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八单元第22课,包括“局部抗战”、“全面抗战”、“日军的侵华暴行”三个子目,“日本侵华”与“中国抗战”两条线索。与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关联性较强,可以加以整合。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日本侵华暴行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相关史实,但主要停留在史实的了解上,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本学段重在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化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深入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深刻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史料,能够总结日本侵华的背景和原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能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时空观念)通过比较分析两次淞沪战争中国民政府的作战态度、斗争力量、作战计划与战略目标,能够了解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下从国共内战到一致抗日的史实,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原因、特点,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全面抗战的具体内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通过整节课的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战争观、历史观,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日军侵华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史料实证意识的树立。(二)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抗战与局部抗战的区别。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以两次淞沪战争的异同比较导入新课:首先简介两次淞沪战争的总体情况,在同一地点,分处抗日战争不同阶段的两次淞沪战争正是中国人民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的一个缩影,由此导入新课。使学生总体了解两次淞沪战争,为之后的比较探究奠定认知基础,并快速进入新课学习。一、侵略:狼子野心运用时间轴,结合教材梳理日本侵华的相关史实与发展脉络,在梳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日本侵华史实的时空框架;运用文字史料,引导学生从日本、中国、国际社会三方面思考探究日本侵华的原因(探究一);【材料一】按明治大帝遣策……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1927年东方会议后田中义一提出的《田中奏折》【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从美国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也沉重打击了日本……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农户平均负债700-800元。日本国内矛盾激化,经济危机也引起了政治危机。——《日本侵华七十年史》【材料三】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材料四】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教师在学生自主解读材料、回答问题后,针对其回答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和补充。运用图片史料,面对日本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的狂妄态度,介绍从国共两党到爱国学生、商人、华侨等不同阶层、团体、势力面对外敌来犯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结合教材与时间轴,在特定的时间脉络中梳理日本侵华史事。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多角度思考总结日本侵华的原因。时间轴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时间框架中了解史事,及其时间关系,从而形成整体、宏观的认知,强化时空观念。借助史料进行问题探究,论从史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思维能力。图片史料十分直观,能够与教材的文字叙述相辅相成。二、抗战:众志成城(一)两次淞沪战争中国民政府态度之变展示相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两次战争中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发生了何种转变(从消极抵抗、妥协退让变为主动积极、抗战到底),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由此进入对从国共内战到一致抗战的学习。【材料一】1932年一·二八抗战是一曲抵抗与妥协的两重奏。南京政府始终采取“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政策,抵抗是被动消极的、用兵作战是极有限度的。——总结自余子道《两次淞沪抗战之比较研究》【材料二】1937年八·一三抗战具有一·二八所未有的主动性、全面性和彻底性。南京政府采取团结御侮、抗战到底的态度,用兵作战主动积极、倾尽全力。——总结自余子道《两次淞沪抗战之比较研究》从国共内战到一致抗日(1)通过展示张学良、蒋介石的相关言论,介绍最初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与“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纲领,并引导学生思考国民政府如此行事的原因与考量;(2)展示不同群体、阶层等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与行动,并以周恩来的相关言论总结:面对东北沦丧、华北危亡之势,全民奋起,挽危救亡,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种潮流“已无可阻止”,西安事变一触即发;(3)介绍西安事变的相关概况,引导学生分析相关史料,思考探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并重点关注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探究二)。【材料一】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材料二】或者由于这一发动结束了“剿共”内战,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而得到早日的实现…是国际和平阵线,全国人民,全国一切原意抗日救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所竭诚拥护并要使之实现的。——《中共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的任务的指示》教师进行总结。(二)两次淞沪战争中斗争力量之变展示相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两次淞沪战争中的斗争群体、斗争力量发生了何种变化(斗争规模扩大,形成了爱国统一战线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何会变化,进而转入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关内容的学习。【材料一】1932年一·二八抗战是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团约6个师进行的中小型战役。此时国共两党处于敌对状态,严重限制了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战中的作用。——总结自余子道《两次淞沪抗战之比较研究》【材料二】1937年八·一三抗战是中央军京沪警备军和全国主要军事集团部队等近80个师参加的大规模会战。中共以对民众抗日救亡运动进行了积极有力地领导,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空前团结,抗日斗争风起云涌、空前高涨。——总结自余子道《两次淞沪抗战之比较研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运用时间轴讲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在此的重要意义。(三)两次淞沪战争中战略目标之变展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两次淞沪战争的作战计划与战略目标有何转变(从力图恢复原状、争取调停到积极筹谋,长远眼光),进而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全面抗战与局部抗战的不同之处(探究三);【材料一】1932年一·二八抗战的战略意图为:一、使上海局势恢复到一二八事变以前之原状;二、保持上海之闸北以及江湾等地区,不受日军侵占;三、争取国际联盟和西方调停,通过外交途径达成一个公平的停战协定。——总结自余子道《两次淞沪抗战之比较研究》【材料二】1937年八·一三抗战的战略目标为:一、摧毁日军在上海的根据地;二、击退登陆之敌,保卫上海,拱卫南京;三、扩大沪战吸引日军主力,牵制其在华北的进攻,打乱其作战计划;四、掩护工业等的内迁;五、使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产生良好的观瞻。——总结自余子道《两次淞沪抗战之比较研究》探究:如何理解全面抗战。教师从规模、成分、内容、时间等多角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并进行总结。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带着问题开展学习;结合教材,理清形势发展的时间脉络和先后关联;解读分析材料,思考探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4.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辨析不同事件间的关系与历史意义。5.小组合作,开展探究。论从史出,强化史料实证意识,同时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到中国共产党在团结抗战中所发挥的作用。用具体的两次淞沪战争进行比较,能够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实例中理解“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等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深化理解。三、罪行:罄竹难书1.“一些数据”——揭露日军大屠杀、大轰炸之暴行;2.“一些回忆”——直面日本非法人体试验、强征“慰安妇”之罪行;3.“一些举措”——了解日本占领区统治之严酷措施。(1)政治上:以华制华,复制傀儡政权;(2)经济上:以战养战,野蛮经济掠夺;(3)敌后抗日根据地:三光政策,治安强化运动。教师总结:组组数据、种种回忆、条条举措实为日本侵略者罄竹难书之罪行!中华民族难以磨灭饱经沧桑之苦难!今日我辈不容遗忘之历史!!结合教材分类总结日本侵华罪行的具体表现。数字、回忆录等都是十分直观的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把对教材上的文字描述转变为直观生动的认识,进而激发其家国情怀。课堂小结引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