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穴位诊断学一、穴位诊断原理初探㈠穴位病理信息基础⑴发病信息来源中医认为,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饮食(不节或不洁);劳倦(过度);外伤及虫畜咬伤等因素。六淫:多与季节有关,六淫中寒热燥湿诸邪多附风侵入人体。七情:是人类情志变化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所引起的。⑵穴位病理信息人体生命活动信息是通过经络系统由穴位反映出来。从人体来说,它们的信息转化过程是由内脏病变所决定的。故穴位信息反映的程度(量变),可判断出疾病的急、慢和病情轻重以及病期长短。㈡中医的辩证与现代医学的辨病从中、西医的发展上看,中、西医都很重视“体表压痛”的作用。中医有“阿是穴”。㈢经络穴位与病理信息有资料认为:在健康人中99%的能量集中在10Hz以下,应属于“正气”。而病人,因局部器官发生故障,会发生振荡其频率可在10Hz以上,应属于“邪气”。穴位的病理信息变化:酸痛反应是中医的“气滞”,“刺痛”反应是中医的“血瘀”,“快点”反应是内脏器官的功能变化,“结节”反应是内脏器质性改变,“穴位肌肉张力低下”反应是内脏功能不足或脏器下垂。“俞穴”多反应脏病,“募穴”多反应腑病,“郄穴”多反应急性病。辨病诊断穴位诊断是以现代“疾病”为主体,着眼于“穴位反应”,观察各病种与经脉分布和穴位反应变化规律,从而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时的穴位变化。1、定位穴:凡是能指示,发病部位的穴位,统称定位穴。如胸腹部的中府、中脘、天枢、带脉等穴,背部的十二经俞、肺俞、神堂、厥阴俞、肝俞、脾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三焦俞、胆俞、胃俞、膀胱俞等。新增的定位穴有颈二、颈三、颈四、颈五、项肌失衡、结核穴、血压点、食管下俞、膈俞、胰俞、肩井穴、大杼、生殖点、次髎穴等。2、定性穴:凡是能指示疾病性质的穴位,并与定位穴相配,做出现代疾病诊断的穴位,统称为定性穴。①反映人体一般情况的穴位共7个:如膻中穴,反应“性格”,与气海穴相配反应气机;乳根穴(左侧),反应个体“情绪”。关元穴反应“体质”强、中、弱。项肌失衡反应“睡眠障碍”。根据失衡的轻、重程度,可判断其病程长短。厥阴俞穴反应“多梦”。胆俞穴反应人的“胆量大、小”,与厥阴俞穴相配时反应做“恶梦”。②反映比较特殊情况的如:水分穴反应“炎症”,在“+++”号以上时,则为“体腔积液”。结核穴位反应“结核病”。溃疡点(右侧)反应“溃疡病”。阳陵泉反应“消化道出血”。温溜穴反应“消化道穿孔”。足临泣反应体内患有“结石症”。生殖点反应男性为“前列腺”女性为“妊娠”。肝炎点反应“肝功能”,在“++”以内为“正常”,“+++”以上为异常。少阳维穴反应“狼疮病”。新大郄穴反应“恶性肿瘤”。新内郄与新大郄穴同时出现反应是“交界瘤”。头风穴反应“头晕”,而在“+++”以上则“美尼尔氏综合症”。天枢穴反应在“++”号为“肠炎”,“+++”号为“痢疾”,“++++”为“伤寒”。膈俞穴反应“血液疾病”。③定位辨病是指在“定位”以后再配合定性穴。定位的“中脘穴”有反应,指明其病在胃部,需要配合“定位辨病”才能作出明确诊断。如:“中脘穴”有反应,配左侧承满穴+水分穴,诊断为胃炎。中脘穴配右侧承满穴+水分穴,诊断为胃窦炎。中脘穴配右侧梁门穴+水分穴,诊断为十二指肠炎。中脘穴配左承满+溃疡点,诊断为胃溃疡。中脘穴配右承满+溃疡点,诊断浅表性胃炎。中脘穴配右梁门穴+溃疡点,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精神与健康1、判断人的性格:我们在研究穴位反应功能时发现有7个穴位sk反应人体一般情况。①膻中穴:可反应人体的气机变化。如压痛反应在“++”以内者,提示其性格为“内向性型”,其压痛反应在“++”以上提示其性格为“外向型”。②气海穴:主要是用来辅助膻中穴。③乳根穴:(左侧)反应,主要是心理活动与精神情绪变化。压痛反应在“++”以内提示患者易情绪激动、善哭。在“+++”时提示为“神经官能症”。④项肌失衡:是指头颈部后面,发际下2寸处,斜方肌。坐正头微低下用食指轻触时,两侧肌张力一样为“正常”。如一侧肌张力低下时即为失衡,表示患者“睡眠障碍”,其中失眠占97%,嗜睡占3%。⑤厥阴俞:反应“心神不宁”,“多梦”。⑥胆俞:反应其“胆量较小”,易惊,“做恶梦”。⑦关元穴:是反应机体元气的。元气足时,肌张力强,体质好;元气不足时,肌张力低下,体质差。两者之间为体质中等。中医认为,急病多实,久病多虚。㈣体表“穴位”压痛1、体表“压痛”的表现形式体表“压痛”是由内脏病理反射而引起的,⑴皮肤痛:患者主诉有疼痛症状,并能指出那里最明显。一般说来其疼痛范围较大,常因肌肉纤维组织炎、关节炎或外伤性疾病引起等。⑵动痛点:患者常主诉其疼痛或不适是在做某动作或姿势时疼痛最明显,这种“动痛点”,常见于软组织损伤引起的。⑶穴位压痛:患者没有疼痛主诉,在检查穴位时才能发现穴位存在着客观压痛反应。这种穴位压痛反应是内脏病变引起的体表“穴位病理信息”反应,也是穴位诊断的主要依据。⑷穴位快点:所谓穴位快点反应是指当检查到穴位快点反应时,患者往往是长出一口气立即感到全身轻松有舒适感。这种穴位快点反应,常常是由于功能性疾病所引起的。2、穴位阳性反应物穴位阳性反应物是指在穴位上出现人可摸得到的“物体”。如:梭状形粗条索、细条索、扁园形结节等。⑴梭状形粗条索阳性反应物出现表示为急性病,也表示是中医的“实证”。⑵扁园形和细条索阳性反应物出现表示为慢性病,也表示是中医的“虚证”。⑶穴位处,肌张力增强,如关元穴表示“元气足”,体质好;肌张力低,表示“元气不足”,体质弱。⑷在同一个穴位上出现不同形状的反应物时,表示着不同的疾病。如:肺俞穴,出现梭形结节,表示肺炎,实证。出现条索则是慢性气管炎。若出现扁平或椭圆形结节,则表示为肺结核。3、穴位反应差异在临床上,对于“压痛反应”,常常因受检查者的“个体差异”或疾病变化而表现出三种类型:⑴小刺激大反应:这种人对疼痛很敏感,其表现是很多穴位出现压痛反应。只要认真比较其压痛程度,判断出最明显的诊断主病。⑵大刺激小反应:这种受检者对疼痛不敏感,可以最明显的穴位诊断主病。⑶对于正常刺激,反应正常的人,在十二经脉中“俞穴”(背部),“募穴”(胸腹部),郄穴(四肢)。大体是:俞穴反应小(轻),募穴反应正常(中),郄穴反应大(重)。这是因为募穴直接反应内脏病变,俞穴常反应内脏的慢性病,而郄穴常反应急性病的缘故。4、穴位诊断法三大要素⑴着眼于穴位,熟记穴位,掌握取穴法和穴位主病。⑵关键是压痛。穴位压痛和阳性反应物表示着内脏病理变化,而穴位反应程度则表明疾病的轻、重、缓、急及表、里、虚、实。⑶落实在辨病。取准穴位,审查穴位反应的目的核心为辨病。㈤穴位诊断优点及注意事项特别适用于对人群做肿瘤普查。诊断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测试患者的肌张力:用食指指腹轻轻触压,观察患者肌张力高、中、低。此法适用于项肌、关元穴、脾俞穴、肾俞穴,要注意双穴对比。2、滑动性:用指腹沿经络线,轻轻滑动,便于发现表层的“阳性反应性”。适用于四肢穴位的检查。3、按揉法:较滑动法用力稍重,便于发现皮下组织的“阳性反应物”。4、移压法:以拇指侧腹沿经络,穴位推察,适用于胸、背部、腰部和郄穴的检查。二、穴位诊断检查法㈠检查姿势1、患者一般先取仰卧位。医生站在检查床的右侧,适用于:头部前面、胸、腹部及上肢和下肢的穴位检查。2、第二步,患者可取骑椅坐位或面向里坐在床上。医生站在患者背后,面向病人,适用于头顶部、项部、背部的穴位检查。第三步,患者取腹卧位,医生站在床的右侧,适用于臀部和下肢后侧的穴位检查。㈡检查步骤1、要求患者,姿势要正,肌肉放松。2、医生在检查前指甲要剪短,冬天时手要温暖,防止手凉引起患者肌肉紧张妨碍检查。3、试诊:先请患者宽衣露胸之后,医生以右手食指的指腹在“膻中穴”进行试压,目的有两个:一是请病人“体会一下什么是”穴位压痛“,以便在穴位检查中能及时说出其穴位压痛与否;二是医生用同样的“指力”在“膻中穴”及其上下左右试压,比较穴位与非穴位的“指力”强度,以相同的指力能区分穴位与非穴位有无反应,此力量就是该患者在检查中的指力强度标准。㈢中心定位在取穴时,要充分利用体表标志。一般在胸部先定“膻中穴”,上腹部先定“中脘穴”,下腹部先定“关元穴”,在背部取穴时,先定与肩峰平行的“大椎穴”与两肩胛下角平行的“至阳穴”与髂骨平行的“阳关穴”,后取其它穴位,这样才不至于茫然。㈣穴位阳性反应的层次穴位阳性反应,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次。一、表层的表现:如色泽、形态、凸凹、生物电和温度等。二、中层多在皮下,如在皮下摸到圆形、扁平形、梭形、椭圆形、条索及不规则形状的结节或连珠形气泡等。三、深层多在肌层,如点状或骨刺样等反应。上述反应均属于穴位阳性反应,后两条属于穴位阳性反应物,三项中均可伴有压痛反应,总的来说都属于穴位病理信息反应。㈤穴位触诊法穴位触诊法是穴位诊断法中,关键的第一步,必须熟练掌握。有“痛”穴位,是有病内脏器官的反应穴,是“显态信息”,它对痛觉敏感度明显高于其它穴位和非穴位,也是诊断的依据,必须十分重视。对于没有伴随压痛的其它类型的穴位信息,这是一种技术要求较高的穴检技术,只能凭“指感”查知穴位反应,决定诊断结果。㈥穴位检查记录法穴位压痛分级标准与阳性反应物记录方法:一、穴位压痛分级:1、稍压时,患者即呼痛,拒按为“++++”;2、稍压时,患者呼痛,皱眉者为“+++”;3、轻压时,患者诉痛者为“++”;4、稍重压时,患者说痛者为“+”;5、稍重压时,患者无疼痛反应者为“—”。二、穴位阳性反应物的记录方法:1、穴位出现结节时以“○”记录;2、出现结节和压痛时“○”加“+”记录;3、出现条索时用“Ⅱ”记录;4、穴位处肌张力增强时以“↑”记录;5、肌张力正常以“→”记录;6、肌张力低下时以“↓”记录;7、穴位如出现凹陷时用“凹”表示记录;8、发现特殊异常时用文字注明。三、肿瘤穴的发现与命名㈠、中医诊断中医历来没有“癌症”一词的说法和诊断,也就无固定的穴位。在探索穴位诊断法的过程中,发现穴位反应的出现,早于患者的自觉症状,在这个客观事实启发下,积极探索人体肿瘤反应穴位。根据“有病必有点”的原则,从1970年开始对已确诊的各种癌症和良性肿瘤患者分别进行经络系统检测探索,终于在足太阳膀胱经上,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的中点的外开5分(同身寸),下5分(同身寸)发现了“癌瘤”反应点;在良性肿瘤的检测中,又发现在足太阳膀胱经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的中点内开5分(同身寸),下5分(同身寸)发现了“良性肿瘤”的反应穴位,从而在“穴位诊断法”中有了反应“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定性穴”用于临床鉴别诊断。㈡、肿瘤穴位的命名肿瘤病,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大。从医疗保护出发,命名指导思想:“新”指新发现,“大”指肿瘤为大病,“郄”指历史上曾有郄穴诊病之说,另一方面其音希,有穴位“早期”诊断癌症有希望之意。1、把反应恶性肿瘤的定性穴,命名为“新大郄穴”。2、把反应良好肿瘤的定性穴,命名为“新内郄穴”。㈢、新大郄穴和新内郄穴的临床应用这两组肿瘤的特定穴位,都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新穴位。它们的位置都在两下肢的后侧,新内郄穴偏内侧,是“良性肿瘤”的反应点。凡属良性肿瘤病都出现反应,称为良性肿瘤的“定性穴”。新大郄穴偏外侧,是“恶性肿瘤”的反应点。凡属恶性肿瘤病都出现反应,称为恶性肿瘤的“定性穴”。在临床穴诊中,定性穴反应“阴性”时(—)说明,该患者没有肿瘤病,无须进行定性穴的检查。若定性穴反应“阳性”(+),无论“良性”或恶性,都必需进行“定位穴”检查,做出明确的定位诊断: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交界瘤(良性恶变)。1、肿瘤定性穴的检查方法⑴姿势:先请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暴露胸部,以膻中穴为中心,上下左右“试压”,用同样指力请病人体会穴位压痛与非穴位区分,以便客观反应情况。再请病人将长裤退至膝下,取腹卧位,充分暴露出承扶穴与委中穴,一定要摆下姿势,不要紧张,肌肉放松,并向病人说明,这种穴位检查,没痛苦和副作用,要放心,要配合。⑵取穴:先定臀横纹中点承扶穴,后定委中穴,两穴联线中点向外(同身寸)5分,再下5分,是新大郄穴;向内(同身寸)5分,再下5分,是新内郄穴。⑶穴位检查:用双手拇指指腹在两侧同时进行“对比”观察,要特别注意,双手指力压强要一致,才能比较局部反应和指感。只有指感与病人的反应相一致,才能准确判定是那一侧穴位反应及其“+”等级。肿瘤病是慢性病,因此,穴位病理信息常以“征象”的形式表现,故我们还须掌握无痛诊断,才能提高诊断率。2、检查结果⑴正常时:新大郄穴与新内郄穴,均出现阴性(—)反应(包括穴位压痛及阳性反应物)。⑵新内郄穴:双侧对比结果一侧穴位病理信息反应,压痛在“++号”以上或出现“肉垫”或“结节”等,即可诊断患者为“恶性肿瘤”。⑶新大郄穴:双穴对比结果一侧穴位病理信息反应,压痛在“++号”以上或出现“肉垫”或“结节”等,即可诊断患者为“恶性肿瘤”。⑷新内郄穴与新大郄穴:两组穴位各组均出现“阳性反应”时,则两组在进行对比(内与大)可诊断为“交界瘤”(良性恶变)。⑸定性穴与定位穴:凡是定性穴出现阳性结果时,无论是“良性”瘤或“恶性”瘤,都必须按着配穴原则,做进一步检查,做出明确的部位和性质的诊断。㈣、肿瘤特定穴在足太阳经上出现的意义1、中医认为气为阳,行于背。背俞穴对脏腑的影响较大,血为阴,行于腹。腹部的募穴是依脏腑的部位而定。2、当脏腑发征病变时,相关的俞穴和募穴上即可出现病理信息反应,这就是《难经》所说:“阴病引阳”、“阳病引阴”的意思。3、任脉为阴经之海,也称血海。阳脉之总督(足太阳经)或称为阳脉之海。对全身阳脉起督领作用。气滞必血瘀。肿瘤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即中医认为“阳虚”导致。气滞而血瘀,瘀而不散,发展到细胞变异增生所致。其主要原因则是“阳气”虚导致发病。肿瘤反应穴出现在膀胱经上,足太阳膀胱经称为“阳脉之海”,是“阳虚”导致“气滞血瘀”而发病;从经脉走向来看,肿瘤的“定性穴”在下肢出现,这说明肿瘤是“阳虚”“阴盛”而起病。初期是“阳虚”(身体抵抗力低),导致气滞、血瘀,血瘀不除,瘀久血球变异增殖,形成肿瘤病。4、穴位反应与肿瘤病的对应关系穴位反应(—)说明肿瘤处于“潜伏状态”身体正常;穴位反应(+)说明身体处于异常状态,其中显态表现为“酸胀”为气滞,“刺痛”为血瘀,“肉垫样阳性反应物”为肿瘤形成。“结节样阳性反应物”为肿瘤在发展,“为点状硬结样阳性反应物”周围肌肉松软,为肿瘤晚期,病情垂危。5、利用穴位反应早于自觉症状的这一特点做定期穴位检查,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四、穴位主病表㈠、病位分经表在十二经每一条经脉中,我们选取其中的“俞穴”、“募穴”和“郄穴”做为病位分经。这是因为每一个脏或腑在膀胱经(背部)都有一对俞穴,在身体前面的(胸腹部)各有自己的募穴,在四肢则有一个郄穴。若任何一个脏器有病变时,其相对应的俞穴与募穴均会出现穴位病理信息反应。十二经郄穴是脏腑经络之气,曲折汇聚的孔隙,其穴大多分布在肘、腕、膝、踝关节附近,一般是用于做为经络诊断的要穴,诊断急性病。三十六俞募郄穴病位分经表经别俞穴部位募穴部位郄穴部位主病参考表肺经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分中府位于任脉旁6寸平第一肋间隙。孔最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桡侧端太渊穴直上7寸处。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结核、咯血、盗汗、胸痛、皮肤病、痔大肠经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天枢位于脐旁2寸处。温溜位于腕横纹桡侧端阳溪穴直上5寸处肠炎、腹泻、便秘、腰痛、痔核心经心俞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巨厥位于脐上6寸处。阴郄位于神门穴上5分处。心慌、心跳、心律不齐、心悸亢进、贫血、癔病、神经衰弱、盗汗、胃病、呕吐小肠经小肠俞位于第一骶后孔正中线,旁开1.5寸处关元位于脐下3寸处养老屈肘掌心向胸位于尺骨小头桡侧缘上方缝隙处脐下绞痛、腹胀痛、不孕症、白带多、遗精、疝气、腰痛、坐骨神经痛、耳病、视力减退、近视心包经厥阴俞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膻中位于胸骨中线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联线中点处郄门仰掌取穴位于腕横纹正中大陵穴直上5寸处。心脏病、血液循环病、心动过速、神经衰弱、多梦、头顶痛、胸闷、癫痫三焦经三焦俞位于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石门位于脐下2寸处。会宗位于腕横纹正中线上3寸支沟穴尺侧约5分处小便不利、泄泻、水肿、遗尿、腰痛、腹膜炎、胸膜炎、耳鸣、耳聋、妇科病。肝经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期门位于乳头直下相当于第六、七肋间隙处中都垂足取穴,位于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缘处。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胆怯、眩晕、肝炎、呕吐、胃酸过多、不能俯仰、月经不调、烦躁、眼病。胆经胆俞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日月位于乳头直下相当于第七、八肋间隙处外丘垂足取穴,位于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处。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感染、肝炎、胃痛、坐骨神经痛、偏头痛、关节炎、小儿麻痹症。脾经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章门位于第十一肋前端游离处。地机垂足取穴,位于阴陵泉穴下3寸胫骨后缘凹陷处脾脏肿大、腹泻、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神经性呕吐、胃下垂、子宫下垂、肝炎、胰腺炎、出血性疾病,四肢无力、肌内萎缩、肌肉或关节痛。胃经胃俞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处。梁丘垂足取穴,位于髌骨膝盖外上缘上2寸处。胃炎、胃痛、消化不良、腹胀、呕吐、溃疡病、胃痉挛、气喘、高血压。肾经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京门位于第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处。水泉垂足取穴,位于太溪穴下1寸凹陷处口苦、咽喉肿痛、心烦、足心热痛、发育不良、泌尿生殖系统、阳痿、遗精、遗尿、肾炎、闭经、子宫脱垂、脱发、耳鸣、腰痛、小儿麻痹。膀胱经膀胱俞位于第二骶后孔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中极位于脐下4寸处金门垂足取穴,位于第五跖骨粗隆后上方凹陷中。遗精、遗尿、阳痿、肾炎、膀胱炎、尿血、尿频、月经不调、面色黑、不能平卧恐惧。从上表可看出,它是以十二经中的俞、募、郄穴为基础,施行病位分经的,穴位反应最明显的经穴就是主要病经。㈡特异性穴位及其应用特异性穴位是在大量的调查中发现的,它代表“疾病性质”的一些穴位,为便于临床应用,特此专列一项以便于记忆和应用:1、水分穴中医认为此穴在治疗时有利水作用,而在穴位诊断法中,代表“炎症”的“定性穴”。当机体患炎性疾病时,水分穴会出现“病理反应”,因反应程度不同,所代表意义亦不同;一般是反应在“++”内是表示炎症,而在“+++”以上时则表示“体腔积液”。须查清病在何处:体腔积液配穴诊断表定性穴定位穴疾病诊断水分穴肺俞、渊液胸腔积液(湿性膜炎)水分穴肝俞、肝炎点胸腔积液(肝硬化腹水)水分穴肝俞、百虫窝血吸虫病(腹水)水分穴肾俞、子宫穴肾盂积水水分穴肾俞、肓俞输尿管积水水分穴神堂、意喜心包积液水分穴次髎、生殖点输卵管积水2、溃疡点:诊断消化道溃疡病的“定性穴”。配合下列定性穴,才能构成明确的定位诊断,列表如下:溃疡病的配穴诊断表定性穴定位穴疾病诊断右溃疡点玉枕穴、牵正穴口腔溃疡右溃疡点中脘、左承满浅表性胃炎右溃疡点中脘、右承满胃窦部(溃疡病)右溃疡点天枢非特异性结肠炎右溃疡点天枢、大肠俞直肠溃疡3、阳陵泉:是消化系统出血的“定性穴”,诊断时配合下列定位穴,才能做出明确诊断。但应当注意阳陵泉靠近腓神经比较敏感,一般在“++”以上才有诊断意义。在临床诊断时还要结合病史,如胃病、肝炎等。消化道出血配穴诊断表定性穴定位穴疾病诊断阳陵泉肝俞、食管下俞食道出血阳陵泉中脘、承满右溃疡点胃溃疡出血阳陵泉中脘、右梁门、右溃疡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阳陵泉天枢、右溃疡点肠出血阳陵泉大肠俞、右溃疡点直肠出血4、温溜穴:是诊断消化道穿孔性疾病的“定性穴”。穿孔常常是在溃疡病的基础上的一种并发症。因此在诊断时要注意溃疡病的穴位反应,在临床上发现患者出现“板状腹”时,已不能使用指压法查穴,须改用食指在穴位附近轻轻滑动,当滑到穴位时会立即发现穴位反应。消化道穿孔的配穴诊断表定性穴定位穴疾病诊断温溜穴肝俞、食管下俞食管破裂温溜穴中脘、承满右溃疡点胃溃疡穿孔温溜穴中脘、右梁门、右溃疡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温溜穴天枢、右溃疡点溃疡性结肠炎穿孔温溜穴大肠俞、右溃疡点阑尾炎穿孔5、脾俞穴凹陷:是诊断内脏下垂性疾病的“定性穴”,配下列定位穴才能做出定位诊断。内脏下垂的配穴诊断表定性穴定位穴疾病诊断脾俞凹陷肝明穴肝下垂脾俞凹陷下垂点胃下垂脾俞凹陷太溪穴肾下垂脾俞凹陷次髎、带脉子宫下垂6、足临泣:是反应机体内患有结石病的“定性穴“。机体结石的来源有二,一是吸入,二是内生的,配合定位穴才能做出定位诊断。结石疾病配穴诊断表定性穴定位穴疾病诊断足临泣肺俞矽肺足临泣胆俞、胆囊点胆囊结石(胆石症)足临泣肝俞、胆俞肝胆管结石足临泣肾俞、子宫肾盂结石足临泣肾俞、肓俞输尿管结石足临泣中极、膀胱俞膀胱结石足临泣肩井乳岩7、结核穴:是反应结核性疾病的,是结核病的“定性穴“,配合定位才能做出明确诊断。定性穴定位穴疾病诊断结核穴颈六颈部淋巴腺结核结核穴肺俞肺结核结核穴肺俞、玉堂肺门淋巴腺结核结核穴肺俞、水分空洞型肺结核结核穴肺俞、渊液结核性胸膜炎结核穴肺俞、渊液、水分渗出性胸腔积液结核穴肺俞肺结核钙化期结核穴肾俞肾结核结核穴肓俞输尿管结核结核穴膀胱俞、中极膀胱结核结核穴次髎、带脉子宫结核结核穴大杼骨结核8、新内郄穴:是反应机体内患有良性肿瘤的“定性穴“。在临床肿瘤疾病的诊断中,新内郄穴诊断良性肿瘤,新大郄穴诊断恶性肿瘤。两穴同时检查以资鉴别其性质。良性肿瘤的配穴诊断表定性穴定位穴疾病诊断新内郄颈四鼻息肉新内郄颈五舌咽肿瘤新内郄前曲泽甲状腺瘤新内郄肺俞、结核穴肺结核瘤新内郄脾俞凹陷、食管下俞食道息室新内郄肩井穴乳腺增生新内郄中脘克隆氏病新内郄脾俞凹陷、右梁门十二指肠息室新内郄肝俞肝囊肿新内郄肝俞、膈俞、血海肝血管瘤新内郄膀胱俞膀胱(肌)瘤新内郄生殖点前列腺增生(肥大)新内郄大肠俞直肠息肉新内郄孔最、大肠俞痔核新内郄颌厌、肩井、次髎闭经溢乳综合征9、新大郄穴:是反应机体患有恶性肿瘤病的。肿瘤的产生可能是气滞而血瘀,瘀而不散,继而细胞变异增生引起。从穴位反应中可见到如下变化:如酸胀为气滞,刺痛为血瘀,肉垫是肿瘤形成,结节是中期,硬结节是晚期。常见癌症配穴诊断表定性穴定位穴疾病诊断新大郄颈四鼻癌新大郄颈五舌咽癌新大郄前曲泽甲状腺癌新大郄肺俞肺癌新大郄食管下俞食道癌新大郄肩井穴乳腺癌新大郄督俞纵膈障癌新大郄左承(满、食管下俞)食道贲门癌新大郄左承满胃癌新大郄右承满胃窦癌新大郄肝俞肝癌新大郄肝俞、日月壹腹部癌新大郄肾俞肾癌(肾乳头癌)新大郄膀胱俞、中极膀胱癌新大郄生殖点前列腺癌新大郄次髎、带脉子宫癌新大郄次髎、气中卵巢癌新大郄天枢结肠癌新大郄大肠俞直肠癌新大郄肾俞、大杼骨癌(成骨肉癌)新大郄膈俞血癌(白血癌)新大郄颈六淋巴腺癌新大郄胰俞胰腺癌新大郄胰俞、脾俞何杰金氏病注:在检穴中发现,新内郄与新大郄穴均出现病理反应时,诊断为“交界瘤”,可根据两穴反应的对比结果,判断其恶性程度。10、百虫窝穴:是反应人体寄生虫疾病的“定性穴”,配下列定位穴才能做出疾病诊断。常见寄生虫疾病配穴诊断表定性穴定位穴疾病诊断百虫窝肝俞、肝炎点血吸虫病百虫窝肝俞肝吸虫病百虫窝天枢肠道蛔虫病百虫窝胆俞、胆囊点胆道蛔虫症百虫窝天枢、膈俞钩虫病百虫窝大肠俞蛲虫病百虫窝次髎、阴交阴道滴虫㈢系统配穴诊断表⑴呼吸系统疾病配穴诊断表疾病诊断定位穴定性穴穴位部位穴位部位感冒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气管炎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库房位于任脉旁开4寸乳头直上第一肋间隙中。支气管炎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库房位于任脉旁开4寸乳头直上第一肋间隙中。气户位于任脉旁开4寸乳头直上锁骨下缘凹陷中。肺气肿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库房位于任脉旁开4寸乳头直上第一肋间隙中。痰喘位于膺窗穴外斜上1.8寸。支气管扩张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库房位于任脉旁开4寸乳头直上第一肋间隙中。膺窗位于任脉旁开4寸乳头直上第三肋间隙中。肺炎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五里屈肘取穴位于曲池穴直上3寸处。水分位于任脉脐上1寸处。肺结核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结核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旁开3.5寸。胸膜炎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渊液举臂取穴位于腋下3寸第四肋间隙中。肺门淋巴腺结核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结核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旁开3.5寸。玉堂位于任脉膻中穴上1.6寸渗出性胸膜炎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结核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旁开3.5寸。渊液举臂取穴位于腋下3寸第四肋间隙中。肺结核空洞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结核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旁开3.5寸。水分位于任脉脐上1寸处。肺结核瘤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结核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旁开3.5寸。新内郄俯卧位取穴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内开5分下5分处肺癌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新大郄俯卧位取穴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外开5分下5分处矽肺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足临泣位于足背当第四、五跖骨间隙之后端。矽肺癌变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足临泣位于足背当第四、五跖骨间隙之后端。新大郄俯卧位取穴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外开5分下5分处。咯血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孔最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桡侧太渊穴直上7寸处。银口位于肩胛骨下角处。⑵消化系统疾病配穴诊断表病名定位穴定性穴穴名部位穴名部位食道炎食管下俞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寸处。水分位于任脉脐上1寸处食道息室食管下俞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寸处。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食道痉挛食管下俞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寸处。梁丘位于髌骨膝盖外侧上缘2寸处。食道贲门癌食管下俞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寸处。左承满位于脐上5寸上脘穴旁开2寸。新大郄俯卧位取穴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外开5分下5分处急性胃肠炎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左承满位于脐上5寸上脘穴旁开2寸。下巨虚位于外膝眼直下9寸处胃炎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左承满位于脐上5寸上脘穴旁开2寸。胃窦炎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右承满位于脐上5寸中脘穴旁开2寸。浅表性胃炎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左承满位于脐上5寸上脘穴旁开2寸。右溃疡点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5(胃疮穴旁开2寸。萎缩性胃炎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胆囊点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阳陵泉下1寸处。消化不良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食关位于脐上3寸旁开1寸。胃神经痛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左商曲位于脐上2寸下脘旁开5分。胃酸过高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水上位于脐上1.5寸处。胃下垂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下垂点位于脐上2.5寸处。脾俞凹陷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食物中毒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二里半位于足三里穴上5分处。膈肌痉挛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呃逆位于乳头直下第七、八肋间隙中。克隆氏病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新内郄俯卧取穴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内开5分下5分处。胃癌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承满位于脐上5寸上脘穴旁开2寸。新大郄俯卧取穴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外开5分下5分处。十二指肠炎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右梁门位于脐上4寸中脘穴旁开2寸处。水分位于脐上1寸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右梁门位于脐上4寸中脘穴旁开2寸处。右溃疡点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处(胃疮旁开2寸)。十二指肠息室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脾俞凹陷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右梁门位于脐上4寸中脘穴旁开2寸处。新内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内开5分下5分处。消化道出血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方凹陷处。胃溃疡出血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承满位于脐上5寸上脘穴旁开2寸。右溃疡点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胃疮穴旁开2寸)。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右梁门位于脐上4寸中脘穴旁开2寸处。右溃疡点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胃疮穴旁开2寸)。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方凹陷处。急性肠炎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处。下巨虚位于外膝眼直下9寸,上巨虚下3寸处。痢疾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处。魂舍位于脐旁开1寸处。肠伤寒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处。魂舍位于脐旁开1寸处。右溃疡点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胃疮穴旁开2寸处)。溃疡性结肠炎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处。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右溃疡点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胃疮穴旁开2寸处)。肠道出血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处。营池位于足内踝下前缘凹陷中。腹泻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处。腹泻穴位于脐下5分处。过敏性结肠炎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处。止泻位于脐下2.5寸处。肠痉挛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处。梁丘位于髌骨膝盖外侧上缘2寸处。肠结核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处。结核穴位于第七颈椎大椎穴旁开3.5寸处。便秘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处。通便位于脐旁开3寸处。便血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处。血愁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上凹陷中。结肠痛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处。新大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外开5分下5分处。肠息肉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处。新内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内开5分下5分处。直肠癌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1.5寸处。新大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外开5分下5分处。肛周脓肿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1.5寸处。便毒位于前臂屈侧正中线腕横纹上4寸掌长肌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痔疮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1.5寸处。孔最尺泽与太渊联线上太渊穴上7寸处。⑶肝胆系统疾病配穴诊断表病名定位穴定性穴穴名部位穴名部位急性肝炎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至阳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肝炎点位于内踝尖上1.5寸处。急性黄胆型肝炎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至阳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枢边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寸处。肝炎点位于内踝尖上1.5寸处。慢性肝炎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炎点位于内踝尖上1.5寸处。肝硬化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兴隆位于脐上1寸水分穴旁开1寸处。肝硬化腹水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兴隆位于脐上1寸水分穴旁开1寸处。肝炎点位于内踝尖上1.5寸处。水分位于脐上1寸处。肝吸虫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百虫窝位于血海穴上1寸处。血吸虫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百虫窝位于血海穴上1寸处。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血吸虫腹水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百虫窝位于血海穴上1寸处。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水分位于脐上1寸处。肝囊肿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新内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内开5分下5分。肝血管瘤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膈俞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新内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内开5分下5分。肝癌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新大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外开5分下5分。急性胆囊炎胆俞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胆囊点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阳陵泉下1寸处。水分位于脐上1寸处。慢性胆囊炎胆俞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外丘垂足取穴位于外踝尖直上7寸腓骨后缘处。胆囊点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阳陵泉下1寸处。胆石症胆俞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胆囊点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阳陵泉下1寸处。足临泣位于足背第四、五跖骨间隙之后端处。胆道蛔虫症胆俞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胆囊点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阳陵泉下1寸处。百虫窝位于血海穴上1寸处。⑷心血管系统疾病配穴诊断表病名定位穴定性穴穴名部位穴名部位高血压血压点位于第六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低血压血压点位于第六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神门位于腕横纹尺侧端腕屈腱之桡侧凹陷中。心肌炎神堂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大陵位于手掌面腕横纹正中点两筋之凹陷处。心动过速神堂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郄门仰掌取穴位于腕横纹正中大陵穴直上5寸处。心动过缓神堂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通里位于神门穴上一寸处。心律不齐神堂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心俞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心包炎神堂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意喜位于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心内膜炎神堂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督俞位于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心包积液神堂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意喜位于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水分位于脐上1寸处。心力衰竭神堂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寸平位于前臂伸侧正中线与桡侧线之间腕背横纹上1寸处。心房纤颤神堂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间使仰掌取穴位于腕横纹正中大陵穴直上3寸两筋间。风湿性心脏病神堂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小肠俞位于第一骶后孔正中线旁开1.5寸处心脏点位于前臂屈侧尺侧线肘横纹下3寸处心脏瓣膜病神堂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郄上位于郄门穴上3寸处。心肌供血不足神堂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膈俞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冠心病心绞痛神堂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灵道位于神门穴上1.5寸处。心肌梗塞神堂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极泉举臂手掌向内位于腋窝正中两筋凹陷中。注:按经络学说心经募穴是“巨阙”穴位于任脉脐上6寸处,在临床常与胃病相误,故采用背俞中的“神堂”穴代之,特说明之。⑸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配穴诊断表病名定位穴定性穴穴名部位穴名部位肾炎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太溪位于内踝尖与跟腱联线之中点处。肾盂肾炎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子宫位于脐下4寸中极穴旁开3寸处。肾乳头癌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新大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外开5分下5分。肾萎缩肾俞视诊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在侧光下患侧穴位与健侧对比明显凹陷输尿管炎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肓俞位于脐中即神阙穴旁开5分处。膀胱炎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水分位于脐上1寸处。膀胱麻痹中极位于脐下4寸处。玉泉位于男性阴茎根正中点处,女性位于曲骨穴下1寸处。尿失禁中极位于脐下4寸处。夜尿位于脐下4.5寸旁开1寸处。血尿中极位于脐下4寸处。尿血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肩胛下角外开5分。月经不调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痛经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外陵位于脐下1寸阴交旁开2寸处。闭经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通经位于额前上棘内侧2寸直上1寸处。盆腔炎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水分位于脐上1寸处。带下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阴交位于脐下1寸处。崩漏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旭杞位于第二骶椎棘突上方凹陷中。功能性子宫出血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脾俞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血海位于髌骨内上缘上2寸处左手掌心按右膝,右手掌心按左膝当拇指尖下是穴。子宫内膜炎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带脉位于第十一肋游离端直下约1.8寸,与脐平行。卵巢囊肿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新内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内开5分下5分。气中位于脐下气海穴旁开1.5寸。子宫肌瘤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带脉位于第十一肋游离端直下约1.8寸,与脐平行。新内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内开5分下5分。子宫脱垂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带脉位于第十一肋游离端直下约1.8寸,与脐平行。子宫结核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结核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旁开3.5寸。带脉位于第十一肋游离端直下约1.8寸,与脐平行。子宫癌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带脉位于第十一肋游离端直下约1.8寸,与脐平行。新大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外开5分下5分。卵巢癌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气中位于脐下气海穴旁开1.5寸。新大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外开5分下5分。妊娠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生殖点位于第二骶后孔次髎穴内开5分处。天突位于胸骨切迹正中凹陷处。孕吐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生殖点位于第二骶后孔次髎穴内5分处。滑肉门位于脐上1寸水分穴旁开2寸处。不孕症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带脉位于第十一肋游离端直下约1.8寸,与脐平行。气海位于脐下1.5寸处。输卵管不通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气海位于脐下1.5寸处。产后恶漏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漏阴位于足内踝下缘下5分处。前列腺炎中极位于脐下4寸处。生殖点位于第二骶后孔次髎穴内开5分处。水分位于脐上1寸处。前列腺增生、肥大中极位于脐下4寸处。生殖点位于第二骶后孔次髎穴内开5分处。新内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内开5分下5分。前列腺癌中极位于脐下4寸处。生殖点位于第二骶后孔次髎穴内开5分处。新大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外开5分下5分。性神经衰弱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遗精位于脐下3寸关元穴旁开1寸处。⑹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配穴诊断表病名定位穴定性穴穴名部位穴名部位头痛颈二位于第二颈椎棘突下旁开2.5寸处偏头痛颈二位于第二颈椎棘突下旁开2.5寸处通天位于顶巅百会穴前1寸旁开1.5寸处头晕颈二位于第二颈椎棘突下旁开2.5寸处头风位于大腿外侧面髌骨中线上9寸风市穴上斜3寸处美尼尔氏综合症颈二位于第二颈椎棘突下旁开2.5寸处神道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头风位于大腿外侧面髌骨中线上9寸风市穴上斜3寸处神经衰弱神道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项肌失衡坐位取穴头稍低发际下两侧项肌不平衡。神经官能症神道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项肌失衡坐位取穴头稍低发际下两侧项肌不平衡。左乳根位于任脉旁开4寸乳头直下第五肋间隙中。精神病神道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无名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癫痫神道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定志位于大椎穴旁开2寸处。肋间神经痛静穴位于前臂屈侧肘横纹桡侧与腕横纹正中联线之中点处。坐骨神经痛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坐骨位于臀部大转子与尾骨尖联线中点直下1寸处。股外侧皮神经炎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风市位于大腿外侧面正中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处。甲状腺机能亢进水突位于人迎穴与气舍联线之中点处当胸锁乳突肌前缘处。前曲泽位于肘横纹正中曲泽穴下1寸处。甲状腺机能低下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前曲泽位于肘横纹正中曲泽穴下1寸处。甲状腺瘤水突位于人迎穴与气舍联线之中点处当胸锁乳突肌前缘处。前曲泽位于肘横纹正中曲泽穴下1寸处。新内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内开5分下5分。甲状腺瘤水突位于人迎穴与气舍联线之中点处当胸锁乳突肌前缘处。前曲泽位于肘横纹正中曲泽穴下3寸处。新大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外开5分下5分。糖尿病胰俞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系位于大腿伸侧股直肌腹中髌骨中线上6寸处。糖尿病昏迷胰俞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系位于大腿伸侧股直肌腹中髌骨中线上6寸处。小天心位于手掌面大小鱼际之中点外。红斑狼疮少阳维位于内踝上缘上7.5分跟腱前缘处约于太溪穴上1寸处。脑血管痉挛血压点位于第六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哑门位于后项正中第一、二颈椎棘突之间凹陷中。脑溢血血压点位于第六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阴穴位于后头部正中线,入发际1.7寸偏右5分处。脑梗塞神堂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风府位于后发际正中线直上1寸处。膈俞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⑺外科疾病配穴诊断表病名定位穴定性穴穴名部位穴名部位急性乳腺炎肩井位于肩峰与大椎穴联线中点处。水分位于脐上1寸处。乳腺增生肩井位于肩峰与大椎穴联线中点处。新内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内开5分下5分。乳腺癌肩井位于肩峰与大椎穴联线中点处。新大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外开5分下5分。闭经溢乳综合症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凹陷中颔厌位于头维穴与曲鬓穴的上1/4与下3/4交界处弧形联线。肩井位于肩峰与大椎穴联线中点处。新内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内开5分下5分。颈椎关节病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天宗位于肩背部后面肩胛岗下窝的中央处。大杼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肩周炎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天宗位于肩背部后面肩胛岗下窝的中央处。骨性关节炎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大杼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骨结核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结核穴位于第七颈椎大椎穴旁开3.5寸处。大杼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风湿性关节炎小肠俞位于第一骶后孔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心脏点位于前臂尺侧线肘横纹下3寸处。髓膏位于大腿伸侧髌骨中线上3寸股直肌外缘之点外开1.5寸处。关节风湿症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髋骨位于髌骨上缘直上3寸处。软骨肉瘤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新内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内开5分下5分。大杼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成骨肉瘤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新大郄俯卧取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联线中点外开5分下5分。大杼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急性阑尾炎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处。阑尾穴位于外膝眼直下5寸三里穴下2寸处。水分位于脐上1寸处。慢性阑尾炎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处。阑尾穴位于外膝眼直下5寸三里穴下2寸处。阑尾炎穿孔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处。阑尾穴位于外膝眼直下5寸三里穴下2寸处。温溜位于腕横纹桡侧端阳溪穴直上5寸处。急性胰腺炎胰俞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地机垂足取穴位于阴陵泉下3寸处。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水分位于脐上1寸处。慢性胰腺炎胰俞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地机垂足取穴位于阴陵泉下3寸处。急性腹膜炎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处。圭市位于侧胸部腋窝下方第七、八肋间隙中水分位于脐上1寸处。胃穿孔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承满位于脐上5寸上脘穴旁开2寸处。右溃疡点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处。温溜位于腕横纹桡侧端阳溪穴直上5寸处。十二指肠穿孔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右梁门位于脐上4寸中脘穴旁开2寸处。右溃疡点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处。温溜位于腕横纹桡侧端阳溪穴直上5寸处。肠穿孔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处。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右溃疡点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处。温溜位于腕横纹桡侧端阳溪穴直上5寸处。食道破裂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食管下俞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寸处温溜位于腕横纹桡侧端阳溪穴直上5寸处。肾盂结石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子宫位于脐下4寸中极穴旁开3寸处。足临泣位于足背第四、五跖骨间隙之后端处。输尿管结石肓俞位于脐中神阙穴旁开5分处。足临泣位于足背第四、五跖骨间隙之后端处。膀胱结石中极位于脐下4寸处。大巨位于脐下2寸石门穴旁开2寸处。血栓性静脉炎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脉根位于第二骶后孔正中线旁开3.5寸处。脉管炎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脉根位于第二骶后孔正中线旁开3.5寸处。太渊位于掌后腕骨横纹桡侧端,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筋膜炎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蹠筋位于足根中点处。足背痛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蹠背位于足心涌泉穴外开5分处。⑻、五官科疾病配穴诊断法病名定位穴定性穴穴名部位穴名部位急性鼻炎颈四位于第四颈椎棘突下旁开2.5寸处散笑位于迎香穴外下方鼻唇沟之中点处。慢性鼻炎颈四位于第四颈椎棘突下旁开2.5寸处鼻流位于鼻孔下缘鼻中膈与鼻翼之中点处。过敏性鼻炎颈四位于第四颈椎棘突下旁开2.5寸处夹鼻位于鼻部鼻骨与软骨交界处。上额窦炎颈三位于第三颈椎棘突下旁开2.5寸处承泣位于下眼睑瞳孔直下0.7寸处。副鼻窦炎颈三位于第三颈椎棘突下旁开2.5寸处副鼻窦位于目内眦睛明穴上0.4寸处。筛窦炎颈三位于第三颈椎棘突下旁开2.5寸处额窦位于目内眦睛明穴偏鼻根部0.寸处。青光眼颈三位于第三颈椎棘突下旁开2.5寸处岩池位于乳突高点与发际联线之中点。咽喉炎颈五位于第五颈椎棘突下旁开2.5寸处水分位于脐上1寸处。扁桃体炎颈五位于第五颈椎棘突下旁开2.5寸处旁劳宫位于手掌第二、三掌骨后缘凹陷处。五、穴位诊断法的临床应用方法㈠穴位信息收集人体对穴位病理信息反应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⑴有痛信息:一是患者主诉某部位处的痛疼;二是通过穴位检查发现的穴位压痛信息。一般来说,在穴位检查时要求“指力”(压强要一致,以便与同各穴对比)一侧压痛是经络失衡是属于病理信息表现,而两侧压痛是属于患者敏感的表示。穴位信息“量变”是代表内脏病变程度和疾病的发展阶段。⑵穴位无痛信息:首先是视察穴位处皮肤变异,如:肤色、皮肤粗糙和脱屑等;对无痛信息反应的检查要求很高,它全凭检查者“手感”发现穴位信息,只要多练一定能掌握,如穴位处肌张力的改变,是增强、降低,是否出现凹陷,穴位阳性反应物的形态、结节、索条等。对这些变化都要仔细体察,如实记录以资分析诊断。㈡确定诊断要分主次一个患者的检查结果,可能是一种疾病,也许有数种疾病并存,但需要分出主病和次病。综合分析:是辨病的基本方法,可用“分”、“合”、“找”三个字来概括。所谓“分”就是把压痛的穴位和压痛明显的穴位区分开来,把定位穴和定性穴区分开来,以便分析;“合”就是把定位和辨病结合起来,把定位穴和定性穴结合起来才能诊断;“找”就是运用比较方法,找出所患何病,以便确诊和制定治疗方案。㈢穴位检查结果分析步骤病位分经的第一步先从十二经脉表中的俞、募、郄穴中的36个基础穴位中,“压痛”和“阳性”反应中进行病位分经。主要依据则是比较其压痛程度(+)和阳性反应物形态变化,其目的是先确诊患者的主要病经和与之相表里的经脉,该病属里、属表,以及所涉及的有关经脉,它是系统辨病的第一步。⑴从下表中①肺经的肺俞穴右侧(+)、中腑左侧(++)。②脾经的郄穴,地机穴右侧(++)。③胃经的俞穴、胃俞穴右侧(++)、募穴中脘穴(+++)、郄穴、梁丘穴右侧(++)。经别俞穴左侧右侧募穴左侧右侧郄穴左侧右侧肺经肺俞+中腑++孔最大肠经大肠俞天枢温溜心经心俞巨阙阴郄小肠经小肠俞关元养老心包络厥阴俞++膻中++郄门三焦经三焦经石门会宗肝经肝俞期门中都胆经胆俞++日月外丘脾经脾俞++章门地机++胃经胃俞++中脘+++梁丘++肾经肾俞京门水泉膀胱经膀胱俞中极金门⑵从上述穴位病理信息反应中已表明:该患者的主要病经是脾与胃两经,根据脾与胃相表里关系。从胃经出现穴位反应的数量和压痛等级,都说明病属里在胃经。而脾经则考虑为次要病经。⑶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十二经的三十个俞、募、郄穴,只能做到病位分经和指出主要和次要病经,它是属表经还是属里经病,这还是不能做出辨病诊断的。第二步系统辨病为达辨病目的,需要进行以下步骤:⑴一般情况先分析:目的是先从穴位检查中的“7”个穴位病理信息反应中,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①项肌失衡:(一侧肌张力低下以“↓”)表示患者有失眠。②厥阴俞:左侧(++)表明患者有多梦。③胆俞:右侧(++)表明患者胆量小,常做恶梦。④关元穴:(→)表示患者的体质中等。⑤膻中穴:(++)表明患者的性格内向急燥、善怒。⑥气海穴:(+)是膻中穴的辅助穴,主气机和情志变化。⑦乳根穴:左侧(+)表明患者多愁善感。⑵特异性穴位要注意:通过表中的特异性穴位。水分反应(++),提示该患者疾病性质是“炎症”为主。但是,还不能做出部位诊断。⑶分经定位再辨病:①在病位分经中,已明确其主要病经是胃经,在特异性穴位提示其疾病性质是炎症之后,这时须要“定性穴”与“定位穴”相配诊断之后,才能做出辨病诊断。所谓辨病,就是依据穴位出现的病理信息反应,分析、辨别、判断病症的方法。只要在认真研究经络和穴位主病的基础上,认真检查穴位,合理评级和掌握定位穴与定性穴的配穴规律,就能立即做出现代疾病的诊断。②从呼吸系统:定性穴,肺俞右(﹢)、中腑左(﹢﹢);定性穴:库房右(﹢﹢)、水分穴(﹢﹢),可构成慢性气管炎的诊断。③在消化系统:定位穴:中脘(﹢﹢﹢)、胃俞右(﹢﹢)、承满左(﹢﹢﹢)、商曲左(﹢﹢﹢)、梁丘穴左(﹢﹢),定性穴,水分(﹢﹢﹢),构成了慢性胃炎诊断,此次发作伴有轻度胃痉挛。④肝胆系统:胆俞兴隆穴右((﹢﹢)、肝炎点右(﹢)、胆囊点右(﹢),而定位穴肝俞穴(﹣),所以没有意义,不能构成诊断。⑤五官科:颈三右((﹢﹢)、颈四右(﹢﹢),提示该患者曾患有视力障碍和慢性鼻炎。其它:天宗穴右(﹢﹢),结合定性穴水分(﹢﹢﹢)可构成右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⑥确定诊断要分主次:在辨病诊断中,必须分清主次。要抓主要诊断,要防止诊断过多,增加病人负担。确定诊断的原则,主要是依据穴位病理信息的反映程度,诊断两种以上的疾病,并进行比较,以反映明显的穴位为主病,其它以此类推,一般只诊一、二种。从本例的诊断结果来看:一气管炎,二神经衰弱,三右肩关节周围炎。这三种疾病与胃炎相比,都没有后者的穴位病理信息明显,因此本例最后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⑷、穴位诊断与临床诊断对照结果主诉:上腹部疼痛三年余。现病史:三年来上腹部疼痛,无明显规律性系隐痛,无反酸嗳气,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粘液量少,食欲不振。既往史: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气管炎、肩关节周围炎。体检:体质消瘦、皮肤无黄染、心肺(﹣)、腹软无包块、剑突下压痛明显,肝脾末扪及。化验:超声波:X光造影:胃呈鱼勾型、胃角切迹以下胃窦粘膜粗而不规则,部分呈圆型息肉样增厚之粘膜,有一过性痉挛。其它未见异常。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溃疡病。穴位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对照结果:穴位诊断与胃镜诊断符合。六、临床诊断效果㈠、穴位诊断的临床验证为了摸清穴位诊断法的临床使用价值,对从实际调查的穴位病理信息反映中制定的“定性穴”和“定位穴”,进行全面的考证。其方法是:对临床已明确诊断的住院病人施行重点验证,以便了解这些定位穴与定性穴的适用价值。㈡双盲试诊我们采用的双盲试诊,其具体做法:一不问病情,二不看病历。对来诊者施行全面的系统穴位检查(158个穴位)将“穴位压痛和阳性反应物”结果记录在穴位检查表,依据穴位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现代(西医)疾病诊断。后转请西医问诊、体检、诊断,最后依穴位诊断申请辅诊科检查以资对照。1、在不了解溃疡部位情况下:中脘+承满右溃疡点=诊断胃溃疡。中脘+右梁门+右溃疡点=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诊断消化道出血的定性穴为阳陵泉穴,是在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基础上加阳陵泉。3、肝炎病例中,肝炎点压痛反应为100%,凡患胆结石者在足临泣均出现明显压痛反应。4、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肺俞、中府、孔最三穴有明显的阳性反应。而肺结核以结核穴阳性率最高,肺炎以五里穴阳性率最高,慢性气管炎以库房穴阳性最高,胸膜炎以渊液穴阳性率最高。5、心血管疾患分别在灵道、血压点、心俞均有明显压痛阳性反应;心肌梗塞以极泉穴阳性最高,冠心病心绞痛以灵道穴阳性率最高。高血压以血压点阳性率最高,心肌炎以大陵穴阳性率最高,风心病以心脏点与上郄门穴阳性率最高,心力衰竭以寸平穴阳性率最高。6、癌症患者均为肿瘤医院住院病人,均有病理证实。通过穴位诊断验证,在新大郄穴上均出现明显压痛反应。其中妇科卵巢癌及子宫癌经放疗后,新大郄穴压痛的程度有些减轻,但不影响诊断。附:穴位诊断参考图部位:位于胸骨中线,平第四肋间隙,部位:位于膻中穴上1.6寸凹陷中。即两乳头联线中点。
部位:位于任脉旁开4寸,乳头直下第五肋间隙中。部位:位于任脉旁4寸,乳头直上锁骨下缘凹陷中。部位:位于任脉旁4寸,乳头直上,第一肋间隙中。部位:位于任脉旁4寸,乳头直上,第三肋间隙中。部位:举臂取穴,位于腋下3寸,第四肋间隙。部位:位于任脉旁6寸,平第一肋间隙。部位:位于膺窗穴外斜上1.8寸处。部位:位于乳头直下,相当于六、七肋间。部位:位于乳头直下,相当于第八、九肋间隙。部位:位于乳头直下第七、八肋间隙中。部位:位于胸侧部,腋窝直下方七、八肋间隙。部位:位于脐上1寸处。部位:位于脐上2.5寸处。任脉新穴。部位:举臂手掌向内,位于腋窝正中两筋间凹陷中。部位:位于脐上4寸处。部位:位于脐上1.5寸处。任脉新穴。部位:位于脐上3寸,旁开1寸处。部位:位于脐上5寸(上脘穴)旁开2寸处。部位:位于脐上4寸(中脘穴)旁开2寸处。部位:位于脐上1寸,旁开1寸处。部位:位于脐上2寸(下脘穴)旁开五分处。部位:位于脐上4寸(中脘穴)旁开3寸处。部位:位于脐上1寸,旁开2寸处。部位:位于脐中(神阙穴)旁开5分处。部位:位于脐旁开1寸处。部位:位于脐旁开2寸处。部位:位于脐下2寸处。部位:位于脐下2.5寸处。任脉新穴。部位:位于脐下3寸处。部位:位于脐下4寸处。部位:位于男性阴茎根正中点处。女性位于曲骨穴下1寸处。部位:位于脐下1寸(阴交穴)旁开2寸处。部位:位于脐下2寸(石门穴)旁开2寸处。部位:位于脐下4寸(中极穴)旁开3寸处。部位:位于脐下3寸(关元穴)旁开1寸处。部位:位于十一肋游离端直下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前三分钟小故事10篇
- 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3 1 倒数的认识(同步测试)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2025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三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学案中图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5.1任意角和蝗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知识点讲解含解析
- 2024年飞行管理系统合作协议书
- 2024年FS-L系列柔软剂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4年电力测量仪表项目合作计划书
- 玉溪师范学院《国画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液态食品包装机械项目合作计划书
- 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点试题及答案【200题】
- 2024年高考真题-地理(甘肃卷) 含答案
- 《助产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18385-2024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 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类风湿关节炎前状态诊疗专家共识(2024)解读
-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 ICD-10疾病编码完整版
- 2023年山东青岛局属高中自主招生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搭船的鸟》 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滴灌安装工程合同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