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北单季稻白叶枯病药剂防控与保产效果_第1页
浙西北单季稻白叶枯病药剂防控与保产效果_第2页
浙西北单季稻白叶枯病药剂防控与保产效果_第3页
浙西北单季稻白叶枯病药剂防控与保产效果_第4页
浙西北单季稻白叶枯病药剂防控与保产效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西北单季稻白叶枯病药剂防控与保产效果赵敏;陈建明;严成其;李荣;黄元杰;梁伟芳;周洁;余初浪;黄坚【摘要】通过5种杀菌剂防治单季稻白叶枯病的田间试验表明,初病期施药1次以667m2施用20%噻唑锌悬浮剂100mL、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00g、20%噻森铜悬浮剂100mL的防效较好,病指防效分别为31.4%~39.2%,15.8%~21.7%和12.5%~36.5%;药后14d,以667m2施用20%噻菌铜悬浮剂100mL、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00g、20%噻唑锌悬浮剂100mL的防效较好,病指防效分别为18.3%,13.8%~26.7%和10.5%~14.0%.在伤口期、初病期和激增期每667m2各喷施1次20%噻菌铜悬浮剂100mL,则以伤口期病菌接触前施药1次效果最佳,药后7d病指防效达90.4%;药后21d,2次较单次用药的病指防效提高19.9%.初病期防治白叶枯病,每667m2喷施20%噻唑锌悬浮剂100mL、20%噻菌铜悬浮剂100mL、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00g、20%噻森铜悬浮剂100mL各1次对单季稻均有较好的保产效果,分别为23.9%~29.9%,21.0%,20.1%~22.3%,15.9%~18.0%.667m2施用20%噻菌铜100mL,以在伤口期病菌接触前施药1次的保产效果最佳,达28.8%;其次在初病期施药1次保产效果为21.0%;而在伤口期病菌接触前+激增期、初病期+激增期用药2次的保产效果均比单用1次增效明显.【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57)002【总页数】4页(P237-239,247)【关键词】单季稻;白叶枯病;防治效果;保产效果【作者】赵敏;陈建明;严成其;李荣;黄元杰;梁伟芳;周洁;余初浪;黄坚【作者单位】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桐庐311500;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桐庐311500;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桐庐311500;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宁波315040;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宁波315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131桐庐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常年以单季中晚稻为主在0.67万hm2左右,主栽品种为中浙优系列(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两优培九、甬优系列(如甬优15、甬优538)等。由于前些年抗(耐)水稻白叶枯病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加上对白叶枯病发生流行关键期的综合防控,水稻白叶枯病在浙西北桐庐地区发生面积连年下降,近年来已在单季(晚)稻上为轻发生。但水稻品种的抗病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品种种植时间和环境影响,导致抗性衰退,甚至丧失;同时,随着病菌的生理分化,也会导致特异菌株的产生。品种的抗性受不同病菌、不同地区的限制,且年际间的气候条件是发病轻重的重要因素,一般在受洪涝和台风暴雨袭击的年份,常易发病且较重[1-3]。曾在20世纪80-90年代,浙西北桐庐两江流域水稻白叶枯病常引起大流行,为害损失惨重,尤其是单季(晚)稻常年是受害严重的对象田。由于影响水稻白叶枯病发病因素较多[4],对其发生程度预报准确度还不够高,因此目前对白叶枯病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仍然是提倡在防治适期采取药剂主动预防。为筛选出和进一步明确白叶枯病防治药剂及不同施药期对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2014年对单季稻白叶枯病进行了药剂防控与保产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研究与示范应用结果简报如下。1.1供试材料20%噻菌铜悬浮剂(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20%噻唑锌悬浮剂(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噻森铜悬浮剂(浙江东风化工有限公司);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浙江东风化工有限公司);50%氯漠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浙江绍兴天诺农化有限公司)。水稻品种为中浙优8号,于5月18日播种,6月8日机插,密度为30cmx18cm;水稻白叶枯病菌种为P6、浙173。试验示范田设在旧县街道旧县村官路畈等。1.2处理设计1.2.1不同药剂筛选试验设6个处理,即每667m2用商品量噻菌铜100mL,噻唑锌100mL,噻森铜100mL,叶枯唑100g,氯漠异氰尿酸50g,以不施药为空白对照(CK)。于白叶枯病初病期施药。1.2.2噻菌铜不同施用期及防治次数试验1次用药。在伤口期病菌接触前(于8月13日施);在初病期(于8月20日施);在激增期(于8月27日施)。2次用药。在伤口期病菌接触前(8月13日施第1次)+激增期(8月27日第2次);在初病期(8月20日施第1次)+激增期(8月27日第2次)。以上各处理均按667m2用水量50kg计算,均匀喷雾。小区20m2,各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1.3调查方法每小区固定9丛每株查上部4张叶片。在目测到田间有发病株时,每7d调查1次,记载每丛总株数、总叶数、病丛数、病株数、病叶数,并进行分级,然后计算丛发病率、株发病率、叶发病率、病情指数[5-6],以及病株防效、病叶防效、病指防效。参照水稻白叶枯病病情分级标准[6]。0级:未发病;1级: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1/5以下;2级: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1/3以下;3级: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1/2以下;4级: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3/5以上。在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稳定后、成熟收获前,于10月10日对各小区固定的9丛进行实割并晒干称重,计算保产效果。2.1不同药剂对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表1表明,5种不同药剂于初病期施药,对稻白叶枯病(P6)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药后7d,病指防效以噻唑锌为最佳,达31.4%;其次为叶枯唑、噻森铜,分别为15.8%和12.5%;而以噻菌铜、氯漠异氰尿酸为较差,仅为7.5%和6.9%。药后14&病指防效以噻菌铜为较好,达18.3%淇次为叶枯唑、噻唑锌,分别为13.8%和10.5%;而以噻森铜、氯漠异氰尿酸为最差,仅为5.8%和0.6%。表2表明,4种不同药剂于初病期施药,对稻白叶枯病(浙173)也均有一定的防效。药后7d,以噻唑锌和噻森铜防效较佳,病指分别达39.2和36.5;其次为叶枯唑,达21.7%;而以氯漠异氰尿酸为最差,仅为0.2%。药后14d,病指防效以叶枯唑和噻森铜为较好,分别达26.7%和26.3%;而噻唑锌较低(14.0%)、氯漠异氰尿酸已无效。2.2不同施药期及防治次数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表3表明,20%噻菌铜在伤口期病菌接触前、初病期、激增期施用1次,以伤口期病菌接触前施药为最佳期,药后7d防效达90%以上;而在初病期、激增期施用1次防效均较低,仅为7.45%~16.20%。于伤口期病菌接触前+激增期和初病期+激增期2次不同用药期处理,以伤口期病菌接触前+激增期2次用药处理对稻白叶枯病的防效较好,9月3日病指防效分别达40.24%和33.92%。2.3各处理对单季稻的保产效果表4,5表明以5种不同药剂在初病期处理白叶枯病(P6),对单季稻均有较好的保产效果。以噻唑锌、噻菌铜、叶枯唑为较好保产效果分别为23.9%,21.0%和20.1%;其次为噻森铜和氯漠异氰尿酸保产效果分别为18.0%和16.2%。4种不同药剂在初病期处理白叶枯病(浙173)对单季稻也均有较好的保产作用。以噻唑锌和叶枯唑为较好保产效果分别为29.9%和22.3%淇次为噻森铜和氯漠异氰尿酸,保产效果分别为15.9%和12.3%。噻菌铜在不同时期处理,以伤口期病菌接触前施药的保产效果较好,达28.8%;其次为初病期施药1次保产效果为21.0%;而以激增期施药1次为较低,为12.2%。20%噻菌铜在不同用药期(伤口期病菌接触前+激增期、初病期+激增期)2次用药处理的保产效果均较好,分别达40.5%和39.3%,比单用1次的保产效果提高明显。2.4示范效应在分水镇大路村、百江镇联盟村、瑶琳镇皇甫村、旧县街道旧县村、江南镇莲塘村等省、市、县级粮食生产功能区0.25万hm2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实施区,在大风暴雨或洪涝过后,对易造成稻叶受伤的稻田,特别是水淹过的稻苗,应采取积极主动用药预防。对受淹的秧田或稻田,大雨后,667m2示范应用噻菌铜100mL,噻唑锌100mL,或叶枯唑100g防治1次对未受淹的秧田或稻田,在病害初见时用药1次药后5~7d再防治1次。调查表明,各示范区均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对稻白叶枯病于初病期施药1次药后7d,以667m2施用噻唑锌100mL、叶枯唑100g、噻森铜100mL的防效较好,病指防效分别为31.4%~39.2%,15.8%~21.7%,12.5%~36.5%;药后14d,以667m2施用噻菌铜100mL,叶枯唑100g,噻唑锌100mL的防效较好,病指防效分别为18.3%,13.8%~26.7%,10.5%~14.0%。3个不同施用期667m2施用噻菌铜100mL,以在伤口期病菌接触前施药1次为最佳,药后7d病指防效达90.4%。2次不同施药期(伤口期病菌接触前+激增期、初病期+激增期)的药剂处理,均比伤口期病菌接触前、初病期单用1次的药剂处理对稻白叶枯病的病指防效有明显提高,分别为19.9%和15.7%。667m2施用噻唑锌100mL.B菌铜100mL、叶枯唑100g、噻森铜100mL在初病期防治白叶枯病1次对单季稻均有较好的保产效果保产效果分别为23.9%~29.9%,21.0%,20.1%~22.3%,15.9%~18.0%。667m2施用噻菌铜100mL,以在伤口期病菌接触前施药1次的保产效果最佳,达到28.8%;其次在初病期施药1次,保产效果为21.0%;在伤口期病菌接触前+激增期、初病期+激增期用药2次的保产效果均比单用1次的保产效果提高明显,分别提高11.7%和18.3%。2014年水稻白叶枯病发生较重,在大雨过后对桐庐县61个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实施区(0.25万hm2)受淹的秧田或稻田,每667m2施用噻菌铜100mL,噻唑锌100mL,或叶枯唑100g防治1次;对未受淹的秧田或稻田,在病害初见时用药1次,药后5~7d再防治1次。在全县各示范实施区单季稻白叶枯病得到有效控制,并已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此,建议在浙西北水稻白叶枯病发生较重年,对受淹过的秧田或稻田,在大雨后以667m2施用噻菌铜100mL,噻唑锌100mL,或叶枯唑100g立即用药防治1次对未受淹的秧田或稻田,在病害初见时也应立即用药1次药后5~7d需再防治1次为宜。【相关文献】[1]吴彭龄.单季稻白叶枯病流行原因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7):135-136.[2]FANGXP,CHENJP,DAILY,etal.Proteomicdissectionofplantresponsestovariouspathogens[J].Proteomics,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