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请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同姓不婚”的规定可知秦晋两国不同姓,结合教材内容可知晋国,鲁国是姬姓;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宋国在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周武王封召公于北燕,属姬姓;秦王只是西周分封的一个异姓诸侯不是王室贵族;故①③④三项正确;②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晋燕两国都是姬姓,不能通婚。故答案选C.点睛: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时期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以此作为自己政权架构和巩固政权的基本模式。宗法制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能够有效地实现西周王权的平稳过渡,而且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宗法制并未同分封制一起退出历史舞台,二者紧密相关,但亦有明显区别.2.汉武帝时,政府明文规定:地处京畿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文武长官不得由王室成员担任.其意图是A.预防地方官员结党营私B.加强国都的军事防御C。废除贵族血缘政治D。防止宗室势力威胁皇权【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世卿世禄制D.科举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该制度打破了“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削弱了贵族特权,使选官制度有了“公开客观之标准”并结合史实可知,这一制度是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由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所以本题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的政治制度·选官制4.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解读材料,“不悉其行”的“行”指的的是品行,用了品行不好的官,就算得到应用的惩罚,但老百姓已经受苦了。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与其说是历史题,不如说是一个打着历史幡的语文阅读理解题.从表面上看这个题目与课标教材似乎无关,其实隐性考查学生对科举考试的理解和认识。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5.学者罗志田在《复活往昔的历史想象》中说:“历史想象是一种有凭借的再创造,却不是创作;它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也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所提示的范围里驰骋……就像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所表述的那样,雪岭千秋浩浩茫茫,却依然需要一扇窗户以为其范围,否则便不成图景;反过来说,虽尺寸之窗,而千仞之心,四时之雪尽纳其间,可供挥洒的天地,也不可谓不大.”其主要观点是A。历史想象必须依托历史事实B.历史过程离不开历史想象C。历史事实必须经由历史想象展现D。历史想象和历史事实可纵横联系【答案】A.。。.。.。.....。。。.。。..。。。....6.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写道:“白人则怀着三种动机到中国:作战,赚钱,使中国人皈依我们的宗教.”近代史上,“白人”依照“条约”实现第三种动机最早始于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要求的是外国人在中国获得传教特权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天津条约》,所以B正确,CDA错误.7.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应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是A.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B.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C.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D.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题中有效历史信息“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不希望否定它(中国)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是指美国总统尼克松准备改善中美关系,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背景之一。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背景。8。“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新中国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是遵循“一边倒”政策,内容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①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的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②项正确.尼克松访华(1972年)后,中美关系缓和,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克服了两国之间的分歧,故③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1955年)的提出是在万隆会议中,此方针打消了会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误解,促成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9.时人记载:“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生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这实质上反映了义和团运动A.盲目排外B.具有爱国主义精神C。反对生活西化D。主张实施平均主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考查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的核心意思是,义和团运动的极端的排外情况.比较、分析选项,可知,只有A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的表述均不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10.《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C.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D.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城邦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对公民不利,但从政治上能保障公民的政治地位,故A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不存在真正的平等,故B项错误.材料中“但……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强调法律是公民政治运行的重要保障,故C项正确。由材料可知,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受法律保护,故D项错误.11。“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A。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答案】C【解析】材料中“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指雅典民主政治实际上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制;“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指它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不受限制,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容易形成多数人的集体暴政,故D项正确。ABC均不能体现题干主旨,故排除。12。古代雅典就大会发言作出这样的规定:“任何人在五百人会议或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必须针对当时讨论的议题,不可同时讨论两个独立的议题。同一场会议中也不得就相同的问题两次发言.不可谩骂或打断他人发言,且不可攻击主持会议的官员.”这一规定A.在梭伦执政期间率先实行B.铲除了世袭贵族的特权C.体现了直接民主过于泛滥D.保证了会议的高效有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任何人在五百人会议或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必须针对当时讨论的议题,不可同时讨论两个独立的议题.同一场会议中也不得就相同的问题两次发言。不可谩骂或打断他人发言,且不可攻击主持会议的官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保证了会议的高效有序的目的,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13。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B.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C。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D.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债务人”“债权人"“死者”等可以得出材料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D符合题意,而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社会阶层,排除A;B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与题干中“民事诉讼”“由法庭处理”等内容不符;C中的“获取利益”与材料无关,故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4.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英语国家史略》中这样描述处死查理一世时的场景: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千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后来,当查理二世允诺尊重议会和先例后返回伦敦时,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国王对于英国来说是国家的象征B。国王对于英国来说是不可缺少的C.守法国王受到英国人敬重D。任何一位英国国王都会受到国人尊敬【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分析不难看出,英国国王实行暴政被处决,得到民众的支持,但是查理二世许诺尊重议会和先例后,得到欢迎.不难看出,民众不是厌恶国王,而是反对不守法的国王.故选C。A项与材料无关;BD项不对,查理一世被处死。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点评: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是考试的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在温和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7世纪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9世纪的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获得多数。15.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番话:“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这说明富兰克林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A。白人的利益B.黑人的利益C。穷人的利益D。议员的利益【答案】C【解析】通过富兰克林直白的比喻可以看出,独立后的美国政治实质上为金钱政治,有钱人即可轻松当选为议员,这表明,在当时美国的政体下,穷人的利益是得不到保障的,故正确答案为C。ABD三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故排除。16.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国1875年宪法使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政体。法国共和制确立艰难曲折,民主派和君主派势均力敌,共和派确立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政治宽容的政策,故选C。巴黎公社失败后,工人运动卷入低潮,所以政府不可能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排除A;B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法国宪法制定时,共和派和君主派已经过了长期反复的斗争,在各方相互妥协的基础上,最终通过宪法,所以排除D。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17。下列言论一语道破美国两党制实质的是A。杰弗逊说:“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B。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认为党派精神是“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C。一个政客说:“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一个民主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在一个不确定的选区,我是一个确定的人……”D。菲迪南德·伦德伯格在《富豪和超级富豪》中指出:“两党制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美国两党制实质上是通过协调两党的利益冲突从而从根本上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但同时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有利于加强对统治集团内部的监督,所以A、B、C说法错误;两党虽有很多差异,但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D项正确。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两党制【名师点睛】恩格斯说:“寡头政体不是靠把政权经常保持在同样一些人手中而使自己永存下来的,而是采用这样的办法,它轮流地使政权从一只手放下,又立刻被另一只手抓住。”这种两党轮流执政,只不过是统治阶级左手放下权力,又被右手抓起而已。不管哪个政党执政,都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政策,都不可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美国的两党制,实质上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政党制度,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一项政治制度。18。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质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A.共和制B。联邦制C。代议制D。三权分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政治体制。从材料中看美国表面是一个共和国而实际是由许多共和国组成实质是指美国联邦制共和国下是由许多州组成各州的独立较强。故B项正确.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19.列宁曾说,1871年“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很不够……还没有工人政党……大多数工人甚至还不很清楚自己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方法”。列宁认为当时的法国A。工人政党还不成熟B.没有出现工人运动C。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D.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材料“1871年‘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很不够……大多数工人甚至还不很清楚自己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方法”说明法国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巴黎公社革命注定会失败,故D符合题意。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BC两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所以应选D。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20。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第一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幅图反映的是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第三幅图反映的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反映了政治文明的的多样性,因此选C。考点:中西方历史·中西方的政治制度·多样性的政治文明【名师点睛】复习中外政治制度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古希腊民主形成的条件及历史意义;古罗马法制的演变及影响;比较中西方早期政治差异及原因;比较英、法、美、德四国政体,概括各自特点,并作出客观评价;思考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确立、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启示。21.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美国人民之所以服从法律,不仅因为法律是他们自己制定的,而且因为当法律偶尔损害他们时他们也可以修订。”这体现出其法律思想是A。法律至上B.以人为本C。人人平等D。天赋人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示反映的是人民和法律的关系,突出的是人民的需要才是法律制订的根本.故选B。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人民可以修改法律;CD项材料并未体现.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内容22。“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消极的和平”,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积极的和平”,则意指在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结构性暴力的消除。这里的“消极的和平"是指A.美苏核军备竞赛B.越南战争C。冷战D。不结盟运动【答案】C【解析】冷战的影响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冷战严重的威胁了世界的和平,是世界长时期处于核战争的边缘;但是另一个方面,冷战的过程中,美苏双方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轻易的发动战争,维系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恐怖的和平的局面,这就是消极的和平,故答案选C.AD项是结构性的暴力的消除,属于积极的和平;B项属于战争的范畴。23。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20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再没有其他社会像美国一样,既绝对坚持绝不容许外国干预美国内政,又如此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美国的矛盾心态体现A.美国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B.美国的价值观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C。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D.美国外交思想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说法错误,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的战略,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孤立主义;B项“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说法错误;C项迷惑性大,易错选,因二战后,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试图创立单极世界,但此题并没有体现;从这个矛盾的心态,可以看出美国理想上主观地认为自己已经很完美了,到处干涉别国内政,推广自己的价值观,而不容许别国干预美国内政,又证明了现实的美国并不完美,就是这么种矛盾心态。故D项正确。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局势。24。1961年不结盟运动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这一运动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转化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新兴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新兴的广大亚非拉国家团结起来发动了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有力地冲击力战后美苏对峙的政治格局,使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故B正确。区域合作是经济格局的发展方向,A排除。不结盟运动只是冲击美苏格局,而不是动摇美苏霸权地位,C排除。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只是政治格局,而不是经济方向,D排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25。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秩序。第-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他者的崛起”.关于第三次权力转移对国际秩序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冲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直接导致人口爆炸、恐怖主义等严重社会问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美国的崛起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因此A错误;B“建立了"的表述与史实不符;D“直接导致”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因此C的表述符合史实。故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Ⅱ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2.请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作答。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50分。)26.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在历史变革中不断被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如何打破了“部落政治”?试举一列汉朝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打破贵族政治的局面?试列举古代雅典和罗马打破贵族专权的事例各一项。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2)材料中这两项规定的核心是什么?试简要评述之。材料三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机.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3)材料三中能救世界之危机的“第三新文明”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大钊是怎样宣传“第三新文明”的。【答案】(1)打破:分封制。措施:(逐步废除分封)提拔身份低微士人参与中枢决策;设太学;实行察举制。事例:雅典:梭伦-—按财产划分四个等级;(克里斯提尼——五百人会议,全开放)伯里克利——各级官职抽签产生,公民大会经常化,陪审法庭人数众多.罗马:习惯法到成文法,前449年《十二铜表法》。(2)核心:中央与地方(联邦政府和各州)间分权制衡。评述:在加强联邦中央权力的同时,使各州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拥有一些州权;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了中央和地方间的关系。(3)文明:社会主义文明(或马克思主义).宣传:著书立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开设课程,开坛讲学;组织团体—-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打破“部落政治”周朝实行分封制,而汉武帝提拔身份低微士人参与中枢决策;设太学;实行察举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很容易得出古代雅典和罗马打破贵族专权的事例。(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中可以得出这两项规定的核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3)第一小问“第三新文明”,从材料看,不是东方传统文明,也不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它是从俄国来的,并且李大钊进行了宣传,因此可得出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第二小问怎样宣传“第三新文明”,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方式,从办报刊、写文章、建团体、办学校等方面来考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的措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洋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材料一:随着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近代海权思想兴起。1537年,拥有强大舰队的西班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陆战队。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在1890年出版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进一步指出,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要重视“海上交通线”、“中央位置”和“内线”。马汉也被后人公认为海权论的鼻祖。-—摘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材料二:19世纪是一个海洋的时代,世界各大强国无不加强海军纷纷向外扩张。……日本在明治三年(1869年)五月即订下“二十年海军扩张计划",按部就班,逐步实施,而将其海军纳入正轨。十五年(1882年),又提出“八年造舰计划”,将其舰艇大加扩充。在海军经费方面也相应地不断增多,……为了扩充海军经费,其政府并发行“海军公债",追加海军预算,征课华族累进税,鼓励陆海军及驻外人员捐献每月部份所得。甚至明治天皇亦先后拨出宫中用费60余万元,充作海军经费,以示倡导。……日本旨在对外扩张,故其海军战略亦具积极性和攻击性。——王家俭《甲午海战挫败的几点反思》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清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海防问题的大讨论。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认为“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自是年起,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舰。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海图、算法等诸务.——摘编自《清朝通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海权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近代历史知识概括海权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2)依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日本在海军建设方面的特点.(2)结合有关知识分析促进中国近代海军产生的主客观因素【答案】(1)内容:建设强大的海军,控制世界贸易和交通要道,夺取制海权,进而称霸世界。背景: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国家加紧开辟新航路,抢占殖民地,发展海上贸易。(2)特点:A.有长远规划,并不断完善加快;B.经费来源广,发展海军的意识强;C。海军建设以对外扩张为目的.(3)因素:客观上:A.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西学东渐。主观上:A.洋务派力图通过洋务运动实现自强;B.洋务派兴办近代企业也为创办近代海军创造了条件.【解析】(1)第一小问,核心内容,从蕾莱爵士的话以及马汉《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中的相关言论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历史背景,把握材料的几个关键时间信息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16世纪、1890年等,从这几个时间段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争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等即可。(2)依据材料文字“二十年海军扩张计划"、“按部就班,逐步实施”、“在海军经费方面也相应地不断增多”、“日本旨在对外扩张,故其海军战略亦具积极性和攻击性”等进行分析即可。(3)主客观因素,主观上从中国国内洋务思想、洋务运动角度解答;客观上从西方对中国的影响角度出发。28.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现代国际关系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