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单反套机摄像的现状与发展_第1页
数码单反套机摄像的现状与发展_第2页
数码单反套机摄像的现状与发展_第3页
数码单反套机摄像的现状与发展_第4页
数码单反套机摄像的现状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码单反套机摄像的现状与发展

单通道反射相机的车身和标准相机的组合称为“套筒机”。套机镜头俗称“套头”,在很多消费者心目中可能会是一个负面的概念—低档、做工差、成像差,显然这是先入为主所带来的“恶果”。2003年8月20日这是数码单反世界应该记住的日子,即佳能推出了全球第一款低端数码单反相机EOS300D,这款产品的出现一改当年数码单反售价均在万元以上的事实,仅7000多元的售价开始让更多的用户可以体会到数码单反的优势,而正是从这一天开始数码单反走进大众消费领域成为现实。其实,佳能300D当时最大优势就是低价,相比原来那些准专业数码单反相机来说,300D在一些基本指标上并不落后于对手,但在材料、做工方面则与更高档产品之间拉开了距离。同时佳能为了更好地推广其“普及型数码单反”概念,特意为佳能EOS300D推出了一款EF-S18~55mmF3.5~5.6廉价镜头,这款镜头成为EOS300D套机标准镜头,也就是说只要你购买了EOS300D,那么这只镜头就自然会出现在你的手中,而强制套装的概念,真正催生了数码单反套机镜头出现。佳能EF-S18~55mmF3.5~5.6镜头的做工确实低劣了一些:塑料镜筒、塑料镜头卡口、低速的AFC对焦马达。因此这款套机镜头被影友冠以“狗头”、“垃圾头”的称谓。此后凡提到“套头”,往往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佳能的这只“狗头”,显然这让人们对套机镜头产生了抵触心理,总认为这些镜头实在太差劲了。实际上套机镜头并不是大家想像得那么差,主要是使用者可能对镜头的特性并不了解,并且当年使用EOS300D的一般都是摄影新手,使用该镜头拍不好也在情理之中。套机镜头其实是能够发挥对应相机素质的镜头,因为相比那些为传统胶片相机设计的镜头,套机镜头由于被利用的像场小,且CCD分辨率比较低,因此可以做得简单但又高效的产品来。不过,佳能EF-S18~55mmF3.5~5.6确实设计得并不完美,虽然成本降下来了,但画质却明显下降了。直至2004年,伴随尼康D70出现的AF-SDX18~70mmF3.5~4.5GIF-ED套机镜头,那一切关于套机镜头低档、做工差、成像差的指责开始逐渐减少,毕竟尼康这款套机镜头表现实在出色,不光拥有比佳能镜头更广焦段,并且还导入了诸如ED超低色散镜片、非球面镜片、超声波马达等高技术,这一切都让该镜头无论在成像上还是对焦速度上都无可挑剔,虽然成本要比佳能EF-S18~55mm售价高出很多,但不足2000元依旧成为绝佳选择,因为从尼康传统相机设计的镜头中,还无法找到这么一款类似焦段、功能和特点的镜头。终于套机镜头黑暗期过去了,套机镜头迎来了新纪元。不过挺有意思,似乎并不是所有厂商都对套机镜头研发投入很大的力量,但投入大的公司确实获得回报;而投入不多的,自然没有回报。本文仅仅介绍基于3:2阵营的数码单反套机镜头,4/3系统镜头不在此讨论。表现为不同套机镜头的表现尼康并不是最早提出数码单反套机镜头概念的厂家,因为尼康不是第一家推出廉价数码单反相机公司,但尼康在数码单反套机镜头上却有着其他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尼康拥有更多款式的套机镜头,针对不同的产品会单独推出不同的套机镜头,并且基本上每一款中低档数码单反出现的时候,尼康都会推出新版本镜头,从2004年那只一炮走红的AF-S18~70mm镜头到尼康D80的套机镜头AF-S18~135mm,均成为了经典套机镜头产品。尼康套机镜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低档和中档相机镜头泾渭分明。低档数码相机镜头采用小型化设计,结构也更简单,售价会更低一些;而中档数码单反对应的套机镜头则在性能、平衡度、成像上表现更好,往往具备更多的特色。当然,尼康对自己的套机镜头绝对是毫不吝啬的,所有套机镜头都搭载了超声波马达以及ED低色散镜片,即使是1000元以下镜头也是如此,这不得不说是尼康品质的“厚道”。:32mm的阿斯塔纳这是一只所有尼康用户都应该记住的镜头,也是尼康推出的第一款DX系列的廉价镜头,但是其性能却是很多高价镜头所并不能表现出来的,作为当年D70标准套机镜头,这款镜头曾经被很多人所熟识,可以说当年从D70入门的用户十有八九都会用过这款镜头。这款镜头当年最大的卖点就是合理的焦段以及超声波马达、ED玻璃的应用。在2004年,尼康还没有推出过一款售价在2600元以下,且具备ED玻璃的镜头,而这只镜头就率先成为开这个先河的产品。从尺寸来看,AF-S18~70mm镜头体积并不算小巧,但重量却比较轻,主要是尼康在这只镜头上使用了塑材,镜头口径为67mm,对于一款拥有18mm端的大变焦比镜头来说已经相当小巧,毕竟当年的AF18~35mm的焦距更短,但镜头口径却有77mm。该镜头使用在尼康数码单反上相当于35mm相机焦距27~105mm,属于一只涵盖广角的标准变焦镜头,且镜头在长焦端的最大光圈F4.5,这对于拍摄特写来说有更大的优势。并且镜头采用内对焦设计,对焦的时候镜筒不会伸缩,这也方便了使用滤镜等附件。这只镜头当时售价仅为2400元左右,但却是一款含有3片ED玻璃以及一片非球面镜片的镜头,镜头结构为15片13组。由于并不是针对全画幅设计,因此镜头结构也趋向于普通的复合式结构,并没有采用广角中使用比较多的Biogon结构,因此在体积上会有比较大的优势,并且成本控制也更为出色。尼康公司发布的MTF图不同于佳能的MTF图,但也很容易看懂,尼康给出的MTF表比较简单,纵轴是MTF值,横轴是离镜头中心的距离,而红色曲线代表10线对/mm下的镜头MTF值,而蓝色则是30线对/mm下的镜头MTF值,其中实线代表弧矢曲线(可简单理解为竖直线条)而虚线则是子午曲线(可以简单理解为水平线条),尼康的MTF测试基于全开光圈,收缩光圈之后,可能MTF值会有一定提高。特别注意:由于APC-S幅面实际像场要比24mm×36mm全画幅的像场小得多,并且也只是应用到镜头更靠近中心的部分,因此厂商们给出这些针对APS-C幅面镜头时候,离镜头中心的距离一般都只给出12mm左右的读数,而原本针对35mm相机镜头给出的离中心距离的值一般都在30mm左右。因此不用直接使用APS-C的MTF图表直接对比35mm相机镜头的MTF图表。从尼康公布的MTF曲线来看,这只镜头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广角端10对线/mm的MTF值大约稳定在0.8以上,只是30对线/mm时候下降比较厉害,在70mm端表现会更加出色一些,只是30对线/mm时候下降比较厉害,但总体来说这只镜头使用在APS-C幅面上的表现相当不错。曝光的焦距和配装AF-SDXNikkor18~55mmF3.5~5.6GED镜头是尼康推出D50时候发布的套机镜头,该镜头最大特色就是小型化设计,且使用了超声波马达实现宁静对焦。镜头尺寸非常小巧,仅为69mm×74mm,重210g。最近对焦距离大约0.28m(从焦平面开始计算),这比AF-S18~70的0.38m更近。出于成本考虑,镜头没有设置焦距刻度值。尼康AF-SDXNikkor18~70mmF3.5~4.5GED镜头虽然成像不错,但是售价却相对比较高,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显然是不太合适,为此18~55mm的出现使得尼康也拥有了类似于佳能18~55mm这样的廉价镜头,并且添加的诸如超声波马达的支持也让该镜头充满诱惑,目前该镜头售价大约为800元左右。该镜头使用在尼康数码单反相机上的等效焦距27~82.5mm,因此非常适合作为标准变焦镜头使用。另外,仅210g的重量也使得安装在机身上任何人都可以轻松持稳。镜头采用了7片5组设计,其中第1片镜片采用非球面镜片,第3片则是一片低色散ED玻璃,镜头结构很简单,但在镜片用料上却一点都不含糊,从尼康公布的MTF曲线来看:对于这只镜头的广角端来说表现还比较出色,当成像从镜头中心过渡到9mm之后,镜头的MTF值下降比较严重,且此镜头在30线对/mm下的水平分辨率表现一般。在长焦段,镜头表现会更出色一些,特别是当成像范围在镜头中心,其表现更好。超声波马达的应用AF-SDXNikkor55~200mmF4~5.6GED是与18~55mmF3.5~5.6G同时发布的套机镜头,主要用于搭配尼康D50,当然也可以在其他尼康数码单反上使用,这款镜头同样采用小型化设计,使用超声波马达,具备ED镜片。尺寸为68mm×79mm,重仅255g。最近对焦距离0.95m。尼康在这款镜头之前,一直没有一款数码单反的廉价中长焦段镜头,而该镜头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白,并且成为入门级用户相当理想的选择,超声波马达的应用也让该镜头在宁静对焦的同时,拥有比较迅速的对焦速度。从价格上来看,由于搭载了ED玻璃,售价自然要相对高一些,大约1500元左右,要比尼康70~300mmED镜头要便宜不少,并且由于对APS-C幅面的数码相机进行了优化设计,因此成像上使用在数码单反上自然会更加出色。当然出于成本和定位考虑,镜头没有设置焦距刻度值。该镜头的等效焦距82.5~300mm,因此对于中长焦段的兼顾已经是非常合理,如果同时拥有AF-SDXNikkor18~55mmF3.5~5.6GED镜头,可以组成价廉且高品质的镜头群。镜头采用13片9组的设计,这同尼康70~300mmED采用了同样的结构,但却要比后者多一片ED玻璃,而且还采用超声波马达,从这点来看,该镜头性价比显然会更高一些,而对于长焦镜头来说采用ED玻璃可以更好防止晕光产生,并大大提升镜头解析度。从MTF得分来看,该镜头在55mm端成像已经非常不错,10对线/mm下的MTF得分0.9左右,即使在30线对/mm分辨率,其MTF得分也都保持0.7左右,只是水平分辨率稍差一些。在200mm端,镜头在10对线/mm下的MTF堪称完美,无论是水平还是垂直分辨率上,MTF得分都达到了0.9左右,而在30对线/mm的情况下有所下降,但基本属于可以接受范围,由于CCD分辨率并不高,因此并不需要刻意强调30线对/mm的MTF得分,并且该镜头在全开光圈下就有如此表现,在收缩光圈后效果表现更佳。x镜头的特性伴随着D80的出现,尼康又推出了新一代套机镜头—AF-SDXNikkor18~135mF3.5~5.6GED,作为AF-18~70的升级版本,该镜头拥有7.5x变焦比,使用在数码单反相机上的等效焦距27~202.5mm,基本上涵盖了日常使用所需要的焦段,是一只非常优质的“一镜走天下”镜头。同其他尼康DX变焦镜头一样,该镜内含超声波马达、ED镜片,这是尼康DX镜头一大特色,原本在尼康镜头群中少见的功能,在DX镜头中得到普遍的应用。该镜头同样采用AF-S18~70那样的内对焦模式设计,镜头对焦的时候前端不转动,因此可以方便使用滤镜,此外67mm的口径也不会增加用户附件的投资,镜头体积为73.5mmx86.5mm,因此保持了很好均衡性,并且镜头继续采用轻量化设计,仅385g,甚至比AF-S18~70镜头更轻。由于定位于中档数码单反的套机镜头,因此售价适当会高一些,但相比尼康的传统镜头,该镜头售价还是相当合理的,仅为2500元,但从焦段来说却涵盖了更大范围,唯一遗憾就是没有焦距刻度值。镜头结构15片13组,与AF-S18~70mm镜头结构是类似的,但AF-S18~135mm具备两片非球面镜片,因此对于修正镜头畸变会更加出色,但是少了两片ED玻璃可能又会让镜头相比AF-S18~70mm镜头散射控制要稍逊。从尼康公布的MTF曲线来看,AF-S18~135mm镜头明显要比AF-S18~70mm无论是在10对线/mm还是30对线/mm上,都有明显提升。特别是对于长焦端的30对线/mm的MTF得分上又了很大的提高,这会让镜头在长焦端的性能更加出色因此,至少从MTF得分来看,AF-S18~135mm显然要优于AF-S18~70mm镜头。加工后的镜头佳能对于数码单反套机镜头的重视程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自从EF-S18~55mm出现之后,佳能就几乎没有推出过其他廉价套机镜头,从300D就出现的套机镜头,在新一代400D上依旧继续使用,要知道这期间已经隔着一款350D了,而且一款镜头拥有三年生命周期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无可厚非佳能确实有很多其他EF-S卡口镜头,佳能也推荐用户去购买那些红圈“L”镜头,但不知道佳能是不是认为所有人都收入特别高,都可以承受那“红圈”镜头的高价呢?佳能广告挺有意思,EF镜头诞生到现在一共生产了超过3000万只镜头,但好像广告中出现的都是“红圈”或者“绿圈”镜头,难道这3000万只镜头都是“红圈”?显然不太可能!其实佳能在1987年推出EF镜头以后,当时就有三款红圈L镜头:包括EF300mmF2.8L、EF50~200mmF3.5~4.5L以及EF100~300mmF5.6L。尼康似乎对自己的套机镜头比较推荐,第一款就是AF-S18~70mm,可见尼康对这种廉价镜头的推荐是非常重视的。佳能套机镜头目前就推出过两款,分别是EOS300D的EF-S18~55mmF3.5~5.6及EOS350D的EF-S18~55mmF3.5~5.6II。EF-S18~55mmF3.5~5.6镜头,这是全球第一款数码单反套机镜头,同时也是第一款低价数码单反专用镜头,为了同普通EF镜头保持差别,EF-S采用了新的后组设计,多出来的卡圈使得这种镜头无法使用在全画幅数码单反或传统相机上,不过好在这也不存在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EF-S镜头本来就是为APS-C幅面影像传感器优化的产品,使用在全画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