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上优先概念化与隐喻的翻译研究《红楼梦》上下空间隐喻的英译策略及差额翻译_第1页
《红楼梦》中上优先概念化与隐喻的翻译研究《红楼梦》上下空间隐喻的英译策略及差额翻译_第2页
《红楼梦》中上优先概念化与隐喻的翻译研究《红楼梦》上下空间隐喻的英译策略及差额翻译_第3页
《红楼梦》中上优先概念化与隐喻的翻译研究《红楼梦》上下空间隐喻的英译策略及差额翻译_第4页
《红楼梦》中上优先概念化与隐喻的翻译研究《红楼梦》上下空间隐喻的英译策略及差额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楼梦》中上优先概念化与隐喻的翻译研究《红楼梦》上下空间隐喻的英译策略及差额翻译

1.不同的对等语码的产生翻译不是振动派的所谓控制或改写,也不是所谓的绑架和暴力。然而,它是基于相关性原则和协同原则的系统语码转换行为(赵燕春,2005:97)。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解释了概念的形成规律,使我们在翻译问题上认识到逼近理据层面对等的可能性。比如,“上—下”空间隐喻系统与UP-DOWN空间隐喻系统很大程度上可以形成对应或对等。当然,这不是机械的硬性要求,而是两种符号系统之间的制衡与补偿。而“优先概念化”的选用则是通过形式上的趋异而达至趋同的手段。汉语的“上—下”空间概念可以投射到地位、数量、范围、时间等概念域,形成“上—下”空间隐喻,和英语的UP-DOWN空间隐喻高度对应,应该说可以在源语与译语之间实施对等的语码切换,然而在《红楼梦》“上—下”空间隐喻的英译中,只有部分“上—下”是地位隐喻可以迻译,其他如“上—下”是时间、范围、数量等只能通过意译实现转换。由此导致的疑问是:概念隐喻系统对应状况以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了“上—下”隐喻的英译策略取舍及差额翻译结果呢?Közescse在文化模式中研究概念隐喻,通过比较不同文化模式,他发现不同民族概念隐喻的形成存在“优先概念化”(ZoltánKözescse,2005:5-82)现象,这为我们解答上述问题带来一定的启示。2.概念隐喻系统的对应关系和优先2.1状态状态上—“上—下”与UP-DOWN空间隐喻的对应状况汉语的“上—下”与英语的UP-DOWN之间,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投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形成对应。汉语的“上—下”隐喻拓展意义表现为:(1)数量大者是“上”;数量少者是“下”;(2)地位重要者是“上”;地位次要者是“下”;(3)时间较早者是“上”;时间较晚者是“下”;(4)状态即将形成者是“上”;状态即将完成或结束者是“下”。构成了“上—下”是数量、时间、地位、状态隐喻。与之相对应,英语UP-DOWN也可以投射到数量、时间、社会地位、状态认知域,具体表现为:数量大者是UP;数量小者是DOWN;地位重要者是UP;地位次要者是DOWN;时间较早者是UP;时间较晚者是DOWN;状态即将发生者是UP;状态完成或结束者是DOWN(蓝纯,2003:107-108;GeorgeLakoff&MarkJohnson,1999:49-53;GeorgeLakoff&MarkJohnson,2003:22-39)。此外,“上—下”与UP-DOWN情感隐喻建立在相同的生理体验基础之上,形成对应:高兴是上/UP;悲伤是下/DOWN;愤怒是上/UP;平静是下/DOWN(NingYu,1998:49-58)。综上所述,汉语“上—下”与英语UP-DOWN在数量、地位、时间、状态乃至情感等方面的拓展意义大体相同,概念隐喻系统高度对应。2.2ossenion和“游戏”Közescse和他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在匈牙利的美国人和匈牙利人(人数对等)关于人生(LIFE)的思想,试图揭示不同文化模式中的概念隐喻规律。结果显示美国人与匈牙利人分别优先选择了不同的源域概念来表达目标域——“人生”:美国人多以“珍贵所有物”(PRECIOUSPOSSESSION)和“游戏”(GAME)为源域概念,而匈牙利人更多地通过“争斗/战争”(STRUGGLE、WAR)和“妥协”(COMPROMISE)来表达“人生”。Közescse称这种现象为“优先概念化”。这种认识使我们联想到汉语民族文化中,关于“上—下”的优先概念化与英语民族关于UP-DOWN的优先概念化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干扰了“上—下”隐喻迻译为UP-DOWN隐喻,并造成所谓的差额翻译。与此同时,“上—下”与UP-DOWN空间隐喻迻译困难,反过来也促使人们对这对空间隐喻系统的对应状况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考察。应该说2.1所总结的对应状况是求“同”忽略“异”,在“上—下”、UP-DOWN对应关系中,各自概念化的优先程度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隐喻翻译策略的取舍。当二者达到同等优先程度时,可以迻译,否则就只能意译。下面以《红楼梦》“上—下”空间隐喻的英译为例说明这个观点。3.《红楼梦》中“上层”空间的隐喻分析3.1“上—《红楼梦》“上—下”空间隐喻笔者统计并分析了《红楼梦》(前80回)的“上—下”空间隐喻(147条),发现大部分“上—下”空间隐喻拓展意义与上述情况类似,其中,“上—下”是地位隐喻51条(占36%),其次,“上—下”是范围隐喻38条,“上—下”是时间隐喻与“上—下”是状态隐喻相等,各20条,“上—下”是数量隐喻9条,例如:(1)“上—下”是地位主仆上下,安享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下作的夯子,没干净的乱闹。(2)“上—下”是时间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可伤其母上月竟亡故了。(3)“上—下”是状态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幸而早年生下一子。(4)“上—下”是范围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女儿下落。余者一概不在心上。(5)“上—下”是数量(薛姨妈)今年四十上下年纪。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6)其他还有:“下”是愤怒:探春沉下脸来。“上—下”是人称:在下;下士;上殿“下”是话语内容:示下综上,《红楼梦》“上—下”隐喻有新的意义拓展:范围、人称、话语内容,这三种与英语UP-DOWN隐喻没有对应关系,也就不存在直接迻译的基础。能否直接迻译还涉及任意性和像似性问题。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语言符号的像似性实际上并不冲突,因为它们不处于同一层次。所谓任意性就是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不是必然的,即不是必须如此这般的,而像似性则是能指与所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是符号形成的理据。符号可以这样像似也可以那样像似,所以像似并不构成符号之所以成为符号的充分必要条件。“上—下”隐喻和UP-DOWN隐喻实际上是概念形成的理据而非概念本身。这就要求我们从语言的级阶——词素/理据、词/概念、句/语义等关系上着眼,而不仅仅局限于孤立的理据或概念上的对等。3.2“云飞腾”、“下世”和“隐喻”隐喻迻译可理解为隐喻意象和含义在目标语中得到同步转换,在某种程度上与直译颇为相似。而直译的特征包括:(1)保留形象;(2)模仿结构;(3)照顾语序;(4)形意兼顾(黄忠廉、李亚舒,2004:25-26)。可见,隐喻的迻译和直译几乎等同。Hawkes译文中“上—下”空间隐喻仅有8例实现了迻译/直译,且都限定在“上—下”是地位隐喻范围内。例如:(1)谁知自娶了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译文“everyonehighandlow”,从形式到含义对等,实现迻译,highandlow是up-down的近义词。(2)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得接步履于云霓之上矣。译文:Ihavealwaysinsistedthatyouwereayoungfellowwhogoupintheworld,andnow,intheseversesyouhavejustrecited,Iseeanauguryofyourascent.Innotimeatallweshallseeupamongtheclouds!Thiscallsforadrink!“非久居人下者”与willgoupintheworld从形式到内容对应,译文将原文的“非……下”直接翻译为“上”,与up对应,实现隐喻迻译。“云霓之上”与upamongtheclouds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形成对应,是直译,也是隐喻迻译。(3)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过他了。译文:TheonlywayinwhichIcouldperhapsrepayhimwouldbewiththetearsshedduringthewholeofamortallifetimeisheandIwereevertoberebornashumansintheworldbelow.《红楼梦》以神话故事为开篇,描绘“神仙世界”和“人世”两个世界,前者类似于西方神话故事的“天堂”或伊甸园,高高在上;后者是“凡间”或人世间/尘世,佛语称“红尘”。“下世”是相对于天堂而言的。译文theworldbelow与“下世”形式和内容对应,实现隐喻迻译。上述例子表明:汉语“上—下”是地位可以迻译到英语UP-DOWN/HIGH-LOWISSOCIALHIERARCHY,然而,总体上看,意译策略更为普遍,即迻译超越了词素/理据层面。3.3一般翻译策略意译大致分两种情况:“上—下”是状态隐喻通过时态实现转换;其他上—下隐喻是从语义上实现转换。例如:3.3.1状态转换状态(1)inwellingsofe经译文:Consequently,thoughoutwardlytheystillmanagetokeepupappearances,inwardlytheyarebeginningtofeelthepinch。“上来了”表现一种状态,译文通过现在进行时态成功再现了“上来”的隐喻意义。(2)现实的实现情境译文:Ihavealreadymadeafewarrangements.Ihavewrittenthisletterhereentrustingmybrother-in-lawwithyouraffair.这一译例表明通过现在完成时态也可以再现原文状态隐喻的含义。(3)状态隐喻的“常态”表达译文:Althoughnothingseriousasyetpassedbetweenthem,intheirinclinationsandaffectiontheywerealreadyunited.时态转换+异位语义补偿。仅一般过去时态passed还不能全面传达“上手”所包含的状态含义,译文改变原文句式,变换原文主语——nothingserious等补充信息。综上,通过时态转换可以传达“上—下”是状态隐喻的基本内容。选择哪种时态则取决于上下文及隐喻含义。这种意译还可辅之以换位补偿策略,以最大限度地传达信息。3.3.2《浚道》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译(1)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译文:theironlyheir,“膝下”本来是通过“空间”表达“范围”的隐喻,在上下文语境作用下,拓展为“人是空间”隐喻,与“在下”、“上殿”、“示下”等隐喻类似。译文是语义转换。再如:(2)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在下”的译文I,再现了原文的基本语义。b.时间由于汉语优先选择“上—下”这类垂直的空间概念表达时间,而英语优先选择水平线性概念表达时间,二者之间的差异使迻译难以施行,于是Hawkes译文对“上—下”时间隐喻都采取了意译法。例如:(1)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当下地下伏侍之人,无不掩面涕泣……当下贾母一一的指与黛玉……本例中两个“当下”被分别译为while、now,实现了语义转换。而在“当下回复了贾蓉”一例中,“当下”被翻译为atonce,表现了相同的隐喻表达在一定上下文语境中的不同含义。(2)目下不过在家温习旧课而已。“目下”的译文:Atthemoment,再现了原文语义。(3)……可伤其母上月竟亡故了。译文:Bytheway,Iamsorrytosaythatlastmonththemotherpassedaway.也是语义转换。c.地位、等级“上—下”是地位占所有《红楼梦》“上—下”隐喻的36%,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小说的封建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英语社会具有相同的历史文化语境,显然有较好的迻译基础,但Hawkes译文大部分还是意译。例如:(1)两个小厮将马拴在棚内,自往下房听侯。译文:Thepagestiedthehorseupinthestableandtookthemselvesofftotheservants’quarterstoawaitfurtherorders.“下房”与theservants’quarters语义对等。(2)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译文:Bothmastersandservants,burstoutintoroarsoflaughter.译文表现了原文的基本语义。再如:(3)下作的夯子,没干净的乱闹。“下作的夯子”被翻译为Littlevarmint!“下作”的意思是“卑鄙、下流、低贱”,译文再现了这一语义。在“上等的妆缎蟒缎十二匹,上用各色宁绸十二匹,上用宫绸十二匹,上用缎十二匹,上用纱十二匹,上用各色绸缎四十匹。……用上等封儿赏他”一例中,“上用”、“上等”分别翻译为Imperialuse(御用)和thelargestsizeofgratuity(最大数量的赠礼),实现了语义转换。d.范围《红楼梦》里,有相当数量的“上—下”是范围隐喻。英语UP-DOWN空间隐喻没有这种语义拓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上—下”是范围隐喻的意译策略提供了一种解释。例如:(1)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女儿下落。“下落”是指“所在的地方”,译文:whereabout实现语义转换。(2)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上”表达一种抽象的原因范围。译文:asaresultofthisillness,再现了基本含义。e.数量汉语“上—下”是数量隐喻与英语UP-DOWN数量隐喻相对应,二者迻译也有一定基础,然而,Hawkes译文仍然大量采取意译。例如:(1)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译文:Thedong!wasfollowedinrapidsuccessioneightornineothers,Others,dong对应“下”,语义转换。(2)说着,便取了马鞭子过来,从背至胫,打了三四十下。译文:(todealhim)thirtyorfortycuts.“下”是指遍数,译文“cut”本来是指一种“动作”——“打”,这里,动词用作名词,表现数量含义。f.愤怒探春听说,登时沉下脸来……译文:Tan-chun’ssmilehadvanished,也是语义转换。4.隐喻的对比:有条件或合理安排见表2Hawkes译文中,8种“上—下”隐喻的英译(前80回)策略如下所示:讨论:a.“上—下”是状态、情感、人称、数量及话语内容这几个隐喻的意译比例最高,达100%;第二高频的是时间,占80%;第三高频的是地位,占73%;最后是范围,占60.53%。其中,一个显著现象是:与英语UP-DOWN最缺乏对应性的“上—下”是范围隐喻意译比例反而最低,低于时间、地位及其它几种。可见,仅仅凭借概念隐喻系统对应程度已经无法给出圆满解释了。b.“上—下”是范围隐喻漏译或省略的比例最高:36.84%;其次是地位:24%;再次是时间:20%。语义重复导致省略或漏译。此外,概念隐喻系统的不对应,例如范围隐喻所表现的差异,也可提供一种解释。c.直译/迻译策略集中体现在“上—下”是地位隐喻上,但其比例仅为3.92%,其次是范围2.63%。我们将以上“上—下”空间隐喻的Hawkes译文依次标示为H1、H2、H3、H4、H5、H6、H7、H8,迻译(直译)和意译的比例对比如下图:这与2.1中所展示的高度对应形成很大反差。同时,通过上述策略异同比较,借助于折线图,我们对Hawkes译文的差额状况获得更加直观的印象。从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