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国文的经验_第1页
我学国文的经验_第2页
我学国文的经验_第3页
我学国文的经验_第4页
我学国文的经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作人(1885~196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一、生平1885年1月16日,周作人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鲁迅之二弟。原名周櫆(kui)寿,后改名作人,字启明(又作岂明),起孟,号知堂。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赴日本留学,开始学建筑,后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11年回国,曾就职于浙江省教育司,浙江第五中学教员。1917年到北京,先后任北京大学国史编纂处编纂员、文科教授,兼任燕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授。1920年底参与筹组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1921年后写了许多针砭时弊、批判封建文化的散文。1922年7月起兼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1923年第一部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问世。1924年11月发起组织语丝社,并成为《语丝》的实际主编。这时期作品为《雨天的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等。1928年任北平大学文学院国文系主任及日本文学系主任。1930年与冯文炳等合办文艺周刊《骆驼草》,同时大力鼓吹文学的无目的性,创作了大量专注于草木虫鱼的文章和读书笔记,创作风格愈加走向闲适。此时结集的有《永日集》、《看云集》、《苦条随笔》、《夜读抄》、《瓜豆集》等。七七事变后,北大南迁,他留在北平。后任日伪政权的国府委员等职,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监禁在南京,判有期徒刑10年。1949年1月保释出狱,定居北京,家居从事翻译与写作。1967年团患前列腺肿瘤在京去世。

二、作品

周作人的主要散文创作:《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苦竹杂记》,《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药堂语录》,《药味集》,《药堂杂文》,《书房一角》,《秉烛后谈》,《苦口甘口》,《立春之前》,《鲁迅的故家》,《鲁迅的青年时代》,《药堂谈往》(又名《知堂回想录》)……

三、散文特点周作人把文学分为“载道”与“言志”两大类。在现代散文理论的开山之作《美文》中,周作人倡导现代散文“须用自己的文句与思想”,要“抒我之情”,产生了很大影响,因而文学史家将其称为“言志”散文,并将受其影响、具有相似特征的散文创作称为“言志派”散文。

“言他人之志即是载道,载自己的道亦是言志”。周作人:《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散文一集·导言》,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至此,周作人已然将抒情、叙事、说理各分子全部统一在“个人的”旗帜之下,从而使中国现代散文的个性化原则越发鲜明突出。

周作人经常以叛徒与隐士自居。叛徒是指旧社会、旧文化、旧传统、旧思想的叛逆者;而隐士则是指回避社会矛盾、追求闲适生活的人。“叛徒”与“隐士”

“浮躁凌厉”与“平和冲淡”

议论各种社会问题、文艺问题的杂感内容:批判封建思想文化,不良社会现象。特点:“少敦厚温和气”,语言浮躁,凌厉。常有“反语”,富有战斗力。叛徒: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五四骁将的启蒙主义批判性指向的“浮躁凌厉”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提倡“人的文学”一、这文学是人性的,不是兽性的,也不是神性的;二、这文学是人类的,也是个人的,却不是种族的,国家的,乡土及家族的。”他强调“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到完全满足。凡有违反人性的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排斥改正。”,“应记载世界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包括他们的世俗情欲”,同时又是“反对家族本位的”,是一种“现代人类的意识”。

隐士:返身躬耕“自己的园地”

个人本位人道主义的“平和冲淡”

1922年,创作《自己的园地》,总结自《人的文学》发表以来思想的变化。提出“浑然的人生的艺术”,否定文学功利观。平和冲淡表现在:对于读者平和平等的态度意境营造上的澄明空灵题材选取上的随意自然随笔、小品文,即美文周作人美文的特点:谈论日常生活琐事,表达个人闲情逸志的白话体的纯散文。内容庞杂,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几乎无所不谈,无奇不有。如《喝茶》、《乌篷船》《故乡的野菜》,地方色彩浓郁,尤喜北京与江浙一带的风俗,以此形成他散文的文化底蕴的基础,有较为浓厚的知识性与趣味性。这些散文主要表达了他想脱离现实,消极避世,及时行乐的思想。艺术上颇具功力:风格平和冲淡,以平易自然的态度娓娓道来;形式短小简洁,风格独特,在当时影响很大,称之为“美文”。周作人的美文多收在他的散文集《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永日集》《谈龙集》《谈虎集》《泽泻集》等中。

创作“闲适”散文的背景

第一,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历史进入20年代。这时经过“五四”风暴洗礼的中国大地进入了思想烦闷和迷茫的时代,即“五四”落潮期,许多曾是新文化运动的勇士从“五四”的漩涡中退下来,陷进极大的痛苦和矛盾中,周作人也不例外。周作人的矛盾主要是:(1)在政治态度上,是继续做战士还是做隐士。(2)在文学观上,对艺术是独立的还是“文以载道”感到矛盾,既反对“文以载道”,“但自己总做不出一篇为文章的文章”。

第二、受欧美作家抒情小品的启示,觉得这种文体是其矛盾排遣的最好喷发口,遂于1921年5月,发表《美文》一文,提出现代散文的文体应是“记述的,是艺术性的”。第三,周作人在无奈中选择了抒情小品文学作为自己精神上的“避难所”,但这种“闲适”的小品文却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周作人在这里又找到了自我的价值。成功的喜悦,促使他自觉地把“闲适”的小品文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乐园。于是,进行“闲适”散文的创作,成了周作人毕生的追求。

总体风格:龙井茶看去全无颜色,喝到口里,一股清香,令人回味无穷。

看一下当年批评家的论述:“看了他的小品,仿佛看见一个博学的老前辈在那儿对你温煦的微笑”。“那众多篇章中仿佛有一位学者,“在路旁小小池沼负手而行,对萤火出神”,“用平静的心感受大千世界的动静”。“散文就是文学中的散步,因为它最平常、最自然,也因为都会。散步散到被认为炉火纯青的地步就变得非常困难—除非那人的步态丝毫也不造作和摹仿别人,而且在简单的散步中便可显示出深厚的训练。”1、朴淡源自真诚“人的脸上固然不可没有表情,但我想只要淡淡地表示就好,譬如微微一笑,或者在眼光中露出一种感情,——自然,恋爱与死等可以算是例外,无妨有较强烈的表示,但也似乎不必那样掀起鼻子露出牙齿,仿佛是要咬人的样,这种嘴脸只好放到影戏里去,反正与我没关系,因为二十年来,不曾看电影。”

1、朴淡源自真诚课下阅读《半农纪念》《初恋》《娱园》周作人散文风格的朴淡首先是缘真而来。作家以真情唤起读者共鸣,不虚不火,不急不躁,只让暖暖诚意于言语中间化为一股清流,温温地浸润读者的心。

2、化浓为淡的哲理化情思《唁词》:“死总是很可悲的事,特别是青年男女的死,虽然死的悲痛不属于死者而在于生人。照常识看来,死是还了自然的债,与生产同样地严肃而平凡,我们对于死者所应表示的是一种敬意,犹如我们对于走到标竿下的竞走者,无论他是第一者,或中途跌过几交而最后走到。在中国现在这样状况之下,‘死之赞美者’的话未必全无意义,那么‘年华虽短而忧患亦少’也可以说是好事……”2、化浓为淡的哲理化情思《镜花缘》:“梦想是永远不死的。在恋爱中的青年与在黄昏下的老人都有他的梦想,虽然她们的颜色不同。人之子有时或者要反叛她,但终究还回到她的怀中来。”小结:一个已然参悟人生底里的智者对喜怒哀乐的淡然之风。

3、审美理想的闲适、飘逸、宁静

《乌蓬船》“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舷上,还把手都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蓼(liao)和白草,渔舍,各式各样的,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我的一点希望:读一读周作人

《我学国文的经验》

教学目标一、把握文章的主旨。二、初步了解作者的文章风格。

一、焦点问题1.作者国文学习的真经2.国文知识技能与精纯趣味、健全人生观之关系。二、周作人:语文大家周氏兄弟:五四时期,与鲁迅齐名并称、相提并论知堂文章:面目独具,名重当时。现代汉语写作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知堂文集》等几十种。三、文本分析 1.本文价值:作者相当看重。收入多个集子作者的深思熟虑,用意严肃三、文本分析2.文章特点:

A.迂回,曲折,绕弯子。(第一段)一上来说“我于怎样学国文的上面就压根儿没有经验”接着又说,“我所有的经验是如此的不规则,不足为训的,这种经验在实际上是误人不浅”——实际还是有经验

三、文本分析这经验“当作故事讲也有点意思”,且还“似乎略有浪漫的趣味”——引发读者兴趣。目的:强调其与“语文进阶”、“读书方法”、“写作秘诀”之类读物区分;欲扬先抑,卖个关子,引起人们阅读兴致。三、文本分析2、文章特点:B.迂曲中有趣味(第二段)有趣味、有“嚼头”,话里有话,不是一览无余,经得起回味三、文本分析①讲三位本家先生的有趣故事:吸鸦片烟、终日卧榻的老秀才,做神秘怪诗、因疯自杀的子京,言行暴厉而实际怯懦的“反革命”。三、文本分析②述读经,“所读之经于我毫无益处”,谈此题时抻出一笔谈论彼题反话正说三、文本分析③讲随祖父读书故事。只谈“有趣”事老人对于教育的特别的意见奖励读小说三、文本分析“他很奖励小孩看小说,以为这能使人思路通顺”,又正中取曲,斜出一笔,祖父让人忍俊的一面:投缘最是《西游记》,逢人便说八戒猪。三、文本分析小说情节曲折、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异想纷呈,对少年吸引力很大。借助读小说,可以轻松愉快地获得中国语文的基础,识得汉语文的趣味,不知不觉之间获得文章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三、文本分析用其个体经历,串起国文进步之阶:由断字而识文,从白话到文言,经读懂到知趣味。借助读小说,轻松愉快地获得中国语文的基础,识得汉语文的趣味。三、文本分析④作者“从军”(入江南水师学堂)的故事:读翻译作品:严译学术著作,林译西洋小说,梁译政治小说、教育小说“除了读新小说以外别无什么可以说是国文的修养”三、文本分析结束语,再次强调其学习国文的经验:“多看书”态度:“小说,曲,诗词,文,各种;新的,古的,文言,白话,本国,外国好的,坏的,各种:都不可以不看”。三、文本分析更重要的读书目的:“磨炼出一种精纯的趣味来”,“知道文学与人生的全体”,“逐渐养成一个健全的人生观”。——学好“国文”的根本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对信念的看法是:人活在世上,自会形成信念。对我本人来说,学习自然科学、阅读文学作品、看人文科学的书籍,乃至旅行、恋爱,无不有助于形成我的信念,构造我的价值观。一种学问、一本书,假如不对我的价值观发生作用(姑不论其大小,我要求它是有作用的),就不值得一学,不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