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平天国看近代国际防疫事业的发展_第1页
从太平天国看近代国际防疫事业的发展_第2页
从太平天国看近代国际防疫事业的发展_第3页
从太平天国看近代国际防疫事业的发展_第4页
从太平天国看近代国际防疫事业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太平天国看近代国际防疫事业的发展

1911年4月3日至4月28日,中国奉天研究院(现沈阳)在奉天小河沿惠工企业展厅举行。其目的是邀请各国医学专家共同商讨防疫大计,“研求善法,以为此后防疫之资本”。由于该会作为晚清中国第一次国际防疫学术大会,亦为中国近代国际关系史、近代防疫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故当该会召开伊始,媒体就进行了跟踪报道。除了官方的纪录及其会后的资料汇编外,《申报》《大公报》《盛京时报》等也留下大量纪实性史料。此外,民间史家也留下著述,其中比较专门的有陈垣先生的《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始末》、杜山佳的《万国防疫会记》等著述。此后的很长时间里,在史学的视域范围内关于此次会议的内容很少有人涉及。只是由于近年来非典及各种大规模瘟疫的流行,引发了人们对于历史上瘟疫的关注,才使发生在清末东北地区的此次特大鼠疫灾难亦随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从而与此相关的“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也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1)。本文利用新挖掘的档案资料,拟就万国鼠疫研究会召开的背景、筹备过程、会议讨论的内容和历史意义等作一考察。一国际会议的举行1911年4月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的召开,首先应归因于1910年10月25日发生于满洲里,随后逐渐蔓延于东北全境,波及关内许多地区,肆虐时间达半年之久,给中国北方地区带来了巨大灾难的东北大鼠疫(1)。此次鼠疫虽然在清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督导和中外防疫专家的密切配合下很快扑灭,但是它的结果却造成了近6万人死亡和无数财富的损失,甚至还招致了部分防疫主权的丧失。由于朝野在应对鼠疫灾难的防控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传统的防疫手段难以应付如此大规模的瘟疫灾难,故在经历了鼠疫灾难的巨创深痛之后,清政府决定召开国际会议,“闻枢府商议,拟于本年三月初五日在奉天省城开万国防疫大会。曾经知照各国,请届时特派医学博士代表来华会议。一切其宗旨,以研究疫症之性质及各种防御医疗及善后办法。”借此向世界各国学习防疫知识、借鉴防疫经验,并利用这一平台与世界各国防疫专家就东北鼠疫流行以及世界范围内鼠疫的流行病理学及其防疫等内容进行交流研讨,为今后的瘟疫防控创造条件。此会由清政府倡议召开并主办,不仅见于公开的文献中,从记载当时清政府的往来公文档案和报纸报道中亦可以判定,“复允东三省总督锡良之请,设会于奉天。知照各国政府,遴派医学与会,研究传疫之由,并筹拟防疗扑灭之方法。……各国得我政府照会后,先后派医到奉。”“谕军机大臣等,电寄锡良,东三省时疫流行,前经外务部照会各国选派医生前往奉天,定于三月初五日开会研究。所有会中筹备接待事宜,甚关紧要,著东三省总督,会同外务部,妥速布置,并派施肇基,届期赴奉莅会。”清政府不仅批准了东三省总督锡良关于召开万国鼠疫研究大会的请求,而且为了召开此次国际防疫大会,清政府还专门召开御前会议进行讨论,并且派遣外务部官员施肇基亲自到奉天,与东三省总督锡良商讨落实国际会议的相关方案。“万国鼠疫研究会”是由中国中央政府倡议召开、由华人伍连德博士作为大会主席,并在中国土地上举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更由于汉语成为此次大会的会议语言,使得这次会议更具有中国式的象征意义。正因如此,清政府各级官员对于筹办此次国际会议非常重视,均将其看成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件大事。具体表现在落实国际大会的场地和经费,协调各部门关系,搜集防疫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困难和技术问题,邀请各国专家参加会议及落实具体接待工作相关事宜等方面。征诸史料,当时东北地方各职能部门之间就召开国际大会的场地等相关问题,已进行了充分的协商:“顷奉督宪发交外务部来函,以将来西医开会地区定在奉天,拟先觅房屋一所。西医来者约二十人左右,会晤室、化学房最为重要,而化学房尤当距会晤室相近等因。查三月初旬,各国医员来奉开会研究一事,昨蒙台在贵医院,会晤室、化学房二处即在贵医院内设备,不知该室大小若何,能否容二十人用,特函陈,即希查照办理。如果房屋不敷,其在小河沿就近之惠工场房屋拟可借用。如何之处尚祈酌夺,示復为荷。专此,即颂。台祺交涉司韩啟。”奉天交涉司庶务科回电称:“顷接来谕,敬悉一切所言。外务部来函西医开会地区,敝院因癘疫之故,住院病人较少,现有合式(适)之房屋能容二十余会晤。及考查病原房,亦即在敝院设备。再有绅民种浆一事及由上海购买药浆,敝处均如命照办。专此,敬覆。顺请钧安。正月二十三日。司督阁啟。”同时还致电清政府外务部施肇基,请其确定开会地点,内称:“外务部丞堂施植兄鉴,三月初五各医在奉会议,昨与小河沿司大夫商及,司请在彼医院内会晤。其化学室,据云光线亦皆足用,各医住处拟即指定城内两西国饭店,未知尊意如何?”“现距会期已近,已在小河沿设备一切作为会议及住所。”经过多次协商,最后开会地点确定在奉天小河沿惠工公司陈列室内,住处则定在“城内两西国饭店”。鉴于“此次各国派员专为防疫起见,国际攸关,须特别优待”,清政府在这次会议上也投入了一定数额的资金。东三省总督锡良以“研究疫症事关卫生,是为中外观听之所系,现计会期已近,各国所派医生先后将次到来,所有接待外宾供给旅费及购办研究药品一切事宜费用浩繁,在在需款”为由,呈请度支部拨款现银四万两交右丞施肇基随身带到东北来,以备专用。“悉各国医员来奉研究疫病所费,自应由防疫总局在防疫经费下开去,即由司督饬所派科员妥为筹备,一切诸待开支自当先行请领,以济要需,相应备具印领咨请贵局查照,先行核发二万两,其余添办铺垫一切要款应再隨时核实照领。合并声明须至资者。”申明经费由防疫局在“防疫费”项下开支,当时就立即“先行核发二万两”,“其余添办铺垫一切要款应再隨时核实照领”。同时如“一切修缮工事添办铺垫”、“料理饮食”等费用,政府各部门也进行了落实,并采取特事特办原则,可见清政府对于此次万国鼠疫研究会的重视。有学者称,清政府为召开这次国际学术会议“费国帑十万”,其实相关费用更多。清政府为开好此次国际防疫大会,还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地由上自下逐级征集防疫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困难和技术问题。特别是在防疫中遇到的困难情况,调查的范围相当广泛。从鼠疫的病理、传播途径、防疫隔离办法、治疗手段等等,与防疫相关的内容无所不包括,其目的就是期望通过此次会议更好地解决中国在防疫中遇到的难题。上述问题之调查,可系统地见诸“吉林全省防疫总局档案”之中。吉林全省防疫总局发给桦甸县知县的材料中,就详细登录了调查项目:“宪台札开案奉公署发交,督宪径电开。各国特派医员于三月初五日在奉开会研究,奉旨责成会同外部妥速筹备,凡关疫状研究者随时酌定,列为图表,……以备择要翻译外国文,送会事关国体,万望悉力赞助等因,发交到局。查此项调查研究均关紧要,兹将应行调查项目分条列下:(略)现在各属报告治愈者甚多,恐非真正疫症,此次务须确切查明,不得稍涉含混。以上各项仰该县统限于二月初十日以前,即行详细电告及图表并望从早邮来,以便汇造册表呈奉,事关防疫。”电报要求桦甸县当局在“二月初十日以前”上报相关材料。而桦甸县知县也非常重视,表示“札到该县即须火速派员分别调查报告……遵经分派委员按照宪札切实调查,明确逐项详细报告,理合缮具清则详送仰祈宪台查核汇转。”上述这些问题的调查与清政府外务部施肇基所提出的十个问题基本吻合。清政府为使此次万国鼠疫研究会顺利召开,向各国驻华使领馆发出邀请函,由他们推荐本国的知名医学家或防疫专家参加大会。有关开会的照会发出不久,马上就得到了各国的响应,纷纷指派本国的著名专家参加会议,如法国代表布罗基博士、俄国代表萨布罗尼博士、日本代表北里柴三郎博士等都是当时知名的防疫专家。“闻英俄德法美比意奥八国俱已简定代表前来。法代表为布罗其氏已于本月十六日由西比利亚铁路来京,英国代表为华路路罅氏,美国代表为士特郎氏于英三月廿号啓程来会。哈尔滨俄医士沙(萨)布羅尼氏则代表俄国。餘德比意奥四国亦既派定不日即当发表。闻所派各医士富于经验,为医界巨子。”对于各国专家的到来,从中央到各地方当局特别是奉天地方当局,均做了充分的前期接待准备。不仅事先就已把开会地点和住宿宾馆安排妥善,而且还掌握了各国代表到奉天(沈阳)的车次,“预备车马往接并请酌定住宿处所”,派译员接站。说明大会程序安排得非常周密。本次国际学术大会从1911年4月3日(三月初五日)于小河沿惠工公司陈列室召开,有来自中、英、美、俄、德、法、奥、意、荷、日、印、墨等12国的34位正式代表出席会议,奉天当地报纸更重点介绍了参会主要成员的个人业绩情况。此外,东三省总督锡良、外务部右丞施肇基以及中国卫生顾问、各国医士和从事防疫的中国相关部门官员及各国驻华使节等,也列席了会议,参会人员共计130人。会议当天上午的主要内容为大会典礼。先由东三省总督锡良宣读摄政王的“谕旨”。接着发表个人欢迎词。接下来,由施肇基代表清政府外务部致欢迎词,同时,介绍了中国尤其东北鼠疫流行的情况,承认中国卫生条件差以及传统习惯及陋习不利于防疫的事实。表达了愿意向各国医学界学习求教的精神。施肇基还给大会提出了10个中国自身应对鼠疫过程中面临的希望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整个人类面临鼠疫灾难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既为这次国际鼠疫大会规定了议题,同时也规定了今后医学界需要攻克的方向。施肇基还专门介绍了伍连德的业绩以及由他主持此次国际学术大会的事宜。接着由俄国代表萨布罗尼代表各国参会代表致答谢词。最后全体参会代表合影留念。下午会议公举委员,推举伍连德为大会主席并主持会议,讨论了所有会议的议事章程。议决会期为二星期,主要讨论三项内容:一是研究病菌病理及解剖等项;二是研讨鼠疫患者的医治方法;三是研讨鼠疫流行的历史及影响。同时决定大会设置准备委员及常务(置)委员。准备委员由美德意三国派定,专掌选定该会应研讨的题目及材料;常置委员则由日俄法三国委员派定,每日议决次日应会的提案,使会议高效有序进行。会议使用语言除按例用英德法三国语言外,并加华语,“以副发起国之要求”。与会各国代表国还讨论了会议程序问题,为了讨论和研究的需要,分为六个讨论科目,即“一、病理,二、解剖,三、细菌,四、流行病,五、历史,六、治疗。每部各公选部长,并另选常设委员三人。而以中国医官伍连德君为会长。其会议研究之事项二十三。主要有:瘟疫传染之的起源;水旱轮船火车对瘟疫传染的作用;瘟疫与动物之关系(旱獭、鼠、其余动物如猪狗马等);城镇村市染疫的情形;瘟疫与气候干温寒温之关系;此次瘟疫之消灭是否出于自然(即与防疫之法无关系之意),如出于自然,试究其自然消灭之原因;罹疫者物品传染力研究;疫者所住房屋的传疫研究;疫症在动物中的潜伏期;证明自然不受瘟疫传染之故,及罹疫之人有无自愈者;瘟疫时鼠类感染之危险;病理研究;瘟疫流行时城镇的应对防疫办法;禁绝交通与关闭公共场所;按照检疫规则实行隔离办法;为罹疫者应行事项;为疑似罹疫者应行事项;检疫所;及时报告居民患疫者的情况;组织验疫队,挨户查验;各种消毒药品的疗效与各种消毒法之比较等等。为表达对那些参与东北鼠疫防控工作而牺牲的医生表示敬意,大会决定在4月4日(三月初六日)下午专门召开悼念死于防疫工作的医生的追悼大会。至4月26日(三月二十八日)止,与会代表围绕着鼠疫防疫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4月26日当晚,在奉天召开盛大的欢迎宴会,“奉天绅学商农报各界,假座庆丰茶园,公请锡钦帅各司道大员、防疫在事员,并万国鼠疫研究会列国委员、驻奉各国领事及中外官商共计二百余人,大开欢迎会。该会场装有华彩电灯与国旗之翻飞相掩映,其余备设一切尤尽美善,系奉省未曾有之盛事也。”4月28日(三月三十日)当日下午4时在奉天鼓楼南庆丰茶园举行闭幕仪式。顺序如下:午后3时半总督锡良、外务部右丞施肇基接见会员及来宾。4时入席,书记报告各处来电,锡良演说,会议代表面呈议案。施肇基讲话中称:“即承诸君指示明晰,实足为将来借鉴之资。本国政府自必酌量采用。”伍连德博士作为大会主席在闭幕式上讲话,主要内容是感谢众多知名人士在大会上所做的贡献。当天晚上,由东三省总督锡良在公署宴请参加万国鼠疫大会的各位代表。到此为止,前后共开会26天,举行大会24次。4月29日(四月初一日)下午3点,大会参会各国代表乘车赴北京接受监国摄政王的接见,会员共52名,其中荷、墨、法、德、奥各1名,美2名,英3名,意3名,日5名,俄6名,中9名。此外,俄哈尔滨医院2名,日东清铁路2名,民政部1名,开津医学堂1名,军医学堂1名,奉天医院1名,吉林医院1名,黑省医院1名,中国红十字会1名,上海医院1名,书记员7名。4月30日(四月初二日)下午5时45分到京,下榻六国饭店。5月1日(四月初三日)与会的部分代表在皇宫勤政殿受监国摄政王载沣的接见,晚上由外务部设宴款待,主客共约300余人。宴毕,会议圆满结束。前后共历30天。二基于前沿课题的研究此次国际大会汇集了世界顶级防疫专家,带来了当时世界上最新的防疫医学成果和最先进的科学理念。各国与会代表平等相待,相互争论,专门就当时世界上防疫科学的前沿课题进行讨论,其讨论问题之广泛,内容之丰富,为以往国际学术会议所少见。其中,针对东三省鼠疫灾难防疫中的科学技术等问题所进行的研究,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解决了在东北鼠疫中许多困挠人们的技术上的或理论上的问题。(一)关于旱东南角有疫源地、疫源物之疫有关诱发1910-1911年东北大鼠疫之疫源地究竟在何处,疫源物究竟为何物等争论,最终在万国鼠疫研究会上获得解决。在4月7日(三月初九日)即第五天的国际会议上,专门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大会主席伍连德、中国医生全绍清、日本医学家北里柴三郎、俄罗斯医学家萨布罗尼等都认为疫源物是旱獭,疫源地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伍连德在大会致词中就曾提出:“现在吾人已公认旱獭一物为传疫之媒介”,这种疫症“近十年来西伯利亚、蒙古、满洲西北部皆时时发现,住居其地之中俄人民罹此而死者数亦不少”。然而,“染疫而死亡者不过数十人,即已自然消灭,不至辗转传染贻祸无穷也”。“蒙古人固知旱獭一物常有染瘟疫之事,且知其瘟疫传染之险”,为保自身,很少捕捉之。而鼠疫传染于人正是由于猎人烹食染疫旱獭肉所致,“猎人之传染者恒聚居于满洲里等处,彼等所居之屋大都尘垢污秽,往往二三十人”聚居一斗室,“于是又互相传染”。全绍清博士在大会上发表的论文特别提到了当地人关于捕捉旱獭的习惯和方法,也谈及个人对于疫源地和疫源物的认识。日本医学家北里柴三郎博士称自己在奉天解剖老鼠3万头,解剖后无一例含有百斯笃(鼠疫)病菌,所以“由此可得今日三省所流行之百斯笃疫,非由鼠族传播之证据。”俄国代表萨布罗尼更用事实论证认定“旱獭为传疫之源”,承认俄境西伯利亚各地是此次鼠疫的“疫源地”。认为俄境自1898年至今,时常发现此疫。这也证明了在后贝加尔地区确实存在鼠疫病源,而疫源物即为旱獭。总之,此次国际会议经过各国代表的讨论和研究,一致得出结论,此次鼠疫的病源物是旱獭,病源地是俄属西伯利亚一带。(二)强制烧房行为此次国际会议还解决了染疫房屋的消毒及焚毁的原则问题。尽管大会对于此问题争议较大,但最后还是形成了一致决议,主张房屋不用烧毁,只须施以必要的消毒和日光照射即可。这为大瘟疫后的索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考察鼠疫流行期间的历史可知,烧毁染疫房屋是引发中外防疫冲突的重要原因。在鼠疫流行期间,仅因烧毁染疫房屋一事,中外双方即发生了诸多交涉与冲突。外国方面多是主张对于染疫房屋施行烧毁,为此与中国方面及中国老百姓产生了冲突。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俄国对待其在东北属地中国百姓的强制烧毁方式。据《大公报》载,满洲里、哈尔滨等处,染疫甚烈,“染疫死者不下数千人,一切财产均被俄人付之一炬”。不仅俄国如此,日本和法国方面也是如此。十间房地区,疫情猖獗,当地日侨因恐传染,将疫患房屋“尽行收买付诸一炬藉以净绝病根。”在防疫期间有大批房屋被烧毁了,并且还认为这是防疫所必须的,是正常的。然而,上述烧房行为,经过此次国际会议权威医学专家的讨论,均认定是没有必要的过激防疫行为。因为,此次传染的媒介主要是病人所吐之痰,凡是感染鼠疫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吸入了含有病菌的唾液所致,衣服和商品并不传染,“凡属无生命者,皆不能传染疫症。病菌经日光即死。货物能见光,即不虞传染。”“从来没有必要为了消毒烧毁房屋”,“没有可靠的证据显示传染病可以通过衣服或商品进行扩散。尽管有些病例已经提到,在排泄物中已发现瘟疫杆菌,但没有其传染性的证据。也没有证据显示传染病从病人到接触者能通过跳蚤传染的”。更有专家指出,“当灰尘携带潮湿的或冻结唾液的粒子时候,也能传达传染。……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除了潮湿或冻结的唾液外,房屋仍然有传染性。”“嗣经各医官公决房屋衣服等,确不传染。惟衣上粘有疫者之痰,如未晒干,则可传染。若经日光晒干后,则不传染。”排除了上述传染病源,是阻止焚烧房屋和家什器物的重要理论前提条件。也是恢复有关大豆等粮食类国际贸易的重要条件。与会医学专家们还专门讨论了关于衣服被褥、家具以及房室消毒的具体办法,衣物、被褥用蒸汽消毒或煮沸消毒,一切家具可留在屋内与屋同时消毒或另熏蒸或用日光暴晒均可。总之,在万国鼠疫研究会上,各国专家一致认为,染疫房屋不必烧毁,可施以药物消毒。(三)解决了防疫问题大豆是东三省出口的重要农产品。有名的大豆三品(大豆、豆油、豆饼)一直行销于各省乃至海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鼠疫的流行,使豆业的出口颇受打击,不但豆货每次转运都必须查验,诸多窒碍,糜费时日外,而且“村庄农民等传闻该疫传染之可怖亦裹足不前,以至余豆渐行疲滞。”与大豆关系密切的榨油业也受到牵连。就连原来约定的已卖之豆饼也因防疫吃紧,大车不能通行,遭到了外地商人的退货。粮业在这次鼠疫中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在锦州,各乡镇所产杂粮过去均载赴营口售卖,但因时疫流行,汽车停运,杂粮买不出去,价格下降。在奉天,小南关天利丰粮米铺因有伙计染疫毙命,店铺被查封,不准营业已达月余。可见,鼠疫对粮业的不利影响很大。阻断交通也使得各处税关失去了货税来源,而此时各税关还要支拨防疫经费,更是入不敷出。可见,鼠疫对经济的破坏力极大,其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的。上述情形均表明,此次鼠疫对东北地区正常的经济生活和商业往来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其症结主要集中在要不要对大豆、毛皮等进行烧毁的问题,以及这些商品的出口会不会传染鼠疫等问题上。此次国际会议解决了大豆、粮食以及皮货等商品是否会传染疫病,是否有必要烧毁,以及是否仍可出口等疑惑问题,为疫后东北的恢复出口创造了条件。在4月20日(三月二十二日)即第18天的会议上,关于“施行铁路轮船之防疫法,及煤炭元豆杂粮毛皮种种货物,必须消毒与否之问题,互相讨论,自午前起至午后,尚刺刺不休,盖为该研究会开会以来,未曾有之极大论战也。”但最后与会委员一致认为大豆、粮食以及皮货等商品本身并不会传染疫病,故没有必要烧毁,仍可出口。从而解决了东北疫区大豆、粮食及皮货出口的规则问题。由于东北鼠疫对相关各国的在华利益影响巨大,故相关问题在万国鼠疫研究会上亦成为讨论的热点,最后经各国医学专家议决,明确指出,大豆小麦都不用消毒,也不影响出口。“据研究会查询各项凭证,谓除旅客行李外,一切货物以及邮件,均无须加以限制。将来若遇鼠疫发见,当设法将鼠类灭绝。”日本代表北里博士认为,邮件及豆粮之类不必消毒,因为当大连鼠疫流行之时,大连上述未经消毒的物品进入日本,并未引发日本鼠疫。俄国代表也认为大豆小麦不用消毒,只有当鼠族染疫时必须消毒。还认为对于染疫房屋及相关器用不必焚毁,甚至不用消毒,“仅施以日光消毒则已足矣。”上述防疫办法,得到了很多与会各国代表的赞同,“该议遂由多数委员通过。”总之,大会取得了多项共识,如肯定了中国方面在此次东三省鼠疫防控中的防疫成绩,确定了疫源地和疫源物;认定了房屋、家什器物以及大豆等粮食类,本身不会传染,只要消毒即可的原则;建议清政府建立公共防疫组织,加强卫生建设,改良不良生活习惯;确定了国际通用的防疫措施;介绍了当时世界最为先进的血清疫苗疗法等医学技术等等。三第一次国际防疫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作为由清朝政府在本土举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次国际防疫大会,是近代中外关系史或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体现了中国自身融入世界的一种象征。并在客观上也间接地提高了中国自身的国际地位。(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中国举办此次国际会议,使当时世界最著名的防疫医学专家齐聚奉天,造成了巨大的新闻效应,引起了当时舆论界的广泛兴趣,著名报纸《盛京时报》《申报》《大公报》等都对参会著名代表的身份进行介绍。如对法国代表布罗基博士、对俄国代表萨布罗尼博士、对日本代表北里柴三郎博士等的介绍。而中国方面的专家伍连德等人更直接参与了东北大鼠疫的防控工作,因所取得的防疫成就而受到世人的尊敬。由这次会议所搭建的学术平台,给中外医学专家提供了近距离、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不仅加速了中国医学界融入世界的步伐,还由于中国防疫专家们在应对重大鼠疫灾难中的突出表现而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且,由这些名医组成的研究团队,为中国首次国际学术大会平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保证了会议结论的学术性和权威性。(二)中国防疫官员。在此规定,我国司此次会议的几乎所有程序都遵从国际惯例,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中国近代以来的“礼仪之争”在这次国际会议之中已不复存在,甚至与会代表的中国人,在觐见清摄政王时也免去了跪拜之礼,完全按西式礼仪待之,表明当时的风气大开。陈垣先生在其所著《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始末》中认为,“东三省之疫,我当轴者受日俄之迫挟,以为是轻视各国人民之生命。我不实力,彼将越俎而谋之。我当轴者始惄然惧。急草检疫制度,遣医赴奉,收复主权。京汉铁路至兼用女医检疫。大功告蒇,监国赐见,中国臣民且随外人而俱免拜跪。是非外力,曷克臻此。”5月1日(四月初三日)各与会代表赴皇宫勤政殿接受监国摄政王载沣的接见,当时的情形“摄政王召见外国防疫委员27人,中国防疫大臣及委员各1人。此次召见,有一可注意之特色,即中西官同时召见,而华官免于拜跪是也。”在这里,陈垣先生不仅对此次国际会议的召开背景进行了介绍,而且还强调此次国际会议的一个突出特点,既是完成了国际交往礼仪的世界接轨,又是开创了国家元首接见国人免除跪拜礼仪的先例。(三)中国防疫药品的研究西医学大规模传入。先进的医学理念,国际上先进的治疫理念以及血清疗治、医疗器械等的导入,加速了西医药在中国的引进和普及。而万国鼠疫研究会的召开,更进一步强化了西医在防疫中的治疗作用。在此次国际防疫大会上,当时世界上刚刚发明出来的几种最先进的鼠疫疫苗“避瘟浆”及治疗药品都被引进到中国来了。德国代表马提尼医生、美国代表司特朗医生、中国代表方擎医生都在大会中讨论了鼠疫疫苗的功效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虽然刚刚发明的防疫疫苗还不够完善,但已有一定的防疫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尤其是美国医生司特朗(R.P.Strong)为参加国际会议,还专门从德国购买“细菌研究器械三箱”,尽管运抵奉天的路途颇费周折;而且,他发明的药品也受到国际医学界的普遍重视:“美医司特朗制药浆法应当细心考究。曾经以之试种于人身及畜体,所得成效殊觉奇异。亟应多方考证其法是否安妥以广其用。”上述这些最新西医治疫疗法,在国际会议上得到了广泛好评,更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