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齐长城历史地位的典型意义_第1页
济南齐长城历史地位的典型意义_第2页
济南齐长城历史地位的典型意义_第3页
济南齐长城历史地位的典型意义_第4页
济南齐长城历史地位的典型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齐长城历史地位的典型意义

齐长城是古代齐国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在历史上的突出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齐长城是规模最大的齐国历史文化遗址,是齐文化现存的最大硬件。它是齐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山水形势、地缘政治、经济结构、军事战略、价值观念以及发达的科学技术的产物,是我们重新审视齐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理想的视角。第二,齐长城是我国最古老的长城,是长城的鼻祖,在我国长城建置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对后来各诸侯国、各朝代的长城兴建,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全面深入地研究齐长城,对于我国“长城学”的建立,将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可能正是基于以上两点,2000年,齐长城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则就济南境内齐长城的历史地位及其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两个方面的问题简要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敬请方家通人指正。一、济南齐长城的历史地位和典型意义相对于齐长城的其他段落,济南境内齐长城具有突出的历史地位和典型意义。(一)东南角统一面,自然之地即明齐长城西起济水(今黄河)之畔,沿泰沂山地南北分水岭蜿蜒东行,然后自西南向东北斜跨胶南高地,终止于黄海水滨,全长1200华里,沿途行经济南、泰安、莱芜、淄博、临沂、潍坊、日照、青岛等八个地市。其中济南段齐长城全长430华里(按,泰安孙立华等先生实地丈量济南段齐长城总长为394华里,今年10月份,我们又发现的长清石小子山至莲花山之间齐长城遗址近40华里),占长城全线三分之一强,高居各地市之首。济南段齐长城,又可以分为三段:长清段:西起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北,东到长清区东南境的牛山口;历城段:自牛山口,沿历城与泰安交境的长城岭东偏北行,一直到四界首;章丘段:自四界首,沿章丘与莱芜交境的长城岭(又名长林岭)婉转东行,至霹雳尖山出境。如果将齐长城分为西、中、东三段的话,西段齐长城完全在济南境内。(二)东南角建筑防护墙的兴起齐长城是在春秋后期的姜齐灵公至战国中期的田齐宣王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分期逐段完成的。大致说来,西段长城早于东段长城,谷地低地夯土长城早于山岭上的石砌长城。也就是说,济南境内夯土长城兴建时间最早。那么,西段夯土长城始建于什么时候呢?答案很明确,即齐灵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55年。《左传》鲁襄公十八年记载,以晋国为首的十一国诸侯联军进犯齐国,“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平阴邑故址在今长清区孝里南、广里北的东张一带。齐灵公坐镇于此,发动士兵“堑防门”,也就是加固平阴邑南侧防门两边的堤防,使之既高且宽,并西引济水于堤防外侧的壕沟,作为护城河。于是,原来的用来挡水的水利工程的堤防,一跃变成军事防御工程的巨防,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夯土长城。这是齐国长城的缘起,同时也是中国长城的缘起。(三)沂蒙城城之间,两相特征为齐国的正东、东北、东南是一望无垠的渤海与黄海,北面、西面、西北面是滚滚流淌的黄河和济水。三面环水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齐国要将其国防力量和国防设施重点部署和配置在南部边疆一线。顾炎武在《山东考古录》中说:“大约齐之边疆,青州以南则守在大岘,济南以南在守在泰山。”也就是说,齐国南部边疆的防御重点有两个地段,一是大岘关(穆陵关)所在的沂山山脉,一是泰山山脉。因此,这两个地段的长城,战略地位也就最为重要。然而两相比较,泰山长城防线尤重要于沂山长城防线。何以言之?因为无论从时间顺序上来说,还是从危险程度上说,齐国的劲敌皆首先是来自西南方的中原,然后才是南方的楚国和东南沿海的吴越。因此,泰山防线上的长城,战略地位尤显突出。齐国的对外关系的重点,是鲁国以及中原诸国。泰山防线上的山口、关隘、地峡是齐国沟通鲁国以及中原国家的必经之地。比如:介乎泰山西北山地与济水之间的“济左陆桥”,是齐国通往中原诸国的咽喉要道(秦汉以后仍是如此);泰山西侧的“张夏地堑”和东侧的锦阳关,又是联系齐鲁的咽喉要道。它们都是齐国设防的重中之重,泰山防线长城的战略地位也因此而愈发显得重要。另外,齐国对外战争史也足以证实济南段齐长城的突出战略地位。因为中原诸国进攻齐国,总要突破泰山西侧长城防线,然后取道历下(济南),才能进入齐国腹地。从现有资料看,诸侯国突破齐长城防线一共有三次,都发生在济南段齐长城一线,从而也就从反面证明了济南段齐长城战略地位的重要。(四)置石为材的地层验证了齐国的法理基础由于济南境内齐长城兴建时间早,战略地位突出,兼之所经地形多种多样,故而具有典型意义。我们知道,春秋时代,以车战为主,防守的重点是关隘等交通要道,就地取材所修筑的防御工程一般来说只能是夯土长城。战国时代,以骑战为主,旧有的关隘点式防御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军事形势的发展,因此全线防御的战略设想也就代之而起,于是山岭上也要修筑防御工程,就地取材而兴建的长城,也就只能是石砌长城。济南境内,既有典型的夯土长城,又有典型的石砌长城,而且在石砌长城附近,我们还发现了大规模的古代采石遗址(如长清西南陡岭子)。石砌长城既有单面墙体的,也有双面墙体的,无论单面墙体还是双面墙体,长城总是建在分水岭上,而且建在分水岭岭脊区外侧缘边一线最陡险处,这是齐长城借助地形地势的一大特点。有些山岭,山高坡陡,悬崖如堵,本身就是难以逾越的屏障,根本不需要筑城。这样的以山险代替城防的地段,济南境内也有多处。为了有效御敌于国门之外,齐人在有些重要的地段,建有内外两道长城。这样的长城,叫做复线长城。济南境内,就有复线长城,它在长清双泉和马山谷地。长城是军事防御工程,用于屯兵戍守的障垣、用于传递信息的烽燧,皆属不可或缺的附属设施。这样的设施遗址,在济南段齐长城沿线随处可见。总之,就整条千里齐长城来说,济南段齐长城具有典型意义。(五)夯实了建筑的基础,生长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基因济南境内的夯土长城,虽然处在交通要道上,来自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很严重,但是由于夯打坚实、土质凝固性强,墙体上又长满茂密的荆棘,所以不乏保存较好的遗址。比如,长清张夏谷地东侧有一段布满荆棘的夯土长城,长10多米,高4-5米。这样好的夯土长城遗址,在齐长城全线是罕见的。在长城起始地的广里村北,公路西的夯土长城还有遗迹可寻,公路东的夯土长城还保留了300米左右,高有2-3米,外侧也是覆盖有茂密的荆棘。这些荆棘可能是长城上原本就有的。因为按照《管子》“度地”篇的记载,齐国修筑防水的堤防时,堤防上要“树以荆棘”,以收加固之效。夯土长城是在原有堤防基础上修建而成的,想必也要“树以荆棘”,一方面可以起到加固墙体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阻滞敌人攀爬。《孙膑兵法·地葆》说:“五草之胜曰:藩、棘、椐、茅、莎。”可见,棘在古代战争中具有特殊的军事意义。济南境内的石砌长城由于大多建于崇山峻岭之上,远离人烟之地,所以遗址保存也比较其他地市要好一些。长清万德镇大鳖顶后的一段长城长35米,高约4米。武庄乡张庄南山长城长达3里,宽6-7米,高3-4米。历城南境长城岭上的长城遗址,高2米左右的比比皆是。章丘垛庄南山长城长达5里,宽4-5米,高3-4米。如此规模的石砌长城是比较接近长城原貌的。(六)齐新城前空军马克氏山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不久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交通要道上的齐长城肯定是要被拆除的。此后两千多年来,草寇占山为王或军阀割据的动乱年代,抑或是南北分裂的年代,齐长城的军事防御功用便有可能再次显现出来,有些段落会被重新利用,有些设施会得到修复、重建或扩建。一千多里的齐长城,维修重修的段落肯定不少,但就现存遗址规模看,后世在齐长城上修建的最宏伟壮观工程都在济南境内。这里仅举两处,作为例证。一处是章丘南境的锦阳关清代长城。锦阳关地当南北交通之孔道,是齐长城上的名关要隘,关两侧的齐长城,据康熙《莱芜县志》卷八的记载,当时已是“城基犹隐隐可见”,可是如今我们去锦阳关,无不为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崔嵬壮观的石砌长城而怦然心动。它长500米,宽6米,高5-6米,仅是城墙上的女墙就有1米多高,女墙上还有了望孔或射击孔。这道气势恢宏的长城显然不是先秦遗物,而是后世建筑。具体说是清朝咸丰至同治年间,章丘民众为防御捻军北犯,在齐长城基础上修建的清长城,主持这项庞大工程的人,据光绪《章丘县乡土志》卷上的记载,便是章丘城西厢富户、兵马司副指挥的高赤城。在我国,清长城应以锦阳关长城为代表。一处是长清双泉谷地北侧的杜庄山寨。这座山寨总面积在15000平方米左右,是齐长城沿线规模最宏伟、设计最奇特、防御最严密、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古城堡。关于这处城堡的建造时间,有许多人认为是先秦建筑,是齐长城上的屯兵寨。去年11月,我在给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的信中,就城堡的建筑年代提出几点看法,证明它不是先秦建筑,理由是:杜庄山寨更不可能是齐长城上的屯兵寨,因为从山寨的布局来看,山寨主门在东,主体寨墙在西,显然是用以防御西面之敌的。如果山寨左右有齐长城(尚有待实地勘察),那么与其说此寨是用来防备长城外侧的鲁国等外国,倒不如说是用来防备长城内侧的齐国。这是说不通的。另外,倘若是屯兵寨,那么为何将山寨西墙以西方圆一里的平坦高地弃置不顾?再说,山寨所处的地理位置并不重要,何以这里留下如此大规模的屯兵寨,而齐长城别处则不曾发现类似规摸的屯兵寨?何况屯兵于这样一座汲水很难的山上,也是有违兵法的一般原则的。垒砌山寨的石头,看来大多不是天然石块,而是人工凿取的,寨区及附近,仍然残存大片采石场。以先秦的技术条件,很难设想能建造如此规模的石寨。另外,若是先秦建筑,那么时过两千多年,砌寨的石块就应同石砌长城上暴露在外的石块一样的风化严重,而不应仍然棱角分明,加工痕迹明显。要之,杜庄城堡不是先秦建筑是可以肯定的。《长清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确定为明清建筑,是有道理的。关于这个问题,还有研究的必要。但无论如何,这座石寨都是很有文物价值的。罗哲文先生于2000年6月8日实地考察这座城堡后,说:“齐长城一直是我非常关注的,这个城堡的准确时代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不管它是什么时代,都非常有价值。这个工程非常了不起,工艺非常精,城墙规整如刀削,垛口也都非常整齐,山形、地势利用的非常好。对旅游开发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好地方。”(转引自李良森《长清县风景名胜》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版,第149页)。总之,秦汉以后在济南段齐长城上修建的几处工程是很壮观的,虽然不是先秦遗物,但是它们的存在,无疑增添了济南段齐长城的历史文化地位(其他段落,如穆陵关,后世虽然屡有修复,但现在遗址寥寥无几,是无法与济南段齐长城相比的)。(七)齐新城的地理位置分布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而我们知道,孟姜女的原型便是《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的齐国大夫杞梁之妻,这位杞梁妻在战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擅长哭调的歌手。到了两汉,又出现杞梁妻哭倒了城墙的离奇传说,不过这城墙不是长城,而是齐都临淄城,也有的说是杞国都城,还有的说是莒国都城。隋唐以后,又出现了孟姜女哭倒秦朝长城的传说,并基本定型。孟姜女的原型是齐人,最初的传说也发生在齐地,那么从情理上推测,传说中的孟姜女所哭倒的长城,也应该是齐长城。然而问题是,古代齐长城沿线的民众,是把齐长城置于秦始皇的名下的,认为也是秦始皇修筑的。所以,孟姜女哭倒秦长城的故事,基本可以肯定是发生在齐长城沿线的。半个多世纪前,顾颉刚先生就说过:“山东省的中部(淄水至泰山)是一个孟姜女故事的区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第255页)。也就是说,济南段齐长城沿线是孟姜女故事的集中区域。事实上的确如此。比如,1987年我们考察时,济南段齐长城沿线民众告诉我们:秦始皇当年修了南北两条长城,两条长城在东海里相交。南长城就是现在山东的长城。至于秦始皇修长城的动机,长清南部山区的传说是:北修长城挡大兵,南修长城挡大水。章丘南部山区的传说是:北修长城挡大兵,南修长城挡长毛。还有许多传说是形容当年修长城时,工程是如何繁重,役民是如何酷烈的。比如钉日神针的故事,十个日头轮流转的故事,“扁担开花,铁牛上树”的故事,钉头崖的故事等等,都是很富有地方色彩的。由此,便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铺垫好了背景。而孟姜女,古老相传,她就是长清万德镇长城镇村人,哭倒长城后,就跑到村东边的红石江(古称中川水,今名北大沙河)投水自尽了。与传说相配套的是,济南段齐长城沿线历史上还出现过四座孟姜女庙。长清的长城铺一处,规模最大。历城两处。章丘文祖镇锦阳关一处。济南段以外的齐长城沿线,则无一处孟姜女庙。从文化学的角度说,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孟姜女传说和大大小小孟姜女庙的存在,无疑大大提高了济南段齐长城的历史地位和典型意义。二、齐新城损坏原因几年前,从《人文与自然》杂志上获悉,山东省要开发齐长城旅游线,当时内心为之一动,深感这是一个顺应时代形势发展的明智之举。为什么这么说呢?众所皆知,山东的黄金旅游是一山一水一圣人,也就是说,济南、泰山、曲阜三地一线连接起来,组成山东中部偏西的一条南北向的旅游专线。可是,横亘山东中部的东西旅游线又如何规划呢?靠什么才能将泰山、原山、鲁山、沂山、马耳山、小朱山等圣岳名山,与黄河、黄海串起来呢?答案只能是齐长城。齐长城是齐鲁大地的脊梁,正是齐长城一肩担起了齐鲁大地的山、河、海。山东人文与自然的旅游中轴线,应该是齐长城。但是,齐长城行经在崇山峻岭之上,交通不便,攀登困难,而且许多段落已无踪迹可寻。所以,目前齐长城旅游线的开发应该是分段进行的。从大的分段来说,济南段齐长城旅游资源最丰富。一方面,这里的长城兴建时间最早,最有代表性,遗址保存也比较好;另一方面,这一段的长城所处地势最高,沿线人迹罕至,山高水秀,林茂草美,风光无限,加之众多的尚待开发的人文景观,因此实在是一条开发前景无限广阔的旅游带。那么,如何开发呢?我们知道,无论对于自然景观抑或人文景观,保护先于开发,开发基于保护。因此在谈开发的问题前,我们应先谈谈齐长城的保护问题,而要谈齐长城的保护问题,就应先分析一下齐长城毁坏的原因。齐长城毁坏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和人为的两个方面。自然原因,比如:风雨剥蚀、地震滑坡、山洪冲刷。这些都是非人力可以左右的因素。人为因素包括:出于政治目的的破坏,如秦始皇“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历代战争的破坏;在夯土长城上耕地种田,或者从夯土长城上取土;拆毁石砌长城,搬运石头铺路、建房、垒堤堰、筑猪圈羊栏牛棚;修路、开矿;掀倒长城石,捉蝎子。人为的因素是齐长城破坏的主要因素,这种破坏力实在大得惊人。就以长城起始区的长清夯土长城为例,广里村北公路西边的长城,1987年还有150米长,高1-2米,最高处有2.5米,而现在却仅存几十米,高不足一米了。不留心则很难发现这段长城遗址。公路东边的夯土长城,1987年长500多米,底宽10多米,顶宽3-4米,最高地方达到5米。而今却只剩下300米左右长的一段,高仅2-3米,墙体顶部已与内侧田地取平,连为一体。陡岭子山与岚峪北山之间,是宽2里的黄土地,当地人说,原先夯土长城有5米多高,后来整大寨田,被夷为平地。不过,中国长城学会的成大林先生1979年来此地考察时,还有踪迹可循,从他拍摄的照片看,还有一米多高的遗址,然而1987年我考察的时候,就什么也看不到了。济南境内如此,其他地市的情况可想而知。因此,齐长城遗址的保护早就应该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了。怎么办呢?我想当务之急有以下几点: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等宣传媒体,宣传国家有关的文物保护的法令法规,提高沿线干部群众对齐长城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的认识,树立“爱我长城、护我长城”的意识。第二,在齐长城遗址保存比较好的地段,设立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的石碑或标志物,并由本县区乡镇落实具体人员负责看护。第三,由各级政府发布保护齐长城的公告,在齐长城沿线乡镇村庄广泛张贴,明令不许在齐长城上动土、动石,不许在齐长城两侧规定的范围内兴建工程。万不得己,应根据有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第四,对保护长城遗址有功人员,应予以奖励;对坏齐长城遗址者,应予以处罚和教育。有了以上的交待,现在我们可以重点谈谈济南段齐长城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了。前面说过,齐长城旅游线的开发应该分段进行。根据1987年以来对济南段齐长城遗址以及沿线旅游资源的踏勘和调查,我认为现在具有开发条件和开发价值的齐长城区段自西而东有以下几处:长清区的孝里段、马山段、长城铺段;历城区的药乡段;历城与章丘交界的七星台段;章丘市的锦阳关段。以上六区段中,药乡区段齐长城旅游资源已经得到初步开发。这里的齐长城被纳入药乡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公园的六大景区之一。药乡森林公司地处泰山之阴的长城岭,山高林密,空气清新,风景宜人,因此景点以自然景观为主,而人文景观除了百余米长的齐长城遗址和一处烽火台遗址外,还有一处瓦岗寨景区,但是稍具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隋末唐初的瓦岗寨在鲁西豫东,与泰山毫不相干。因此,如果开发这一带的人文旅游资源,不妨做如下工作:第一,在征得有关部门许可的前提下,接着现存的百余米长的齐长城遗址(保持遗址原貌),沿山岭向东重修一段齐长城。第二,修复古代君王遥祭泰山的祭坛。祭坛遗址坐落在公园的一个山头上,这里出土了不少秦代以前的砖块陶片。数年前,山东省文化厅文物局张从军先生告诉我,他经实地踏勘,断定是齐国君王遥祭泰山的祭坛遗址。第三,充分开发和利用药乡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据统计,药乡林场生有名贵药材180余种,其中被誉为泰山四大名药的何首乌、紫草、四叶参、黄精最为珍贵,另外,本地产赤灵芝、穿山龙、冬虫夏草也驰名遐迩),开设一处中药材博物馆。第四,有计划地扩大汉帝杏的种植面积,将汉帝杏加工成各式果脯,与中药材一起作为本地的知名旅游产品。按,据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等古代典籍的记载,汉帝杏之得名缘于汉武帝的封禅泰山,民间充传着许多与此相关的古老而生动的传说。另一个已开发的齐长城区段是七星台。2003年9月28日《济南时报》报道:“七星台景区正式开放。”并云,首期开放的有武圣门、齐长城、新建明长城、四界首、人间仙境和瑶池等六大景点。这一带的自然风光也很好,可惜的是值得利用和开发的人文旅游资源太少。由于山高坡陡,山上石头较少,因此古齐长城多为单墙石砌,而且比较低矮。这一带,1984年考察时走过,新建的明长城究竟如何?由于没有亲眼看一看,不好说。但从《济南时报》所发图片看,新建的砖砌明长城与真正的明长城,无论建制还是风格都有一定差距。因此,依我看,倒不如重修一段土石结合的齐长城为好。以上所举的六个区段中,率先打出齐长城旅游品牌的是长清区孝里镇。孝里镇大峰山旅游区于几年前开发,有一处景点是山顶上的“齐长城”,然而遗憾的是,山顶上的所谓“齐长城”实际上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东张村修筑的一座用以防御捻军的石寨。早在大峰山开发之初,我就向主持开发事宜的有关领导和人员指出这一点,可惜没有被接受。结果2000年6月,在长清宾馆举办的齐长城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等单位的学者公开指出大峰山上的石寨决不是先秦遗物,而是后世建筑。可见,在利用和开发齐长城旅游资源时,必须尊重历史,必须尊重科学,必须实事求是。其实,孝里区段值得利用和开发的齐长城旅游资源最丰富,品味也最高。因为孝里一带是齐长城起始区,长城遗址既有土夯的,又有石砌的,保存又较好,所以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一带夯土长城遗址的现状,前文已有介绍;石砌长城,如陡岭子山、岚峪北山、阳干山、梯子山,都有保存较好的遗址。尤其全长数里的阳干山,山上石砌长城高度多在2-3米以上,且依地建于山脊外(南)侧陡险处,每隔数百米,必有一座起加固墙体作用的石墩。长城内侧平缓的岭脊区,分布着众多的传递情报的烽燧及用于屯兵戍守的障垣。阳干山立体防御工事之坚固、密集,在齐长城全部遗址中是罕见的,极具研究、考察和旅游开发的价值。另外,我设想在征得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同意的前提下,还可以在广里村北夯土长城的西侧,参考古籍(如《考工记》、《管子·度地篇》等)中有关古代齐国筑防形制的文字,向西重修一段夯土长城,并于长城外侧挖掘堑壕,西引黄河水以为汤池。然后在长城上开辟以利行人出入的防门。新修长城内侧濒临黄河的洼地(即所谓的考里洼),可以退耕还湖,部分恢复湄湖水面(古时方圆40里),既可为本旅游区增添一大景点,又可起到蓄洪抗旱的功用。至于石砌长城,可选择以上所提及的某一山岭,依古齐长城建制,利用坍塌石材,予以修复,并在长城内侧恢复古代戍所与峰隧原貌。孝里段可供开发的其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而且都在齐长城沿线,我在1992年撰写的《东孝里旅游资源调查及开发的初步设想》一文(论文节要刊登于《人文与自然》2000年第3期,全文收入《齐文化与齐长城》)中归划为以下几个景区,即:1.孝堂山景区。孝堂山,古称巫山。公元前555年齐晋平阴会战中,齐灵公“登巫山以望晋师”即此。山顶北部有大型汉墓,墓前汉代石祠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而祠内线雕壁画又是汉画像石刻中的精品。因此,该祠早在1961年就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孝堂山汉石祠和汉画像石驰名中外,为了吸引顾客,有必要在山上开辟展馆,集中展示济南地区历年出土的汉画像石刻及全国各地汉画像石刻拓件(按,多年来,在介绍孝堂山的书籍和文章中,不乏津津乐道郭巨埋儿的故事者,至或有倡言在山上为历史上的所谓“二十四大孝”塑像立碑以招徕游客者。鄙见以为大可不必)。2.大峰山景区。大峰山林壑优美、古迹众多,堪称岱西名山。该山素有“一山四景”之说,即南有簸箕掌,北有天麻峪,东有璇玑洞,西有三教堂。此外,山颠的晚清石寨自有其历史文化价值;山下的早已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烈士陵园,更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近年,山南麓的旅游基础设离已初具规模,宫观建筑也渐次予以修复,并已对外开放。3.黄崖寨景区。黄崖山海拔426米,黄色陡崖,环绕如箍。山上有石砌山寨,有大寨门、二寨门,有瓮城,有哨楼,有炮台。寨区面积约6万平方米,分布着1200余间石屋。主体建筑祭祀堂、咏归台、璇玑书屋等建筑遗址尚可辨认。此山寨系晚清太谷学派北宗掌门人张积中于咸丰同治之际所建,最盛时容纳数千家万余人。同治五年十月六日(1866年11月1日),12000名清军围剿了山寨,张积中及2000多名寨民殉难。史称这一事变为“黄崖山案”。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教案。4.三黄崖村景区。区内有仙人井(嘉庆《肥城县志》卷二有记载),有建于唐代、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佛堂,有卧虎沟,有古代遗留下来的许多窑洞。据李永祥先生及我的考证,晚清著名小说家、太谷学派第三代传人的刘鹗曾秘密走访、凭吊过黄崖寨。我们完全可以参考《老残游记》第八、九回的描述,修复张积中寓所(苏南建筑风格),开辟太谷学派纪念馆,并在山寨现存遗址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石料,一一恢复山寨主体建筑,再现其“俨然名镇”的规模。另外,还可以引导游人沿着《老残游记》中申子平的游踪,骑驴往游黄崖,在山庄席炕而坐,品茗听琴,领略小说渲染的那种诗情画意般的氛围。由上所述,孝里段齐长城及其沿线旅游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各景区、景点又比较集中,自然景观优美,文化遗存丰富,是很有利用和开发价值的。地方政府只要能够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合理开发,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就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打造出济南的著名旅游品牌。下面要介绍的第四个齐长城区段是马山。马山镇因马山而得名。马山,海拔512米,是长清境内堪与灵岩、五峰并驾齐驱的名山。山下是缓缓流淌的南大沙河(《水经注》汉膑溪谷水);山麓坡地是成片的果园和农田;山腰上林木丰茂、青草如茵;环绕山颠的危崖陡壁,崖壁间古柏老松倒挂入坠,松柏掩映中,“穿心”、“白鸽”、“蛤蚌”、“炼丹”等洞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难以名状;山顶遍布唐宋以来的东西山门、丰施侯庙、玉皇殿、碧霞祠、真武殿等建筑遗址,以及元明以来的大量碑碣;耸立于观景台上,举目远眺,泰山雄峙于东,黄河纵贯于西。济南境内未开发的众山之中,马山无疑是最有开发价值和观光价值的;更何况马山还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有待开发,这包括:第一,齐长城旅游资源。马山镇境内齐长城属于复线长城,北、东、南三面由齐长城所环绕,齐长城总里程将近一百里,在齐长城所经各市地区县之乡镇中,可谓首屈一指,这无疑是马山镇开发齐长城旅游资源的一大优势。然而,马山地界上的齐长城遗址大多惟有踪迹可供按寻,有鉴于此,很有必要完全根据齐长城的建制特点,在马山脚下东西向的高低起伏的土岭上重建齐长城,并配置烽火台等附属设施,再现齐长城之风貌。另外在长城北侧,兴建一所长城博物馆,集中展示齐长城以及古今中外其他长城的图片、沙盘、书籍等资料,作为长城宣传、长城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第二,谋略文化旅游资源。古代齐国是中国谋略文化的诞生地,今长清区是古代谋略文化极发达的地区。马山东侧的莲台山宋金时代就有祭祀范蠡、张良、娄敬的祠庙;马山西南侧的陶山,是范蠡隐居之所在;陶山西南的平阴东阿一带,又是秦汉之际著名谋略家黄石公的活动地。就马山本身来说,更是谋略文化的名山。据古代方志如康熙《长清县志》以及山颠万历碑刻记载,马山是战国谋略学鼻祖鬼谷子隐居之山,马山西麓的学城,便是战国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从师鬼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