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单元整合教案案例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单元整合教案案例1教学目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了解课文层层递进的写法。教学重点:积累字词,正确理解作者观点。一、导入课文我们刚学了《论语》八则,了解到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称为“圣人”。后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我们今天要学的《天时不如地利》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二、散读、齐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2.注意断句、标点符号停顿要读出来3.说说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五、作业1.背诵2.分类积累词句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三、借助注释了解大意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且圈划出自己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子的翻译。2、质疑解疑与归纳补充班级讨论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3、积累几个实词和虚词之: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环而攻之:指城郭而:环而攻之而不胜:前,表承接;后,表转接。夫: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然而不胜者,……:这样却亲戚畔之:内外亲属去:委而去之放弃域:限制,名词作动词。畔:通”叛”。4、掌握几个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四、理解课文结构及孟子思想1、本文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一段: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三段:分析论点从第二、三段看,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战争方面的。第二段从攻城方的角度写,虽然攻打的是个小城,也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但是没有选择有利于进攻的良好的地理形势,所以“不胜”而返,从而强有力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第三段从守城方的角度写,守城者据守着“高城”“深池”,拥有坚利的兵革、丰盛的米粟,却弃城而逃,显然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第四段:总结论点,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第四段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封疆”、“固国”、“兵革”、“畔之”、“攻”、“战必胜”,这些都是描写战争的词语,可见本文的主要篇幅都是写有关战争方面的内容,但作者的态度不是鼓吹战争制胜,而是反对不义战争,反对以“兵革之利”威震天下,甚至他认为即使有“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也不一定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那战争靠什么制胜呢?作者就此自然而然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由此引申出的结论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要打,也一定是打胜仗。从这段看,作者只是以战争为例,落脚点是要谈治国之道,具体来说就是“人和之道”,“仁政之道”。由此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本文的主旨。2、关于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四、朗读训练五、作业1.背诵2.分类积累词句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单元整合教案案例2教学目标:掌握孟子的文学常识及其政治主张,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推行孟子心中的仁政。理清论证思路,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体会论证过程中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教学流程:一、导入1、复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你认为什么叫做“仁”?2、孔子处于春秋末期,春秋之后就进入了战国时代,“战国”二字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点?你认为战国的国君最关心的是什么?3、身处战国的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又一位代表人物,面对一心只想通过战争征服他国的战国君王们,智慧又擅长辩论的孟子会用什么办法来推行儒家“行仁政,爱百姓”的政治主张呢?他是怎么把齐桓公、晋文公、梁惠王、滕文公等各国君主“骗”得一愣一愣的呢?今天我们这节课与其叫《天时不如地利》,不如叫做“狡猾的孟子”二、初读课文、翻译疏通1、自读课文,读出孟子向君王游说说理时的自信。2、集体朗读,读出说理的气势,注意排比句的朗读方法。3、同学互译,圈划不理解的字词句,互助解答4、指名翻译,重点强调。城、郭、是、池、环、兵、委、去、域、亲戚、至、顺畔、夫三、把握中心1、你认为孟子写这篇文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教君王如何攻击别的国家吗?)从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读出孟子的真正想法?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道”的本意是“道路”,后来引申为“方法、法则”的意思。结合孟子的政治主张,你认为孟子这里谈到的“人和”之“道”具体指什么?施仁政、民贵君轻——爱百姓这是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道”3、本文的论证中心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合”,要表达的道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写作的意图是规劝当时的统治者施行仁政。4、作为一篇议论文,一般会有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议论过程。本文孟子是如何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再读文章。四、论证过程1、在战乱不止,各国之间你死我活的战国时代,如果说施行仁政的大道理,君王会不会采纳呢?善辩又有些“狡猾”的孟子采用了什么办法?通过军事引起君王的兴趣,再通过层层说理慢慢将君王引入自己设下的“仁政”的“圈套”。2、孟子是如何从军事角度说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第二小节、第三小节与第一小节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举出事实论据,分别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论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孟子在这里使用双重否定句想要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正反论证,加强说服力。双重否定句增强语气。4、你认为为什么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中,人和的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决定外因。有了“人和”,其他问题能够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迎刃而解。5、孟子讲完军事之后,将“人和”最重要的道理类比到了治国的领域之中,在第四小节作者主要采用了讲道理的方法,属于道理论证。文中的排比句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道理论证;增强语势,更有说服力6、那么孟子认为怎样才能“人和”呢?孟子又是如何进一步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的?正反论证。7、至此你认为孟子的道理说清楚了吗?请理出孟子的论证过程。8、“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句话是主张打仗的还是不主张打仗的,为什么?看似教君王怎么打仗,其实文字背后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是不会随随便便打仗的,君子爱好和平,只有万不得已才打仗,如果君王热衷于打仗,那你就不是君子——可见孟子的“狡猾”五、复习总结1、请同学们回顾以下,孟子是怎样从吸引君王的兴趣开始一步一步引导君王,最终把君王引向孟子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的?君王听说孟子要谈论打仗的办法,一定认真聆听,经过孟子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以及从军事类比到治国方略,便会被孟子严密的论证牵着鼻子走,打心底里认为要打胜仗,治理好国家确实需要“人和”。这时,落入孟子事先布置好的圈套的君王自然而然就要追问“人和”的方法到底是什么了。孟子提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并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述。2、通过这篇文章,你学到了哪些论证自己观点的方法?3、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获得了哪些启示?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单元整合教案案例3【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层层递进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排比句的表达作用。2.正确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相互联系。3.懂得“人和”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自觉为社会和谐尽一份力。【课文题解】1.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奉为“亚圣”。2.《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串讲课文】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翻译:孟子说:“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得地利不如得人和。”原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翻译:譬如一座内城三里、外城七里的城邑,敌人包围攻打却不能取胜。原文: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翻译:敌人围攻一定是选择得天时的时日了;可是没有胜利,这说明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原文: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翻译:城墙筑得不是不高,护城河挖得不是不深,兵器和铠甲不是不锐利坚固,粮食不是不多;可是(当敌人进犯时)弃城逃跑,这说明得地利不如得人和。原文: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翻译: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必靠国家的疆界,巩固国防不必凭山河的险峻,威服天下不必恃武力的强大(兵器和铠甲的锐利坚固)。原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翻译:得到正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多,失去正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少。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翻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内亲外戚也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都归顺他。原文: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让天下都归顺他的人,攻打连内亲外戚也背叛他的人,所以得道的人要么不打仗,要打仗一定会胜利的。【课文结构】本文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第1句),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次,(第2-4句),列举两个事例,从攻守两方面分别论证分论点。第三层次,(第5-8句),进一步论述“人和”的重要性,得出论断,点明主旨。【课文分析】《天时不如地利》一文观点鲜明,结构严谨,很有气势。文章开头两句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文章列举“攻而不胜”和“委而去之”两个事例,来论证观点。文章最后又用“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仅仅靠“天时”与“地利”条件,从反面强调“人和”的重要性,结尾归结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文章强调“人和”的重要性,推而广之,方方面面应该“以和为贵”。【思维训练】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本文的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本文的论据是什么?“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两个论据分别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本文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先用“环攻不胜”和“委而去之”两个论据证明论点;然后又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道理从反面强调“人和”的重要性。4.本文大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排比。增强论述的语气。5.本文的君子是指什么?(用文中词语回答。)“得道者”6.为什么“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天时”、“地利”是客观的,外在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而“人和”是主观的,内在的,在事物发展变化中起着决定作用。所以“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7.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顺应民意,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得施行仁政。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单元整合教案案例4一般常态教学目标:通过“读—述—析”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学习先作分析再下结论的说理方法。基础知识积累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器、用、恶、妖等),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设计:荀子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言”和“行”的关系?他认为“言”和“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口语训练的设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行”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写作训练的设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汉语的议论文。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学生交流其预习作业:查找关于荀子的资料。二、自读课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2、交流互答自读中的困难、3、梳理积累重要的实词。三、复述课文: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本文(先小组讲述再抽选讲述)。四、请学生思考、讨论:(1)作者将“言”和“行”的表现分成了几类?(明确:四类)一、能言、能行二、不能言、不能行三、能言、不能行四、言善、行恶(2)对这四种情况作者分别是什么态度?(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明确:敬、爱、任、除(3)我们很容易看出作者对“能言、能行”者的赞美和“言善、行恶”者的厌恶,那么另外两种人作者是否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呢?为什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辨证的看事物,取长补短)五、口语训练:说说荀子认为“言”和“行”应该是怎样的关系?你如何认为?结合日常生活:说说文章中的道理。六、熟读、背诵本文:品味本文“先分析再下结论”的说理方法。七、作业:推荐阅读荀子的其它文章:《劝学》体会荀子议论性文章的严密结构和有力论证。完成“抄、释、译”作业和练习册。附:电子课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荀子》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单元整合教案案例5教学目标:1、熟悉、背诵课文。2、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用型配电柜买卖双方协议条款版
- 2024版专业咨询服务协议书
- 2024服装货品空运出口协议
- 2024年食品原料供货合同8篇
- 职业学院网站新媒体平台审批备案登记表
- 专项运营维护服务协议范本一
-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第三中学高二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南平市吴屯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英语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2024年编:林业产品购销协议
- 劳动节销售提升策略
- 2024年08月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秋季校园招考750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防诈骗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心肺复苏课件2024
- 2024年股东股权继承转让协议3篇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二上册期末数学检测试卷(含解析)
- 2025年中央歌剧院毕业生公开招聘1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 XX水库工程度汛方案专家组评审意见
- 支部委员候选人表
- 美国标准公司章程范本
- 用友NC系统下现金流量项目的辅助核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