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七上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七上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七上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七上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淝水之战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四、课堂小结三、北方地域民族交融第1页一、淝水之战东晋——前秦(四)结果:前秦政权很快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二)交战时间:(三)交战双方:383年东晋以少胜多,取得战役胜利(五)影响:(一)背景: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前秦在淝水之战失败原因,而东晋为何成功?①骄傲轻敌。②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③前秦军指挥不妥,战线过长。东晋:①战略得当。②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第2页水淮沘水芍陂水淝洛涧水颖颖口洛口383年寿阳寿县硖石凤台西南八公山前秦军进攻路线前秦军溃逃路线东晋军进攻路线布防线前秦东晋淝水之战第3页淝水之战第4页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背景

鲜卑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冯太后支持和指导下。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目标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为了维护北魏政权统治(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办法(四)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实力第5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鲜卑是我国北方古老少数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一支,它发源于大鲜卑山(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北段)为黄帝后代。第6页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

年统一黄河流域439北魏鲜卑族发展第7页假如你是北魏统治者,面对这些困难,你会怎样处理?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汉族人民之间矛盾十分尖锐,北魏统治举步维艰。巩固统治,进行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民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汉族以农耕为主定居比较完备先进北魏鲜卑族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相对落后相对落后鲜卑族统治第8页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1.迁都洛阳2.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政策(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办法第9页拓跋宏(元宏)467~499孝文帝庙号高祖鲜卑族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因兹大举(迁都),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公元494年,孝文帝为更加好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把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今河南洛阳)xiáo第10页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河南洛阳出土,为孝文帝弟弟元羽墓志。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曾命元羽在旧都平城,控制、安抚对迁都不满鲜卑族人。北魏·元羽墓志第11页说汉话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依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孝文帝决心改变鲜卑族风俗,召见群臣。……孝文帝说:“假如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纪在三十岁以上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能够允许他们不马上改变。不过三十岁以下人和在朝廷做官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禁止说鲜卑语,30岁以上暂缓。3、推向先进汉文化详细步骤。第12页勉励穿汉服北魏石刻画像

孝文帝改革后,北魏服装和生活习性都已经汉化,反应了民族融合后情况。胡人汉服第13页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拔拔长孙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因为当初孝文帝改革,想促进各民族汉化,将‘拓跋’改为汉姓‘元’,自己要起带头作用,就先把自己名字改为了‘元宏’

目标:为了降低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认同,促进民族交融。第14页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勉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第15页

今天,在我们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了鲜卑族。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当年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慢慢消失,所以孝文帝改革不值得必定。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理由各抒己见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实力,推进了社会进步!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出色改革家!交流中融合——孝文帝改革第16页生产、生活方面(经济)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产;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收北方各族人民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政权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域原有统治方式,实施君主专制制度。文化方面汉语使用;西北民族乐器受汉族人民欢迎。民族心理方面“胡”“汉”观念逐步淡薄,隔膜与偏见逐步降低。政治方面连连看第17页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游牧农耕生产方式交融交融中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8页边境汉人《二牛抬杠图》汉族向北方少数民族学习畜牧业生产方式交融边境汉人《放牧图》交融中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页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汉族士大夫在烧烤穿汉族服装少数民族贵族穿裤褶服南朝汉族乐队生活习俗交融生活习俗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和交融交融中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页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以汉族礼仪形式歌舞演出

观察图片,结合书本88页第三段文字,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在文化艺术方面表现是怎样?文化艺术交融交融中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1页材料: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横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北方地域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深入丰富了中华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依据材料请思索,北方民族大交融有怎样影响?第22页

依据本课讲述,请你谈谈你了解“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步交融过程,包含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相互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进步历史现象。第23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生活政治制度相互学习农业生产经验和畜牧业经验汉族接收北方民族食物、服装、用具等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喜爱沿用中原地域原有统治方式,实施君主专制制度北方地域民族交融表现“胡”“汉”观念逐步淡薄,民族隔膜与偏见逐步降低民族心理交融中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4页生产生活相互学习政治制度实施君主专制思想文化相互影响民族交融领域民族交融表现社会习俗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民族隔膜与民族偏见逐步降低第25页淝水之战交往中冲突交流中融合孝文帝改革知识总结交融中发展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步交融过程,包含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相互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进步历史现象。第26页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解释,以下说法正确有()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个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推进作用

④那里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c第27页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建于北魏时期。洞中佛像衣饰已含有显著汉化特点,影响这一特点形成历史事件是()A.昭君出塞B.商鞅变法C.文成公主入藏D.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以致用D第28页

一位西域商人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可能看到现象是

()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

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C.市场聚集四方商人

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汉族人学以致用D第29页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鲜卑人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财物能够归己。若干年后,他后人已改用汉人“元”姓,担任官职是太尉,有要求俸禄能够领取,穿汉人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改变?(2)造成“白鹭官”后人发生改变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改变,说明这次改革含有怎样主动作用。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官员通婚。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也增强了北魏实力。学以致用第30页1.我国是大豆故乡。大豆在我国传输方向是()

A.由南向北B.由北向南C.由东向西D.由西向东2.以下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是()。

①东晋②西晋③西汉④南朝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表述,错误一项是()A.改革都取得了成功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时尚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D.都改变了原有生产关系4.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根本原因是()A.改革办法行之有效B.掌握最高权力C.顺应历史发展时尚D.得到汉族地主支持BDCC第31页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历史上称为北魏。北魏统一黄河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