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有删改)1.下列关于“扁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舟”虽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但并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B.“扁舟”随着无数中国古代文人跌宕坎坷的命运延伸演化成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C.“扁舟”的基本蕴含是“漂泊”,它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又是其羁旅愁思的寄托。D.“扁舟”意象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为后世树立了多种形象的光辉典范。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扁舟”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文中的蕴含。B.第三段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论述了“漂泊”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的观点。C.第四段中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句子表明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D.苏轼和李白的诗句都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愿望,证明“扁舟”有失意隐居的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强烈地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蕴含着作者生活的苦难。B.范蠡和李白萌生隐居念头的原因一样,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意象。C.“扁舟”意象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的愿望,具有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意识。D.“扁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与前代小说“长篇幅的散文故事”有所不同,《红楼梦》的情节故事显得非常集中紧凑。从表现时间来看,自林黛玉进贾府时始,至贾宝玉出家时止,总的时间跨度也不过就那么10年。从表现空间来看,《红楼梦》展示的人物活动几乎从来就没有超越贾府这个基本舞台。对贾府以外人物的活动,如王家、史家、甄家、傅轼家、元春、湘云、刘姥姥等人,小说只是截取了他们在贾府居留的生活片断,至于他们到贾府之前以及离开贾府之后的活动,小说就没有直接正面叙写,而是采用了追叙、插叙等“回顾式”戏剧手法,即立足于“现时现地”而对“过去”作频繁回顾的叙事方法:过去的事件在现在事件的时间推进中不断被插入、“发现”。对贾府内人物的活动,小说同样界定在贾府这个基本范围。比如,贾琏陪黛玉回扬州去探亲,贾蔷去苏州买戏子,贾政外放学差,甚至主人公宝玉离开贾府到舅舅家或王府去看戏拜客等人物活动,小说一律都采取了“暗场”处理。《红楼梦》这种独特的时空剪裁法,的确是以前的章回小说很少采用的。在情节发展中,为了加强人物的共时性空间描述,对时间和空间从不作大跨度的随意转换的确是《红楼梦》叙事的一大特色。将百年望族的盛衰荣枯和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浓缩到十分集中的空间和时间之内,这种构思,意在使小说情节动作集中,这实质上体现了《红楼梦》对小说情节结构戏剧化的追求。戏曲和小说在艺术构思上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旨趣。本来,小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结构上是很自由的,既可以像《三国演义》那样“陈叙百年,该括万事”,又能如《水浒传》那样天南海北,一时并观。而戏曲却要受舞台的限制,加之又重视故事的完整过程和设置贯串性的中心人物,因而剧情发展的时间、空间必然要有所约束。《红楼梦》以贾府为基本舞台,确立以贾宝玉为中心的一批贯串人物,主体故事又都发生在几年之内,这种构思,应该是受到了戏曲艺术旨趣的启发和影响的。(摘编自魏明韩晓《〈红楼梦〉在情节结构层面的戏剧化色彩》)材料二:《红楼梦》前五回,每一个章回都似独立,而且展现的时空跨度都很大。为了让我们读懂这似断而连的多层叙事领域,曹雪芹借用了三个过场人物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由他们各自发挥不同的叙事贯穿作用,组接起大跨度的多维历史时空,构成了一个浑然有机的艺术整体,让读者跟着他们,渐渐走进贾府,看到以贾府为中心的封建上流社会形态。《红楼梦》前五回具体的叙事策略:(一)三个过场人物担负起了“导游”的职责,引领读者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外到里,走进《红楼梦》艺术的殿堂。其实过场人物的“导游”、“路线”和“解说词”都是由曹雪芹这个叙述人安排和调度的,以此来表达他的叙述用意。正如美国学者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指出:“他们(小说的作者)不能说话,也就是说,不能直接说话。小说中的对话,是小说全部经验的中心,在对话中,作者的声音仍然起主导作用。”我们再仔细注意一下“导游”说故事,都不是冗长的叙述,而是在活跃的“对话”的空间形式中完成的。(二)“对话”的空间形式:讲述和展示。“对话”的空间形式涉及叙事的两种不同方式,即讲述和展示。讲述侧重时间形态,展示侧重空间形态。小说中的人物所存在、活动和显示自己的空间,在空间因素和形态形状的具体表现中,体现出时间的因素。利用对话的空间场景讲故事,就是把展示和讲述巧妙地结合。既是作者叙事空间化的过程,也是读者感知的空间存在。《红楼梦》超时空的神话故事展示在两个神仙的对话空间场景中,由甄士隐完成了神仙世界与人间的对接。这种叙事设置为创造《红楼梦》潜隐结构进行了基础施工。(三)分层叙事,强化了叙事的空间化。《红楼梦》讲究分层叙事。前五回不断地分层把读者引向叙事结构中心,其中一个重要的过场人物是贾雨村。第二回是他展示了与故友冷子兴“邂逅”相遇的叙事情节,从而有机缘介绍了贾府;第三回是他送林黛玉到外婆家,导引视线走进了贾府;第四回是他亲自判“葫芦案”,让读者认识了贾府。这是大的方面的分层叙事。其次,即使同一叙事情节,也要用分割场面,呈现出叙事的空间化。比如:冷子兴与贾雨村“邂逅”相遇的叙事情节,是依靠几个相对独立对话的空间场面分割完成的。(摘编自郑铁生《〈红楼梦〉前五回叙事结构形态的独创性》)材料三:《红楼梦》的叙事结构呈现为网络式,即由三条经线与若干条纬线交叉编织而成。这三条经线,分别是贾宝玉的人生悲剧、女儿国的悲剧及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家庭的悲剧。另有若干条纬线,将经线编织起来。这些纬线或长或短,或隐或现,或明或暗,巧妙地穿插于三条经线之间,例如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贾雨村仕途沉浮、秦钟短命夭折、蒋玉菡爱情波折、柳湘莲人生遭遇等。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纬线。通过她这一特殊的视角,不仅展示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全过程,而且连接着凤姐、巧姐等人物的命运。贾雨村的宦途沉浮,也是贯穿始终与贾府盛衰密切相关的一条纬线。还有几条纬线虽比较短小,但作用不可忽视。秦钟对宝玉性格的烘托、蒋玉菡对宝玉命运的影响、柳湘莲对尤三姐悲剧的形成,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是这些纬线与经线的交织,使全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令人百读不厌。(摘编自王平《〈红楼梦〉网络式的叙事结构》)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贾府以外人物的活动,如刘姥姥、元春等,基本没有进行过直接正面的叙写。B.在情节发展中对时间和空间作大跨度转换,不利于加强人物的共时性空间描述。C.《红楼梦》展示超时空的神话故事所用的对话空间场景,也是读者感知的空间存在。D.《红楼梦》经纬交织的网络式叙事结构中的经线,是作品的主要人物和主要环境。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戏曲艺术的影响和启发下,作者以独特的剪裁法约束时间、空间,成为《红楼梦》叙事的一大特色。B.冷子兴与贾雨村“邂逅”相遇的叙事情节,依靠几个相对独立对话的空间场面分割完成,客观上强化了叙事的空间化。C.将神话故事与现实生活组接到一起,古典小说中不乏其例,《红楼梦》前五回中的叙事均采用了这样的设置。D.刘姥姥、贾雨村同为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人物,见证着贾府荣辱兴衰的全过程,因此他们在全书中的作用同等重要。6.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相关观点的一项是(
)A.《窦娥冤》通过郊外、家中、衙门、刑场几个场景展示了下层人民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B.《雷雨》以周家客厅为主要场景,在展示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C.《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作者重点写了贾府(包括宁府)的人物活动,贾府之外的人物活动(尤氏出城理丧,贾珍告归,父子奔丧)则概要叙述。D.粤剧《文成公主》以文成公主和亲进藏辅佐松赞干布促进汉藏融合为主线,以文成公主与汤昊之间的君子情谊为副线,双线交织,相得益彰。7.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8.请简要概括三则材料在观点、内容上的异同。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写于悲痛中茅盾十九日下午三时接到我妻由上海拍给我的急电,报告鲁迅先生逝世,促我速回上海,真如晴天霹雳!我不能相信!十月十日下午,我到上海大戏院去看苏联名片《杜勃洛斯基》,恰好遇着鲁迅先生和他夫人、孩子,我们坐在一处,谈了好多话。十日离十九日不过八天,我怎么能够相信会出了这样大的乱子!然而电文上明明写着“周已故”,这“周”不是“大先生”还有哪个?不是他还有哪一个“周”能使我妻发急电来促我速归?然而我却因为痔疮发作,卧在床上动不得。我恨极了这一次忙里偷闲的旅行!我发了个回电。仍旧希望第二天早上能够勉强就道,夜里我躺在床上,回忆着十日和鲁迅先生在上海大戏院里的谈话,又回忆着十月二日(或三日)我和G君到鲁迅先生家里给他拍照那一个下午的谈话,又痛苦地猜想这“晴天霹雳”的来由。凭那两次最后的晤面,我不能相信鲁迅先生会突然于十九日逝世,虽然和G君去访他那一次回来时,G君在车中对我说:“今天看见鲁迅的面色和精神比我意想中好些,可是他若不赶紧转地疗养,总是危险。”我又记起史沫特菜女士在八月初离上海去避暑时,也对我说:“他此时虽然好得多了,可是靠不住,一定要转地疗养!他自己总说不要紧,可是患肺病的人自己常常是乐观的啊!”八月中旬,鲁迅先生拣定了转地疗养的地点是日本镰仓。可是后来又不果行。夏天却已过去了。九月中我晤见他,他说暑天已过,索性再过几时,或者到香港去换换空气。谁知道十月中旬忽然这晴天霹雳!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若能把转地疗养这问题很早布置得妥当,则鲁迅先生不至于因有事实上的一些困难而迁延了这三个月的工夫,我们太不负责,我们这罪不能宽饶!我们太不中用了!十九日一夜,在这样悲痛回忆中过去。二十日清晨,我跳起来决定乘早班船再转火车,可是疼痛如割,刚走得一步便蹲下了!我太不中用!我没有法子瞻仰先生最后的遗容了!“中国只有一个鲁迅,世界文化界也只有几个鲁迅,鲁迅是太可宝贵了!”这是G君在十月二日和我去访鲁迅先生后回来时的话。但是,但是我们太不宝贵鲁迅了,我们没有用尽方法去和鲁迅的病魔斗争,我们只让他独自和病魔挣扎,我们甚至还添了他病中精神上的不快!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愧对那几位珍爱鲁迅先生的外国朋友!(有删改)文本二:为了纪念鲁迅的六十生辰茅盾第一次见鲁迅先生,是一九二七年十月,那时我由武汉回上海,而鲁迅亦适由广州来。他租的屋,正和我同在一个弄堂。那时我行动不自由,他和老三到我寓中坐了一回,我却没有到他寓里去,因为知道他那边客多。这以后,我长住上海,不再走动,所以和他见面的时候也多了。不过我所知道的关于他的私生活,亦不多。现在追忆起来,觉得有些事虽然未经人道及,但是大都牵涉到过去十年间文坛上的“故事”,此刻暂时不提起也好。此外,好像大家都已听说过,我如果再来写,亦殊嫌蛇足。无已,从他治病这方面说一件事吧。今年是鲁迅先生的六十冥寿,如果我们是在替他做生日,该多么好!他五十岁生日那天,上海文艺界同仁曾在一个荷兰餐馆里为他祝寿。记得那天到会的外宾只有二三人。那时谁也不会想到(或感觉到)鲁迅先生活不过六十岁!不但那时,在一九三五年如果有人说鲁迅不久于人世,那一定会被认为是“黑老鸦”。鲁迅自己从未说他身体不好,人家看他也认为好;他精神抖擞地战斗着。但在这一年十一月,有人“发现”了鲁迅身体实在不好。记得是十一月七日(苏联“伟大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节”)的前一天或后一天,上海苏联领事馆招待少数文化人到领事馆去看电影。中国人去的只有五六个,其中有鲁迅和他的夫人、公子。那晚上看了《夏伯阳》,鲁迅精神很好,喝了一两杯“伏特加”。史沫特莱喝得很多,几乎有点醉了;但在电影映完休息时,史沫特莱严肃地对鲁迅说:“我觉得你的身体很不好,你应该好好休养一下,到国外去休养。”“我直觉到。我说不上你有什么病;可是我直觉,知道你的身体很不行!”鲁迅以为她醉了,打算撇开这个话题,然而史沫特莱很坚持,似乎马上要决定:何时开始治病,到何处去,等等。她立刻要得一个确定,并且再三说:“你到了外国,一样做文章,而且对于国际的影响更大!”那晚上没有结论。但在回去的汽车中,史沫特莱又请鲁迅考虑她的建议,鲁迅也答应了。过了一天,史沫特莱找我专谈这问题。总结她的意见:她认为鲁迅如不及时出国休养,则能否再活多少年,很成问题。鲁迅后来也同意了——虽然他说起史沫特莱的“直觉”时,总幽默地笑着。并且也谈到,在休养时间他有机会完成《中国文学史》的著作了。但在不再反对之中,鲁迅也表示了如果当真出国,问题却还多得很,终究还是不出去为好。到那年年底,史沫特莱说是接洽已妥,具体地来谈怎样走、何时走的时候,鲁迅早已决定还是暂时不出去。有过几次的争论,但鲁迅之意不能回。鲁迅的意见:自己不觉得一定有致命之病,倘说是衰弱,则一二年的休养也未必有效,因为是年龄关系;再者即使在国外吃胖了,回来后一定立即要瘦,而且也许比没有出去时更瘦些;而且一旦出了国便做哑巴,也太气闷。据我猜想,那时文坛上的纠纷,恐怕也是鲁迅不愿出国的一个原因;那时期有人在传播他要出国的消息,鲁迅听了很不高兴,曾经幽默地说:他们料我要走,我岂不走,使他们多些不舒服。出国问题争论的最后结果:过了夏天再说。因为即使要出国,也得有准备,而他经手的事倘要结束一下,也不是一二个月可以完成的。不幸一九三六年二月尾,鲁迅先生就卧病,这病迁延到了秋季,终于不救。(有删改)9.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知鲁迅先生逝世的消息,“我”因痔疮发作,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但仍然希望第二天能赶回上海,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敬仰。B.“我”因不相信鲁迅先生会突然逝世,就回忆起最近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从这几件事来看,鲁迅先生的突然逝世完全没有任何征兆。C.“瞻仰”“冥寿”等词语的使用,不仅使得文章的语言典雅,也使文章显得庄重,从而有助于作者表达对鲁迅先生无尽的哀思。D.鲁迅先生说起史沫特莱的“直觉”时总“幽默地笑着”,听了“很不高兴”的话也“幽默”地回复,体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10.关于文本二中写鲁迅先生“治病”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1935年,鲁迅先生从未说他身体不好,G君看他也认为好,他仍精神抖擞地战斗着。B.史沫特莱酒后建议鲁迅先生到国外休养,鲁迅先生认为她醉了,对其建议不屑一顾。C.鲁迅先生后来对出国休养不再反对,但他表示出国还有很多问题,还是不出去为好。D.鲁迅先生最终没出国休养,主要是因为他认为一旦出了国自己便做哑巴,也太气闷。11.《写于悲痛中》一文情真意切,鲁迅先生逝世给“我”带来的“晴天霹雳”之感一再出现。“晴天霹雳”之感蕴含着“我”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12.文本二题为“为了纪念鲁迅的六十生辰”,作者却不惜笔墨详写鲁迅先生治病之事,这是否矛盾呢?请简要说明。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战国策》书录【注】刘向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故仁义之道满乎天下,卒致刑错四十余年。远方慕义,莫不宾服。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五伯之起,尊事周室。五伯之后,时君虽无德,人臣辅之,以并立于中国,犹以义相支持,歌说以相感,期会以相一。天子之命,犹有所行。会享之国,犹有所耻。小国有所依,百姓有所息。周之流化,岂不大哉!及春秋后,众贤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孔子虽论《诗》《书》,定《礼》《乐》,王道粲然,以匹夫无势,化之者七十二人而已,皆天下之俊也,时君莫尚之,王道遂用不兴。仲尼既没,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暴师经岁,流血满野。诸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尽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当此之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谋,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是以苏秦、张仪之属,生从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横则秦帝,从则楚王。然当此之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之,时六国为一,以傧背秦。秦人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然秦势便形利,权谍之士,咸先驰之。至始皇因四塞之固,据崤、函之阻,听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下。仗于谋诈之弊,终无道德之教,仁义之化,以缀天下之心。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天下大溃,诈伪之弊也。其比王德,岂不远哉!周施王道,使天下有所耻,故化可致也。苟以诈伪偷活取容,自上为之,何以率下?秦之败也,不亦宜乎!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亦救急之势也。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有删改)【注】书录:综述书籍的版本、评论和源流等内容的图书目录。1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其余业遗烈
烈:功业B.期会以相一
一:协调一致C.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
捐:抛弃D.生从横短长之说
生:谋士1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众贤辅国者既没
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B.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
不敢窥兵于关中C.至始皇因四塞之固
不得不因势而为资D.自上为之
为之谋策者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致刑错四十余年
最终使刑罚放置不用四十多年B.歌说以相感
用典雅的诗歌和圣人的言语相感召C.敌侔争权
力量相当者争权夺利D.虽不可以临国教
即使不可以临时指导那些国家16.本文与《阿房宫赋》都论及秦的灭亡。请结合本文第四、五段与《阿房宫赋》最后一段的内容,概述它们的写作意图有何不同。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判曲,完成下面小题。终身误清·曹雪芹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蛛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喜冤家清·曾雪芹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如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17.下列对两首判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身误》《喜冤家》是对黛玉、宝钗、迎春三位女子命运预示的判曲,《红楼梦》借助判词与判曲,以现实主义手法勾勒“金陵十二钗”形象。B.《终身误》以“山中高士”喻宝钗之贤,以“晶莹雪”喻宝钗之冷,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立体的宝钗形象:高洁中见淡漠,端庄处显无情。C.《喜冤家》引用“中山狼”的典故来喻指孙绍祖,又化用“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暗示迎春婚后的不幸遭遇,“喜”为虚妄,“恨”为实情。D.《终身误》以宝玉口吻自诉,《喜冤家》以迎春亡魂口吻控诉,两首判曲基调哀怨,满含愤懑,揭示了封建礼教下包办婚姻的“吃人”本质。18.宝钗聪慧,在婚姻中却终究难得一人心;迎春良善,在婚后却被丈夫凌虐至死。试分析两首判曲在慨叹两位女子不幸命运时所运用手法的异同。
六、名篇名句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写盘庚不因有人怨恨而改变计划,考虑事情适宜就行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中常用“流水”一词,或比喻相思愁情,或感慨物是人非,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其历史生命之悠长。后学通过回溯、诠释经典而(
),应对现实问题,(
)让经典永葆活力。在解释史中逐渐丰满的经典,犹如一座不断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BIM工程师-全国《BIM应用技能资格》考前冲刺2
-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2024年中考数学二模试题附答案
- 电子政务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试题
- 高一化学教案: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 2024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4节第1课时资源跨区域调配精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语文第6单元墨子蚜第1课兼爱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 2024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种树郭橐驼传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考点10氯及其化合物强化训练含解析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题指导7有机化学基础的命题分析规范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 抖音团购培训
- 妇科病盆腔炎病例讨论
- 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00题
- 机动车检测行业年终总结
-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饭圈文化
- 《深度学习应用开发》 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2024年河北省高职院校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16-2023年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外资便利店在我国的经营策略分析案例:以日本罗森便利店为例11000字(论文)】
- 6061铝合金退火工艺
- 陕西音乐艺考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