最高的。从此大别山洪水终于被拦蓄在山谷之中。

1958年,淠史杭灌区开工兴建。在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十分匮乏、技术设备落后的条件下,到1972年基本建成通水的14年间,安徽人民用十字镐、独轮车等简单工具,肩挑手抬,建起了纵横皖西、横贯皖中的庞大灌溉系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和特大型灌区之一。治理淮河

淮河中游干流主要流经安徽,流长465公里,流域面34防治血吸虫病

解放前,血吸虫病已在皖南山区和沿长江两岸猖獗流行,为害百姓。1950年6月,皖南行署卫生局调查了绩溪、歙县血吸虫病流行情况,次年在歙县建立了华东区皖南血吸虫防治所。消灭血吸虫的伟大斗争在我省全面展开。1956年,绩溪县埋掉有螺的旧沟,开新沟使钉螺灭迹。修好了农田水利,消灭了钉螺,一举两得,在全省疫区得到推广。1980年安庆市新州乡在有螺洲滩改造芦苇,种植林木,收到较好效果。从1990年推广至今,全省已达13.6万亩消灭了钉螺。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防治,疫区范围明显缩小,疫情显著下降;许多晚期病人获得了新生,广大少年儿童摆脱了血吸虫病的威胁,健康成长。防治血吸虫病

解放前,血吸虫病已在皖南山区和沿长江两岸猖獗35酸与甜酸与甜36安徽经济的心酸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过渡地带。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安徽因为“不东不西”的尴尬处境而与中国的几次经济发展良机失之交臂。当临近的江浙等省都已快步进入经济强省之列时,而安徽仍然以落后的农业大省的身份在艰难地发展着。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工业化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外向度低这“三低”问题较突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民间投资启动不快,农村市场销售不旺,经济增长的基础不稳固。安徽经济的心酸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37安徽经济的出路一,振兴轻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注重调整工业产业结构,轻工业迅速崛起,形成了以家电、电子、纺织、烟酒、日用化工为支柱的轻工业生产体系。轻工产品花色品种从约2万种增加到5万多种,涌现出如美菱集团、荣事达集团、丰原生化集团、芳草日用化工集团、古井集团、圣泉集团、红星宣纸集团、芬格欣药业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然而,近些年来,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处于下风,市场份额不断减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这些企业产品结构单一,就家电来说,美菱集团主要依靠冰箱,荣事达集团则更是完全依赖于洗衣机,如此单薄的产品结构,如何与海尔,TCL等家电巨头抗衡;其次,缺乏品牌打造,很少利用广告进行宣传,大多局限在省内,因而虽然它们在省内是响当当的牌子,对于外省人却很陌生,因而在巨大的省外市场中只有很少的份额。另外,轻工业产品利润较低,必须形成规模效应,而安徽的轻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终究难以快速增长。因此,要想成为真正的轻工大省,安徽必须先重点发展一批骨干企业,这些骨干企业则须进行适当的产品结构调整,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进而成为真正的名牌,不断壮大。依托这些骨干企业,安徽可以再着眼发展一批中小企业,这类企业要注意科技创新,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工业体制上,提高竞争力。安徽经济的出路一,振兴轻工业38二,充分利用科技和人才优势安徽省科学技术整体力量居全国前列,省会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市内设有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著名的科研单位和高等学府,全省现有国务院部门及中国科学院驻皖科研机构近20个,县以上独立研究开发机构251个,高等院校办研究与发展机构40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420多个,民营科技企业3629家。全省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名、工程院院士2名,科技人员94万。拥有如此优越的科技条件,安徽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首先,要注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2003年全省民营科技企业4542家,从业人员12.46万人,然而技工贸总收入只有207亿元,显然在科研产品成果化上效率较低;其次,要注意减少技术成果和人才的外流,2004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599项,金额7.54亿元;其中流向本省的技术1492项,金额3.7亿元,可见技术外流现象很严重,人才方面也是如此,因此政府方面还须进一步采取一些优惠政策以防止人才和技术的大量外流。最后,技术监督与质量服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2004年共受理专利申请2311件,授权专利141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1%,两数字间的差距表明安徽省在技术监督与质量服务工作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二,充分利用科技和人才优势39三,积极发展农业安徽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而其农业经济在全国仅居于第9位。安徽农业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农作物结构不够合理,大多数地方停留在传统农业经济阶段。安徽耕地面积有433万公顷,农业人口比重大,因此农业的发展对安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安徽的东北边邻居山东与安徽有许多相同之处,而作为农业强省,山东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积累的经验是安徽所需借鉴和学习的,山东每年农副产品出口有60亿美元,山东省一直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农业产值现居全国第一,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花生、蔬菜、水果产区。山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一大批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使传统农业不断向现代农业转变。因此安徽省需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推行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全省农业持续发展的后劲。并且调整种植业结构使之趋向市场化。安徽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区,因此应利用这一条件努力发展为长三角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如能充分发掘这一广阔市场,安徽的农业便找到了自己的正确定位。三,积极发展农业40四,大力发展旅游业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名山胜水遍布境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现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23个,有毫州、寿县、歙县三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凤阳中都城和明皇陵遗址、“和县猿人”遗址、歙县许国石坊、毫州花戏楼等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98年合肥市、黄山市、毫州市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99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1999年度国际保护管理文化景观奖,九华山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然而安徽的旅游业还很落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都存在问题,2002年全年旅游总收入只有216.2亿元,在旅游品牌打造方面,只有黄山,九华山做得较好,其他旅游景点并未形成规模产业,宣传力度也不够,相应的交通服务设施还不完善。因此安徽需要做的有:加快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开发与配套设施建设,开拓大众旅游市场,保护旅游资源,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旅游接待能力。重点发展“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逐步建成世界级旅游胜地。同时大力发展以天柱山、琅琊山、天堂寨为代表的皖西、皖东和皖西南的观光旅游,以合肥、巢湖为中心的休闲旅游,以古文化为主要特点的皖北和沿江城市的专项旅游。强化旅游产品开发,围绕旅游办工业、办农业,开发旅游食品、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和文化产品,形成集观光、休闲、购物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立体化旅游产业,创出品牌。加快旅游企业体制改革,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四,大力发展旅游业41五,提高自己作为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含金量”安徽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发规模较大的矿产有煤、铁、铜、水泥石灰岩、硫铁矿,已形成能源、建材、冶金、有色、化工五大基础产业,是国家级的材料工业基地和华东的能源供应基地。两淮煤田(淮南、淮北)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年产原煤4677.77万吨。全省发电量为319.3亿千瓦时。但仅仅依赖能源与原材料的初级工业,显然不利于安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产业效益很低。因此,安徽应加大科技投资,充分挖掘资源的价值,并合理规划资源开发,防止不合理开采造成的浪费,总之,要努力从资源大省转变为加工业大省。五,提高自己作为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含金量”42六,加速城镇化建设,努力构筑城市经济圈“十五”期间,我国多数省区首次将加速城市化确定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之一,这将大大促进都市经济圈的成长和建设。特别是东部沿海省市,纷纷把都市圈的培育和壮大当作21世纪初期地区发展的重大目标。反观安徽发展历程,上述态势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安徽城市经济的建设任重道远,都市经济圈的构筑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历史上,安徽自然经济渊源流长,计划经济相当典型,工业化进程和市场经济发展迟缓,以致全省人口的城市化率与先进省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安徽的城市,一是在空间上几乎呈均态分布,不像有些省区拥有无可置疑的城市密集区;二是城市的规模不大,又差不多水平一般高,省会合肥的“首位度”也偏低;三是多数城市的“青春发育期”是在条块分割的体制背景下度过的,产业各成体系,相互关联薄弱,城市相互之间及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和吸纳能力都不强。改革开放以来,这些情况虽有明显变化,但尚未从根本上得以改观。加紧构筑都市经济圈,不仅有助于改善安徽城市的上述缺陷,而且对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六,加速城镇化建设,努力构筑城市经济圈43今后五到十年,是我省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也是扩大开放、更广泛地融入国内外经济的重要时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内需方针的继续实施为拓展市场提供了空间;西部大开发和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有利于我省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速推进城镇化,将促进城乡经济的共同繁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的物质条件,特别是各项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也为我省经济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前进。在工业化初具规模的基础上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在城镇化潜能积聚的基础上实现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体制的完善,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基础上逐步走向经济国际化,在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加快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今后五到十年,是我省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是完善44规划—为了崛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安徽历史上第一个列入国家层面的战略性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专门性规划,是国家促进产业转移、加速中部崛起、协调区域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规划—为了崛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安徽历史45皖江是指长江安徽段,皖江城市带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的六大城市群增长极之一。这一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与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近,是长三角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和辐射最接近的区域,具有环境承载能力高、要素成本低、产业基础好、配套能力强等综合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皖江开发,在开展招商选资、加强与长三角体制机制对接、创新与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产业承接规模不断扩大,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在中西部地区处于前列。当前,东部沿海地区环境容量空间日益趋紧,国内产业分工和布局出现了向中西部加速转移的态势,皖江城市带所拥有的区位优势和经验积累,使得这一区域具备探索科学承接产业转移之路、为中西部地区提供示范的客观条件。皖江是指长江安徽段,皖江城市带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46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2008年7月,安徽省政府邀请国家发改委来我省调研,调研组提出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构想。10月,安徽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请示》。11月初,国务院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研究并给予支持。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47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2009年2月起历时8个月,国家发改委会同我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启动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经过认真研究和反复修改,并多次听取专家意见,7月份形成了《规划》(初稿)。随后,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家有关部委组成联合调研组,赴皖江城市带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听取了各方意见。8月下旬,规划修改稿又征求了国务院27个部门和单位,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长三角两省一市意见。10月,《规划》(送审稿)上报国务院。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规划》。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2009年2月起历时8个48将军之乡——金寨将军之乡——金寨49

金寨烈士陵园金寨烈士陵园50安徽金寨:“红军故乡”走出59位将军金寨是一个层峦叠嶂、林木葱郁的地方,掩映在翠色绿意间的红军广场、革命烈士纪念塔、洪学智将军纪念碑、红军墓园、革命博物馆、鄂豫皖革命纪念园等红色景点,拼接出作为“红军故乡”和“将军摇篮”的金寨的辉煌历史。1924年,金寨就建立了鄂豫皖地区最早的中共党组织,境内先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2师、33师、红25军、红28军等11支主力红军队伍,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安徽全省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成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前线指挥部所在地。安徽金寨:“红军故乡”走出59位将军金51

11支红军主力队伍诞生地11面军旗——上面分别标注着“红32师”、“红33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等字样——迎风招展的姿态,仿佛穿越了时空,猎猎作声。在由邓小平题写馆名的“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内,馆长汪家广告诉记者,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金寨党组织迅速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积极准备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1929年5月6日,在金寨西部原属河南商南的南溪、斑竹园、吴家店地区,爆发了民团起义和农民暴动相结合的“立夏节”革命武装起义,并取得全面胜利;同年5月至12月,风云再起,在金寨东部的南庄畈、流波、西镇、白塔畈等原属安徽六安、霍山、霍邱的六霍地区,爆发了六霍革命起义,再获成功。1930年6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成立,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鄂豫皖边区著名的三次革命武装起义中,除黄麻起义外,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都在金寨境内爆发,奠定了金寨地区作为鄂豫皖边区革命武装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的根基。”汪家广说,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后,在金寨境内的斑竹园、流波,先后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第33师。此后,又有多支红军队伍在这里组建,成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主力和武装革命斗争的先锋。11支红军主力队伍诞生地52

孕育59位将军排名全国第二“金寨县本身就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据金寨红军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涂治炎介绍,坐落在皖西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处于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处,原本没有县治。“1932年9月,在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国民党军卫立煌部进占金家寨镇(又称金寨镇)。国民党政府为加强统治,划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部分边区设立新县,始称‘立煌县’。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建立工农民主政府,更名为金寨县。”作为“红军故乡”的金寨,同样也是孕育共和国将军的“摇篮”。金寨县民政局副局长赵先志说,从这里走出去的红四方面军、红25军、新四军四支队,驰骋沙场,浴血奋战,为共和国立下不朽功勋。1955年至1965年,金寨籍人士有59人被授予将军军衔,其中上将1人,中将8人,少将50人,将军人数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湖北红安。革命老区金寨,以其山一般宽广的胸怀,培养了一批批为中国革命事业殒身不恤的优秀儿女。赵先志介绍,现已查明的金寨籍革命烈士有1.05万人之多,占安徽全省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其中县团级以上的革命烈士就有500多人。孕育59位将军排名全国第二53多首经典革命歌曲传唱至今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这首传唱至今让人耳熟能详的经典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首先是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腹地大别山唱响后,伴随着红军征战的足迹而传遍大江南北的。诞生于金寨的革命歌曲远不止《八月桂花遍地开》这么一首,传唱至今的《送哥当红军》、《红旗滚滚过山来》等也出自金寨。这一系列知名革命歌曲的诞生,被专家视为金寨革命根据地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今天的革命老区金寨,正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富足的旅游资源、深厚的人文历史,焕发出无限生机: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云蒸霞蔚;大别山三大主峰之一的天堂寨,集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于一身,雄奇壮观;一大批红色景点,列入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多首经典革命歌曲传唱至今54新中国成立60年来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和带领全省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克服了前进过程中的重重险阻和道道难关,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粗放式发展向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由贫穷落后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变。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新中国成立之初,安徽经济基础极其薄弱,1952年生产总值仅为22.9亿元。经过60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2008年生产总值达到887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了48.2倍,年均增长7.2%。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1979—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增幅高于1953-1978年7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2008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14485元,比1952年的78元增长了22.8倍,年均增长5.8%。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财政实力大大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的能力明显提高。全省财政收入由1949年的500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326亿元,年均增长14.1%;财政支出规模由1949年的2000万元提高到2008年的1622.8亿元,年均增长16.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新中国成立以来,55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新中国成立前,安徽是个落后的农业省份,农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70%。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由1952年的75.1:9.9:15调整为2008年的16:46.6:37.4,其中二、三产比重提高了59.1个百分点。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全省基本形成了分工合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冶金、建材、化工、农产品加工、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工业内部结构逐步向高加工度方向演进。2008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487.5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727.9倍,年均增长12.5%;工业化率由7.7%提高到39.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8%。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万户,达到11392户,其中马钢、铜陵有色、安庆石化等11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

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56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2008年粮食产量3023.3万吨,油料产量228万吨,棉花产量36.9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3.7倍、14.3倍和20.2倍,肉类、水产品及其它农产品产量均大幅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2008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433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达200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7178个。服务业发展突飞猛进,新兴服务业迅速兴起。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长足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增加就业岗位、繁荣城乡市场做出重要贡献。房地产、金融、教育、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整体水平明显提升。1952—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5%提高到37.4%。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57、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新中国成立伊始,江淮大地百废待兴,全省拉开了大规模建设的序幕。1950—2008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8万亿元,年均增长19.5%。特别是2004年以来,坚持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全力实施“861”行动计划,建成了一大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先后跨越五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35.7%,2008年投资规模达到6789亿元,人均投资额首次突破1万元。通过大规模投资建设,全省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能源方面,原煤产量由1949年的114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1.2亿吨,两淮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正式建成;发电量由0.2亿千瓦时提高到1093亿千瓦时,目前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830万千瓦,能源保障程度明显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58交通方面,铁路营业里程由1949年的719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2871公里,增长近3倍;公路通车里程由2088公里增加到148827公里,增长70倍,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08年通车里程达到2506公里,实现了市市通铁路、高速公路的目标,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长江黄金水道和机场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水利方面,先后建成佛子岭、响洪甸、磨子潭、梅山等大中型水库,淠史杭、驷马山、女山湖等大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3453.7千公顷,比1949年增长2.7倍;长江干堤全面加固,达到防御1954年型特大洪水的能力;淮河治理掀起新一轮高潮,14项治淮骨干工程全面建成;城市防洪、大型排涝泵站、病险水库加固等加快推进,防洪保安能力明显提高,长期以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水患大大缓解。信息方面,覆盖城乡的新一代多媒体骨干通信网和信息传输网络基本建成,光纤通信线路通达全部行政村,宽带数据网覆盖所有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电子政务专网投入运行,电子商务得到广泛运用,“数字安徽”框架基本建立。2008年宽带网用户达到186.8万户,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3095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数由1949年的0.01部增加到50.5部。

交通方面,铁路营业里程由1949年的719公里增加到20085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全面展开,政府管理创新步伐加快,实现工作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管转变,政府职能逐步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投资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手续进一步简化。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国有企业改革进展顺利。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产权多元化和重组步伐加快,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及分离办社会职能进展顺利。企业上市工作成效显著,共有上市公司56户,居全国第9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立,市场配置资源60农村改革不断深入。1978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包产到户”,拉开了以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序幕。1999年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减免直至取消农业税,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近年来,又全面推开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工作新机制初步建立。地方金融改革取得突破。成功组建徽商银行并实现增资扩股,进一步壮大了资本实力,优化了股权结构。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已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23家。以省担保集团为龙头的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基本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加快发展,多元化的现代金融体系框架已经形成。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到2008年底,全省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25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业法人企业2213家,连锁门店7508个,其中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企业62家。资本、技术、劳动、土地等要素市场逐步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2008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995.8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6.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1.8%。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农村改革不断深入。1978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包产到户”,拉开61五、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及国际产业资本加速转移的新形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全省进出口总额由1973年的1113万美元迅速增加到2008年的204.4亿美元,其中出口由1113万美元增加到113.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4%和21.9%;经济外向度由0.2%上升到16%,位居中西部地区前列。目前,与我省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0多个增加到200多个。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自1985年我省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到2008年全省共有外商投资企业2535家,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3.2亿美元,其中2008年达到34.9亿美元;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4家来皖投资兴业。外商投资领域从加工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不断拓展。

五、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62“走出去”战略加快实施。到2008年底,我省已与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业务合作,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2243份,完成营业额37.2亿美元。对外投资企业不断增多,累计设立境外企业124家。国内区域合作不断深入。主动接轨长三角,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加强基础设施、市场准入等领域的对接,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初步建立。与中西部地区的横向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226.5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7.5倍,年均增长62.5%;其中来自长三角的资金占55%以上。

“走出去”战略加快实施。到2008年底,我省已与100多个国63六、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长期以来,安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省城镇人口由1952年的22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730万人,城镇化率由7.7%提高到40.5%,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合肥、芜湖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城市功能日趋完善。马鞍山、蚌埠、铜陵、安庆等市道路、供水、供气、绿化、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城镇一体化发展开始起步。近年来,各地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马鞍山、芜湖、铜陵、合肥、淮北五市先后获批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标志着我省城乡统筹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坚持分类指导,加大对皖北地区支持力度,沿淮城市群发展环境逐步优化,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以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三大板块为主导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确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有效激发了县域发展活力,2008年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到47.8%,有8个县(市)经济总量超过百亿元。

六、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64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