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作文人物素材|十个作文主题,十个热点人物(人民日报暖闻热评)环境保护每个人都是环保行动者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周珊珊【人物】“环保战士”杨欣【故事】一头花白长发、一脸络腮胡子,不是杨欣的时尚造型,而是现实的需要,能在高原地区抵挡漫天风沙和灼热紫外线。杨欣曾跟随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全程漂流长江,被视为探险家;之后,他关注藏羚羊、冰川保护等问题,成为长江源头的“环保战士”。他创立了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发起“垃圾换食品”和“带走一袋垃圾”项目,建立高原垃圾回收处置的管理体系,在青藏公路沿线布局6个“绿色驿站”……几十年来,杨欣及其志愿者团队坚守在长江源的保护一线,用自己的努力守护着母亲河源头的环境。【点评】“保护长江就像是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挑起这个担子的时候便知道放不下了。”爱挑的担子不嫌沉,杨欣把长江源保护的重担一挑就是几十年。环保的“射线”有方向。杨欣在建立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时,就“瞄准”了一种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斑头雁。以前,每年都有2000多枚斑头雁蛋被捡走,杨欣和团队就在斑头雁栖息地附近驻扎、守护,“现在一个斑头雁的蛋也丢不了”。从保护珍稀动物,到发起“每人带走一袋垃圾”项目,再到带动当地人参与保护站工作,保护工作每解决一个问题,都会往前走一步,以精准保护获得精准效果,让环保行动踏踏实实前行。有方向,才能更专注,“梦想加专注才有可能梦想成真”。坚持是可贵的力量,一人一时一地的努力或许微弱,但坚持的时间足够长、影响的人群足够多,就能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对杨欣来说,做好长江源环境保护这件事,是打好“持久战”;构建长江源垃圾回收体系,是打好“攻坚战”;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保护中,是打好“配合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打好环境保护的持久战、攻坚战、配合战,不止于一时、不限于一地、不囿于一隅,日拱一卒、积极行动,才有人人参与的环保大格局。有人说,“以长江作背景,你不敢不刚强。”支撑杨欣数十年如一日保护长江源的动力,不仅仅是心中的情怀,更是“长江”这个宏大的背景。保护母亲河,意义重大因而义无反顾;保护长江源,责任重大因而勇毅坚定。以敬畏心来放大责任心,用持久力来激发战斗力,正是“环保战士”的强大之所在。每个人都可以像杨欣这样,成为环保的一个原点。担当起该担的责任,让绿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环保成为一种行为方式,中华大地就能清水长流、绿意盎然。【网言网语】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和生命,走进绿地、走进我们的生命家园。——@筱娇娇
每一个人的旅行都有意义,杨欣用他“环保”的方式继续他的“人生旅行”。——@朱桀的天空付出坚守每一滴汗水都值得称颂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筱理【人物】长城上的工人【事件】不久前,一段视频风靡海内外,记录了一群工人“冒着生命危险修复长城”。自2005年起,国家文物局启动了“长城保护工程”。长城遭到毁坏的部分逐一得到修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些工人。修复工作不简单,有些修复点十分陡峭,原料运输只能靠驴、马和钢缆,运上去需要走40分钟的山路,砖块最重约272斤。工人们十几年如一日,每当结束一天的修复工作时,他们都筋疲力尽。网友感叹:“他们是中国荣耀的捍卫者”。【点评】世界上没有“超人”,却有超人般的挑战。就像长城上的修复工人,年复一年地为古建筑“添砖加瓦”。为了不造成二次损坏,有时仅靠一根同伴拽着的绳子,在悬挂中完成高强度的工作。很多人由衷地竖起大拇指,他们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值得称颂。“下面有风,很危险。如果胆小,就做不了。不过我很勇敢,所以我敢下去补砖。”一位工人这样说。这是一份既辛苦又危险的工作,工人们却甘之如饴,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荣誉”。雄伟壮观的长城背后,是一群籍籍无名的工人,他们用汗水、勇气和坚持,维护着长城的荣光。其实,为城市扫除尘霾的环卫工人,为景区清理垃圾的“蜘蛛人”,为祖国荣誉而战的体育健儿,为文化传承修补残缺文物的修复师……不管哪个行业、何种身份,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一个特定目标而全力以赴,是劳动、拼搏与奉献,夯实了社会运转的基石,也筑牢了社会价值的底座。这也是一个隐喻,行进的中国总是在“挑战不可能”,在坚守传统、放眼未来中为改革发展“添砖加瓦”。每一个群体都是社会滚滚向前的推动力量,一步一个台阶地登高处、补缺口,给自己、给社会、给后人留下最美的杰作。中国需要他们,需要这样的力量。【网言网语】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造就了伟大的奇迹,子孙后代游长城的时候可以骄傲地说:看,我爷爷也曾经参与修长城。——@兵心无悔一身正气
长城是华夏民族的千年守护,更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象征。所以,它的前世今生乃至将来,都将一直见证和守护华夏的繁荣和平安。——@白衣笔记慈悲善良以善良的光照亮更多心灵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李思辉【人物】汶川“夹缝男孩”郑海洋【故事】“小雨,你看到了吗?你的老朋友在新北川等你。”最近,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小伙子郑海洋,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湖北女孩小雨。十年前的汶川地震中,正在北川中学读高一的郑海洋被埋在水泥板夹缝中长达22个小时。后来,这个被称为“小雨”的志愿者吴丝雨来到受灾地区,帮助郑海洋进行复健,这一过程也让他重拾了生活信心。如今,郑海洋有了自己的事业,希望找到失去联系的小雨,当面说一声“谢谢”,并想请她回新北川看看。【点评】“她是我灰暗世界里的一束光。”郑海洋如此评价吴丝雨。这句话饱含了一位灾后重生青年的深切情感。人们看到了他被救出时摆出的“成功”手势,却很少知道被截肢后的灰心与叛逆,更不了解有个叫小雨的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让他对生活有了新向往。十年过去了,用心寻找当年的志愿者小雨,是一种善良真诚、知恩感恩,也是为了让那束光折射得更远。“志愿者小雨,你在哪里?”“汶川地震中的‘夹缝男孩’在找你”……成百上千的人都被这段故事深深打动,热情地转发信息,以盼尽早找到她。为什么人们如此热心关注?为什么期待他们能再次相聚于新北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场天灾把人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那份真诚的关心、衷心的祝福、朴素的爱护,不仅留在了当年的汶川,而且要继续传递下去。人们都希望汶川明天会更好,也希望从地震中走出来的汶川人会更好,更希望播下的爱的种子能够在那片坚实土地上茁壮成长。其实,包括郑海洋在内的千千万万汶川人,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创造新生活,又何尝不是给社会带来向上力量的“一束光”?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直面苦难的坚强、奋发不息的力量。同样,一朝帮助、十年不忘,是人与人之间弥足宝贵的情感互动;被他人感动又循着这种感动去创造新生活,去帮助更多的人,正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每一个爱的期许、每一次爱的寻找,都是美好的希望。把善良的火炉越烧越旺,让爱的光芒越照越广,向善向美向上也就形成了我们心灵、我们时代最美的主旋律。【网言网语】这是一个温暖而美妙的故事,充满了正能量。愿好人终有好报,愿男孩能如愿,期待美妙故事的后续发展。——@静心
你的生命中,有很多陪伴你很久的人,有很多支持帮助鼓励你很久的人,不要因为他们时常在你身边而忘了他们的恩情。——@韩洋传统文化为传统留扇时间的门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虞金星【人物】民间音乐传承人申嘉彤【事件】山西姑娘申嘉彤从小学音乐,爱好民间音乐和传统乐器。上大学专门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后,她更四处寻访山西的民间音乐传承人,拜师讨教,想为流传几百年的山西民间音乐留存更多资料,让传统民间音乐绽放时代光华。“非遗”项目兴县香坊戏传承人白爱明被申嘉彤的努力感动,决定将香坊戏的剧本、曲谱等珍贵资料传给她。申嘉彤也由此成为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之一。申嘉彤还希望以香坊戏为题,写一篇探究山西民间音乐发展和传承的论文。【点评】什么是时髦?如何追求时髦?追求什么样的时髦?申嘉彤说,“我要做个不一样的‘90后’”。因为从小就热爱音乐,始终秉持传承民间音乐的情怀,学习并传承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成了她的“时髦”,让人由衷感佩与赞叹。文化传承要“说”,更要“做”。无论是“传”还是“承”,都是动词而不是名词。“非遗”保护,相较于理念上的重视,身体力行的实践更重要。像申嘉彤那样,在别人忙着过节时,她能带着笔和本,想方设法地采访民间艺人,这种言行合一的精神就是文化传承的最好姿态。只有在理念的基础上,往实践的方向更进一步,时间才会给我们留一扇门。传承,正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要“传”得下来,就得为那些即将消散的艺术争取时间。为何在文化保护中,我们会用到“抢救”一词?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这些看起来或许有些过时的文化艺术,在将来的某个时间,会不会再次被激活,产生影响民族、影响人类的新价值。只有尽力保存,向未来争取时间,才有新的可能。即使不能活态留存,能多留存相关的文字与音像资料,也就多一分可能。毕竟,我们对于“失传”的喟叹已经太多了。要“承”得起来,就得为那些尚在生活中的文化艺术注入时间元素。科班出身的申嘉彤说,她在学校做了尝试,把民间音乐的一段旋律一段唱腔引入流行音乐,同学们的反响很不错。这种尝试庶几近之。传承从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脉络。在时间上,与未来最接近的总归是当代。“承”的过程,不必也不能回避当代、回避新、回避变。我们期待,在文化传承与时间的较量中,有更多像申嘉彤这样的青年加入。惟其如此,时间才能为我们开拓更宽阔的路。【网言网语】好样的,年轻人要向你学习,传承一些值得传承的东西。——@平杰
守是守不住的,要发扬光大就得有人学,有人乐教善授。——@武工队温暖大爱无声世界,有爱高歌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方名荣【人物】聋哑教师夫妻程洋和陶艳萍【故事】在江西省于都县特殊教育学校里,有一对聋哑教师夫妻程洋、陶艳萍,他们用无声的温暖传递着对聋哑学生们特别的爱。多年来,从批改作业到日常交流,从律动舞蹈到插花学习……在无声的世界里,程洋和陶艳萍用自己的方式给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培养的许多孩子在篮球、绘画、舞蹈等许多领域屡获佳绩。许多学生表示,程洋和陶艳萍比父母更能帮助自己、理解自己。【点评】人的一生以怎样的方式度过,是由自己选择的方向和价值决定的。程洋、陶艳萍夫妇就用自己特殊的经历,书写了“没有翅膀也要飞翔、没有声音也要歌唱”的人生答卷。他们的故事让千万网友感动,这是整个社会对真与善的敬意。人生虽有意外,但这不仅不会把人打倒,反而能激活生命的潜力。身为聋哑人,程洋和陶艳萍的世界万籁俱寂,但他们没有害怕,更没有怨天尤人、悲伤失望,而是坦然面对、笑对生活、乐观坚强。正是凭着坚强的意志,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学习,才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这种乐观、坚强和坦然的人生态度,本就值得我们学习。把生活的苦变成人生的甜,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每一个人,只要努力生活、热爱生活,终能撑开一方晴空。战胜自己并影响他人,这份力量何其强大,又何其勇毅。谁的人生能尽如人意呢?生活总是告诉我们,我们脚下并非坦途,总有沟沟坎坎需要跨越,过得去就是成长、能见未来,过不去就是坎坷、停滞不前。这样的生活经验不是说起来激动人心的“鸡汤”,而且是做起来鼓舞人心的“榜样”。程洋和陶艳萍跨过了人生的障碍,也让一些同样不幸的孩子从阴影走进阳光。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在与自己的对抗中赢得了胜利,又在陪伴更多孩子的较量中赢得了尊重。如果没有一股势不可挡的生命力量,如果没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毅力,怎能书写出自己的生命乐章?生命是宝贵的,也是不息的。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外表的美与丑、财富的多与寡、学历的高与低,而在于如何克服困难、激扬希望、厚植未来。当你不轻言放弃时,一切都可以从零再开始;当你奋力搏击时,随时都可能上演人生奇迹。毕竟,生活总是会给向善向上者以阳光,生命的精彩也总是属于能扼住命运咽喉的奋斗者。匠心专注用心一者技必良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周珊珊【关键词】专注【释义】艺要精,贵在专。从古至今,大国工匠无不始于静心、成于专注。滴水可以穿石,就在于它瞄准一个方向,驰而不息;铁杵能够磨成针,“功夫深”的背后更是一种恒心在支撑。专注的精神,是笃志钻研,是凝神深耕,是沉潜用心,这是处事之法,更是为人之道。古语有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一“痴”字,便是专注的别名。【点评】大凡有成就者,都绝非三心二意之人,而是能专注于一个目标。运维检修工赵学军,24年专注高压带电作业技术,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行业技术领军人物;车工王阳,守住三尺车床,一干33年,加工过的飞船零件100%合格;罗阳及其团队,为了让歼—15早日腾飞,潜心研究、心无旁骛,助推航空事业的发展……行业虽然各有不同,但只要认准自己的方向,并沿着这一方向持续努力,就能成为领先者、排头兵。运维检修工赵学军制作铁锅的匠人说,“三万六千锤,少一锤不行。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的确,专注需要一颗诚心,不能有半点投机取巧,容不得一丝偷工减料。片面地追求速度,只是看重短期收益和小利小惠,就容易晃了眼、慌了神、走了样。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一旦失去了专一和聚焦的耐心、韧劲,不仅让人“坐不住”,而且会不可避免地生出浮躁、逐利、急于求成的心态。正是因为潜心于一业,才能从中获得自我肯定、获得内心充实,因而可以不计功名利禄、远离外界纷扰。作为高铁研磨的“第一把手”,宁允展认为“工匠就是凭手艺吃饭”,宁可辞去研磨班班长职务也要回到一线,他能掌握好车轮“脚踝”中0.05毫米的研磨空间,保证了京沪高铁试跑速度世界第一。有人说他是“不愿当官的大国工匠”,他却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正是因为完美,他的产品可说已臻于“作品”。专注,从来没有天赋和运气的成分,靠的是细心积累、信念支撑。焊接微小的焊缝时,怎么确保眨眼瞬间没有闪失?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说,“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这“十分钟”换来的航天制造“零失误”的标准,源自他刚入行时的勤学苦练,从姿势到呼吸、从动作到心态,都超然众人。实践也证明,要成为大国工匠,就要长期、专注、持续地在一个领域内打磨,做人所不能及,进而掌握核心技能。通往“大国工匠”之路,是由每一分钟、每一秒钟组成的,走的每一步都算数。在当下,注意力开始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谁下的功夫足够大、谁花的心思足够多,谁就能在竞争中领先一步。以专注力托举起的精益求精,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网言网语】在中国,还是有很多这样不为名利而为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努力的人。——@夏虫悄悄埋头苦干,手艺也能精忠报国。——@老土豆炒泥鳅自立自强挣脱困顿,生命破茧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孙振【人物】做电商带乡亲致富的李娟【故事】安徽砀山县的李娟,10年前患上脊髓空洞症,体重仅25公斤,全身只有脖子以上部位能够有限活动。可她没有向命运低头,手不能动,就用嘴咬住触控笔,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写,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微商小店。过去一年,李娟通过电商销售水果超过40万斤,成了带动乡亲共同脱贫致富的“电商CEO”。李娟的故事感动无数人,她也成为第二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点评】“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前进的勇气”。李娟在花一般的年纪却因重病不得不常年卧床,但她没有选择望着屋顶自怨自艾,而是用实际行动释放着生命的力量,追求属于自己的精彩。越是逆境,越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对于这一点,李娟深有体会。和客户沟通,平常人几秒钟回复一句话,她需要几分钟甚至更久,“感觉咬着触控笔的牙齿和嘴巴都要木了,满头虚汗”。她也曾经绝望,但是心中那一团不愿熄灭的火焰让她坚持了下来,克服重重困难,找到了即便身处斗室也能实现自我的方法。李娟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了存在的价值感”,更多人也能在这样的不屈、不懈、不畏中,体会到人生的真谛。有人说,生活中没有天生的强者,只有不息的奔跑者。生活就是一场马拉松,没有谁一开始就“预定”了冠军席。只有那些瞄准目标、敢于挑战、坚持不懈、超越自我的人,才能脱颖而出,站上最后的领奖台。前不久,年近70岁的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而失去双腿的他为了这个梦想,努力了43年,“你只有克服困难,才能有新的作为,所以我一直都没有放弃过”。生命只有一次,怎么过好这一生,很大程度上系于自我的选择。哪怕身有残疾、哪怕境遇困顿,但只要鼓起勇气、不断向前,生命就会予你馈赠,绽放出绚烂的花朵、采摘到甘美的果实。生活的意义要靠自己的双手来赋予,生命的精彩要在成长路上写就。化蛹成蝶、破茧而出,总要经历拼力挣扎的过程。如果有人帮助剪断茧丝,蝴蝶虽出了茧,却只能拖着萎缩的翅膀爬行,再也没有飞翔的能力。这破茧为蝶的生命力,正藏在一点点挣脱束缚的坚持之中,是拼搏让人有力,是奋斗让人坚强。安逸使人舒适,却让人生失彩;咬定梦想不放松、保持进击不松懈,我们才能冲破束缚自己的命运之茧,真正在繁花中翩然舞动。【网言网语】心坚强,折断翅膀也能飞;砀山女孩,好样的。——@好山好水
身残志坚,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小姑娘是一株破土而出的参天大树,让我们看到前进的力量。——@涛声依旧
逆境中不害怕,不放弃,坚韧自强,风雨之后见阳光。——@卓越剑客文化交流让文学译介更精彩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姜晓丹【人物】为中阿文化架桥的仲跻昆【故事】仲跻昆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阿拉伯语专业,与阿拉伯语结缘60余载。他编著的《阿拉伯现代文学史》《阿拉伯文学通史》《阿拉伯古代文学史》等作品,填补了我国在阿拉伯文学史领域的空白。2011年,他获得阿联酋“谢赫扎耶德图书奖之年度文化人物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学者;2018年,又荣获中国翻译界最高荣誉“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点评】如何借由语言魅力架设起文化沟通的桥梁?在仲跻昆与阿语结缘的60余载里,他不畏艰辛、潜心钻研。如今,已年过八旬的他,仍坚持每天看书籍、写文稿,动力就来自于一种让中阿文化交流始终不断线的深沉使命感。使命感,源自紧迫感。参加一次中青年翻译交流会时,在场的人中只有仲跻昆一人研究阿拉伯语,他不解,“阿拉伯文学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没有人理?”别人说:“我怎么知道阿拉伯文学好啊?”这样的状况让他深受触动,也凸显出这门语言及其文学作品译介工作的紧迫性。让更多人读到阿拉伯文学、了解阿拉伯文化,尽己所能打开世界文化宝库的一扇门,不仅要全心投入、步步深入,而且要时刻不松懈地推动自己进步。翻译虽是苦差事,却令人享受。以诗歌翻译为例,寥寥数语要遵循严格的格律,做到精准传神的情感表达,而这需要兼备阿语水平和中文功底。仲跻昆做过口译、笔译,走过十几个阿拉伯国家,每个词汇的背后无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钻研沉淀。正如他翻译的一首诗所写,“我希望在自己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与美如饥似渴的追求”。对挚爱的追求最是无价,也终将让人在辛勤付出后得到精神的涵养、文化的润泽。“是改革开放造就了我们这一代,是前辈培育了我们这一代,是时代滋养了我们这一代”。正如仲跻昆所说,无论翻译工作还是教学研究,都需要一代代人传递文化的火炬。如今,年轻一代正在逐梦前行的路上努力奔跑。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文学译介会更加丰富多彩,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也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书写下更精彩的篇章。【网言网语】感谢他们,让我们能读到更多好作品,丰富了认识世界的角度。——@好孩子
每本书的翻译都是译者们呕心再创作的过程,精彩源自努力。——@爱笑的风筝
把一门语言学好学精不容易,把文学作品翻译好更难,致敬。——@乐呵读书
敬畏热忱以敬畏心做挚爱事作者:李洪兴
人民日报评论
【人物】情牵汉字的王宁【故事】1936年出生的王宁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她从《说文解字》中发掘出“小篆构形系统”,创建了“汉字构形学”与“书写汉字学”;在汉字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贡献突出,领衔研制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年过八十,她依然奋斗在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第一线。【点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组成的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华文明的“根”。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汉字承载着历史、代表了文明,是华夏儿女宝贵的文化财富,格外需要一份敬畏心。对汉字的热爱与敬畏,是王宁教授毕生的追求。自从大学就读中文系,与汉字研究结缘,在六十载岁月里,她与汉语言文字学始终没有分开。教学生、做研究、搞普及、参与农村扫盲……与汉字教学研究普及有关的工作中,总能看到王宁的身影。正是因为热爱,每当有人提及对汉字的疑惑时,她解疑释惑就如同“沉浸在激情当中”;也是因为敬畏,她从当年识字班的老人们等待邮递员送《人民日报》来的场景中,看到了人们对文字的渴望。的确,有了一份敬畏心,才能把挚爱的工作当成一生的事业。每当王宁教授遇到他人对汉字的误解或错用时,她都耐心讲解汉字的历史流变和审美特点,希望人们“重新拾回对汉字的热爱和敬畏”。正因如此,在去国家图书馆主讲《汉字与中华文化》前,她经历了很多个不眠之夜,用两个多月时间录制了10讲内容。这份“文化大餐”,让更多人在深入浅出中体悟到了汉字之美。这份敬畏心还在于,王宁始终秉持跟上时代的理念。正如她说,“我对汉字感情很深,特别关注汉字的命运。”为此,她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借助计算机等手段,让传统语言文字学与现代接轨,让现代人都能领悟中国语言文字中真正的意蕴。只有让更多人全面、准确地了解汉字,才能真心热爱并敬畏文字,传统文化也才更容易走向现代、葆有生机。有人说,拥有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向人们呈现出它的无限可能。对于汉字,王宁教授始终敬畏并热忱地从事了一辈子研究,本身就令人崇敬。对于我们每个人从事的工作,保持一颗敬畏心,也一定能翻越一座座高山,看到最美的风景。保家卫国保家卫国,不能后退半步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肖家鑫【人物】“排爆专家”张保国【故事】1984年,张保国考入军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开展新员工培训工作总结
- 消防安全主题演讲竞赛
- 眼科手术室布局要求
- 瓣膜病的护理常规
- 二零二四年城市供水工程合同:新建住宅小区的供水系统设计与施工3篇
- 2024年度演出经纪合同的服务内容2篇
- 2024年度教育培训合同职业技能提升3篇
- 抖音直播大学培训
- 《家畜传染病的总结》课件
- 2024年度环境监测与评估外包服务合同3篇
- 《结肠癌护理查房》课件
- 一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高考语文】202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评讲
- 2024-2030年中国煤炭采煤机行业供需趋势及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餐饮服务行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第九届“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测试考试题库及答案
- 湖南省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建筑制图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管理心理学(自考)第十章-领导行为与管理
- 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 北京某办公楼装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